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广东代表团开放日关注“百千万工程” |
|
( 2024-03-08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2024两会特刊 |
|
本报记者陈凯星 叶前
周颖
经济总量连续35年居全国首位的广东,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是高质量发展的最大短板和最大潜力板,也是7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广东代表团开放日备受关注的话题。
相互促进相互成就,势在必行顺势而为,机制初成成效初显……这是一年多来广东推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交出的答卷:以最强共识、最大力度补齐最大短板,就能把短板变成潜力板。
“奔腾急,万马战犹酣。”122个县(市、区)、1612个乡镇(街道)、2.65万个行政村(社区)动起来,热起来。在你追我赶中,广东各地正在抓好强县促镇带村各项落实举措,推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呈现新气象。
壮大县域经济——
既是结构调整工程,更是动力增长工程
广东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突出短板在县。57个县或县级市,面积占全省面积的71.7%,但GDP仅占全省GDP的12.5%。
为此,广东省支持各县(市)立足优势资源,打造1至2个特色产业集群,增强县域经济发展内生动力。
河源辖内有华南第一大人工湖新丰江水库,水质常年保持在I类。记者了解到,当地以水经济产业园为依托,加快完善基础设施、产业配套,拓展产业空间,吸引多家国内饮料食品龙头企业落户,将生态好水转化为经济活水。
“河源的县域产业不断壮大,百亿级水饮料及食品产业加快打造。”全国人大代表、河源市委书记何国森说,河源坚决以头号力度推进头号工程,推动“百千万工程”取得新突破。
过去,依靠外向型经济发展,珠三角形成先发优势,近市场、近技术、近人才,与粤东西北的产业差距也随之拉大。如今,广东将壮大县域经济当作一项产业结构调整工程和动力增长工程来抓,在尊重市场的基础上,为欠发达地区的县域经济导入产业项目,完善交通,注入人才、技术等各项资源,撬动当地产业发展。
走进位于粤北的广清纺织服装产业有序转移园,车间内机器忙碌地运转着,工人们在抓紧赶制订单。这里已落户企业460余家、新建成标准厂房53.1万平方米,正成为清远市承接珠三角纺织服装产业的主阵地。全国人大代表、清远市市长温文星说,抓好项目落户,清远正把承接产业有序转移作为实施“百千万工程”、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来落实。
如今,广东已建设15个承接产业有序转移主平台,省财政下达专项资金42.5亿元,助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路通,财通。完善基础交通设施,是助推区域协调发展的有力抓手。梅龙高铁今年具备开通的条件,届时革命老区梅州到广州仅需1.5小时。去年9月底,途经广州、惠州、深汕合作区、汕尾的广汕高铁正式开通,为沿线城市融入湾区、辐射粤东、连接华东提供了便捷通道。
人来了,百校联百县。共青团广东省委组织青年,聚焦县镇产业发展、科技攻关、创业帮扶等实际需求,组织校地结对1735个项目,选聘2000多名专家,带动高校超过20万名大学生入县下乡开展助力“百千万工程”行动。
钱来了。广东加大对“百千万工程”金融支持力度。2023年,广东涉农贷款超2.1万亿元,并提出到2027年超3万亿元,农业保险深度达到全国领先水平,县域贷款力争总体超1.6万亿元,县域存贷比力争达80%。
一年多来,广东县域经济实力、区域竞争力加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加快构建。
激活“镇”能量——
中心镇专业镇特色镇“各美其美”
广东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薄弱环节在镇。
千镇千面,各有不同。广东聚焦镇域薄弱环节,将1612个乡镇(街道)分成5类,包括554个城区镇、239个中心镇、260个专业镇、315个特色镇、244个普通镇,推动乡镇差异化、品质化、特色化发展。首批确定110个典型镇,2023年新增35亿元资金支持典型镇培育工作。
中心镇、专业镇、特色镇,镇镇有“绝活”。
中心镇要提质升级,按照小城市来规划布局,根据当地特色资源禀赋开展整体风貌设计,彰显地域风情。
阳江市阳西县沙扒镇,拥有全国最大的海洋牧场示范区和全省最大的海水鱼苗种业生产孵化基地。走进这个小镇,像是置身沿海小城市,绿树浓荫、街道整洁,配套设施齐全。“在塑造农村新风貌方面,沙扒镇立足乡村环境风貌特色和村庄现有基础,结合海洋文化主题,通过以奖代补方式,开展农房风貌管控提升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沙扒镇党委书记林志远说。
广东美食美景多。近日,超千头中华白海豚现身湛江雷州湾,成群的中华白海豚追逐戏水、翻转跳跃。来湛江,在欣赏生态奇观的同时,也能尝到大海的鲜美。全国人大代表、湛江市市长曾进泽说,这里不仅有丰富的海洋资源,还有多到数不过来的海鲜美食。“我们正以特色生态、特色美食,吸引全国游客,持续擦亮‘中国海鲜美食之都’金字招牌。”
在惠州龙门县的永汉镇,当地在建筑外立面,创造性引入南昆山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豹猫”元素,形成别具一格的视觉形象。这种将当地风土人情与现代审美有机结合的创意,进一步增强了小镇辨识度,聚拢了人气,促进了消费。
专业镇要转型升级,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一批在全国有较强影响力和竞争力的名镇名品。“世界灯都”中山古镇镇,又迎来新光景。近年来,古镇镇将智能制造作为制造业升级的主攻方向,推动产业战略布局取得新突破。
部分特色镇在休闲、旅游、康养等产业上脱颖而出,形成了典型的农旅融合发展模式。在广州增城区派潭镇,一个废矿坑经过系统性修复后,成了一道“在森林里看海”的靓丽景观。当地还通过举办“村晚”等一系列文化活动,聚拢人气。去年,户籍人口9万多人的派潭镇,旅游收入约20亿元。
为支持镇域经济发展,记者了解到,在乡镇联城带村领域,广东已投入省级驻镇帮镇扶村资金99亿元、镇域基本公共服务保障资金79亿元。
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让乡村底子更厚乡愁更浓
广东城乡区域高质量发展,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
推进“百千万工程”,建设和美乡村,广东各地统筹乡村布局规划、村庄建设规划、农房风貌规划“三个规划”,健全党领导下的乡村治理体系,让乡村底子更厚、里子更好,留得住青山绿水、记得住美丽乡愁……
位于云浮市云城街道的朱屋村,依山傍田,风光秀丽,入村路干净蜿蜒。这里可以看到干净整洁的民居,门前地面十分整洁;房子的墙壁上统一的装饰,与青山绿水交相呼应,和谐自然。
过去,朱屋村是一个脏乱差的后进村。拆除农村违章建筑,改造农房墙体立面,更新乡村公共空间……朱屋村旧貌换新颜。凭借诗意田园风光,成为当地有名的“网红”打卡点。
从生态宜居到产业兴旺,如今朱屋村也不断更新升级。通过加大土地流转招商力度,朱屋村打造草莓种植基地40亩,并带动油茶、发财树等特色产业的发展,努力打造集体验农业、农家乐、民宿为一体的观光旅游村。
在河源连平县上坪镇古坑村,桃树延绵,万亩桃园成了粉色花海。鹰嘴蜜桃产业不仅给当地带来人气,还为村民带来商机。古坑村因地制宜,将休闲采摘农业和乡村旅游有机结合,走出一条以特色产业推动乡村振兴的富民之路。2023年,古坑村种植万亩鹰嘴蜜桃,带动35家合作社、655户桃农增收致富。村民靠发展鹰嘴蜜桃,总体收入达2.84亿元。
随着“百千万工程”持续深入推进,广东乡村基础设施进一步加强,基本实现百人以上自然村通硬化路,农村人居环境改善,生活垃圾“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收运处置体系基本建立。
回望来路自慷慨,再赴征程气如虹。南粤大地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沧桑巨变,带着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豪情,必将创造让世界刮目相看的新的更大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