向新·向绿·向外:解析宁夏经济何以向好

新华每日电讯     2024年12月07日
向新·向绿·向外:解析宁夏经济何以向好

( 2024-12-07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闻
 
  本报讯(记者刘紫凌 张亮 许晋豫)赶进度不“猫冬”,谋发展不歇脚。岁末寒冬,气温骤降,“塞上江南”大地上却处处洋溢着火热的干劲。今年前三季度,宁夏全区实现生产总值3860亿元,同比增长4.9%,连续11个季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季度15项主要经济指标中,8项指标增速位居全国前10位,3项位居全国前3位……
  在诸多不利因素影响下,宁夏这份好于预期、高于全国的经济成绩单因何而来?走进企业车间、项目一线和消费市场,记者感受到这个西北小省区经济成色向新、底色向绿、特色向外的发展趋势。近年来,宁夏锚定目标修炼产业内功,梯度培育发展新动能,正在加速摆脱路径依赖,走出一条扬长避短、特色发展的转型新路。
成色向新


  走进位于宁夏银川的世界首个万吨级铸造3D打印智能工厂,明亮的厂房里地面一尘不染,3D打印技术、AGV转运、机器人自动清砂和组芯等技术,让铸件生产全程数字化,与人们印象中“苦、脏、热、累、险”的传统铸造工厂完全不同。
  作为一家有着近60年历史的铸造企业,宁夏共享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加速从传统铸造向“智慧工厂”、高端装备制造转型。公司董事长彭凡表示,集团实现从单台设备到3D打印生产线,再到数字化工厂的产业化应用,通过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在守住高端装备关键零部件“基本盘”的同时,努力在3D打印高端装备制造上占据一席之地。
  现代煤化工、工业蓝宝石、稀金钽铌铍,一批批新技术、新材料、新产品撑起经济发展新动能的背后,离不开宁夏近年来大力实施市场主体梯度培育和提质升级行动,引导企业聚焦实业、专注主业,在细分领域精耕细作,练就更多“独门绝技”,培育更多“单打冠军”。
  宁夏工业和信息化厅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宁夏完成工业增加值1500多亿元,增长8.5%,对全区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63.5%,其中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1%,位居全国第三。值得注意的是,以大数据、云计算为主的新兴电信业务收入增长达28%。
  产业结构向新,消费市场也不甘守旧。走进刚刚封顶的贺兰山宿集一期工地,记者看到一个高端旅游度假区已初具雏形。银川市西夏区区委书记赫天江说,明年贺兰山东麓将新增一个集高端民宿、野奢营地、葡萄酒文化深度体验等于一体的融合文旅新业态,提供超3000个新就业岗位,进一步丰富贺兰山东麓文化旅游产业业态和产品体系。
  从“青春漠漠搭”到贺兰山“零点夜爬”,从“沙漠+”消费场景创新到“红酒+”文旅业态创新,宁夏在打造文旅消费新产品上步履不停。得益于不断“上新”的旅游体验,今年前三季度宁夏接待国内游客6850万人次,旅游花费610亿元,分别增长20%和18%。
  此外,宁夏还扎实推进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激发消费市场新活力。宁夏商务厅数据显示,截至11月初,宁夏汽车以旧换新累计申请3.42万辆,拟补贴资金3.81亿元,带动汽车销售38亿元,综合撬动比达10倍。
底色向绿


  能源产业在宁夏经济发展中举足轻重。作为我国首个新能源综合示范区,宁夏在全国率先提出“绿能开发、绿氢生产、绿色发展”的能源转型路径,能源产业为宁夏经济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绿色动能”。
  毛乌素沙地旁的灵武市马家滩镇,曾见证过石油和煤炭等化石能源在当地的风光时刻。如今,在煤矿井水排放聚积形成的湖面上,国内首个矿井水水域漂浮电站已累计发出绿电5600万千瓦时,并成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遗鸥的栖息地。新旧能源在波光粼粼湖面上的相遇,是宁夏能源经济由“黑”向“绿”的生动注脚。
  截至目前,宁夏新能源装机规模3965万千瓦,成为第一大电源;宁夏新型储能并网规模达到387万千瓦,位居全国第四。宁夏作为“西电东送”的重要送端,12年来累计输送电量超7000亿千瓦时,为宁夏贡献产值超1600亿元……
  宁夏新能源产业的快速发展,不仅带动一批大型“风光”项目落地,还聚集了隆基、TCL中环,以及储能等全链条企业。2021年以来,TCL中环发挥链主企业在技术、管理、创新以及成本等方面的优势,与宁夏多家企业深度合作。目前,公司90%的项目设备及辅材均来自宁夏区内企业,还吸引了石英坩埚等10余个配套项目落地。
  《2023年宁夏新能源发展报告》显示,宁夏已构建起“工业硅—高纯多晶硅—单晶硅棒/片—电池片—组件”的光伏全产业链发展格局,共有上下游规上企业72户,成为国内最具竞争力的光伏产业基地之一。
  “绿电—绿氢”也正在成为宁夏新能源发展的新方向。11月初,宁夏太阳山绿氢制储输用一体化示范项目开工建设,项目依托吴忠市太阳山开发区新能源资源,布局绿电制氢、氢能交通、绿氨绿甲醇、氢氨甲醇耦合化工等一体化产业生态,打通风、光、氢、氨产业链条。开工建设项目的一期工程年产1.65万吨绿氢,达产后预计可实现年销售收入3.2亿元。
  宁夏借助能源结构发生的质变,从绿电向绿能不断延伸拓展,各种能源项目耦合发展引起“化学反应”,“新能源+”催生了一批新质生产力,产业不断聚集壮大,成为推动宁夏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
特色向外


  每周四,银川河东国际机场直飞迪拜的飞机上,都会有数吨宁夏冷凉蔬菜“打飞的”销往阿联酋。只需10多个小时,宁夏菜心、芥蓝、菠菜、上海青、西蓝花等新鲜蔬菜就会出现在迪拜温超集团超市货架上。
  作为首个被授予“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的省份,宁夏一直在探索如何用好用活这张“金字招牌”。近年来宁夏借力构建新发展格局“东风”,用好西部陆海新通道等渠道,努力把当地的牛奶、蔬菜、葡萄酒、聚烯烃等运往区外乃至国外,加速特色优势产品“走出去”。
  “公司首次将宁夏葡萄酒以‘一箱到底’的铁路运输方式从工厂装运至老挝万象,我们在不断开拓新货源。”陆海新通道运营宁夏有限公司董事长闫琨说。
  截至9月,宁夏通过国内铁路货运班列共发运2.6万多标箱,货重70多万吨。宁夏还开行银川至中亚、俄罗斯、老挝、越南的跨境铁路班列,发运宁夏至钦州港、天津港、青岛港下水的“一单制”铁海联运班列,出口货物包含宁夏的葡萄酒、聚烯烃、蛋氨酸、硫酸铵等,截至目前出口货物发运量达2万吨。
  有了四通八达的外向通道,更需要链接各个通道的平台。宁夏充分发挥开放平台的叠加效应和乘数效应,高水平举办或参加各类节会、高质量建设各类园区,不断升级延展内外贸产业链、创新链、价值链。
  10月底在宁夏银川举办的第十一届中国—中亚合作论坛上,共达成合作项目35个,涉及金额112亿元人民币,涵盖经贸、农业、科技等多个领域。吉尔吉斯斯坦副总理巴伊萨洛夫在论坛上指出,中国在清洁能源和可持续发展领域的投资为提升经济效率和环境改善提供了新机遇,吉方愿深化与中国在可再生能源方面的合作,并邀请中国企业参与当地项目。
  为了持续推动宁夏外向型经济企稳向好,一段时间以来,宁夏各级干部频繁穿梭在进博会、广交会、服贸会等国内知名会展现场,为宁夏特色产业卖力“吆喝”。刚刚结束的中国国际零售创新大会上,宁夏固原市县两级党政一把手齐出动,带着冷凉蔬菜、马铃薯、黄牛肉等特色农产品亮相上海,促成现场签约农特产品购销协议和产业项目投资协议14个,签约金额达7.18亿元。
  “固原市的冷凉蔬菜不仅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的高端食材,更获得了欧盟认证,拿到了全球‘通行证’,远销马来西亚、沙特等国家。未来,我们将推动特色优势产业‘内外兼修’,让更多固原农特产品走向全国、走出国门,把小农户牢牢镶嵌在全产业链中,带动他们增收致富。”固原市委书记滑志敏说。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