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责要减少“洗碗越多摔碗越多”之忧

新华每日电讯     2024年01月09日
问责要减少“洗碗越多摔碗越多”之忧

( 2024-01-09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观点
 
  记者在基层调研时,一些干部反映,地方工作千头万绪、矛盾交织,不担责没法干事,担了责如履薄冰。“洗碗越多摔碗越多”的担忧,是当前不少党员干部干事创业面临的一个难题。究其原因,有的地方和单位容错机制不完善、不精准,干事创业时被“剐蹭”几率很大,让一些干部缩手缩脚。
  近日,北京市委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提升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精气神的若干措施》,提出深化落实“三个区分开来”,探索建立重大创新工作、改革事项的容错预审备案制度;并要求深化运用“四种形态”,对线索具体、问题简单、态度配合的线索和案件快查快结,减少对干部的影响。这些措施,释放了为担当者担当、为干事者撑腰的积极信号。
  近年来,国际国内环境深刻变化,需要应对的挑战、化解的矛盾比以往更加复杂,特别需要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的创新派、实干家。当前,全国绝大多数党员干部敢于担当、勇于创新,把工作落到实处、谋在新处、改在真处。要鼓励更多干事创业者轻装上阵,需要切实减少“洗碗越多摔碗越多”之忧,树立“干事者上、有为者奖”的导向。
  调研中,有基层干部指出,一些地方的容错纠错制度多为原则性概括,与实践情形难以一一吻合,导致基层不敢轻易开展容错纠错;在实践中,对失误错误“容”到什么程度、如何界定“有效挽回损失”等也缺乏客观标准。
  一些地方已经在行动。除了北京探索建立重大创新工作、改革事项的容错预审备案制度,浙江也在推动部分单位结合职能建立容错清单。还有的地方借鉴“仲裁委员会”模式,由组织、纪检监察、政法、信访、审计等单位参与组成裁定委员会,明确实施容错纠错的主体和程序。这些办法让容错有据可依,强化了各部门为担当者担当的意识,推动澄清正名制度化、常态化,有助于为干部打开心结、放手干事。
  当然,宽容不是纵容。容错是一种好机制,不能异化为变相“纪律松绑”,给少数人发放“免责牌”、穿“保护衣”。一些人也不宜存在“凡错皆想容”“有错就要容”的思想,把容错机制当作逃避责任的挡箭牌。让好制度发挥好作用,需要在纪律法律的框架内审视容错,精准问责。需要在明责确权上下功夫,做到全面履职“有法”,严格问责“有据”,把“三个区分开来”落实落细,严格标准、规范程序,确保执纪问责科学精准审慎有效。
  为干部撑腰鼓劲,不能停留在口号上,要结合实际想办法,细化政策抓落实,让好干部敢担当能作为,扛起事业发展的“千钧担”、当好解决问题的“主攻手”,在全社会形成建功新时代、争创新业绩的浓厚氛围和生动局面。
     (本报记者丁静 阳娜)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