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杨作证

大漠小城额济纳战“疫”记

新华每日电讯     2021年11月04日
胡杨作证
大漠小城额济纳战“疫”记

( 2021-11-04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调查观察
 
 
 
  这是10月24日在额济纳旗巴彦陶来苏木拍摄的胡杨林风景。  新华社记者贝赫摄

  本报记者张洪河、魏婧宇、王靖


  金秋十月,正是额济纳胡杨林最灿烂的时节,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使这座“大漠胡杨小城”按下了“暂停键”。

  在“面积比省大,人口比县少”的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额济纳旗,疫情防控形势严峻。居家抗疫、风险分类、封控管理……一系列精准防控措施迅速落地,在短时间内斩断了社区传播的传播链。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在做好全面抗疫的情况下,为保障近万名滞留游客“疫”时无忧、上百名确诊病例得到有效治疗,经过科学研判的转运和安置工作开始有条不紊地实施,成为此次疫情应急处置中的“一次大胆探索和创新”。

  额济纳旗虽小,却如胡杨般坚强,在全国抗疫力量的支持下变得强大。如今,这里正在为按下“重启键”全力冲刺。

疫情“突袭”边陲大漠小城


  每年十月是额济纳旗的旅游旺季,在大漠中绚烂的金色胡杨、长河落日下的黑城遗址、鸥鸟起飞的居延海,吸引着五湖四海的游客。

  来自上海的徐女士提前几个月就策划好了到额济纳旗看胡杨。10月13日,她从郑州登上前往大西北的旅游专列,18日清晨6时来到额济纳旗。天刚亮,徐女士就来到景区赶赴“胡杨之约”。“我们正在景区参观,突然接到通知,额济纳旗出现疫情,要关闭进出城通道。”徐女士回忆说。

  10月18日,额济纳旗发现有密接人员核酸检测初筛呈阳性,19日首次报告本土新冠肺炎确诊病例,10天后确诊病例超过100例。

  疫情“突袭”这座大漠小城,额济纳旗迅速启动应急响应机制,额济纳旗新冠肺炎疫情现场处置指挥部迅速成立,先后组建11个专项工作组,从核酸检测、流行病学调查到医疗救治、物资保障,全方位做出部署。国家卫健委和国家疾控局迅速派来工作组,指导疫情处置工作。

  游人如织的景区、车水马龙的街道、人声鼎沸的餐馆,一时都被按下了“暂停键”,一场疫情防控阻击战在额济纳旗打响。

  额济纳旗位于内蒙古最西端,面积达11.46万平方公里,户籍人口只有3万多。这里医疗资源相对匮乏,政府工作人员全体投入到疫情防控中也只有两三千人,离最近的城市距离达400多公里,人员物资短时间补给困难。更令疫情防控难上加难的是,还有9000余名游客因疫情而滞留。

  为严防疫情扩散风险,额济纳旗从18日7时开始关闭出入旗通道,25日零时起又开始实施居家抗疫措施。居家抗疫并不是“一刀切”地要求足不出户,而是在充分评估居民区风险等级的基础上进行精准防控。

  额济纳旗委副书记、代旗长布和介绍,根据居民近期旅居史、健康状况、确诊病例密切接触史等判断其传播疾病风险,将居民划分为高风险、中风险、低风险人员,将居民区划分为封控区和管控区。封控区要求“区域封闭、足不出户、服务上门”,管控区则实行“人不出区、严禁聚集”。

  凌晨时分,额济纳旗达来呼布镇的37个居民小区都已进入梦乡,只有小区门口的执勤帐篷里还透出点点微光。在居延名郡小区外的执勤帐篷里,额济纳旗林业和草原局局长早青和两名防疫人员围着火炉,核对着第二天进行核酸检测的居民名单,还有一名防疫人员背着消杀工具,在小区门口进行每四小时一次的消杀工作。

  “开始居家抗疫后,核酸检测采样点都搬到了小区里,我们会协助开展扫码、测温、消杀等工作。”早青说,他们除了是小区630多名居民的“守门人”,还成为他们的“生活管家”。额济纳旗的每个封控区和管控区都建立了临时党支部、便民服务专班、楼栋管理员三级服务体系,24小时响应居民各类需求,居民需要的食品、药品和生活物资都在最短时间内配送上门。

  实行居家抗疫措施后,疫情防控志愿者白嘎利一下从“连轴转”变成了“家里蹲”。“疫情发生的头几天,我一直在核酸采样点协助进行人群疏导、物资运送等工作,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现在天天在家待着,还真有点不习惯。”白嘎利说,“不过不出门也是在支持抗疫。”

  有人“足不出户”支持抗疫,也有人千里驰援赶赴“疫”线。

  疫情发生后,阿拉善盟委派出盟直机关近千名党员干部支援额济纳旗疫情防控,开展入户信息登记、街道巡逻防控和疫情防控宣传等工作。包头、鄂尔多斯、巴彦淖尔、乌海等地的500余名公安干警星夜出发,到了额济纳旗来不及休息,立刻投入到公路卡口、隔离点、核酸检测点等岗位的执勤工作中。

  严格精准的防控措施有效斩断了社区传播的传播链,额济纳旗的单日新增确诊病例数从20多下降到个位数。10月31日至11月1日完成的第八轮全员核酸检测中,确诊病例均为集中隔离管控人员。阿拉善盟副盟长秦艳说,当前疫情扩散外溢风险已有效管控,前期各项防控措施成效开始显现,疫情的社区传播基本得到遏制。

小城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小小额济纳旗,只有3万人口,如何保障好滞留下来的近1万名游客,尤其是其中大多数为老年人。这种棘手情况,国内其他地区在此前的疫情防控中基本没有出现过,给当地阻击疫情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额济纳旗第一时间启动滞留游客生活保障机制,为滞留游客每日免费提供一顿正餐、提供药品代买代送服务、将酒店房价调整为淡季标准,保障游客“疫”时无忧。除了政府的贴心服务,当地农牧民也纷纷捐出“家当”,为远方来的客人送上一份温暖。

  金灿灿的胡杨树下,滞留在额济纳旗巴彦陶来苏木民宿里的22名游客焦虑万分。当地农牧民们一听说这事,纷纷炸油饼、蒸馍馍,送给滞留游客,保障他们的餐食。牧民斯琴高娃每天为滞留游客炸一二百张油饼。考虑到滞留游客以老年人居多,她将油饼炸得又酥又软。她动情地说:“游客是远道而来的客人,我们要照顾好他们。”

  “我捐一头牛和一峰骆驼”“我家捐30只羊”……疫情发生后,额济纳旗温图高勒苏木的微信群里“炸了锅”。为了帮助滞留游客,农牧民纷纷捐出牛、羊、骆驼,有的相当于全家一年的收入。

  “青山一道,风雨同舟”“战疫有我,齐心协力”……一车车救援物资也从内蒙古自治区内外驶向额济纳旗。在额济纳旗西环物流仓库,装卸的卡车昼夜不停,蔬菜水果、医疗设备、应急物资被源源不断配送至小城的每一个角落。

  滞留游客中,有4000多名老年游客,他们的用药补给成为游客安置工作中的头等大事。67岁的广东游客郑先生做过肾移植手术,离不开抗排斥药物。他的药在当地买不到,快递也因疫情中断了。

  看着药盒越来越空,郑先生愁得睡不好觉。直到一天,他接到一通陌生电话:“你的药已上飞机,马上运到额济纳。”

  “救命药”从何而来?原来,收到郑先生的求药信息后,阿拉善盟卫生健康委开始四处找药,最终在西安联系到了药源,调至阿拉善左旗,再通过飞机送往额济纳旗。辗转1500多公里,药品送到了郑先生手上。

  疫情发生后,阿拉善盟、额济纳旗组织多部门为滞留游客筹措药品,提供“线上购药缴费、线下送药上门”的服务。对于在当地无法买到的药品,额济纳旗新冠肺炎防控工作指挥部联系周边地区寻找药源,或引导游客将药品邮寄到阿拉善盟内疫情低风险地区,由政府统一发往额济纳旗。

  河南导游王亚玺所带的老年团中有38位老人,滞留期间有30多种药品短缺。她将药品清单发给额济纳旗文旅广电局,三天后就有工作人员将药品送到了酒店。“我不知道谁在给我们团送药,在最需要的时候,把最宝贵的药品送到我们身边,他们是最可爱的人。”王亚玺感动地说。

  10月29日凌晨,一名突发脑卒中的游客在额济纳旗蒙医医院得到及时治疗,转危为安。为他进行诊疗的医护人员来自1400多公里外的山西白求恩医院。

  疫情发生后,额济纳旗人民医院成为确诊病例的收治医院,额济纳旗蒙医医院承担起了对当地群众和滞留游客的日常诊疗工作,可医务人员少、医疗设备落后,病患涌来,蒙医医院不堪重负。为满足群众的医疗服务需求,国家联防联控机制工作组抽调了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山西队驰援额济纳旗。

  连续行车28个小时,94名医护工作人员和14辆医学方舱车辆从太原来到额济纳旗,相当于将一个二甲医院直接“开”进了旗蒙医医院。

  游客突发脑梗、群众突发肝衰竭、新生儿脐带绕颈、防疫人员不慎扭伤……面对一个个危急情况,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的医护人员通宵达旦救治,有人连续30多个小时不休息,保障了疫情期间滞留游客和当地群众的生命安全,被当地群众称为“赛音浑”(蒙古语意为好人)。

一次应急处置的大胆探索


  不论是对百余名确诊病例的救治,还是对近万名滞留游客的转运,“生命至上”的原则贯穿额济纳旗抗疫全过程。在边陲小城额济纳旗,来自全国的优质资源和力量在此集结,各地携手帮助额济纳旗渡过难关。全国“一盘棋”、上下“一条心”、各方“一股劲”既成了佳话,更成为宝贵的抗疫经验。

  大漠旁,一辆辆救护车和医疗方舱车辆排成长龙,昼夜兼程,驰援额济纳。疫情发生后,国家调派8名医疗专家,内蒙古自治区和阿拉善盟相继调派156名医务人员,来到额济纳旗开展确诊病例救治工作。可额济纳旗的医疗资源十分有限,救治工作捉襟见肘。为确保患者得到更加有效救治,专家组经过科学分析研判,决定将确诊病例转运至医疗条件更好的内蒙古第四医院进行集中救治。

  从额济纳旗到呼和浩特市,转运跨越1000多公里。

  内蒙古自治区卫生健康委主任许宏智说,转运全程实行闭环管理,并根据每名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转运方案,有针对性地配备医护人员。目前已转运的患者,年龄最大的82岁,最小的只有1岁4个月。“对于82岁的患者,安排重症医学和呼吸科专家全程进行健康监测;1岁多的儿童则由儿科医生和护士全程陪护。截至11月3日,已有149名患者分批转运至定点收治医院,接受了‘一人一策’的精准救治。”

  10月27日夜间,一列从郑州始发的旅游专列,在额济纳旗滞留10天后,踏上返程之旅。至此,额济纳旗正式启动近万名滞留游客转运工作。游客转运按照旅游专列、散客专列、旅游包车、自驾车游客分类制定方案,转运目的地有内蒙古自治区内低风险地区,以及旅游专列的发车地郑州、昆明、芜湖等。

  “转运过程中防疫十分严格,不时地消毒,反复提醒游客全程戴好口罩。”乘坐专列返回安徽省芜湖市的游客张女士说,“芜湖站为我们返皖游客设置专用通道,配足配齐接转设施和保障人员,最大限度地降低传染风险。”截至11月2日,额济纳旗共转运9553名滞留游客,全部完成游客转运工作。游客在各地进行14天集中健康监测无异常后,即可返乡。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内蒙古工作组滞留旅客转运专班专家、中国疾控中心研究生院副院长罗会明说,考虑到大量游客滞留引起防控资源不足、老年游客医疗和生活保障能力不足等一系列原因,专家组做出游客转运的决策。把滞留在高风险区的游客转运到低风险地区,一方面减少了游客滞留可能出现的感染传播风险,另一方面本地的防控措施也能更好落实。他说:“这是新冠肺炎疫情应急处置中的一次大胆探索和创新。”

  经过10余天鏖战,最近额济纳旗传来好消息:疫情防控已经从社区防控阶段进入到攻坚清零新阶段。这座小城在为按下“重启键”做着最后的冲刺。

  在阿拉善盟,当地群众赞颂胡杨“千年不死,死后千年不倒,倒下千年不朽”的顽强品格。在这次疫情应对中,北京游客国女士觉得,额济纳旗就如胡杨般坚强。


  (参与采写:贺书琛、贝赫、王雪冰)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