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版:要 闻

02版:权威发布

03版:新华关注·春耕备耕

04版:新华聚焦·疫情防控

深圳:挺进创新“深水区”
深圳:挺进创新“深水区”

( 2022-04-04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新华社深圳4月3日电(记者孙飞、陈宇轩)从默默无闻的边陲小镇,到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深圳,被寄予率先突围原始创新难关、抢占全球科技高点的殷殷期望。

  科创企业持续攀登原始创新“高地”,2021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增加值过万亿元,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超过2万家……今日深圳正昂然挺进创新“深水区”。

自力更生:直面创新“阵痛”


  经历供应限制的严峻考验,华为逆势前行。3月下旬,华为公司发布的2021年年报显示,当年华为实现收入6368亿元人民币,净利润1137亿元,同比增长75.9%。

  “燧石受到的敲打越尖利,发出的光就越璀璨。”华为监事会主席郭平说。

  2018年以来,中兴通讯、华为等企业接连受到制裁,凸显芯片、操作系统等核心硬件软件“卡脖子”困境。

  直面创新“阵痛”,必须依靠自力更生。

  作为深圳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主阵地的核心承载区之一,光明科学城正在成为高端科研资源聚集地和原始创新策源地。深圳湾实验室、中山大学深圳校区、深圳市神经科学研究院等项目已在光明科学城投入使用,脑模拟与脑解析、材料基因组、中科院深圳理工大学过渡校区等设施平台正在加紧建设。

  更多基础研究之“树”,正在不断成长。

  位于深圳的新型科研机构鹏城实验室,致力于建设关键大科学装置“鹏城云脑II”,打造人工智能基础性研究平台,算力和数据吞吐能力居于世界先进水平。

  大量的研发投入正在持续显现“规模效应”。

  2021年华为投入1427亿元进行研发,占总收入的比例为22.4%,处于近10年的最高位。深圳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已突破5%,居国内大中城市前列。

串珠成链:形成创新合力


  今年2月,在深圳的疫情防控工作中,几辆自动驾驶轻卡“上岗”,一天单辆车可运输500多箱物资,抗疫物资超万件。

  自动驾驶创业企业元戎启行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自动驾驶轻卡融合了激光雷达、摄像头、组合导航等传感器,疫情期间负责深圳福田区沙头街道划定管控区内的防疫物资配送,服务12个防疫工作站点。

  在深圳,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超过2万家,源源不断贡献创新能量。

  与此同时,“串珠成链”的创新平台也在凝聚“合力”。

  利用合成生物技术开发一种医用活性材料,能够像胶水一样促进伤口快速愈合,这是中科院深圳先进院研究员钟超的科研成果。

  位于光明科学城的深圳市工程生物产业创新中心,正从机制上探索基础研究与产业化应用有机融合,建立起“科研-转化-产业”的全链条企业培育模式。

  更完善的创新孵化土壤,也在不断孕育。

  近年来施行的《深圳经济特区科技创新条例》规定,深圳市政府投入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的资金,应当不低于市级科技研发资金的30%,并将科技人员的激励由“先转化后奖励”调整为“先赋权后转化”。

  深圳市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副主任王晓东表示,通过赋权科技人员,将科技成果转化后的收益和奖励前置到转化前,有利于激励科技人员发明创造更有前景的科技成果,更大限度地调动科技人员实施科技成果转化的积极性。

协同创新:迸发湾区能量


  从特区到大湾区,从数个区域分别试点到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创新,新的发展画卷在南海之滨徐徐铺开。

  从求学香港,到来深圳加入腾讯,再选择创业,“人工智能+”的大发展点燃了贾佳亚心中的激情。思谋科技创始人、香港中文大学终身教授贾佳亚说,利用人工智能让工厂“更智慧”,前景广阔。

  人才的流动更加频繁,科研的“火花”在持续碰撞。

  利用自主研发的多维同步飞扫荧光显微成像仪器,研究人员可以对动物的脑切片实现快速扫描,从而获得脑神经完整图谱,为脑健康和类脑智能研究提供数据支撑……

  这是深港脑科学创新研究院的科研成果。研究院由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与香港科技大学共同建设,成立不到3年科研成果不断涌现。研究院还与香港科技大学等高校建立研究生联合培养机制,围绕脑认知与脑疾病的前沿领域,培养新一代脑科学人才。

  曾经制约粤港澳大湾区全方位协同创新的藩篱逐渐被打破。

  近年来,广东制定了港澳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参与省级科技计划的相关规定,推动广东财政科技资金从政府部门直接过境港澳。

  “越来越多的体制机制创新,让创新要素在大湾区内更加顺畅地流动,为大湾区创新发展带来强劲动能。”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院长樊建平说。

 
春日里的丰收季 海南端稳热带“菜篮子”“果盘子”
春日里的丰收季
海南端稳热带“菜篮子”“果盘子”

( 2022-04-04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新华社海口4月2日电(记者罗江、黎多江)春光正当时,耕耘与收获在海南同时上演。早稻播种、管理之外,冬季瓜菜、热带水果批量上市。每天上千车、两万多吨瓜果菜跨海北上,为各地消费者“菜篮子”“果盘子”上新。

  在海南省东方市西方村,近3000亩田野绿意盎然,农民穿梭其间,娴熟地采收毛豆。以前的撂荒地修起灌溉工程,村集体与企业、科研院所合作种植毛豆新品种,每亩地为村民增收2000元。

  “我们采收完就改种高产水稻,为种子企业制种。”西方村驻村第一书记王平斌介绍,村民种植的毛豆、辣椒、芒果等迎来丰收,填补季节性供应缺口卖出了好价钱。

  依托优越的气候条件,冬季瓜菜、热带水果成为海南农民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近年来,海南逐渐摆脱单纯依靠反季节优势的发展模式,在生产管理、产业化组织模式、产销对接等方面全链条发力,推动“南菜北运”提质升级。

  在昌江黎族自治县,涵盖生产环境监测、生产过程智能管理的数字农业基地加快涌现,为提高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赋能。海南昌江兆恒农业有限公司火龙果种植基地里,技术负责人赵仁泰拿出手机查看土壤墒情、肥力,到田间稍作观察后,在手机上启动水肥一体化智能灌溉系统。

  传统管理模式下,这片2000亩的基地得20多个工人干一周才能完成灌溉,如今赵仁泰一个人一天就能搞定。他说,借助土壤监测系统和智能灌溉设备精准施肥,不仅提高产量,每年还能节省人力成本50万元以上,节约30%用水量、5%水溶肥用量。

  创新组织模式提高规模化、专业化水平,海南加快推广涵盖企业、合作社、致富能人、家庭农场、共享农庄、园区的“六带动全覆盖”联农带农机制。通过股份合作、订单生产等,各类经营主体与农民形成关联紧密、分工明确、利益共享的产业联合体,小农户搭上现代农业发展“快车”。

  在临高县,头泗村的凤梨基地硕果累累,农民采摘、分拣、包装后,装上发往各地的货车。去年11月就签下订单、收到订金,这批凤梨早被预订一空。“这几年公司的凤梨供不应求,主要供应高端品牌水果连锁店,价格超过进口产品。”海南天地人生态农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徐咏梅说。

  该公司正在推广“热带水果专业合作社”模式,与村集体、农户共同出资建基地并共享收益,公司提供种苗、标准、技术,引入惠农贷款和农业保险,农户只需专注于种植。得益于此,公司水果产量连年提升,也为农民创造稳定增收渠道。公司还计划建设果浆、果干加工厂,实现农产品生产、加工、次品利用的产业链闭环。

  优质瓜果菜出岛规模逐年扩大,品牌效应与日俱增。截至今年2月,海南本季冬季瓜果菜出岛量达206.15万吨,同比增长91.3%。眼下,全岛各地田间地头、交易市场一派繁忙,约3万名收购商在海南开展瓜果菜岛外运销。

  海南省农业农村厅有关负责人介绍,农业部门对销地市场各瓜果菜品种价格、销量实时监测,并组织种植企业、合作社赴销地市场调研。积极发挥各销地市场流动办事处的作用,帮助企业、合作社对接大型农批市场和采购商,建立稳定的瓜果菜供应机制。

  传统销售渠道之外,线上销售同样亮眼。海南县、乡、村三级寄递物流体系不断完善,为农产品触网打通渠道。据海南省邮政管理局统计,今年1至2月,农村地区快递业务投递量同比增长226%。邮政、快递创新冷链保障、售后保障等服务,与合作社、农业企业合作,灵活设置收投点,将海南农产品广销全国。

 
“菜篮子”确保供应 山东稳稳的 山东供沪供吉蔬菜联保联供见闻
“菜篮子”确保供应 山东稳稳的
山东供沪供吉蔬菜联保联供见闻

( 2022-04-04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新华社济南电(记者陈灏、徐速绘)“确保安全的情况下,尽量往前赶赶,他们急着要!”4月1日14时许,在山东聊城莘县才昌蔬菜专业合作社工作人员的大声叮嘱中,一辆满载黄瓜和西葫芦的大卡车驶出合作社的交易点,奔赴吉林。

  送走这车菜,合作社理事长于才昌松了一口气。趁着第二车菜装车还需要一段时间,他们总算可以去吃午饭了。十多天来,才昌合作社每天都往吉林发送六、七十吨蔬菜,价格与当地市场价差不多。从摘菜、打包、装车到送走,每天比平时多出了20多吨菜的工作量,于才昌和同事们经常需要从早忙到晚。

  在莘县中原农产品物流中心A3区,莘县日当午瓜果蔬菜种植合作社负责人侯庆敏同样面色疲惫。“今天2点刚发走一车菜,6点就过来继续装车。”他说,每天上午、下午和晚上,合作社各有一车菜发往上海浦西,比过年都忙。装好一车菜要四五个小时,自从三天前接到任务加大对上海的蔬菜供应保障力度,他就没睡过一个好觉。

  在这里,20多名工人正在搭配芹菜、黄瓜、西蓝花、小白菜、青椒等不同品种的蔬菜,装进泡沫箱制成8斤重的“蔬菜包”。“上海那边喜欢吃叶菜,我们配菜也是以叶菜为主。”侯庆敏说,自家合作社的菜数量远远不够,他组织了好几家合作社提供货源。“别的忙我们也帮不上,蔬菜我们这里多着呢,自己辛苦点,就能给他们多送点。”

  离侯庆敏不远处,一辆农产品检测车刚完成对物流中心蔬菜的一次抽样检测,指标全部合格。技术人员邵华介绍,取样之后5分钟就可以完成一次农药残留的速检。莘县有8台检测车正在全县流动作业,确保当地供应的蔬菜合格。

  疫情牵动人心,蔬菜连着餐桌。山东省委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运行工作领导小组(指挥部)办公室常务副主任张连三介绍,为保障疫情重点地区蔬菜供应,山东省近期部署了对上海市、吉林省的蔬菜保供工作,建立供沪、供吉蔬菜联保联供机制,确定了潍坊、临沂等5个市场保供基地,组织40台保供车辆,确保满足应急物资需求。

  莘县是山东蔬菜种植面积最大的县,仅3月份就向全国各地供应各类新鲜农产品22万吨。在这里,新鲜的瓜果蔬菜正源源不断地从地头、冷库运出,送往上海、吉林等重点地区。

  “以前我们没有往上海发过货,最近正在和苏宁合作,每天供应5吨精品菜。”莘县农业农村投资发展有限公司的种植基地里,青椒、西红柿等蔬菜正处于采摘期。董事长陈恒强告诉记者,公司种植基地的蔬菜近期正处于集中上市阶段,每天可提供新鲜蔬菜10吨以上,应季蔬菜供应能力充足。

  土豆、洋葱、山药、大白菜等非应季的蔬菜,也正在走出冷库、走向市场。

  走进山东绿源和丰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一袋袋土豆堆满了货架,直抵冷库天花板。“昨天刚发了一批到上海,库里还有800多吨。”总经理蒋广华说,类似的冷库在莘县还有很多。

  “以前我们给上海、吉林等地都是定量供应,现在我们正全力协调市场主体加大供应量、加快供应速度,全力保障这些重点地区的蔬菜需求。”莘县农村电商工作专班办公室主任马协乐说,目前当地应季蔬菜供应充足,重点冷藏保鲜设施库存的农产品约有2万吨,在满足当地需求的同时,可随时起运供应重点城市市场。

  张连三介绍,山东省共生产13大类150多种蔬菜,播种面积常年稳定在2200万亩左右,总产常年稳定在8000万吨以上。当前,山东春季苗情明显好于预期,预计全省春播蔬菜面积1423万亩,比上年增加5.28万亩。

 
牢记嘱托闯新路 贵州在追赶中转型提质观察
牢记嘱托闯新路
贵州在追赶中转型提质观察

( 2022-04-04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贵州省赤水竹海国家森林公园(2020年6月25日摄)。新华社记者陶亮摄
 
  新华社记者李自良、王丽、潘德鑫
 

 
  2021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考察时提出,希望贵州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新路,在乡村振兴上开新局,在实施数字经济战略上抢新机,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出新绩。
 
  殷殷关怀暖心田,谆谆嘱托新定位。国务院近日印发《关于支持贵州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新路的意见》,进一步明确了贵州“四区一高地”的战略定位。
 
  勇闯新路,添彩全局。一年来,贵州深入贯彻总书记指示,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全面实施乡村振兴、大数据、大生态三大战略行动,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旅游产业化,迈开了追求百姓富、生态美的高质量发展新步伐。
 
“西南煤都”吃上“滑雪饭”


 
  今年春节,43岁的张茂棋异常忙碌,没在家休息一天。“过年7天来滑雪的游客有2万多人,我负责雪场运营,每天都是连轴转。”张茂棋的语气虽略显疲惫,但也难掩“苦尽甘来”的喜悦。
 
  “六盘水滑雪的名头还真闯出来了。”身为贵州省六盘水市梅花山国际滑雪场运营部经理的张茂棋,至今对两件事仍觉不可思议:一是曾因冬季雪凝封山让人“避之不及”的梅花山,竟然成了热门的滑雪景点;二是在“西南煤都”能吃上“滑雪饭”。
 
  张茂棋在六盘水整整20年的奋斗历程大体可分为“黑白分明”的两段:2002年至2016年,挖煤运煤;2016年至今,运营雪场。
 
  “2012年以后,经历辉煌十年的煤炭市场开始走下坡路,2016年从矿里离职感觉很迷茫,不知道能干啥。”张茂棋回忆,“感觉无路可走时,正赶上市里在筹划滑雪项目,就硬着头皮试了一下,没想到这条路还真行得通。”
 
  梅花山的“冷”与“热”,张茂棋的“黑”和“白”,都是六盘水市乃至贵州省近年来创新资源利用方式、转变发展路径留下的生动印记。
 
  生于煤,兴于煤,也曾困于煤。六盘水是三线建设时期发展起来的一座能源原材料工业城市。在享受资源红利、加快产业发展的同时,六盘水也面临生态破坏、产业结构单一、发展质量不高等问题。
 
  近年来,六盘水“立足煤、不唯煤”谋求转型,从“一煤独大”到“百业渐兴”,从“西南煤都”到“中国凉都”、生态“绿都”,初步闯出了一条资源型城市“绿色转型”新路。2019年,该市获批建设国家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
 
  作为一个曾经经济垫底的欠发达省份,贵州在过去10年间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在追赶中转型,在转型中追赶,画出经济增速持续位居全国前列的上扬曲线。
 
  夯基垒台,积厚成势。《关于支持贵州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新路的意见》要求贵州发挥改革的先导和突破作用,大胆试、大胆闯、主动改,解决深层次体制机制问题,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增强高质量发展内生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为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探索路径。
 
  “贵州是西部大开发受益最大、发展最快的省份之一”,全国政协港澳台侨委员会主任、中国经济社会理事会副主席朱小丹多次率队到贵州调研,他认为,国家支持贵州在西部大开发上闯新路,是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一个关键落子,将使贵州进一步发挥西部地区发展潜力和优势、拓展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新空间。
 
一根竹子的魔力


 
  一根竹子能干什么?
 
  在全国人大代表、贵州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赤水竹编”传承人、“90后”苗族姑娘杨昌芹手里,它可以编成手提包、茶具、工具篓、竹编画……
 
  而在因中央红军“四渡赤水”闻名的“黔北边城”,也是贵州、乌蒙山区首个脱贫出列县的赤水,它是能帮助上万人脱贫且稳定增收的大产业。
 
  春节刚过,杨昌芹在赤水市大同镇创办的非遗竹编产研学基地又热闹起来了,百余名工人陆续复工返岗。杨昌芹在对工人进行编织技术指导的同时,一直在琢磨:如何编出乡村振兴的美好未来?
 
  “传统技艺不能丢,也要融入更多现代元素,带民致富的初衷不能改,但需要用创新打开新局面。”杨昌芹认为,作为非遗产业,竹编在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过程中,既是产业支撑,也是文化支撑。
 
  杨昌芹告诉记者,为提高竹编产品的市场接受度,她不仅去上海等地的美术院校进修学习,还正在申请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用品牌引领市场,用市场养活文化,用竹编推动乡村振兴”。
 
  党的十八大以来,贵州923万人脱贫、192万人搬出大山,减贫人数、易地扶贫搬迁人数均为全国之最。杨昌芹是其中的见证者、奋进者。
 
  近年来,贵州在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的前提下,因地制宜发展山地特色农业产业,全面系统地实施乡村建设行动,“点面结合”探索农村改革创新,为乡村振兴奠定了扎实基础、创造了良好条件。
 
  作为曾经全国贫困人口最多、贫困面最大、贫困程度最深的省份,贵州正按照要求在乡村振兴上开新局,努力成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样板区,走具有贵州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既是对贵州提出的新目标新要求,也是对全国高质量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共同富裕的重要指引。”中国经济社会理事会“在乡村振兴上开新局”专题调研组的有关专家认为。
 
大数据让发展快起来


 
  位于贵阳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贵阳长之琳发动机零部件制造有限公司,是一家专门从事航空零部件研发制造的国家级民营高新技术企业。今年开年,公司就接到了6000万元的订单,全年产值有望突破2亿元。
 
  “原来生产一个产品需要花费3天,现在只需要2小时。”公司总经理程智宇告诉记者,产销两旺得益于数字化改造。
    
    原来,公司产品对炉温要求严格,之前都是靠人工调节温度,不够精准,产品合格率不理想。随着公司生产线的改造升级,工人们不仅能通过控制面板及时监控和分析炉温,还能实时看到生产线上零部件的各种信息,产品合格率、生产效率大幅提升。
 
  在贵州,这种大数据等新技术带来的效率变革,不只在工厂车间能看到。在越来越多的田间地头,手机正成为新农具,数据正成为新农资。
 
  “以前查看、调节温湿度要花半天,现在几分钟就能搞定,又快又准。”贵州省铜仁市万山区高楼坪乡高丰农业羊肚菌基地负责人蔡芹说,她每天通过手机里的智慧农业管控系统,就能对羊肚菌基地内的各项数据进行实时监测和自动化管护。
 
  数据正成为关键生产要素,数字经济是未来发展方向,数字化改造、智能化升级也是贵阳长之琳、万山高丰农业这样的企业奋力争抢的新机遇。
 
  近年来,作为全国首个大数据综合试验区,贵州省耕“云”种“数”,在大数据领域抢得先机:数字经济增速连续6年位居全国第一,贵阳贵安成为全球集聚超大型数据中心最多的地区之一。
 
  《关于支持贵州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新路的意见》要求贵州深入实施数字经济战略,强化科技创新支撑,激活数据要素潜能,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为产业转型升级和数字中国建设探索经验。
 
  贵州省大数据发展管理局副局长娄松说,贵州将打造数据中心、智能终端、数据应用“三个千亿级主导产业集群”,建成全国大数据电子信息产业集聚区,打造全国数据融合创新示范高地、数据算力服务高地、数据治理高地。
 
  到2025年,贵州大数据电子信息产业总产值将力争突破3500亿元,全省数字经济增加值实现倍增,占GDP的比重达到50%左右。
 
让“碳票”变“钞票”


 
  2月15日,贵州省黔西市毕绿生态绿色产业发展有限公司领到了编号为“000001”的贵州首张林业碳票。经核算,公司的2203公顷国储林在2016年至2020年的森林固碳增量超过13万吨。
 
  按照近几年碳汇交易的平均最低单价22.5元/吨计算,这张碳票可实现碳交易价值约300万元。这对于公司而言,将成为一笔“意外之财”。
 
  “好生态还真能当饭吃。”黔西市毕绿生态绿色产业发展有限公司项目负责人张波介绍,企业获得林业碳票,除了木材林产品收益外,还可以从碳中和市场中得到额外的投资回报,这将壮大企业资产,成为企业新的收益途径。
 
  据了解,2020年贵州省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达到8783亿元/年。贵州将持续探索以林业碳票作为贷款的可质押物,参与碳票存储、交易、融资等,推动碳票变现,让“碳票”真正变“钞票”,让绿水青山真正变成金山银山。
 
  地处西南喀斯特腹心区的贵州,是长江、珠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但也是中国石漠化面积最大、类型最多、程度最深、危害最重的省份,生态地位极其重要,但生态环境又极其脆弱。
 
  近年来,贵州上下形成了“决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决不能走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GDP一时增长的邪路,也决不能走捧着绿水青山‘金饭碗’过穷日子的穷路”的共识。
 
  作为全国首批生态文明试验区,贵州开展了生态空间管控、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改革、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水生态补偿等改革创新探索,相继出台了生态文明建设促进条例等近50部法规,探索实施了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长江上游环境资源审判协作机制等改革。
 
  被习近平总书记称赞为“真是一幅天然山水画”的乌江,2021年流域水质总体为优。近日贵州又出台方案,明确了在乌江流域推进磷矿污染治理、加强湿地保护修复、推进陆域生态保护修复、推动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建设等多项重点任务。
 
  贵州省发改委主任陈少波说,近10年来,贵州在经济总量赶超进位的同时,生态底线牢牢守住,初步走出了一条发展底线和生态底线齐守、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同要的发展新路。
 
  2021年2月在贵州考察期间,习近平总书记说: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优良生态环境是贵州最大的发展优势和竞争优势。
 
  春节后首个工作日,贵州组织省市县乡村五级干部14万余人参加义务植树,140万株新苗迎风挺立,昭示着贵州牢记嘱托、践行新发展理念、打造“生态文明建设先行区”的坚定决心。
 
  (参与采写:李黔渝)新华社贵阳4月3日电
 
图片新闻
图片新闻

( 2022-04-04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4月3日,市民在北京植物园的湖畔休闲踏青。清明小长假期间,不少游人来到户外踏青游玩,感受美好时光。 新华社记者李欣摄
 
图片新闻
图片新闻

( 2022-04-04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陕西省安康市汉阴县漩涡镇1.2万亩凤堰古梯田在油菜花的映衬下,满目锦绣(4月3日摄)。    新华社记者陶明摄
 
就业创业补贴谁能领、怎么领、有多少? 聚焦2022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支持政策
就业创业补贴谁能领、怎么领、有多少?
聚焦2022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支持政策

( 2022-04-04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新华社北京4月2日电(记者姜琳、严赋憬)2022年高校毕业生规模预计首次突破千万人。为缓解青年就业压力,帮助高校毕业生解决就业中的痛点难点问题,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即将开展“公共就业服务进校园”活动,将扶持政策、招聘服务等带进全国各高校。

  国家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的支持政策有哪些?谁能申请?怎么领?能补贴多少?记者带你抢先看。

就业方面,高校毕业生有这些补贴


  【灵活就业社保有补贴】对离校2年内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灵活就业后缴纳的社会保险费,给予一定数额的补贴,补贴标准原则上不超过其实际缴费的2/3,补贴期限最长不超过2年。

  灵活就业的高校毕业生,向当地人社部门提供基本身份类证明原件或复印件、灵活就业证明材料等。人社部门审核后,将补贴资金支付到申请者本人社保卡银行账户。

  【到偏远一线就业学费和助学贷款可减免】对高校毕业生到中西部地区、艰苦边远地区和老工业基地县以下基层单位就业、履行一定服务期限的,以及应征入伍服义务兵役的,给予学费补偿和国家助学贷款代偿。

  符合条件的高校毕业生可向高校学生资助管理部门申请。本专科学生每人每年最高不超过8000元,研究生每人每年最高不超过12000元。

  【困难毕业生有补贴】对来自低保家庭、贫困残疾人家庭、原建档立卡贫困家庭或属于特困人员、残疾及获得国家助学贷款的高校毕业生和中等职业学校(含技工院校)毕业生,有就业创业意愿并积极求职创业的,给予一次性求职创业补贴。

  符合条件的毕业生所在学校申请求职创业补贴,向当地人社部门提供相关情况证明材料、学籍证明复印件等。申请材料经毕业生所在学校初审和公示,报当地人社部门审核后,将补贴资金支付到毕业生本人社保卡银行账户。

  创业方面,高校毕业生能获得这些支持


  【场地有支持】政府投资开发的孵化器等创业载体应安排30%左右的场地,免费提供给高校毕业生。有条件的地方可对高校毕业生到孵化器创业给予租金补贴。

  【首次创业有补贴】对首次创办小微企业或从事个体经营,且所创办企业或个体工商户自工商登记注册之日起正常运营1年以上的离校2年内高校毕业生,给予一次性创业补贴。符合条件的高校毕业生可以去当地人社部门申请。

  【创业贷款有贴息】符合条件的高校毕业生,可申请最高20万元的个人创业担保贷款,由财政给予贴息。合伙创业的,可根据符合条件的合伙人数适当提高贷款额度。对高校毕业生设立的小微企业,最高贷款额度提高至300万元。

  【税收有优惠】毕业年度内及登记失业半年以上的高校毕业生,自办理个体工商户登记当月起,在3年内按每户每年12000元为限额依次扣减其当年实际应缴纳的增值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附加和个人所得税。限额标准最高可上浮20%。对月销售额15万元以下的小规模纳税人免征增值税。

  【实施弹性学制】放宽学生修业年限,允许调整学业进程、保留学籍休学创新创业。

招录青年,企业可享受这些优待


  【社保可缓缴】小微企业招用离校2年内未就业高校毕业生,与之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并为其缴纳社会保险费的,按其为高校毕业生实际缴纳的社会保险费给予补贴,不包括个人缴纳部分,期限最长不超过1年。社保补贴实行“先缴后补”。

  企业向当地人社部门提供基本身份类证明或毕业证书复印件、劳动合同复印件等材料,经审核后,补贴资金将支付到单位银行账户。

  【就业见习有补贴】对吸纳离校2年内未就业高校毕业生、16至24岁失业青年参加就业见习的单位,给予一定就业见习补贴。对见习人员见习期满留用率达到50%以上的单位,可适当提高见习补贴标准。对见习期未满与高校毕业生签订劳动合同的,给予见习单位剩余期限见习补贴。

  见习单位向当地人社部门提供基本身份类证明复印件、就业见习协议书、单位发放基本生活补助明细账、为见习人员办理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发票复印件等材料。人社部门审核后,将补贴资金支付到单位银行账户。

  【多招青年可申请贴息贷款】小微企业当年新招用符合创业担保贷款申请条件的高校毕业生等人员人数达到企业现有在职职工人数15%(超过100人的企业为8%),并与其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的,可申请最高不超过300万元的小微企业创业担保贷款,由财政给予贴息。

  【招录失业青年税费有优惠】企业招用登记失业半年以上且持就业创业证或就业失业登记证的高校毕业生,与其签订1年以上期限劳动合同并依法缴纳社会保险费的,3年内按实际招用人数予以定额依次扣减增值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附加和企业所得税优惠。定额标准为每人每年6000元,最高可上浮30%。

 
民诉法新司解:简易程序案件最长审限缩至四个月
民诉法新司解:简易程序案件最长审限缩至四个月

( 2022-04-04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据新华社北京4月2日电(记者罗沙、齐琪)记者2日从最高人民法院获悉,为切实做好新修改的民事诉讼法贯彻实施工作,最高法对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作出了修改,自2022年4月10日起施行。

  据悉,司法解释修改了简易程序案件延长审限的相关规定,对照民事诉讼法第一百六十四条的规定,将简易程序案件延长审限的条件由“双方当事人同意继续适用简易程序”修改为“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同时将简易程序案件的最长审限由六个月修改为四个月。

  同时,对照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条的规定,司法解释将简易程序转换为普通程序的条件由“案情复杂”修改为“不宜适用简易程序”,为下一步细化程序转换标准预留空间。同时,明确当事人对适用简易程序、小额诉讼程序的异议不成立的,人民法院应当裁定驳回,裁定可以采取口头形式。

  司法解释明确,人民法院可以依照民事诉讼法第九十条、第一百六十二条的规定采取捎口信、电话、短信、传真、电子邮件等简便方式传唤双方当事人、通知证人和送达诉讼文书。

  此外,司法解释修改小额诉讼案件的相关规定,删除关于具体适用和不得适用小额诉讼程序案件类型的规定;调整海事、海商案件适用小额诉讼程序的标的额标准,并允许当事人依法合意选择适用。

 
三部门公开发布意见,进一步规范律师服务收费
三部门公开发布意见,进一步规范律师服务收费

( 2022-04-04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据新华社北京4月3日电(记者白阳)律师服务收费过高、标准不透明……针对这些问题,司法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近日公开发布意见,进一步规范律师服务收费。

  意见规定,各省(区、市)律师协会指导设区的市或者直辖市的区(县)律师协会,对律师事务所制定的律师服务费标准实施动态监测分析。律师事务所应当严格执行明码标价制度,接受社会监督。

  意见扩大了律师服务收费普惠化范围,规定涉及农民工、残疾人等弱势群体或者与公益活动有关的法律服务事项,律师事务所可以酌情减免律师服务费;对当事人符合法律援助条件的,律师事务所应当及时告知当事人可以申请法律援助。意见强调,律师事务所与当事人协商收费,不得作出违背社会公序良俗或者显失公平的约定,不得采取欺骗、诱导等方式促使当事人接受律师服务价格,不得相互串通、操纵价格。律师事务所不得在协商收费时向当事人明示或者暗示与司法机关、仲裁机构及其工作人员有特殊关系,不得以签订“阴阳合同”等方式规避律师服务收费限制性规定等。

 
足协:俱乐部到年底还欠薪可被降级或取消联赛准入资格
足协:俱乐部到年底还欠薪可被降级或取消联赛准入资格

( 2022-04-04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新华社北京4月3日电(记者赵建通、公兵)中国足协、中足联筹备组3日召集中超、中甲、中乙联赛俱乐部召开线上会议,会后中国足协下发了《2022赛季中超、中甲、中乙联赛相关工作的通知》,公布了2022赛季三级联赛准入俱乐部名单,同时发布俱乐部欠薪解决方案及相关处罚办法。

  新华社记者从中国足协获悉,2022赛季分别有18家、17家和22家俱乐部通过中超、中甲和中乙准入审核。

  中甲贵州足球俱乐部、中乙四川民足足球俱乐部未获得新赛季准入资格。贵州俱乐部不符合亚足联准入相关规定,即存在超期未解决国际欠薪的情况,故未获得联赛准入资格。四川民足俱乐部未在规定时间内提交准入相关材料,故未获得联赛准入资格。

  上赛季参加中冠联赛的济南兴洲足球俱乐部有限公司、南通海门珂缔缘足球俱乐部有限公司、泰安天贶足球俱乐部有限公司、海南之星职业足球俱乐部有限公司、武汉江城足球俱乐部有限公司获得新赛季中乙联赛准入资格。

  接下来,中国足协、中足联筹备组将根据上述中超、中甲、中乙联赛俱乐部参赛确认实际情况,最终决定各级职业联赛参赛球队。

  2022赛季职业足球联赛准入工作焦点在于部分俱乐部存在欠薪。对此,中国足协统筹考虑保障球员利益和俱乐部的现实状况,出台了分批次解决欠薪的方案。既坚决维护球员、教练员、俱乐部工作人员合法权益,督促俱乐部尽快解决欠薪问题,也考虑俱乐部实际经营情况,给予各俱乐部一定解决时限,便于俱乐部筹措资金、改善经营状况,借助地方政府及各方面社会力量推进改革。

  根据上述精神,部分存在欠薪的俱乐部在提交具体欠薪解决方案后也被有条件授予准入。同时为保证球员相关利益,对此类俱乐部,中国足协制定了解决欠薪方案以及配套的相关罚则。

  中国足协要求,各俱乐部2022赛季不得有新的欠薪发生。2021赛季及之前的欠薪设立三个时间节点:2022年7月31日前解决欠薪不低于总额的30%;2022年10月31日前解决欠薪不低于总额的70%;2022年12月31日前解决全部欠薪。在上述三个时间节点,相关俱乐部必须向中国足协提交所有教练员、球员、工作人员签字的2021赛季欠薪偿还表。同时,中国足协也明确了相应处罚:

  一是未在2022年7月31日前完成偿还不低于2021赛季及之前欠薪总额30%的俱乐部,禁止2022赛季第二次转会窗口注册新球员并处罚扣除联赛积分3分。

  二是未在2022年10月31日前完成偿还不低于2021赛季及之前欠薪总额70%的俱乐部,处罚扣除联赛积分6分。

  三是未在2022年12月31日解决全部欠薪的俱乐部,则处以降级或取消准入资格的处罚。

  对于在2022年12月31日前不能全部解决欠薪问题的中超俱乐部,俱乐部须与被欠薪人员达成解决协议,与每个被欠薪人员签字确认,交中国足协备案,严格按照备案协议中确定的时间节点解决欠薪。未能按照备案协议中时间节点解决欠薪的俱乐部,处罚参照上述罚则执行。

  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经济、投资人主业发展等多方面因素影响,中国职业足球处于寒冬之中。目前看来,中国足协的欠薪清理工作力求兼顾俱乐部实际情况与球员利益。

 
美国“冷战妄想症”的迷思
美国“冷战妄想症”的迷思

( 2022-04-04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近来,围绕俄乌冲突,美西方媒体屡屡对中国泼脏水,诬称中国默许俄方军事行动,企图联合俄方挑战国际秩序,增加对美博弈筹码,谋求战略主动云云。

  美方对中国“挺俄制美”的造谣污蔑,充斥着冷战思维和霸权逻辑的陈腐味道,是其“冷战妄想症”的又一次集中发作。

  中国一贯主张维护和平、反对战争。乌克兰局势发展到这个地步,是中方不愿看到的。中方一直呼吁尽早停火止战,正在劝和促谈,并提供人道主义援助。中方给乌克兰人民送去的是食品、药品、睡袋和婴儿奶粉,而不是武器弹药。3月21日,中方宣布再向乌克兰提供一批价值1000万元人民币的人道主义物资援助。同时,中国同俄、乌都保持良好关系,也与美、欧等方面保持密切沟通。在乌克兰问题上,中方态度是客观公正的,中国是解决问题的一方,而不是制造问题的一方。然而,美方一些人出于不可告人的目的,从乌克兰危机爆发之初就四处散播虚假信息,嫁祸栽赃中国,充分暴露了其霸道蛮横、阴暗扭曲心态和狭隘格局。

  美方为何热衷于嫁祸中国呢?除了维护自身霸权和现实利益的考量外,更深层次原因在于美国一些人患上了“冷战妄想症”。一段时间以来,美方一些人顽固秉持冷战思维,热衷于制造对手,沉浸于意识形态偏见中不能自拔,炮制各种“阴谋论”“威胁论”,捕风捉影,污蔑中国“挺俄制美”就是其最新戏码。

  在这些人的眼里,无论中国做什么,都是针对美国的,都是企图损害美国利益。因此,他们不仅逢中必反,而且极力抹黑中国、恶意解读中国。这种病态心理的结果只能是害人害己,导致“预言的自我实现”。

  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作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和世界上负责任大国,中国将继续发出声音、提出倡议、采取行动、付出努力,切实为维护地区和世界和平稳定做出贡献。同时,中方将继续根据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本着客观公正的态度,独立自主地做出判断。中方决不接受任何外来胁迫和压力,也反对任何针对中国的无端指责和猜忌。

  需要指出的是,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无意作任何国家的对手。中国为和平发声,为和平尽力,努力推动乌克兰局势降温,是对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的坚定维护和践行。中国主张的是和平发展,合作共赢,而不是你赢我输的零和博弈。中国坚守的是公平正义,天下为公,而不是结党营私,谋求私利。反观美国,一直煽风拱火,给冲突方递刀子,强迫他国选边站队,自己坐收渔利,还不忘栽赃诬陷,种种倒行逆施的行径不得人心。在事实和真相面前,美国的谎言不堪一击,其霸道虚伪和难看吃相也暴露无遗。

  当今世界,各国命运与共,这是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也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大势。正是美方一些人始终抱着非敌即友、非黑即白的二元对立思维,唯我独尊,大搞集团政治和阵营对抗,才酿成了今日欧洲大陆重燃战火的苦果。这些陈腐观念早就该扔进历史的垃圾堆里了。美方得跟上时代的步伐,尽快治好自己的“冷战妄想症”,不要越陷越深,否则不仅害了自己,也贻害世界。

   (记者韩梁)新华社北京4月3日电

 
河南省发现自然界新矿物空铁黝银矿含银多结构奇
河南省发现自然界新矿物
空铁黝银矿含银多结构奇

( 2022-04-04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新华社郑州4月3日电(记者牛少杰)记者从河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获悉,该局参加的一个科研团队发现并命名了一种自然界新矿物“空铁黝银矿”,近日正式获得国际矿物学协会新矿物命名及分类委员会批准。
 
  该局技术人员介绍,空铁黝银矿发现于河南省南阳市桐柏县银洞坡金矿,是国际新矿物大家庭中属于“河南籍”的第九个成员。经物理性质、化学成分、晶体结构和谱学特征等系统矿物学研究后,研究团队确认其为一种自然界尚未被发现的黝铜矿族新矿物。
 
  据观察研究,该矿物标本呈灰黑色,反射光下呈灰色,并具有棕红色内反射、不透明金属光泽和黑色条痕,性脆,与深红银矿、闪锌矿、方铅矿、空铁银黝铜矿和黄铁矿等矿物紧密共生。
 
  据介绍,空铁黝银矿是自然界最富银的黝铜矿族矿物,银含量高达52.3%。更重要的是,其特殊结构被国际同行誉为黝铜矿族的未解之谜,在催化、化学传感和光电功能方面的突出性能,已经成为银团簇研究领域的热点。
 
藏粮于地“高标准” 提档升级“解愁盼” 高标准农田备春耕一线观察
藏粮于地“高标准” 提档升级“解愁盼”
高标准农田备春耕一线观察

( 2022-04-04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春耕备耕
 
  新华社北京4月2日电春耕如诗,大地如画。记者在山东、黑龙江、江西等地走访看到,各地积极推动高标准农田建设,让农民在春耕备耕中种上“智慧田”,实现“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目标。

藏粮于地“高标准”


  眼下,在内蒙古河套灌区的巴彦淖尔市临河区干召庙镇黄羊村的田野中,拖拉机轰鸣声此起彼伏,种植户陆续开展土地平整等春耕备耕工作。

  黄羊村党支部书记任建平说,他们以“大破大立”的方式建设高标准农田,对农户分散种植的耕地统一规划、平整,从根本上解决土地高低不平、排水不畅、条块杂乱等问题。

  “全村共有10246亩耕地,其中7000多亩已完成高标准建设。项目完成后,预计亩均节水15立方米以上、增收10%以上、节本增效200元以上。”任建平说。

  看着平整好的4米多宽机耕道,湖南省宁乡市菁华铺乡洪仑山村村民谢伟喜上眉梢,“机耕道的修建大大降低了人工成本,以前大型机械只能在一条道往上或往下,现在机械设备可以‘任我行’,想下哪块地就下哪块地。”

  据了解,洪仑山村连续两年改造了8000亩高标准农田,今年刚开春,新一轮高标准农田建设还修建了11口山塘、改造了4座拦河坝、修葺了1840米渠道。

提档升级“解愁盼”


  在江西省鹰潭市余江区春涛镇山岭村的高标准农田里,72岁村民胡和开看着哗哗流淌的渠水满脸喜悦,过去,农田灌溉对老胡来说甭提多头疼了。

  “村里498亩农田全部实施了高标准农田建设,农田管理员把高标准农田管护到位。”胡和开说。

  据山岭村农田管理员胡龙开介绍,他是全村农田的管护总负责人,每片农田的沟渠、机耕道等设施都归他管。从2021年9月起,余江区以完善“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基本农田管护网络为目标,建立了区、乡、村、组四级农田管理员制度,实现了管护责任全覆盖。

  为农、惠农、利农是建设高标准农田的重要目标。瞄准农民急难愁盼,各地逐步加快田、土、水、林、路、电、机、管综合配套,尤其是针对一些缺水地区发展高效节水灌溉,让这些地区“饮饱喝足”。

  记者在山东省胶州市逯家屯节水灌溉工程看到,整齐的平塘内水清波平,在该工程旁边的一处设备房里,村民李宝华正在节水控制器电子射频仪上打卡用水。

  “原先浇地的成本在每亩50元左右,现在管道铺到地头,只需刷卡即可浇地,算下来每亩地平均节约30元。”李宝华说。

  据胶州市农业农村局有关负责人表示,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实施以来,当地强化了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配套。逯家屯节水灌溉工程通过清淤、扩挖、整修边坡等措施,增加库容量,能够满足周边700亩农田灌溉用水,极大方便了周边农民取水用水。

智能科技“高大上”


  在山东省平度市新河镇春华秋实家庭农场里,北斗导航自动驾驶的拖拉机正在开展马铃薯起垄、覆膜、播种。农场负责人潘松梅坐在一旁,注视着这些“高大上”的智能“铁牛”,期待着又一个好收成。

  “拖拉机装上‘北斗’,在大地块作业更精准,每亩地能多种两垄。关键还可以24小时连续作业,一台车一天至少能耕作400亩地。”潘松梅说。

  作为高标准农田的“标配”,智能农机装备已经挑起“大梁”,成为农事活动的“主角”。

  初春的东北,春雪融化。在黑龙江省富锦市东北水田农机专业合作社,只见水田标准整齐,田埂笔直。现代农业科技和互联网技术,让这里处处散发着“智慧”的味道。

  “动动手指头就可以时时监测水稻生长情况。科技发达了,庄稼地越来越‘聪明’,俺们农民‘偷会儿懒’也能迎来丰收。”合作社理事长刘春掏出手机,向记者展示了一款智能农业App。他说,当地曾遭遇台风,但依靠智能设备的精准监控,台风对产量影响并不大。

  “供水更稳定、抗灾能力更强、粮食产量更高……高标准农田有数不尽的好处!”洪仑山村党总支书记胡关锋说。

  (记者王凯、王建、李云平、陈春园、周楠)

 
重庆梁平:规模化+产业链+科技化 一个农业大区的稳产增效“三步法”
重庆梁平:规模化+产业链+科技化
一个农业大区的稳产增效“三步法”

( 2022-04-04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春耕备耕
 
  据新华社重庆4月2日电(记者韩振、蒋彪)光辉生万物,好雨润禾肥。素有“巴渝第一大平坝”之称的梁平区,刚下了一场春雨,万亩稻田春水盈盈,山水田园徐徐铺开。“梁山熟,川东足”,传统产粮大区梁平近年推出的稳产增效“三步法”,为秋季丰收注入了更多希望。

  “实现稳产增效,首先要改变传统农业小、散、乱的状况,推动规模化种植。”梁平区区长陈孟文说,近年来梁平区依托“三权分置”推动田地“小改大”,使全区8成耕地实现了流转。据陈孟文介绍,流转的土地通过高标准农田改造,不但使耕种面积增加了约5%,还为机械化耕作提供了便利。农民以土地入股实现分红,并组建农业社会化服务队,为种粮大户提供耕、播、收、储等服务,传统农民变成了新型“农业工人”。据统计,去年全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万多元,增速连续多年居全市前列。

  “农业要发展,还要在产业链上做文章,通过深加工来提升农产品的附加值。”梁平区经信委主任邓顺友说。“工业园主要对梁平柚子和豆子进行深加工,将柚子做成柚子汁、柚子酒等饮料,豆子制成豆干、豆筋等休闲食品,由于需求订单较多,企业正在加班加点赶工。”重庆奇爽食品工业园一名工作人员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一亩地生产的大豆可制作120斤豆筋,按豆筋的平均价格每斤17元算,一亩大豆深加工后产生的效益提高了两三倍。

  梁平区推动稳产增效,还积极向科技“借力”,依托大数据、智能化,打造智慧农业。在梁平区金带镇双桂村,占地400亩的重庆数谷农场吸引不少游客观光体验。

  “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农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梁平区委书记钱建超说,梁平作为农业大区,将持续深入推进一二三产业、农文旅产业深度融合,真正把农业发展好、农村建设好,让农民的钱袋子鼓起来、获得感和幸福感强起来。

 
含油量达50%左右,这株“不一样的油菜”育种藏密码
含油量达50%左右,这株“不一样的油菜”育种藏密码

( 2022-04-04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春耕备耕
 
  新华社重庆4月2日电(记者李松)3月下旬,站在重庆垫江县大片油菜花田间,重庆市农业农村委油菜产业体系首席专家黄桃翠仔细查看着油菜长势。“油菜籽颗粒饱满,结籽率也挺高的。”黄桃翠告诉记者。

  黄桃翠油菜科研团队在垫江县等地建有油菜育种制种基地,其主打的庆油3号、庆油8号等庆油系列优良品种,含油量达到50%左右,实现了大面积推广。

  “俗话说‘种地选好种,一垄顶两垄’,我们的良种能让农民多收菜籽油,带来的就是‘真金白银’。”黄桃翠笑着说。

  2006年黄桃翠开始从事油菜良种繁育工作。经常跑田坎的她,见到农民就问,种油菜最在乎啥?“当然一是要产量高、二是要含油多嘛!”

  农民简单的答案,背后却需要复杂的筹算。油菜产量和含油量,同属于作物数量性状遗传,过去不少油菜育种专家认为,“高产难高油、高油难高产”,两者指标很难统一。

  “就是要突破固有思维,育成不一样的油菜!既高产,又高油。”黄桃翠给自己下定了育种目标。

  要培育良种,必须下苦功夫。要避免油菜培育“近亲繁殖”,必须掌握足够多的种质资源材料,光是这项工作黄桃翠就花了1年多时间,跑武汉、去甘肃……收集的油菜种质资源材料超过4000份。

  育种难免经历失败的过程。“在实验室里筛选出的材料原本认为还不错,但下地一种,表现得千奇百怪,有的得病多,有的倒伏多,有的实际含油量不高……”黄桃翠说,收集、鉴定、评价和创制好的育种材料,往往就是在“大海中捞针”,没有耐心毅力是不行的。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10个年头持续攻关,黄桃翠团队培育出庆油3号油菜新品种,亩产量能达到200公斤,含油量49.96%。优质的品种获得了农民的认可。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大力实施大豆和油料产能提升工程。在长江流域开发冬闲田扩种油菜。黄桃翠说,这对油菜科研工作者来说,既有压力,更是动力。研发“不一样的油菜”,又有了新的方向。

  类似重庆这样的地方,油菜一般在5月初收获,而这时播种水稻就有些晚了,影响稻油轮作的空间。“我们正在努力进行品种攻关,争取油菜收获期能提前10天左右,这样就能错开水稻播种农时,为油菜腾出更多的种植空间。”黄桃翠说。

  这些年农村青壮年外出,在家务农的多是老年人。黄桃翠说,这就迫切需要提高农业机械化率,而现有的油菜品种,机收时油菜角容易破裂,机收油菜还没法大面积推广。

  “瞄准农民需求,我们也定下了新的育种目标,就是争取育成高产、高油、早熟,又适宜机收的品种,努力让农民种油菜更有奔头。”黄桃翠说。

 
为“菜篮子”减负 给“菜园子”分忧 安徽多地蔬菜稳产保供“全链条”观察
为“菜篮子”减负 给“菜园子”分忧
安徽多地蔬菜稳产保供“全链条”观察

( 2022-04-04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春耕备耕
 
  新华社合肥电(记者姜刚、马姝瑞、水金辰)蔬菜生产供应关系基本民生和物价稳定。疫情防控之下,菜价有何变化?稳产保供进展如何?记者近日采访安徽省多个超市、批发市场和蔬菜生产基地发现,各方都在努力为“菜篮子”减负,给“菜园子”分忧。

  在合肥市的合家福超市丹霞翠微苑店内,多位市民正在选购蔬菜。记者看到,蔬菜区域上方“合肥市惠民菜篮子工程”的标牌上列明紫包菜、甘蓝等5种蔬菜,价格统一为0.99元/斤。与此同时,蔬菜区域还有两排10余种惠民菜,其价格均低于市场价。

  “今年以来,蔬菜价格涨得多。”正在选购蔬菜的市民段明远说,“毛白菜平常一斤卖到两三元,现在才卖九毛九,真实惠,而且这里的菜供应充足,我们不担心买不到菜。”

  供应惠民菜的还有很多地方。记者从安徽省发改委获悉,近期疫情防控形势仍然严峻复杂,加之清明小长假即将来临,为保障全省“菜篮子”等重要民生商品供应和价格平稳,自3月23日起至4月9日,在全省统一启动“惠民菜篮子工程”,共有522家商超及社区门店以低于市场价,向群众销售蔬菜、猪肉及粮油等生活必需品。已出现新冠肺炎本土病例的城市,将适当增加“惠民菜篮子工程”运行天数,合肥、马鞍山等市惠民销售将持续至“五一”假期之后。

  据介绍,本次“惠民菜篮子工程”运行期间,各地平价销售品种将增加至20个。其中,蔬菜销售价格低于市场价15%以上,米、面、猪肉、鸡蛋等其他主副食品销售价格低于市场均价5%以上。

  除了超市外,批发市场也是蔬菜稳价保供的“主力军”。

  3月28日下午,记者来到安徽省最大的农产品批发市场——百大周谷堆农产品国际物流园。蔬菜交易中心入口处,几位货车司机正在做核酸检测;市场内,拉运蔬菜的车辆来回穿梭。

  “这段时间,我们既抓疫情防控,又抓稳定供应。”该物流园信息员王萍说,近期蔬菜日均成交量4800吨左右,同比略有增长。蔬菜价格整体稳定,其中,叶菜批发价格较一周前每斤上涨约0.3元。

  王萍分析认为,前期低温雨水天气影响本地蔬菜生长,市场内从外地长途调运来的蔬菜居多,主要来自山东、湖北、海南等地。目前,气温回升加速本地蔬菜生长,蔬菜批发价格会迅速回落。

  不仅要为“菜篮子”减负,而且要给“菜园子”分忧。

  记者从马鞍山、阜阳等地的多个蔬菜生产基地了解到,当地政府部门正给蔬菜种植户提供农技服务,协调解决用工难题,种植户也不误农时开展春管作业,为蔬菜稳产保供作贡献。

  作为安徽省本轮疫情较早发生的地级市之一,马鞍山统筹抓好疫情防控和农产品稳产保供。马鞍山市和县蔬菜种植面积44万亩,七成销往长三角地区。为确保疫情期间种植不停歇、外运不断供,和县农业农村局为蔬菜供应园区和交易市场提前办理了车辆通行证和员工通行卡。

  “近期,我们积极保供,每天外运红椒、莴苣等蔬菜500多吨。”正在蔬菜大棚内指导田间管理的和县蔬菜技术服务中心主任张金龙说。同时,他们千方百计稳产,指导种植户做好田间管理,抓好蔬菜生产。

 
春和景明劳作忙
春和景明劳作忙

( 2022-04-04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春耕备耕
 
 
 
  4月3日,在安徽省亳州市蒙城县禾兴蔬菜专业合作社种植基地,农民在采收菠菜(无人机照片)。清明节气即将到来,气温转暖,万物生长,农民在田间劳作,到处生机勃勃。

 新华社发(胡卫国摄)

 
本土感染者超5万例,吉林疫情怎样了?
本土感染者超5万例,吉林疫情怎样了?

( 2022-04-04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聚焦·疫情防控
 
  新华社长春4月3日电(记者张建、段续、赵丹丹)吉林省近期疫情形势严峻,本土感染者已超5万例,疫情防控阻击战还在持续,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3日新华社记者梳理了吉林省最新疫情形势如何、救治情况进展如何、百姓买菜难问题有无缓解等三大问题,进行了实地探访,并采访了吉林省政府有关负责人和专家。

  一问:吉林省最新疫情形势如何?

  吉林省卫生健康委副主任张艳说,目前,吉林省疫情防控处在最关键阶段,吉林市、长春市九台区的疫情已经得到有效遏制,长春市也发起了最后的总攻。

  据介绍,当前吉林省疫情形势呈现三个特点:一是长春市疫情处于发展阶段,长春市主城区报告感染者增多,主要是当地针对农贸市场、工地聚集性疫情及所引发的社区感染,加大了重点区域、重点人群核酸检测工作,潜在感染者近日集中发现。二是吉林市本轮疫情得到遏制,单日新增病例数已连续四天明显下降,过去一周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人数下降44.1%。前期疫情重点地区长春市九台区的日新增感染者数呈现下降趋势,疫情得到有效遏制。三是省内其他地区发现的感染者,主要来自隔离管控人群。

  长春市疫情防控指挥部3日表示,从3日起,长春市将利用5天时间,全面实施清零攻坚行动,尽快实现全社会动态清零。

  张艳呼吁,希望大家在封控管理、核酸检测、个人防护等方面再继续给予理解、支持和配合,全省一盘棋、上下一条心、拧成一股绳,全力夺取疫情防控的最终胜利。

  二问:百姓买菜难问题有无缓解?

  吉林省商务厅副厅长吕继伟表示,当前,长春市居民买菜难有所缓解。通过综合施策,每天有1000吨左右“蔬菜包”直达长春。目前,长春市库存能够满足市场供应,正加快专业化物流配送,尽早把“蔬菜包”送到居民家中。

  为解决保供企业运力不足问题,长春市将保供人员作为核酸检测重点,为符合疫情防控条件的人员提供上岗依据。统筹商务、公安、交通、民政等部门,确保保供人员和车辆出行。

  在配送方面,长春市全面发动社区工作人员、下沉机关干部、志愿者在做好个人防护且无接触的基础上,采取封控区直接送上门、管控区逐户通知居民下楼领取等方式,切实打通“最后一百米”。

  长春市政府副秘书长刘任远表示,在全力保障蔬菜物资接收、配送的同时,对运输车辆进行卫生防疫消杀,在蔬菜分发前采集物表样本进行检测,确保安全。

  在吉林市,4月1日生活物资总进货量1372吨,总出货量1136吨,可供销售总量11944吨,基本能够保障居民需求。吉林市主城区800余个社区保供超市关门不闭店,城区有1000余支、近万人的配送小分队,为居民提供生活物资配送。

  三问:救治情况进展如何?

  张艳介绍,4月2日0-24时,吉林省新增治愈出院确诊病例2137例,新增解除隔离医学观察无症状感染者566例。全省已累计治愈出院确诊病例和解除隔离医学观察无症状感染者15000多例。同时,吉林省正持续完善医疗救治管理,加强定点医疗机构病患巡查工作,及早干预高危因素病患,防止普通型向重型和危重型发展,做好新冠病毒感染者出院后原发基础疾病的治疗。

  大量的患者出院后,如何做好健康监测等工作也十分重要。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彭丽萍介绍,治愈出院确诊病例和解除隔离医学观察无症状感染者要继续进行7天居家健康监测。一是居家隔离期间不允许外出,与家人共同居住时要佩戴口罩,如在单独的房间保持房门关闭,与家人保持1米以上距离。二是居家隔离观察者应减少活动区域,与家人活动区域最好不要产生重叠,重叠后应做好消毒通风。三是居家隔离观察者应合理饮食,保持规律作息,充足睡眠,保证心情舒畅。每日要自测体温,密切观察是否出现发热、乏力、咳嗽、咽干、咽痛、腹泻等症状,如果身体有任何不适要及时告知医生。

 
以“三易”为抗疫落脚点 望建立长效机制 访中央援港抗疫中医专家组组长仝小林
以“三易”为抗疫落脚点 望建立长效机制
访中央援港抗疫中医专家组组长仝小林

( 2022-04-04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聚焦·疫情防控
 
  新华社香港4月3日电(记者韦骅、万后德)中央援港抗疫中医专家组组长仝小林2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将突出中医优势,以“易懂、易行、易得”为落脚点,帮助香港抗击新冠疫情,并希望将来建立长效机制,使中医持续造福香港市民。

  本次中央援港抗疫中医专家组共7人,由中国科学院院士仝小林担任组长。他们应香港特区政府邀请,于3月29日上午抵港进行考察。抵港后,专家组一行与香港特区政府卫生署、香港医院管理局、香港中医药管理委员会等多方进行了交流,并前往伊利沙伯医院深切治疗部、北大屿山医院香港感染控制中心、亚洲国际博览馆的新冠治疗中心等地了解治疗情况。

  仝小林表示,在与特区政府相关部门、中医药界和西医同行深入沟通,同时进行了相对全面的调研后,他们在多个方面达成共识:首先,将继续把“三减”“三重”“一优先”(减少死亡、减少重症和减少感染,重点人群、重点机构和重点区域防控,优先处理老年患者的救助和疫苗接种)作为下一步工作的重点,同时将“三易”(易懂、易行、易得)作为落脚点。

  “简单地说,‘易懂’就是让居家抗疫人群懂得如何正确选择和使用中药;‘易行’就是能够统一方案,以标准化的形式对香港在岗中医师进行培训和推广;‘易得’就是让抗疫人群以简单的方式获得中药的使用指导,通过通俗易懂的科普宣传,让大家得到帮助。”仝小林解释说。

  “另外一个共识是在干预方面,希望中医可以尽早介入、全面覆盖,比如对于密接、次密接人群的预防,以及在康复期康复手段的延伸等。”仝小林说。

  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仝小林举例表示,2020年在武汉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时,中医同样采取了全链条干预模式,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在武汉期间,给我们最大的一个感受,就是中医一定要在早期介入,而且越早越好。我们给密接、次密接用药,这是早期干预。同时,我们对轻型、普通型和重症患者进行治疗,再加上后面的康复,这就形成了全链条的干预。这对于减少发病、增强治疗效果,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仝小林说。

  在武汉,通过社区短期内大面积发放药物,用通治方治疗,在早期阻断了疫情蔓延。仝小林表示,对于香港的抗疫,通治方同样适用。

  “通治方实际上是抓住核心病机,根据不同情况进行加减。香港目前的感染人数达到了百万级,我们在总结香港的人群特点、地域特点和季节特点后,认为采用通治方是没有问题的。连花清瘟胶囊、金花清感颗粒、藿香正气还有疏风解毒胶囊等,都是第九版诊疗方案中推进的一些中成药,有的已经顺利通过香港特区政府的豁免。”仝小林说。

  同时,仝小林强调加强中成药的使用指导,他说:“有些病人不了解自己的患病程度,也不清楚个人体质是寒是热,所以用药后可能会有不良反应,再加上不知道如何处理,这样可能影响整体治疗效果。因此我们希望推出能解决大部分病人疑问的指导意见,将积极和香港中医药界沟通。”

  他同时介绍,从内地的治疗经验来看,中医对于老年新冠患者的康复有良好效果。“中医强调对于整体的调整,很多老人有基础性疾病,这样的情况下中医参与进来是非常好的。香港中医师在医管局的组织下,也参与了老年患者的救治,得到了积极反响。此外,新冠在部分病人身上会留有后遗症,中医对于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的症状,包括对于肺部纤维化的改善都非常有效,所以在康复阶段应该扩大中药的应用。”

  仝小林表示,之后会建议香港特区政府将中医药全面纳入公营医疗体系之中,建立长效机制,使中医药服务更多的香港市民。

 
上海港生产运营如常集装箱船未见拥堵
上海港生产运营如常集装箱船未见拥堵

( 2022-04-04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聚焦·疫情防控
 
  新华社上海4月3日电(记者贾远琨)近期,国内外媒体对上海港生产情况十分关切,有个别媒体发布了关于上海港严重拥堵的报道。记者3日从上海国际港务集团核实了解到,上海港全天候正常作业,保障长三角乃至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未出现集装箱船拥堵,“上海港严重拥堵”报道不实。

  一些媒体发布“上海的港口延误情况越来越严重”“本周,在上海港等待装卸的船舶数量已飙升至300多艘”等缺乏考证的言论和附图,对上海港造成一定负面影响,给企业和业界人士带来担忧。根据上海港数据监测,2月份以来,上海港码头生产运营如常,集装箱船未见拥堵。

  记者从上港集团核实了解到,上海港等泊船只数量为个位数,等泊平均天数为正常值。根据马士基等大型班轮公司3月对外公布信息,受春节后到3月持续的疫情交替影响,亚洲港口等泊天数通常在1至2天,上海港优于这一水平。

  上海港集疏运体系有效地减少了拥堵情况。近期,陆路集装箱卡车跨省运输需要提供司机核酸检测阴性证明,运输量较之前下降,确实一度困扰着运输企业。为此,上港集团积极采取措施,解决司机上路难的问题。上港集团仅用12个小时上线了“集卡防疫通行证”,整合电子提单、随申码和48小时核酸阴性证明,让上海港集装箱运输车辆“一码”畅行,外环隧道通行效率极大提升。

  上海港优化推出的“集装箱陆改水”“海铁联运”服务也为畅通物流链发挥了积极作用,这些服务涵盖上海港洋山片区、外高桥片区各码头至长江及长三角区域相关港口,有效缓解因疫情造成的公路运输资源紧缺压力。目前,上港集团联合中远海运、马士基、达飞、地中海等各班轮公司,向外贸、运输企业积极宣传补充的集疏运方式,使用水路、铁路进箱比例不停提升。

 
援沪医疗队总人数约万人 部分已入驻方舱医院
援沪医疗队总人数约万人 部分已入驻方舱医院

( 2022-04-04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聚焦·疫情防控
 
  新华社上海4月3日电(记者潘旭、狄春)记者3日从上海市卫健委了解到,全国多地援助上海的医疗队总人数约一万人,于近日分批抵达上海,其中部分医疗队已入驻方舱医院,准备接收新冠肺炎轻症患者和无症状感染者。

  3日,来自天津、湖北等地的医疗队陆续抵达上海。天津市津南区首批援沪医疗队队长郝术安说,首批30名队员在2日晚接到指令后,星夜集结。“30人都是自愿报名,其中不少有援鄂经历。”

  3日下午,位于崇明区的花博园复兴馆方舱医院里,来自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的医疗队和安徽省援沪医疗队联合入驻,进行接收轻症患者和无症状感染者前的准备工作。

  安徽省援沪医疗队队长杨绪斌说,医疗队连夜调集了9家省属和5家市属三甲医院的650多名医护人员奔赴上海,将在花博园复兴馆方舱医院从事救治工作。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副院长潘曙明说,花博园复兴馆方舱医院共分4个区域,有2700多张床位,3日晚计划接收1300名轻症患者和无症状感染者。

 
青春里有段难忘的时光
青春里有段难忘的时光

( 2022-04-04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聚焦·疫情防控
 
  今年3月,当新一轮新冠肺炎疫情再度来袭时,大连多所高校学生演绎的一段充满青春活力的抗疫手势舞在网上大火,围观者上百万。

  从鼓舞人心的手势舞到充满想象力的抗疫海报,再到“圆梦屋”里去圆梦……疫情时代,给这些青春学子留下的不仅仅是一段难忘的记忆。

抬头仰望 必有曙光

抗疫手势舞刷屏大火



  充满自信的话语配上轻松明快的乐曲和动感的手势,近日,在大连理工大学、大连海事大学、大连交通大学等多所高校,学生们纷纷接力录制抗疫手势舞视频。同一组手势,同一首歌,这些富有节奏感的视频一时间在网络上刷屏,浏览量超百万,手势舞就这样在校园里流行起来。

  3月中旬,大连发生本土新冠肺炎疫情,高校开始实施封闭化管理,组织线上教学,校园生活仍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我们想通过手势舞鼓励大家坚定战‘疫’必胜的信心。”大连交通大学学生臧欣蓉说,“也能让同学们的抗疫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录视频那天,天气特别冷,但仰望蓝天,阳光依然耀眼。”在视频的评论区,学生们纷纷留言,疫情“倒春寒”终会过去,马上就会迎来春暖花开。

以“艺”战“疫”

凝聚起抗击疫情的精神力量



  在大连工业大学,数十幅以“加油大连 携手抗疫”为主题的海报和素描作品接连亮相,学生们用艺术的力量凝聚起抗击疫情的精神能量,向奋战在一线的医护人员、基层干部和志愿者致敬。

  一幅名为“绿码”的海报作品以辽事通健康码为创作背景,看起来像是一个放大版的绿色二维码。但与普通二维码不同的是,作者用表情包代替了二维码点位,选取了“梧桐树”“有轨电车”“海上冲浪”“老洋房”等具有大连风土人情的表情包,展现出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

  “绿色是最抚慰人心的颜色。”海报作者、大连工业大学学生黄煜婷说,这幅海报预示着“浪漫之都 时尚大连”的“春天”早日到来。

  “设计的本质是服务,作为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我一直没有深刻理解这句话,直到疫情期间,用自己的作品去鼓舞人心,为疫情防控做出贡献,才真正懂得这句话的内涵。”黄煜婷说。

温馨的“圆梦屋”

助力学子们追逐梦想



  “我刚刚接到通知,研究生复试通过了!”大连理工大学学生杨永芳兴奋地告诉记者。

  杨永芳没想到,研究生考试的复试正赶上疫情,更没想到她的复试会在一个“圆梦屋”里完成。

  因为疫情原因,研究生复试和招聘面试大多改为线上进行。为了给学生营造良好的应试环境,大连理工大学为学生准备了90间专供线上面试的“圆梦屋”,以共享预约的方式向学生开放。

  这些由教室、会议室改造的“圆梦屋”宽敞明亮,搭设了背景板,配备了手机支架、插线板、口罩、手消毒剂,还贴心地为学生准备了镜子和梳子,布置了加油打气的标语,避免了学生宿舍空间狭小、光线昏暗、环境嘈杂、网络不稳定等面试不利因素。

  “我是3月25日下午2点半,在‘圆梦屋’里参加的复试,一进到‘圆梦屋’,我的心顿时安静了下来,对自己也充满了信心。”杨永芳说,那是她一生难忘的记忆。

(记者于力、蔡拥军、张博群、郭翔)

新华社大连4月3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