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纬23.92°线,穿过中国东南沿海一片葱茏的山地——潮州凤凰山,这里光热充足、水汽充沛,出产的凤凰单丛茶素有“茶中香水”的美誉。
5月21日是“国际茶日”。茶起源于中国,盛行于世界。从古代丝绸之路、茶马古道,到如今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茶穿越历史、跨越国界,深受世界各地的人民喜爱。
一片叶子,折射出中国与世界的相处之道;一片叶子,蕴藏着富一方百姓、润一方文化的别样“工夫”。
上凤凰山 寻一座飘着茶香的山
清明节前后,在经历了连续多天的阴雨天后,广东潮汕地区第一高峰凤凰山迎来了难得的太阳:每年这个时候,便是山里一年中最忙碌的采茶季。
行走在路上,不时就有两边挂着竹筐的摩托车从身边疾驰而过;从外地过来的采茶工在茂密的茶园里若隐若现,只有站在梯子上时,才露出忙碌的身影。
海拔来到1152米,凤凰镇乌岽村家家户户在门前铺上一层布,把刚采摘下来的新鲜单丛茶叶铺开。对他们而言,阳光弥足珍贵。
“好茶讲究日生香,茶香都来自阳光,阳光大了、少了都不行,全凭茶农的经验,越是名贵的好茶,越讲究天时。”乌岽村茶农魏继业说。
凤凰单丛茶属于乌龙茶系,因单株种植、单株采摘、单株制作而得名单丛,茶汤独具“天然花香”。
魏继业还担任潮州市茶农协会会长一职。他告诉记者,凤凰镇有4万多人,到了采茶季,加上外地来的采茶工人,共有6万多人,“在40多天的时间里,我们要跟时间赛跑,为的是制作出品质最好的凤凰单丛茶。”
除生长环境外,单丛茶的品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加工制作技术,晒青、做青、杀青、揉捻、烘焙,工序的繁复考究程度在制茶中可谓罕见。
“茶中没有添加任何香料,都是叶子本来的香气。能否固定香味,关键在‘做青’这道工序,就像青菜一炒就有香气一样。”魏继业说。
晒青“看天吃饭”,做青则靠师傅技艺,但由于每个师傅手劲、方式不同,即使同一种茶做出来味道也有差异。为了提高效率、稳定品质,年轻的茶农提高了制茶的机械化程度。
在魏继业经营的茶厂里,一进入车间,茶香就扑面而来。这里是一片忙碌景象:经过了晾晒的茶叶会先来到260℃的滚筒中炒作8分钟,然后倒入不断旋转的机器中揉捻、打散,最后再放到柴炉里烘焙……一道道工序下来,天然香味已被锁在了茶叶里,只待一盏沸水激发,香气重新释放。
魏继业根本记不清每天要喝多少杯茶,隔天做出来的、一周前做的,他都要一一杯试,以此判定品相。不同的时间、不同的香型、不同的汤色,工夫就在这一杯杯茶中流淌,沉淀下来光阴的味道。
这些年,凤凰单丛茶已经从一个地区偏爱的茶叶走向全国并已国际闻名。据当地政府部门负责人介绍,由于对单丛茶的消费需求上涨,乌岽村几乎家家户户都从事茶叶生产和制作,但依然供不应求。
逛潮州古城 见一座蕴在茶里的城
潮州是一座蕴在茶香里的城市。
潮州人是离不开茶的,以至于有“茶米”之说,意即饮茶如食米,一日不可离。朱泥一把、知己两两、瓷杯三盏便构成了潮州人的生活图景。
行走潮州,寻常巷陌,家家门口摆着一方小茶台。游客在门口稍一驻足,主人多半会招呼坐下喝杯茶,两招“关公巡城”“韩信点兵”下来,三杯茶摆好,香气氤氲。
精于“做工夫”的潮州人将茶香分门别类,总结出十大香型。唇舌在茶汤里浸润久了,便能分辨出细微的差异,有的人甚至凭一口茶汤,就能说出茶树的海拔。
工夫,是潮州人的生活辩证法。他们把工夫做在了光阴里。一幅潮绣《阿房宫》,12名绣工要耗时3年绣制;麦秆剪贴画里,一根孔雀羽毛上就要刻下上万刀;大型木雕《甘露寺》,刻有130多个人物和30多匹马,历时23年才雕琢完成。
工夫潮州,最不缺少的就是“工夫”。潮绣、潮州木雕、潮州嵌瓷、潮剧……在这里,绣针挑出万千世界,刻刀之下自有乾坤。
潮州有世界非遗代表作1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17项、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47项,而当地人独以“工夫”命名茶艺,其中最为人称道的,就是“二十一式”茶艺。
所谓“二十一式”,即潮州人由来已久的茶叶冲泡技艺,主要包括备器、生火、温壶、纳茶、点茶、请茶、闻香等等二十一道程序。很多潮州哲学都在茶里。就像在潮州凤凰单丛茶博物馆墙上挂着的四个字,茶香沁着“和、敬、精、乐”的传统文化,“关公巡城”是分享,“韩信点兵”在平衡,三杯茶则是敬天、地、人。
作为中国茶艺文化的典型代表,潮州工夫茶艺已有千年历史。2022年11月,“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其中“潮州工夫茶艺”作为重要“茶艺”代表性项目列入习俗。
如今潮州工夫茶在历史的演变中,已不仅仅是一种饮茶习俗,它已经升华为一种人文精神。经过长期的探索、实践、传承和创新,融入当地民俗文化孕育而成的潮州工夫茶茶道,也成为百姓们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潮州工艺十分讲究,不惜材料、不计工时,特色浓馥,贯穿于潮州人整个社会生活之中,是中华传统文化中对讲究与精细的继承,是潮州文化精神的物化形式,是中华文化向世界传递中式美学魅力的重要媒介。”潮州文史学者陈贤武说。
破圈生长 绿山里长出黄金叶
1350米,这是凤凰山海拔最高的产茶区,柯泽龙的茶园就在这里。
46岁的柯泽龙是家族第16代守山人。80多年前,他的太爷爷就担着茶叶下南洋,第一次见识到海外市场,后来他的爷爷也跟着到海外开茶行。到他这一代,外商已经主动上门谈合作。
柯泽龙印象最深的是星巴克的“三上山”。2010年,星巴克团队上山考察,只在茶园走了一遍,没说话就走了;第二年,他们又来了,蹲在茶园里跟采茶工一个劲聊天。连续两年考察却不谈合作,让柯泽龙的父亲有点失望,但柯泽龙却断言,如果第三年他们还来,就一定会买茶。
“果不其然,第三年又来了,跟我们签下了每年1000公斤茶叶的采购合同。”柯泽龙说,外商看中了凤凰山茶园优良的自然和人文环境。
中国是茶的故乡。千百年来,这片小小的叶子,沿着山路、海路扩散,香飘世界,变成了货真价实的“黄金叶”。
在凤凰山,人们能“品味”的历史,有600多年。海拔950多米的一片坡地上,4000多棵百年以上树龄的古茶树沿着石径错落排列,其中最老的有600年。
“这里是国内少有的还能品味600年前茶香的地方,也是凤凰单丛茶的根。”茶园里的一位老师傅饶有兴趣地讲,除了自动灌溉系统,园子里还安装有自动监测土壤、空气成分的设备和捕捉飞虫的装置。
老茶园里有了新科技。凤凰镇工作人员介绍,现在茶农只要打开手机APP,滑动屏幕,就能实时查看茶园相关数据,包括气象温湿度、光照、风速、水质、土壤等,通过大数据分析优化种植手段,推动茶区生产效能整体提升。
从古茶园出来,沿着山路上行几百米,来到一块山间平台,这里是茶商黄远智的茶场。在一株600年树龄的老茶树旁两三米处,几株新茶树被篱笆围着,正吐露新芽。“这就是凤凰山里的‘网红’茶,我们称它们是天选茶种。”黄远智说。
2021年10月16日,这批凤凰单丛茶茶种搭载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进入浩瀚太空,历经183天回到地面。“这是中国目前驻留太空时间最长的茶种。”黄远智说,这批茶种返回地面后经过专门的培育和筛选,将来可能成为有特殊价值的凤凰单丛新品种。
从古至今,泥土与科技、山沟到太空,凤凰山上的潮州茶农从未中断创新之路,单丛茶树也随之破圈生长。
日前,潮州市印发促进凤凰单丛茶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提出要努力促进茶产业数字化、规模化、规范化、品牌化发展。“上几代人主打批发,我们这一代想做‘字号’。”谈到创建品牌,黄远智感触颇深,他希望能更好地继承祖辈们留下的古茶树和制作技艺,通过更科学的种植和管理方式,提升单丛茶品质,打造“百年老字号”。
“再等个七八年,咱们相约见面,就可以品尝到‘太空香’了。”他笑着说。
(本报记者叶前 毛鑫 马晓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