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版:要 闻

02版:权威发布

03版:权威发布

04版:新华深读

05版:新华国际

06版:新华财经

07版:新华关注·各地

08版:新华体育

《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论述摘编》出版发行
《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论述摘编》出版发行

( 2022-09-2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新华社北京9月20日电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编辑的《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论述摘编》一书,近日由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在全国发行。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物质文明极大发展,也需要精神文明极大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共识、汇聚力量,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根铸魂、启智润心,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不断提升人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和全社会文明程度,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推动精神文明建设领域发生全面、深刻、根本性的变化,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文化自信明显增强,全社会凝聚力和向心力极大提升,党、国家、人民、军队、中华民族的面貌焕然一新。习近平同志围绕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发表的一系列重要论述,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特点规律,丰富和发展了党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科学理论,是指导我们做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习近平同志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论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文明实践、文明培育、文明创建,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促进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为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动力、丰润道德滋养、良好文化条件,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论述摘编》分10个专题,共计512段论述,摘自习近平同志2012年11月17日至2022年6月8日期间的报告、讲话、说明、演讲、谈话、贺信、指示、批示等240篇重要文献。其中部分论述是第一次公开发表。

 
  锐意创新、奋楫争先,江淮儿女昂扬奋进喜迎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安徽:激发活力争创新优势
  锐意创新、奋楫争先,江淮儿女昂扬奋进喜迎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安徽:激发活力争创新优势

( 2022-09-2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新华社合肥9月20日电(记者刘菁、马姝瑞、吴慧珺)位于安徽省马鞍山市的宝武集团马钢轨交材料科技有限公司里,生产线上一派火热:轧钢履带火花四溅,钢锭被无人行车送入上料轨道,机械手把钢坯投入1100℃以上的加热炉……一道道严苛的工序后,锃亮的重载车轮下线,准备出口国际市场。

  2020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走进马钢车间,勉励马钢人“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能够把握机遇、顺势而上”,要求“加强新材料新技术研发,开发生产更多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新产品,增强市场竞争力”。

  牢记总书记的嘱托,马钢人抓住长三角一体化机遇,2021年实现营收破千亿元、利润破百亿元的历史突破。“今年,马钢自主研发的350公里时速高铁车轮将在复兴号动车组上实现整车装用,中国高铁穿上了国产‘跑鞋’,轮轴产品也出口到了全球70多个国家和地区。”马钢轨交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安涛说,“党的二十大即将召开,马钢开展了一系列优化生产经营、岗位练兵等活动,大家士气更足、干劲更高,决心以更加扎实的成绩迎接盛会。”

  “以‘科创+产业’为引领,安徽贯彻落实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与沪苏浙合力将长三角打造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共同体。”安徽省科技厅党组书记吴劲松介绍,今年上半年,安徽从沪苏浙吸纳科技成果788项、成交额约92亿元,向沪苏浙输送科技成果713项、成交额约59亿元。

  牢牢抓住科技创新这个制胜关键,安徽全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芯屏汽合”(动态存储芯片产业、新型显示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人工智能与制造业融合产业)、“集终生智”(集成电路、白色家电等面向消费终端的现代制造业、生物医药大健康产业、人工智能产业)为标识的现代产业体系逐渐成型,量子通信、动态存储芯片、陶铝新材料、超薄玻璃等领域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实现并跑领跑。

  继发展壮大全国首家定位于智能语音和人工智能领域的国家级产业基地“中国声谷”后,今年6月,安徽省政府正式印发《“科大硅谷”建设实施方案》,以中国科大作为标识,吸引更多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校友、科研人员在江淮沃土上创新创业。

  时钟滴答,在合肥本源量子计算科技有限责任公司量子实验室“跑数据”的王升斌顾不得午休,仍在紧盯电脑。到2025年,本源量子计划突破1000位量子比特,达到1024位量子比特,这将意味着专用量子计算机的诞生,并能实际应用到一些行业领域中去。

  “国家高度重视量子等前沿科技,今年安徽省量子计算工程研究中心正式获批,‘十四五’期间安徽还将高标准建设量子中心。”王升斌说,“这些支持对科研工作者太珍贵了!我们要将迎接二十大胜利召开的喜悦心情落实到争分夺秒搞研发上,在‘无人区’蹚出一条路来,争取在全球量子科技竞争中取得更大优势。”

  “种粮补贴、最低收购价、农资补贴,党的惠农好政策一个接一个,乡亲们种粮的劲头更足了。”阜阳市太和县种粮大户徐淙祥说。

  九月的江淮大地,稻菽翻浪、生机勃勃。作为全国第四大粮食生产省份,安徽坚决扛稳粮食安全责任。2021年,安徽粮食总产量817.52亿斤,创历史新高;今年,夏粮总产量344.48亿斤,比上年增加4.5亿斤。

  “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时,正是丰收的时候!”守望着地里长势良好的秋粮,有近37年党龄的徐淙祥对党的二十大充满了期盼,“我是一名老党员,要带头和科研院所加强合作,多培育一些优质高产品种,探索、推广高产栽培技术,带动乡亲们多种粮、种好粮,争取为国家粮食安全多出几把力!”

  暮色渐浓,合肥市长丰县义井镇徐巷社区党支部书记陈苏娟熟练地忙活起来,40多位社区老人们的助餐餐食要逐一核对,身旁的打包区墙壁上,贴着老人们的身体状况、忌口菜品提示单,时刻提醒她和工作人员按需配餐。

  83岁的徐贵霞对助餐服务赞不绝口:“荤素搭配,营养均衡,一周都不重样!”

  今年5月起,安徽部署推出包括“老年助餐服务”“安心托幼”“放心家政”等在内的10项暖民心行动,把老百姓“盼的事”变为党委政府“办的事”。

  “让人民生活幸福就是‘国之大者’。相信党的二十大会带来更多民生福祉,我们基层党员干部也要时刻把老百姓有感的身边小事办得更好,把党的温暖传递给每一位群众!”陈苏娟说。

 
“心气在,希望就在” 在民营经济“大本营”探寻发展韧性
“心气在,希望就在”
在民营经济“大本营”探寻发展韧性

( 2022-09-2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记者近期在民营经济发达的浙江温州、台州、杭州等地,密集调研50多家民营制造企业了解到,在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叠加影响下,企业面临的困难挑战前所未有、复杂严峻。

  但改革开放以来历次危机考验,让很多受访企业家保持了坚定和清醒。顶风行,既要想办法更要提心气,一批浙江民营企业坚守企业家精神,坚持高质量发展道路应对困难冲击,不等不靠、以变应变、危中寻机。

坚守——风浪中彰显韧性


  在杭州上城区一建设区块,娃哈哈投资20多亿元建设的研发中心、文化中心和1300多套人才公寓已经结顶,将在2023年交付使用。在温州市文成县,占地120亩、投资近5亿元的娃哈哈智能化饮料生产基地正在火热建设。这些都将为企业后续发展储备动能。

  娃哈哈集团董事长宗庆后坦言,目前企业正在爬坡过坎,今年上半年仅原材料和能源等生产成本就增加了9亿多元,“压力很大,困难很多,但我们对未来依然有信心,依然在加大投资。”

  在全球形势莫测和疫情不断反复下,目前企业生产经营压力主要集中在生产成本大幅上涨、订单需求不足、产业链部分关键环节中断等多个方面。“一睁眼就是各种生产和运维费用,今年上半年因为疫情,上海厂房又租不出去。如果不是政府牵线,400万元银行贷款做了延期,经营了30年的企业这口气可能就缓不过来了。”浙江海威电器负责人王海勇说。

  在采访中,记者明显感受到,虽然多种因素叠加导致的发展困难让企业倍感压力,也有部分低小散企业在此次浪潮中被淘汰,但那些真正有生命力、有竞争力的浙江民营企业再次显示了“能打,也能抗击打”的韧性。

  位于浙江台州的伟星集团从纽扣起步,到成为横跨服装辅料、新材料、资本运营的集团公司,拥有年产纽扣116亿粒、拉链8.5亿米的产能规模。旗下伟星股份2022中报显示,上半年主营收入18.29亿元,同比上升23.32%。“伟星发展的诀窍,就是‘稳中求进’,形势好的时候不冒进,形势不好的时候不‘躺平。’”伟星集团副总裁冯济府说。

  浙江天成自控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陈邦锐创业已有38年,亲历了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他说,对于充分竞争的行业来说,从来没有一帆风顺。“一路摸爬滚打到今天的民营企业,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和生命力,这也是我们信心所在。”

  挑战面前民企要“挺住”,离不开政府“扶一把”。今年以来,浙江推出稳进提质、助企纾困政策组合拳,从5个方面推出了27条针对性政策措施,预计全年为省内中小微企业减负超过3000亿元。数据显示,上半年浙江省规上工业增加值、投资、出口分别增长5.5%、10.3%、20.3%。

突围——破难中蜕变升级


  从零起步到制剂率先出口美国,浙江华海药业目前已有80多个制剂产品通过美国仿制药申请,20多个产品在美市场占有率居前。谈起“出海”的体会,公司常务副总裁郭斯嘉说,就是专心做好自己的事,用“绣花功夫”把产品做到极致。

  在调研中,记者发现,放长经济周期来看,那些坚持“一生只做一件事”,并在这一件事上不断深耕和创新的企业,更能获得稳定且良好的发展。

  ——抓住时代风口,与国家战略同频共振。屋顶光伏供电、多罐式水蓄冷系统制冷、以云平台为中心的智能系统进行全程能效管控,在正泰物联网产业园,随处可见绿色低碳应用场景。从一家开关厂起步,38年来始终专注于电力全产业链,正泰集团年营收已逾千亿元,截至目前户用光伏装机突破70万户,全国市场占有率超20%。

  正泰集团董事长南存辉说,正泰正是提前布局,抓住了新能源这个发展风口,克服重重困难发展光伏产业,光是做薄膜光伏还是晶硅光伏就摸索了好多年,交了十几亿元“学费”。如今,在“双碳”背景下,新能源迎来爆发式增长,才有效应对了其他板块的不足,保持了企业的稳健发展。

  ——做强做优产业链,锻造快速响应和集成能力。在浙江伟星股份实业发展有限公司的智能生产车间里,小小拉链的十几个关键程序全部集聚,甚至包括拉链头上的胶布生产环节。公司副总经理章仁马说,“现在的产品竞争就是产业链竞争,对于服装等快消行业来说,关键在于快速响应和集成能力。其他工厂需要十几天的翻单,我们3到5天就可以完成。”

  ——立足双循环,以“软缠绕”应对“硬脱钩”。多位受访企业家坦言,大进大出的国际贸易环境已经发生变化,须充分发挥国内市场优势,重塑参与国际竞合新优势。

  收购德国裁床企业奔马、意大利缝纫机企业威比玛,并购意大利衬衫自动化设备制造企业迈卡……通过海外兼并,杰克集团吸收国际知名品牌的技术、人才和管理经验,实现了做大做强,2021年销售额增长达70%。“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我们更要想方设法融入,让自己成为不可替代。”杰克集团董事长阮福德说。

再出发——弘扬企业家精神永不过时


  如何在新时代进一步提振企业发展信心,激发企业家干事创业的热情,在新时代再创新辉煌、实现新飞跃?

  “要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倡导胸怀家国、担当作为。”南存辉说,浙江民营企业家素来有“走遍千山万水、吃尽千辛万苦、说尽千言万语、想尽千方百计”的“四千精神”,从企业家自身来说,不仅要继承优良传统,更要在爱国、创新、诚信、社会责任和国际视野等方面不断提升。

  谈及企业的生存发展智慧,传化集团董事长徐冠巨说,传化36年来能够持续发展,是因为遵循了企业发展的规律,一方面要大胆干,另一方面理性面对现实、量力而行。面对市场竞争,在枪林弹雨中既要冲过去又不倒下,活下来也是一种担当和情怀,才有可能实现使命和抱负,“活下来的能力实际是一种趋势的洞察力、驾驭力和把握力。要适应变化,更要追求引领变化。”

  迎难而上的同时,一大批民营企业表现出担当精神,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浙江不少企业坚持疫情不裁员、不降薪,还有的瞄准行业共性难题持续攻坚,有的拓展渠道稳岗促就业,有的积极参与公益事业,助力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

  最新发布的2022年浙江民企100强榜单显示,2021年,百强民企共吸纳从业人员135.75万名,同时坚持实施技能人才培养,增强员工的专业技术能力,技能型从业人员为27.58万人,比上年提高10.63%。

  近十年来民营经济展现的韧性,也得益于相关政策法律不断完善和营商环境不断优化。在浙江,“亲”“清”新型政商关系不断推进,“保市场主体就是保社会生产力”的观念深入人心。截至8月底,浙江共有市场主体906万户,同比增长7.3%,每7个浙江人中就有一个创业者。“我们将深入推进政策集成落地攻坚行动,推动政策早兑多兑、应享尽享,持续增强市场主体活力。”浙江省委主要负责同志表示。

(本报记者商意盈、王俊禄、吴帅帅)

 
坚定文化自信,为新时代新征程凝心聚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文化建设述评
坚定文化自信,为新时代新征程凝心聚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文化建设述评

( 2022-09-2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

  “筑牢中华儿女团结奋进、一往无前的思想基础”


  在全党全社会喜迎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之际,《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以中英文版出版,面向海内外发行。

  “民心是最大的政治”“我们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山西太原市迎泽区委党校迎泽街道分校教室里,数十名街道、社区干部围绕最新出版的《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展开学习并进行交流分享。

  从第一卷到第四卷,这一著作集中展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

  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向外看,世界范围内思想文化相互激荡;向内看,我国社会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举旗定向、守正创新,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为国家立心、为民族立魂,用真理之光照亮复兴之路。

  十年来,意识形态领域形势发生全局性、根本性转变——

  确立和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健全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推动全党动手抓宣传思想工作,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

  召开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分别召开文艺工作、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和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阐明原则立场,廓清理论是非,校正工作导向;

  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指导实践,深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推进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

  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健全互联网领导和管理体制,坚持依法管网治网,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

  一系列重要讲话、一个个重大部署、一项项有力举措,推动意识形态领域向上向好态势不断巩固。

  十年来,全社会凝聚力和向心力极大提升——

  2021年仲夏时节,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开馆。一年多来,前来参观的社会各界人士络绎不绝,人们在这里读懂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感悟一个伟大政党的初心使命。

  人无精神不立,国无精神不强。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注重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根铸魂。

  “壮烈啊!陈树湘是牺牲英雄中很典型的一个。”

  2021年4月25日,广西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纪念馆,走到油画《陈树湘》前,习近平总书记由衷感叹。

  跟随习近平总书记的足迹,纪念碑前每一个庄重的鞠躬、纪念馆内每一次深情的凝望、对英雄故事每一回动情的讲述,都彰显着对中国精神的崇尚与弘扬。

  “我们要建设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不仅要在物质上强,更要在精神上强。”

  从广泛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完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到建立健全党和国家功勋荣誉表彰制度、设立烈士纪念日,再到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推动学习大国建设……理想信念的根基更加牢固,精神文明的花朵愈发灿烂。

  放眼新时代,正能量更强劲、主旋律更高昂,中华民族的精神之光竞相闪耀。

“实现中华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中秋佳节,杭州良渚,中国国家版本馆杭州分馆“文润阁”用镜头记录了月光下的诗情宋韵。月光千年未变,时代已万象更新。

  2022年7月底,中国国家版本馆正式开馆。这座新时代的国家文化殿堂,护文明之火种、传永续之文脉,充分体现着我们党传承发展中华文化的高度自觉、汲取历史智慧更好走向未来的历史主动。

  没有高度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必须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好。”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鲜明提出坚定文化自信并将其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鲜明提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在习近平总书记亲自关心推动下,中华文脉在赓续传承中弘扬光大,彰显出强大的生命力、凝聚力、影响力——

  《关于加强文物保护利用改革的若干意见》《长城、大运河、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方案》《关于在城乡建设中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的意见》等出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深入实施,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根基更为坚实;

  深入开展文化资源普查梳理,摸清文化资源家底,文化遗产保护跃上新台阶,我国有42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居世界第一;

  《记住乡愁》《典籍里的中国》《国家宝藏》《唐宫夜宴》等电视节目“圈粉”无数,传统节日文化深入人心,文物热、非遗热等纷纷兴起……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和人们日常生活,焕发当代价值和永恒魅力;

  一系列重大外交活动全方位、多角度向世界介绍中国经验、传递中国声音;多层次的文化交流广泛开展,“感知中国”“欢乐春节”“四海同春”等对外文化交流活动在全球掀起中国热……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国家文化软实力、中华文化影响力明显提升。

  “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让中华文明同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丰富多彩的文明一道,为人类提供正确的精神指引和强大的精神动力。”

  坚定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在与时俱进、守正创新中,中华文化绽放出新的时代光彩,推动中华文明与各国文明美美与共、和合共生。

“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


  戴上AR眼镜,探寻“稀世珍宝”伯矩鬲背后的故事;在虚实融合的数字空间中,沉浸式“云”游敦煌莫高窟……2022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上,科技与文化相融合让参观者“跨越千里、穿越千年”。

  “推进公共文化数字化建设,促进基层文化设施布局优化和资源共享,扩大优质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支持文化产业发展……”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文化惠民“大礼包”,让人民群众切身感受到“文化小康”带来的幸福感。

  十年来,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我国文化建设呈现蓬勃发展、更加繁荣的生动景象,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文化自信明显增强,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全面迸发。

  2019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看望文化艺术界、社会科学界全国政协委员,强调“要坚定文化自信、把握时代脉搏、聆听时代声音,坚持与时代同步伐、以人民为中心、以精品奉献人民、用明德引领风尚”。

  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推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全面发展,为人民提供了更多更好的精神食粮。

  新时代的文艺园地百花齐放、硕果累累——

  电影《我和我的祖国》《长津湖》,电视剧《觉醒年代》《山海情》等具有历史厚重感和现实关怀;报告文学《乡村国是》《十八洞村的十八个故事》等生动讲述脱贫攻坚故事;长篇小说《人世间》《主角》等现实题材佳作摘得“茅盾文学奖”桂冠;歌曲《坚信爱会赢》、话剧《护士日记》等讴歌疫情中的凡人英雄;复排民族歌剧《党的女儿》、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等创新形式再现英雄形象;重大主题文艺活动《奋斗吧 中华儿女》《伟大征程》等引发社会热烈反响……

  老百姓的文化生活日益丰富、多姿多彩——

  回应人民群众新需求新期待,十年来,我国深化文化改革发展,文化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更加健全。截至2021年底,全国共有广播电视播出机构2542个,公共图书馆3215个,文化馆3316个,博物馆6183个。到目前为止,实现了所有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美术馆、综合文化站和大部分博物馆免费开放。

  向着人类最先进的方面注目,向着人类精神世界的最深处探寻,文化强国建设步履矫健。

  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

  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新时代的中国正以更加坚定的文化自信,书写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绚丽新篇。  (记者史竞男)

新华社北京9月20日电

 
汪洋会见优秀提案和先进承办单位获奖代表
汪洋会见优秀提案和先进承办单位获奖代表

( 2022-09-2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新华社北京9月20日电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汪洋20日下午在京会见政协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优秀提案和先进承办单位获奖代表并讲话。

  汪洋指出,提案工作是人民政协一项基础性工作,是人民政协履职尽责的重要方式。十三届全国政协以来,全国政协会同有关方面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将提质增效贯穿提案工作全过程,推动提案工作取得新的长足进步,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政协提案工作突出了“商”的理念,真正把协商贯穿于提案工作“提、立、办、督、评”的全流程;强化了“质”的要求,从提高提案质量、办理质量和服务质量三方协同发力,显著提升了提案工作整体效能;凝聚了“办”的合力,推动提办双方密切协作、督评互动切实加强;完善了“制”的功能,健全以提案工作条例为统领的工作制度体系,提案工作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水平进一步提高。

  汪洋强调,要进一步总结经验,推动政协提案工作更好发挥反映民声民意、促进科学决策、广泛凝聚共识的功能作用,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出更大贡献。

  全国政协副主席张庆黎、李斌、邵鸿参加会见。政协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优秀提案和先进承办单位表彰会20日下午在京召开,248件优秀提案和46个先进承办单位获得表彰。

 
汪洋会见中国伊斯兰教协会新一届领导班子
汪洋会见中国伊斯兰教协会新一届领导班子

( 2022-09-2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新华社北京9月20日电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汪洋20日在京会见中国伊斯兰教协会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他强调,伊斯兰教界要学习贯彻中央统战工作会议、全国宗教工作会议精神,深入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宗教工作的重要论述,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立足自身职责落实好党中央相关决策部署,把伊斯兰教界人士和穆斯林群众紧密团结在党和政府周围,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汪洋代表党中央对中国伊斯兰教第十一次全国代表会议成功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对第十次会议召开6年来中国伊协所做工作给予充分肯定。他强调,新一届中国伊协要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听党话、跟党走的政治立场任何时候不能含糊,爱国主义、社会主义的旗帜任何时候都要高扬。要深入推进我国伊斯兰教中国化,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坚持守正与创新相结合,做好解经、讲经等各项工作,广泛传递我国伊斯兰教爱国、和平、中道等理念,引导伊斯兰教界人士和穆斯林群众不断增进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推动我国伊斯兰教更好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要加强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约束,坚持全面从严治教,完善领导班子成员民主监督等各项制度,带头守法遵规、崇俭戒奢、提升修为,以强烈的责任感解决影响伊斯兰教健康传承的突出问题。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努力培养一支政治上靠得住、宗教上有造诣、品德上能服众、关键时起作用的伊斯兰教界代表人士队伍。

  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统战部部长尤权参加会见。

  中国伊斯兰教第十一次全国代表会议近日举行。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国伊斯兰教协会第十届理事会工作报告》,修改通过了《中国伊斯兰教协会章程》,选举产生了新一届领导班子及常务理事、理事。杨发明再次当选中国伊斯兰教协会会长。

 
越来越多的中国文化产品走出国门
越来越多的中国文化产品走出国门

( 2022-09-2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据新华社天津电(记者李鲲、郭方达、周润健)日前闭幕的第十三届中国艺术节全国优秀摄影作品展览上,曾在去年“惊艳全球”的三星堆考古照片《一眼三千年》再次成为焦点。

  2021年6月,三星堆遗址3号祭祀坑内,青铜大面具被提取出来,文保人员小心谨慎地抬眼望去。摄影师余嘉当即按下快门,记录下这“跨越3000多年的凝望”。

  “太美妙了!我渴望现在就能看到三星堆如何刷新我们对于人类历史的认识。”在海外社交媒体平台看到这张照片的网民“乔尔”说。

  余嘉表示,他希望拍出一个“会说话的三星堆”,让读者能从图片中感受到中华文明的灿烂。

  今年8月印发《“十四五”文化发展规划》,强调将着力建设“具有强大感召力和影响力的中华文化软实力,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为建成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奠定坚实基础”。

  建筑、壁画、彩塑……借助网络平台和数字技术,远在东方的中国艺术作品如今令世界触手可及。

  线上“数字敦煌”项目,将不可移动的敦煌石窟变成了可移动数字资源。随后,“数字敦煌”资源库英文版上线开放,踏“云”走向世界。敦煌研究院文物数字化研究所所长俞天秀表示,“数字敦煌”访问用户已涉及70多个国家,访问量超过1680万次。

  在翻译了2000余首中国古诗词、出版了近30本与中国文化相关的书籍和译著的美国作家比尔·波特看来,“中华文明源远流长,能给世界其他文明提供丰富的滋养,是一座取之不尽的宝藏”。

  二十四节气、黄河之水、中国结、迎客松、折柳寄情、雪花主题歌……今年2月,饱含圆融和合等中国理念的北京2022年冬奥会开、闭幕式向世界展示中国继承发扬古代文明的同时,当代文艺作品的题材、内容、形式也在不断丰富。

  7个月后的9月1日至15日,始创于1987年的中国艺术节在京津冀三地联合举办,成为世界了解当代中国文化的重要窗口。

  中南大学当代东方艺术研究中心主任卢雨认为,当代中国的文艺作品,正在以中国特有的艺术语言,更为深刻地阐释着人类所共同关心的议题。

  借助形式各样的平台,越来越多的中国文化产品走出国门,在世界范围内获得共鸣。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文化产品进出口额1558.1亿美元、增长43.4%。其中,网络文学、网络视听等领域出口高速发展,动漫游戏等数字文化产品在海外市场不断走俏,一系列精品文化内容成为中国文化“出海”先锋。

 
2012年以来我国各类出国留学人员超八成回国发展
2012年以来我国各类出国留学人员超八成回国发展

( 2022-09-2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新华社北京9月20日电(记者徐壮)2012年以来,我国各类出国留学人员中超过八成完成学业后选择回国发展;2020至2021学年,我国在册国际学生来自195个国家和地区,学历生占比达76%,比2012年提高35%。这些数据反映新时代中国教育以更加开放自信主动的姿态走向世界舞台。

  教育部20日举办新闻发布会,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教育国际合作与交流有关情况。

  “开放总体布局不断优化,教育的‘朋友圈’更大了。”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司长刘锦介绍,我国与159个国家和地区合作举办了孔子学院(孔子课堂),与58个国家和地区签署了学历学位互认协议。10年来,深入实施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加强同共建国家教育领域互联互通,建设了23个鲁班工坊,启动了海外中国学校建设试点。

  在国内,教育部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国际教育示范区,支持长三角地区打造国际合作教育样板区和国际人文交流汇聚地,支持海南自贸港建设国际教育创新岛,与北京市合作设立留学人才回国服务示范区。支持中西部和东北地区立足区位优势,扩大面向周边国家的教育开放。

  除此之外,我国不断深化参与全球教育治理。围绕教育减贫、抗击疫情等全球性议题,持续加强与有关国际组织合作。全面参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二十国集团、金砖国家、亚太经合组织、上海合作组织等多边机制框架下的教育合作,为全球教育治理贡献智慧和力量。

 
内地(大陆)高校港澳台在校生10年间增长51%
内地(大陆)高校港澳台在校生10年间增长51%

( 2022-09-2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新华社北京9月20日电(记者徐壮)记者从教育部20日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10年来,内地(大陆)高校累计招收港澳台学生7.9万名。2021学年内地(大陆)高校共有港澳台在校生3.82万名,较2012年增长了51%。内地已连续多年成为港澳学生赴港澳以外地区升学首选,越来越多的台湾学生选择到大陆就读。

  教育部港澳台办主任刘锦介绍,目前,内地与港澳中小学、幼儿园已缔结“姊妹学校”2593对,覆盖内地29个省(区、市);设立“内地与港澳高校师生交流计划”项目近3000项,惠及港澳师生近10万人。10年来,教育部累计开展对台交流项目1300余个,两岸1000多所高校参与,约6万余名台湾师生赴大陆参访交流,师生交流覆盖范围更广、程度更深。

  在高等教育领域,目前,教育部已先后批准内地与港澳高校共同设立本科层次及以上合作办学项目19个,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合作办学机构3个;港澳高校参与建设20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20个粤港澳联合实验室,不断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此外,10年来,多家港澳基金会通过教育部捐赠教育事业发展,折合人民币近10亿元,为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作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人民大学台港澳研究中心主任齐鹏飞表示:“一系列努力不仅‘有成果’,实实在在地解决了港澳台青年在学业、就业、创业过程中遇到的许多实际问题;而且‘显诚意’,展现了我们愿意同港澳台同胞和衷共济、共创未来的美好愿景。”

 
推进干部能上能下 激励干部担当作为 中央组织部负责人就修订颁布《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规定》答记者问
推进干部能上能下 激励干部担当作为
中央组织部负责人就修订颁布《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规定》答记者问

( 2022-09-2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新华社北京9月20日电近日,中央办公厅印发新修订的《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规定》(以下简称《规定》)。《规定》公开发布之际,中央组织部负责人就《规定》修订和贯彻实施等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

  问:这次修订《规定》的背景和意义是什么?

  答: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以党的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的战略高度,对全面从严治党、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制定实施专门规定,采取有力措施,在解决干部下的问题上取得突破性进展,推动干部队伍整体面貌有了很大改观。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我国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矛盾风险挑战之多、治国理政考验之大都前所未有,迫切需要把各级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管严管实、建好建强,把广大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激发好、保护好。从实际情况看,干部队伍整体上是过硬的,在脱贫攻坚、疫情防控、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等急难险重任务中冲锋在前、勇于担当,但也存在一些与新时代新征程新任务不适应的现象,尤其是有少数干部不担当、不作为、乱作为,庸懒散躺、推拖绕躲,严重贻误事业发展。党中央决定修订,就是要以高标准严要求锻造堪当时代重任的执政骨干队伍,激励全党永葆“赶考”的清醒和坚定,依靠顽强斗争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新修订的《规定》,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落实新时代好干部标准,总结吸收近年来干部队伍建设新鲜经验,鲜明亮出了干部优与劣的标尺、上与下的准绳,对于贯彻全面从严治党战略方针,完善从严管理干部队伍制度体系,推动形成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劣者汰的用人导向和从政环境,建设德才兼备、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激励广大干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昂扬的精神状态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具有重要意义。

  问:这次修订《规定》的总体考虑有哪些?

  答:修订过程中,总体上把握以下几点:一是聚焦突出问题。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的难点是解决能下问题,主要是怎样把那些存在一定问题、但还不到严重违纪违法程度的干部调整下来。这次修订重点围绕调整不适宜担任现职干部,细化完善具体情形、调整程序、调整方式等。二是加大推进力度。在适用范围上,将国有企事业单位中担任领导职务的人员增列为参照执行范围;在具体情形上,严格干部管理标准,体现严的主基调。三是强化责任担当。明确党委(党组)及其组织(人事)部门的责任,建立调整不适宜担任现职干部纪实报备制度。四是注重衔接协调。作为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的专门规定,注意把握与问责条例、纪律处分条例、组织处理规定等相关法规制度的关系,努力形成制度合力。

  问:这次修订主要有哪些变化?

  答:这次修订新增六条内容,整合、删除七条,涉及干部下的渠道、适用范围、不适宜担任现职的主要情形、分析研判、核实认定、调整程序、调整方式、工作责任等内容,主要包括以下4个方面:

  第一,整合下的渠道。重点围绕解决能下问题,对此前规定的到龄免职(退休)、任期届满离任、健康原因、问责、党纪政务处分等渠道进行整合,突出了对不适宜担任现职干部的组织调整。现有党内法规制度已有明确规定的,留下制度接口,不重复规定。

  第二,充实完善不适宜担任现职的主要情形。坚持对干部高标准严要求,重点针对近年来从严管理干部中遇到的突出问题,从政治表现、理想信念、斗争精神、政绩观、执行组织纪律、担当作为、能力素质、工作作风、道德品行等方面,完善了不适宜担任现职的15种具体情形。

  第三,优化核实认定和调整程序。《规定》进一步明确了有关方面特别是组织(人事)部门的组织实施、日常管理责任,强调要把功夫下在平时,深化对干部的日常了解,定期分析研判考核考察、巡视巡察、审计、统计等情况,准确识别不适宜担任现职的干部。坚持客观公正、实事求是,优化了调整程序,明确在核实认定环节,可以根据需要与干部本人谈话听取说明;在组织决定前,根据干部双重管理规定,要求主管方按规定程序征求协管方意见。

  第四,增加调整安排方式。根据新修订的公务员法等制度规定,对此前规定的“调离岗位”、“改任非领导职务”的表述作了修改,增加了“提前退休”调整安排方式,明确符合提前退休条件的可办理提前退休。为破解职数制约瓶颈,对调整安排时有关超职数报批和消化问题作出专门规定。

  问:这次修订对党委(党组)及其组织(人事)部门有哪些新要求?

  答:推进干部能上能下,党委(党组)及其组织(人事)部门责任重大,要坚持原则、敢于担当,讲究方法、把握政策,既积极又稳妥地加以推进,确保取得良好效果。新修订的《规定》对党委(党组)及其组织(人事)部门提出了一系列新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准确把握政策界限。推进干部能上能下,不是为下而下,目的是激励干部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忠诚履职、担当尽责。要坚持严管和厚爱结合、激励和约束并重,落实“三个区分开来”要求,正确把握政策界限,注意区分问题性质、主客观原因、情节轻重、危害程度等,结合干部一贯表现、认识态度、改正情况等,给予准确认定,作出合理调整安排,保护好干部干事创业、改革创新的积极性。

  第二,加强日常管理监督。坚持抓早抓小,当干部出现苗头性、倾向性或者轻微问题时,要及时予以提醒、谈话、函询、批评教育、责令检查或者诫勉,帮助干部认识问题、认真改正,防止小毛病演变成大问题。要把年度考核结果作为推进干部能上能下的重要依据,综合用好干部考核考察、巡视巡察、审计、统计、个人有关事项报告、民主评议、信访等方面的成果,动态掌握干部现实表现,准确认定“谁该下”。

  第三,实现常态化推进。新修订的《规定》明确提出,要推进能上能下常态化。干部的上与下是一个有机整体,要加强工作统筹、职数统筹,强化全周期管理,把推进能上能下与日常干部选拔任用、管理监督、领导班子换届等工作有机结合起来,确保工作平稳有序。要强化后续跟踪教育管理,对认真汲取教训、积极努力工作,德才表现和工作实绩突出且经考察符合任职条件的,可以进一步使用、晋升职级或者提拔职务。

  第四,严格落实工作责任。新修订的《规定》进一步强化了党委(党组)及其组织(人事)部门主要负责人和有关领导成员的责任,强调要健全相关工作责任制,把《规定》执行情况纳入党委(党组)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一报告两评议”、巡视巡察、选人用人专项检查等内容,纳入党委(党组)书记年度考核述职内容,以推动《规定》要求落实到位。

  问:对抓好新修订的《规定》贯彻落实有什么考虑?

  答: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各级党委(党组)及其组织(人事)部门要切实扛起责任,把贯彻执行《规定》作为落实全面从严治党战略方针的重要任务来抓,充分发挥制度的规范、引导、激励、约束作用。一是加强学习培训。中央组织部将适时组织开展专题培训,做好政策解读。各地区各部门要把学习贯彻《规定》纳入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和各级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学院培训的重点内容,同干部任用条例、问责条例、纪律处分条例、组织处理规定等相关法规制度贯通起来学习贯彻,准确把握精神要义和实践要求。二是细化配套政策。各地区各部门可以依据本《规定》精神,结合自身实际制定实施细则,通过进一步细化完善、探索方法,提高制度的针对性、可操作性。三是加强跟踪问效。坚持督帮结合,适时开展调研评估,及时解决《规定》落实中的突出问题。对制度执行不力的,要严肃追究责任。四是建立纪实报备制度。为全面了解掌握工作进展情况,推动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高度重视做好这方面工作,要求各级组织(人事)部门每年向上一级党委组织部门报备上年度相关情况。五是营造良好氛围。教育干部增强组织观念,正确看待进退留转,大力破除“官本位”思想,创造有利于推进干部能上能下的社会环境和舆论氛围。

 
黄坤明在中国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第十次会员代表大会上强调 统一思想凝聚力量、温润人心鼓舞斗志 不断开创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新局面
黄坤明在中国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第十次会员代表大会上强调
统一思想凝聚力量、温润人心鼓舞斗志
不断开创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新局面

( 2022-09-2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新华社北京9月20日电中国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第十次会员代表大会20日在京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宣部部长黄坤明出席并讲话。
 
  黄坤明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思想政治工作在全党全社会深入展开,主题主线更加鲜明,制度建设日益完善,载体手段出新出彩,有力坚定了干部群众信仰信念信心,有效增强了全社会凝聚力向心力,为党和国家事业全局作出了重要贡献。
 
  黄坤明强调,新征程上做好思想政治工作,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围绕中心大局,坚持守正创新,着力统一思想、凝聚力量、温润人心、鼓舞斗志,不断开创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新局面。要加强思想引领,鲜明价值追求,切实理顺情绪、化解矛盾,把解决思想问题和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千方百计做人的工作,最大限度调动积极因素,激励广大干部群众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团结奋斗,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崭新篇章。
 
  会议以线上线下结合方式举行,审议通过了第九届理事会工作报告、中国政研会《章程(修订草案)》,选举产生新一届领导机构。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委负责同志、各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党委宣传部部长等参会。
 
让更多老年人安享健康幸福晚年 十年来我国老龄工作成效显著 全国养老服务机构和设施总数已达36万个
让更多老年人安享健康幸福晚年
十年来我国老龄工作成效显著 全国养老服务机构和设施总数已达36万个

( 2022-09-2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新华社北京9月20日电(记者李恒、董瑞丰)截至2021年底,全国参加基本养老保险10.3亿人,基本医疗保险覆盖13.6亿人,参保率稳定在95%以上,全民医保基本实现;全国共有两证齐全医养结合机构6492个,机构床位总数175万张,医养签约近7.9万对……国家卫生健康委20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显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不断完善政策制度,狠抓工作落实,老龄工作取得显著进展和成效。

  聚焦“老有所养” 推动养老服务体系建设


  据介绍,截至2021年底,全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2.67亿,占总人口的18.9%;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2亿以上,占总人口的14.2%。

  国家卫生健康委老龄健康司司长王海东说,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不断加强老龄工作顶层设计、不断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持续加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扎实推进老年健康服务体系建设、持续扩大老年人社会参与、稳步推进老年友好型社会建设。

  随着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日益重要且紧迫。民政部养老服务司副司长李永新介绍,养老服务体系是贯彻落实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的三大体系之一,聚焦解决“老有所养”问题。

  据介绍,2012年至2021年,中央财政累计投入359亿元支持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截至目前,社区养老服务基本覆盖城市社区和半数以上农村社区。截至2022年第一季度,全国各类养老服务机构和设施达36万个,床位812.6万张,床位数是2012年底的近2倍。

  据介绍,下一步,国家卫生健康委将会同各地各部门,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把积极老龄观、健康老龄化理念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加快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养老服务体系、健康支撑体系,让老年人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安享健康幸福晚年。

  提供“家门口”服务 创新养老服务模式


  完善标准规范、摸清问题短板、加快设施建设……近年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城镇老年人设施规划规范》等标准规范,组织开展社区养老等基本公共服务调查研究工作,因地制宜补齐养老服务设施建设短板。2020年至2022年上半年,各地建设改造社区养老、助餐等服务设施约3.6万个,更好满足老年人多层次、多样化需求。

  “我们坚持将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落实到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方方面面,多措并举推进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为老年人提供就近就便、‘家门口’服务。”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筑节能与科技司副司长张雁说。

  医养结合工作整合了养老和医疗资源,深受老年人欢迎。近年来,国家不断推进医养结合,多层次满足老年人多样化需求。

  王海东介绍,下一步,我国将从深化医养资源共建共享、加大居家社区医养结合服务供给、提升医养结合服务质量等方面,落实医养结合标准规范,开展医养结合从业人员继续教育,实施医养结合示范项目,让老年人获得优质、高效、便捷的医养结合服务。

  加强老年人优待和权益保障 打造老年宜居环境


  2012年以来,全国法律援助机构共组织办理老年人法律援助案件109.8万余件;开展城镇老旧小区和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推进老年宜居环境建设;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问题,帮助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老年友好型社会建设稳步推进,不断加强老年人优待和权益保障。

  “2019年至2021年,各地在老旧小区改造中推动既有住宅加装电梯5.1万部,这项措施让很多长期居家老年人实现了走出家门、走出楼栋。”张雁介绍,同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会同有关部门命名339个无障碍建设示范和达标市、县、村、镇,引导各地持续提升无障碍环境建设水平。

  针对不法分子借养老之名侵害老年人合法权益问题,2022年4月开始,全国组织开展打击整治养老诈骗专项行动,切实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

  据介绍,国家卫生健康委作为联合开展专项行动的12个部门之一,广泛深入开展反诈防骗政策宣传和科普知识宣传。同时,开展民营医院专项巡查行动,将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抽查纳入国家卫生健康委2022年国家随机监督抽查计划。

  “按照专项行动工作部署,民政部负责整治养老服务领域涉诈问题隐患,指导各地民政部门推动存量隐患清仓见底。”李永新说,截至2022年8月底,累计排查27万多家养老服务机构及场所,梳理出950家风险隐患点,全力守护好老百姓“养老钱”。

 
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 “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聚焦新时代“一国两制”在港澳的成功实践
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
“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聚焦新时代“一国两制”在港澳的成功实践

( 2022-09-2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新华社北京9月20日电(记者刘欢、陈舒)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定不移、全面准确贯彻落实“一国两制”方针,发扬历史主动精神,积极应对港澳内外环境变化,采取一系列标本兼治的举措,推动“一国两制”在港澳的实践劈波斩浪、奋勇向前,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

  中共中央宣传部20日举行“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聚焦新时代“一国两制”在港澳的成功实践。

  “一国两制”理论开辟新境界、制度体系更完善


  发布会上,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副主任黄柳权说,习近平总书记对“一国两制”和港澳工作提出一系列原创性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将我们党对“一国两制”的规律性认识提升到新高度。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是对“一国两制”理论的丰富和发展,为推进新时代“一国两制”实践提供了根本遵循,是港澳工作取得新成就、实现新发展的根本原因。

  “中央始终坚定不移、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方针。坚定不移,就是确保不会变、不动摇;全面准确,就是确保不走样、不变形。”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副主任王灵桂说,中央始终坚持依法治港治澳,维护宪法和基本法确定的特别行政区宪制秩序,完善特别行政区同宪法和基本法实施相关制度机制;始终把坚持“一国”原则和尊重“两制”差异、维护中央对特别行政区全面管治权和保障特别行政区高度自治权、发挥祖国内地坚强后盾作用和提高特别行政区自身竞争力结合起来。

  针对香港局势一度出现严峻局面,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审时度势,进一步加强党中央对港澳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作出健全中央依照宪法和基本法对特别行政区行使全面管治权、完善特别行政区同宪法和基本法实施相关制度机制的重大决策,推动建立健全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执行机制、制定香港国安法、完善香港特别行政区选举制度,并支持澳门特别行政区启动修改澳门国安法。

  “所有这些,为实现港澳长治久安,推动‘一国两制’实践行稳致远提供了坚实制度保障。”黄柳权说。

  王灵桂表示,在习近平总书记的掌舵领航和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香港实现由乱到治的重大转折,澳门保持稳定发展良好态势。实践充分证明,“一国两制”是行得通、办得到、得人心的好制度,没有任何理由改变,必须长期坚持。

  香港、澳门保持繁荣稳定良好局面


  “在祖国全力支持下,香港经济蓬勃发展,国际金融、航运、贸易中心地位稳固,创新科技产业迅速兴起,自由开放雄冠全球,营商环境世界一流,包括普通法在内的原有法律得到保持和发展。”黄柳权说。

  数据显示,香港连续20多次被评为全球最自由经济体第一位;在世界竞争力排名中,长期位居前列;过去十年,数次登上全球首次公开招股集资额首位。香港国安法实施以来,香港市民和全球资本对香港的信心指数持续回升,国际机构及商界对香港的营商环境评价正面积极。

  “2021年母公司在海外及内地的驻港公司达到9049家,创历史新高。2022年上半年,共有50087家公司在港成立。”黄柳权说,事实充分说明,香港国安法不仅不会损害香港的经济自由度,反而为香港保持繁荣稳定、巩固竞争优势提供了坚实的法律保障。

  十年来,澳门“一中心、一平台、一基地”建设扎实推进,经济适度多元发展成效初显。“小而富”“小而劲”“小而康”“小而美”成为澳门的魅力名片。澳门经济快速发展,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进入世界前列。会展、中医药、特色金融、文创等新兴产业方兴未艾,在澳门本地生产总值中占比持续上升。

  “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战胜各种风雨挑战,发展建设稳步前行。”黄柳权说,无论是外部环境不利变化和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严重冲击,还是一些剧烈的社会动荡,都没有阻挡住港澳行进的脚步。

  香港、澳门加快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新时代推动形成我国全面开放新格局的新举措,也是推动“一国两制”事业发展的新实践。

  “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广深港高铁、港珠澳大桥和多个口岸相继建成开通,横琴、前海、南沙等重大合作平台建设加快推进,内地与港澳规则衔接、机制对接不断深化,生产要素跨境流动更加快捷,便利港澳居民在内地发展的政策措施持续完善。”黄柳权说。

  黄柳权说,港澳积极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主动对接国家发展战略,同祖国内地交流合作领域全面拓展、机制不断完善;充分发挥高度自由开放、同国际规则顺畅衔接等优势,在构建我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新格局中发挥着重要功能。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香港、澳门已经并将继续作出重大贡献。

  随着港澳同祖国内地的联系愈加紧密,交流合作愈加深化,港澳同胞的国家意识和爱国精神日益增强。“爱国爱港爱澳力量不断壮大,以爱国爱港爱澳为核心、同‘一国两制’方针相适应的主流价值观更加深入人心。”黄柳权说。

  谈到香港市民期望民生忧难问题得到切实解决,王灵桂表示,新一届特别行政区政府已行动起来,有关举措展现出决心和担当。破解这些难题要在发展中用发展的办法,下大力气持续推进解决。相信在中央坚定支持下,在行政长官和特别行政区政府带领下,广大香港居民积极投身建设美好香港,定能在由治及兴过程中过上更美好幸福的生活。

  在谈到澳门当前受疫情冲击面临一些困难挑战时,黄柳权表示,中央一直高度重视并坚持不懈推进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中央有关部门将根据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的请求,积极研究推出支持澳门旅游业发展、加快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等政策举措。

  “我们相信,有伟大祖国的坚定支持,有‘一国两制’方针的坚实保障,在实现我国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上,香港、澳门一定能够创造出更大辉煌,一定能够同祖国人民一道共享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荣光。”王灵桂说。

 
退役不褪色,整装再出发 走近二〇二二年度“最美退役军人”
退役不褪色,整装再出发
走近二〇二二年度“最美退役军人”

( 2022-09-2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深读
 
  脱下军装,他们用军人本色续写人生崭新篇章;走出军营,他们始终战斗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

  近日,中央宣传部、退役军人事务部、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联合发布2022年度“最美退役军人”先进事迹。

  一个个整装再出发的动人故事,汇成一曲激昂奋进的时代之歌。

老兵不老,军魂如钢


  随身携带一个大水壶,走到哪里就把红色故事讲到哪里,是广州市黄埔区退役军人卢运柏的日常。

  卢运柏所在的永和街道,是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第四支队曾经战斗过的地方。为传承红色精神,卢运柏根据收集来的史料编写宣讲故事、义务担任宣讲员。从当地退役军人之家、青年之家,到各个学校、企事业单位,都是他的“小课堂”。两年多来,卢运柏累计宣讲1000多场次。

  “做有‘兵味’的老师。”这是清华大学党委武装部国防人才培养办公室主任、讲师王晓丽对自己的要求。

  充分发挥“老班长”优势,带领退伍同学组成清华征兵宣讲团,深入院系开展宣讲;承担学生军训、运动射击、国防类选修课程的相关教学与研究工作……王晓丽以新的身份继续服务国防。

  山东省嘉祥县嘉祥街道吉祥社区党委副书记王永宽的口袋里一直装着一个笔记本,上面记录着孤寡老人、军烈属、重点优抚对象的家庭情况。多年来,每逢春节、八一建军节,他都会去部队走访慰问,将爱军之情化为拥军优属的自觉行动。

  同样情系国防、拥军优属的还有浙江金洲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俞锦方。在他的带动下,集团每年积极选送优秀员工参军入伍,还设立专门机构,有计划地开展双拥共建工作。

  一朝入军营,一生军人魂。

  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退役军人马永庆曾在战场上负伤截肢,但以军人铁骨迎接命运挑战。他放弃政府安排的工作,从摆地摊干起,后又成立水果种植专业合作社,整理开发荒地1200亩,吸纳多名退役军人共同就业。

  退役回到河北省衡水市冀州区码头李镇王明庄村,张志旺面对的是为父亲治病留下的数万元债务和多病的母亲、兄嫂。张志旺挨家挨户签订还款协议,用近10年时间还清债务,并长期精心照顾母亲和兄嫂。

  从地震灾区到抗洪现场,许多危急关头都能看到吉林省长春市消防救援支队特勤大队代理副大队长刘亮冲锋在前的身影。多年来,刘亮参加各类救援行动5400余次,成功营救遇险群众470余名。

  上海浦东新区三栖退役军人应急救援保障服务队数年来“南征北战”,参加各种救援活动100余次,组织专业救援培训及演练300余场次。“没有生来的英雄,只有无畏的选择。”队员们用实际行动彰显军人不变的使命担当。

新的岗位,续写荣光


  走出军营,20多年来,云南云投集团西双版纳野象谷景区有限公司亚洲象种源繁育及救助中心亚洲象观测保护小组组长岩罕陆选择“与象共舞”。

  在西双版纳勐养自然保护区,岩罕陆带领队员们常常一天徒步10公里以上,针对野生亚洲象活动进行各类安全预警及数据观测,为保护、救助野生亚洲象提供了大量珍贵的第一手资料。

  “像一名永不知倦冲在前头的战士”,这是四川大学师生对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旅游学院、考古文博学院)学术院长霍巍共同的印象。

  数十年来,霍巍不仅带领团队在西藏考古领域取得多项重大考古发现,还领衔三星堆考古团队,积极参与三星堆遗址祭祀区祭祀坑的发掘工作,并取得重大突破。

  尽管身患重病,国家税务总局中新天津生态城税务局督办唐洪祥毅然坚守在税务一线。2016年至2020年间,唐洪祥先后经历了4次重症手术,仍然带领同事们屡创佳绩,绩效考评在全市税务系统连续多年排名第一。

  不同的职业,一样的坚守;不同的岗位,一样的冲锋。

  工作两年取得高级技师职业资格,先后参与完成工艺创新13项,创新攻关12项……身处航空发动机研制生产第一线,中国航发沈阳黎明航空发动机有限责任公司盘轴加工厂特级技能师赵天杨勤学苦练、执着钻研,在科研生产中屡立战功。

  中铁一局集团新运工程有限公司铺架队队长郝铎是世界高铁900吨箱梁铺架领域5项“中国速度”的创造者和保持者,累计为企业节省成本2500余万元。令人惊叹的成绩背后,是他对架桥机每个部件运行原理烂熟于心的苦功,是对架梁每个环节精确到秒的苛求。

  “迎客松”“冰立方”……在2022年北京冬奥会开闭幕式上,承载美好祈愿的数字烟花在鸟巢上空绽放,惊艳世界。

  华彩绚烂的背后,是无数次挑灯夜战的奋斗。

  在国家体育场上空燃放烟花,标准极其严格。为了给观众留下完美印象,从装置结构、燃放材料到点火控制方式……湖南东信烟花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钟自奇带领团队对每一个礼花弹、每一个环节都进行反复试验。

  “我是一个兵,一定要完成国家交给的任务。”钟自奇说。拼搏,只为一个信念。

赤诚为民,初心不忘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鄯善县公安局经济犯罪侦查大队教导员庞欣,是52个孤儿和贫困学生的“警察爸爸”。他捐款捐物,帮助孩子们实现读书成才梦。他还是8名孤寡老人的“儿子”,以贴心的照顾让他们感受家庭般的温暖。

  甘肃省兰州市公安局七里河分局敦煌路派出所三级警长王琼,通过为辖区群众办实事践行初心。

  早在几年前,通信兵出身的王琼敏锐地意识到电信诈骗的危害性。她针对不同群体设计出不同的反诈预防预警工作方式,为群众挽回经济损失200余万元。

  情深意长,温暖人民;踏实苦干,造福人民。

  告别军营,回到海南省五指山市水满乡毛纳村,王柏和把改变家乡落后面貌当作最大追求。

  带领乡亲挖水渠、修山路,带头开发数百亩茶园……在王柏和的带领下,毛纳村从闭塞落后的贫困村蜕变成富有民族特色的小康村。

  来到内蒙古自治区商都县小海子镇麻尼卜村担任第一书记后,退役军人董裴把这里当成了第二故乡。

  他筹资8万多元建立“爱心公益超市”,带领村民大力发展订单农业、庭院经济。他是乡亲们的“勤务兵”,更是致富路上的“领头羊”。

  群众需要的地方,就是为民服务的“战场”。

  为改变家乡缺医少药的现状,青海省果洛州雪域大吉利众藏医药学校党支部书记、校长泽珍达日杰不懈奋斗。

  2002年,泽珍达日杰辞掉稳定工作,拿出仅有的12万元积蓄创办专门培养藏医、护理等专业学生的学校,并坚持福利办学、免费教育。

  如今,他的学校让2000余名青少年圆了求学梦,培养中职藏医药学专业技术人员950余人,培训基层医疗卫生人员4000多人次。

  福建省武平县退役军人钟亮生牵挂家乡困难群众和残疾人群体,组建起了以残疾人为基本组成人员的养蜂专业合作社,通过免费提供技术支持、保价回收蜂蜜,让他们过上了甜蜜生活。截至目前,钟亮生已帮助全县100余位残疾人和数百户困难群众加入养蜂行列,养蜂达8000多箱。

  “能力所能及地帮助大家做点好事,我感到开心快乐。”一位退役军人的肺腑之言,表达了不忘初心的赤子之情。 (记者高蕾、范思翔、张汨汨)

  新华社北京9月20日电

 
新版义务教育艺术课正式“上线”
新版义务教育艺术课正式“上线”

( 2022-09-2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深读
 
  刚刚开学,长春市初中生董伟惊喜地发现,艺术课变得更加丰富、有趣。“过去只有音乐和美术,现在新增了舞蹈、戏剧、影视,而且可以自选学什么。”
 
  今年秋季开学,新版义务教育艺术课正式“上线”。教育部教材局负责人表示,新版义务教育课程方案改革了艺术课程设置:一至七年级的艺术课以音乐、美术为主线,融入舞蹈、戏剧(含戏曲)、影视(含数字媒体艺术)等内容;八至九年级分项选择开设,学生可以选择两项或以上学习。
 
新课程增科扩容加强综合性


 
  自9月起,小学和初中学生的艺术课程有所变化。此前,艺术、美术、音乐为三门独立课程。而按照2022年版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新艺术课包括音乐、美术、舞蹈、戏剧、影视等内容,综合性更强。
 
  教育部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修订组组长胡智锋表示,过去强调的是音乐、美术单科教育,现在综合性加强,艺术课成为涵盖五部分内容的综合课程。“此次课改的核心变化在于,教育理念从育学转为育人。涵盖五个领域内容的新艺术课,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他说。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认为,舞蹈、戏剧、影视的加入,可以提升艺术课的实践性,加强学生的体验感。他说:“原来的课程重视知识、技能的获得,现在则强调在现实情境下培养学生的感知、表达、创作等能力。”
 
  教育部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修订组专家兼影视组负责人王琦表示,随着互联网技术和数字技术的逐渐发展,越来越多的交互性产品进入普通人生活,中小学学生已经开始接触大量的数字媒体艺术知识,学校在教学过程中也应涵盖相应内容。
 
让艺术教育更加“立体可感”


 
  一段悠扬的琵琶独奏后,随着六幺舞视频片段的播放,身着汉服的学生口中诵读《将进酒》缓缓步上前台,摆出《韩熙载夜宴图》中的优美造型……这是全国中小学美育教学指导专业委员会委员孙小华的新课标教研展示。
 
  孙小华表示,学科融合是本次课改的重要探索,目的是增强学生综合美育素养,让艺术教育更加“立体可感”。
 
  根据新课标,一至七年级需有机融入舞蹈、戏剧、影视内容。例如,三至七年级的舞蹈主要学习舞蹈基本元素、舞蹈片段、主题即兴表演等。戏剧则选用音乐、语文、外语等教材中的教学素材,进行课本剧编创表演等。影视则让学生在欣赏优秀影视作品的同时,开展实际操作。记者看到,新课标还设计了创编校园微电影、定格动画等内容。
 
  “大象、狮子的动作是什么?”北京师范大学广州实验学校舞蹈教师林子璇带着学生模仿各种动物的动作。她说,低年级教学尽量在舞蹈中加入游戏元素,激发学生兴趣;高年级则融入美术、舞剧、歌剧等内容,以沉浸式、互动式、体验式教学让学生体会艺术乐趣。
 
  八至九年级开设的课程内容更加深入,实践性更强。比如,有的学校从语文课本中选出名篇让学生改编成话剧,分角色表演,互评互议。
 
  如何评价学习效果?新课标提出,各艺术学科学业质量标准要具有可测性、可评性,不设水平等级。
 
  “避免单纯以分数评价学生。”广州市玉岩中学艺术科组长苏龙婵介绍,学校会动态检测学生学业水平提升情况。在期末进行统一的教学质量检测,主要包括课堂表现、技能展示、知识储备。
 
对教学提出更高要求


 
  采访中,不少一线教师认为,艺术课程内容增加对教师的专业素养、综合能力和教法创新都提出了挑战和更高要求。新课标要求,面向全体艺术教师开展培训,采用专题讲座、案例研讨、工作坊、线上线下混合式研讨等开展培训。
 
  沈阳市组织音乐、美术教研员进行学习研讨,组织全市义务教育阶段音乐、美术教师参加课标培训和解读活动,全市部分音乐教师代表参加市级戏曲专项师资培训。
 
  “我们观看了教育部和多所高校专家的在线分析解读,同时进行多学科集体备课,寻找共同的学科融合点,探索融合教学。”东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音乐教师何凤龙说。
 
  长春市明德小学教学副校长安晓波介绍,语文、音乐、美术等多学科老师共同备课,多学科联动,比如让英语、语文教师从文学鉴赏的角度,补足美术、音乐教师戏剧知识的不足。
 
  “我们邀请了非遗文化传承人、艺术名家、电视台编导等为师生培训,并聘请他们作为兼职教师开设课程、办讲座。”苏龙婵说,学校借助社会资源补充艺术教学专业性的不足。
 
  针对农村学校艺术教师数量不足、能力不够的情况,一些学校采用集团化办学方式帮扶。鞍山市千山区旧堡小学副校长刘丽伏表示,已经和周边几所农村学校成为教学集团,促进教师交流、选派骨干教师指导教学。
 
  多位专家建议,学校应联合美术馆、博物馆、音乐厅、歌剧院等办学,丰富、优化相关课程内容。
 
(记者李双溪、王莹、郑天虹、宋佳)    新华社北京电
 
有关部门探索加大手机“霸屏广告”治理力度 重点在斩断非法利益链
有关部门探索加大手机“霸屏广告”治理力度
重点在斩断非法利益链

( 2022-09-2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深读
 
  近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联合发布《互联网弹窗信息推送服务管理规定》(以下简称《规定》),自2022年9月30日起施行。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有关负责人表示,《规定》旨在加强对弹窗信息推送服务的规范管理,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公共利益,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促进互联网信息服务健康有序发展。

  近年来,“霸屏广告”是我国网络安全重点治理对象之一。当前有用户反映,手机反复弹出广告,既无法关闭又找不到源头,严重影响使用。“霸屏广告”是如何钻进手机的?实现长效治理有哪些难点?有关部门采取了哪些措施提升治理效能?新华社记者就此进行了采访。

  手机“霸屏广告”涉嫌非法控制计算机信息系统犯罪


  江西用户谢先生向记者反映,自己的手机最近频繁弹出内容为“下载某电商应用软件”的霸屏广告,情况如同感染病毒,严重影响使用。

  “为了找到源头,我试着把可疑软件都删除,但没用。”最终,谢先生通过维修人员找到了“霸屏广告”来源:一款名为“文件管理”和另一款名为“应用管理”的软件。维修人员告诉他,这两款名称看似正常的应用软件,其实都是被伪装过的“流氓”软件。

  还有些用户遭遇到更严重的问题。上海用户吴先生的手机此前突然开始自动播放广告且无法关闭,杀毒重启后,广告播放频率不降反升。吴先生送修手机时被告知,自己的手机信息系统已被劫持,他遂前往上海闵行区莘庄派出所报案。

  警方发现安装在吴先生手机内的3款工具类应用软件中被不法分子植入了恶意代码,可用于监听和强制弹窗。

  据办案人员介绍,此类不法分子多从事广告投放业务,他们通过引诱用户下载“暗埋”了恶意代码的应用软件,劫持设备系统,增加广告播放量牟取不法利益。“相关行为已涉嫌非法控制计算机信息系统罪。”

  目前,此案相关嫌疑人已被警方刑事拘留。

  一串恶意代码让约4万部手机“中招”


  “霸屏广告”问题似“牛皮癣”反复发作,与其治理难度较高有关。

  技术手段方面,“暗埋”恶意代码隐蔽性强。记者了解到,受“霸屏广告”侵扰的情况往往出现在安装了某些来路不明的天气查询、系统清理、铃声彩铃、文件管理等类软件之后。

  上海市公安局闵行分局莘庄派出所案件办理队队长钱宁告诉记者,不法分子往往会先制作一款下载需求很高的应用软件作为“钓饵”,将恶意代码“暗埋”其中。

  “为增强迷惑性,不法分子还给恶意代码设置了‘潜伏期’。被下载安装后经过一段时间再启动弹窗霸屏功能。此外,不法分子也会为非法应用软件设置图标隐藏、进程隐藏功能,让用户无法发现弹窗广告源头。”钱宁表示,相关操作迷惑性很强,普通用户难以及时发觉。

  据统计,上述案件中非法软件共在20余万部设备上安装,约4万部设备已被强制弹窗播放广告。

  上海多家手机维修企业的技术人员告诉记者:因被“霸屏广告”侵害而送修手机的用户为数不少,其中又以老年用户居多。

  警方技术人员说,不法分子给非法软件设计了大数据画像功能,他们发现中老年用户对广告耐受度更高,往往会对他们的手机采取最为频繁的广告推送策略,加重侵扰程度。“老年用户的网络安全警惕性偏低,同时维权意识和能力又比较弱,更容易受侵害。”

  此外,据警方调查,不法分子常斥资在一些高流量网络平台上投放广告,利用平台监管漏洞,对其已“暗埋”恶意代码的非法应用软件进行扩散。

  监管部门探索加大手机“霸屏广告”源头治理力度


  专家表示,《规定》划出了更清晰的监管红线:不得以任何形式干扰或者影响用户关闭弹窗;弹窗推送广告信息的,应当具有可识别性,显著标明“广告”和关闭标志,确保弹窗广告一键关闭。

  此外,为提出更有力的惩治措施,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公布的《互联网广告管理办法(公开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中还对广告活动中各主体的责任做了更明晰的划分。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工业和信息化法治战略与管理重点实验室办公室主任赵精武表示,《征求意见稿》的思路是进一步明确:对于“霸屏广告”这类“无法一键关闭”的违规弹窗广告,广告主要承担法律责任;对欺骗、误导等诱使用户点击广告的,广告主、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征求意见稿》中还明确了提供互联网信息服务的平台经营者应当采取措施防范、制止虚假违法广告,完善发现、处置为违法犯罪活动提供广告推广以及在广告服务中植入恶意代码或者插入违法信息的技术措施。对于互联网平台经营者明知或者应知互联网广告活动违法不予制止的,将依照相关法律法规给予处罚。

  警方提示,用户应选择正规应用商店或官方渠道下载应用软件,不轻易点击陌生链接或扫描二维码,如发现自身合法权益受到侵害,应及时与监管部门或警方取得联系。    (记者兰天鸣)

    新华社上海电

 
习近平主席特别代表王岐山赴英国出席伊丽莎白二世女王葬礼
习近平主席特别代表王岐山赴英国出席伊丽莎白二世女王葬礼

( 2022-09-2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国际
 
  新华社伦敦9月20日电应英国政府邀请,国家主席习近平特别代表、国家副主席王岐山出席伊丽莎白二世女王葬礼。

  当地时间18日下午,王岐山前往英国议会大厦,参加女王遗体告别仪式。19日上午,王岐山与各国元首、王室成员、政府代表共同出席在威斯敏斯特大教堂举行的女王国葬仪式。

  王岐山向英方表示,值此伊丽莎白二世女王逝世、英国举国悲痛的时刻,习近平主席委派我作为他的特别代表到伦敦出席女王葬礼,充分体现出习近平主席、中国政府和人民对英国王室、政府和人民的友好情谊。伊丽莎白二世女王是英国在位时间最长的君主,她见证时代变迁,是英国国家精神和凝聚力的象征,深受英国人民爱戴,为中英关系发展作出重要贡献。谨向查尔斯三世国王转达习近平主席及中国政府和人民对女王逝世的哀悼,向英国王室、政府和人民致以诚挚慰问。

  查尔斯三世国王向中方转达口信,感谢和欢迎王岐山副主席作为习近平主席特别代表来英国参加女王葬礼。英国王室非常珍视同中国领导人的友谊、重视英中关系发展,希望今后能够继续同中方开展在可持续发展及其他各领域的合作。

  英国副首相科菲代表英国政府感谢王岐山专程参加女王葬礼。女王陛下生前一贯重视英中关系。英国新一届政府各项工作正在展开,希望与中国进一步加强在经贸、环保、气变及多边事务等领域的合作。

 
中国-东盟合作硕果香满园
中国-东盟合作硕果香满园

( 2022-09-2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国际
 
  新华社北京9月20日电(记者王嘉伟、郭轶凡、黄浩铭)1600多家企业线下参展,近百场线上线下经贸活动,10万多平方米展览总面积……为期4天的第19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和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19日落下帷幕。

  在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生效实施背景下,作为中国与东盟对话交流窗口与经贸投资平台的东博会规模不断扩大,国际参与度持续提升,进一步凝聚区域发展合力,为区域经济一体化和贸易投资便利化注入澎湃动力。国际观察人士认为,在中国-东盟互利共赢、命运与共的愿景下,双方在多领域更加紧密的合作不断收获硕果,香溢四方。

  以成熟机制为区域合作提供坚实保障


  中国与东盟建立对话关系已有30余年,双方在经贸往来、投资合作、互联互通等领域不断加强合作,持续创新、建立并完善相关机制,为中国-东盟合作开辟更广阔空间,为区域合作提供坚实保障。

  承载着推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的使命,东博会已连续举办19届。稳定、成熟的办会机制使得东博会日益成为中国与东盟之间的重要对话合作平台,助力各国参展企业不断达成新合作,促进区域经贸合作行稳致远。

  菲律宾总统马科斯在本届东博会开幕式上视频致辞说,东博会加强了中国与东盟各领域合作,成为菲产品走进中国市场的“试金石”,惠及众多菲律宾企业。他还表示,希望通过东博会吸引更多中国企业到菲律宾投资兴业。

  今年是中国东盟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开局之年,也是RCEP生效实施第一年。作为中国与东盟积极参与并推动生效的自贸协定,RCEP有助于构建更加开放自由、互利互惠的市场环境。马来西亚国家石油公司中国主席李焱说,RCEP有利于促成区域产业流通和分工合作,形成资源与技术互补机制,有利于成员国在国际贸易中充分发挥优势。

  回首过往,在中国与东盟搭建、完善合作机制的进程中,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到RCEP签署与生效,从推动“一带一路”倡议到共建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中国与东盟以成熟、有效合作机制有力支持区域合作发展事业行稳致远。

  以丰硕成果为共同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19年,19届东博会,越南中原咖啡从未缺席。借助东博会平台,这家企业打响招牌、开拓市场。“东博会有力推动企业在中国的发展。”越南中原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上海代表处销售总监黎武强说。

  线上线下结合的新模式下,“365天永不落幕的东博会”结出累累硕果。本届东博会共签订国际、国内合作项目267个,总投资额超4000亿元,较上届增长37%。签约项目总投资额创新高,为区域合作与全球经济发展再添助力。

  新加坡副总理兼经济政策统筹部长王瑞杰表示,当前世界面临多重挑战,东博会是中国与东盟拓展新机遇的重要平台,为双方研究未来经贸合作方向提供机会。通过东博会平台,双方能有效应对当前挑战,也能为区域和世界实现增长和共同发展作出贡献。

  如今,中国和东盟分别作为世界第二和第五大经济体,对全球经济贡献率超过30%。尽管面临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双方贸易保持上升势头,助力世界经济发展。统计显示,今年头8个月,中国与东盟贸易总值为4.09万亿元,同比增长14%;截至今年7月底,累计双向投资额超过3400亿美元。

  双方日益密切的交流对话、逐渐多元的合作领域、不断攀升的经贸数据,正为提振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不竭动力,将为区域内20亿民众带来福祉。泰国副总理兼外交部长敦·巴穆威奈表示,加强东盟与中国的关系,有助于地区经济复苏,提高经济发展韧性。

  以共赢理念为地区稳定凝聚发展合力


  作为好邻居、好朋友、好伙伴,中国与东盟发展友好合作关系,致力于促进共赢发展。本届东博会以“共享RCEP新机遇,助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3.0版”主题,展现双方高质量实施RCEP的重要共识与实现经贸合作提质升级、互利共赢的决心。

  老挝副总理宋赛表示,中国的倡议与理念使中国-东盟自贸区增长潜力得到进一步挖掘,东盟成员国之间发展差距缩小,东盟与中国进一步融合发展。

  共赢合作是亚洲发展的必由之路。秉承普惠包容、合作共赢理念,中国与东盟关系在区域合作中一直发挥着引领和示范作用,树立了最具活力、最富成果、最有前景的地区合作标杆。泰国开泰银行高级副总裁蔡伟才认为,东盟与中国是两个非常重要、极具规模的市场,未来充满潜力,两大市场紧密合作将对世界经济的长期繁荣稳定发挥重要促进作用。

  三十余年并肩行,中国东盟关系的成功实践,其核心要义是增进互信,协调合作,共谋繁荣。这指引着区域经济发展方向,符合地区发展共同利益与诉求,汇聚起构建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的强大发展合力。

  凝聚人心,汇聚合力。作为山水相连、命运与共的大家庭,中国与东盟携手前行,秉承共同愿景迎接发展机遇,共同建设和平、安宁、繁荣、美丽、友好“五大家园”。

(参与记者:朱丽莉、赵欢、王亚光)

 
王毅谈中国自身发展和对美政策的确定性
王毅谈中国自身发展和对美政策的确定性

( 2022-09-2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国际
 
  新华社纽约9月19日电(记者杨士龙、邓仙来)当地时间2022年9月19日,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在纽约与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美国商会代表成员进行座谈交流。

  王毅说,今天的世界很不太平,新冠疫情尚未结束,乌克兰危机硝烟又起。中美关系陷入建交以来的低谷,不少人担心中美将进入“新冷战”。针对当前中美关系前景中的确定性越来越少,不确定性越来越多,王毅阐述了中国的五个“确定性”:

  一是中国自身的发展前景是确定的。即将召开的中国共产党二十大将规划制定中国下步发展蓝图和目标。中国的经济体量足够大、韧性足够强。中国实现现代化,14亿多人迈向共同富裕,将为包括美国在内的世界各国提供更多市场和发展机遇。

  二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决心是确定的。中国将继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建设更高水平开放的新体制,打造开放型世界经济,继续推进经济全球化。

  三是中国对美政策是确定的。中美两国制度不同,是各自人民的选择。中美谁也替代不了谁,谁也打倒不了谁。习近平主席提出中美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的三原则,拜登总统多次强调“四不一无意”,关键是美方要尽快回归理性务实的对华政策。

  四是中国继续加强两国经贸合作的态度是确定的。中方欢迎美国企业在华发展,将继续提供市场化、国际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中美经贸应该多做加法而不是减法,拉手而不是松手,拆墙而不是筑墙。对各自关切,要对话不要对抗、要协商不要胁迫。美方应停止没有国际法依据的单边制裁,停止搞排除中国的“小团体”“小圈子”。

  五是中国同美方开展多边协调的意愿是确定的。历史已经并将继续证明,中美合作可以办成许多有利于两国和世界的大事。为此,必须维护好中美关系的政治基础,尤其是切实恪守一个中国原则。

 
第77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开幕
第77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开幕

( 2022-09-2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国际
 
  据新华社联合国9月20日电(记者王建刚、尚绪谦)第77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20日在纽约联合国总部拉开帷幕。多国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及高级代表将就乌克兰局势、气候变化、新冠疫情及诸多因素引发的多重危机、全球发展和联合国改革等国际社会共同关注的重大问题与挑战探讨应对之策。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在讲话中警告,世界“已陷入大麻烦之中”,国际合作遭到破坏,地缘政治分歧不断加深,不平等现象正在加剧,气候危机继续恶化,生物多样性丧失严重,可持续发展目标“正在发出求救信号”。在减少贫困、消除饥饿和实现优质教育等最基本的可持续发展目标方面所取得的成果也在发生逆转。

  古特雷斯说,联合国宪章及其所代表的理想“正处于危险之中”,世界受困于“严重的全球性功能障碍”,并缺乏一个处理这些问题的“全球性架构”。他呼吁各国维护联合国实现和维持和平的核心使命,尊重国际法,用对话机制来弥合分歧,强调“任何重大的全球性挑战都不可能通过‘意愿联盟’来解决”。

  古特雷斯还敦促各国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并帮助相关国家适应日益恶化的气候冲击。对于严重受阻的发展问题,他呼吁启动一项由20国集团牵头的可持续发展目标刺激计划,以帮助促进发展中国家的可持续发展。

  第77届联合国大会主席克勒希主持了开幕式。他在讲话中呼吁各国拥抱“团结精神、可持续理念以及科学方法”,以应对当前世界面临的气候变化等一系列难题。他表示,挑战是巨大并相互关联的,但并非“不可逾越”。他强调,要努力振兴联合国,推动安理会改革谈判,因为这“关系到联合国以及多边秩序的信誉”。

  本届联大一般性辩论的主题为“分水岭时刻:以变革方案应对相互交织的挑战”。

  联合国大会是联合国主要的审议、监督和审查机构,由联合国全体会员国共同组成。大会于每年9月至12月举行常会。常会通常分两个阶段,前段为一般性辩论阶段,后段为大会审议列入议程的各项议题阶段。

 
王毅会见基辛格
王毅会见基辛格

( 2022-09-2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国际
 
  新华社纽约9月19日电(记者杨士龙、邓仙来)当地时间2022年9月19日,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在纽约会见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

  王毅祝贺博士将迎来百岁诞辰,表示博士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好朋友,为中美关系的建立和发展作出了历史性贡献。中方赞赏博士始终对华友好,对中美关系抱有信心。希望博士继续发挥独特重要作用,助力两国关系早日重回正轨。

  王毅表示,今年是尼克松总统访华和“上海公报”发表50周年,中美应该认真总结好50年交往的有益经验。中国对美政策保持连续性和稳定性,习近平主席提出中美应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既是中美关系50年经验的积累,也是下一步发展应共同遵循的基本原则。拜登总统也作出“四不一无意”的承诺,但美方的所作所为却与此背道而驰。美方出于错误的对华认知,执意把中国视作最主要对手和长期挑战,一些人甚至把中美交往成功的故事描绘成失败的叙事,这既不尊重历史,也不尊重自己。博士曾警示,中美关系已经处在“冷战的山脚”。中美之间爆发“新冷战”,不仅对中美、对全世界都将是灾难。美方应回归理性务实的对华政策,回归中美三个联合公报的正轨,维护好中美关系的政治基础。

  王毅强调,当务之急是妥善管控台湾问题,否则将对中美关系产生颠覆性影响。佩洛西众议长窜访台湾地区、美参议院审议《台湾政策法案》、有关协防台湾的言论,都严重挑战中美三个联合公报,严重破坏中美关系的政治基础。实现和平统一是我们的最大愿望,也将为此尽最大努力。但必须看到,“台独”越猖獗,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可能性就越消减。中国有句老话:宁失千军,不丢寸土。这就是中国人的意志和决心。如果触犯《反分裂国家法》,中方必将依法采取坚决行动,捍卫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王毅强调,要维护台海和平稳定,美方就应认认真真回归一个中国本义,明明白白反对和制止“台独”。

  基辛格回顾了当年同中国领导人达成“上海公报”的历史经纬,表示应充分认识台湾问题对于中国的极端重要性,美中之间要对话而不要对抗,应打造和平共处的双边关系。

 
在全球通力合作中稳链保供 产业链供应链韧性与稳定国际论坛成果丰硕
在全球通力合作中稳链保供
产业链供应链韧性与稳定国际论坛成果丰硕

( 2022-09-2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财经
 
  新华社杭州9月20日电(记者方问禹)产业链供应链韧性与稳定国际论坛20日在浙江杭州落下帷幕。论坛以“同舟共济,共克时艰,务实推动构建富有韧性的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为主题,与会多国政要、驻华使节、国际组织有关负责人、跨国企业代表等广泛交流,取得丰硕成果。

稳链保供需要国际社会通力合作


  与会人士认为,增强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稳定性是助力各国经济复苏、畅通世界经济运行脉络、增进人类社会福祉的重要保障,当前稳链保供需要国际社会通力合作。

  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总干事格尔德·穆勒表示,放眼全球,通货膨胀飙升、经济衰退、粮食短缺是很多国家共同的问题,但世界上最贫困的人口所受到的威胁却最为严重。多边主义和发展合作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全球各国只有同舟共济,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韩国产业通商资源部部长李昌洋表示,当前全球国家之间的产业链价值链紧密相连,发生在一个国家的危机会蔓延到邻国,进而波及全球供应链。通过各种双边、区域和多边合作渠道进行沟通,对于实现稳定全球供应链至关重要。中国英国商会表示,韧性是有关供应链讨论中最常用的词,这需要全球合作与协作,以增强全球供应链的稳定性。

  中国助力全球稳链保供带来发展机遇


  全球疫情以来,中国坚定不移维护产业链供应链的公共产品属性,保障本国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以实际行动深化产业链供应链国际合作,让发展成果更好惠及各国人民。与会人士认为,中国在增进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方面扮演重要角色,并为全球带来发展机遇。

  巴西淡水河谷公司全球首席执行官柏安铎表示,保持全球供应链的韧性和稳定性,符合所有人的利益,中国倡议召开这一国际论坛,让各方来进行讨论,这对于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的稳定性与韧性非常重要。巴西淡水河谷公司将会全力支持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在这一方面扮演重要角色、作出重要贡献。

  中国美国商会董事会主席华刚林表示,尽管面临全球疫情挑战,中国仍然是首要投资目的地,中国美国商会的会员企业计划在中国长期发展。商会近期调查显示,83%的会员企业表示他们没有考虑将生产或采购转移到中国以外的地方,这一数字自疫情开始以来一直保持稳定。

  切实推动国际合作化解全球性危机


  为务实推动构建富有韧性的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与会有关方面加强协作。论坛期间,中华人民共和国、智利共和国、古巴共和国、2022年二十国集团轮值主席国印度尼西亚共和国、巴基斯坦伊斯兰共和国、塞尔维亚共和国共同发起,阿根廷共和国支持,发表《产业链供应链韧性与稳定国际合作倡议》。

  该倡议明确,相关国家将共同作出努力,包括但不限于促进开放包容理念,深化技术创新合作,鼓励绿色生产生活方式,探索利用数字经济和数字技术带来的机遇,推动集成电路、新能源、生物医药等重点产业更好利用全球资源,加强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推动物流降本提质增效,考虑企业市场主体地位等八个方面。

  阿根廷总统阿尔韦托·费尔南德斯在视频致辞中表示,全球性危机可以通过多边战略来治理,从更明智、更团结的角度来共同应对后疫情时代全球重建,阿根廷接受邀请,愿意保持政策协调的交流,从而维持全球产业和供应链安全、无障碍运转。

  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书记、部长金壮龙表示,中国将坚定不移维护产业链供应链的公共产品属性,以实际行动深化产业链供应链国际合作,通过维护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推进产业链供应链协同创新、加快产业链供应链智能化绿色化升级、推动产业链供应链开放合作等举措,与各国共同构筑安全稳定、畅通高效、开放包容、互利共赢的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体系。

 
中国市场“会”聚全球发展合力
中国市场“会”聚全球发展合力

( 2022-09-2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财经
 
  商机在融通中涌现,活力在交流中迸发。中国-东盟博览会19日刚在广西南宁收展,中国-亚欧博览会当天在新疆乌鲁木齐接踵登台。20日,世界制造业大会又在安徽合肥隆重开幕。展会在中国密集举办,或对接东南西北,或聚焦实体行业,不同的区域市场,一样的超高人气……中国展会平台聚合海量商品、资金、信息等要素,为世界共谋发展合作开辟新空间、提供新机遇。

  今年以来,中国已举办广交会、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世界先进制造业大会等一系列精彩展会,不久后还将举办第五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从扩大出口到优化进口,从引进外资到对外合作,从升级制造业到引领科技创新,汇天下之物产,促商贸之流通,创科技之新潮,聚发展之合力,中国对全球商品要素的引力场日渐凸显。

  放眼当今世界,疫情反复延宕,地缘冲突加剧,粮食能源问题突出,滞胀风险不断上升,全球经济形势不容乐观。一些国家出于冷战思维,筑“小院高墙”,搞“断链脱钩”,人为把全球贸易投资环境搞得四分五裂,为世界经济流动挖坑添堵。在此背景下,中国展会密集举办并取得丰硕成果实属不易,顺应了各国人民寻求互利合作、共同发展的强烈呼声,彰显了中国市场对各国商界的巨大吸引力。

  引力,来自中国市场的活力。展会高人气的背后,是14亿多人口、超4亿中等收入群体的超大规模市场。据统计,2021年中国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65.4%,比2012年提高了10个百分点,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第一拉动力。未来,随着构建新发展格局扎实推进,以数字化、智能化、绿色低碳为特点的消费转型不断提速,中国市场的成长潜力还将被进一步激发,这对各国企业的利好不言而喻。德国经济研究所8月公布的调查报告显示,中国市场具有强大吸引力。世界化工巨头巴斯夫首席执行官布鲁德穆勒日前对德国《商报》说:“中国是一个潜力巨大的市场……我们离不开它。”

  活力,源于扩大开放的定力。面对复杂严峻的挑战,中国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决心坚定。中国为此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例如积极落实外商投资法及其实施条例,各地加快推进营商环境改善,落实对外资的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和国民待遇等措施,同时鼓励外资尤其是高附加值的制造业和服务业投资中国,多地的自贸试验区和海南自贸港凭借优良的营商环境和不断完善的政策环境,吸引外资取得明显成效。毕马威中国副主席黄文楷说,中国进一步扩大开放,为全球企业进入中国市场搭建平台,有助于提振全球企业和消费者信心,为世界经济复苏和增长注入正能量。

  定力,基于中国经济的实力。中国国家统计局日前发布数据显示,2013年至2021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6.6%,高于同期世界平均增长水平,对全球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超过30%,居世界第一。完整的产业体系、高素质的人力资源、完善的基础设施、强大的国内市场、富有活力的市场主体、丰富的政策工具等基本条件,为中国发展提供了强劲的内生动力,中国经济韧性强、潜力足、回旋余地广、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不会改变。国际清算银行总经理阿古斯丁·卡斯滕斯说,中国作为一个“非常有韧性”的经济体,将继续为世界经济增长贡献动能。

  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团结和分裂、合作和对抗两大政策取向的博弈较量日益突出,全球和平、发展、治理、信任赤字亟待破解。彰显发展聚合力的中国以展会为媒,与各国共促开放合作,不断为世界经济注入新动能,带来新希望。如英国学者马丁·雅克所说,不管一个国家经济规模多么小,它们都渴望与中国接触,因为那意味着巨大的发展机遇。        

       (记者叶书宏、樊宇)

       新华社北京9月20日电

 
二〇二二世界制造业大会聚焦“智”“高”“新”
2022世界制造业大会聚焦“智”“高”“新”

( 2022-09-2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财经
 
  新华社合肥9月20日电(记者马姝瑞、胡锐)2022世界制造业大会9月20日在安徽省合肥市开幕。本届大会以“制造世界·创造美好”为主题,将举办开幕式、主旨论坛、专题活动、平行论坛、“六百”项目对接等各类活动。
 
  本届大会由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部、商务部、安徽省人民政府等共同主办,线上线下结合,641家参展的中外企业将集中发布国内外制造业领域权威信息、前沿动态,约200位重要境外来宾应邀出席大会,共商全球制造业创新发展之路。
 
  20日上午的大会开幕式发布活动上,聚焦“智”“高”“新”三大亮点,以视频形式摘要发布了第三代量子测控一体机、量子钻石显微镜、商用-星地量子密钥分发系统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以及新能源汽车、高场磁共振成像系统等一系列新产品,充分展示制造业创新发展成果。
 
  本届大会设展总面积达5.9万平方米,“天仙星座”首发星“巢湖一号”SAR卫星、铜铟镓硒发电玻璃饰面构件,以及即将在国内发布的战鸿载人固定翼“空中应急指挥机”等一批新产品、新技术、新应用集中亮相。
 
  从2018年起,世界制造业大会已连续举办四届。据统计,前四届大会累计集中签约项目2454个,覆盖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制造、新材料、生物医药、新能源等十大新兴产业。
 
工信部:我国消费电子产销规模均居世界第一
工信部:我国消费电子产销规模均居世界第一

( 2022-09-2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财经
 
  新华社北京9月20日电(记者张辛欣)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信息司副司长徐文立20日表示,我国消费电子产销规模均居世界第一,我国是消费电子产品的全球重要制造基地,全球主要的电子生产和代工企业大多数在我国设立制造基地和研发中心。

  徐文立是在20日工业和信息化部举行的“大力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主题新闻发布会上作出上述表述的。

  消费电子主要是面向大众消费市场的电子整机产品,包括个人计算机、手机和彩电等。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消费电子产业快速发展,已成为全球领先的消费电子产品前沿市场。

  徐文立说,我国消费电子产业规模持续扩张,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品牌建设成效显著。下一步,工业和信息化部将加快培育先导性和支柱性产业,推动新一代视听技术、虚拟现实产业发展,带动内容、计算、存储、显示等产业链整体升级,加快新技术在重点行业领域融合创新发展,激发信息消费潜力。

  针对社会关注的操作系统发展情况,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技术发展司副司长王建伟在会上表示,工业和信息化部推动桌面操作系统与国际主流芯片架构和应用软件的兼容适配,服务器操作系统与主流CPU、数据库、中间件等软硬件的兼容适配。在移动操作系统方面,支持骨干企业开展核心技术攻关,加快应用推广和生态建设。“我们将持续加大对操作系统的支持力度,顺应开源发展趋势,强化核心技术突破,培育壮大应用生态。”王建伟说。

 
动力源地区“动力”强劲 东西差距持续缩小 国家发展改革委新闻发布会聚焦区域协调发展
动力源地区“动力”强劲 东西差距持续缩小
国家发展改革委新闻发布会聚焦区域协调发展

( 2022-09-2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财经
 
  新华社北京9月20日电(记者潘洁、安蓓)国家发展改革委地区司司长肖渭明20日表示,2021年,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内地九市地区生产总值分别达9.6万亿元、27.6万亿元、10.1万亿元,总量超过全国的40%,发挥了全国经济压舱石、高质量发展动力源、改革试验田的重要作用,我国动力源地区引擎作用不断增强。

  “这三大地区规模经济效益明显,创新要素快速集聚,高水平人才密集,对外开放走在前列,成为我国科技创新的主要策源地和制度型开放的先行引领者。”肖渭明说。

  国家发展改革委20日举行专题新闻发布会,系统介绍十年来我国区域协调发展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

  肖渭明说,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不断丰富完善区域协调发展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了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区域重大战略,确立了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础设施通达程度比较均衡、人民基本生活保障水平大体相当的区域协调发展目标,建立健全区域协调发展体制机制,推动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

  他说,通过十年来的实践,可以得出四点重要启示:新时代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必须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必须尊重客观规律,注重发挥各地区的比较优势,在发展中促进相对平衡;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提升各地区民生保障能力;必须统筹发展和安全,增强经济发展优势区域经济和人口承载能力,增强其他地区在保障粮食安全、生态安全、边疆安全等方面的功能。

  据介绍,2021年,中部和西部地区生产总值分别达到25万亿元、24万亿元,与2012年相比分别增加13.5万亿元、13.3万亿元,中西部地区经济增速连续多年高于东部地区,东西差距持续缩小,区域发展的协调性逐步增强。

  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方面,各地义务教育资源基本均衡,基本医疗保障实现全覆盖,中西部地区每千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超过东部地区。

  在基础设施通达程度方面,目前,中西部地区铁路营业总里程达到9万公里,占全国比重近60%,交通可达性与东部差距明显缩小。西部地区在建高速公路、国省干线公路规模超过东中部总和,有的省份已实现县县通高速。

  在人民基本生活保障水平方面,2021年,西部地区、中部地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超过2.7万元、2.9万元,较十年前翻了一番。中西部地区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快于东部地区,东部产业持续向中西部转移,中西部地区就业机会和吸引力不断增加,农民工跨省迁移数量明显减少。

  此外,中西部地区在生态环境改善和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方面也取得了明显成效。

  据介绍,十年来,中西部地区累计实施退耕还林还草超过1.37亿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面积占全国比重超过90%,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得到进一步巩固;西部地区清洁能源、数字经济等新经济蓬勃发展;中部地区粮食生产基地、能源原材料基地、现代装备制造及高技术产业基地建设成效显著,粮食产量占全国比重多年稳定在30%以上,制造业产值达到全国四分之一。

 
发挥重大项目牵引作用 上海持续促投资稳经济
发挥重大项目牵引作用 上海持续促投资稳经济

( 2022-09-2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各地
 
  新华社上海9月20日电(记者何欣荣、桑彤)20日举行的“潮涌浦江”投资上海全球分享季总结活动显示,上海7月和8月固定资产投资单月同比分别增长8.7%和9.9%。活动现场,上海宣布启动新一批8个重特大项目,总投资额约1.8万亿元。

  从今年6月中旬开始,上海陆续举办“全球投促、总部集聚、空间支撑、硬核基建、央企助力”等10场“潮涌浦江”投资上海活动,上海各区也开展了50余场“云招商”“云签约”活动。系列活动共签约重大项目597个、总投资9410亿元,重大项目开工296个、总投资6029亿元,对上海经济恢复重振起到了关键支撑作用。

  面向国内外市场主体,20日上海宣布启动新一批8个重特大项目,包括浦东综合交通枢纽、新建市域铁路和既有铁路改造项目、深远海海上风电示范项目等。这些项目涉及基础设施、新能源、民生保障等多个领域,具有提升城市功能、促进长远发展、综合效益显著等共性特征。

  以浦东综合交通枢纽为例,该项目规划建设集航空、国铁、城际铁路、市域铁路、地铁等多种交通功能以及站城开发于一体的大型综合交通枢纽,助力上海国际开放枢纽门户建设。航空方面,规划实施浦东国际机场四期扩建工程,新增旅客吞吐能力5000万人次/年;国铁方面,规划新建铁路上海东站,接入沪通铁路、沪乍杭铁路等。项目总投资约1500亿元。

  “上海正通过投资结构的转型来引领经济结构的转型,一系列投资项目有的瞄准产业发展新赛道,有的拓展城市发展新空间,有的着眼于民生新获得,还有的是联动长三角推进一体化,这些在助力上海经济快速恢复的同时,也有利于未来的高质量发展。”上海市发展改革研究院副院长马海倩说。

 
固水库、延管网、治河流 浙江水利民生项目发挥抗旱防台风积极作用
固水库、延管网、治河流
浙江水利民生项目发挥抗旱防台风积极作用

( 2022-09-2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各地
 
  新华社杭州9月20日电(记者黄筱)“台风‘梅花’正面登陆浙江,水库、海塘等一批水利民生工程发挥积极作用,筑起防御台风的安全防线。”浙江省水利厅民生实事专班负责人俞飚说,先是经历夏季高温干旱,入秋后又迎战两次台风,今年浙江水利累计完成的2753个民生实事项目,在防台保供、抗旱稳粮上发挥重要作用。

  2022年夏天,浙江多地持续高温。在杭州市淳安县界首乡周源村,种粮大户周军京每天都要登上水库大坝,看一看水稻长势。今年年初他刚刚承包下村里的120亩稻田,打算大干一场。

  “水利是农业的命根子。今年全靠梅峰水库,这‘良田’才能真正变成‘粮田’。”周军京介绍,这百亩农田本来是林地,刚刚退林还耕,以水养田对这类农田尤其重要,旱情刚露苗头时,水库管理部门就为农户们铺设了专门的灌溉用水管道,24小时保障灌溉,现在水稻长势很好。

  梅峰水库以往由于渗漏,夏秋冬季经常蓄水不足。淳安县千岛湖生态综合保护局副局长杨约顺表示,今年5月梅峰水库完成了除险加固,水库蓄水从之前最高8米提高到现在的12米,库容达到11.3万立方米。

  和周军京一样,湖州市南浔区窑里村的种粮大户邱云红每天也要去田间巡视。“今年村里新改造了机埠,排灌更有效率了,有了充足水源,水稻能高产。”邱云红说。

  当地村干部介绍,机埠投入使用后,1400多亩田地顺利度过今年的干旱,预计助力田地亩产效益增加15%以上。

  统里村过去是湖州市安吉县出了名的“缺水村”,距离县城近30公里,全村有700多户2000多人。以前村民喝的是山泉水和地下井水。

  今年该村的供水管网改造被纳入了民生实事,政府投资900多万元,把县城供水管网延伸50公里,铺到家家户户,村民都喝上了县城的自来水。

  从天然水源,到2019年单村供水站,再到今年纳入城镇管网,统里村的村民见证了农村集体经济形态的变化。统里村党支部书记陈超说:“以前是因水受困,现在解决了水的问题,村里放开手脚大搞休闲旅游,农家乐开了22家,民宿有500多间客房,今年1至8月全村人均收入达到4.3万元,旅游经济占了村集体收入的一半,让我们享受到水的红利。”

  同样因水走出一条新路子的还有湖州市长兴县小沉渎村。这里紧挨太湖,是历史上太湖水产交易最为繁忙的商埠之一,20世纪90年代因为生活垃圾堆积和企业排污等,泗安塘日渐变成断头河,水环境越来越差。

  自从中小河流综合整治列入民生实事项目,今年当地政府投资1500多万元,启动小沉渎村泗安塘流域综合治理工程,既加大河道清淤疏浚,又建起了景观桥、栈道。8月底,环绕小沉渎村的河道恢复了与太湖的活水互通,河道功能从传统的行洪排涝、灌溉蓄水、出行道路,慢慢发展成为沿太湖的风景旅游带。2022年1月至8月小沉渎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超150万元,是上一年全年收入的179%。

  据了解,浙江水利部门还利用数字化方式加强项目清单化管理,实时公布民生实事进度。

 
海南自贸港文昌国际航天城建设有序推进
海南自贸港文昌国际航天城建设有序推进

( 2022-09-2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各地
 
 
 
  这是建设中的文昌航天卫星运营中心项目(9月18日摄)。
 
  文昌国际航天城位于海南省文昌市,是海南自贸港重点园区之一。文昌国际航天城以航天科技为主导,重点发展航天发射及配套服务、航天高端产品研发制造、航天大数据开发应用等产业。目前,文昌国际航天城建设正有序推进,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文昌航天超算中心、火箭装配厂房、卫星总装测试厂房等项目在有序建设中。新华社记者蒲晓旭摄
 
武钢一号高炉焕新 留住一段钢铁工业史
武钢一号高炉焕新 留住一段钢铁工业史

( 2022-09-2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各地
 
  长江之滨,武汉钢铁有限公司厂区里正在生产。轰鸣声中,运料火车穿行而过,高耸的烟囱不时冒出白色水蒸气。一栋铁红色建筑在一排以蓝灰色为主调的炼铁高炉中格外显眼,经过1年多的设计改造,武钢一号高炉重新亮相。

  炼出新中国第一炉铁水的武钢一号高炉,是我国钢铁产业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20世纪50年代,武钢一号高炉投产使用,在此后半个多世纪时间里,累计生产生铁5426.16万吨,并历经2次产能升级。

  2019年,随着钢铁业转型发展,武钢一号高炉停产。2021年,武钢一号高炉入选第五批国家工业遗产。为留存红色基因,传承钢铁文化,武钢一号高炉工业遗址公园改建项目2021年3月开始筹备实施。

  项目包括一号高炉本体和工业遗址公园。“一号高炉就像我们的‘老伙计’,承载着一代代炼铁工人艰苦奋斗的精神。”武汉钢铁有限公司炼铁厂党委副书记黄超说,“设计之初,我们就确定了‘修旧如旧、传承历史’的改建理念。”

  改建之初,基于高炉周边设施在正常运转的情况,团队历时3个多月,围绕高炉打造绿色景观带,拆移部分已有运行设施。正式开工后,又对高炉西面下料炉口、炉身表层进行防锈与加固。高炉本体被覆以大面积的红色,其外部地面的铁轨保留。

  “运料火车继续在铁轨上通行,为周围5座还在生产的高炉服务,一号高炉的西面也维持原貌。一号高炉东面的上下两层分别搭建史料陈列馆、复原铁水出炉的场景。”黄超说。

  高炉正对面,是工业遗址公园的主要区域之一——李凤恩广场。曾是炼铁厂炉前总技师的李凤恩生前多次获得劳动模范的荣誉,是老一辈产业工人的代表。

  史料陈列馆展厅内,记录了1958年高炉建成至今的重要历史时刻。馆内有一排特殊的储物柜,装有退休工人们保存的奖章、日记、照片等物品。馆内工作人员回忆说,得知武钢一号高炉有了纪念场所,退休工人们纷纷把自己珍藏的“宝贝”捐献出来。

  踏上二楼阶梯,围栏里,一号高炉的炉身与出铁口一览无余。一组炼铁工人身穿工作服、手拿氧气管,准备迎接铁水出炉的雕像,再现了工人们的工作场景。炉身下方,一排排青砖石上还有黝黑的印记。围栏外,新增了观看出铁的眺台。游客轻按其下方的触摸屏,就有铁水的光影“流”出。

  今年7月1日,武钢一号高炉工业遗址公园正式揭幕。访客可以通过团体预约的方式参观游览。截至9月初,共有97批游客共3214人次走进工业遗址公园。

  “工业遗产刻录工业发展史,武钢一号高炉是天然的科普基地与红色文化传承基地。”黄超说。

  再过不久,武钢一号高炉工业遗址公园将作为武钢文化旅游区核心景观面向公众开放。

(记者邓楠)新华社武汉9月20日电

 
兰州七里河:城乡一体化办学“点亮”乡村教育
兰州七里河:城乡一体化办学“点亮”乡村教育

( 2022-09-2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各地
 
  新华社兰州电(记者任卫东、白丽萍、王紫轩)刚刚开学,面庞黝黑的鲁作旺迫不及待地和社团的同学比拼着球技。在红绿相间的篮球场上,他游刃有余地穿梭在队友之间,多次带球突围。“这里操场大、同学多,还能学篮球!”鲁作旺罗列着新学校的种种好处。

  10岁的鲁作旺来自甘肃省兰州市七里河区黄峪镇邵家洼村。去年他从自家村头的邵家洼小学转入黄峪镇宋家沟小学。提起鲁作旺过去的小学,宋家沟小学校长朱弋尽是惆怅:“山乡留不住人,年轻父母想方设法将孩子转到城镇,村小渐渐只剩下21个孩子。老师的许多教学想法无力落实,孩子的学习热情渐渐消散。”

  七里河区位于甘肃省兰州市中南部,农村面积占全区总面积的85.9%。近几年,随着城乡一体化速度加快,当地农村年轻人大量进城务工,生源持续减少的农村学校出现严重的空心化现象,随之而来的是教育资源浪费等问题。

  2020年,兰州市七里河区立足实际,探索区域内城乡教育一体化办学发展改革,将26所农村中小学和教学点进行资源整合,同时与城区51个优质学校组建为7个小学和3个中学的教育集团,改进乡村学校管理,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化发展。

  如今,校长朱弋满怀信心:“鲁作旺所在小学附近的所有‘萎缩’小学的学生都转到了交通便利的宋家沟小学,在校学生数量增加到了121个。现在每个学科都配齐了老师,学校新建了食堂,硬件设施进行了升级改造,随着教学质量的改善,原本流失的学生也陆续回来了。学校体量变大后,校园重新恢复了活力。”

  为了缩小城乡教育之间的差距,七里河区探索实施教育集团内10%至20%的教师城乡双向柔性流动,以优质师资的交流示范,实现优质教育资源辐射共享。同时组织城区50余名优秀教师多轮次深入农村学校送教送培,着力提升农村学校师资水平。

  许鸿雁曾是一名在西果园镇袁家湾小学“蹲守”的语文教师。该校仅有30个学生和9位老师,面对着只有数名学生的课堂,许鸿雁的教学激情不断减退。“那时虽然也有教育系统组织的教学培训,但很多先进的教学理念根本无力实践,学生积极性也不高,上课全靠点名。”

  随着农村学校布局调整,许鸿雁成为兰州市第二十九中学小学部的教师,并有幸参与城区学校的轮岗培训。城区学校先进的教学理念深深震撼了许鸿雁,优质的教研培训、超越书本的教学内容、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使她的教学观念发生着改变。

  “整合后,学校由内而外翻修一新,不仅为宿舍、教学楼粉刷了墙面,还在操场铺设草坪。现在,足球、拳击、剪纸等多彩的社团课开展起来,大课间被花样跳绳、锅庄舞等丰富的活动填满,一切大变样了。”兰州市第二十九中学校长曹建说。

  兰州市七里河区委书记芮文刚说:“我们将继续为乡村孩子提供优质、温暖的教育环境,期盼更多的学子回归。”

 
杭州:盘活微空间,建设10分钟健身圈
杭州:盘活微空间,建设10分钟健身圈

( 2022-09-2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体育
 
  新华社杭州9月20日电(记者朱涵、夏亮)滨水旁、屋顶上、天桥下……在“亚运之城”杭州,一批运动场馆见缝插针地“嵌入”市民生活圈,城市空间的“边角余料”正成为全民健身的“金角银边”。

  京杭大运河东岸,一条绿荫掩映的滨水绿道上,三三两两的市民抱着篮球,陆续走进艮山运河柒号共富球场。

  在今年2月之前,这里还是一块废弃硬化场地。现在,这里是一座涵盖4个标准篮球半场和乒乓球桌、健身器材的体育公园。2月以来,已有14000多人次在这里进行体育锻炼。

  “这里环境很好,我每个礼拜都要来运动两三次。”居住在附近小区的杭州市民周忠月说,家旁边的这片球场,他们每人每天有4小时免费运动时间。“我和队友打球的时候,上小学的儿子也会在场边学着运球。”

  还有一批运动场地,悄然出现在桥下、屋顶、环岛等一些原本闲置荒废的场地。

  瓜山未来社区在六层楼屋顶上打造了两个篮球场和一个网球场,水美公园巧妙地将体育场地“藏”进净水厂上盖公园里,钱江世纪城体育公园在20米的高铁桥下打造了篮球场、羽毛球场等5块塑胶运动场地,建德洋安体育健身中心在新安江大桥下建设了可满足每日600人次健身娱乐需求的室外健身场……

  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杭州市在充分征求市民意见的基础上,建设完成“三大球”“三小球”以及门球等7类场地1440片,共计46.7万平方米。这些场地将把群众获得感作为衡量标准和目标追求,进行“低免开放”。2022年底前,杭州全市还将增加嵌入式体育场地设施287片,共计12.5万平方米。

  目前,杭州市正加快推进嵌入式体育场地设施建设的数字赋能工作,已建成的嵌入式体育设施正逐步纳入“亚运场馆在线”平台统一管理,为市民提供更加精准的查询预约服务。

  根据《杭州市嵌入式体育场地设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杭州将在新增体育场地面积中安排16%以上用于建设嵌入式体育场地设施,到2024年,全市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2.7平方米,形成“10分钟健身圈”。

 
苏州:打造“健身公园”,助村民家门口养生
苏州:打造“健身公园”,助村民家门口养生

( 2022-09-2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体育
 
  据新华社南京电(记者刘巍巍)在小公园中增设健身步道、健身器材等体育设施,助力农村居民实现“家门口养生”。江苏省苏州市近年来打造乡村健身公园,推动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城乡均衡发展,构建更高质量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

  清晨6点半,苏州高新区通安镇华山村的真山公园内一派热闹景象。入口广场区,10多位农村居民排成方阵、打起太极拳;健身步道上,锻炼者们步伐矫健;儿童健身区,孩子们在家人陪同下玩得不亦乐乎……住在附近的农村居民王晓飞说:“公园里环境好、健身器材多,大家早晚出来跳跳舞、散散步、锻炼锻炼身体,非常方便。”

  2017年底开放的真山公园占地面积16.7万平方米,其中水域面积4.3万平方米,景观绿化面积12.4万平方米,曾是单纯的乡村公园。这两年,当地在不破坏景观植被的前提下,于真山公园内增加了球类、儿童健身、健身路径、笼式足球场等体育设施,将其改建为乡村体育公园,满足辖区农村居民锻炼、休闲、观光等需求。改造完成后,真山公园依托生态健身步道举办了多次健步走活动和亲子活动,不仅强健了居民体魄,还促使邻里关系更加和谐。近日,真山公园入选2022年苏州美丽乡村健身公园年度榜单。

  截至目前,苏州市建成美丽乡村健身公园71个,其中21个入选江苏省最美乡村健身公园榜单,累计评定农民体育基地45个,农村体育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苏州市还打造具有农村特点、农民特色,彰显农耕文化内涵的中华优秀传统体育项目和赛事活动。8月25日,“乡村振兴杯”第二届苏州市农民体育文化节启幕,江南水乡摇橹邀请赛、江南水乡风筝邀请赛等多项农味十足的体育赛事精彩上演,吸引大批农村居民参与。

 
沈阳市民共享体育民生实事工程成果
沈阳市民共享体育民生实事工程成果

( 2022-09-2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体育
 
  新华社沈阳电(记者李铮、卢星吉)近日,据沈阳市政府信息,该市在2022年持续推进实施各项体育民生实事工程,从硬、软件两方面为群众参与体育锻炼提供便利,目前已取得一定成果。

  硬件方面,沈阳市投入资金1500余万元,在全市配置安装了650套、2000余件健身器材设施,并打造了东北三省首家智慧体育公园丁香东湖公园,启动建设沈阳国际泵道公园。

  软件方面,沈阳市在2022年实施“出门就健身”体育惠民工程,1200名社会体育指导员下沉到955个社区健身站点,为群众提供科学健身指导服务。

  得益于近年来沈阳市对于全民健身场地设施的持续投入,目前,该市人均体育场地面积已达到2.42平方米,全市共拥有各类体育场地5705个、健身器材66000余件。此外,该市社会体育指导员已发展到36283名,占全市总人口比例达4.22‰。全市每年举办群众性健身活动1000余场,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达53.7%。

  沈阳市还聚焦“双减”试点城市建设、打造幸福教育品牌,遴选了42家场馆和体育俱乐部作为校外体育服务驿站,在周末、寒暑假及课后时段为青少年提供足球、篮球、冰球等20多种体育项目的专业公益培训活动,优化青少年健康成长环境。驿站运行以来,已服务青少年1万余人次,受到学校、社区、家长的好评。

 
这里的牧民爱排球 内蒙古西部小镇“排球热”的背后
这里的牧民爱排球
内蒙古西部小镇“排球热”的背后

( 2022-09-2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体育
 
  可能很难想象,内蒙古自治区西部一个常住人口不足8000人的小镇上,会有超过3500人热爱打排球;镇上几乎每个嘎查(村)、社区都有排球场地;牧民们为了约一场球,驱车几十公里甚至上百公里是常事……

  当然,最超出人们想象的,还是有位热爱排球的牧民在自家草场上建起一座彩钢房排球馆。

草原上第一个建排球馆的人


  呼格吉拉图生活在这个热爱排球运动的小镇——内蒙古鄂尔多斯市鄂托克前旗昂素镇。作为一名地道的牧民,他每天要照料4800多亩草场上的牛羊,从日出忙到日落。但不管白天多忙,晚上的时间都要留给排球:“白天属于牧场,晚上交给球场。”排球给了他好身体,56岁的人,能一连做七八个引体向上。

  呼格吉拉图重新“发现”排球,是在四年前的一次那达慕大会上。这场草原“运动会”上,除了赛马、摔跤、射箭等传统项目,还有排球赛。呼格吉拉图上学时打过排球,看到比赛通知就“手痒了”,但到场边才发现,都是年轻人比赛,轮不到自己。

  那达慕上的排球赛结束了,但呼格吉拉图那颗对排球“蠢蠢欲动”的心却久久不能平静,“不能参加比赛,可以回家自己打”。

  于是,呼格吉拉图在自家院里的沙土地上架起球网,叫上妻子、儿子,开始打排球。但是“人太少、不过瘾”,他又动员周边邻居。队伍一点点扩大,6户人家的9口人组成好邻居排球队。

  排球队成员都是牧民,白天忙生产,晚上才有时间玩。但当时的场地没有灯光照明,而且沙土场尘土飞扬,既玩不过瘾,又“灰头土脸”。

  此时已对排球非常痴迷的呼格吉拉图盘算着改善球场条件。2018年底,沙地球场架起了电灯。2019年春,球场又铺上人造草皮,打球不再担心摔倒受伤。

  排球场越修越像样,来打球的牧民也越来越多。好邻居排球队扩展到11户人家的14口人,呼格吉拉图也变成“队长”“教练”“裁判”。

  从春到秋,呼格吉拉图家球场上的灯光,几乎夜夜都会亮起。但北风乍起时,又一个问题摆在面前——天寒地冻怎么打球?

  呼格吉拉图的儿子王楚格说:“冬天天气好时,我们穿着棉袄、戴着手套打球,但一会儿就冷得要进屋,要是刮风下雪,根本不行。”

  “冬天在外面玩不成,能不能建个排球馆?”“憋屈”了一个冬天,呼格吉拉图说出自己的想法。

  “哪有牧民能盖起来球馆的?”邻居们纷纷摇头。

  眼看冬天又要到来,呼格吉拉图大腿一拍,进城去买了彩钢板和砖。邻居们得知他要盖排球馆,纷纷来帮忙。5个月后,一座小型排球馆在草原上拔地而起。

  从此,寒冷和风雪,不再是问题了。

草原上掀起“排球热”


  排球馆建起后,来打球的牧民更多了,还有人从100多公里外开车来。“球馆每晚只能容纳24个人,想玩的人太多,需要提前预约。”他说。

  每天下午1点,微信“约球群”开始预约,24个名额不到1分钟就抢完了。为了让更多人能打上球,呼格吉拉图定了一系列规定:打过一次隔天才能预约,周二是50岁以上老年人专场、周四是女性专场……

  排球馆角落立着小锅炉,冬天为场馆提供暖气,场地两侧铺满垫子,观众可席地而坐,挂着球网的杆上,写着“友谊第一”。

  每个来打球的人,交8元作为场馆维护费,用于取暖、用电、清扫、饮水等费用。有人建议呼格吉拉图增加餐饮服务,但他说:“建球馆是为了大家运动好、娱乐好,不是为了挣钱。”

  除了这座自建球馆每晚“人满为患”,昂素镇19个嘎查(村)、社区中,15个有排球活动场地,哪块场地都不闲着。

  乌兰胡舒嘎查的满都胡每天早上第一件事是给嘎查排球馆的管理员打电话预约场地。“排球馆有两块场地,一晚上能容纳8支球队打球,晚了就约不上了。”

  打球的人多了,约比赛也变得容易许多。球队之间约比赛,嘎查之间约比赛,还有几个嘎查轮流坐庄,每年承办一次小型排球联赛。

  这天傍晚,巴彦希里嘎查和克仁格图嘎查相约打球,去的人很多,自动组成6支队伍。为了让更多人上场打球,牧民们自发约定,每局结束后,输的一方先下场,赢的一方继续比;如果连赢两局,也要下场换其他队。

  65岁的吴任山和队友们连赢两局后下场休息,顺便当起计分员。“我喜欢打排球,但以前机会少。”他说,“现在嘎查就有排球场,还有两户牧民家自建排球场,想玩天天都行。”

  查苏娜抱着3岁儿子看比赛,她的丈夫青明正在场上大力扣球。“我一会也要上场,我们夫妻俩都是好邻居排球队成员。”查苏娜说,他俩之前不会打排球,但呼格吉拉图发出邀请时,俩人都没有犹豫,“看他们一家打球挺带劲,我们也想试试”。

  青明经常观赛学习,还从网上学习排球技巧,如今已是嘎查里的排球好手。“学了3年,去年终于会扣球了。”他说,“排球虽然是个爱好,也要认真对待,认真了才能打得好。”

  赤红的晚霞渐渐消退,深蓝色夜幕降临。排球场灯光亮起,比赛还在继续……在这片辽阔的草原上,还有十几个露天球场或室内球馆的灯光冲破夜色,成为草原上最亮的光点,与天上的繁星交相辉映。

打球,不畏惧困难


  生活在城市的人们很难想象,昂素镇的牧民要想痛痛快快约一场球需要克服多少困难。

  以前最大的难题是没有场地。近两年,随着排球运动蔚然成风,昂素镇政府利用各种项目资金,相继在15个嘎查(村)、社区建起排球场地,其中一处为排球馆,其余为露天场地。

  昂素镇党委书记贺希格吉雅说,近年来投入了390万元用于建设户外排球场、更换照明设施、改善器材、组织排球比赛。下一步计划在3个嘎查和社区建设排球馆,这样,绝大多数牧民就近就有排球馆可以打球。

  不过,这个“就近”也只是相对的。昂素镇地广人稀,面积4295平方公里,超过两个深圳市,但常住人口不足8000人。

  对喜欢打排球的牧民们来说,这意味着驱车几十公里甚至上百公里,才能赶到一处排球场。不过,“道阻且长”已是“老皇历”了。近年来,昂素镇建成3条乡道、58条村道,每个村庄都通了沥青混凝土路和水泥路。

  傍晚6点,牧民萨如拉从30公里外赶来,将车停在呼格吉拉图家院子。草原上的夜间排球赛即将开始。

  呼格吉拉图在场边当裁判,右手握着哨子,左手拿着电子计分牌的遥控器。一方得分,他挥动哨子,左手轻轻一按,墙上的计分牌上又多了一分。

  排球迎面飞来,萨如拉小跑两步,势大力沉地将球回击过网。随着“咚”的一声响,球出界了,观众哈哈大笑,伸出大拇指夸她力气大,萨如拉笑呵呵地和大家挥了挥手。

  在萨如拉看来,距离不是问题,输赢也无关紧要,她只想体会运动带来的快乐。

  一个月前,鄂托克前旗农牧民排球文化艺术节在昂素镇举办。比赛场地外设置了排球文化长廊,漫步其中能了解排球的历史、规则和国内外著名球员。

  “之前牧民们自发组织打排球,对排球文化、竞赛规则了解不多,现在镇里组织排球比赛的同时,也在普及排球文化。”贺希格吉雅说,昂素镇正大力建设排球体育特色小镇,将同步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和氛围营造两方面工作,完善文化体系、基础设施体系、赛事活动体系,不断促进排球运动在当地的发展。

排球,不止于体育


  今年的鄂托克前旗农牧民排球文化艺术节中,46支参赛球队里有36支来自昂素镇,而其中又有5支来自巴彦希里嘎查。派出3支中青年队和两支老年队,巴彦希里嘎查成为参赛球队最多的嘎查,即便如此,仍有许多排球爱好者无缘参赛。

  为了选拔参加排球文化艺术节的队员,巴彦希里嘎查召开了村民代表大会。“大家都想去,不让参加还不开心,只能开会选拔。”巴彦希里嘎查党支部书记道格图其木格说。

  专门开会选队员,村民们还都积极参会,这在几年前是道格图其木格难以想象的场景。她回忆说,以前牧民没有打排球的爱好,闲下来就凑在一起喝酒打牌,嘎查通知开会,要么稀稀拉拉来几个人,要么喝得醉醺醺参会。“如今大家有点时间就打排球,集体意识越来越强,嘎查开会、组织活动都能积极参加。喝酒闹事的少了,邻里关系变得更融洽。”

  道格图其木格也喜欢打排球,忙完工作,她换上运动服,走到院子里的排球场。“嘎查工作人员经常和牧民们一起打球,一边打球一边交流,一些工作在球场边就解决了。”她说。

  网格员阿木古浪也发现,开始打排球后,牧民之间的交往变得更密切。草原牧民居住分散,虽说是邻居,近的相隔千八百米,远的相隔十几公里,平常来往不多。如今,大家一起打排球,经常见面,邻里关系更好了。

  牧民乌勒吉那顺一家住在草原深处,和最近的邻居相隔几公里,经常十天八天见不到其他人。“也挺寂寞的,那又能咋办呢?”他说。

  2018年,乌勒吉那顺到镇里参加培训班,白天上课,晚上跟着其他牧民学会了打排球。

  “打球好呀,干完活聚在一起玩玩,比自己待在家好。”乌勒吉那顺说,要不要去打球取决于白天劳累的程度,“累到60%都会去打球,累到80%就不打了,运动也要劳逸结合”。

  立秋后的草原,牧草染上黄色,天气一天比一天凉。以前牧民们总担心天冷后无法畅快打球,而今年,巴彦希里嘎查的牧民却盼着冬天早点到来。“我们嘎查的排球馆年底就能建成,以后再也不怕天冷打不成球了。”乌勒吉那顺高兴地说。(记者魏婧宇、王春燕、勿日汗)

   新华社呼和浩特9月20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