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小生源外流,这个县“撤点并校”之后

新华每日电讯     2024年06月04日
村小生源外流,这个县“撤点并校”之后

( 2024-06-04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调查观察
 
  孩子随家长进城、跨区域人口流动增多等现实因素影响下,部分农村的生源结构发生显著变化。几年前地处黄河北岸的河南省新乡市封丘县,有的村小3个学生14个老师,有的教学点两个学生两个老师。学生请假,老师休课,老师请假,学生停课。
  对照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要求,面对“经费不少花,但效果不理想”的现状,封丘这个2018年脱贫摘帽的农业大县,实施了一场涉及12万余名学生、6800余名教师的农村教育改革,撤点并校优化布局,缩小城乡差距,提升教育水平。
小规模学校生源持续外流成常态


  80余万人口的新乡市封丘县地处黄河北岸。2014年至2018年,封丘累计投入超10亿元资金,改扩建农村学校,配备教学设备,改善办学条件。
  然而,近年来受孩子随家长进城、跨区域人口流动等因素影响,封丘县中小学生源变了。
  在封丘县赵岗镇,截至2022年底,当地39个村庄有23所小学,小学在校生总数仅2400余人。一个村小配三四个老师,教三四十个学生,是当地不少小学的常态。“与大规模学校相比,百人以下教学点的教育经费不少花,但教学效果不理想。”赵岗镇教育总校副校长张方伟说,小规模学校生源持续外流成常态。
  截至2023年夏季,封丘县共有农村小学228所,其中100人以下的有113所,20人以下的有33所。“这些百人以下村小的师生比大致在1:6,远高于国家规定的农村小学1:23的标准,且不足百人的村小生均办学经费也按100元/人拨付。”有25年一线教育经验的封丘县教体局局长侯红婕介绍。
  封丘县教育部门在多次调研中发现,不少村小由于老师总数少,采取包班制教学,一个老师既教语文,又教数学,还教英语,而体音美等课程或无人可教,或无人善教;一些校长年纪较大,带着两三个老师,10余个学生,教学随意,生源几乎枯竭;一些家长期盼优质教育,宁肯每年交上万元费用,让孩子到民办学校上学,也不在家门口的村小入学。
  “教育改革等不得。”在2023年的一次教育改革讨论会上,封丘县委书记王跃峰深感紧迫,“不能再停留在‘让孩子在家门口上学’的固有思维,‘有学上’对农村孩子而言已不是问题,‘上好学’才是农村家长的迫切需求,也是农村教育改革的主要矛盾。”
撤点并校,资源重组


  2023年上半年,封丘县根据实际情况撤并周边有大规模学校的95所村小,按照“就近便利、保障安全、质量提升”的原则转移3200余名学生,并分流537名老师。
  “现在农村道路条件提升,电动车是接送孩子的主要交通工具,多走一两公里,接受更加优质的教育,大部分家长觉得划算。”张方伟说,赵岗镇有39个行政村,合并之前有23所小学,合并后剩下10所小学,其中保留了一个周边无大规模学校的百人以下教学点。
  封丘县算了一笔账,此前,百人以下村小的师生比大致在1:6,远高于1:23的标准配比,但乡镇大规模学校的生师比反而达不到标准配比,全县乡村学校还要外聘300多名老师补充教学力量,这部分外聘老师的工资只能从有限的办学经费中挤。而以合并的95所村小为例,按1:23的师生标准配比,合并后3200余名学生仅需配备约140名老师,还有近400名老师可以补充至其他学校,极大缓解镇区、县城小学老师紧张的局面。
  “撤点并校后,300余名外聘老师有序退出,一进一出之间就能节省500余万元的工资开支。”分管教育的封丘县副县长付英民说,百人以下农村教学点撤并后,还能节省一大笔办学经费开支,这对一个财政收入刚突破10亿元的县来说殊为难得。“此外,一些村小老师少、学生少,配备的实验设备、体育器材,一直封存未使用,撤并之后,这些设备资源也都在新校园盘活利用。”
  同时,封丘县主动撤并的95所村小和自然清退的30余所学校,在相关部门清产核资后,被纳入乡镇政府资源库,闲置校舍可优先用于养老、医疗等公益性事业,也可用于经营性项目,产生收益一成用于校舍维护,六成留给村庄集体,三成投入乡镇教育,把农村教育事业持续做好做强。
因地制宜配置教育资源调整学校布局


  撤点并校后,封丘县赵岗镇中心小学迎来8名老师和两个教学点的82名学生。在这所共有888名学生的完全小学,学校不仅把控语数外等学科的教学质量,还按要求开展充足的体音美类课程,同时学校还有舞蹈、竖笛、书法等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
  “小教学点和大规模学校的氛围不一样,在村小,一个老师领着几个学生,提不上劲。”赵岗镇中心小学校长杨永占说,这些村小老师多数是大专以上学历,近年来新招的老师多数是本科以上学历,并非没有教学能力,应当根据教育形势变化,把他们放到更能发挥才干的环境中。
  “我比较喜欢大规模学校,上课有气氛,课下能交流,可以跟其他老师相互学习,还能有更多外出培训的机会。”在村小任教近8年的惠庆庆,此前一直是包班教学,学生多时有22个,少时只有6个,2023年秋季学期,所在村小被撤并后,她转到赵岗镇中心小学任专职语文老师,“不仅我自己高兴,我之前教的学生转过来之后,也有了很大变化,文明礼仪、才艺表演等方面都有进步,这里的氛围更适合教书育人。”
  在撤点并校的同时,为了改善农村地区教育质量,封丘县还借鉴试点经验,在全县公办学校中成立23个教育集团,以强带弱、以县带乡,缩小城乡差距,提升教育水平。
  以黄陵镇初级中学为例,在2021年秋季,距县城22公里的学校仅剩八、九年级共63名学生,学生少、老师少、经费少,校园里没有一盏路灯,下雨天操场成了大水塘,周边住户已经多年没听到过学生的歌声、笑声、读书声。
  2021年秋季,黄陵镇初级中学并入封丘县的传统强校——城关乡第一中学教育集团,希望通过师资交流、资源共享以强带弱,促进前者教学质量提升。第一年集团总校便向黄陵镇初级中学派了23名老师,同时借助总校资源,黄陵镇初级中学实现软硬件大提升。
  “曾经教学管理不行,教育质量下降,生源持续流失,陷入恶性循环,哪怕一年要花费两万多块钱,家长也宁愿将孩子送到周边的民办中学。”封丘县城关乡第一中学教育集团校长贾拥军说,当两年后28名九年级毕业生中有26名顺利升学后,学校用实实在在的成绩赢得家长的信任,2023年秋季招生,400余名学生选择到该校就读。
  “学校调整布局,整合教育资源,可以让更多偏远地区的农村孩子接受更加优质的教育。”贾拥军认为,农村教育改革不仅是科学重配教育资源,提高了资源使用效率,更重要的是遵循教育规律,激活了老师动力,呵护了学生活力。
  侯红婕认为,复杂因素影响教育资源配置和学校布局,需要因地制宜科学研判,这是未来几年各地政府面临的教育必答题。
      (本报记者韩朝阳)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