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版:要 闻

02版:要 闻

03版:综合新闻

04版:世界报道

牵住“牛鼻子” 点燃新引擎 大连紧抓重大项目推进高质量发展
牵住“牛鼻子” 点燃新引擎
大连紧抓重大项目推进高质量发展

( 2020-06-28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新华社大连6月27日电(记者蔡拥军、郭翔)晚上6点多,刚刚完工的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项目门诊楼内灯火通明,工人们正加班加点建设手术室净化工程。“疫情影响了项目进度,医院年底要交付使用,项目建设还得加速。”项目投资方负责人王赞说,近期,项目现场施工人员数量要翻倍。

  抢滩新基建、补强产业链、赋能“老”基建……复工复产以来,大连结合城市发展规划,紧抓既有应时之功、又有长远之效的重大项目建设,充分发挥投资在特殊时期的逆周期调节作用,以高质量项目建设推进高质量发展。

  新高地,吹响新基建“集结号”


  在塔吊林立、卡车穿梭的中国移动(大连)数据中心项目建设现场,项目现场负责人刘开文一边打电话询问配电工程推进情况,一边与施工方人员商议如何加快建设进度,“项目一期在年底要竣工,必须加快‘进度条’。”刘开文说,总投资约25亿元的中国移动(大连)数据中心建成后将满足大连及周边地区客户未来5至10年的数据存储和交换需求。

  作为老工业基地,大连正处于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时期,想要在新一轮产业转型中脱颖而出,新基建毫无疑问是基础。今年,大连加速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建设,预计完成建设投资45.1亿元,其中关于5G的投资30.3亿元,拟建设5G基站6586个。

  大连金普新区近期与相关企业就数字经济试验区新基建项目签署合作协议,未来五年内将在金普新区基于5G与人工智能技术构建智能网联创新环境,打造数字经济新基建试验区,推动从研发、测试到商用落地全周期内的基础设施和示范应用环境的搭建。

  抢滩新基建,注入新动能。从布局5G基站到建设数据中心,从工业互联网应用到谋划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大连正通过一系列新基建项目建设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增长极,抢抓高质量发展新机遇。

新升级,补强产业链“划重点”


  总投资1000亿日元的日本电产(大连)有限公司新工厂项目一期厂房即将竣工,为其配套的34家关联企业也将逐步落地。项目2021年全部建成后,该工厂新能源汽车马达年产能最高将达360万台,并拥有一个近千人规模的研发中心。“日本电产新工厂项目是大连以产业链思维推进重大项目落地的代表,既是直接投资,又能带来‘1变多’的产业集群发展。”大连市发展改革委重点项目处副处长王孚尧说。

  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考验了各地产业链的稳固、供应链的安全。复工复产以来,大连围绕重点产业链,落实“链长制”,对区域产业链、行业产业链等各类产业链进行深入分析和认真研究,有针对性地引进产业,精准开展配套服务,补齐拉长产业链条,增强产业关联度,推动产业集聚发展、集群发展。

  距离大连庄河市岸线20多公里的北黄海上,施工船正在吊装风机设备,数十个“大风车”错落有致,不停转动。陆地上,一个投资数亿元的清洁能源装备产业园建成投产。“庄河正形成从清洁能源生产利用到装备制造的产业链。”大连北黄海经济区管委会副主任孔祥东说,当地将继续大力引进清洁能源产业链条上的企业,促进产业集聚发展。

  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集群、清洁能源产业集群、绿色石化产业集群……大连变招商为“选商”,以抓产业重大项目落地为依托,做强优势产业集群。今年,大连将重点打造10个百千亿级产业集群,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硬支撑,赋能“老”基建“新内涵”


  在大连市普兰店区发展改革局副局长邹旭看来,按照三级甲等医院标准建设的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项目既是传统基础设施项目,更被赋予了新的内涵,“项目位于缺乏优质医疗资源且远离大连主城区的普兰店区,作为重要的民生基础设施,有利于推动普兰店区,乃至周边的瓦房店市、庄河市的新型城镇化建设。”

  交通基础设施、公共卫生基础设施、老旧小区改造……大连在发挥“老”基建稳增长、保就业“压舱石”作用的同时,通盘谋划,充分释放“老”基建项目在惠及民生、补齐新型城镇化短板等方面的效能,实现“一石多鸟”。大连今年重点安排30个具有为公共服务功能提供保障的项目,总投资近1500亿元。

  正在紧张施工的大连湾海底隧道是我国北方第一条大型跨海沉管隧道工程。“海底隧道全长约5.1千米,建成后将成为大连纵贯南北的快速通道。”大连湾海底隧道有限公司总经理王际好说,项目不仅方便市民出行,也将优化城市功能,推动大连湾两岸一体化建设。

  为确保重大项目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落地见效,大连正以问题导向,深入查摆推动投资和项目建设的突出问题,逐项查找原因,逐条进行整改。今年1至5月,大连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117个,同比增长27.2%。

  

 
鄱阳湖渔民“转业记”
鄱阳湖渔民“转业记”

( 2020-06-28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初夏,位于鄱阳湖畔的江西省九江市濂溪区姑塘镇下着小雨,几只苍鹭掠过,湖面泛起阵阵涟漪。一艘刚发动的巡护船轰隆作响,船头印着“九江市微笑天使江豚保护中心”的旗帜十分亮眼。

  驾驶舱内,52岁的王第友熟练地操控着方向盘。“今天下午我们往下游方向巡护。”10岁就开始跟着父亲在鄱阳湖上捕鱼的王第友,是九江市微笑天使江豚保护中心的巡护队长。“在滨湖村庄居住的,大多祖祖辈辈都是渔民。”开了大半辈子渔船的他如今驶向鄱阳湖时,却不再是去捕鱼了。

  中国最大淡水湖鄱阳湖以秀美壮阔的自然风光闻名于世,不仅为“鱼米之乡”提供丰富物产,也是野生动物繁衍生息的乐园。但是,由于长期以来的过度捕捞,鄱阳湖渔业资源曾经一度减少。

  2016年,王第友“洗脚上岸”成为鄱阳湖上的一名巡护员。“几乎每天都要下湖巡护,工作主要是观察江豚和候鸟,清理湖面垃圾,举报非法捕捞和非法采砂。”他说。

  2018年11月,王第友注册成立九江市微笑天使江豚保护中心,组建巡护队,如今6名队员均为“洗脚上岸”的渔民。“大家都逐渐明白,保护鄱阳湖是我们渔民的责任。”王第友说。

  今年1月1日起,长江流域重点水域开始分类分阶段实行渔业禁捕。作为长江流域重点水域,鄱阳湖湖区300多个渔村,超过10万名渔民将结束千百年的生活方式,“上岸转业”。

  九江市微笑天使江豚保护中心的巡护队队员,有的上岸后在园区干过保安,也有的做过小龙虾养殖,最终回到鄱阳湖,全职干起了环境保护事业。每周,巡护队都会“出征”五天,每天分上午、下午两班巡查湖面,并细致地做好记录,一趟大约要走30公里。

  “这两年,湖里的鱼明显多了不少。我们在巡护时也时常看见江豚跃出水面,那是一种别样的风景。”王第友告诉记者。

  鄱阳湖上,越来越多的渔民放下捕捞工具,开始加入到环境保护的队伍当中,保护江豚等水生生物。

  “为了鄱阳湖生态的可持续发展,我们要坚持干下去,为子孙后代‘留’住这一湖清水。”王第友说。

     (记者陈毓珊、邬慧颖)新华社南昌电

 
西凉湖渔民“种橙记”
西凉湖渔民“种橙记”

( 2020-06-28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眼前这位六旬老人,高高瘦瘦,黝黑的脸上刻满昔日“风里来,浪里去”的风霜。他的名字是张忠文,家在湖北咸宁嘉鱼县王家庄村,曾是在西凉湖上围网养鱼的一名渔民。

  西凉湖位于咸宁,是湖北省内面积位居前列的湖泊之一。沿湖而居,大量渔民在湖中围栏、围网养鱼,面积一度高达7万余亩。和周边村民一样,张忠文也选择了“靠湖谋生”,在西凉湖上围网养鱼20多年。高峰时,他在湖上的围网面积有18亩。

  围网养鱼泛滥,影响了湖泊的水质,一些传统养殖方式,也造成了湖泊水体的污染。近年来,湖北省、咸宁市全面推动湖库拆围工作,着力保护生态环境。张忠文成了西凉湖畔最后一批上岸的渔民之一。

  离湖上岸,何以为生?他开始思考“转型”的出路。在咸宁市、嘉鱼县相关部门的支持和鼓励下,他先行先试,拿出7万多元积蓄,承包荒山,种植脐橙。

  铆足了劲,他下定决心“一定要闯出一条路”。

  多年在湖上的风雨中穿行,他有着不向困难低头的坚韧。他试着在山上种上脐橙12亩,通过不断摸索、虚心向农业系统专家求教,脐橙的亩产逐渐达到数百公斤。扣除各种成本开支,一算账,每亩的纯利润可达几千元。

  看到经济效益可观,在张忠文的带动下,越来越多昔日的渔民也开始变身为果农。从水上到陆地,从“上岸”到“上山”,王家庄村的脐橙种植规模持续增长。

  随着种植脐橙的农户越来越多,张忠文还牵头成立了脐橙专业合作社,带动农户100余户,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30户,每户年均可增收万元以上。

  如今,这个鄂南山村正在焕然一新——农村道路综合整治全面启动,通镇、通村的道路越修越好;供水供电改造有序推进,有效满足果农的灌溉用电需求;旅游配套设施建设有条不紊,大山之中、脐橙树下,迎来更多游客……村里脐橙基地总面积也已逐步扩展至千亩,产量节节攀升,年销售额已从数十万元跃升到数百万元,致富的道路,越走越宽。

  渔民老张的故事,正是近年来我国大力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和奋力推进脱贫攻坚工作的一个缩影。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环境账”和“经济账”,就这样,伴随从渔民到果农的身份转变,实现“双赢”。

        (记者梁建强)新华社武汉电

 
上海百年老弄堂 “微更新”后迎巨变
上海百年老弄堂 “微更新”后迎巨变

( 2020-06-28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新华社上海6月27日电(记者杨金志、吴霞)在上海市中心的人民广场、南京东路附近,高楼大厦、繁华街市之间,还有一片百年历史的老式洋房弄堂。黄浦区南京东路街道辖区内的江阴路72号,就是这么一个老旧小区。这里住着26户人家,约80%是60岁以上老人。

  说是老洋房,但这里的房屋都建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陈旧老化,空间拥挤,楼梯陡峭,如厕洗澡不便。“以前就是三个字:脏、乱、差。”住在这里44年的居民宋伟珍说。2019年起,南京东路街道对江阴路72号实施了综合性改造。

  “我们通过居民座谈、现场勘察及交流、方案征询等,结合这里居民的生活习惯和相关诉求,将重点放在了公共部位的更新和‘适老化’改造上。”南京东路街道顺天村党总支书记徐定珠说。

  经过半年多的“微更新”,老洋房变了。

  ——合用卫生间变了。在一间合用卫生间,记者看到全新的淋浴房与马桶间,墙壁上有方便老人使用的安全扶手、折叠椅,还有紧急呼叫报警装置。合用卫生间,卫生清洁谁来管?墙上的一张卫生值日表给出了答案。居民自己排了值日表,一家七天,井然有序。

  ——公共空间变了。一楼的庭院和顶楼的天台,是弄堂里主要的公共空间。“以前为了多占一点空间,张家堆一个盆,李家放一个缸,公共空间存在严重的杂物堆放与违章搭建现象。”徐定珠说。

  对小庭院和顶楼天台实施改造后,堆物被清理干净,腾出的空间成了居民们聊天的地方,路面被修平,还铺上了地砖防滑条。顶楼天台成了“空中花园”,看看你家的绣球花,瞅瞅我家的月季花。街道还为居民在顶楼装上一块20平方米的太阳能板,“阿拉楼道里的灯现在用的就是太阳能发的电。”居民张阿伯得意地说。

  ——居民们的心态变了。“以前上下楼不方便,能不出门就不出门,现在楼梯、走廊的墙壁上都安装了扶手,没事我就喜欢去顶楼天台坐坐、看看。”居民钟阿姨说。

  “以前小孩子来看我们老两口都不愿来家里坐,觉得环境差,不方便,现在他们周末有空都要来家里看我们,顶楼的小花园经常聚集不少孩子。”宋阿姨说。

  让基层干部感到惊喜的是,不仅小区面貌发生了实实在在的变化,更难得的是,居民从周边细小变化中,愈加感受到城市的温度。“一些居民自发开始家园改造,还有一户搬走的居民主动回搬。”徐定珠说。

  其实,改造并不容易,家家有难念的经,人人有要算的账,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这就需要来自生活、来自基层的智慧。“小区怎么改,改成什么样,居民自己拿主意。”南京东路街道党工委书记顾定鋆说,发动居民自治成了解决小区疑难杂症的良药。

  72号有个居民自治小团队,由五位65岁到75岁的老阿姨组成,居民们亲切地称她们为“五朵金花”,老党员宋伟珍是她们的小组长。“街道和居委会干部是我们的后盾,我们自己也是居民,跟居民聊啥事,近一点,也就更亲一点,大家体谅多一点,事情进展就快一点。”宋伟珍说。

  “螺蛳壳里做道场”,“微更新”让老旧小区发生了大变化。江阴路72号的变化,生动地阐释着这个重要理念——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如今,类似的“微更新”改造正在顺天村社区、南京东路街道、黄浦区、大上海不断推进。

 
线上线下消费升温 文旅活动上“云端” 端午假期透视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动力
线上线下消费升温 文旅活动上“云端”
端午假期透视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动力

( 2020-06-28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新华社北京6月27日电(记者陈爱平、梁建强、蔡馨逸、王晓丹)吃粽子、挂香囊、赛龙舟,这是端午节的文化传承。与此同时,时令商品消费强劲、民俗节庆活动迈上“云端”,传统节日展现出时代的新特点。

粽艾飘香,各地文旅活动迈上“云端”


  端午假期3天,上海市民徐海清与多位好久不见的亲朋好友再次团聚,走亲访友自然少不了应景食物粽子。“端午是我国进入疫情防控常态化阶段以来,第一个适合亲朋好友团聚、共祝彼此安康的中华传统节日。”徐海清说。

  居民消费热情高,老字号粽子产品在线上线下热销,分布在上海市区的门店外,消费者有序排着长队;直播、网购平台上,网友一边互动一边“剁手”。

  杏花楼食品餐饮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智静说,今年端午应需生产380多万只粽子,较去年产量翻番。不仅物美价廉的袋装粽子卖得好,价位在150多元至250多元的礼盒装粽子需求也很旺盛。“经历疫情,人们对健康更加重视,食品餐饮消费升级,更多消费者习惯了网购。”智静说。

  6月1日至21日,淘宝天猫平台上粽子成交额同比增长153%。此外,糯米、粽子叶等食材成交额同比大幅增长,还有“自热型”粽子、“人造肉”粽子等新鲜品类涌现。

  各地文旅活动也精彩纷呈。上海欢乐谷的“‘粽’享欢乐”活动现场,传统的投壶活动吸引众多游客参与;上海海昌海洋公园星光夜场回归。在西安,大唐不夜城步行街上,游客边吃亲手做的绿豆糕边看“唐仕女”歌舞表演;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里,人们穿唐装、点雄黄,传统习俗与现代生活融合。

  传统民俗活动更在“云端”焕发生机。在屈原故里湖北省秭归县,有别于往年赛龙舟、割菖蒲、办诗会等线下人头攒动的景象,“2020年屈原故里端午文化节”“云上”揭幕。进入“屈原故里云上展馆”页面,点开视频链接,观众仿佛置身“屈原故里端午祭”大典现场。

  在陕西省安康市的龙舟节活动现场,宽阔的汉江江面,龙舟健儿挥旗击鼓、挥桨操舟,摄像机和手机镜头将这场龙舟横渡转播给全国观众。“根据疫情防控要求,组委会对龙舟节现场观众人数有严格限制。但通过网络,无论观众身在何处,都可以看到传统活动盛况,了解民俗文化。”中国安康汉江龙舟节组委会副主任付波说。

祛病防疫,战“疫”有底气、生活很安心


  西安市级非遗项目雁塔棉絮画制作技艺传承人张宝兰在大唐不夜城步行街一处展台向游客展示如何制作香囊。“驱毒辟邪是端午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端午至、五毒出’,因此人们佩戴香囊。”

  她说,我国正处在疫情防控常态化阶段,人们注重祛病防疫,佩戴口罩、勤洗手、保持间距、分餐进食等新习惯,与端午传统习俗正相呼应。

  来自重庆的游客杜刚来到西安饭庄享用美食。进店前扫码测温、店面餐具严格消毒、用餐时使用公筷公勺等疫情防控措施让他非常放心。“精细的防疫举措让人倍感战‘疫’有底气、生活很安心。”杜刚说。

  全国已有10064家A级旅游景区恢复开放,各地旅游景区坚持“限量、预约、错峰”,接待游客量不超过最大承载量的30%。在上海,100多处国家A级景区全面实施门票预约机制,探索“预约旅游”常态化。在湖北,文化旅游场馆有针对性地制订恢复开放方案,例如湖北省图书馆特别注意加强书籍管理,归还和借出的书籍严格进行有效消毒。

  生产企业组织员工加班加点,保障消费旺季的各类产品供应。在杏花楼位于上海的蒸煮类食品生产车间,员工们熟练地翻折粽子叶,填充糯米、鲜肉等……

  智静介绍说,疫情期间,车间内减少了操作台数量,原先每两人共用一张台面也变为一人一台,让员工们保持足够的间隔距离。“今年粽子市场需求明显提升,而车间内同时作业的员工数量受限,工厂因此提前制定计划启动了粽子生产保障供应。”

  随着湖北文旅市场复苏,酒店用品、应季礼品成为汉口北“智慧市场”端午假期前后重点推介的交易品类,商户们经过测温、查验健康码等严格流程,进入市场忙碌着。

  不过,成交大单并不一定需要与客户面对面。市场工作人员周悦介绍,自3月28日复市以来,汉口北市场已先后帮扶商户组织了500多场直播带货活动,鼓励商户拓展网上直播渠道,探索“无接触交易”,在做好疫情防控同时,有条不紊推动复工复产。

“逆风”前行,高质量发展新动能发力


  上海市虹口区的一场夜市里,七彩花米粽、菌菇等来自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的特色农产品“闪亮登场”,这些产品已在多场“消费扶贫”直播中热销。上海市民刘多很喜欢花米粽,“既能丰富我们的‘菜篮子’,又能充实当地百姓的‘米袋子’,当然‘买买买’。”

  文山州人民政府副秘书长潘正旺说,上海援滇工作着眼于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从在当地投资建设灌溉沟渠、灌溉管网,夯实生产性基础设施,到建设农特产品加工厂、冷冻仓库,促进第二产业升级,再到如今借直销、直播平台发展第三产业,沪滇经济更进一步实现“同频共振”。

  “干部群众正齐心协力,当前的难关一定能闯过。我们一定能打赢脱贫攻坚战,携手奔向全面小康。”他说。

  端午假期首日,全国共接待国内游客1727.6万人次,实现国内旅游收入44.7亿元。携程旅游大数据联合实验室研究员彭亮分析,携程平台端午订单较5月下旬又有增长。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并未因疫情改变,凸显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庞大的市场需求基础。

  百姓喜闻乐见的在线新经济对于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也起到重要作用。端午前夕刚刚闭幕、首次整体搬上“云端”的广交会云平台吸引了来自217个国家和地区的境外采购商注册观展,来源地分布创历史纪录,云路演、云签约等创新模式也为各国展商提供了便利。

  上海财经大学中国产业发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余典范分析,我国在线新经济蓬勃发展,新基建赋能千行百业,供需回暖相互促进,经济新动能持续发力。尽管新冠肺炎疫情给国际、国内经济带来一定不确定性,但只要我们团结一心、奋力划桨,中国经济的龙舟,一定能奋勇向前、力争上游。

 

 

 
端午小长假国内游客超4880万人次 交通运输部:端午假期预计发送旅客7878万人次
端午小长假国内游客超4880万人次
交通运输部:端午假期预计发送旅客7878万人次

( 2020-06-28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新华社北京6月27日电(记者余俊杰、陈爱平)文化和旅游部27日晚公布端午小长假旅游统计数据,6月25至27日,全国累计接待国内游客4880.9万人次,累计实现国内旅游收入122.8亿元。

  据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相关负责人介绍,针对疫情与汛期叠加给假日旅游市场带来的挑战,各地文旅行政部门加强了对景区的安全风险评估和监测。端午假期3天,全国未发生重大涉旅安全事故和重大投诉案件。

  据悉,各地按照“能接尽接”原则,将重点旅游景区视频监控信号接入文化和旅游部综合监测与应急指挥平台,共巡查5A级旅游景区1100余家次,检查旅游团队3046个,巡查全国各级景区1.5万余家次。

  今年端午假期,各地坚持限量、预约、错峰要求,严守景区接待游客量不超过最大承载量的30%这条底线,严防景区重点区域出现人员聚集。

  据了解,今年端午节期间,文化和旅游部指导各地推出了黄河风情水韵游、追寻红色信仰游、户外露营体验游等主题线路产品,出台多项利民惠民措施,满足游客多元化假日旅游需求。红色旅游、乡村旅游、生态旅游、“文化遗产+旅游”和旅游民宿成为假日旅游热点;自驾游、亲子游、家庭游持续升温,夜间旅游活动增多,成为假日旅游新亮点。

  新华社北京6月27日电(记者魏玉坤)记者27日从交通运输部获悉,今年端午节期间,全国交通运输行业运行总体平稳有序,路网运行总体平稳。6月25日至27日,全国铁路、道路、水路、民航预计累计发送旅客总量7878.6万人次。

  端午节期间,全国铁路预计累计发送旅客1776.4万人次;道路预计累计客运量5673万人次;水路预计累计发送旅客161.2万人次,日均53.73万人次;民航预计运输旅客268万人次,平均客座率69%;邮政行业预计揽收包裹5.99亿件,投递包裹6.7亿件。

  端午节期间,全国高速公路、国省干线公路、大中城市周边路段及收费站通行正常,全国路网运行总体平稳。6月25日至27日,全国高速公路总流量预计达9268.97万辆。

 
疾控专家: 接收快递应尽量减少人员间接触
疾控专家:
接收快递应尽量
减少人员间接触

( 2020-06-28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据新华社北京6月27日电(记者魏梦佳)与外卖、快递人员短暂交接物品有可能被感染吗?在27日下午举行的北京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研究员王丽萍表示,一般通过短时间接收快递被感染的几率很低,但在有新冠病毒传播的地区,市民在接收快递时应尽量采取智能快件箱接收等模式,减少人员间的直接接触,并做好防护措施,以降低感染风险。
 
  王丽萍介绍,在接收快递时,市民应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管是在家接收快递、到小区门口取快递,还是在快递物品投件箱内取快递,市民都应提前佩戴好口罩,拿到快递后应妥善处理好快递包裹外包装,再及时用流水和肥皂洗手或使用手消毒剂。
 
  此外,夏季来临,蚊蝇增多,对于市民关于“蚊蝇是否会传播新冠病毒”的担忧,王丽萍表示,根据目前研究,蚊蝇不具备传播新冠病毒的生物学基础,此外从目前掌握的流行病学证据来看,全球目前也未发现由蚊蝇等媒介生物导致人体感染新冠病毒的报道,但蚊蝇仍具备传播其他传染病的风险,如通过蚊子叮咬传播的疟疾、登革热等。
 
  她提醒市民,在夏季应做好防蚊虫叮咬的保护措施,注意妥善保存好食物,防止苍蝇叮爬。通过采取有效的防蚊、防蝇措施,可降低媒介传染病和肠道传染病感染的风险。
 
2020年上海中考开考多举措保障防疫安全
2020年上海中考开考
多举措保障防疫安全

( 2020-06-28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6月27日,在上海市闵行区莘松中学考点,考生在考场内等待开考。按照规定,考生进出考点和考场时须佩戴口罩,就座后可不用佩戴口罩。
 
  当日,2020年上海市初中毕业统一学业考试开考。上海市各考点落实多项措施,筑牢防疫“安全墙”。考生需提前签署《考生考试安全承诺书》,进出考点考场须佩戴口罩,并接受防疫安全检查。    新华社记者刘颖摄
 
严防学生溺水事故发生还应免费“补上”游泳课
严防学生溺水事故发生
还应免费“补上”游泳课

( 2020-06-28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每年夏季,青少年溺水事故时有发生,令人心痛。记者近日在江西南昌、新余两市采访了解到,当地开展体教融合探索,派专职游泳教练进校园免费进行教学训练,提高孩子防溺水技能,遏制学生溺水事故发生。
 
  端午假期,南昌市滨江学校游泳馆内,一些孩子进行游泳训练,尽管大多数年龄10岁左右,但做起转肩、摆头、换气等姿势,个个有模有样。游泳,正从一项兴趣爱好变成一个必备技能。2016年开始,南昌市体育局每年推出免费学游泳公益活动,体校专职教练进校园,从培养体育后备人才扩大为服务广大在校学生,4年来共有44个班级2600余名学生参加游泳普及课。
 
  “我们的目标是让每一位孩子都学会游泳。这不仅是一项体育技能,更是一项生命教育。”南昌市滨江学校校长胡琪谈起对“体教融合”的理解时表示,防溺水安全教育是学校暑期的头等大事,尝试将游泳课融入体育课,低年级开展通识培训,高年级进行技巧训练。
 
  “去年,滨江学校被列入南昌市青少年游泳项目训练基地,每班每周安排90分钟课程,班主任和体育教师共同陪同,确保安全。”南昌市体校派驻滨江学校总教练王永红说,通过系统专业的培训,孩子们大多掌握了蛙泳、自由泳、蝶泳和仰泳四种泳姿,小学毕业考试加考游泳专项,学生合格后获得相应等级证书。此外,学校还组织教师进修培训,老师游泳技能普及率达到85%。
 
  去哪游?谁来教?这些都是游泳运动普及的难题。南昌市青云谱区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游泳馆,投资2000万元、建筑面积4811平方米。去年7月竣工后,当地教体局通过公开招标方式引进第三方投资和运营管理团队,免费给中小学、幼儿园提供游泳训练课。
 
  在江西,为孩子们“补上”游泳课的还有新余市,当地近期启动“水花行动”,作为“2020年市政府民生工程”,由政府财政出资对全市四年级学生开展游泳技能培训、改扩建一批游泳场馆,并为各地各校免费培训合格教练员、救生员,参加培训的学生全部免费,按照城区学生每人400元,农村学生每人500元的标准进行补贴。
 
  今年6月,新余市还将游泳项目纳入2020年中考体育选考项目,探索游泳知识与防溺水、水上安全、急救知识相结合的游泳教学常态化新路。
 
  “体教融合,目的是让每一个孩子都爱上体育运动。”南昌市体育局局长杨春说,把增强学生体质、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作为体教融合的落脚点,进一步增强体育和教育的合作。  
 
   (记者黄浩然)新华社南昌6月27日电
 
降雨致黄河兰州段水位上涨
降雨致黄河兰州段水位上涨

( 2020-06-28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这是6月27日拍摄的黄河兰州段水车博览园(无人机照片)。

  受近期持续降水和上游龙羊峡水库、刘家峡水库调蓄影响,黄河兰州段水位上涨。兰州市已将沿河的公园、索道码头等部分设施以及羊皮筏子漂流、快艇等旅游项目暂时关闭。  新华社发(郎兵兵摄)

 
美“加码”干预香港事务是在错误道路上越走越远
美“加码”干预香港事务是在错误道路上越走越远

( 2020-06-28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新华社记者


  美国国会参议院日前通过所谓“香港自治法案”,声称将因涉港问题对相关中方官员实施签证限制措施,并“制裁”相关金融机构,这再次向世界显露其无视国际法和国际关系基本准则的霸凌行径与蛮横嘴脸。这种由不合理政治目的所驱使,且掺杂着强烈意识形态偏见和冷战思维的做法,只会令其沿着本已错误的道路越走越远。

  当前,香港特区维护国家安全相关法律的制定正在稳步推进,绝大多数香港民众热切盼望香港在法律保障下恢复安宁与稳定。美方却一而再再而三通过各种方式粗暴插手香港事务,干涉中国内政,继所谓“香港人权与民主法案”后,又一意孤行讨论所谓“香港自治法案”,其中对香港事务的评论,不仅具有严重误导性,更毫无事实根据,赤裸裸暴露了其利用香港问题牵制和遏制中国发展的真实意图。

  去年“修例风波”以来,美西方不少政客频频拿《中英联合声明》说事,完全无视联合声明的核心是中英间关于中国收回香港及有关过渡期的安排这一基本事实。香港基本法第一条明确规定,香港特别行政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香港事务纯属中国内政,任何外国政府、组织和个人都无权干预。中国政府治理香港的法律依据是中国宪法和香港基本法,而不是《中英联合声明》,《中英联合声明》中没有任何一个字、任何一个条款赋予任何国家或国际组织干涉香港事务的权利。所以,美方没有任何法律依据和资格援引《中英联合声明》对香港事务说三道四。

  至于“法案”中的所谓“制裁”,不仅毫无法理依据可言,对香港的金融机构也不具备法律效力。事实上,这种做法只会让包括香港民众在内的所有中国人更加看清,虽然有种种道貌岸然的言辞作包装,但美国从来都不是真正为了香港好,反中乱港势力“为美国而战”和乞求“制裁”的所有闹剧,无不是配合美方图谋的政治操弄,图穷匕见之时,最终受损的只有广大香港市民。这也再次印证了涉港国家安全立法对于香港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只有切实堵住法律制度和执行机制方面的漏洞,外部势力破坏和搞乱香港的企图才不会得逞。

  美方不负责任的行事态度,难免损害香港与美国的共同利益。过去10年,美国在香港获得其全球贸易伙伴中最高的贸易顺差,美国1344家驻港公司中有278家是地区总部,有超过8.5万名美国公民在港定居和工作。香港对美国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美方的“制裁”举动可能会影响金融机构正常运作及众多客户的利益,当然也包括与香港相关的美国企业与民众。

  再过几天,香港就将迎来回归祖国23周年纪念日。1997年以来,“一国两制”在香港的实践取得巨大成功,但也难掩因在维护国家安全方面存在法律漏洞、制度缺失而遭受的严重冲击。制定香港特区维护国家安全法正是在这一特殊时代背景下,为保持香港繁荣稳定和“一国两制”行稳致远而采取的重要举措。

  我们高兴地看到,相关决定通过和法律草案审议以来,香港社会群情振奋,立法工作不仅获得近293万名市民签名支持,更受到大多数外商的真心欢迎,充分显示了民心向背。我们希望美方能够彻底丢掉干涉他国内政的“不良习惯”,真正认清香港的形势与民意。我们奉劝美方不要低估中国政府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的决心,不要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新华社香港6月27日电

 
外交部驻港公署发言人: 包括香港同胞在内的中国人民维护国家安全的决心坚定不移
外交部驻港公署发言人:
包括香港同胞在内的中国人民维护国家安全的决心坚定不移

( 2020-06-28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新华社香港6月27日电针对美方宣布对中方官员采取签证限制措施,外交部驻港公署发言人27日表示坚决反对,敦促美方立即纠正错误,停止干预香港事务和中国内政的霸凌行径。

  发言人指出,美方诬蔑中国中央政府“破坏”香港特区高度自治,完全是颠倒黑白、自欺欺人。没有人比中国政府更有诚意和决心全面准确落实“一国两制”,没有人比中国政府更关心香港的繁荣稳定和香港居民的民生福祉。涉港国安立法是坚持和完善“一国两制”方针的重大举措,是推动香港走出乱局困境、实现长治久安的根本之策。近300万港人联署“撑国安立法”签名行动,超过128万港人参与“反美国等外部势力干预”网上联署。随着相关立法顺利推进,香港社会正在迎来驱散阴霾再出发的曙光。

  发言人强调,中国政府推进涉港国安立法的决心坚定不移,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决心坚定不移,贯彻“一国两制”方针的决心坚定不移,反对任何外部势力干涉香港事务的决心坚定不移。

  发言人重申,中方坚决反对美方拿《中英联合声明》做幌子干预香港事务。联合声明的核心是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随着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中国,包括美、英在内的外国对中国香港无主权、无治权、无监督权。

  发言人正告美方,香港是中国的香港,香港事务纯属中国内政。美方必须立即停止以任何方式干预香港事务和中国内政,否则必将遭到中方有力回击。

 
香港社会各界: 美方所谓“香港自治法案”严重违反国际关系准则
香港社会各界:
美方所谓“香港自治法案”严重违反国际关系准则

( 2020-06-28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新华社香港6月27日电香港社会各界人士27日表示,美国国会参议院通过的所谓“香港自治法案”粗暴干涉香港事务,侵害国家及香港市民利益,严重违反了国际公约和国际关系基本准则。他们强调,美方的行径再次凸显中央就香港维护国家安全进行立法的必要性,相信在相关法律生效后,香港能够发展得更好。

  港区全国人大代表、香港招商局集团董事李引泉说,香港事务属于中国内政,与美国毫无关系。美国国会参议院试图用所谓“香港自治法案”制造事端,损害国家及香港市民利益,行为令人不齿。他认为,这一法案无法动摇中央就香港维护国家安全进行立法的决心。相信香港维护国家安全法生效后,香港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会更加稳固,香港未来会发展得更好。

  香港岛各界联合会会长蔡毅表示,所谓“香港自治法案”在道德上不占理,且与事实不相符,是赤裸裸干预中国内政,严重违反国际公约和国际关系准则。美方的行径再一次凸显中央就香港维护国家安全进行立法的必要性,法律生效之后,香港的工作、投资、营商环境将会变得更安全。

  香港友好协进会副秘书长卢瑞安指出,在“一国两制”下,香港特区享有高度自治,香港市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美方对香港的指责完全是指鹿为马、颠倒黑白,企图通过抹黑香港达到不可告人的政治目的。他还强调,根据香港维护国家安全法草案说明,有关法律将打击勾结外国或境外势力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这将有力维护国家安全和香港长治久安。

  港区全国人大代表颜宝铃表示,过去一段时间,美方一些政客妄图将香港作为反华基地、遏制中国发展,还声称香港维护国家安全法生效后将对香港产生重大负面影响。但是,香港许多大型商会和企业都表示,这一法律通过后,香港社会才能更加安宁,才能发展得更好。广大市民相信,相关法律将对香港长期繁荣稳定及实现更好地发展起到关键支撑作用。

  香港特区立法会议员周浩鼎指出,美国与香港之间有很多营商合作,美方所谓“制裁”的举措只会损害其自身经济利益。

  “香港再出发大联盟”副秘书长黄英豪律师强调,美方一些政客一再将香港作为打压中国的棋子,不断制造事端。广大香港市民对美国的行为十分反感,都期望香港维护国家安全法尽快实施,严惩危害国家的犯罪分子,令香港更好地再出发。

 
让我们一起“保持强大、保持活跃、保持健康” 从武汉赛事“解封”说起
让我们一起“保持强大、保持活跃、保持健康”
从武汉赛事“解封”说起

( 2020-06-28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综合新闻
 
  64岁的周汉生打了一辈子乒乓球,冠军拿了不少,最让他难忘的却是几天前那场武汉乒乓球邀请赛。“这是大家期盼已久的、疫情后第一次比赛,我知道消息就立刻报了名。”
 
  和周汉生一样“闻风而动”的还有233位乒乓爱好者,他们同时还有另一个共同身份:“抗疫逆行者”。在新冠肺炎疫情肆虐时,这些医护人员、解放军和武警、公安干警、社区工作者、志愿者、快递小哥、机关下沉干部、抗疫建设者们勠力同心,为抗击疫情贡献自己的力量。如今他们又拿起球拍,向世人展示疫后的武汉正逐渐回到生产生活的正轨。
 
  6月23日是国际奥林匹克日,三天前武汉的这场乒乓球邀请赛,宛若一声初啼,正是对国际奥委会“保持强大、保持活跃、保持健康”号召的呼应。
 
武汉的体育赛事“回来了”


 
  始建于1956年的武汉体育馆再一次成为历史的见证者。
 
  2月初,因医疗资源严重紧张,这座运动馆被改建为硚口武汉体育馆方舱医院。从2月11日投入运营到3月1日休舱,该馆共收治患者330人,累计重症转诊人数32人、治愈出院人数232人,未出现一例死亡病例。
 
  6月20日,一场名为“向英雄致敬”的武汉乒乓球邀请赛在这里拉开大幕,234位“战疫英雄”组成10支代表队展开角逐。虽然只是一场群众赛事,但这是武汉“解封”后正式举办的首场线下体育比赛,打响了武汉体育赛事重启的“第一枪”。
 
  此时距离武汉体育馆重新开放仅5天。武汉体育馆馆长许毅彬介绍说,5月11日,武汉体育馆开始拆除方舱医院设施、逐步恢复体育馆功能。“我们进行了多轮的彻底消杀工作,并请专业人员进行检测。15日重新对外开放,目前来看,进馆运动的市民人数较疫情前还是偏少,但我相信人数会逐渐增加。”
 
  武汉市体育局新闻发言人万敏说:“通过这次比赛,我们向在抗疫期间做出贡献的逆行者致敬,向全世界展示武汉这座英雄城市重启的坚定信心,同时也是为了体现武汉人民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
 
  显然,武汉希望用体育赛事的“归来”展现这座城市正在逐渐恢复的活力。要知道,这里是“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的江城武汉,体育基因一直深深埋在这座城市的血脉之中。近年来,无论是一“票”难求的武汉马拉松,还是高规格的武汉网球公开赛等,都已成为江城闪亮的城市名片。
 
  像周汉生一样深爱体育的武汉人还有很多。去年年底从澳大利亚留学回汉的曹薇,6月7日重新回到了小区附近的健身房,并坚持每天到健身房锻炼。“有好身体才能好好工作。”曹薇说。
 
  据武汉市体育局介绍,目前,武汉篮球、足球、网球、赛车等室外体育健身场地开放率达到70%,已开放户外场地的健身参与率基本可以达到去年同期的80%;室内健身场所开放率达到40%,健身参与率约为去年同期的10%至20%。“随着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武汉体育场所将继续扩大对外开放。下半年,武汉预计将组织全民健身运动会、渡江节、武汉马拉松、武汉网球公开赛等体育赛事,进一步提升市民体育项目参与率。”万敏说。
 
全国“复赛”进行时


 
  6月20日那一天,宣告“归来”的还有中国男子篮球职业联赛,这也是国内第一个重启的全国性大型体育赛事。
 
  在时隔151天之后,CBA联盟以“全力以‘复’”为口号,向所有为疫情防控与复工复产付出努力的人们表达敬意。虽然联赛改成了赛会制,也不得不空场举行,但久违的比赛仍然极大激发了球迷的热情。中国篮协主席姚明在公开信里说:“作为国内第一个重启的全国性大型体育赛事,CBA的复赛对于全面推进复工复产、恢复生活秩序,战略意义深远,其社会影响已经超出了篮球运动本身。”
 
  当然,职业赛事、大型赛事的回归绝非“复赛”一词那么简单,CBA联盟为筹备联赛恢复做了大量准备工作,并在赛时进行绿区全封闭管理和严格测温、不定期核酸检测等措施,以确保赛事安全顺利进行。如今,更多专业赛事也开始进行“复赛”的评估。在这段赛事“真空期”里,群众体育赛事活动走在了前面。
 
  进入6月以来,全国各地的区域群众性体育活动逐渐开始活跃。
 
  23日的江苏淮安里运河文化长廊清江浦景区热闹非凡,一场有100多支群众队伍参加的大运河龙舟公开赛吸引了很多市民的目光。淮安市体育局局长卞玉说:“这是全国疫情进入常态化管控时期淮安举办的首场大型赛事,我们发现这段时间以来人民群众对体育健身的需求比疫情前更高了,举办这样一场比赛,也是希望能进一步提振民众信心,希望能带动更多人参与到体育锻炼中来。”
 
  广东省体育局副局长麦良也有同感。他说,疫情期间,广大体育爱好者迫切要求恢复体育赛事活动,6月13日,广东首场全民健身活动——2020年南粤古驿道“Hello 5G杯”定向大赛在韶关市成功举行,对全省各地有序复工复产、释放体育需求、推动全民健身开展,体育赛事活动的有序恢复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珠海市文化广电体育旅游局副局长邬向明认为,在这种情况下体育部门更应负起责任来。他说:“体育部门应该更积极组织开展更多的体育赛事活动,让大家在参与体育活动中增强体质,提高身体免疫力,这才是积极有效的主动防疫手段。我们已经做好了下半年全市开展体育活动的部署,在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后,及时恢复全民健身运动。”
 
让我们一起“保持强大、保持活跃、保持健康”


 
  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是全球性的,对体育的打击也是前所未有的。东京奥运会延期、各类大赛或取消或延期,让不少网友戏称“见证了太多历史”。
 
  但同时,疫情也令体育在很多人心中的位次发生了变化。曼德拉说过,体育具有改变世界的力量。在疫情肆虐的“至暗时刻”,体育有能力也有责任成为黑暗隧道尽头的那一束光。
 
  这或许正是国际奥委会提出“保持强大、保持活跃、保持健康”号召的初衷。自号召发出以来,共有5000名奥运选手以及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43亿人参与相关线上活动。23日是第72个国际奥林匹克日,国际奥委会将活动规模进一步扩大,发起全球范围线上锻炼活动,跨越20个时区,24小时不间断在社交媒体直播。
 
  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说:“现在庆祝奥林匹克日或许与往年非常不同,但与此同时,在今年的奥林匹克日,我们传递出的体育力量为每个人带来希望和乐观的信息,将引发更强烈的共鸣。”
 
  武汉市民小刘显然就有这样的共鸣,如今,他给自己设定了每周锻炼4至5次的目标。他说:“看到这么多医护工作者在为大家的生命健康保驾护航,作为普通人,要先学会善待生命,重视健康。”
 
  近年来,越来越多中国人开始重视体育,从孩子到成人,参与体育锻炼的人口越来越多。一场疫情,让更多人和小刘一样更深刻理解了体育之于生命的意义。广州市民胡先生是网球爱好者,每周都要和朋友在天河体育中心的网球场打上两场球。“我感觉现在广州打网球的人数已经恢复到了疫情之前,一些热门的场,订场都要提前好几天。”他说。
 
  当然,对每个人而言,体育锻炼最难的是坚持。希望每个人都能把体育变成生活习惯的一部分,让我们一起“保持强大、保持活跃、保持健康”。
 
   (执笔记者王恒志,参与记者乐文婉、王楚捷、王浩明、林德韧)
 
            新华社南京电
 
卧枕宋元 融汇中西 追忆海派书画大家陈佩秋
卧枕宋元 融汇中西
追忆海派书画大家陈佩秋

( 2020-06-28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综合新闻
 
  本报记者许晓青、孙丽萍、杨恺
 

 
  98岁高龄的海派书画大家陈佩秋先生于26日凌晨驾鹤西去,令书画界为之扼腕。
 
  “笔墨当随时代。”半个多世纪来,陈佩秋在花鸟、山水、工笔画、书法等领域成就斐然,常被誉有“卧枕宋元、融汇中西”的大家风范。她早年以山水为起点,20世纪50年代后专攻花鸟,画风浓丽秀美,格调委婉含蓄。20世纪90年代,她又探索细笔青绿山水,吸收西画特色技巧,别开生面。至晚年,老人又在青绿山水上倾力于彩墨,创出彩墨结合的中国画新风。
 
  斯人已逝,书画气息长存。文艺界忆其仙骨,是为一段海派书画传奇。
 
“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陈佩秋的大名“佩秋”源于何处,按老人自己的说法来自屈原的名篇《离骚》。“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她的学生们回忆,老人爱兰,作画与为人仰慕屈子风骨,她的笔墨中饱含着中华传统文化的审美,宛如“花中君子”,大气、洒脱。
 
  陈佩秋是绘画科班出身,曾在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接受现代科学方法的训练,有着扎实的写生基础。20世纪50年代,陈佩秋从杭州来到上海,在市文管会工作。上海中国画院筹备期间,陈佩秋成为画院最年轻的画师之一。1956年,陈佩秋凭借工笔画《天目山杜鹃》获得上海青年美展一等奖,参加全国青年美展获得二等奖。但她从未骄傲自满,相反一直在工作和生活中、在与艺术家的交往中不断汲取营养。
 
  与她交谊多年的上海市文联工作人员回忆,当年画院要求画师体验生活,陈佩秋去了龙华苗圃(后称上海植物园)写生。写生非常辛苦,她和苗圃女工一起吃住。大部分人很快就打了退堂鼓,她坚持了3个多月。她曾说:“在苗圃里我最喜欢画的是兰花。因为兰花很美,香味持久,花期也长。写生的好处就是你可以知道它的生长过程,不是自己编出来的。”
 
  在徒子徒孙眼中,陈老的书画和为人宛若兰芝,“从人民中来,到人民中去”,超越一个甲子,始终勤勉耕耘在艺坛一线。
 
“美”与“难”的辩证统一


 
  有“卧枕宋元、融汇中西”美誉的陈佩秋对中国书画传统与创新有自成一体的观念与表达。业内认为,观察近百年的中国书画史,这份来自女性学者的独立见地,令人感佩。
 
  她对如何传承中国书画体系,坚持“扬弃继承、转化创新,不复古泥古,不简单否定,不断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
 
  从时间维度看,陈佩秋主张,全面继承弘扬中国书画自晋唐宋元以来的优秀传统文化,不拘泥于“文人画”的桎梏。从空间维度看,她主张中西融合,不是简单地加入西画元素,而是要在用色等方面下苦功,不拘泥于“水墨画”一种。
 
  陈佩秋弟子、上海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徐建融介绍,先师对于艺术的见解,归根结底是创新,而创新精神不外乎二:一是美感,二是难度。陈佩秋始终主张创新,但衡量创新成功与否的标准,不是简单的“为新而新”,更在于“美”与“难”的辩证统一。
 
  她主张,只有当你的创作不仅新奇,而且这种新奇的技艺和境界是别人难以企及的,那么你的创新才真正具有艺术史的意义。否则,所谓的“创新”不过是哗众取宠、昙花一现,无法承受时间的考验。
 
  事实上,陈佩秋的书画生涯,也正是这样践行其创新理念的。首先,在中国画坛,与书画泰斗谢稚柳结为贤伉俪的陈佩秋,不曾因为“谢氏光环”而淡化个人的画风特色,相反在运笔和用色上,陈氏自成一体。
 
  徐建融回忆起20世纪七八十年代,老师就赠予他外国进口颜料,有一些自己至今不舍得使用,而今已是“物是人非”。而陈老个人晚年对外国进口颜料的使用也是大胆创新。
 
  2016年陈佩秋与上海龙华古寺住持照诚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举办“山高水长”书画联展。探索以西式印象派的用色技法用于中国画,层层叠彩,令画面层次更为丰富通透,开创了陈氏青绿山水的新风。
 
  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点评,展品以山水为主,层峦叠嶂,山川悠远,彩墨并重,青绿单纯,体现出陈佩秋将宋元传统的大山大水体格与现代笔墨形式相结合的开拓创新,既传达出宏阔的山水意境,又充满水色天光的交响,更展现出她人到晚年的通达情怀。
 
“我要画画,到生命最后一息”


 
  “我要画画,到生命最后一息。”2014年入冬时分,上海大剧院内名家云集,这一晚陈佩秋与方增先、尚长荣、贺友直、草婴、秦怡等荣获第六届上海文学艺术奖终身成就奖。
 
  已是九旬高龄的陈佩秋站在舞台上手捧奖杯,回忆起自己多年来的坚持。她谦逊地将自己的成绩归功于上海这座城市“海纳百川”的文化积淀。她说:“我要感谢上海这座有文化传统的城市。60多年来,我受这座文化城市的哺育,才取得一点点成绩。”
 
  从上海出发,陈佩秋桃李遍天下。很多晚辈后生感念她的提点,认为老人没有架子,是真正的“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楷模。
 
  光阴年轮转至2020年春,新冠肺炎疫情来势汹汹,老人居家安养身心,仍不忘她牵挂的人和事。老人为抗疫一线的白衣战士走笔抒怀,送上祝福。最近还专门为上海市文史研究馆抗疫主题艺术作品展书写“抗击疫情,人人有责”八个大字。
 
  徐建融说,陈佩秋晚年与佛教界交谊,主要是将“仁者爱人、助人为乐”的思想融入书画和为人的实践中。而纵贯其一生,始终如一的思想精髓是如屈子般高洁的赤子之心。
 
  陈佩秋之子谢定伟向媒体介绍,老人去世突然,虽未留下遗言,但仍有遗愿未了。“最近几年,对于宋画研究和鉴定,她一直耿耿于怀,有很多新的想法。之前浙江出版的一套宋画全集,她每一页都仔仔细细地看,认认真真地发表看法。这两年我就着手帮她整理这些鉴定看法,原计划今年年底将这些研究结集出版。没想到母亲已经看不到了。”
 
  据知,老人生前还有一方闲章,上有“无绝”二字。“无绝”来源亦是屈原《九歌·礼魂》中的一句——“春兰兮秋菊,长无绝兮终古”。字里行间透露出陈佩秋一生对家国、对艺术的执着之念。
 
◤六月二十七日,辽宁本钢队球员郭艾伦
图片新闻

( 2020-06-28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综合新闻
 
 
 
  六月二十七日,辽宁本钢队球员郭艾伦(右)在比赛中伺机突破。当日,在青岛国信体育馆举行的2019-2020赛季中国男子篮球职业联赛(CBA)复赛第一阶段比赛中,辽宁本钢队迎战浙江稠州银行队。   新华社记者李紫恒摄
 
“假残真证”:假残疾盯上的是真利益
“假残真证”:假残疾盯上的是真利益

( 2020-06-28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综合新闻
 
  新华社沈阳电(记者李铮、于也童、包昱涵)生活服务福利补贴、就业创业税费优惠……近年来,随着国家对残疾人民生保障重视程度不断提升,推进残疾人小康进程不断提速,残疾人证的含“金”量不断提高。记者从有关部门了解到,一些地方仍存在“假残真证”情况。
 
  假残疾如何办得真证件?所图何利?如何“堵漏”?新华社记者展开调查。
 
“假残疾”惦记真利益


 
  “我其实没有残疾。”根据沈阳市大东区前进街道办事处汇泽社区负责城管、统计和安全工作的干事孙某所持残疾人证,她是一名“智力残疾”。记者了解到,该残疾人证为其家人代办,她从未去过办理现场。
 
  据沈阳市大东区纪委监委工作人员介绍,从近期查处的一批案件情况看,这并非孤例。当地有公职人员持有“肢体残疾”残疾人证;也有某重点学校老师持有残疾人证,被登记为“听力残疾”。相关持证人均为健康人,其所持残疾人证均为“真证”。
 
  记者发现,这些“假残疾”盯上的是真利益。
 
  据相关规定,我国各级政府在生活服务、社会保障、教育、就业创业等方面为残疾人群体提供福利措施、优惠政策。多地规定持残疾人证可免费游览景区、乘坐公共交通,不少地方残疾人在观影、购买电器、安装宽带等方面都能凭证享受福利优惠;在广东,残疾人创业享受减免增值税、个人所得税政策;还有些地方有关部门对符合条件的自主创业、个体就业残疾人,凭证按3000元标准发放补贴。此前,武汉也有人利用审核不严办理视力盲残二级残疾证,不但申办了城市低保,还领取各类补助共计1.8万多元。
 
  除合法利益外,还有人违规牟利。据记者调查,有人将残疾人证挂靠或出租给希望不缴或少缴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的企业,收取“挂证费”,企业则利用残疾人证搞“假用工”逃避社会责任。
 
  记者发现一些招聘网站上的广告只写明招残疾人,年龄不限、姓名不限,岗位也只模糊为“根据情况安排具体岗位”。广东一家公司在招聘广告中直言“公司要招聘残疾人,仅仅是挂靠,公司帮买社保,不需上班。”据悉,依规模不同,企业通过违规挂证租证每年可获利数万元至数十万元不等,持证人每月分得1500元至2000元不等。记者发现,还有不法分子通过网络为此提供“黑中介”服务。
 
  “不上心”“被摆平” 残疾人证办理流程仍存漏洞


 
  “假残真证”多发与残疾人证办理过程中的漏洞有关。
 
  据办理相关业务工作人员介绍,在中国残联服务平台办理残疾人证,街道会先将申请人的自然信息电子化上传至服务平台,然后区残联再将申请人的体检信息录入服务平台,即可制证发证。知情人透露,这一过程中,有可能出现街道工作人员、残联工作人员与体检人员都未与申请人见过面的情况。
 
  孙某告诉记者,自己办证时并未去过指定体检医院体检、鉴定。大东区小东街道办事处民强社区书记兼主任张某锋花1000元找人办了本“听力残疾”证件,他表示既没有去社区申请,也未去医院做过残疾鉴定。
 
  那办理证件所需材料从何而来呢?
 
  北海街道办事处锦园社区专职干事姜某静曾违规为多名健康人办理过残疾人证,她称办证人只需提供户口本、身份证和照片,就能办出证件。姜某静说,这是因为社区人工审批阶段缺少有效监督,部分工作人员责任心不强,玩忽职守;还有些工作人员被“摆平”,对相关违规程序、材料“睁只眼闭只眼”。
 
  另外,医院体检、鉴定材料不少仍为纸质文件,易遭篡改、伪造,有的还能在网络平台上购买。
 
  据了解,近期有关部门进行了整改。记者致电沈阳市几个社区询问办理残疾人证是否可由他人代办,均被工作人员拒绝。
 
  目前大东区在残疾人证办理流程中的社区申报环节增设了现场视频照片上传步骤;在医院体检环节,推进体检表流转电子化,通过加强智能化监管措施,确保体检、鉴定意见确定、真实、可追溯,实现相关信息直传有关部门。
 
  有相关业务工作人员向记者透露,当前医学鉴定领域仍有“盲区”值得注意。“比如,鉴定是否丧失视力难度就很大。仪器设备无法完全保障判断的准确性、真实性。还有听力鉴定也面临类似困难。”这位工作人员称,部分人为了办证大“秀”演技,可能影响鉴定结果。
 
  “大数据”推动精准监督 杜绝“假残真证”


 
  京师律师事务所律师修丽丽认为,健康人使用残疾人证骗取国家相关补贴已经涉嫌违法犯罪。另外,依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等部门发布的《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征收使用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相关规范,企业利用租借、挂靠残疾人证“假招聘”逃避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缴纳义务的,将可能面临勒令补缴、滞纳金罚款、行政处罚,严重的还可能被追究刑事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管理办法》规定,对残疾评定弄虚作假、违规办理残疾人证的有关人员将根据有关规定给予党纪政纪处分,涉嫌违法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如何提升监督效能?沈阳市大东区纪委监委正风肃纪监督室主任耿明称,当地正尝试利用“大数据”推动精准监督,补上残疾人证办理流程中的监管漏洞。
 
  据悉,依托沈阳正风肃纪大数据监督平台建设的大东区申办残疾人证工作监督和治理系统,通过选取沈阳市残疾人数据库、大东区公职人员数据库、大东区社区工作者数据库、大东区残疾人专干数据库、大东区公职人员体检数据库这“五库”数据进行比对,现已录入数据14630条,发现疑似问题75件,初步核实33件,立案12件,给予党纪政务处分12人。
 
  “这个监管系统延伸到了社区和医院,完善和补充了中残联服务平台的办理流程。”耿明说。
 
“语言是叶子,行动才是果实” 中国支持阿拉伯国家抗击新冠疫情
“语言是叶子,行动才是果实”
中国支持阿拉伯国家抗击新冠疫情

( 2020-06-28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世界报道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中阿双方携手抗疫,相互支持,用实际行动践行了构建中阿命运共同体的郑重承诺,中阿战略伙伴关系基础更加牢固,人民友谊更加深厚,合作前景更加光明。”在中国-阿拉伯国家政党对话会特别会议6月24日发表的《携手抗疫,共建新时代中阿命运共同体》共同宣言中,与会中阿双方政党、政治组织代表这样表示。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中国与阿拉伯国家守望相助、共克时艰。疫情在中国暴发后,阿拉伯国家纷纷伸出援手,向中国抗击疫情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随着疫情在西亚北非地区蔓延,中国向阿拉伯国家提供实实在在的支持:援助急需设备物资,派遣专家驰援一线,举办视频会议分享经验,推动新冠疫苗研发合作,为来华采购物资提供便利……

  ——沙特阿拉伯是疫情最为严重的阿拉伯国家。中国支持沙特抗击疫情,提供物资援助、派遣医疗专家组、为沙方来华采购物资提供便利。中国企业还与沙特政府签署新冠病毒检测合作协议,帮助沙方建设六个大型实验室,提高病毒检测能力。协议签署以来,沙特病毒检测能力稳步提高,日均检测规模已由4月中旬时5000至6000次扩大至目前约2.7万次。

  ——6月24日,第二批中国政府援助叙利亚抗疫物资在叙卫生部完成交接。疫情在叙利亚暴发后,中国及时伸出援手,捐赠急需物资,分享重要经验。叙利亚卫生部部长助理艾哈迈德·赫莱法维表示,目前叙利亚疫情存在持续蔓延风险,有关国家实施的单边制裁给叙利亚抗疫工作带来巨大困难,但是有中国政府和人民的坚定支持,叙利亚一定能够早日战胜疫情。

  ——6月下旬,伊拉克疫情反弹。在巴格达医学城医院中国专家组援助海外的首个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实验室内,检测人员紧张工作。伊拉克疫情暴发以来,中方派出医疗专家组指导协助伊方开展防控,帮助伊方建立首个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实验室。伊拉克卫生部长哈桑·塔米米说,伊拉克政府和人民对中方的支持铭记于心,两国是同舟共济、共克时艰的好朋友。

  ——6月18日,新一批中国政府援助苏丹抗疫物资运抵喀土穆。中方全力支持苏丹抗击疫情,提供紧急物资援助,分享抗疫经验和诊疗方案,派遣医疗专家组驰援。苏丹主权委员会主席阿卜杜勒·布尔汉表示,当前苏丹处于防疫抗疫关键时期,中国支持犹如“久旱后的甘霖”,非常宝贵和及时,相信在中国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苏方一定能够尽快战胜疫情。

  ——6月10日,巴勒斯坦防控疫情回潮关键时刻,中国医疗专家组来到这里,将丰富的抗疫实战经验毫无保留地分享给巴方医务人员。巴勒斯坦卫生部长马伊·凯拉动情地说,中国专家的专业指导与重要经验有效提升了巴勒斯坦在疫情防控、诊疗、救治等方面的水平。“从他们身上,我看到了中国医生高超的专业水平、崇高的敬业精神。中国医生太伟大了!”

  ……

  “语言是叶子,行动才是果实。”

  患难见真情。正是在双方以实际行动携手抗击疫情的过程中,构建中阿命运共同体的内涵得到体现和丰富,这场疫情也让双方乃至国际社会越来越多的国家深刻认识到,人类是同舟共济的命运共同体,各国命运紧密相连,无论是应对疫情,还是恢复经济,都应坚持多边主义和团结合作。促进互联互通、坚持开放包容,才是应对全球危机和实现长远发展的必由之路。

  中方提出将“一带一路”打造成团结应对挑战的合作之路、维护人民健康安全的健康之路、促进经济社会恢复的复苏之路、释放发展潜力的增长之路,正在得到越来越多阿拉伯国家的积极响应。

  埃及开罗大学经济与金融法教授瓦利德·贾巴拉认为,“一带一路”倡议在双赢的伙伴关系基础上,为国家间交往提供了更加公平的模式,有助于建立国际关系新框架。疫情过后,包括阿拉伯国家在内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与中国的联系将进一步加强,健康领域合作将成为新的亮点,“相信通过推动共建‘一带一路’,中国将促进多边主义和世界团结”。

   (参与记者:涂一帆、张淼、郑一晗、

     马意翀、熊思浩、李碧念)

     新华社北京6月27日电

 
世卫拟采购二十亿剂新冠疫苗
世卫拟采购二十亿剂新冠疫苗

( 2020-06-28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世界报道
 
  新华社日内瓦6月26日电(记者刘曲)世界卫生组织26日宣布,未来12个月将需要313亿美元用于开发和交付新冠药物、检测工具及疫苗,包括到2021年底采购20亿剂疫苗,其中10亿剂用于中、低收入国家。

  世卫组织当天更新了其领导的“获得抗击新冠肺炎工具加速器”国际合作倡议的投资需求。世卫组织称,该倡议将围绕诊断、疗法、疫苗以及卫生系统和社区网络连接这四个支柱展开,预计未来12个月所需投资将达313亿美元,其中34亿美元已获认捐,剩余279亿美元资金缺口中有137亿美元需求迫切。

  此外,世卫组织计划到2021年中,向中低收入国家交付5亿件新冠检测工具和2.45亿个疗程的治疗药物,并到2021年底向全球提供20亿剂新冠疫苗,其中10亿剂用于中、低收入国家。

  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当天在例行记者会上表示,为控制新冠疫情、拯救生命,需要以前所未有的数量和速度提供有效的疫苗、诊断工具及疗法;所有人都存在感染新冠的风险,因此所有人都应获得预防、发现和治疗新冠的工具,而不仅仅只是那些负担得起的人。

  “获得抗击新冠肺炎工具加速器”国际合作倡议于4月启动,旨在集合多个组织、公私部门等的联合力量,以更快速度和更大规模开展新冠相关的研发、生产等工作。

  世卫组织每日疫情报告显示,截至欧洲中部时间26日10时(北京时间26日16时),全球范围内,新冠确诊病例较前一日增加177012例,达到9473214例;死亡病例较前一日增加5116例,达到484249例。

 
西班牙去年3月废水检出新冠病毒 美疾控中心主任:美国实际感染人数可能超2000万
西班牙去年3月废水检出新冠病毒
美疾控中心主任:美国实际感染人数可能超2000万

( 2020-06-28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世界报道
 
  
全球数据


  世界卫生组织:截至欧洲中部时间26日10时(北京时间26日16时),全球新冠确诊病例较前一日增加177012例,达到9473214例;死亡病例较前一日增加5116例,达到484249例。

  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截至美国东部时间26日19时08分(北京时间27日7时08分),全球确诊病例达9761594例,死亡病例为492767例。美国是全球疫情最严重的国家,确诊病例达2461444例,死亡病例为124964例。

新闻事件


  西班牙巴塞罗那大学26日发布公告称,该校领导的一个研究小组在去年3月采集的巴塞罗那废水样本中检测出新冠病毒。领导该研究小组的生物学教授阿尔韦特·博什认为,巴塞罗那旅游业发达,游客众多,这一研究结果表明世界其他地区很可能也发生了类似情况,但许多病例或因被误诊为流感病例而被掩盖。

  随着新冠疫情防控措施逐步放开,欧洲多国疫情出现反弹。世界卫生组织欧洲区域办事处主任克卢格25日警告,如果不加强防控,欧洲一些国家的卫生系统可能再度被推向崩溃边缘。

  因新冠疫情停运近3个月后,法国巴黎奥利机场26日重新开放。航空公司和机场采取了包括体温测试在内的多项卫生措施,防止病毒传播。

  俄罗斯首都莫斯科市副市长拉科娃26日表示,6月5日至18日对超过9万名莫斯科居民进行了新冠病毒抗体检测,依据检测结果推算,该市居民中约20%的人带有抗体。

  第36届东盟峰会26日以视频方式举行,与会领导人就携手应对新冠疫情、疫后经济复苏等话题展开讨论。

  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主任罗伯特·雷德菲尔德25日表示,根据抗体检测结果估计,美国实际感染新冠病毒的人数可能是目前报告数字的10倍,即实际上可能已有超过2000万人感染。

涉华动态


  中国科研团队日前在美国《科学》杂志在线发表论文说,发现了首个靶向刺突蛋白N端结构域的高效中和单克隆抗体,这为新冠药物研发提供了新的有效靶标。

    据新华社北京6月27日电

 
美国单日新增病例超4万近期新增病例年轻人居多
美国单日新增病例超4万近期新增病例年轻人居多

( 2020-06-28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世界报道
 
  美国26日报告单日新增新冠确诊病例超过4万例,为2个多月以来单日新增病例数最高纪录。全美有6个州单日新增病例创新高。美国副总统彭斯表示,近期新增病例年轻人居多,约半数为35岁以下群体。

  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网站26日更新的数据显示,过去24小时全美新增确诊病例40588例,新增死亡病例2516例。据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的实时数据,截至美国东部时间26日21时,美国累计新冠确诊病例已超246.7万例,累计死亡病例超过12.5万例。

  当天,美国6个州报告的单日新增病例数再次刷新纪录,包括佛罗里达州、佐治亚州、犹他州、南卡罗来纳州、田纳西州和爱达荷州。鉴于新增病例持续激增,佛罗里达州和得克萨斯州宣布暂停重启经济计划。此外,亚利桑那州、路易斯安那州、缅因州、内华达州等州州长也表示暂不会启动下一阶段重启计划。

  26日,白宫冠状病毒应对工作组举行记者会。领导这一工作组的副总统彭斯表示,近期新增病例中约半数为35岁以下群体。年轻患者发展成重症和死亡的几率相对更低,不过彭斯表示,年轻群体仍需特别谨慎,遵循相关防控措施,尽量避免病毒的进一步传播。

  目前,美国各界对是否应在公共场所戴口罩仍存在争议。彭斯表示,各州和地方政府有权决定是否就佩戴口罩发布相关命令或指导方案。

  工作组重要成员、美国国家过敏症和传染病研究所所长安东尼·福奇表示,工作组正在认真考虑新的病毒检测策略。他坦言,美国在确认无症状感染者和年轻群体的病毒传播方面存在问题,未能及时采取相应隔离措施。此外,在存在无症状传播风险的社区,追踪新冠患者密切接触者的工作也受到影响。

       (记者谭晶晶)

    新华社华盛顿6月26日电

 
默克尔:美国若不承担全球性大国责任,欧洲需重估同其关系
默克尔:美国若不承担全球性大国责任,欧洲需重估同其关系

( 2020-06-28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世界报道
 
  新华社柏林6月27日电(记者张远、任珂)据德国《南德意志报》27日报道,德国总理默克尔说,美国如果不愿承担全球性大国责任,欧洲需重估欧美关系。

  默克尔是在就美国计划缩减驻德美军一事接受该报采访时作上述表示的。她说,美欧同盟对欧盟每一个成员国都具重要价值。美国在德驻军关乎德国及北约欧洲部分的利益,同时也是在保护美国自身的利益。欧洲有重要理由依赖跨大西洋的防务共同体和共同的核保护体系。

  默克尔表示,尽管在防务上欧洲应比冷战时期扮演更重要角色,但“美国如果从这种(全球性大国)角色中解脱出来,我们将不得不(对欧美关系)进行根本性思考。”

  默克尔说,德国知道应该增加国防预算,近些年已大幅增加预算。德国会继续增加预算,提高军事能力。

  本月15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驻德国美军将大幅减员,并指责德国在北约军费分担中贡献不足。这一决定引发德国政界不满。此间不少分析人士认为,这是美国与德国等传统欧洲盟友的关系出现倒退的一个信号。

 
巴西圣保罗重启商业出租车司机接受检测
巴西圣保罗重启商业出租车司机接受检测

( 2020-06-28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世界报道
 
 
 
  ▲6月26日,巴西圣保罗市的出租车司机接受新冠病毒快速检测。

  作为圣保罗市逐渐重启商业的一部分,该市于6月26日上午对超过300名出租车司机进行新冠病毒的快速检测,检测结果在5小时后通过手机发送给被检测者。

            新华社发(拉赫尔·帕特拉索摄)

 
《联合国宪章》签署七十五周年联合国重申坚定捍卫多边主义
《联合国宪章》签署七十五周年联合国重申坚定捍卫多边主义

( 2020-06-28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世界报道
 
  新华社联合国6月26日电(记者王建刚)联合国26日举办《联合国宪章》签署75周年在线纪念活动。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第74届联大主席穆罕默德-班迪、安理会轮值主席、联合国经社理事会主席、国际法院院长以及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等出席。

  古特雷斯在致辞中说,《联合国宪章》“为废墟中的世界带来了规则和希望”,“具有里程碑意义”。随着全球性挑战和威胁日益增多,纪念《联合国宪章》签署意义非凡。

  古特雷斯呼吁国际社会继续坚定捍卫多边主义。他说,多边主义帮助拯救了数以百万计生命,改善了人类生活。国际社会应当用“英勇和团结”来抗击新冠疫情,拥抱可持续发展目标,大力推进平等、气候行动和绿色经济。

  穆罕默德-班迪表示,《联合国宪章》致力于建立一个和平和平等的更美好的世界。“现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一个强大的联合国发展系统。”

  联合国经社理事会主席莫娜·尤尔表示,“世界已在我们脚下发生变化”,新冠疫情带来的严峻挑战“敲响了加强国际合作的警钟”。国际社会应坚决维护《联合国宪章》的宗旨与原则,为经济与社会发展赢得广泛支持。

  联合国负责政治和维和事务的副秘书长迪卡洛说,《联合国宪章》这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诞生的文件阐明了国际社会的共同使命:拯救后代免于战祸。如今,《联合国宪章》将继续引导各项行动。

  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张军表示,所有国家和人民都应当成为《联合国宪章》的维护者。新冠疫情再次彰显多边主义的重要性。国际社会要始终致力于加强国际团结与合作,支持联合国在国际体系中的核心地位。

  1945年6月25日,包括中国在内50个国家的288名代表在美国旧金山一致通过《联合国宪章》,并于26日举行签字仪式。《联合国宪章》表达了使人类不再遭受战祸的决心,规定了联合国的宗旨、原则、权利、义务及主要机构职权范围等。

 
重温这份国际关系“黄金法则”正当时
重温这份国际关系“黄金法则”正当时

( 2020-06-28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世界报道
 
  6月26日,联合国宪章日。这一天,值得纪念,尤其在当下。

  75年前,人类历经浩劫,于二战余烬中创建联合国并签署《联合国宪章》(《宪章》),决心以“善邻之道”取代互相戕害,以集体安全代替军事结盟,以主权平等打破“丛林法则”,自此奠定现代国际秩序的基石,开启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新篇章。

  75年来,世界保持总体和平与稳定,人类社会在安全、经济、文化、科技等各领域迎来前所未有的大发展、大繁荣。实践证明,《宪章》的宗旨和原则是行之有效的,对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须臾不可或缺。

  《宪章》确立了“和平解决争端”“主权平等”“不干涉他国内政”等一系列宗旨和原则。此创举之伟大,不仅在于建立了守护战后世界和平的“黄金法则”,更在于开创了处理国际关系的新范式,即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多边主义。通俗地讲,自此国际上的事情,要由各国商量着办,要按大家同意的规矩办,要兼顾各国利益和关切,这无疑是人类文明的巨大进步。

  当下,新冠疫情全球蔓延,吞噬生命,冲击经济,国际稳定经历前所未有挑战,未知病毒向全人类发起的这场“世界大战”来势汹汹。面对共同的危机,没有任何国家和地区能够独善其身,国际社会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团结与合作,需要协调一致的集体行动。此时重温《宪章》精神,高举多边主义旗帜,尤具强烈的现实意义。

  团结合作是战胜疫情的最有力武器,多边协调是共克时艰的唯一途径。当国际社会合力抗疫之时,人们也看到各自为政、分化团结、煽动歧视、制造对抗的单边行径:疫情初期隔岸观火、落井下石,自身疫情严重之时一味“甩锅”推责,借疫情大搞污名化、标签化、政治化,不仅不支持世界卫生组织发挥全球抗疫领导作用,反而质疑其权威性、独立性、公正性,甚至威胁退出这一维护全球公共卫生安全的多边机制……

  对照现实,《宪章》所蕴含的多边精神内核不仅没有过时,反而愈发凸显其时代价值。正如新任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主席博兹克尔所说,疫情暴发恰逢联合国成立75周年,疫情清楚地提醒我们:有效的多边主义何其重要,特别是联合国及其机构的关键作用。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也强调,应对新冠疫情等全球挑战,国际社会需团结一致、相互支持,这是多边主义的核心。

  重温《宪章》精神、高举多边主义旗帜,是当下全球抗击疫情的现实需要。病毒无国界,无论是全球联防联控,整合科研能力加快疫苗研发,还是帮助提升医疗水平薄弱国家的抗疫能力,补齐全球抗疫的短板,抑或维护全球供应链稳定,协调宏观经济政策,降低疫情对全球经济的冲击,世界各国必须加强多边合作协调,而确保联合国的权威性、有效性,强化世卫组织的协调功能尤为重要。

  重温《宪章》精神、高举多边主义旗帜,是人类共同应对挑战的长远之计。新冠疫情不会是微观世界向人类发起的最后一次挑战。这次疫情让人们再次认识到:这是一个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相互交织的时代,也是一个局部问题和全球问题彼此转化的时代,各国命运休戚与共,紧密相连,唯有超越分歧,凝聚合力,加强和完善全球治理,真正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才能共同应对挑战。这是人类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多边主义的终极目标。

  疫情只是人类面临诸多威胁的缩影,《宪章》签署75年后的今天,世界并不太平,枪炮声并未远去,恐怖主义、气候变化等全球性问题不断增多,南北差距仍旧悬殊,强权政治依然存在……面对挑战,国际社会应高举多边主义旗帜,重申对《宪章》宗旨和原则的坚定承诺。中国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曾指出,《宪章》不能只是被供起来,而是要当作“黄金法则”用起来。因为,《宪章》的宗旨寄托着人类的共同理想,《宪章》的原则仍是指导当代国际关系的基石。

          (记者叶书宏)

        新华社北京6月26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