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建设,“软”“硬”兼施有“里”有“面” |
|
( 2021-10-06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乡村振兴 |
今年“三农”工作重心历史性转向乡村振兴,乡村建设行动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记者近日在黑龙江、安徽、湖南、山东等地调研发现,各地正陆续出台政策,推动乡村建设行动落地见效。
当前各地的做法切口小、内容实,持续推进环境整治等硬件建设的同时,更注重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等软环境的提升,让美丽宜居乡村有“里”有“面”。
打造“美丽乡村”升级版
引入物业公司管理,是湖南省岳阳市湘阴县鹤龙湖镇湘江村探索的人居环境整治模式。
曾在广州务工20多年的村民秦卫国,2017年回到湘江村后一直想为改变家乡面貌做点什么。经过反复考察、比较,今年初,他将长沙一家物业公司引进湘江村。
走进湘江村,记者看到,村主干道边设置了两个垃圾分类站。房前屋后干净整洁。每天早上7点至8点,物业管理人员杨怀安骑着摩托车在乡村道路上进行卫生巡查。凌晨4点,工作人员就会把垃圾转运至镇上的垃圾中转站。
湘江村的创新做法是众多探索中的一个。今年全面启动乡村建设行动以来,各地结合实际陆续出台细化政策,打造“美丽乡村”升级版。
河南省全面启动乡村建设行动,计划新培育1000个乡村建设示范村,并在乡村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实施一批项目。安徽省计划今年完成改厕40万户以上,到2025年基本普及卫生厕所。
山东省今年开始实施农村公路五年提质增效工程,截至8月底农村公路累计已完成投资约189亿元。黑龙江省提出乡村建设“五项行动”,启动建设美丽宜居村庄300个。
……
在东北极寒天气下,农村污水处理一直是个“老大难”问题。走进黑龙江省宁安市海浪镇盘岭村村民闫锁家的卫生间,可以看到地面上有一个冒出的管口,平时刷锅、洗衣服等生活污水,通过管道就能排入“土壤微生物污水处理系统”的流入槽。
“以前冬天污水往院子里一泼,尿壶往村头沟里一倒,春天开化后臭气熏天,现在不用担心了。”闫锁说。
盘岭村党支部书记关强告诉记者,从流入槽到放流槽,经过12道程序,最后排出的水质达标,今年每天有20多吨的污水变成清水。
记者了解到,中央农办、国家发展改革委、农业农村部、国家乡村振兴局正在组织编制《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方案(2021-2025年)》,把持续开展村庄清洁行动作为“十四五”时期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重要任务。
宜居乡村“内外兼修”
推动实施乡村建设行动,不仅要加快环境整治,还要加快补齐乡村社会治理、公共服务的短板,让乡村振兴有“里”有“面”。
在黑龙江省桦南县驼腰子镇金胜村,记者遇到种粮大户刘恒山。他点开手机上一个App,在涉农补贴一栏下,村里每个种植户的种植面积、补贴金额等信息一清二楚。“过去信息不公开,村民意见大,现在谁种多少地,都看得到。”刘恒山说。
不仅黑龙江,记者在多地调研发现,数字化、信息化正成为一些乡村完善社会治理的新路径。
今年,湖南省郴州市安仁县竹山乡建立了数字乡村平台,村民很方便就能看到接种新冠肺炎疫苗的日期和地点。“不用挨家挨户通知了,提高了效率。”竹山乡党委书记罗志坚说,今年5月,数字乡村平台已覆盖全乡网格村约2万人,实现了数字赋能乡村治理和乡村服务。
“以前来村委会办事经常看不见人,门锁着,现在和过去有天壤之别。”在黑龙江省桦川县苏苏村便民服务中心,记者遇到前来咨询的村民张喜。
苏苏村便民服务中心由村委会办公场所改建而成。前几年,村民邹凤龙办了家庭农场。今年他向4户脱贫户提供技术、种子,还帮着销售,让每户增收5000元以上,被评为苏苏村“十星级党员”。村党支部书记齐更春说,通过“十星级党员”“十星级文明户”等评选活动,以党员示范带动,苏苏村从原来的软弱涣散村变成了党建示范村。
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农业农村部部长唐仁健此前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指出,持续推进县乡村公共服务一体化,推动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资源在县域内优化配置,不同层级明确不同建设重点,满足农民不同层面的需求,实现功能衔接互补、资源统筹配置。
围绕村民需求把好事办好
各地乡村建设行动细化政策加快推出,初见成效。记者在调研中也发现,推进乡村建设行动,应坚持问题导向,围绕满足百姓需求做文章,把好事办好。
比如,个别地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存在过分强调考核进度、忽视实效的情况,有的农村改厕重建轻管,建成后用不了,成了摆设。
“做好厕所改造后半篇文章,要有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闭环反馈机制。”安徽省合肥市农业农村局二级调研员肖波说,合肥市构建以“一站两体系”为主要内容的农村厕所管护长效机制,乡镇依托现有机构挂牌成立农村改厕管护服务站,初步实现乡村全覆盖,力争破解农村厕所改造的“不愿用、没法用、用不上”难题。
黑龙江省农业农村厅社会事业促进处处长王英君表示,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要坚持数量服从质量,进度服从实效,尊重农民意愿,深入开展环境整治清查整改工作,摸清过去存在的问题和家底,建立台账,加大整改力度,真正把好事办好办实。
建设宜居乡村,规划要先行。一些基层干部建议,加强村庄规划编制,统筹考虑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配套,合理布局生产、生活、生态空间,一体推进农民群众住房条件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
加快推动乡村建设行动,要加大乡村公共服务投入。国家税务总局襄阳市税务局驻保康县大林村乡村振兴工作队队长阮洪流说,要进一步完善基础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村里还需要大概300万元的投入,单靠村集体经济远远不够,需要加大财政、金融和社会资本支持力度。
专家表示,加快推动乡村建设行动,还需要进一步强化基层党组织在乡村治理中的领导作用,切实转变干部工作作风,从根本上有效提升治理能力,巩固治理成效。 (执笔记者:王建,参与记者:黄腾、周楠、陈春园、张志龙、侯文坤)
新华社北京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