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版:要 闻

02版:权威发布

03版:权威发布

04版:新华关注·各地

时时放心不下的牵挂
——记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河北考察灾后恢复重建工作
时时放心不下的牵挂
 
——记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河北考察灾后恢复重建工作

( 2023-11-12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新华社记者张晓松 朱基钗
人民日报记者杜尚泽 万秀斌

  这份时时放心不下的牵挂,一直萦绕在习近平总书记的心头。
  今年7月底8月初,华北、黄淮等地出现极端降雨,引发洪涝和地质灾害,造成北京、河北等地重大人员伤亡。
  习近平总书记密切关注汛情,高度重视防汛抗洪救灾工作,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要求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那段时间,我每天都关注着灾情,指导着救灾工作,心里一直惦念着受灾地区和受灾群众。”
  9月7日,正在黑龙江考察的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受灾较重的哈尔滨尚志市老街基乡龙王庙村,看望慰问受灾群众,了解灾后恢复重建进展。从东北谈到华北,总书记说:“我牵挂着受灾的地方。那些地方我之后也会去看。”
  11月10日,北方入冬之际,习近平总书记专程来到北京、河北受灾较重的门头沟区、保定涿州市,看望慰问受灾群众,检查指导灾后恢复重建工作。
  一天时间,乘汽车、换火车,行程横跨京冀两地,足迹覆盖农村、社区、学校、市政设施、水利工程,访居民、见师生、看商铺,入农户、进麦田、上大堤,冒着严寒而往,沐着夜色而归。
  “一路走下来,听到了看到了,我心里感到踏实,也是欣慰的,恢复重建工作都在按照计划进行。”
  “要继续把灾后恢复重建工作一件一件落实好,继续为推动人民生活向着更好的方向前进而努力,让老百姓今后的日子过得更好!”
“我心里一直惦念着灾区的人民群众”


  妙峰山镇水峪嘴村位于北京西部山区,永定河从村北蜿蜒而过。
  10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乘车通过水峪嘴桥,在村口下车。岸边展板上的照片,记载了今夏洪水肆虐、洪峰过境时的景象。
  “我们现在所站的地方,当时已被洪水淹没。大水漫过水峪嘴桥的桥面。”当地负责同志告诉总书记,因转移及时,全村群众无一伤亡,但87%的房屋受损。
  “恢复得怎么样?”总书记问。
  “受损房屋已经全部修完了。”
  沿着村道,总书记步行察看村容村貌。道路整洁,房屋修葺一新。
  村民李盟的房子就在路边,门口墙上悬挂着一个标识牌:“淹没水深2.6米”。
  走进李盟家,习近平总书记仔细察看。墙壁经过粉刷,已经看不出水淹的痕迹,一楼门窗和家具、电器也是新换的。阳光透过玻璃洒进两层小楼,亮堂堂的。
  李盟告诉总书记,当时洪水把一楼淹了,满屋都是淤泥。受灾后,政府给了补贴,一家人齐心协力恢复修缮,目前已经收拾一新。
  “共产党是为人民服务的党。现在我们国家经济实力增强了,更要为人民多做事情。祝你们生活越过越幸福。”总书记说。
  立冬刚过,燕赵大地,最低气温已在零摄氏度以下。
  10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涿州受灾较严重的双塔街道永济秀园小区,首先察看了这里的热力站。
  得知小区已于11月1日提前半个月开始供暖,总书记十分高兴:“这是应该做的,你们做得很好!”
  习近平总书记随后来到小区居民董彩英家看望。她家住在一楼。
  一进屋,就感到了暖意。看了看温度计,又摸了摸暖气片,总书记笑着说:“这温度达标了。”
  指着白墙上的水迹,董彩英告诉总书记,当时家里也进了水,家具家电和一些衣服被褥被淹了。如今在党员干部帮助下,房子已完成清理修缮,温暖过冬没问题。
  “看到你们转危为安,大灾之后生活可以照旧,而且还能提高一点,我感到很欣慰。”总书记说。
  涿州市刁窝镇万全庄村位于兰沟洼蓄滞洪区,今年汛期全村311户全部受灾,不少房子被冲倒或严重受损。
  10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村子时,看到的是一片热火朝天的施工景象。
  村民付俊家新建的房子即将封顶。他热情地把总书记迎进未来的新居,详细介绍房屋内部结构:“这是朝阳的4间卧室,这是厨房,那边是卫生间……”
  付俊告诉总书记,房子受灾后,很快就收到了农房保险理赔款,钢筋、沙子、水泥等建材都有补贴优惠,政府还给担保联系了施工队,自己就下定决心尽快重建了。“党的政策好,赶上这个好时代,要不然就盖不起来了。”
  离开村子时,村民们聚拢到村道两旁,有白发老人,也有小孩子,纷纷热烈鼓掌、高声向总书记问好。
  总书记同乡亲们说:“我心里一直惦念着灾区的人民群众。今天,来这里看了看,心里踏实了,党中央的政策在各地转化为实际的举措,还是管用的。”
  听了总书记的话,大家又鼓起掌来。
  总书记接着说:“我从大家的表情看到了希望。我们灾后的生活比以前还会更好。希望乡亲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用自己的勤劳双手,加快恢复重建、推进乡村振兴。”
“大涝大灾之后,务必大建大治”


  今年8月17日,就在防汛抗洪救灾斗争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果之际,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提出要认真排查总结,抓紧补短板、强弱项,进一步提升我国防灾减灾救灾能力。
  带着这样的思考,习近平总书记此次考察首站来到位于永定河官厅山峡出口处的三家店引水枢纽。
  通过这一控制性工程,永定河从山峦起伏的山区,奔流入一马平川的北京主城区。
  今年夏天北京遭遇极端强降雨,永定河也迎来罕见洪峰。北京市水务局负责同志介绍,当时三家店引水枢纽调节池的最高蓄水位已经超过110米,洪水已经满溢上岸,拦河闸开启了建成以来最大泄洪流量。
  今夏洪水过后,北京市在灾后恢复重建工作中,立足治本之策,着力加强防洪工程体系建设,制定了有关总体规划,从河道疏浚修复、堤坝除险加固、布局建设水库等,致力于实现“一年基本恢复、三年全面提升、长远高质量发展”的目标。
  习近平总书记表示,经过一次灾害,就要总结经验,举一反三,使我们在防灾减灾救灾方面,有更完备的预案和更好的措施。我们现在的国力和经济实力也上来了,要用更强的力量来解决这个问题。
  汛情发生之后,华北地区广大干部群众抢抓“窗口期”,开展了农业生产自救。
  在涿州考察时,习近平总书记中途下车,沿着田埂,走进刁窝镇的一片农田。
  田里,上个月刚播种的冬小麦已经出苗,一片葱绿,长势喜人。
  “墒情不错。”总书记赞道。
  一旁的菜地里,一棵棵白菜饱满青翠,总书记俯身摸了摸菜心:“已经长实了。”
  村干部介绍,当地的大白菜比较有名,销售到了北京、天津等周边地区。洪水退后,村里组织大家一共抢种了1000多亩,“霜降萝卜、立冬白菜”,有的白菜已经开始收了,销路和价格都很好。
  总书记叮嘱:“灾后农业生产恢复不仅直接关系家家户户的收入,也关系国家粮食安全。党的政策好就是要让老百姓高兴。要组织安排好今冬明春的农业生产,争取明年有个好收成。”
  田地里,孕育着丰收的希望。街面上,升腾起勃勃生机。
  在永济秀园小区门口,总书记先后走进一家药店和一家超市。“当时水淹到哪了?货品损失了多少?有什么补助政策?”问得十分仔细。
  得知政府给予贷款贴息,帮助两家商铺重新走上正轨、8月底恢复营业,总书记十分高兴,勉励道:“祝你们接下来经营得比以前还要好!”
  涿州城东的白沟河治理工程,机械轰鸣,上百名工作人员正进行堤坝加固等施工。
  习近平总书记走上大堤,现场听取灾后重建重大水利工程的谋篇布局。
  国家发展改革委负责同志展开一幅规划图,详细介绍下一步华北地区加强水利工程建设的设想。为期3年的规划,涉及江河堤坝加固提升、病险水库除险、蓄滞洪区建设、城市排涝工程等,将系统提升华北地区防洪抗灾能力。
  “大涝大灾之后,务必大建大治,大幅度提高水利设施、防汛设施水平。中国式现代化,也包括水利现代化、应急管理现代化。”
  站在大堤上,望着宽阔的河道,总书记思虑深远:“最近中央决定增发1万亿元国债,下大功夫,花大本钱,用于支持灾后恢复重建和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的项目建设。相信通过建设,我们国家特别是北方地区的防灾减灾救灾能力会有一个大的提高。”
“大力弘扬抗洪救灾精神”


  抗洪救灾中的感人故事,化作了最有说服力的现实“教材”。
  此次灾情期间,妙峰山民族学校因地势较高,成为附近受灾村民安置、救援人员休整、抢险救灾物资设备中转的“安全岛”。
  暑假经历了特大洪灾的孩子们,今天用他们亲手制作的黏土作品,感谢他们心中最可爱的人。
  教学楼一层的教室里,五年级一班学生在班主任老师带领下召开主题班会。黑板上写着“感恩”“立志”四个大字,班会的主题是“我身边的抗洪救灾故事”。
  习近平总书记也加入进来,认真倾听。
  一名女生站了起来:“我的作品是救援叔叔。当时我姥爷存放东西的地方被水淹了,救援叔叔很快就赶来帮忙,他们浑身都湿透了。”
  另一名女生也拿起自己的作品:“我觉得解放军叔叔是最可爱的人。他们早出晚归,满身泥水倒头就睡,第二天天还没亮就又出去了,特别辛苦。”
  手举白衣天使的黏土作品,一名男生讲述了自己在安置点看到的场景:“有一天,一位奶奶突发心脏病,几位医生赶紧取来仪器给奶奶做检查,还询问奶奶之前的身体状况,第一时间给奶奶治病。我要好好学习,长大后做一名医生,帮助更多的人摆脱病痛。”
  看着这些懂事的孩子,总书记目光里充满温暖:
  “这次灾害,孩子们亲身经历,对一生都有重大影响。你们通过自己身边遇到的事,遇到的解放军、志愿者、村干部等等,就会看到,危难之际,我们党的各级组织和党员干部,都会为人民冲在第一线。”
  学校操场上,习近平总书记亲切慰问了这次抗洪抢险救灾因公牺牲的烈士刘捷、熊丽的爱人和孩子。
  总书记紧紧握住他们的手,关切地说:“把家庭照顾好,把生活安排好,把孩子培养好。”
  习近平总书记叮嘱道:“我们要永远怀念在抗洪抢险救灾中牺牲的烈士,宣扬他们的英勇事迹,关心照顾好他们的家人。要大力弘扬抗洪救灾精神,并将其发扬光大到各个方面工作中。”
  精神,在斗争中升华;力量,在磨砺中凝聚。
  此次考察最后一站,白沟河畔的大堤上,“迷彩绿”“火焰蓝”“救援红”整齐列队。
  习近平总书记亲切看望慰问水利工程建设人员、曾经参加涿州抗洪救援的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官兵、民兵预备役人员、消防救援队伍等方面的代表。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充分展现了我们党和国家的强大政治优势。”
  面对士气高昂的“战士们”,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语充满力量:“你们是中流砥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队伍,都是为人民服务的队伍。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人民群众感谢你们,党和政府感谢你们!希望同志们继续努力,再立新功!”  新华社北京/河北保定11月11日电
 
重庆万州:推进农旅融合 助力乡村振兴
重庆万州:推进农旅融合 助力乡村振兴

( 2023-11-12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这是11月10日拍摄的重庆市万州区恒合土家族乡高山景色。恒合土家族乡位于三峡库区腹地,平均海拔1200米左右,森林覆盖率达63%,拥有独特的自然风光资源和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
  近年来,恒合乡注重统筹协调农业产业发展和人居环境综合整治,通过完善基础设施、旅游业态等方式,将生态资源转化利用,深入推动农旅融合及乡村旅游提档升级,打造“美丽经济”,助推乡村振兴。
本报记者唐奕摄
 
打造口岸经济带 助推高质量发展
——新疆口岸发展扫描
打造口岸经济带 助推高质量发展
 
——新疆口岸发展扫描

( 2023-11-12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新华社乌鲁木齐11月11日电(记者关俏俏 王小鹏 邹多为 张瑜 王昕怡 刘英伦)从高空俯瞰,新疆犹如一块美玉,霍尔果斯、阿拉山口、红其拉甫、吐尔尕特……一个个口岸如珍珠镶嵌其间。作为全国开放口岸最多的省份,新疆着力打造口岸经济带,展现强劲发展活力。
商旅不绝于途


  走进红其拉甫口岸,国门四周白雪皑皑,车辆往来穿梭。自2023年4月3日恢复客运通关以来,红其拉甫口岸出入境客流量持续攀升,目前出入境旅客已突破4万人次,刷新了历史纪录。
  在红其拉甫口岸联检大厅,巴基斯坦客商侯赛因·巴西特办理完出境手续,等待乘坐国际道路旅客班车。在这里,有不少像他一样的外国客商,带着大包小包的百货。“衣服鞋帽、床上用品、小家电,这些商品在巴基斯坦很受消费者欢迎。”在中巴两国从事贸易多年的侯赛因说,“今年来进货的次数更多了,几乎每周都来,越来越方便了。”
  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期间,中巴双方发布联合新闻声明,宣布红其拉甫口岸常年开放,这将在促进中巴经贸往来和人文交流等方面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从红其拉甫口岸向北,200公里处,矗立着连接中国和塔吉克斯坦的卡拉苏口岸。法里扎·梅拉利硕耶娃和她的母亲扎米拉·萨义德米尔佐耶娃正准备通关出境。在这之前,她们经由卡拉苏口岸入境,到新疆乌鲁木齐和喀什地区游玩。
  “这里有和我的家乡不一样的自然风貌,很美,又有独特的人文风情。”法里扎说。
  位于塔城地区的巴克图口岸,一辆辆满载进口葵花籽、面粉等商品的大货车从国门缓缓入境。在边民互市塔城丝路文化商品城各店铺,进口蜂蜜、糖果、日用百货等商品琳琅满目。记者日前沿着新疆口岸行走,真切体会到“商旅不绝于途”的盛景。
通关提质增效


  乌鲁木齐西北方向,700公里外,第六代国门巍然耸立,迎着晨曦,班列出入国境。
  彼时,陆路口岸同样忙碌。一辆辆满载轿车的笼车和大型货车、重型卡车开出霍尔果斯海关监管区,运往哈萨克斯坦等“一带一路”共建国家。
  为便利整车出口,8月14日起,霍尔果斯公路口岸开始试行24小时货运通关,成为新疆首个24小时货运通关的公路口岸。边检、海关等职能单位密切协作,全力保障进出境车辆随到随放,最大限度压缩出入境车辆运输组织时间。
  据霍尔果斯海关统计,今年前三季度霍尔果斯口岸出口汽车19.5万辆。霍尔果斯成为全国最大的汽车出口陆路口岸。
  “现在通关速度提升了,我每三天就来中国拉货一次。”哈萨克斯坦货车司机萨拉马提·阿布德勒达说,“收入也随之增加。”
  近年来,随着新疆口岸推出分类通关政策、上线公共信息服务平台等举措,通关速度不断提升。
  乌鲁木齐海关关长郝炜明表示,下一步,将推进边境口岸农副产品快速通关“绿色通道”全覆盖,实施重要矿产品“口岸+卸货地”联合监管模式,建立整车保税仓储一次检测、一次运输、一体化作业的“三个一”监管模式。
推进高质量发展


  岁末渐近,寒意渐浓。阿拉山口站换装场扩能改造项目正加紧进行。根据新疆铁路部门安排,兰新铁路精河至阿拉山口增建二线建设同时,对沿线包括阿拉山口站在内的4座既有车站进行改扩建,并在阿拉山口站新建综合查验场。
  这是新疆持续提升口岸承载能力的缩影。新疆下大力气提升改造口岸硬件设施,为畅通物流渠道“扩能”,实现通关能力和通关效率的“双提升”,为实现“通道经济”赋能,为发展“口岸经济”奠定了良好基础。
  乌鲁木齐国际陆港区、喀什经济开发区、霍尔果斯经济开发区……近年来,国家在新疆先后设立了13类55个国家级重点开放平台、产业发展平台,并赋予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各类开放平台集聚融合,为打造亚欧黄金通道和我国向西开放桥头堡提供了更广泛的支撑。
  11月1日,中国(新疆)自由贸易试验区揭牌成立,这是我国西北沿边地区首个自由贸易试验区,新疆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迎来新的里程碑。
  自治区商务厅党组书记李轩表示,将加强通道建设,加强中欧班列集结中心建设,推进中国—中亚交通走廊建设,大力推进空中丝绸之路建设;增强枢纽功能,加快建设乌鲁木齐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国家综合货运枢纽,霍尔果斯边境口岸型国家物流枢纽,进一步发挥喀什国际贸易物流通道优势。
  “我们将紧抓机遇,深化机制创新,优化监管服务,助推‘一带一路’核心区建设。”喀什海关关长王传杰说,把喀什独特区位优势更好转化为开放发展优势。
  未来,乘着高质量建设新疆自由贸易试验区的东风,新疆口岸经济带将不断迸发新活力。
 
奏响中美人文交流新的乐章
——习近平主席复信费城交响乐团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马思艺引发两国友好人士热烈共鸣
奏响中美人文交流新的乐章

——习近平主席复信费城交响乐团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马思艺引发两国友好人士热烈共鸣

( 2023-11-12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得知费城交响乐团11月第13次来华并与中方合作举办系列演出交流活动,纪念1973年首次访华,续写与中国人民之间跨越半个世纪的音乐友谊,我感到由衷的高兴。”
  近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复信费城交响乐团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马思艺,勉励费城交响乐团和包括中美在内的世界各国艺术家一道,坚持文明平等、互鉴、对话、包容,密切交流合作,促进艺术繁荣,为中美人文交流和各国人民友好再续新篇。
  习近平主席的复信引发中美艺术家等两国各界友好人士的热烈共鸣。大家纷纷表示,复信充分体现了习近平主席对深化中美两国人文交流的高度重视,他们愿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为中美文化交流和民心相通贡献力量。
  1973年9月,费城交响乐团首次访华,成为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个访华的美国乐团。50年来,乐团作为活跃在中美两国间的“文化使者”,为促进中美关系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近日,费城交响乐团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马思艺致信习近平主席,回顾该团与中国的交往历史,介绍今年11月来华举办纪念乐团首次访华50周年演出交流活动的情况。
  “没想到这么快就收到了习近平主席的复信。”马思艺说,收到复信,自己感到非常荣幸。他对复信中“音乐跨越国界,文化架起桥梁”这一表述深感认同:“音乐是一种强大的力量,它可以将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团结起来、促进对话。习近平主席的复信对我们来说是巨大的鼓舞,我们会将这份使命继续下去,促进文化交流互鉴。”
  费城交响乐团小提琴手达维德·布思是50年前那场中美文化交流“破冰之旅”的亲历者。此后50年间,他参与了乐团的每一次来华演出。他很高兴看到,50年前种下的友好种子,如今已长成参天大树。
  布思认为,习近平主席的复信展现了对美中人文交流的重视。“此次我们与中国艺术家共同演奏蕴含中国历史文化的音乐。正是通过这样的交流,音乐得以生生不息,这样的合作也是我们乐团与中国关系的生动体现。”
  10日晚,费城交响乐团的10余位艺术家和中国交响乐团及多国歌唱家在北京国家大剧院举行题为“跨越半个世纪的友谊”音乐会,“唐诗的回响”音乐会选段悠扬婉转,贝多芬《C小调第五交响曲》波澜壮阔……
  演出结束,中国交响乐团交响乐队副首席刘志勇非常激动:“习近平主席的复信表达了对拓展中美全方位文化交流合作的殷切期许,这也是对广大文艺工作者的认可与激励。”
  刘志勇10多年前曾随中国交响乐团赴美,并在两个月内为当地观众献上一系列精彩演出。音乐会结束后观众们起立欢呼的场景,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我们期待同更多像费城交响乐团这样的顶尖乐团交流合作,为中美两国人民献上更多优秀的艺术作品。”
  费城交响乐团指挥特里斯坦·雷斯-谢尔曼对来华演出感到非常兴奋。这是他第一次来到中国,临行前他特意学起了中文,还给自己取了中文名“阙思腾”,并学会了用中文做简单的自我介绍。“中国人民非常热情,我非常期待在这里多走走、多看看。”
  从“鼓岭之友”故地重游,到第五届中美友城大会成功举办,从美国飞虎队老兵及后代来华参访,到这次费城交响乐团纪念演出……最近一段时间,中美举行了一系列民间交往活动,为两国关系增添了正能量。
  “中美关系基础在民间,希望在人民,未来在青年,活力在地方。”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美大部主任沈昕说,“我们将认真落实习近平主席复信精神,从民间、地方、青年等不同层面积极规划下一阶段工作,为中美关系发展注入更多的活力和暖意。”
  10日晚,中方发布了习近平主席将赴美国举行中美元首会晤、同时出席亚太经合组织第三十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的消息。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美国研究所副所长张腾军表示:“一系列民间交流互动为即将举行的中美元首会晤营造了良好的氛围,期待中美元首会晤取得积极成果,为世界注入更多确定性和正能量。”
  接下来,费城交响乐团还将赴天津、苏州、上海等地演出。马思艺表示,他计划明年携乐团全体成员再来华演出,继续以音乐为媒介,为两国民间友好贡献力量。  (记者郑明达 冯歆然 杨淑君 邵艺博)
  新华社北京11月11日电  
 
韩正访问马来西亚
韩正访问马来西亚

( 2023-11-12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新华社马来西亚乔治市11月11日电(记者张崇防 蒋国鹏)11月9日至11日,国家副主席韩正应邀访问马来西亚,在吉隆坡和布城分别会见马来西亚最高元首阿卜杜拉、总理安瓦尔。
  会见阿卜杜拉时,韩正首先转达习近平主席对阿卜杜拉最高元首的亲切问候,表示中国同马来西亚是隔海相望的友好邻邦,两国友好源远流长。明年两国将迎来建交50周年,中方愿与马方共同推动双边关系进一步发展,以共建中马命运共同体为指引,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携手推进落实各自国家发展规划,不断充实和丰富两国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内涵。中方始终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理念,深化与周边国家合作,愿与包括马来西亚在内的东盟国家加强各领域务实合作,促进地区持续繁荣稳定发展。
  阿卜杜拉请韩正转达对习近平主席的诚挚问候,祝贺中方“一带一路”倡议取得巨大成就,感谢中国经济强劲辐射带动东盟国家发展,表示愿进一步提升双边合作水平,更好造福两国人民。
  会见安瓦尔时,韩正表示,中马世代友好,两国友谊历久弥新。今年是中马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建立10周年,习近平主席同总理先生就共建中马命运共同体达成重要共识,为新时期双边关系发展擘画了蓝图,具有重要里程碑意义。中马是国与国友好交往的典范,中方视马来西亚为值得信赖的朋友和重要战略伙伴,始终支持马方选择符合自身国情的发展道路,愿与马方在涉及彼此核心利益问题上坚定相互支持。中方愿同马方一道,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鼓励两国各层级各地方密切交流往来,扩大经贸、文化、旅游、教育、科技等领域合作,不断增进人民之间的友好感情,为两国全面战略伙伴关系赋予新内涵、注入新动力。
  安瓦尔表示,马中关系具有特殊性、战略性。马方坚定支持习近平主席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和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愿同中方一道积极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马方对双边关系未来充满期待,欢迎中国企业到马投资兴业,实现共同发展。
  韩正还会见了马来西亚副总理扎希德,就推动双边务实合作进行深入交流,表示习近平主席宣布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八项行动,将有力助推“一带一路”合作和两国高质量发展。双方同意进一步密切高层交往,深化战略沟通。
  10日,韩正赴槟城州访问,会见槟城州首席部长曹观友,表示欢迎槟城州继续加强同中国各省市的交流合作,发挥地方特点,实现优势互补,将中马命运共同体建设落到实处。
  访马期间,韩正考察了吉利宝腾合资公司丹戎马林工厂、益纳利美昌有限公司,参观了阅书报社孙中山纪念馆、侨生博物馆。
 
坚持服务实体经济 守住金融风险底线
访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国家外汇局局长潘功胜
坚持服务实体经济 守住金融风险底线

访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国家外汇局局长潘功胜

( 2023-11-12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新华社北京11月10日电(记者吴雨)金融是国民经济的血脉。今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精准有力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进一步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有力促进了我国经济持续恢复、总体回升向好。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后,中国人民银行如何谋划未来一段时间的重点工作?如何进一步支持实体经济?怎样应对金融领域的风险挑战?新华社记者采访了中国人民银行党委书记、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潘功胜。
  把党的领导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转化为金融治理效能


  问: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金融工作作出了部署,中国人民银行将如何贯彻落实?
  答: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后,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外汇局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制定贯彻落实方案,系统谋划未来一段时间重点工作任务和思路举措,主要有以下方面:
  一是坚持党中央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把党的领导贯穿于人民银行、外汇局工作的各方面、全过程,完善党管金融的体制机制,把党的领导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转化为金融治理效能。
  二是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根本宗旨。健全中国特色现代货币政策框架,始终保持货币政策的稳健性,更加注重做好跨周期和逆周期调节,充实货币政策工具箱,为稳定物价、促进经济增长、扩大就业、维护国际收支平衡营造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
  三是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维护金融市场平稳运行。
  四是坚持深化金融改革。加快建设现代中央银行制度,健全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调控框架。深化利率汇率市场化改革。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五是扩大金融高水平双向开放。稳慎扎实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深化外汇领域改革开放,促进贸易和投融资便利化。稳步扩大金融市场制度型开放,积极参与国际金融治理。
  着力为实体经济稳定增长营造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


  问:围绕加大力度支持实体经济,中国人民银行将采取哪些举措?
  答:今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两次降低存款准备金率,释放中长期资金超过1万亿元;两次降低政策利率,带动市场利率持续下行;调整完善房地产金融政策,指导商业银行调整存量房贷利率;两次增加支农支小再贷款、再贴现额度,延长实施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等6项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
  目前,货币信贷总量保持较快增长,信贷结构持续优化,企业贷款利率处于较低水平,为经济恢复发展提供了有力有效的支持。
  总量上合理充裕,9月末,广义货币M2、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同比保持10%左右的较快增长。结构上更加优化,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余额同比增长23%,绿色贷款余额同比增长37%,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增长38%。价格上稳中有降,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处于历史较低水平。
  下一步,货币政策将更加注重做好跨周期和逆周期调节,保持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持续加大对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推动实体经济融资成本稳中有降,着力为实体经济稳定增长营造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
  有信心、有能力维护外汇市场的稳定运行


  问:中国人民银行将如何应对汇率波动?
  答:影响汇率的因素很多。首先是经济基本面,这是最根本因素。我国经济持续回升向好,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是有坚实基础的。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近期发布的报告预计,2023年中国的经济增速是5.4%,美国是2.1%;从趋势上看,中国经济持续回升向好。
  从国际金融环境来看,国际市场普遍认为美联储此轮加息接近尾声,未来中美利差会逐步收敛至正常区间。
  此外,随着中国经济增长动能不断激活和金融市场进一步开放,人民币资产投资属性和避险属性凸显,人民币资产展现出良好的投资价值。8月下半月以来,人民币对一篮子货币相对强势,升值幅度在2%以上。
  下一阶段,人民银行、外汇局将综合施策、稳定预期,坚决防止单边预期自我实现,坚决对市场顺周期行为进行纠偏,坚决对扰乱市场秩序行为进行处置,坚决防范汇率超调风险。我们有信心、有能力维护外汇市场的稳定运行,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平稳有序推动重点区域和重点金融风险处置


  问:在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方面,中国人民银行将关注哪些重点?
  答:目前,中国金融体系整体稳健,金融机构经营和监管指标处于合理区间,金融市场平稳运行。
  我们密切关注一些领域的金融风险,目前讨论较多的是房地产市场和地方政府债务的风险,中小金融机构风险、非法金融活动风险等也需要持续关注。
  房地产市场方面,当前我国房地产市场正经历结构性转变,从增量市场为主向增量存量并重过渡,这一过程对金融体系外溢性有限,房地产金融风险可控。今年以来,金融部门从供需两端综合施策,出台了多项金融政策,更好满足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推动加快构建房地产业新发展模式。长期看,我国城镇化仍处于发展阶段,居民家庭改善性住房需求较大,可以为房地产市场和行业长期稳定发展提供支撑。
  地方政府债务方面,我国政府债务水平在国际上处于中游偏下水平。中央政府债务负担较轻,大部分地方债务水平也不高,并有较多资源和手段化解债务。
  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要压实地方责任,减少存量债务规模,严控新增债务融资。近期,有关地方采取盘活或出售资产等方式,积极筹措资源化解债务取得较好效果。在此基础上,金融管理部门积极行动,引导金融机构通过展期、借新还旧、置换等市场化方式化解融资平台债务风险,并依法维护金融机构合法权益;建立常态化的融资平台金融债务监测机制,推动融资平台市场化转型等,健全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的长效机制。
  下一步,中国人民银行将按照中央金融工作会议部署,完善金融风险防范、预警和处置机制,平稳有序推动重点区域和重点金融风险处置,依法将所有金融活动全部纳入监管,严厉打击非法金融活动,推动金融稳定立法,加快金融稳定保障基金建设,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稳步扩大金融领域制度型开放


  问:下一步在金融对外开放方面有何考虑?
  答:近年来,中国人民银行主动有序扩大金融业高水平开放,大幅放宽金融服务业市场准入,积极推进债券市场高水平对外开放,稳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
  2018年以来,金融管理部门推出了50多条金融业开放措施,吸引外资来华设立了超过110家金融机构。截至9月末,共有1110家境外机构进入我国债券市场,境外机构持有我国债券3.3万亿元人民币,较五年前增长近200%。人民币作为支付货币、投融资货币、储备货币的功能不断增强,已初步具备了国际使用的网络效应。
  中国人民银行还积极参与国际金融治理,牵头二十国集团可持续金融工作,参与国际清算银行人民币流动性安排。今年,中美、中欧还成立了金融工作组,就经济和金融领域相关问题与美、欧加强沟通和合作。
  下一步,中国人民银行将继续稳步扩大金融领域制度型开放,着力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以建设者、贡献者的角色参与全球经济金融治理。
 
完善法治保障 护航金融高质量发展
2023金融街论坛年会与会嘉宾共话金融法治建设
完善法治保障 护航金融高质量发展

2023金融街论坛年会与会嘉宾共话金融法治建设

( 2023-11-12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新华社北京11月11日电(记者任军 吴文诩)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要加强金融法治建设,及时推进金融重点领域和新兴领域立法,为金融业发展保驾护航。如何进一步在法治道路上加强金融监管能力,营造良好金融法治环境,守牢风险底线?在由北京金融法院参与承办的2023金融街论坛年会“法治协同与金融治理”平行论坛上,多位与会嘉宾表示要持续加强制度供给,进一步健全金融法治体系,为金融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中国人民银行条法司副司长刘晓洪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一批重大立法项目加快推进,基础性综合性制度相继出台。金融立法体系的系统性、协调性、时效性明显增强。改革创新和服务实体经济力度不断加大,立法机制持续优化,逐步构建起多层次、广覆盖、富活力、有特色的金融法治体系。金融稳定法立法正在稳步推进,出台后将填补制度空白,提升应对重大金融风险能力。
  “经过近年来的不懈努力,资本市场法治和基础制度取得重大进展,证券违法成本过低的情况在制度层面得到了根本改变,证券期货领域案件多发态势得到遏制,依法从严打击证券违法活动的合力初步形成,市场生态持续改善,市场韧性得到增强,市场预期更加稳定。”中国证监会法律部副主任杨明宇说。
  他说,下一步证监会将推动制定、修改公司法、证券投资基金法、上市公司监督管理条例、证券公司监督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加快推进资本市场各条线制度规则“立改废释”和体系优化,梳理监管制度漏洞并及时纠偏,使资本市场法律体系更加科学完备,为全面加强监管提供更加强有力的法治保障。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法规部副主任李翰阳表示,近年来,各类金融活动呈爆发式增长,金融领域的新产品、新场景和新业态层出不穷,金融产品、金融活动的边界也越来越模糊,给金融监管带来巨大挑战。“面对这些挑战,要在法律制度层面及时回应,在法治道路上加强金融监管能力,提升金融治理水平。”
  国家外汇管理局管理检查司副司长史丙栋表示,跨境金融案件取证难,制约了打击非法跨境金融活动的效力。下一步,外汇局将借鉴国际反洗钱的理念和规则,结合我国实际,将好的做法和经验引入外汇管理体制,开展银行外汇展业改革和推动商业银行外汇业务流程再造。不断健全“宏观审慎+微观监管”两位一体管理,全面加强外汇监管,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实现既要放得开、又能管得住的目标,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
 
加强法治建设为金融业发展保驾护航
加强法治建设为金融业发展保驾护航

( 2023-11-12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在近日举行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在重要讲话中总结党的十八大以来金融工作,分析金融高质量发展面临的形势,部署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金融工作。会议提出,“要加强金融法治建设,及时推进金融重点领域和新兴领域立法,为金融业发展保驾护航。”这不仅明确了金融法治建设的重要意义,也指明了金融法治工作的发展方向。
  金融是国民经济的血脉,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金融领域筑法治之基、行法治之力、积法治之势,营造良好金融法治环境,对于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弘扬诚信文化和契约精神、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都具有重要意义。
  良法是善治的前提。近年来,金融领域法治建设步伐加快:新证券法、期货和衍生品法等陆续出台;金融稳定法立法正在稳步推进;最高法先后就科创板、创业板、北交所出台司法保障意见;数量众多、更为细化的部门规章和规范性文件不断推出;针对扰乱市场秩序、损害投资者合法权益的违法行为,相关监管制度加快完善……金融法治根基不断夯实。但与此同时,金融法治建设仍显不足,部分领域存在短板弱项,部分领域缺乏统筹安排和整体设计,亟待加强法治建设从而破题。
  加强金融法治建设,要聚焦重点、与时俱进。金融重点领域对于维护金融系统稳定、强化风险防范、明确职责分工等具有重要意义,要加强重点领域立法,守牢风险底线,维护金融市场平稳运行。根据当前金融领域的改革和发展要求,推动重要法律法规及时修订,补齐制度短板。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新业态、新业务、新主体不断出现,如果游离于监管之外“野蛮生长”,极易滋生风险,形成隐患,这就要求金融立法与时俱进,研究新业态、新业务、新主体,提升金融立法的包容性和匹配性,消除监管空白和盲区,消除非法展业空间,坚持在市场化法治化轨道上推进金融创新发展。
  加强金融法治建设,要增强立法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推动金融法律与其他法律的有效衔接,推动法律体系更加衔接协调。不断完善部门规章和规范性文件,构建系统完备的金融法治体系。同时,加强金融法治宣传,引导市场各方归位尽责,形成良好市场生态。
  加强金融法治建设,重在执行。要做到有法必依,努力提升执法效率、效果,严格执法、敢于亮剑,严厉打击非法金融活动,扭转部分领域金融违法成本较低的局面。要推动部门合作、央地合作,推进联合执法,对违法行为形成高压震慑之势,让违法者付出沉重代价。不断提升监管能力,坚持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提升执法标准统一和执法透明度。
  新时代新征程上,要把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落到实处,不断加强金融法治建设,营造良好的金融法治环境,为金融业发展保驾护航,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有力支撑。  (记者姚均芳)
  新华社北京11月10日电
 
何立峰副总理访美并与美财长耶伦会谈
何立峰副总理访美并与美财长耶伦会谈

( 2023-11-12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新华社旧金山11月10日电国务院副总理、中美经贸中方牵头人何立峰于11月8日至12日应邀访美,其间与美财长耶伦举行数次会谈。双方致力于落实两国元首重要共识,为两国元首旧金山会晤做好经济成果准备,推动中美经贸关系回到健康稳定发展轨道。双方就中美经济关系、中美及全球宏观经济、应对全球性挑战和彼此关切等交换意见。中方明确表达对美对华双向投资限制、制裁打压中国企业、对华出口管制、对华加征关税等关切,要求美方切实以行动予以回应。会谈坦诚、务实、深入,富有建设性。双方达成如下重要共识:
  同意加强沟通,寻求共识,管控分歧,避免误解意外导致摩擦升级。欢迎成立由副部级官员牵头、向双方牵头人汇报的中美经济、金融工作组并举行会议。双方牵头人同意定期直接沟通。
  强调中美不寻求经济“脱钩”,欢迎发展健康的经济关系,为两国企业和工人提供公平竞争环境,增进两国人民福祉。
  同意一道努力应对共同挑战,包括经济增长、金融稳定和监管。同意就气候变化相关经济问题,低收入和新兴经济体债务问题开展合作。同意强化国际金融架构,推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开展有意义的份额增资并努力通过新份额公式增加代表性不足成员/区域的话语权,加速推动多边开发银行通过改革,使其更好、更大、更有效。
  中方应询介绍对乌克兰危机、巴以冲突的立场。
  何立峰副总理还与中资、美资企业代表座谈。
 
竞争对抗不符合时代潮流
——推动中美关系回归正轨系列评论之三
竞争对抗不符合时代潮流

——推动中美关系回归正轨系列评论之三

( 2023-11-12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美国财政部长耶伦近日在华盛顿发表讲话说,美国与中国的关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美国不寻求与中国“脱钩”,美中经济“脱钩”或者各国不得不在美中之间选边站的做法,会对全球经济带来“严重负面影响”,美国寻求与中国建立“健康的、共赢的经济关系”。应该说,耶伦这番话对于中美关系的定位是理性务实的。
  中美关系如何发展,归根到底取决于两个大国对于彼此的认知。以合作面主导认知,双边关系就能朝好的方向发展;以竞争面主导认知乃至以竞争定义全部关系,对抗性就会不断增强,就有滑入“新冷战”深渊的风险。过去一段时间,人们看到美国对于改善中美关系的意愿在提升,但同时对华遏制打压的议程并未减少,矛盾的信号反映出美国看多中美合作利好却囿于零和对抗思维的纠结心态,这也是中美关系历经曲折反复的重要原因。当下美方理顺对华关系,关键是树立正确的对华认知,走出零和博弈思维,积累扩大合作面,持续推动中美关系稳下来、好起来。
  认知的第一个扣子扣错了,就会带来错误的政策导向。近年来,美方将中国视作“最严峻的竞争对手”“系统性挑战”,言必提竞争,美国对华战略竞争也在一步步体系化、阵营化、意识形态化。在亚太地区推行所谓“印太战略”,诱拉地区国家建立以遏制中国为主要目的的盟友体系;兜售“印太经济框架”,强化“五眼联盟”,炮制“四边机制”、拼凑三边安全伙伴关系,逼迫地区国家选边站队……一系列带有“新冷战”色彩的对华政策非但没有取得预期效果,且越发不得人心。美国前助理国防部长傅立民表示,其他国家并不将中国看作敌人,美国如果一意孤行与中国对抗,将会疏远而非吸引其他国家,从而逐渐被孤立。
  为了取得对华经济竞争的绝对优势地位,美国一再将科技和经贸问题政治化、工具化、武器化,人为“筑墙设垒”,强推“脱钩断链”。从推动所谓“友岸外包”“近岸外包”,到出台《通胀削减法案》等排他性歧视性产业政策,再到发布对外投资审查行政令,种种违反市场经济和公平竞争原则的做法,本质上都是保护主义,不仅破坏市场规则和国际经贸秩序,扰乱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也对中美经济以及全球经济造成负面冲击。波士顿咨询公司等机构估计,如果美国采取对华“技术硬脱钩”政策,美国半导体企业受损更大。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州长纽森近日在结束访华行程时表示:“‘脱钩’不是一个选项,我们的未来紧密相连。”
  回顾过去几年中美关系曲折历程,美方在涉及中国核心利益和发展权益的问题上不断挑衅,同时又提出要保持关系稳定,避免冲突对抗,这种逻辑与现实自相矛盾的症结,从根本上讲,还是美方对中国、对世界、对自己的认知出了偏差。无论是挑动“全面对抗”,还是鼓吹“战略竞争”,都偏离了中美关系的正确轨道。如果沿着零和博弈的思维处理中美关系,继续以其所认定的“政治正确”来误导对华政策,不仅解决不了自身的问题,还可能使中美关系走向冲突对抗的终点。新加坡国立大学亚洲研究院杰出研究员马凯硕认为:“在中美两国的和平较量中,美国决策者低估中华文明的力量和韧性将是一个严重错误。”
  作为两个大国,中美在贸易、技术、外交等领域既有合作也有竞争,不是你输我赢、你死我活,而应当是你追我赶、共同进步。中国不回避竞争、不惧怕竞争,但竞争应该是公平、合理、良性的,有红线、有禁区,不能无视市场经济规则和国际关系基本准则,更不能将核心利益问题作为竞争工具、挑衅手段。中国认为的竞争,应该是田径赛,有赛道有规则,可以在你追我赶中提升各自成绩,就像运动员竞技追求的是不断提升自己、突破自我,取得更好成绩,而不是给其他运动员“使绊子”或恶意干扰,否则只会因为违规而被罚出局。
  竞争更不是中美关系的全部。中美经济互补性远大于竞争性,中美经贸合作的本质是互利共赢。2022年中美贸易额达到近7600亿美元,创历史新高,体量这么大,存在一些分歧和摩擦实属正常。通过平等协商寻求双赢方案,才是正确解决之道。当前形势下,中美共同利益不是减少了,而是更多了,不冲突、不对抗、和平共处,这是两国最基本的共同利益;两国经济深度融合,面临新的发展任务,需要从对方发展当中获益,这也是共同利益;全球疫后复苏、应对气候变化、解决地区热点问题,都离不开中美协调合作,这还是共同利益。美国知名经济学家、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教授杰弗里·萨克斯表示,“美中合作将极大推动应对全球性挑战的努力,有助于维护世界和平、消除全球贫困、实现可持续发展等。”
  作为两个大国,中美应从两国共同利益和人类前途命运的高度,看一看谁能把国家治理得更好、让本国人民安居乐业,谁能为全球经济复苏提供更大动能,谁能为应对全球挑战提供更多公共产品,谁能为地区热点问题提供更好解决方案,谁能让全球80亿人共同生存的这个星球更安全、更和平、更繁荣……概括而言,中美之间可以是合作之争,看谁能团结更多国家解决全球问题;可以是红利之争,看谁能为世界带来更多利益;可以是视野之争,看谁能更好推动人类走向更高的文明。正如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所指出:中美两国都太大,不可能被别人主导;太特殊,不可能被转化;太相互依赖,承受不起彼此孤立。
  一个国家的发展必须融入历史进步的潮流,遵循历史发展的逻辑。竞争对抗不符合时代潮流,更解决不了本国自身的问题和世界面临的挑战。当今时代是和平发展互利共赢的时代,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和国际关系民主化进程不可逆转,人类命运与共已经成为必须接受的现实。中美作为两个大国,对人类繁荣发展担负着重要责任。通过合作共同开启人类发展的新纪元,还是滑入大国冲突对抗的深渊,是两国必须回答好的世纪之问。跳出谁赢谁输的狭隘视角,追求人类一起赢的高尚目标,应该成为新时代中美两国的共同追求。   (记者杜白羽 高文成)
     新华社北京11月11日电
 
第十二届中美司法与人权研讨会线上举办
第十二届中美司法与人权研讨会线上举办

( 2023-11-12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新华社北京11月11日电11月9日至10日,中国人权发展基金会和美国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以视频会议形式,共同举办第十二届中美司法与人权研讨会。
  中美两国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30余人参加研讨,重点围绕工商业与人权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中国人权发展基金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左锋和美国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会长欧伦斯共同主持研讨会。
  中美司法与人权研讨会创办于2009年,是中美两国民间交流对话的重要机制化平台,对于促进两国在司法与人权问题上的相互了解和理解、推动两国民间友好发挥了积极作用。
 
中美人民友谊地久天长
一位百岁飞虎队老兵的心愿
中美人民友谊地久天长
 
一位百岁飞虎队老兵的心愿

( 2023-11-12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深秋的北京八达岭长城,层林尽染。站在“不到长城非好汉”石碑前,103岁的美国飞虎队老兵哈里·莫耶许下心愿:世界和平,两国人民友谊长存。
  11月初的昆明,阳光和煦,树影婆娑。莫耶步入“中美驼峰空运纪念学校”——昆明市外国语学校的礼堂,掌声雷动,孩子们用笑脸和鲜花欢迎曾与中国人民并肩抗战的英雄。“这样的场面完全出乎我意料,深深打动了我。”百岁老人热泪盈眶,“我愿飞虎队精神代代传承。”
  历经岁月,跨越山海,飞虎队故事犹如一颗明珠,闪耀着友谊与合作的光芒,见证了中美两国人民在风雨如晦的战争年代并肩而战,也续写着和平时期中美人民友好的新篇章。
  令人激动的时刻:温暖复信厚植友谊根基


  10月30日的北京,空气中涌动着热烈的气息,莫耶在美国驻华大使馆和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两度庆祝自己的生日。在中美两国人民的祝福声中,这位见证岁月变迁的百岁老人满怀激动之情。
  尤其让莫耶感动的,是他收到了习近平主席的复信。
  不久前,莫耶同美中航空遗产基金会主席杰弗里·格林和飞虎队老兵梅尔文·麦克马伦共同致信习近平主席,介绍基金会和飞虎队老兵支持推动中美友好交往的情况,表示将传承和弘扬中美合作的宝贵精神财富。
  很快,他们收到习近平主席的复信。在信中,习近平主席强调,新时期中美关系的健康稳定发展,需要新时期飞虎队员的参与和支持,希望飞虎队精神能够在两国人民之间一代一代传承下去。
  “收到复信,太鼓舞人心了,这一切太棒了。”莫耶说。
  98岁的麦克马伦也难掩激动心情。“习近平主席复信传来的时候,我正在家中,第一反应是感到荣幸和骄傲。”他说,“我把复信读了一遍又一遍,还给我的朋友看。习主席在信中说的每一句话,都让我由衷认同。”
  中国人民不会忘记。
  1941年,美国陈纳德将军组建“中国空军美国志愿援华航空队”(飞虎队),与中国军民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习近平主席多次提及这段历久弥坚的“飞虎情谊”。
  受习主席复信所鼓舞,应中方邀请,格林、莫耶、麦克马伦及飞虎队老兵后人等一行30多人组成代表团,10月底由旧金山启程,经上海到北京,再到重庆、昆明和广西柳州,一路沿着飞虎队的足迹,重游故地,重温历史,讲述飞虎队往事,传承飞虎队精神,共叙两国人民情谊。
  习近平主席在复信中强调,追忆往昔,中美两国人民在抗击日本法西斯的斗争中同仇敌忾,经受了血与火的考验,结下了深厚友谊。
  “我们有很多理由钦佩和尊重中国人民,我们没有忘记他们的英勇。”谈到抗战期间两国人民守望相助的情义,1943年来华参加抗战的麦克马伦动情地说,“当我们不幸遭遇机械故障或者被敌人击中而不得不跳伞时,我们知道中国人民一定会找到并救助我们。”
  麦克马伦说,80年过去了,中国人民的真诚友好始终不变。“在战争年代我们并肩作战,在和平年代,我们也要做永远的伙伴。”
  感人至深的瞬间:共同遗产需要代代传承


  11月2日,在昆明飞虎队纪念馆,上演了一场跨越80年的“三代同框”。美国飞虎队老兵后人、美中航空遗产基金会副主席小克利福德·隆,一进门就在照片墙上发现了父亲克利福德·隆的照片。看着父亲年轻时的笑脸,再看看站在自己身边同父亲面容如此相像的15岁孙子杰克逊·隆,时光仿佛交汇在这一刻,小克利福德·隆感慨万千,哽咽落泪。
  他向记者回忆起父亲的故事:1944年,年仅19岁的克利福德·隆来到中国,是当时年龄最小的飞虎队员之一,但他战斗经验丰富,被日机击中却幸免于难。“父亲是我们家族的英雄,我们看到他在中国被更多人铭记。”小克利福德·隆自豪地说。
  正如习近平主席在给飞虎队老兵的复信中所说,中美关系的希望在人民,基础在民间,未来在青年。
  11月3日,在昆明市外国语学校的“驼峰精神永存”纪念碑前,美国飞虎队代表团成员和学生们共同植下中美友谊树。
  肃穆的纪念碑,稚嫩的树苗,学生们充满朝气的脸庞,让陈纳德将军的外孙女嘉兰惠眼中闪动泪花。她说,和孩子们一起种下小树苗的同时,“希望我们也在中美之间种下了善意和友谊的种子,期待它在青年一代心中发芽、成长”。
  昆明市外国语学校初三学生谭雨姗参加了植树活动。她说,从第一次踏入校门,“驼峰精神永存”纪念碑就吸引了她的注意。正是从这块纪念碑开始,她了解到“驼峰航线”和飞虎队的故事。
  “驼峰航线”是飞虎队在与中国军民并肩抗战过程中,为打破日本对华战略物资封锁,开辟的穿越喜马拉雅山的航线,因为飞行难度极大,也被称为“死亡航线”,失事飞机残骸甚至堆成了一道“铝谷”。“铝谷讲述了抗战史上的壮烈故事,最为打动我。”谭雨姗说。
  远在美国,芝加哥博林布鲁克高中学生卡洛斯·瓜哈尔多也被飞虎队的故事深深打动。10月17日,他在芝加哥菲尔德自然历史博物馆中心大厅,与近200名美国中小学生一起观看飞虎队老照片,聆听飞虎队支援中国人民抗战的故事。他发觉,自己对美中在二战中并肩战斗的友谊欠缺了解,“而这种友谊应该传递下去”。
  “飞虎队是中美之间的共同遗产。”格林告诉记者,“可喜的是,中国对这段历史非常重视。遗憾的是,美国青年人对这段历史知之甚少。”
  格林希望越来越多的美中青少年能参与美中航空遗产基金会去年启动的“飞虎队友谊学校和青少年领袖计划”。他说,通过对共同历史遗产的学习和了解,两国青少年互相交流,了解彼此,并成为朋友,才能更好地携手将飞虎队精神传承下去。
友谊地久天长:双向奔赴续写友好故事


  昆明飞虎队纪念馆专门设有一个展区,从中国军民帮助飞虎队修建机场的老照片,到美国士兵留给当地居民的铁锅,众多展品都在讲述中美并肩作战、互相扶持的友谊故事。
  据统计,飞虎队援华作战期间,2000余名美籍飞虎队队员在战斗中牺牲,200多名遇险队员被中国民众营救。
  “95%的落地飞行员都被中国人救起,只有很少人落入日本人手中。无论美国飞行员的降落伞飘落到哪里,都能得到中国人的救助……”陈纳德将军在回忆录《战士之路》中写道。
  此次来华的飞虎队代表团中,戴维·古德里奇是“驼峰航线”飞行员杰克·古德里奇之子。从孩童时期,他的父亲就反复告诉他,中国人民是友好善良的人民,中国是美丽的国度,中国人和美国人在并肩战斗中结下的友谊是最坚固的。“父亲的故事和他对中国的热爱,促使我想来中国看一看。”古德里奇说。
  站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前,嘉兰惠谈起重温飞虎队历史的意义。她说,学习这段历史,可以让中美两国人民意识到,只有搁置分歧,努力合作,共同朝着和平的目标努力,才能为后代缔造一个更好的世界。“战争年代,中美两国人民曾经像家人一样并肩作战,这是我们之间的纽带。”嘉兰惠说,“如今我们可以重新系起这一纽带,逐渐消除分歧。”
  多走动、多交流,增进了解,才能建立友谊。去年11月举行的巴厘岛会晤中,中美两国元首达成共识,同意中美人文交流十分重要,鼓励扩大两国各领域人员交往。
  今年以来,从多位美企高管接连来华,到“鼓岭缘”中美民间友好论坛举办,从美国飞虎队代表团此次来华重温历史、共叙友谊,到第五届中美友城大会成功举行……中美两国人民双向奔赴,汩汩善意和深情厚谊为中美友好合作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只要人和人之间能够面对面坐下来,真诚沟通,相互了解,就能达成合作,这也是飞虎队精神在当代的延续。”接待了众多中美参观团的昆明飞虎队纪念馆讲解员蔡杨杰有感而发。
  “我认为飞虎队精神的内核就是友谊。”杰克逊·隆第一次来中国,就爱上了饺子和各种他还叫不出名字的美食,更被热情友好的中国人民所打动。“中国跟我想象的很不一样,我回国后会把这段经历讲给伙伴们听,让他们也来中国看看。”
  “举杯痛饮,同声歌唱,友谊地久天长……”在昆明市外国语学校的礼堂里,飞虎队老兵和师生们同声高唱《友谊地久天长》。优美深情的旋律,述说着中美人民之间这份友谊来之不易,更道出中美新老朋友间的不舍和对未来的美好祝愿。
  “即便经历过二战的艰难时刻我都没有哭。”莫耶一边擦拭泪水一边说,“我感恩能有这次访华之旅。”老人说,这次来华目的已达成:延续飞虎队精神,续写更多美中友好故事,希望美中两国人民友谊地久天长。  
  (记者乔继红 参与记者:施洋 王普 王安浩维 吴晓凌 徐静 赵彩琳 孙敏)
    新华社北京11月11日电
 
一封家书唤游子,同心共谱胆剑篇
千名绍兴籍乡贤代表齐聚家乡共叙乡情、共谋发展
一封家书唤游子,同心共谱胆剑篇

千名绍兴籍乡贤代表齐聚家乡共叙乡情、共谋发展

( 2023-11-12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各地
 
  “我冒着严寒,回到相隔二千余里,别了二十余年的故乡去。”
  1921年1月,鲁迅在《故乡》中写了最后一次返乡。当时凋敝的家乡,成为他沉重的回忆。
  百年后的今天,一批批来自五湖四海的越地儿女,受“家书”召唤回归故里,看到的是日新月异的绍兴。
  11月11日,以“同谱胆剑篇·同心谋发展”为主题的“2023绍兴发展大会”在浙江省绍兴市举办。近千名来自海内外科教界、工商界、金融界等领域的绍兴籍乡贤代表齐聚家乡共叙乡情、共谋发展。
  绍兴市委书记温暖在大会上发表题为《谱写新时代“胆剑篇” 勇闯现代化新路子》的主旨演讲。他说:“在撤地建市40年、‘八八战略’20年、新时代10年的精彩蝶变中,绍兴人开风气之先、领时代之新,在浙江乃至全国发展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今天的绍兴,处处都是繁花似锦,处处彰显澎湃活力。”
家书·温暖


  “乡贤忠鉴:久违芝宇,时切葭思……诚邀诸贤拨冗抽暇,云程返乡,嘉会金风送爽之越中,共襄家乡发展之盛举,擘画更加美好之未来。”一封笔酣墨饱、筋骨有力的手写“家书”,让众多与会者感动不已。
  “我的家乡是绍兴诸暨啊!”浙江省政协原主席周国富笑着对记者说,“‘家里’来信了,很亲切!”
  大会负责人忙前忙后,打心底里透着开心:“窝里有宁客来真当高兴(家里有亲人回来非常高兴)!”
  北京弘卓资本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何燕青说:“作为常年在外的‘游子’,可谓‘少小离家’,家乡还记得我们,非常温暖!”
  何燕青从事股权投资,公司管理资产规模近百亿元人民币,常年牵线搭桥,为绍兴引进并落地多个优秀项目。但此次回来,他带着一丝忐忑,绍兴人才辈出,担心自己“不够格”。
  大会负责人笑着说:“贡献无论大小,都是我们的亲人!”
  乡情如歌,乡愁似酒,一个人无论身居何处,从事何业,最难忘的是乡情,最难舍的是乡愁。从闯荡天下的企业家,到回归故里的乡贤,在绍兴,反哺家乡的故事比比皆是,更多乡贤彼此不相识,却守望相助、勠力同心,汇聚成绍兴发展的蓬勃力量。
城市·蝶变


  许平,1978年离开绍兴北上求学,小时候越城区的“梦里水乡”味道一直萦绕在脑海。美国医学与生物工程院院士、美国国家发明家科学院院士、美国微生物科学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特聘教授,拥有着众多闪亮头衔的他对记者说:“我就是一个老绍兴人。”
  “为什么要回绍兴?”
  “因为我的记忆,从这里出发,儿时走过的青石板路常驻心头。”
  许平离开绍兴的那一年,绍兴被国务院批准为对外开放旅游城市。当年资源匮乏的江南小城,如今已迈上区域现代化大城市发展之路。
  1983年,绍兴撤地建市。
  回望这40年,绍兴,仍是那个风华铸就的历史文化名城,但城市更新的号角越发响亮。借旅游投石问路,向世界敞开怀抱,绍兴经济建设、城乡建设、交通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等各项事业迅猛发展,一个以中心城市为核心的市场相通、体制相融、产业互补的开放式框架不断扩展出新内容。
  历史总是在一些特殊的节点标注时代印记。
  今年是绍兴市撤地建市40周年。从山阴会稽时代,到鉴湖时代,再到杭州湾时代,绍兴总是以昂扬的奋进姿态抢占发展机遇。
  从中国轻纺城到网上轻纺城,从市区行政区划调整到全域“融杭联甬接沪”,从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到联合国人居奖,从“最多跑一次”改革到增值服务改革,一个个鲜活的改革样本,推动绍兴成为市场机制最活、营商环境最优的城市之一。
  如今,绍兴经营主体突破77万户,A股上市公司达79家,居全国同类城市第3位。
  市委书记温暖在会上说:“来到新时代的绍兴,在越城可以感受千年古城和现代新城的古今交融,在柯桥可以感受国际纺都和杭绍星城的熠熠生辉,在上虞可以感受青春之城和联甬接沪的开放包容,在诸暨可以感受治理之道和珍珠之光的交相辉映,在嵊州可以感受高铁新城和越剧小镇的独特魅力,在新昌可以感受科技创新和绿水青山的融合之美。今天的绍兴,处处都是繁花似锦,处处彰显澎湃活力。”
  会上还举行了重大项目签约仪式。总投资达869.86亿元的26个优质招商项目现场集中签约,项目涵盖高端装备、电子信息、现代医药、新材料、现代服务业、基金合作、教育科技等领域。
战略·实效


  今年是浙江实施“八八战略”20周年,大会发布了实施“八八战略”20周年的20大标志性成果,“融杭联甬接沪”就是其中之一。
  这一点,与会代表、宁波市辰果国际贸易有限公司总经理陈泽勇感受非常深刻。他对记者说:“我是绍兴新昌人。新昌被称为‘石城’,交通不便,以前大部分是窄窄的石子路,现在不仅有了多条高速,去年杭台高速铁路正式通车,结束了新昌不通铁路的历史。交通的变化真可谓翻天覆地!”
  路通,要素通,路网的跨越,呼应了千年的夙愿。
  2013年7月,杭甬高铁绍兴北站启用、世界级桥梁嘉绍大桥通车;2018年2月,“三区融合”第一路群贤路一期通车;2021年6月,绍兴地铁1号线柯桥段开通……
  绍兴融入大上海1.5小时经济圈,跨越杭州湾天堑,南北两岸的时空关系被彻底改写。全市域统筹、大市区融合、一体化发展、“一核六心多节点”网络大城市布局体系,“落”在8270多平方公里的越州大地上,激活城市蓬勃的内生动力。
  不单是交通,这稳扎稳打的20年里,绍兴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在市场体制、对外开放、产业突围、城乡一体、生态环境、对口帮扶、法治党建、文化人才等八个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变化。
  在“八八战略”指引下,绍兴市加快建设特色鲜明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酒缸、酱缸、染缸等传统产业破旧立新,芯片、药片、刀片电池等新兴产业异军突起,连续两年获国务院工业稳增长和转型升级督查激励,成功入选国家创新型城市,成为浙江全省首个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高质量发展试验区。
  在“八八战略”指引下,绍兴全市生产总值从1983年的22亿元,跃升到去年的7351亿元,以全国万分之八的土地面积,创造了千分之六的生产总值,综合经济实力居全国第29位。
  时代不负奋斗者,星光不问赶路人。
  回望过去,绍兴人强市富民、创业创新的梦想从未改变,敢为善为、图强争先的脚步从未停歇。站在现代化强市建设新的历史起点上,绍兴将会有更多精彩故事书写在“浙”片热土。
      (本报记者刘婧宇)
 
我国新增三项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我国新增三项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 2023-11-12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各地
 
  新华社北京11月11日电(记者于文静)河北宽城传统板栗栽培系统、安徽铜陵白姜种植系统和浙江仙居古杨梅群复合种养系统通过专家评审,正式被联合国粮农组织认定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截至目前,我国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增至22项,数量继续保持世界首位。
  这是记者11日从农业农村部了解到的消息。
  据了解,河北宽城传统板栗栽培系统已有3000多年历史,是以板栗栽培为核心,作物、药材、家禽等合理配置的复合种养体系。当地居民因地制宜创造了立体种养、树体修剪管理、水土资源合理利用等技术体系,有效保护了当地农业物种和生物多样性。
  安徽铜陵白姜种植系统已有2000余年历史。铜陵白姜块大皮薄,汁多渣少。在长期生产实践中,当地居民创造了姜阁保种催芽、高畦高垄种植、芭茅搭棚遮阴等三项独特的传统生产技术。
  浙江仙居古杨梅群复合种养系统是“梅-茶-鸡-蜂”有机结合的复合型山地农业模式。仙居是世界人工栽培杨梅起源地之一。经过千年的发展与世代选育,当地积累了数量众多、类型多样、品种丰富、谱系完整的古杨梅种质资源。
 
安徽深挖“大黄山”文旅资源
安徽深挖“大黄山”文旅资源

( 2023-11-12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各地
 
  远眺缕缕云雾从山谷中缓缓升起,成片的云海在俊秀奇美的山间奔涌;漫步世界文化遗产地西递宏村,欣赏古朴典雅的徽派建筑;畅游歙县非遗夜市,探寻徽州文化独特魅力……
  黄山是我国山岳型景区的典型代表之一,也是中国现代旅游业的重要起源地。如今,吸引游客前来的,更多是以“大黄山”区域文化价值为核心的全域旅游新体验。
  “旅游是不同国家、不同文化交流互鉴的重要渠道。安徽倾力打造‘大黄山’世界级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是一个富有远见的行动。”近日在安徽省黄山市参加第十三届安徽国际文化旅游节的世界旅游联盟主席张旭说。
  11月10日,第十三届安徽国际文化旅游节在黄山市举办,本届国际文化旅游节沉浸式推介安徽文化旅游,重点推介“大黄山”世界级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
  来自全国的知名文旅头部企业、金融机构、商协会齐聚黄山,就加快“大黄山”休闲度假、体育赛事、医疗康养、文化服务业等“六大高端产业”共商发展之策。
  “大黄山”概念在2022年2月安徽省发布的《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十四五”建设发展规划》中首次被明确提出,范围包括黄山、池州、宣城、安庆4市18个县(市、区)。区域内自然山水资源富集、文化底蕴深厚,拥有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5座,古民居古村落9000多处。
  今年7月,安徽省召开全省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大会,将“大黄山”世界级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作为旅游新高地建设工程的重要内容,提出深入挖掘“大黄山”文化内涵,整合旅游优质资源,积极推进文旅产业升级,辐射带动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全域高质量发展。
  “墙角虽削去三分,但上方有棱有角,下方墙基仍在,意思就是‘上不让天,下不让地,中间让出三分和气’。”在黄山市黟县西递镇西递村胡文照故居前,西递村党总支书记胡立傲正在向游客讲解蕴藏于徽派建筑中独特的“和合”文化。
  作为徽文化的发祥地,以马头墙、青砖黛瓦为浓重印记的徽式建筑享誉海内外。“我们深度发掘‘大黄山’区域文化价值并注入时代内涵,提炼桐城文化、徽文化等文化标识,深入挖掘农耕文化、历史文化名人资源,增强旅游体验的文化底蕴。”安徽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邵海卫说。
  以“大黄山”为统一IP,打造以高品质休闲度假旅游为引领的高端服务业产业集群和与生态环境相适应的先进制造业集聚地,有着良好的产业基础和发展优势。
  走进黄山市徽州区岸香居田谷民宿,简洁的色彩、流畅的线条、精致的造型、舒适的空间,展现出一种独特的自然美。田园小院里,民宿小楼前,游客们坐在青山绿水间品茗休闲,好不自在。
  “我们是一家开放式、共享式的新式民宿。不设‘围墙’,任何来到本地旅游的游客都能进入到我们民宿内,点一杯茶或者咖啡,又或是在我们创意草坪前拍照打卡。”安徽岸香国际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黄保锁说。
  打造一批“徽字号”精品线路,提升皖南川藏线、皖浙一号线等旅游风景道配套服务和业态,培育一批风格独特的旅游风景片、风景道,全面推动乡村民宿升级,打造一批特色鲜明的民宿集群……为培育高品质休闲度假旅游业态,安徽实施大景区提升行动,遴选一批重点景区实施“一景一案”改造提升,创建富有文化底蕴的世界级景区和度假区。
  去黄山市徽州区谢裕大茶博园探访徽茶的前世今生,走进胡开文墨厂体验徽墨歙砚制作,在卖花渔村、梦里祖源等乡村旅游特色微景区感受田园风光……充分发挥传统村落特色优势,活化利用民俗、非遗等传统文化资源,一系列新业态、新模式、新玩法正在不断涌现。
  此外,区域内还大力发展康养旅游,打造一批观光“花海”、体验“茶园”;挖掘新安医学等中医药文化,打造中医药养生基地;以农文旅融合发展为主攻方向,培育一批乡村旅游主题村、美食村等。
  据了解,今年1月到8月,“大黄山”区域接待国内游客1.76亿人次,旅游总收入1753亿元,占安徽全省比重分别为31.8%、32.5%。
   (本报记者刘美子 汪海月 郭晨)
 
这个闽西山区小城让人“爱上读书”
这个闽西山区小城让人“爱上读书”

( 2023-11-12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各地
 
  “自从家门口有了‘冠豸书屋’,我经常自己或带孙子来看书,有时一待就是大半天。”福建省龙岩市连城县市民刘贵光说,这个“小型图书馆”离家近、开放时间长,书籍种类也多,非常便民。
  出门步行不超过10分钟路程,在县城的任何一个角落,都能找到公益性“微型图书馆”。近年来,在闽西革命老区的山区县城连城县,政府部门打造的“10分钟市民阅读文化圈”共享阅读平台,让越来越多的市民爱上了读书。
  2020年以来,连城县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将建设城乡公益性书屋列入“为民办实事”项目。通过把城市公共阅读空间打造、农家书屋改造提升与县图书馆提档升级相结合,当地构建起“一馆带N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并将书屋统一命名为“冠豸书屋”。
  “冠豸山是本地知名的地标、历史上重要讲学场所所在地,鼎盛时期山上有10多座书院。”连城县文化体育和旅游局局长傅晓冬说,书屋的命名也寓意引导市民尤其是青少年,养成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习惯。
  截至目前,通过国有产权房屋和农家书屋改造,连城县已建起19座“冠豸书屋”。为最大限度地吸引和方便群众阅读,书屋选址均在贴近小区、毗邻学校的交通便利场所。傅晓冬介绍,“10分钟市民阅读文化圈”已在城区实现,乡镇“冠豸书屋”覆盖率已达到6成。
  记者在当地“四角井”历史文化街区旁的一座“冠豸书屋”里看到,屋内桌椅、空调、饮水机等设备齐全;通过智慧借阅系统,市民只需刷社保卡就能进入书屋阅读或免押金借出图书;遇到老人、学生扫码不便,值班的市民志愿者会主动帮助登记。
  目前,“冠豸书屋”已让25万册书籍“走出”连城县图书馆库房,“漂”向城乡各个角落。“这些身边的‘图书馆’让人惊喜,我经常会来读一些文学和历史读物。书屋里比较安静,每天都有很多学生在这里复习、做功课。”连城县市民周静说,书屋是人们实用的“充电站”和“精神粮仓”。
  “‘冠豸书屋’是公共阅读空间,也是革命老区红色血脉赓续和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载体。”连城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陈祺说,近年来,县里还依托“冠豸书屋”常态化组织家庭亲子阅读、红色主题阅读和“非遗进书屋”等活动260多场。
  据统计,今年初以来,连城县图书馆(含“冠豸书屋”)书刊外借量为19万册,进入“冠豸书屋”读者数量达到了14.5万人次。“明年将实现17个乡镇全覆盖。”陈祺说,县里将进一步把“冠豸书屋”打造成有格调的文化地标。      (记者秦宏)
       新华社福州11月10日电
 
金沙江上游在建最大
水电站成功截流
金沙江上游在建最大水电站成功截流

( 2023-11-12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各地
 
  新华社北京11月11日电(记者戴小河)国家能源集团11日宣布,公司所属金沙江旭龙水电站当日成功实现大江截流。
  旭龙水电站位于四川省得荣县和云南省德钦县交界的金沙江干流上游河段,装机容量240万千瓦,电站建成后,年发电量约105亿千瓦时。这是金沙江上游在建装机容量最大的水电站。
  “此次截流采用了单戗单向立堵截流的方案,一次性拦断河床,上下游围堰全年挡水,截流流量标准为1263.5立方米/秒,截流最大流速、最大落差等水力学指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国家能源集团金沙江旭龙公司工程建设处主任何磊说。
  何磊说,项目建成投产后,对推动金沙江上游清洁能源基地开发,缓解区域电力供需矛盾有重大意义。
 
西宁城市书房:
“书香”润古城,市井升“文气”
西宁城市书房:

“书香”润古城,市井升“文气”

( 2023-11-12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各地
 
  青海省西宁市城西区文汇路街道五峰书院内,23岁的李嘉敏坐在靠窗书桌前看一本小说。铺洒在桌面的阳光与窗外挂满金黄树叶的杨树呼应,温暖、恬静。
  这是记者近日走访城市书房时看到的一幕。
  “相比图书馆,这间城市书房离家近,环境温馨,是看书、自习的好去处。”李嘉敏说。
  据史料记载,清朝光绪年间,五峰书院由西宁办事大臣豫师等人创建,因附近有五峰山而得名。后经多次更名,成为远近闻名的书院之一。
  为挖掘和传承历史文化内涵,2017年,西宁市城西区陆续建成以“五峰书院”命名的十余处书房。目前各书房共存书30余万册,电子图书23万册,为市民提供免费借阅服务。
  记者走访发现,散布在街头巷尾的城市书房,已经成为市民的生活必需品。来此读书的不仅有年轻人,还有一些退休赋闲的老人,咖啡香、茶香、书香,构筑起一个城市鲜明的文化符号。
  近年来,西宁市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利用公园景区、商业街区、街道社区等城市空间,因地制宜推进城市书房建设。截至目前,全市已有24家城市书房。
  在西宁市城中区,古朴典雅的“香水书院”引得不少市民驻足。廊庑曲折,方砖铺道,城墙和亭台栏杆交相辉映。
  书院坐落于香水泉遗址,2018年城中区将其改造为西宁市首家古建筑书院。院内设有城市书房、生态书屋、陶印坊等功能区。
  走进生态书屋,书架上摆放着珍稀动物全书、植物名录、自然科学等书籍,还有各种植物、昆虫、矿石标本。书屋负责人严德金说,生态书屋全面推行开放式服务,通过课外活动向孩子们普及生态环保知识,并面向社会开展各类公益讲座。
  13岁的韩心月在生态书屋发现了自己最喜欢的植物标本,站在一旁认真观察。韩心月的妈妈告诉记者,孩子很喜欢这家书院,“这里有青海生态保护、重点保护动物物种识别手册等书籍,离开学校和家庭,城市书房同样可以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和兴趣爱好”。
  在西宁这座高原古城,越来越多的人愿意在闹市区寻一处安静惬意的“书吧”,独享这份清闲自在。
         (记者张子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