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版:要 闻

02版:要 闻

03版:要 闻

04版:评论·融媒

05版:两会特刊

06版:要 闻

07版:要 闻

08版:两会特刊

09版:两会特刊

10版:两会特刊

11版:两会特刊

12版:特别报道

13版:经济·民生

14版:成风化人

15版:体 育

16版:世界报道

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在京闭幕 批准政府工作报告、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等 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习近平签署主席令予以公布 通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关于建立健全香港特别行政区 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执行机制的决定 习近平李克强汪洋王沪宁赵乐际韩正王岐山等在主席台就座 栗战书主持并讲话
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在京闭幕
批准政府工作报告、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等
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习近平签署主席令予以公布
  通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关于建立健全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执行机制的决定
习近平李克强汪洋王沪宁赵乐际韩正王岐山等在主席台就座
栗战书主持并讲话

( 2020-05-29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5月28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闭幕。党和国家领导人习近平、李克强、汪洋、王沪宁、赵乐际、韩正、王岐山等在主席台就座,栗战书主持闭幕会并发表讲话。      新华社记者鞠鹏摄
 
 
  ▲5月28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闭幕。大会主席团常务主席、执行主席栗战书主持闭幕会并发表讲话。      新华社记者鞠鹏摄
 
 
 
 

 
 
  新华社北京5月28日电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在圆满完成各项议程后,28日下午在人民大会堂闭幕。大会批准政府工作报告、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等。大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第45号主席令公布这部法律。大会通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关于建立健全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执行机制的决定。
 
  闭幕会由大会主席团常务主席、执行主席栗战书主持。大会主席团常务主席、执行主席王晨、曹建明、张春贤、沈跃跃、吉炳轩、艾力更·依明巴海、万鄂湘、陈竺、王东明、白玛赤林、丁仲礼、郝明金、蔡达峰、武维华、杨振武在主席台执行主席席就座。
 
  习近平、李克强、汪洋、王沪宁、赵乐际、韩正、王岐山和大会主席团成员在主席台就座。
 
  会议应出席代表2956人,出席2886人,缺席70人,出席人数符合法定人数。
 
  下午3时,栗战书宣布会议开始。
 
  会议经表决,通过了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关于政府工作报告的决议。决议指出,会议充分肯定国务院过去一年多的工作,同意报告提出的2020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决定批准这个报告。
 
  会议经表决,通过了民法典。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
 
  会议经表决,通过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关于建立健全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执行机制的决定。决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会议表决通过了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关于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决议,决定批准关于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批准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表决通过了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关于2019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与2020年中央和地方预算的决议,决定批准关于2019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与2020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批准2020年中央预算。
 
  会议表决通过了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关于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的决议。决议指出,会议充分肯定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以来常委会的工作,同意报告提出的今后一个阶段的主要任务和工作安排,决定批准这个报告。
 
  会议经表决,通过了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关于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的决议、关于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的决议,决定批准这两个报告。
 
  会议表决通过了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关于确认全国人大常委会接受冯忠华辞去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职务的请求的决定。
 
  随后,栗战书发表讲话。他说,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已经圆满完成各项议程,是一次民主、团结、求实、奋进的大会。会议高度评价过去一年多来党和国家的工作。代表们一致认为,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按照党中央决策部署,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紧密团结,乘风破浪推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取得新的重大成果。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指挥、亲自部署,用1个多月时间初步遏制了疫情蔓延势头,用2个月左右时间将本土每日新增病例控制在个位数以内,用3个月左右时间取得疫情防控重大战略成果。对我们这样一个拥有14亿人口的大国来说,这样的成效来之不易。这是中国人民的英雄壮举,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力量。
 
  栗战书说,会议审议批准了政府工作报告和其他报告,对今后一个阶段的工作作出部署。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大会精神,依法履职、担当尽责,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确保完成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栗战书说,会议审议通过的民法典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是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重要标志性立法,必将为新时代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更加完备的民事法制保障。我们要带头学习、宣传、遵守这部法律,在全社会普及这部法典。全社会都自觉依法从事民事活动,就能够减少民事纠纷,化解民事矛盾,促进社会文明、和谐、稳定。
 
  栗战书指出,会议作出了关于建立健全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执行机制的决定。这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坚持和完善“一国两制”制度体系的重大举措,符合宪法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符合包括香港同胞在内的全体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全国人大常委会将依法制定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的相关法律,依法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维护香港长治久安和长期繁荣稳定,确保“一国两制”事业行稳致远。
 
  栗战书最后说,中国人民具有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这是我们风雨无阻、奋勇前行的根本力量。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持人民至上,紧紧依靠人民,不断造福人民,牢牢植根人民,同心协力、砥砺奋进,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新篇章。
 
  下午3时35分,栗战书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闭幕。大会在雄壮的国歌声中结束。
 
  在主席台就座的还有:丁薛祥、刘鹤、许其亮、孙春兰、李希、李强、李鸿忠、杨洁篪、杨晓渡、张又侠、陈希、陈全国、陈敏尔、胡春华、郭声琨、黄坤明、蔡奇、尤权、魏凤和、王勇、王毅、肖捷、赵克志、周强、张军、张庆黎、刘奇葆、董建华、万钢、何厚铧、卢展工、王正伟、马飚、陈晓光、梁振英、夏宝龙、杨传堂、李斌、巴特尔、汪永清、何立峰、苏辉、郑建邦、辜胜阻、刘新成、何维、邵鸿、高云龙,以及中央军委委员李作成、苗华、张升民等。
 
  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解放军有关单位、各人民团体有关负责人列席或旁听了大会。
 
  外国驻华使节旁听了大会。
 
从人民中汲取磅礴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同出席2020年全国两会代表委员共商国是纪实
从人民中汲取磅礴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同出席2020年全国两会代表委员共商国是纪实

( 2020-05-29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新华社记者霍小光、张晓松、邹伟、朱基钗


  阻击新冠肺炎疫情,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2020年有多么不容易,今年的全国两会就有多么不平凡。

  连日来,习近平总书记分别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内蒙古、湖北代表团审议,出席解放军和武警部队代表团全体会议,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的经济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同代表委员们亲切交流、共商国是,凝聚起中华民族万众一心、攻坚克难,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的磅礴力量。

心系人民

  “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我们可以不惜一切代价”



  湖北省十堰市太和医院党委书记、院长罗杰代表没有想到,三天之内,习近平总书记两次提到了他。

  “今天上午,代表通道上一位来自湖北的全国人大代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的话,让我印象深刻。”5月22日下午,人民大会堂东大厅,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他所在的内蒙古代表团参加审议。谈及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斗争,习近平讲述了这样一个细节——

  “这位代表对记者说,湖北救治的80岁以上的新冠肺炎患者有3000多人,其中一位87岁的老人,身边10来个医护人员精心呵护几十天,终于挽救了老人的生命。”

  “什么叫人民至上?这么多人围着一个病人转,这真正体现了不惜一切代价。”习近平总书记动情地说。

  总书记提到的这位人大代表正是罗杰。连续数月奋战在抗疫一线,从抗击疫情的决胜之地,走进人民的参政议政殿堂,罗杰内心感慨良多。

  两天之后的5月24日下午,湖北代表团审议现场,罗杰坐在习近平总书记对面,第一个发言。刚开口,他就被总书记认了出来。

  “你是罗杰吧?”

  “是的。”

  疫情发生以来,湖北和武汉的情况,时刻牵动着习近平总书记的心。

  3月10日,在疫情防控的关键时刻,习近平总书记飞赴武汉,指导战“疫”,为湖北人民加油鼓劲。

  时隔两个多月,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来到湖北人民中间。

  “这次两会,根据疫情防控需要,中央领导同志都减少了下团组次数。我特别提出湖北代表团一定得来一下。你们是湖北6000多万人民的代表,我要看望一下大家。”总书记说。

  特殊的安排,特别的关切,温暖着代表们的心,也温暖着湖北人民的心。

  此刻回首,感慨万千。

  2020年,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留下了怎样惊心动魄的篇章?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这次新中国成立以来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定坚决、果敢果断,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摆在第一位。在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指挥、亲自部署下,14亿中国人民打响了一场气壮山河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

  为了战“疫”需要,今年全国两会推迟两个多月举行,这可谓非常时期的非常举措。

  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武汉保卫战、湖北保卫战取得决定性成果,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重大战略成果。

  现在,一年一度的国之盛会再次召开,本身就是中国抗疫取得重大战略成果的显著标志。

  “武汉的企业复工复产了,孩子们陆续上学了,医院正常接诊了,商场超市都开了,那个有活力的大武汉回来了。”5位代表先后发言,向总书记汇报了湖北和武汉从疫情中“重启”和“重生”的情况,话语里充满激动。

  来自武汉市第二轻工业学校的禹诚代表,带来了武汉人民的心里话。疫情期间,她下沉到武汉爱家国际社区当起了志愿者。

  “总书记,您到湖北考察时说,武汉人民喜欢吃活鱼,要多组织供应。不到一个星期,活鱼就送到了我们社区。有位80多岁的廖大爷激动地说,没想到这么严重的疫情,还能吃到鲜活的鱼,谢谢党、谢谢政府。”

  讲到动情处,禹诚哽咽了。她从座位上站起身来深深鞠了一躬。

  “来之前,大家委托我一定要说一声‘谢谢’!感谢总书记,感谢党中央,感谢所有支持湖北和武汉的全国人民和各界朋友们。”

  会场里,掌声经久不息。

  “听了大家的发言,我十分感动。”习近平总书记深情地说,“湖北人民、武汉人民为疫情防控作出了重大贡献,付出了巨大牺牲。武汉不愧为英雄的城市,湖北人民和武汉人民不愧为英雄的人民。我向在座各位、向湖北各族干部群众致以诚挚的问候和衷心的感谢!”

  “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根本目的就是为了让人民过上好日子,无论面临多大挑战和压力,无论付出多大牺牲和代价,这一点都始终不渝、毫不动摇。”

  在内蒙古代表团,习近平总书记以“人民”为关键词,从党的理想信念、性质宗旨、初心使命谈起,深刻诠释这两个字的内涵。

  论及坚持人民至上,习近平总书记引用古语这样表示:

  “古人讲:‘与天下同利者,天下持之;擅天下之利者,天下谋之。’党章明确规定,我们党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党在任何时候都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

  习近平总书记同大家谈起两会前夕去山西考察调研的体会:“我在大同的有机黄花标准化种植基地同村民们说,中国共产党把为民办事、为民造福作为最重要的政绩,把为老百姓做了多少好事实事作为检验政绩的重要标准。”

  人民至上!这正是中国共产党人矢志奋斗的初心,正是习近平总书记的执政理念。

  只有站在这个“原点”,才能真正理解这句话的分量——“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我们可以不惜一切代价。”

造福人民

  “共同富裕、全面小康,大家一起走这条路”



  如期实现脱贫攻坚目标,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心中牵挂的一件大事。2013年以来,他每年都在全国两会上同代表委员共商脱贫攻坚大计。

  “目前,全国还有52个贫困县未摘帽、2707个贫困村未出列、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未全部脱贫。”

  5月23日上午,北京铁道大厦,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经济界委员,习近平总书记拿出这样一份任务清单。

  两个多月前,3月6日,正是往年全国两会召开的时间当口,习近平总书记出席党的十八大以来脱贫攻坚方面最大规模会议,发出了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总动员。两会前夕,他又马不停蹄到陕西、山西考察,实地了解脱贫攻坚成果进展。

  击鼓催征,军令如山。如今,2020年已经过去近5个月,脱贫攻坚进入冲刺阶段。

  “虽然同过去相比总量不大,但都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是最难啃的硬骨头。”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语透出一份坚定:“我们要努力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坚决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这是我们党对人民、对历史的郑重承诺!”

  “这也有我的一个情结在里面。”总书记话音稍顿,目光闪动:

  “我当了六七年农民,那个时候我饿着肚子问周围的老百姓,你们觉得过什么样的日子最好,具体目标是什么?”

  老百姓给出了“三步走”的目标:“第一个目标是希望不再要饭,能吃饱肚子。别管吃什么,半年糠菜半年粮也没关系。再进一步,当地的土话叫吃‘净颗子’,就是能吃上纯高粱米、玉米面。第三个目标,他们认为那就高不可攀了,‘想吃细粮就吃细粮,还能经常吃肉’,说是‘天堂的标准了’,是‘下辈子的愿望’。”

  “我说,你们再努一把力,大胆想想还有什么更高的境界。”习近平总书记回忆道,“他们的回答是——将来上山干活就挑着金扁担呐!”

  全场发出一阵会心的笑声。

  “我想,实际上这个目标也在实现中。这个‘金扁担’,我就理解为农业现代化。”习近平总书记语含真情,“我们这一代人有这样一个情结,一定要把我们的老百姓特别是我们的农民扶一把,社会主义道路上一个也不能少,共同富裕、全面小康,大家一起走这条路。”

  发展为了谁?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扎根黄土地的悠悠岁月,早已将答案置于习近平心中。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却没有提出全年经济增速具体目标。

  在内蒙古代表团,习近平总书记阐明了这一重大抉择背后的考量:

  “如果我们硬性定一个,那着眼点就会变成强刺激、抓增长率了,这样不符合我们经济社会发展的宗旨,我们一直在讲不简单以GDP增长率论英雄。我们追求的是高质量发展,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发展,追求的是广大人民幸福美好生活。”

  正是基于这种为了人民、造福人民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频频问政于民、问需于民。

  ——念兹在兹,始终关心脱贫攻坚进展和成果巩固。

  在政协联组会上,刘旗委员提起16年前习近平带领浙江党政代表团到重庆武隆县调研的场景:

  “当时我在武隆担任县长,向您汇报了我们发展旅游扶贫的想法。我们一任接着一任干,通过实施旅游扶贫,大力发展相关产业,武隆已经摘掉了贫困县帽子,脱贫人口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了10027元。”

  习近平总书记十分高兴,追问:“现在那边交通情况怎么样?”

  “现在高速都通了,高铁也在建。”

  “重庆的旅游资源还是很丰富的。过去很多‘穷乡僻壤’现在都成了‘人间仙境’,这其中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很重要。”

  在内蒙古代表团,乌兰察布市市长费东斌代表谈到,脱贫之后,因病致贫返贫比例仍然比较高。习近平总书记关切地询问具体高发疾病是什么,并叮嘱要继续把工作做细做实。

  ——聚焦重点,用创新的思路解决好就业这个最大民生问题。

  “疫情初期,很多农民工坐在家里坐吃山空,挺着急的。疫情稍缓后,我们党支部马上和用人单位协调对接,帮助大家安全快速复工。”

  在内蒙古代表团,赤峰市敖汉旗驻北京流动党支部书记薛志国代表,向总书记汇报通过发挥党组织作用帮助农民工转移就业的情况。

  “现在都回来了吗?”习近平总书记问。

  “九成都返京复工了。”

  “如果在家就地就业,可以做些什么?”

  “我们敖汉小米、荞面都很好,乡亲们可以参加种植养殖合作社。”

  听了薛志国的回答习近平总书记点点头。

  总书记进一步强调:“受疫情影响,今年稳就业任务十分繁重,要做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

  常态化疫情防控形势下,解决就业问题,还要因势利导、化危为机。

  “今年1月20日至3月30日,美团新注册骑手达45.78万人,该平台的骑手中,有25.7万是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滴滴网约车司机中有一半以上是进城务工人员。”

  政协联组会上,王一鸣委员用这样一组数据,佐证“新就业形态”保就业的“蓄水池”和民生“稳定器”作用,并提出相关建议。

  习近平总书记当即回应:“疫情突如其来,‘新就业形态’也是突如其来。对此,我们要顺势而为,让其顺其自然、脱颖而出。当然,同‘新就业形态’相配套的法律法规政策措施也不能姗姗来迟。”

  ——夯基固本,更加注重建立长效长远机制。

  在湖北代表团,习近平总书记关心农村产业的“造血”作用。

  恩施州少数民族农民代表宋庆礼提到了当地富硒产业发展的情况。习近平总书记勉励道:“上个月我刚去过陕西,安康那一带也是富硒地带,你们这里也是富硒地带,要利用好这一宝贵资源,把它转化为富硒产业。”

  民以食为天。在政协联组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结合自己的工作经历强调“米袋子”“菜篮子”的重要性:

  “我在福州当市领导的时候,搞好‘菜篮子’是第一要务。福州人叫‘三天不见青两眼冒金星’,要吃鲜菜、青菜。你不能没有菜、更不能菜价飞扬。现在的市长仍然要有这个意识。”“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在任何时候都是真理。”

  在内蒙古代表团,锡林郭勒盟盟长霍照良代表介绍他们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将全盟60%以上区域划入生态保护红线,不再在草原新上矿山开发项目。

  对此,习近平总书记予以肯定并明确指示:“留在那,子孙后代可以用。”

  总书记指出:“生态环境保护就是为民造福的百年大计。要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牢固树立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导向,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把祖国北疆这道万里绿色长城构筑得更加牢固。”

  ……

  点点滴滴,枝叶关情。

  从脱贫攻坚到就业民生,从生态保护到粮食安全,从“六稳”工作到“六保”任务,都是为了实现“共同富裕、全面小康”的美好梦想。

  “一件一件抓落实,一年接着一年干,努力让群众看到变化、得到实惠。”习近平总书记的话,道出了中国共产党人初心使命和奋斗品格。

依靠人民

“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



  “我在疫情期间作了调研,收到近7000份调查问卷,大家反映民营企业发展面临着一些困难,最突出的是民间投资增速有所下滑,就业形势也有所下滑。”

  政协联组会上,刘永好委员向总书记反映,当前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面临着“三难”——产销难、投资难、兑现难。

  听到这三个“难”字,习近平感触良多:“今天的民营企业生长在中国希望的田野上,但一开始面临的却是一片荒芜。他们在夹缝中求生存,筚路蓝缕闯出一条路来,这个过程何其艰难。发展到今天的规模、作出今天的贡献,非常了不起。”

  总书记话锋一转:“民营企业进一步发展仍然会在‘难’中进行。在哲学意义上,‘难’是在任何领域前进道路上永恒的命题。当前,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征程中,‘难’在方方面面都存在。只有不断探索、不断奋斗,才能不断克服前进中的困难,走上新的发展道路。”

  直面“难”,是对当前国内外形势的清醒认识——

  审视国内,我国经济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经济发展前景向好,但也面临着结构性、体制性、周期性问题相互交织所带来的困难和挑战。正如总书记所说:“加上新冠肺炎疫情冲击,目前我国经济运行面临较大压力。”

  环顾世界,我们还要面对世界经济深度衰退、国际贸易和投资大幅萎缩、国际金融市场动荡、国际交往受限、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一些国家保护主义和单边主义盛行、地缘政治风险上升等不利局面,必须在一个更加不稳定不确定的世界中谋求自身发展。

  总书记作出一个重要判断:“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这次疫情是一场危机,但某种程度上也孕育了新的契机”“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习近平总书记用全面、辩证、长远的眼光,对当前经济形势进行深刻分析,作出战略指引。

  总书记引用一连串数据进一步阐明观点——

  1亿多市场主体和1.7亿多受过高等教育或拥有各类专业技能的人才;

  包括4亿多中等收入群体在内的14亿人口所形成的超大规模内需市场;

  疫情期间,新技术、新业态脱颖而出,一季度实物商品的网上零售额增长5.9%,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23.6%,网上会议、线上交易、在线教育等大幅度增长……

  “我们的有利条件还是很多的。”“抓住机遇加快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更多新增长点、增长极。”鞭辟入里的分析拨云见日、发人深思。

  攻坚克难,我们最大的力量来自人民。

  “我反复强调,人民是我们党执政的最大底气。”

  在内蒙古代表团,习近平总书记这样赞颂人民的力量:“广大人民群众识大体、顾大局,自觉配合疫情防控斗争大局,形成了疫情防控的基础性力量”“做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要紧紧依靠人民”。

  依靠人民,这是疫情防控人民战争的制胜法宝;发动人民,这是风雨无阻、砥砺前行的坚强后盾。

  武汉新洲区陈玉村党支部书记张文喜是一名来自抗疫一线的全国人大代表,他以自身经历向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基层治理的重要性:

  “我们村距离新洲主城区27公里,村民1326人,其中武汉城区返乡人员就有447名。说实话,一开始大家心里都有些慌。”

  “疫情封不封得住,关键要看党支部。”在张文喜带领下,5名党员干部召集下沉干部、志愿者,组建了24人的队伍,分别包保,挂横幅、播喇叭、敲锣喊,发动群众建起“铜墙铁壁”,最终做到了全村无一例确诊、无一例疑似。

  张文喜还向总书记反映了基层治理存在的“短板”:村、社区干部人少事多任务重,待遇也没跟上,有能力的人引不进来、留不住。

  “这次疫情考验了我们基层的治理体系治理能力水平,也进一步凸显我们街道和社区、乡镇和村基层组织的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从平战结合的角度,要有一个基础、有一套机制体系。关键时候能拉得出来、顶得上去。”

  去年底召开的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专题研究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重大命题,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进一步凸显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迫切性。

  聚焦这一议题,代表委员们纷纷建言献策。

  在湖北代表团,5位代表从不同角度就织牢织密公共卫生防护网提出意见和建议。

  听了大家的发言,习近平总书记从5个方面深入分析问题,精准提出对策:“改革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提升疫情监测预警和应急响应能力”“健全重大疫情救治体系”“完善公共卫生应急法律法规”“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既立足当前,更着眼长远。

  在内蒙古代表团,习近平总书记还特别提出了“高效能治理”的命题:

  “要积极主动作为,既立足当前,又放眼长远,在推进重大项目建设、支持市场主体发展、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提升基层治理能力等方面推出一些管用举措,特别是要研究谋划中长期战略任务和战略布局,有针对性地部署对高质量发展、高效能治理具有牵引性的重大规划、重大改革、重大政策,在应对危机中掌握工作主动权、打好发展主动仗。”

  26日下午,在出席解放军和武警部队代表团全体会议时,习近平强调,全军要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坚定信心,迎难而上,在常态化疫情防控前提下扎实推进军队各项工作,坚决实现国防和军队建设2020年目标任务,坚决完成党和人民赋予的各项任务。

  在攻坚克难中慨然前行,在历史性大考中实现历史性进步,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语振奋人心、催人奋进——

  “广大党员干部要紧紧依靠人民,发扬在疫情防控斗争中展现出的精神面貌,真抓实干,奋力拼搏,敢于负责、敢于斗争,敢于克服困难去取得新的更大的胜利。”

  新华社北京5月28日电

 
李克强总理出席记者会并回答中外记者提问
李克强总理出席记者会并回答中外记者提问

( 2020-05-29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5月28日下午,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记者会,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应大会发言人张业遂的邀请出席记者会,并回答中外记者提问。  新华社记者刘卫兵摄
 
 
  ▲这是记者在梅地亚中心多功能厅采访。  新华社记者刘金海摄
 

 
  新华社北京5月28日电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28日下午在人民大会堂举行记者会,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应大会发言人张业遂的邀请出席记者会,并回答中外记者提问。
 
  记者会开始时,李克强说,首先感谢媒体朋友们在特殊时期克服了特殊困难,对中国两会进行报道。因为疫情原因,我们用视频连线形式开记者会,我想这个距离不会影响我们之间的沟通。时间有限,请大家提问。
 
  路透社记者:新冠肺炎疫情对世界各国的经济都造成了严重的影响,不少国家的政府出台了数万亿美元的财政和货币措施,来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对经济产生的冲击。今年中国政府工作报告中没有设定GDP增速。根据路透社的测算,政府工作报告中出台的财政措施约占中国2019年国内生产总值的4%,这个规模比一些经济学家的预期要低,今年一季度中国经济首次出现了几十年以来的收缩。未来几个月,中方是否会出台更大规模的刺激措施?从更长远看,中方是否有足够的政策工具来应对全球疫情持续蔓延和不断紧张的中美关系?
 
  李克强:这次新冠肺炎疫情给世界经济造成了严重冲击,可以说是史上罕见。最近不少主要国际组织都预测,今年全球经济增长是负3%,甚至更多。中国经济已经深度融入世界经济,不可能置身事外。所以今年我们没有确定GDP增长的量化指标,这也是实事求是的。但是我们确定了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等“六保”的目标任务,这和经济增长有直接关系。经济增长不是不重要,我们这样做实际上也是让人民群众对经济增长有更直接的感受,使经济增长有更高的质量。发展是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关键和基础。如果统算一下,实现了“六保”,特别是前“三保”,我们就会实现今年中国经济正增长,而且要力争有一定的幅度,推动中国经济稳定前行。
 
  你刚才说到有反映我们出台的政策规模低于预期,但是我也听到很多方面反映,认为我们出台的规模性政策还是有力度的。应对这场冲击,我们既要把握力度,还要把握时机。在新冠肺炎疫情蔓延的时候,我们也出台了一些政策,但是当时复工复产还在推进中,复业复市受阻,一些政策不可能完全落地,很多人都待在家里。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积累了经验。正是根据前期的经验和对当前形势的判断,我们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推出的规模性政策举措,应该说是有力度的。
 
  过去我们说不搞“大水漫灌”,现在还是这样,但是特殊时期要有特殊政策,我们叫作“放水养鱼”。没有足够的水,鱼是活不了的。但是如果泛滥了,就会形成泡沫,就会有人从中套利,鱼也养不成,还会有人浑水摸鱼。所以我们采取的措施要有针对性,也就是说要摸准脉、下准药。钱从哪里来、用到哪里去,都要走新路。
 
  这次规模性政策筹措的资金分两大块:一块是新增财政赤字和发行抗疫特别国债,共两万亿元。还有另外更大的一块,就是减免社保费,有的国家叫工薪税,并动用失业保险结存,推动国有商业银行让利、自然垄断性企业降价以降低企业的经营成本。这一块加起来大概是前一块的两倍。我们是要将这些资金用于保就业、保民生和保市场主体,支撑居民的收入。这些资金和我们现在全部居民收入40多万亿元的总盘子相比,比例达两位数。
 
  更重要的是钱往哪里去?我们这次为企业纾困和激发市场活力的规模性政策,主要是用来稳就业、保民生,使居民有消费能力,这有利于促消费、拉动市场,可以说是一条市场化改革的路子。
 
  钱是可以生钱的,用之于民的钱可以创造新的财富,涵养税源,使财政可持续。我们一定要稳住当前的经济,稳定前行,但也要避免起重脚,扬起尘土迷了后人的路。如果经济方面或其他方面再出现大的变化,我们还留有政策空间,不管是财政、金融、社保都有政策储备,可以及时出台新的政策,而且不会犹豫。保持中国经济稳定运行至关重要。
 
  我们坚信,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经过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一定会战胜当前的困难,实现全年目标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国经济保持稳定、稳住基本盘,本身就是对世界的贡献,会为世界经济恢复增长、实现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彭博社记者:新冠肺炎疫情仍然是未解之谜,科学家认为找到该问题的答案有助于预防未来大流行病的发生。有人呼吁就源头问题开展国际审议。中方对调查持何立场?您认为这样的调查应该达到什么目的?应该避免什么问题?
 
  李克强:中国和许多国家都主张对病毒进行溯源。前不久召开的世卫大会通过了有关决议,中国也参与了。因为科学溯源可以更好地防控疫情,也是为了世界各国人民的生命健康。
 
  这次疫情突如其来,对人类来说是个全新的传染病,到现在可以说还是未知大于已知。病毒是没有国界的,它是全世界、全人类的敌人。各国都在进行防控,在探索中前进,目前还没有完整的经验。我们要控制住疫情的发展,加快疫苗、有效药物、检测试剂研发突破,这将是人类战胜这个病毒的强有力武器。中国和许多国家都在进行投入,我们也愿意开展国际合作。这些产品是全球公共产品,我们愿意共享,最终让人类能够共同战胜病毒这个敌人。
 
  中国人民经过艰苦卓绝努力,现在有效控制了疫情,同时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公开透明负责任地及时向国际社会通报有关信息。但现在疫情还在全球流行,在中国也未结束,还有散发病例,不少科学家都强调,还是要保持警惕,防止反弹。我们将继续坚持实事求是、公开透明的原则,一旦发现疫情,坚决予以管控,不允许有任何隐瞒,而且要进行科学防治。
 
  现在很多人都说疫情可能短期不会结束,还会延续一段时间。实际上国际社会已经面临双重挑战、要做两张答卷:一方面要控制住疫情;一方面要恢复经济社会发展,恢复正常秩序。这两者是有矛盾的,如果只是做一个方面的事就不一样了。我们现在需要在矛盾中平衡、探索中前行,尤其需要国际合作。无论是抗击疫情,还是发展经济,都需要我们同舟共济,使人类能够越过这场巨浪的冲击。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记者:您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阐述了今年中国经济政策。政府会采取哪些措施保证这些资金真正地惠及企业、避免空转,能让普通老百姓切切实实地感受到?
 
  李克强:这是一次前所未有的冲击,我们不可能轻车走熟路,只能是大车行难路。所以我们在政策上要注重创新。我刚才讲了,我们推出的规模性政策叫作纾困和激发市场活力,注重的是稳就业、保民生,主要不是依赖上基建项目。因为现在中国经济结构发生很大变化,消费在经济增长中起主要拉动作用,而且中小微企业在吸纳就业中占90%以上。我们这次所采取的规模性政策,用了70%左右的资金直接或比较直接地去支撑居民收入,这样做可以促进消费、带动市场。而且因为疫情,我们面临一个很大的难题,就是疫情防控措施会抑制消费。我们按这样的方向推动政策实施,也是市场化的改革。
 
  其次,我们强调政策资金要直达基层、直达企业、直达民生。新增的赤字和抗疫特别国债资金全部转给地方,省里也只是“过路财神”,要直达基层。可能有人会问,那基层就能把这笔钱用好吗?我们要采取一个特殊的转移支付机制,这些钱要全部落到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落到社保、低保、失业、养老和特困人员身上。要建立实名制,这些都是有账可查的,决不允许做假账,也决不允许偷梁换柱。我们会瞪大眼睛盯着,也欢迎社会监督。我们采取措施的最终效果要让市场主体和人民群众认可。中央政府这次带头过紧日子,我们把中央部门的非急需非刚性支出压缩了一半以上,调出资金用于基层、企业和民生。各级政府都要过紧日子,决不允许搞形式主义,干那些大手大脚花钱的事。
 
  刚才我比较多地讲了扩大消费,但并不是说不要投资,我们还要扩大有效投资。这次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1.6万亿元,再加上一些国债,有2万亿元的规模,这在规模性政策当中占到百分之二三十。我们投资的重点是“两新一重”,就是新型基础设施、新型城镇化和涉及国计民生的重大项目,而且要用改革的办法,用这些资金来撬动社会资金的投入。项目要有效益、有回报,要经过科学论证、按规律办事、不留后遗症。
 
  中国时报记者:今年两会因为疫情延到5月举行,这个时间点刚好跟“5·20”非常接近。在民进党继续执政的情况下,未来大陆对台政策的总体考量是什么?未来将如何继续推进两岸关系发展?
 
  李克强:我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已经说了,我们对台的大政方针是一贯的,也是世人共知的。要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坚持“九二共识”、坚决反对“台独”。在这个政治基础上,我们愿同台湾各党派、团体和人士就两岸关系和民族未来对话协商,推动两岸和平发展,我们愿以最大诚意,尽最大努力促进祖国和平统一。台湾问题是中国的内政,我们从来都反对外来干涉。中华民族有智慧、有能力解决好自己的事。
 
  我们视台湾同胞为手足,血浓于水,始终高度重视台湾同胞的福祉。就像这次疫情发生后,大家共同努力,没有台湾同胞在大陆因感染新冠肺炎失去生命。面对疫情,我们祈福两岸同胞都平安健康。
 
  中国日报记者:今年您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调低了城镇新增就业目标,调高了城镇调查失业率。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政府将如何遏制失业潮?如何帮助大学生和农民工找到工作?
 
  李克强:今年我们确定城镇新增就业900万人以上,的确比去年低,实现这个目标要有一定的经济增长作支撑。我们把城镇调查失业率定为6%左右,今年4月份城镇调查失业率已经是6%了,我们这样做也是实事求是。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对于一个家庭来说是天大的事情。这几天我看中国政府网上的留言,大概三分之一都是谈就业的。其中有一位农民工说他50多岁了,在外打工30多年,每年如此,但今年还没有找到工作,全家都陷入困境。还有一些个体工商户,已经歇业几个月了。一些外贸企业现在没有订单,影响员工就业。对他们的困难,我们要给予救助,但是从根本上说,还是要帮助他们就业。中国有9亿劳动力,没有就业,就只是9亿张吃饭的口;有了就业,就是9亿双可以创造巨大财富的手。
 
  为了稳住现有就业岗位,可以说政策是能用尽用,投入的钱也是最多的。我们规模性政策的资金,允许基层用于减税降费,而且允许用于为企业减房租、贴利息。采取这样的措施就是要把企业稳下来,岗位保得住,而且要公平合理。我们还要采取资助企业以训稳岗的政策,今明两年将有3500万人次通过失业保险结存资金来进行岗位培训,给他们缓冲的机会。即便失业了,也要努力让他们短时期内有再就业的机会。
 
  同时还要创造更多新的就业岗位。现在新业态蓬勃发展,大概有1亿人就业。我们的零工经济也有2亿人就业。不仅要采取更多扶持政策,而且要打破那些不合理的条条框框,让更多新就业岗位成长起来。去年我们平均每天净增企业超过1万户,今年也要按这个目标去努力。
 
  人民群众有无穷创造力。回想改革开放之初,大批知青返城,就一个“大碗茶”解决了多少人的就业!两周前,我看到报道,西部有个城市,按照当地的规范,设置了3.6万个流动商贩的摊位,结果一夜之间有10万人就业。中国人民是勤劳的,中国的市场也在不断开拓和升级。当然,对重点人群就业,我们有重点扶持政策。今年大学毕业生创新高,达到874万人,要让他们成为“不断线的风筝”,今明两年都要持续提供就业服务。对农民工,不论是在常住地还是返乡,都要给他们提供就业服务平台。对退役军人,要切实把安置政策落实好。
 
  凤凰卫视记者:这次全国人大会议作出了关于建立健全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执行机制的决定,全国人大常委会将就此制定专门的法律。这是否表明中央调整了对香港的政策,是否放弃了“一国两制”?对于当下各方的反应您如何看待?
 
  李克强:“一国两制”是国家的基本国策,中央政府始终强调要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方针,严格按照宪法和基本法办事,支持特区政府和行政长官依法施政,这是一贯的。你提到全国人大刚通过的有关维护国家安全的决定,是为了确保“一国两制”行稳致远,维护香港长期繁荣稳定。
 
  美国全国广播公司记者:美国继续将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归咎中国,出现了更多关于中美之间“新冷战”的说法。与此同时,美中双方官员还在讨论如何为落实两国之间第一阶段经贸协议创造有利条件,推动中美关系稳定发展。考虑到中国自身经济遇到的困难,您是否认为中国的经济改革和让步足以解决美方关切呢?如果合作努力失败,中国经济能否抵御“新冷战”和“脱钩”的威胁?
 
  李克强:当前中美关系的确出现一些新问题、新挑战。中美关系很重要,两国都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在应对传统和非传统挑战方面都有很多可以、而且应当合作的地方,在经贸、科技、人文方面也有广泛的交流,两国之间存在着广泛的共同利益。中美两国合则两利、斗则俱伤,不仅关系两国人民的利益,而且关系到世界,所以一些问题发生后引起世界的担忧。至于你说到“新冷战”,我们从来都主张摒弃“冷战”思维。所谓“脱钩”,可以说两个主要经济体“脱钩”,对谁都没有好处,也会伤害世界。我们应该按照两国元首达成的重要共识,推动建立以协调、合作、稳定为基调的中美关系。
 
  中美两国经济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一路走来很不容易,双方都从中获益。这使我想起,就在几天前,一家美国高科技公司宣布在中国武汉的投资项目开工。我不是做商业广告,但是我对他们的行为是赞赏的,所以发了贺信。这个例子表明,中美商贸界是互有需要的,是可以实现合作共赢的。
 
  中美之间的商贸合作应该遵循商业规则,由市场来选择,由企业家判断、拍板,政府起搭平台的作用。中美两国,一个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一个是世界上最大的发达国家,有不同的社会制度、文化传统、历史背景,存在矛盾、分歧不可避免,问题在于怎样对待。中美关系几十年来风风雨雨,一方面合作前行,一方面磕磕绊绊,的确很复杂,这需要用智慧去扩大共同利益,管控分歧和矛盾。总之,要相互尊重,平等互利,尊重对方的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寻求合作共赢。这于己、于人、于世界都有利。
 
  新华社记者:讲到今年的经济工作,我们听到频率最高的词就是“稳”和“保”。请问总理,这和市场化改革之间是什么关系?政府在这方面的重点是什么?
 
  李克强:中国改革开放40多年的经验表明,越是困难越要坚持改革。我们宏观政策提出的“稳”和“保”,是通过市场主体去支撑的,而且是奔着市场主体的困难和关切去做的,这本身就是市场化改革的做法。
 
  我们首先是要让市场主体活下来。政策的真金白银主要是为市场主体纾困,激发市场活力。真金白银要确保落到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身上。这次政府工作报告说,要留得青山,赢得未来。我们现在有1.2亿市场主体,他们就是青山,留住他们,就会赢得未来。
 
  不仅要让市场主体活下去,更重要的是通过“放管服”改革把他们激活起来。要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打掉那些不合理的条条框框,让他们公平竞争。这种措施看似无形,但能创造出有形的财富,干好了,不亚于真金白银的投入。
 
  再有,就是要让新的市场主体更多地长出来。大家都知道,这次应对疫情中,像网购、快递、云办公等等一些新业态是逆势增长,有的营业收入增长了三分之二,而且现在新业态还层出不穷。这和我们这些年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培育壮大新动能,开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都有关。我们应该把这些经验推广开,促使新动能、新的市场主体更多地成长。今年我们要努力做到平均每日新注册企业2万户左右,这是观察中国经济活力的一个重要指标。
 
  我们重视中小微企业,并不是不重视大企业,还是希望大中小企业共生共荣,而且期待一些中小微企业将来会成长为大企业,形成一个相互融通发展的局面。今年我们不仅要看纾困政策用得怎么样,还要看营商环境的改善是否明显,这样可以产生乘数效应。
 
  日本朝日新闻记者:世界经济因为新冠肺炎疫情的蔓延正在遭受严重打击,中国已控制住疫情,今后是否有同包括日本在内的周边各国开展经济合作的计划?中国今后在中日韩自贸协定和自由贸易体系建立方面计划如何推进?中国打算参加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吗?
 
  李克强:在去年东亚合作领导人系列会议上,十五国领导人共同作出承诺,今年要如期签署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我希望并相信这个承诺不会落空。我们也在积极推进中日韩自贸区建设。中日韩都是近邻,我们愿意在经济大循环中建立中日韩经济小循环。比如说最近中国和韩国就开辟了快捷通道,让商务、技术等人员能够顺利往来,这有利于复工复产,可以说是近水楼台先得月。
 
  至于刚才你提到TPP,我理解,可能指的是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对于参加CPTPP,中方持积极开放态度。
 
  人民日报社记者:今年是脱贫攻坚的决胜之年,但是受疫情影响很多家庭收入都有所下降,甚至一些人还面临着返贫。在这种情况下今年脱贫攻坚任务还能顺利完成吗?政府将如何保障基本的民生?
 
  李克强:中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我们人均年可支配收入是3万元人民币,但是有6亿中低收入及以下人群,他们平均每个月的收入也就1000元左右,1000元在一个中等城市可能租房都困难,现在又碰到疫情。疫情过后,民生为要。怎么样保障困难群众和受疫情影响的新的困难群众的基本民生,我们应该把这项工作放在极为重要的位置。我们采取的纾困政策,有相当一部分就是用于保障基本民生的。
 
  今年要如期完成脱贫攻坚任务,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向全社会作出的庄严承诺。按原本的账还有500多万贫困人口,受这次疫情冲击,可能会有一些人返贫,脱贫的任务更重了。我们会多策并举,特别是要采取措施把脱贫的底线兜住,我们有把握完成今年决胜脱贫攻坚的任务。
 
  各级政府都要以人民利益为上,以万家疾苦为重。每出一策,都要考虑是否有利于千家万户、有利于民生。今年我们在应对疫情冲击过程中,要特别认真细致地考虑把各方面困难人群保障起来,扩大低保和失业保障的范围。现在低保、失业保障、特困救助等人员大概一年6000万人左右,我们预计今年人数会增加较多。保障和救助资金是足够的,把他们保障住是有能力的。我们要求一定要把账算细,把钱用到刀刃上,使民生得到切实保障。全国还有近3亿领养老金的人员,今年我们提高了养老金的标准,说到就要做到。
 
  实干为要,行胜于言。我们现在的社保基金结存和储备足以保证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但工作不能出任何纰漏。在这个事上出纰漏,就会让人们对未来没有信心。中华民族有尊老传统,我们要让社会各方面都感到希望。要统筹把各项保障落实到位,这也会有力支撑民心安定,推动经济发展。民为邦本,本固邦宁。这方面的工作不是一件事,而是多件事,我们都要做好、做到位。相信中国人民的生活会更好。
 
  新加坡联合早报记者:您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因为全球疫情和经贸形势不确定性很大,中国发展面临一些难以预料的影响因素。您对目前中国面对的外部形势有怎样的判断?中国将如何应对外部环境的变化?对于全球应对公共卫生挑战和经济严重衰退挑战,中国将发挥什么作用?
 
  李克强:我们先看一下现在世界的变化。这次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给世界造成了严重冲击,带来了巨大影响。现在因为防控疫情,各国之间的交流合作明显减少,如果再持续下去,世界经济会更加严重衰退,这是危险的。如果世界经济不能够恢复增长,可能将来连疫情都很难防控。在抗击疫情过程中特别需要公共产品,需要保持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更需要开放,推进贸易投资自由化与便利化。这样我们才能共同战胜疫情给世界带来的冲击,把损失减少到最小。
 
  关起门来搞发展行不通,那就等于回到了农耕时代。中国坚定不移地推进对外开放,这不会、也不可能改变。我们会继续扩大与世界的合作,自主出台更多扩大开放措施。开放对各国如同空气对人一样,须臾不可离,否则就窒息了。我们在开放当中还要维护国际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当然也有人会说,要对产业链、供应链进行调整。至于企业的调整布局,是按市场规律办事,市场规律本来就是企业进进出出、生生死死。我们不能违背市场规律,凭空设计,而是要让市场更加相互开放。
 
  坚持双向开放,那就要友好相处。第一,我们希望同世界各国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国家不管大小、贫富、强弱,都应该遵循这个规则。相处规则如果有不完善之处需要调整改革,大家一起商量着办。第二,互利互惠。既然是合作,就要共赢,独赢是不会长久的,吃独食也是行不通的。只有在共赢中大家才能够共同成长。再有,就是相互帮助、相互学习。各国都有各自的长处,都要担负起应尽的国际责任,携手应对各种困难和挑战。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会担负起我们应当担负的国际责任。
 
  中国是一个庞大的市场,我们推进的纾困和激发市场活力的规模性政策,会进一步扩大消费市场。希望中国还是大家看好的投资沃土。我们愿意进口更多国外商品,成为面向世界的大市场。
 
  至于说到怎么应对疫情这场公共卫生挑战,让世界经济走出困境,我前面多次说了,要同舟共济、携手同行。我希望并相信,各国人民共同努力,疫情之后会更开放,衰退之后会有新繁荣。
 
  记者会采用网络视频形式进行,主会场设在人民大会堂三楼金色大厅,分会场设在梅地亚两会新闻中心。记者会历时约110分钟。
 
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主席团举行第四次会议 主席团常务主席第三次会议举行 栗战书主持
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主席团举行第四次会议
主席团常务主席第三次会议举行 栗战书主持

( 2020-05-29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新华社北京5月28日电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主席团28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第四次会议。

  主席团常务主席栗战书主持会议。

  会议应到174人,出席170人,缺席4人,出席人数符合法定人数。

  5月28日上午,各代表团认真审议了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关于政府工作报告、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2019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与2020年中央和地方预算、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的六个决议草案,民法典草案建议表决稿,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关于建立健全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执行机制的决定草案建议表决稿,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接受冯忠华辞去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职务的请求的决定,一致同意提请大会全体会议表决。主席团常务主席根据各代表团的审议意见,建议将各项决议草案表决稿、民法典草案表决稿、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关于建立健全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执行机制的决定草案表决稿和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关于确认全国人大常委会接受冯忠华辞去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职务的请求的决定草案表决稿提请大会全体会议表决。

  主席团会议经分别表决,决定将上述草案表决稿提请大会全体会议表决。

  主席团常务主席王晨、曹建明、张春贤、沈跃跃、吉炳轩、艾力更·依明巴海、万鄂湘、陈竺、王东明、白玛赤林、丁仲礼、郝明金、蔡达峰、武维华、杨振武出席会议。

  新华社北京5月28日电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主席团常务主席第三次会议28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大会主席团常务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栗战书主持会议。

  会议听取了大会副秘书长、全国人大宪法和法律委员会主任委员李飞作的大会秘书处关于民法典草案建议表决稿审议情况的汇报、关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关于建立健全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执行机制的决定草案建议表决稿审议情况的汇报,审议了民法典草案表决稿、决定草案表决稿。

  会议听取了大会主席团常务主席、大会副秘书长、全国人大常委会秘书长杨振武作的大会秘书处关于政府工作报告、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2019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与2020年中央和地方预算、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的六个决议草案审议情况的汇报,审议了这六个决议草案表决稿。

  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议事规则的规定,全国人大常委会接受常委会组成人员辞职的,应当报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下次会议确认。2019年6月,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决定接受冯忠华辞去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职务,报请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确认。会议听取了杨振武作的大会秘书处关于全国人大常委会接受冯忠华辞职请求的决定审议情况的汇报,审议了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关于确认全国人大常委会接受冯忠华辞去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职务的请求的决定草案代拟稿。

  会议同意将上述草案表决稿提请大会主席团第四次会议审议。

  大会主席团常务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王晨、曹建明、张春贤、沈跃跃、吉炳轩、艾力更·依明巴海、万鄂湘、陈竺、王东明、白玛赤林、丁仲礼、郝明金、蔡达峰、武维华出席会议。

 
中央军委办公厅发出通知 要求解放军和武警部队传达学习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精神
中央军委办公厅发出通知
要求解放军和武警部队传达学习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精神

( 2020-05-29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新华社北京5月28日电中央军委办公厅28日发出通知,要求解放军和武警部队认真传达学习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精神,认真学习贯彻习主席在解放军和武警部队代表团全体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

  通知指出,习主席在解放军和武警部队代表团全体会议上的重要讲话,明确了在常态化疫情防控前提下扎实做好军队各项工作的部署要求,为实现国防和军队建设2020年目标任务提供了科学指导和根本遵循。要认真抓好大会精神学习贯彻,把学好习主席重要讲话精神突出出来,充分认清一年来党、国家和军队建设取得的重大成就,特别是疫情防控取得的重大战略成果,进一步坚定对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信赖拥戴;充分认清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政策取向和工作任务,进一步增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的信心决心;充分认清从国家层面建立健全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执行机制的必要性、重要性、正当性、合法性,进一步提升维护国家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的底气和能力;充分认清疫情对我国安全和发展全局产生的深刻复杂影响,强化练兵备战,深化改革创新,优化建设布局,发挥军政军民团结政治优势,进一步开创强军事业新局面。

  通知强调,要扎实抓好大会精神宣传教育和贯彻落实。把学习大会精神与学习习主席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结合起来,纳入团级以上单位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深化“传承红色基因、担当强军重任”主题教育、院校政治理论课教学,深入开展面对面辅导、热点话题解读、“两微一端”阐释等,引导官兵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习主席决策部署上来。准确把握习主席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工作提出的明确要求,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聚力抓好备战、建设、改革和年度大项任务。深化政治整训,坚决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坚定不移推进正风反腐,持续纯正部队政治生态。增强忧患意识,强化底线思维,做好应对风险挑战准备,坚决完成党和人民赋予的使命任务。

 
法治建设的里程碑
法治建设的里程碑
写在民法典通过之际

( 2020-05-29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评论·融媒
 


 
  
新华社评论员


 
  这是中国法治建设的里程碑。28日下午,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这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是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重要标志性立法,对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动新时代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回顾人类文明史,编纂法典是具有重要标志意义的法治建设工程,是一个国家走向繁荣强盛、文明进步的象征。编纂一部真正属于中国人民的民法典,是新中国几代人的夙愿。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编纂民法典的任务,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法治建设部署。编纂民法典,就是全面总结我国的民事立法和司法的实践经验,对现行民事法律制度规范进行系统整合、编订纂修,针对新情况新问题作出修改完善,形成一部适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符合我国国情和实际,体例科学、结构严谨、规范合理、内容完整并协调一致的法典,更好地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
 
  民法典是“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在法律体系中居于基础性地位,也是市场经济的基本法。编纂民法典,是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客观要求。民法典体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要求,进一步完善了我国民商事领域各项基本法律制度和行为规则,为民商事活动提供了更为明确的行为规则和基本遵循;进一步健全了我国现代产权制度、合同制度等,充分调动民事主体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利于营造更好的法治化营商环境,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多法治力量。
 
  民法与每个人息息相关,民法问题本质上又是民生问题。编纂民法典,是增进人民福祉、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必然要求。加强个人信息保护、对保护网络虚拟财产作出规定、细化网络侵权责任、明确规定生态环境损害的修复和赔偿规则……民法典全面回应新时代人民群众法治需求,充分反映人民意愿,聚焦经济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全面加强了对公民人身权、财产权、人格权的保护,形成更加规范有效的权利保护机制,充分彰显了以人为本、立法为民的理念。正如代表委员在审议和讨论民法典草案时所说,民法典是一部以人民为中心的法典,有利于更好维护人民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法安天下,德润人心。民法典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确立平等、自愿、公平、诚实信用、公序良俗、绿色等基本原则,实现了中国传统优秀法律文化和现代民事法律规范的融合,为我国民事法律制度注入强大的道德力量。通过民法典的施行,以法治承载道德观念,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必将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加深入人心,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夯实社会根基。
 
  编纂民法典,是一项系统的、重大的立法工程,受到社会各界高度关注。在民法典编纂过程中,立法机关严格遵循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原则,广泛听取和尊重各方面的意见,10次公开征求意见,累计收到42.5万人提出的102万条意见和建议,让立法最大范围凝聚社会共识、吸纳各方智慧,形成“最大公约数”。
 
  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以民法典的编纂和颁行为契机,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必将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更加完备的法治保障,为人类法治文明进步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新华社北京5月28日电
 
维护国家安全是包括香港同胞在内的全中国人民的共同义务
维护国家安全是包括香港同胞
在内的全中国人民的共同义务

( 2020-05-29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评论·融媒
 
  
新华社评论员


 
  5月28日,经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关于建立健全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执行机制的决定》高票通过。这是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加强维护国家安全制度建设和执法工作的重大决策,也是新形势下坚持和完善“一国两制”制度体系,坚持依法治港和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重大举措,将有助防范、制止和惩治在香港特别行政区发生的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和活动。最高国家权力机关作出此项重要决定,充分表明中国在捍卫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维护国家安全问题上的严正立场和坚定意志,充分体现包括香港同胞在内的全中国人民旗帜鲜明维护国家安全的共同信念和坚强决心。
 
  国家安全是国家生存发展的基本前提,关乎国家核心利益。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维护国家安全的义务,不得有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香港基本法序言明确指出,国家设立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宗旨是维护国家的统一和领土完整。基本法规定,香港特别行政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是直辖于中央人民政府的一个享有高度自治权的地方行政区域。因而,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是保证国家长治久安、保持香港长期繁荣稳定的必然要求,是包括香港同胞在内的全中国人民的共同义务,是中央和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共同责任。
 
  维护国家安全是“一国两制”的核心要义,香港绝不能成为一座国家安全“不设防”的城市,这对香港特别行政区和香港同胞来说,是一道“必答题”,绝非“选择题”。香港因国家安全问题出现政治动荡,受害最大最深的是香港的根本利益和广大市民的切身利益。放任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香港社会的繁荣稳定,香港良好的法治和营商环境,香港市民的安居乐业,都会荡然无存。香港回归祖国近23年来,反中乱港势力一直勾结外部势力进行各种分裂、颠覆、渗透、破坏活动,而香港特别行政区在维护国家安全方面始终存在明显的法律制度漏洞和执行机制缺失,致使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和活动愈演愈烈。特别是去年发生“修例风波”以来,社会政治动荡旷日持久,街头暴力不断升级,“港独”组织和激进暴力分子活动猖獗,外部势力公然干预香港事务,严重挑战“一国两制”原则底线,严重损害法治,严重危害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香港正面临回归以来最严峻局势,已成为国家安全一个突出风险点,必须果断采取有力措施维护国家安全。守护国家安全就是守护“一国两制”,就是守护香港同胞利益福祉。
 
  中央对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国家安全负有最大和最终责任,对香港整体利益和香港同胞根本福祉怀有最大关切。全国人大就建立健全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执行机制作出决定,旨在打击分裂国家、颠覆国家政权、组织实施恐怖活动等严重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和活动以及外国和境外势力干预香港特别行政区事务的活动,堵塞香港国家安全法律漏洞,从而更好保障香港广大市民的合法权益和自由,确保“一国两制”行稳致远。决定作出后,全国人大常委会依据授权,将会同有关方面制定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相关法律,推动解决香港特别行政区在维护国家安全制度方面的突出问题,加强专门机构、执行机制和执法力量建设,确保相关法律在香港特别行政区有效实施。
 
  家国本一体,现在正是香港特别行政区和香港同胞展现责任担当的关键时刻。维护国家安全只有“一国”之责,没有“两制”之分。香港社会应当积极行动起来,合力筑牢国家安全屏障,齐心夯实繁荣稳定根基,为解决经济民生等深层次矛盾问题抢回宝贵时间,为搞建设谋发展赢得更大空间。必须指出的是,全国人大有关决定以及全国人大常委会下一步有关立法,与香港基本法第23条的规定是并行不悖、相辅相成的。根据香港基本法第23条规定,香港特别行政区仍然负有立法维护国家安全的宪制责任和法律义务,应当不畏困难、勇于作为,尽早完成维护国家安全有关立法。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建立健全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执行机制,事关国家长治久安和香港繁荣稳定,事关香港同胞根本福祉和切身利益。希望香港社会各界全面准确理解和贯彻“一国两制”,以国家核心利益和香港根本利益为依归,自觉维护全国人大决定的权威,进一步凝聚反分裂、反暴力、护法治、保稳定的正能量,筑起维护国家安全、守护香港家园的铜墙铁壁。在此,我们还要正告,反中乱港势力必须立即停止各种危害国家安全的违法犯罪行为,各种外部势力必须立即终止干预香港事务和针对中国的各种分裂、颠覆、渗透、破坏活动,不要继续误判形势,切莫低估中国政府和全体中国人民捍卫国家主权、安全、统一,维护香港繁荣稳定的强大意志、坚定决心和充分能力!
 
      新华社北京5月28日电
 
在实干中夺回时间赢得未来
在实干中夺回时间赢得未来

( 2020-05-29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评论·融媒
 

 
  2020年全国两会胜利闭幕了。这次特殊时期召开的不平凡两会,取得的一系列会议成果,凝聚起上下同心、砥砺奋进的强大力量,必将对我国的各项事业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21日以来,在我国最高的议事殿堂里,无论是代表委员在“通道”上的真情讲述,还是议政建言的好声音、积极讨论的精气神,无不展示着奋斗到底的决心、迎接挑战的信心,更传递出一个强烈的信号:经过疫情洗礼的中国,人民更团结,意志更坚定,没有任何力量能够阻止她向前进!
 
  会议闭幕了,一个“干”字就凸显了出来。扎实按照两会既定的大政方针开展工作,不惧危、迎难上,寻新机、创生机,就能开辟发展新天地。
 
  贯彻落实两会精神,关键是拿出真抓实干的行动,敢作为、善作为。克服困难完成全年目标任务,没有捷径可走,只能依靠踏踏实实干好工作。不同部门之间要加强协同配合,增强政策举措的灵活性、协调性、配套性,努力取得最大政策效应。“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要把更多力量和资源向基层下沉,特别是要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把政策举措不折不扣落实到位。
 
  推进两会“蓝图”,坚持“人民至上”尤为重要。围绕改善人民生活、增进人民福祉,今年两会凝聚起高度共识。各地各部门要把民生工作当成推动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的有力抓手,让人民群众尽享政策红利,有更多获得感,真正感到有干劲、有奔头。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各地区各部门各方面,要有分秒必争的急迫感,对国之大者心中有数,强化责任担当。今年脱贫攻坚要全面收官,小康社会要全面建成,满打满算,只剩下不到8个月。时间紧、任务重、难度大。必须拿出“马上就办”的精神,在“最先一公里”毫不迟缓,在“最后一公里”真正打通,让两会成果发挥出最大实效。
 
  时光不负奋斗者,岁月眷顾追梦人。放眼神州大地,重大工程有序推进,工厂车间机器轰鸣,田间地头耕作正忙,繁华街巷灯火通明……把失去的时间抢回来,以奋斗的姿态迎难而上的中国,必将更稳地赢得未来!
 
       (记者姜琳)新华社北京5月28日电
 
乐见脱贫攻坚“考卷”上出现更多“文化题”
乐见脱贫攻坚“考卷”上出现更多“文化题”

( 2020-05-29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评论·融媒
 
  “两不愁三保障”“厕所革命”“易地搬迁”“家门口就业”等,都是今年全国两会的高频词汇。今年两会,还有一个词越来越多地出现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相关议题中,那就是“文化”。
 
  文化在扶贫工作中的力量有多大?玉克赛克·西加艾提委员带来了一个新疆小村庄里的贫困小伙阿力木江的故事——通过参加村里的农民文艺队,阿力木江变化很大,他的爱人高兴地告诉玉克赛克·西加艾提:“阿力木江现在变了一个人,他以前不管家里的事情,现在帮我做家务。”玉克赛克·西加艾提不仅帮阿力木江联系木工活,还帮助他家开起一个裁缝店,现在,一家子的收入都提高了。
 
  因此,玉克赛克·西加艾提委员认为,“文化的力量”在改变和塑造农村群众生活状态、精神面貌方面有重要作用。
 
  此外,还有全国人大代表、生活于农村的“拇指作家”马慧娟建议,加强农村综合文化协管员队伍建设,留住基层文化人才,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全国政协委员、广州雕塑院院长许鸿飞呼吁,用艺术唤醒乡土,逐步构建乡村文创产业生态,助推乡村文化振兴,等等。
 
  当前,减贫工作取得巨大成就,脱贫攻坚“考卷”上有了更多“文化题”,侧面反映了贫困地区群众的物质生活得到进一步保障,越来越多地考虑精神追求。
 
  文化,有成风化人、凝心聚力的作用。记者在河南新乡调研时,遇上戏班来村里演曲剧《哑女告状》,全村老少将戏台围得个水泄不通。当含冤受诬的“哑女”被解开哑穴,终于发出一声哀鸣时,蹲在墙根、坐在三轮车上、站在平房顶上的村民们顿时雀跃,齐声欢呼,阵阵掌声。村支书告诉记者,每次村里举办完文艺演出,村民邻里之间的矛盾冲突都会减少。“节目里的正能量能唤起村民心里的善良、勤劳和正义感。”这位村支书说。
 
  文化,还能为扶贫工作“搭桥开路”“保驾护航”。文化不仅可以“嫁接”产业扶贫、教育扶贫、生态扶贫等,有效拓展扶贫的广度和深度,也可以滋润头脑,让人们思路更开阔,决策更科学,行动也更合理。
 
  全国人大代表杨昌芹是个“90后”非遗传承人,志将“赤水竹编”发扬光大。完成这个目标,杨昌芹靠的不仅是一双巧手,还有每年到高校充电的头脑,以及将传统技艺和现代生活审美相结合的思考和探索。“传统文化是未来乡村振兴的‘灵魂’,它让各地产业有了精气神,不会千篇一律。”她说。
 
  随着脱贫攻坚目标任务接近完成,要接续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文化可以成为一个有力抓手。文化助力乡村振兴,也是一个不断前进的过程。比如,在万物互联的时代,掌握与互联网相关的文化知识,已经逐渐成为现代人的生存技能之一。加之电商网购、带货直播越来越成为助推脱贫的有效手段,因此,解决了认字读书的问题后,有必要也让脱贫人口“触网上云”,熟练掌握互联网文化知识,进而能让5G、物联网等成为他们得心应手的“新农具”“金扁担”。   (本报评论员王若辰)
 
真正的“群体免疫”是众志成城的决心和自觉
真正的“群体免疫”是众志成城的决心和自觉

( 2020-05-29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评论·融媒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新华社联合知乎发起《两会云问答》,钟南山、雷军、姚明、张文宏、雷佳、郎朗首次跨界“云”问答。医生张文宏的问题是:有人说,由抗疫民众组成的屏障可以阻挡病毒的侵入和蔓延,是真正的“群体免疫”,你怎么看?你有哪些“抗疫”故事可以分享?你认为中国目前疫情防控取得成效的原因有哪些?
 
  “我是一个平凡的武汉人,有幸福的一家三口。”网友“胖亮子”说。2月底,他的妻子接到下沉社区做志愿者的通知,可以自愿选择,但她很快答应了。“平时有点洁癖而且胆小的老婆在这个时候能够挺身而出,让我刮目相看。”
 
  从2月到4月,从天气还很冷到穿防护服会全身汗湿,他看着妻子每天坚守在社区门口,给快递小哥量体温,给社区居民送物资,一整天不敢吃东西,不敢上厕所,每天回家,脸上都是口罩和护目镜留下的压痕。
 
  “4月老婆单位复工,收到来自社区的纪念证书,说实话很感动。我们就是这样一个普普通通的家庭,能为这场疫情阻击战做出哪怕一丁点贡献,我们感到无比光荣!”
 
  在600多条写给张文宏的回答中,这种抗疫故事还有很多。
 
  网友“Tmbely”的父母都是医务人员,都上了一线。“我妈当了三十多年护士,作为护士长带着和我一样的90后护士第二批进入感染病房。基本一进病房就十多小时,上厕所用尿不湿解决,每次下病房出来,内衣能像毛巾一样拧出水。”
 
  因为留在家里感染风险很高,他只能搬去亲戚家住,“我妈再见到我是4月底了,用她的话,出感染病房以后隔离的那两个周是她最幸福的时光,天天有人安置吃饭,旅馆里什么都有,我听了跟着笑了许久。”
 
  网友“小井犬士奇”是国门口岸防线上的一名警察,4月被抽调到边境一线地区参加边境封控勤务。防控压力大,他和战友们每班勤务时间超过12小时是常态,“大家心里也苦”,但“只要能够保证国门边境地区稳固,境外疫情不流入内地,我们的坚守就有价值。”
 
  网友“菊花一警”是江苏的一名基层警察。2月,她开车去县高速公路卡口执勤,在本应车水马龙的城市主干道开出“在青藏高原驰骋”的错觉,开着开着,眼泪不自觉往下流。
 
  在高速路出口检查每辆来往车辆,几乎每个司机都非常配合,很多还会对她说声“你们辛苦了”。
 
  “真正的‘群体免疫’是什么?我想就是所有中国人在面对新冠疫情时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决心;是服从政府安排的那份自觉;是面对陌生人的那句‘你们辛苦了’。”
 
  她说自己并没有某个具体的感人故事,但这次抗疫,“让我更加热爱警察这份工作,更加热爱我的家乡,更加相信我的祖国。”
 
  在河北,网友“天之正道”看见村里为及时通报疫情,第一次组建了微信群,大爷大妈们纷纷发语音说愿当志愿者。邻村的村支书,连续执勤后突然倒下,牺牲在村口执勤处。
 
  “生活重回平静,每个人都多了一些对国家的感激、对普通人的敬意和对人生的感慨。”网友“陈方言”感叹。
 
  她的朋友去年下半年刚到武汉工作,不幸感染新冠肺炎,又幸运地痊愈。和武汉共过患难,朋友说自己现在看到武汉的每个人都觉得亲切,看到老人就想扶一把,看到保安就想说声谢谢。
 
  网友“BIGGG”的故事看上去有点好笑。他在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的同学抱怨:“我们也说要上网课,但我们的老师都在一线啊!”后来,这位同学收到了学校的包裹,“疫情在家无法练习操作怎么办?同济帮帮您把器材寄到家!”
 
  “自上而下的坚强领导是我们战胜疫情的关键因素;人民的觉悟和自发力量是我们战胜疫情的基本力量。”网友“邓铂鋆”说,“不论是在病床前还是在生产线上,不论是把守村居道口还是驾驶交通工具,大家都不计自己性命得失地战斗在一线。你我都是凡人,都惧怕这凶残的病毒。但是你我总会站出来,保卫大家的生命与生活。”
 
  他在回答中算了一笔账,全国一季度大范围停工停产,同时,我国对新冠肺炎患者实行免费救治,不惜损失财政收入和GDP,也要尽力挽救每一个同胞生命,“在不惜一切代价的医疗支出背后是更庞大的抗疫成本,包括无数企业和家庭为配合防疫牺牲的机会成本。支持这些牺牲的是全体中国人守卫生命的庄严共识。”
 
  网友“Doctor-徐泌语”以身边所见详述她眼中我国取得现有疫情防控成效的原因:
 
  首先是党的领导。“我爷爷是老党员,这次疫情收到党支部通知,老爷子立刻带人去村口,拉了非典时留下的横幅,还无偿做了一个月志愿者。后来寒风太冷,腿病又犯了,才听我们劝。在抗疫中,大批党员积极响应,这是抗击疫情取得成效的原因之一。”
 
  其次是中国人的家国情怀。“我奶奶,一个识字不超过50个的农村老太太。我爸疫情期间想打麻将,我奶奶总训斥他:我们可不能给国家添麻烦。”
 
  第三,是过年习俗和家庭观念。春节给了大家隔离在家的理由,家庭观念让大多数人都愿待在家里,感染了也会顾及家人,立刻上报。
 
  最后,无比重要的是人民。“这是一场人民战争,人民是胜利者。”
 
  在回答“你认为中国目前疫情防控取得成效的原因有哪些?”,几乎每个网友都反复提到了“人民”一词。
 
  这让人想起今年两会,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其中“人民”成为总书记提及最多的一个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根本目的就是为了让人民过上好日子,无论面临多大挑战和压力,无论付出多大牺牲和代价,这一点都始终不渝、毫不动摇。
 
  在重大疫情面前,我们一开始就鲜明提出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可以不惜一切代价。
 
  人民是我们党执政的最大底气。在这次疫情防控斗争中,在党中央统一领导下,全国动员、全民参与,联防联控、群防群治,构筑起最严密的防控体系,凝聚起坚不可摧的强大力量。广大人民群众识大体、顾大局,自觉配合疫情防控斗争大局,形成了疫情防控的基础性力量。
 
         (本报评论员王京雪)
 
奋进,向着决战决胜的宏伟目标 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闭幕侧记
奋进,向着决战决胜的宏伟目标
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闭幕侧记

( 2020-05-29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两会特刊
 
 
 
  ▲5月28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闭幕。这是闭幕会后,代表走出人民大会堂。  新华社记者邢广利摄

  新华社记者齐中熙、舒静、白田田


  孟夏草长,万物竞茂。

  5月28日14时25分许,全国人大代表、经历过湖北抗疫关键时刻的湖北十堰市太和医院院长罗杰,踏上人民大会堂的台阶,心潮澎湃。

  备受瞩目的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即将闭幕,承载着14亿人民重托的2800多名人大代表,再次走进中国最高议政殿堂,行使神圣职责。

  “这次大会充分彰显人民至上理念,只要紧紧依靠人民、不断造福人民、牢牢植根人民,我们就一定能够闯过任何艰难险阻,夺取最后的胜利。”罗杰说。

  过去一周,从确保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奋力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从落实“六稳”“六保”目标任务到坚持全面依法治国,代表们畅所欲言、履职尽责,中国式民主展现出强大生命力。

  在历史的关键时刻,在巨大的挑战面前,这次特殊的会议凝聚起亿万人民同心协力的最大共识,激发出亿万人民砥砺奋进的强大力量。

  15时整,闭幕会开始。

  随着激昂的进行曲响起,在全场热烈的掌声中,习近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走上主席台。

  ——关于政府工作报告的决议表决通过!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表决通过!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关于建立健全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执行机制的决定表决通过!

  ……

  电子表决器被一次次郑重按下,掌声一次次在万人大礼堂响起。

  党的主张、人民的意愿,在这里凝聚为国家的意志、行动的力量。

  这是在交流中汇集的民意,在议政中凝聚的共识——

  大会期间,代表们提出议案506件,提出建议约9000件;

  大会期间,代表们对政府工作报告等提出许多修改意见和建议。最终,政府工作报告修改89处,民法典草案等做了多处修改完善;

  大会期间,12名来自基层的代表走上“代表通道”,畅谈变化与成就,憧憬美好未来。

  ……

  15时35分许,大会在雄壮的国歌声中胜利闭幕。

  人民大会堂外,暖风拂面。步出会场,代表们精神振奋,不时交流。

  面向未来,改革发展任务繁重,需要奋力而为——

  “时间不等人!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挑战,必须行‘非常之策’、下‘非常之功’,确保各项决策部署落地生根,完成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副秘书长李郁华代表说。

  “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筑牢呵护人民群众健康的防线,弘扬分餐公筷、看病网上预约等良好社会文明风尚。”来自河南中医药大学的全国人大代表司富春说。

  面向未来,育新机开新局空间广阔,需要锐意进取——

  山东兖矿集团董事长李希勇代表说:“我们要主动求变,推动互联网、大数据、5G应用与实体经济融合,更加聚焦高质量发展。”

  “将责任扛在肩上,把任务落到实处。我们还要做强产业和壮大村集体经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让群众的日子越过越红火。”湖南省怀化市麻阳苗族自治县楠木桥村党总支书记谭泽勇代表说。

  力量空前汇聚,使命愈加明晰。

  “民法典关系到国家治理、社会关系、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等方方面面,内容全面,回应热点关切,充分体现了‘最大程度保护人民权利’这一宗旨,将为经济社会稳定发展夯实法治保障。”山东省青岛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宋远方代表说。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孟庆海代表表示:“建立健全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执行机制,是包括香港同胞在内的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心愿。只有筑牢国家安全屏障,才能为‘一国两制’固本强基,为香港繁荣稳定夯实基础。”

  盛会落幕,征程再启。

  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14亿中国人民向着决战决胜的宏伟目标,攻坚克难,砥砺奋进。   新华社北京5月28日电

 
中国民法典诞生
中国民法典诞生

( 2020-05-29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两会特刊
 
  “通过!”2020年5月28日15时08分,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宣告中国“民法典时代”正式到来。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共7编、1260条,各编依次为总则、物权、合同、人格权、婚姻家庭、继承、侵权责任,以及附则。

  编纂民法典是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的重大立法任务,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法治建设部署。编纂民法典,是对我国现行的、制定于不同时期的民法通则、物权法、合同法、担保法、婚姻法、收养法、继承法、侵权责任法和人格权方面的民事法律规范进行全面系统的编订纂修,形成一部具有中国特色、体现时代特点、反映人民意愿的民法典。

  2015年3月,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启动民法典编纂工作。2017年3月,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审议通过民法总则。2019年12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了由民法总则与经过常委会审议和修改完善的民法典各分编草案合并形成的民法典草案,并决定将民法典草案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

  今年两会期间,代表委员们对民法典草案展开认真审议和热烈讨论。根据各方面意见,又作了100余处修改,其中实质性修改40余处。

  其中,民法典明确建筑物及其附属设施的维修资金的筹集、使用情况应当定期公布。禁止物业服务人采取停止供电、供水、供热、供燃气等方式催交物业费。

  同时,民法典再次完善了防止性骚扰有关规定,将“文字、图像”纳入性骚扰的认定范围。继续完善关于高空抛物坠物的规定,规定发生从建筑物中抛掷物品或者从建筑物上坠落的物品造成他人损害的,公安等机关应当依法及时调查,查清责任人。

  此外,民法典回应地面塌陷伤人问题,规定建筑物、构筑物或者其他设施倒塌、塌陷造成他人损害的,由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承担连带责任,并对因他人原因导致倒塌、塌陷的侵权责任作出了规定。

  民法典将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现行婚姻法、继承法、民法通则、收养法、担保法、合同法、物权法、侵权责任法、民法总则同时废止。

 (记者罗沙、杨维汉)

 新华社北京5月28日电

 
建立健全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执行机制 全国人大高票通过涉港决定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发言人发表谈话
建立健全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执行机制
全国人大高票通过涉港决定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发言人发表谈话

( 2020-05-29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两会特刊
 
  新华社北京5月28日电5月28日下午,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以高票表决通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关于建立健全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执行机制的决定》。

  决定通过时,人民大会堂会场内响起经久不息的热烈掌声。这是“一国两制”实践中具有重大意义和深远影响的大事,充分体现中央维护国家安全的坚强意志和坚定决心,充分体现中央对香港整体利益和香港同胞根本福祉的坚决维护和最大关切。

  决定分为导语和正文两部分。导语中指出,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审议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提请审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关于建立健全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执行机制的决定(草案)》的议案。会议认为,近年来,香港特别行政区国家安全风险凸显,“港独”、分裂国家、暴力恐怖活动等各类违法活动严重危害国家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一些外国和境外势力公然干预香港事务,利用香港从事危害我国国家安全的活动。为了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坚持和完善“一国两制”制度体系,维护香港长期繁荣稳定,保障香港居民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三十一条和第六十二条第二项、第十四项、第十六项的规定,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的有关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作出决定。

  决定正文部分共7条。

  决定阐明国家坚定不移并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方针;强调采取必要措施建立健全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执行机制,依法防范、制止和惩治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和活动。

  决定阐明国家坚决反对任何外国和境外势力以任何方式干预香港特别行政区事务,采取必要措施予以反制。

  决定明确规定维护国家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是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宪制责任;强调香港特别行政区应当尽早完成香港基本法规定的维护国家安全立法,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机关、立法机关、司法机关应当依据有关法律规定有效防范、制止和惩治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和活动。

  决定明确规定香港特别行政区应当建立健全维护国家安全的机构和执行机制;中央人民政府维护国家安全的有关机关根据需要在香港特别行政区设立机构,依法履行维护国家安全相关职责。

  决定明确规定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应当就香港特别行政区履行维护国家安全职责、开展国家安全教育、依法禁止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和活动等情况,定期向中央人民政府提交报告。

  决定授权全国人大常委会就建立健全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执行机制制定相关法律,切实防范、制止和惩治任何分裂国家、颠覆国家政权、组织实施恐怖活动等严重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和活动以及外国和境外势力干预香港特别行政区事务的活动。决定明确,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将上述相关法律列入香港基本法附件三,由香港特别行政区在当地公布实施。

  决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新华社北京5月28日电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发言人臧铁伟28日就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表决通过涉港决定发表谈话如下:

  5月28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关于建立健全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执行机制的决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并公布施行的这一决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根据宪法和香港基本法的有关规定,从国家层面建立健全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执行机制的重要举措,也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根据新的形势和需要,充分考虑维护国家安全的现实需要和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具体情况,就建立健全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执行机制作出的重要制度安排。全国人大这一决定充分反映和体现了全国人大代表的意愿和心声,充分反映和体现了包括香港同胞在内的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意志和根本利益,对于坚持和完善“一国两制”制度体系,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维护香港长期繁荣稳定,保障香港同胞合法权益,具有重要意义。国家各机关、各地方和各方面,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都必须切实实施全国人大有关决定,切实维护宪法和基本法确定的特别行政区宪制秩序。

  我们注意到,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许多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提出,全国人大常委会要根据全国人大的有关决定尽快制定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的相关法律,推进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制度机制建设,确保相关法律在香港特别行政区有效实施。我们将在下一步工作中,认真做好全国人大常委会相关立法工作,坚定不移贯彻落实宪法、香港基本法和全国人大有关决定的要求和精神,确保香港“一国两制”事业行稳致远。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关于建立健全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执行机制的决定 (2020年5月28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关于建立健全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执行机制的决定
(2020年5月28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

( 2020-05-29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审议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提请审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关于建立健全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执行机制的决定(草案)》的议案。会议认为,近年来,香港特别行政区国家安全风险凸显,“港独”、分裂国家、暴力恐怖活动等各类违法活动严重危害国家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一些外国和境外势力公然干预香港事务,利用香港从事危害我国国家安全的活动。为了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坚持和完善“一国两制”制度体系,维护香港长期繁荣稳定,保障香港居民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三十一条和第六十二条第二项、第十四项、第十六项的规定,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的有关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作出如下决定:

  一、国家坚定不移并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方针,坚持依法治港,维护宪法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确定的香港特别行政区宪制秩序,采取必要措施建立健全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执行机制,依法防范、制止和惩治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和活动。

  二、国家坚决反对任何外国和境外势力以任何方式干预香港特别行政区事务,采取必要措施予以反制,依法防范、制止和惩治外国和境外势力利用香港进行分裂、颠覆、渗透、破坏活动。

  三、维护国家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是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宪制责任。香港特别行政区应当尽早完成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规定的维护国家安全立法。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机关、立法机关、司法机关应当依据有关法律规定有效防范、制止和惩治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和活动。

  四、香港特别行政区应当建立健全维护国家安全的机构和执行机制,强化维护国家安全执法力量,加强维护国家安全执法工作。中央人民政府维护国家安全的有关机关根据需要在香港特别行政区设立机构,依法履行维护国家安全相关职责。

  五、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应当就香港特别行政区履行维护国家安全职责、开展国家安全教育、依法禁止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和活动等情况,定期向中央人民政府提交报告。

  六、授权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就建立健全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执行机制制定相关法律,切实防范、制止和惩治任何分裂国家、颠覆国家政权、组织实施恐怖活动等严重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和活动以及外国和境外势力干预香港特别行政区事务的活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决定将上述相关法律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附件三,由香港特别行政区在当地公布实施。

  七、本决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新华社北京5月28日电

 
关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关于建立健全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执行机制的决定(草案)》的说明2020年5月22日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 王晨
关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关于建立健全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执行机制的决定(草案)》的说明
2020年5月22日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 王晨

( 2020-05-29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各位代表:
 
  我受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委托,作关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关于建立健全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执行机制的决定(草案)》的说明。
 
  一、从国家层面建立健全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执行机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香港回归以来,国家坚定贯彻“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方针,“一国两制”实践在香港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功;同时,“一国两制”实践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面临着新的风险和挑战。当前,一个突出问题就是香港特别行政区国家安全风险日益凸显。特别是2019年香港发生“修例风波”以来,反中乱港势力公然鼓吹“港独”、“自决”、“公投”等主张,从事破坏国家统一、分裂国家的活动;公然侮辱、污损国旗国徽,煽动港人反中反共、围攻中央驻港机构、歧视和排挤内地在港人员;蓄意破坏香港社会秩序,暴力对抗警方执法,毁损公共设施和财物,瘫痪政府管治和立法会运作。还要看到,近年来,一些外国和境外势力公然干预香港事务,通过立法、行政、非政府组织等多种方式进行插手和捣乱,与香港反中乱港势力勾连合流、沆瀣一气,为香港反中乱港势力撑腰打气、提供保护伞,利用香港从事危害我国国家安全的活动。这些行为和活动,严重挑战“一国两制”原则底线,严重损害法治,严重危害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必须采取有力措施依法予以防范、制止和惩治。
 
  香港基本法第23条规定:“香港特别行政区应自行立法禁止任何叛国、分裂国家、煽动叛乱、颠覆中央人民政府及窃取国家机密的行为,禁止外国的政治性组织或团体在香港特别行政区进行政治活动,禁止香港特别行政区的政治性组织或团体与外国的政治性组织或团体建立联系。”这一规定就是通常所说的23条立法。它既体现了国家对香港特别行政区的信任,也明确了香港特别行政区负有维护国家安全的宪制责任和立法义务。然而,香港回归20多年来,由于反中乱港势力和外部敌对势力的极力阻挠、干扰,23条立法一直没有完成。而且,自2003年23条立法受挫以来,这一立法在香港已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人严重污名化、妖魔化,香港特别行政区完成23条立法实际上已经很困难。香港现行法律中一些源于回归之前、本来可以用于维护国家安全的有关规定,长期处于“休眠”状态。除了法律制度外,香港特别行政区在维护国家安全的机构设置、力量配备和执法权力等方面存在明显缺失,有关执法工作需要加强;香港社会需要大力开展维护国家安全的教育,普遍增强维护国家安全的意识。总的看,香港基本法明确规定的23条立法有被长期“搁置”的风险,香港特别行政区现行法律的有关规定难以有效执行,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执行机制都明显存在不健全、不适应、不符合的“短板”问题,致使香港特别行政区危害国家安全的各种活动愈演愈烈,保持香港长期繁荣稳定、维护国家安全面临着不容忽视的风险。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建立健全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执行机制,支持特别行政区强化执法力量。”“绝不容忍任何挑战‘一国两制’底线的行为,绝不容忍任何分裂国家的行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在香港目前形势下,必须从国家层面建立健全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执行机制,改变香港特别行政区国家安全领域长期“不设防”状况,在宪法和香港基本法的轨道上推进维护国家安全制度建设,加强维护国家安全工作,确保香港“一国两制”事业行稳致远。
 
  根据宪法和香港基本法,结合多年来国家在特别行政区制度构建和发展方面的实践,从国家层面建立健全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执行机制,有多种可用方式,包括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作出决定、制定法律、修改法律、解释法律、将有关全国性法律列入香港基本法附件三和中央人民政府发出指令等。中央和国家有关部门在对各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评估和研判的基础上,经认真研究并与有关方面沟通后提出了采取“决定+立法”的方式,分两步予以推进。第一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根据宪法和香港基本法的有关规定,作出关于建立健全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执行机制的决定,就相关问题作出若干基本规定,同时授权全国人大常委会就建立健全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执行机制制定相关法律;第二步,全国人大常委会根据宪法、香港基本法和全国人大有关决定的授权,结合香港特别行政区具体情况,制定相关法律并决定将相关法律列入香港基本法附件三,由香港特别行政区在当地公布实施。
 
  2020年5月18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国务院关于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情况的报告》。会议认为,有必要从国家层面建立健全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执行机制,同意国务院有关报告提出的建议。根据宪法和香港基本法的有关规定,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拟订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关于建立健全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执行机制的决定(草案)》,经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后决定,由全国人大常委会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
 
二、总体要求和基本原则


 
  新形势下从国家层面建立健全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执行机制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坚持和完善“一国两制”制度体系,把维护中央对特别行政区全面管治权和保障特别行政区高度自治权有机结合起来,加强维护国家安全制度建设和执法工作,坚定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维护香港长期繁荣稳定,确保“一国两制”方针不会变、不动摇,确保“一国两制”实践不变形、不走样。
 
  贯彻上述总体要求,必须遵循和把握好以下基本原则。
 
  一是坚决维护国家安全。维护国家安全是保证国家长治久安、保持香港长期繁荣稳定的必然要求,是包括香港同胞在内的全中国人民的共同义务,是国家和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共同责任。任何危害国家主权安全、挑战中央权力和香港基本法权威、利用香港对内地进行渗透破坏的活动,都是对底线的触碰,都是绝不能允许的。
 
  二是坚持和完善“一国两制”制度体系。“一国”是实行“两制”的前提和基础,“两制”从属和派生于“一国”并统一于“一国”之内。必须坚定不移并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方针,准确把握“一国两制”正确方向,充分发挥“一国两制”制度优势,完善香港特别行政区同宪法和香港基本法实施相关的制度和机制。
 
  三是坚持依法治港。宪法和香港基本法共同构成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宪制基础。必须坚决维护宪法和香港基本法确定的香港特别行政区宪制秩序,严格依照宪法和香港基本法对香港特别行政区实行管治,支持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和政府依法施政,牢固树立并坚决维护法治权威,任何违反法律、破坏法治的行为都必须依法予以追究。
 
  四是坚决反对外来干涉。香港特别行政区事务是中国的内政,不受任何外部势力干涉。必须坚决反对任何外国及其组织或者个人以任何方式干预香港事务,坚决防范和遏制外部势力干预香港事务和进行分裂、颠覆、渗透、破坏活动。对于任何外国制定、实施干预香港事务的有关立法、行政或者其他措施,国家将采取一切必要措施予以反制。
 
  五是切实保障香港居民合法权益。维护国家安全同尊重保障人权,从根本上来说是一致的。依法有效防范、制止和惩治危害国家安全的极少数违法犯罪行为,是为了更好地保障香港绝大多数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更好地保障基本权利和自由。任何维护国家安全的工作和执法,都必须严格依照法律规定、符合法定职权、遵循法定程序,不得侵犯香港居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
 
三、决定草案的主要内容


 
  决定草案分为导语和正文两部分。导语部分扼要说明作出这一决定的起因、目的和依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相关决定,是根据宪法第三十一条和第六十二条第二项、第十四项、第十六项的规定以及香港基本法的有关规定,充分考虑维护国家安全的现实需要和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具体情况,就建立健全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执行机制作出的制度安排。这一制度安排,符合宪法规定和宪法原则,与香港基本法的立法宗旨和确立的有关制度是一致的,将有效地维护香港特别行政区国家安全,有力地巩固和拓展“一国两制”的法治基础、政治基础和社会基础。
 
  决定草案正文部分共有7条。第一条,阐明国家坚定不移并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方针;强调采取必要措施建立健全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执行机制,依法防范、制止和惩治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和活动。第二条,阐明国家坚决反对任何外国和境外势力以任何方式干预香港特别行政区事务,采取必要措施予以反制。第三条,明确规定维护国家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是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宪制责任;强调香港特别行政区应当尽早完成香港基本法规定的维护国家安全立法,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机关、立法机关、司法机关应当依据有关法律规定有效防范、制止和惩治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和活动。第四条,明确规定香港特别行政区应当建立健全维护国家安全的机构和执行机制;中央人民政府维护国家安全的有关机关根据需要在香港特别行政区设立机构,依法履行维护国家安全相关职责。第五条,明确规定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应当就香港特别行政区履行维护国家安全职责、开展国家安全教育、依法禁止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和活动等情况,定期向中央人民政府提交报告。第六条,明确全国人大常委会相关立法的宪制含义,包括三层含义:一是授权全国人大常委会就建立健全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执行机制制定相关法律,全国人大常委会将据此行使授权立法职权;二是明确全国人大常委会相关法律的任务是,切实防范、制止和惩治发生在香港特别行政区内的任何分裂国家、颠覆国家政权、组织实施恐怖活动等严重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和活动以及外国和境外势力干预香港特别行政区事务的活动;三是明确全国人大常委会相关法律在香港特别行政区实施的方式,即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将相关法律列入香港基本法附件三,由香港特别行政区在当地公布实施。第七条,明确本决定的施行时间,即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根据新的形势和需要作出的上述制度安排,包括授权全国人大常委会就建立健全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执行机制制定相关法律,进一步贯彻落实了宪法和香港基本法的有关规定。香港特别行政区根据香港基本法第23条规定仍然负有维护国家安全的宪制责任和立法义务,应当尽早完成维护国家安全的有关立法。任何维护国家安全的立法及其实施都不得同本决定相抵触。
 
  本决定作出后,全国人大常委会将会同有关方面及早制定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的相关法律,积极推动解决香港特别行政区在维护国家安全制度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加强专门机构、执行机制和执法力量建设,确保相关法律在香港特别行政区有效实施。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关于建立健全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执行机制的决定(草案)》和以上说明,请审议。
 
      新华社北京5月28日电
 
国务院港澳办发言人就全国人大通过涉港决定发表谈话 “一国两制”的根基更加牢固 香港的前途更加光明
国务院港澳办发言人就全国人大通过涉港决定发表谈话
“一国两制”的根基更加牢固 香港的前途更加光明

( 2020-05-29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5月28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闭幕。

                 新华社记者丁海涛摄

  新华社北京5月28日电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发言人28日就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通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关于建立健全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执行机制的决定》发表谈话表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有关决定,为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保障香港长期繁荣稳定,加固了制度基础,使“一国两制”的根基更加牢固,香港的前途更加光明。

  发言人指出,香港回归祖国以来,“一国两制”实践取得举世公认的成就。但香港内外的破坏性力量一直没有停止对“一国两制”的干扰和破坏。特别是去年的“修例风波”中,“港独”言行肆无忌惮,激进暴力触目惊心,恐怖主义犯罪日渐显现,“一国两制”原则底线受到严重挑战,香港的法治和社会秩序受到严重冲击,香港居民的权利、自由和香港的繁荣稳定受到严重威胁。香港的前景由此蒙上浓重的阴霾。值此严峻而紧要时刻,全国人大作出决定,授权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相关法律,切实防范、制止和惩治任何分裂国家、颠覆国家政权、组织实施恐怖活动等严重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和活动以及外国和境外势力干预香港特别行政区事务的活动,这将有效堵塞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漏洞,“一国两制”的制度根基由此更加牢固,香港的繁荣稳定由此更有保障。唯有“一国”之本得到坚守,“两制”之利才能充分彰显。

  发言人指出,在国家层面进行香港维护国家安全立法,是中央政府基于香港局势作出的慎重决策,针对的是严重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和活动以及外国和境外势力干预香港特别行政区事务的活动,对于香港市民依法享有的各项权利和自由不构成任何影响。香港维护国家安全立法对实施危害国家安全行为的极少数人而言是高悬利剑;对于香港广大居民来说是制度保障。

  发言人表示,此次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根据宪法和基本法的有关规定,行使国家立法权,建立健全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执行机制,是坚守依法治国、依法治港原则的重要体现。中央政府严格按照宪法和基本法办事的决心和诚意无可置疑。下一步,有关香港维护国家安全的立法工作和执法行动,都将严格依法行事,严格遵守法定的职权,严格遵循法定的程序。香港维护国家安全立法完成后,香港特别行政区依法享有的高度自治权不会改变,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不会改变。香港将会以更安全、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和良好的营商环境吸引外来投资者,继续保持国际金融、贸易、航运中心的地位。

  发言人指出,全国人大在审议有关决定的过程中,包括香港同胞在内的全中国人民表达了坚决的支持和热烈的期待,传递出全中国人民反对外来干涉、维护国家安全的共同心声:中国主权,不容挑战;国家安全,必须坚守。建立健全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执行机制,势在必行,事在必成。

  香港是中国的香港,没有人比中央政府更珍爱香港,没有人比中央政府更关心香港的繁荣稳定和香港居民的根本福祉,没有人比中央政府更有决心全面准确贯彻落实“一国两制”方针和基本法。国务院港澳办将依照全国人大的决定,全力配合全国人大常委会展开有关立法工作。我们同时希望香港特别行政区积极创造条件,尽早完成基本法第23条的有关立法工作,希望香港社会各界人士坚决维护宪法和基本法确立的宪制秩序,在行政长官和特别行政区政府的带领下,进一步凝聚反分裂、反暴力、护法治、保稳定的正能量,集中精力严防疫情、发展经济、改善民生,共建美好家园。

 
香港中联办发言人:坚决拥护人大决定共同履行维护香港国家安全责任
香港中联办发言人:坚决拥护人大决定
共同履行维护香港国家安全责任

( 2020-05-29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新华社香港5月28日电中央人民政府驻香港特别行政区联络办公室发言人28日发表谈话,坚决拥护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通过涉港国家安全决定。发言人指出决定对维护香港长期繁荣稳定,确保“一国两制”实践沿着正确轨道前进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发言人表示,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28日表决通过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关于建立健全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执行机制的决定》,人民大会堂里响起长时间热烈掌声,充分体现了该决定是包括香港同胞在内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意志。连日来,参加两会的全国各地方和各界别人士完全赞同香港国家安全立法,港区全国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以及政界、商界、法律界、专业界等纷纷发表谈话,各社团、机构、企业主动发表声明,表达对国家安全立法合法性、必要性、迫切性的高度认同。截至28日,共有超过185万名市民参与街站和网上联署的“撑国安立法”签名行动。这充分说明,思稳求安已成为香港社会强烈呼声,维护国家安全有关立法势在必行。
 
  发言人指出,没有任何国家允许在其本国领土从事分裂国家等危害国家安全的活动,香港在国家安全方面“不设防”的状况不能再继续下去了。有了国家安全,才有安定的生活和发展环境。香港在“修例风波”以来的“港独”“黑暴”冲击下,打砸抢烧屡见不鲜,市民被任意“私了”,营商环境持续恶化。国际权威机构下调香港信贷评级,香港GDP出现10年来首次负增长,消费者信心指数创2008年金融海啸以来最低值。这些恰恰是香港没有国家安全立法下反对派肆意“揽炒”的恶果。事实是最好的回答,香港国安立法绝不是“洪水猛兽”,而是香港法治和市民生活的“守护神”,是香港实现新发展、创造新繁荣的“安全阀”。
 
  发言人指出,建立健全香港特区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执行机制,在保护香港社会“绝大多数”的同时,必将严厉打击那些肆意妄为的“极少数”,这是法治正义的体现。我们正告那些极端激进分子和背后势力,玩火者必自焚,切勿错判形势,切勿低估中央决心,切勿幻想外部势力的无理干预成为他们的护身符。我们也真心奉劝一些风华正茂的年轻人,切莫被煽动蒙蔽、以身试法,成为少数幕后黑手推到街头的“炮灰”,置自身安全和人生前途于险境,要明白“有案底的人生绝不会精彩”。
 
  发言人强调,香港中联办坚决拥护全国人大决定,会积极反映港人心声,期盼有关立法尽快完成。我们相信,在香港国安立法的制度加固下,香港一定会重回正轨,市民生活一定会重归安宁,香港必将迎来一片新天。
 
唐英年: 全体港区全国政协委员拥护支持人大涉港决定
唐英年:
全体港区全国政协委员拥护支持人大涉港决定

( 2020-05-29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新华社香港5月28日电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27日下午闭幕,多名港区全国政协委员28日下午乘飞机从北京返抵香港。全国政协常委唐英年在香港国际机场会见传媒时表示,全体港区全国政协委员一致拥护、坚决支持全国人大表决通过相关决定授权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香港维护国家安全相关法律。

  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28日下午以高票表决通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关于建立健全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执行机制的决定》。

  唐英年表示,没有国家安全,就没有香港的繁荣稳定。在国家安全受到严重威胁、相关法律缺失的情况下,由中央出手解决香港在维护国家安全上存在的突出问题,是势在必行的。制定香港维护国家安全相关法律是中央的事权,中央对于维护国家安全拥有最高权力、最终责任。涉港国安立法具有其必要性和法律基础。

  他强调,香港绝大多数守法市民一向所享的自由和权利都不会受影响,因为有基本法保障。他呼吁,为了广大香港市民的共同福祉,大家要支持相关立法,合力遏止危害国家安全、破坏香港繁荣稳定的行为,确保“一国两制”行稳致远。

  对于美国国务卿蓬佩奥日前的相关谬论,唐英年建议蓬佩奥重温中国宪法及香港基本法。他表示,全国人大常委会有权立法,将有关法律列入香港基本法附件三,由香港特区公布实施。

  倘若美方单方面改变对港政策,唐英年表示,中国人的性格是“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中国人不会受人欺负,外国人要了解中国人的性格。

 
香港特区立法会二读通过《国歌条例草案》
香港特区立法会二读通过《国歌条例草案》

( 2020-05-29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新华社香港5月28日电香港特区立法会28日晚二读通过《国歌条例草案》。

  《国歌条例草案》二读获得立法会过半数在席议员的赞成。立法会主席梁君彦在表决结束后随即宣布休会。立法会将于下周继续审议《国歌条例草案》,届时《国歌条例草案》将进入立法会全体委员会审议阶段。

  二读表决前,特区政府政制及内地事务局局长曾国卫表示,特区政府将加强宣传及推广该条例,增强市民的国家观念。由于过去发生过故意公开侮辱国歌事件,因此要订立明确的规范及指引,教、规、惩并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法》2017年在内地实施,全国人大常委会其后将国歌法列入香港基本法附件三。根据香港基本法第18条规定,凡列于基本法附件三之法律,由香港特别行政区在当地公布或立法实施。

  香港特区政府于2018年初就国歌法提出并推动相关本地立法工作,特区立法会于2019年1月完成《国歌条例草案》首读程序并进入二读阶段,原定于2019年6月恢复二读,但因“修例风波”及立法会内务委员会长期停摆才延至2020年5月27日进行。

 
林郑月娥欢迎人大通过涉港决定 香港特区政府:国安立法丝毫无损在港国际投资者的各种自由和权利
林郑月娥欢迎人大通过涉港决定
香港特区政府:国安立法丝毫无损在港国际投资者的各种自由和权利

( 2020-05-29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新华社香港5月28日电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28日表决通过关于建立健全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执行机制的决定表示欢迎。

  林郑月娥当日发表声明表示,香港特别行政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是香港特区的宪制责任,也和每一位香港市民息息相关。

  林郑月娥表示,鉴于特区行政、立法机关难以在一段可见时间内自行完成维护国家安全的有关立法,全国人大通过相关决定从国家层面完善香港在国家安全方面的法律制度和执行机制,具必要性和紧迫性,同时体现了国家对特区的关心。

  林郑月娥指出,但我们明白特区根据基本法第二十三条规定仍然负有立法义务,应当尽早完成维护国家安全的有关立法。

  林郑月娥表示,特区政府会全力配合全国人大常委会及早完成相关的立法工作,在此过程中会积极反映香港特区的具体情况。林郑月娥说,我们也会积极向各界解说这次立法的目的及其重要性。根据相关决定要求,特区政府会加强维护国家安全的执法工作和公众教育,并就此向中央政府定期提交报告。

  林郑月娥强调,即将制定的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是为了防范、制止和惩治极少数危害国家安全的违法分子,维护香港的繁荣稳定,让“一国两制”行稳致远,不会影响香港居民依法享有的各项权利和自由。“一国两制”一直是香港最大的优势,而稳定和安全的社会将提供有利的营商和投资环境,促成香港未来更好地发展。她深信社会各界会全力支持相关立法。

  新华社香港5月28日电就美国全国商会、香港美国商会近日发表的有关声明,香港特区政府发言人回应表示,绝大部分守法的香港居民包括海外投资者,无需为涉港国家安全立法担心,香港市民和国际投资者享有的各种自由和权利丝毫无损。美国若单方面改变对港政策,将会损害美国自身利益。

  发言人表示,“一国两制”赋予香港的特殊地位一直行之有效,而众多在香港成立的海外企业亦因此受惠。“一国两制”是我们最大的优势,将来亦会如此。

  发言人指出,香港在维护国家安全方面存在严重的法律漏洞。去年的动乱及暴力事件和本土恐怖主义抬头,严重威胁国家安全,凸显堵塞有关法律漏洞的必要性。

  发言人强调,国家安全立法不会损害“一国两制”原则或“蚕食”香港作为一个国际都会赖以成功的制度。相关法规针对分裂国家、颠覆政权、组织实施恐怖活动等行为,以及外国和境外势力干预香港特区事务的活动。绝大部分守法的香港居民包括海外投资者,无需为此担心。

  发言人指出,香港作为世界贸易组织的创始成员,一直积极参与亚太经合组织的活动,将继续奉行以规则为本的多边贸易制度,对资金来源不设限制,为企业提供一个公平的竞争环境。

  发言人说,在选择投资、工作和生活的地区时,全球商界均高度重视一个经济体的安全和稳定。去年香港社会动荡,充斥暴力,近日这种情况重演,严重冲击商界和投资者的信心,也影响了诸如航空、零售、旅游、餐饮等行业的经营。

  发言人表示,香港和美国长久以来在贸易、商业、投资等领域友好互利合作,现在有超过85000名美国公民在港定居和工作。在教育、艺术文化等不同领域,双方均有深厚而广阔的人际联系。

  据介绍,过去十年,美国在香港赚取的贸易顺差是其全球贸易伙伴中最高的。在2009至2018年期间,相关货物贸易顺差的累计总额达2970亿美元。香港在美国进行直接投资,在美国创造逾21万个工作职位。

 
香港政治团体、法律界、工商界支持全国人大涉港决定 确保“一国两制”行稳致远,让香港再出发
香港政治团体、法律界、工商界支持全国人大涉港决定
确保“一国两制”行稳致远,让香港再出发

( 2020-05-29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新华社香港5月28日电28日下午,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以高票表决通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关于建立健全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执行机制的决定》。香港政治团体当天纷纷表示支持全国人大涉港决定,相信制定相关法律有助于恢复香港社会秩序,保障香港市民权益,确保“一国两制”行稳致远。

  香港立法会建制派议员发表联合声明表示,坚定支持全国人大涉港决定,堵塞香港特区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漏洞。声明指出,过去一段时间,有政治组织和个人公然主张“港独”“自决”,勾结外部势力干预香港事务,以暴力手段破坏香港法治和社会秩序,企图在香港实施“颜色革命”。“黑暴”越演越烈,场面触目惊心,显示香港存在国家安全风险。

  声明表示,全国人大的决定不但不会损害香港居民所享有的权利和自由,反而有助于香港从根本上摆脱暴力和动乱,让市民恢复安稳的生活,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和自由,维护香港繁荣稳定。声明重申,香港作为国家不可分离的部分,有责任及义务维护国家安全。

  香港最大政治团体民建联发表声明表示,全力支持全国人大涉港决定。声明表示,当前“黑暴”卷土重来,严重干扰市民正常生活。香港建立起一套健全的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执行机制,能有效打击暴力违法活动,稳定社会秩序,令香港重新出发,让特区政府和社会集中精力解决深层次问题,促进经济持续发展,改善民生福祉。

  民建联主席李慧琼说,国家安全不容妥协,呼吁外部势力停止干预香港事务和中国内政。

  香港工联会的声明表示,全力支持全国人大涉港决定,坚信相关法律有助于止暴制乱,堵塞国家安全漏洞,让香港社会尽快恢复秩序,保障广大市民安居乐业,确保“一国两制”行稳致远。

  香港新民党表示,坚定支持全国人大涉港决定,有助填补香港法律缺口,恢复社会安宁及秩序,遏止过去一年来各种危害国家安全、鼓吹“港独”等非法活动,有助于香港长期繁荣稳定。

  香港各界“撑国安立法”联合阵线表示,从国家层面进行相关立法,充分体现中央政府果断履行法定责任、坚决维护国家安全的决心,证明了中央贯彻“一国两制”方针的决心坚定不移。全国人大的决定是香港社会的共识,是市民的殷切期盼,众望所归。

  新华社香港5月28日电(记者周文其)香港法律界多位知名人士28日表示,全国人大当天通过的涉港决定完全合宪、合法、合理。美国国务卿蓬佩奥的有关言论实属双重标准,不符合事实真相。他们强调,涉港国安立法不会损害香港特区的高度自治,不会影响香港市民合法的权利和自由。

  当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通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关于建立健全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执行机制的决定》。此前,蓬佩奥扬言涉港国安立法“破坏香港自治和自由”。

  香港专业人士协会创会主席简松年律师表示,全国人大的这一决定遵循宪法和香港基本法有关规定,体现国家切实惩治危害国家安全行为的坚定信心。根据决定,全国人大常委会已获得授权,将就建立健全香港特区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执行机制制定相关法律,切实防范、制止和惩治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和行动。

  “一些香港反对派和外国政客口中的香港自治实质是‘全面自治’‘完全自治’,与高度自治的含义完全不符。根据有关国际人权法和国际人权公约,为了维护国家安全对人权自由进行合理限制,这符合国际惯例。根据全国人大的决定,涉港国安立法主要针对的是极少数犯有严重罪行的人,不会影响香港市民的合法权利和自由。”简松年说。

  香港法律专业人员协会会长王吉显表示,美国在维护国家安全方面有繁多、严格的法律,但却指责中国维护国家安全的正当举措,这实质上是以双重标准看待相关议题,与事实真相完全不符。香港事务属于中国内政,蓬佩奥的言论是干涉中国内政,违背国际法和国际关系准则。

  香港与内地法律专业联合会会长陈晓峰强调,一些香港反对派和外国政客是故伎重施,意图以偏概全,贩卖恐慌和仇恨。根据全国人大的决定,全国人大常委会在制定相关法律时将尊重、保障人权,不会损害香港市民已经享有且受到香港基本法保障的言论、新闻、集会等自由。

  多位香港法律专家认为,涉港国安立法将为维护香港繁荣稳定提供关键支撑,为维护国家安全提供有力保障。

  香港终审法院前常任法官列显伦表示,任何一个国家必然有维护本国国家安全的法律。任何人都不会否认,香港现有的法律不足以处理维护国家安全的事务。去年以来,香港确实存在严重的公共危险,显然构成了对国家安全的威胁。这一背景之下,需要建立健全香港特区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执行机制,已成为常识。

  他指出,全国人大这一决定就是为全面贯彻“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方针,大家没有理由对它的前景感到悲观。

  香港特区立法会司法及法律事务委员会主席梁美芬表示,“修例风波”以来,暴徒肆意堵路、纵火,扬言“港独”“自决”,反对派政客配合境外势力插手香港事务,威胁国家主权安全,损害香港繁荣稳定。在这样的形势下,全国人大常委会根据宪法、香港基本法和有关决定制定相关法律,将推动香港特区更好地履行维护国家安全的相关责任,有利于维护香港长治久安和市民福祉。

  香港基本法研究中心主席胡汉清表示,香港特区现行法律中维护国家安全的有关规定难以有效执行,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执行机制存在不健全、不适应、不符合的问题。只有尽快制定并颁布香港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才能让执法机构更有效地防范和遏制分裂国家、暴力恐怖活动等恶行,让香港重回繁荣稳定的正轨。

  香港法学交流基金会副主席傅健慈强调,每个国家都拥有制定维护本国国家安全法律的权力,全国人大从国家层面推进涉港国安立法完全合宪、合法、合情、合理。相信相关法律将来能够有效打击“港独”“黑暴”及恐怖主义等行径,补充香港现有法律的不足,促进香港重振经济,市民安居乐业。他呼吁全港市民都应当和“黑暴”“揽炒”切割,团结一致支持全国人大有关香港维护国家安全的立法工作,让香港再出发。

  新华社香港5月28日电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28日通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关于建立健全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执行机制的决定》。香港工商界纷纷对此表示欢迎和支持,认为此举有助于拨乱反正,维护市民合法权益,保障香港投资环境和长期繁荣安定。

  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稳定有序的社会环境至为重要,香港地产建设商会表示全力支持全国人大通过有关决定。该商会表示,日益猖獗的违法暴力活动正冲击着香港的法治根基和“一国两制”,令香港经济发展和市民生活备受打击。订立国家安全法将有助于维护国家安全,捍卫“一国两制”行稳致远,对保障市民生命财产、促进社会繁荣稳定以及香港长治久安起到积极作用。

  香港中华总商会强调,维护国家安全是香港必须履行的宪制责任,香港全力配合国安立法是必要之举,有助于确保“一国两制”行稳致远,保障香港长期繁荣稳定和港人福祉。期望特区政府能推动社会各界全面配合国家安全的相关法律制定,并向公众加强宣传推广教育,详细讲解立法有关规定。

  全国政协常委、香港中华总商会会长蔡冠深说,相关立法旨在针对颠覆政权、分裂国家、恐怖活动和外国干预四大范畴的严重罪行,港资和外资在港的正常商业营运完全不会受到影响,一般市民享有的各项权利仍然受到基本法保障。此举有助于拨乱反正,维护市民合法权益,长远保障香港繁荣安定,稳定投资环境,增强本地和海外投资者信心。

  香港中华厂商联合会表示,国家安全立法主要针对极少数涉嫌危害国家安全的犯罪分子,故并不担心立法后香港现行的资本主义制度、特区法律制度、高度自治以及港人权利和自由等受到影响。相反,营商者和投资者合法权益将更受保障。希望立法后香港经济能重拾动能,早日脱离衰退困境。

  香港中华厂商联合会会长吴宏斌认为,随着疫情缓和,暴力示威活动有死灰复燃之势,实在令人担心,这也凸显国安立法的迫切性。希望此举能有效防止不法行为,营造安全稳定的营商环境。

  对于国家安全立法,香港多位商界人士表示支持。全国政协原常委、九龙仓集团原主席吴光正近日通过办公室发表声明表示,此举可望引导香港原有生活方式及作业环境尽快恢复正常,相信这也是许多香港人的愿望。

  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信和集团主席黄志祥表示,坚决支持国家安全立法,这有利于维护“一国两制”,有利于香港长期繁荣稳定。这次立法将会更好地保障香港市民生命财产以及社会公共安全,更好地保障工商投资,更好地保障广大民众利益。

  全国政协委员、银河娱乐集团副主席吕耀东表示,香港暴力事件频发,令社会极度动荡。建立健全香港特区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执行机制,是确保“一国两制”行稳致远、确保香港繁荣稳定的必然要求。

 
新时代的人民法典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诞生记
新时代的人民法典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诞生记

( 2020-05-29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两会特刊
 
 
 
  ▲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草案)》。新华社记者丁海涛摄

  新华社北京5月28日电(记者罗沙、杨维汉、白阳、熊丰)共和国法治建设,迎来了历史性的一刻——

  2020年5月28日下午,北京,人民大会堂。

  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以2879票赞成、2票反对、5票弃权,高票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热烈的掌声,在万人大礼堂久久回荡。

  5年磨一剑,宣告中国迈入“民法典时代”。这是新中国历史上首个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承载着几代立法者、法律工作者乃至亿万人民的梦想。

开启中国民事法律新时代


  民法是民事领域的基础性、综合性法律。编纂民法典,是一个国家法律传统和法治信仰的生动写照,映射出一个民族的不懈奋进。

  重庆,嘉陵江畔,歌乐山下。

  近百岁高龄的法学家金平,清晰记得自己亲历的新中国三次民法起草工作。

  “第一次是1954年,第二次是1962年,第三次是1979年。”金平说,“必须承认,只有经济社会发展、人民安居乐业、法治深入人心,民法典才具备成功编纂的条件。”

  中国民事法律的前进脚步从未停歇。改革开放以来,民法通则、合同法、物权法等民事单行法律相继出台,民事法律规范体系逐渐完备。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亿万人民砥砺奋进,开辟新的航程。全面依法治国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

  经济发展行稳致远,要靠民法制度调整关系、维护秩序;社会生活风清气正,需要民法制度立规明矩、激浊扬清;法治建设劈波斩浪,离不开民法制度夯实基础、与时俱进。

  2014年10月,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编纂民法典”。

  “这无疑是我们国家民法史上一个突破性的节点。”白发苍苍的金平回想彼时,仍难掩激动,“只有这个时代,才能诞生我们自己的民法典。”

  伟大的时代,催生伟大的法典。编纂一部符合我国国情和实际,体例科学、结构严谨、规范合理、内容完整并协调一致的民法典,离不开坚强的领导核心和科学的思想指引。

  2016年6月、2018年8月、2019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三次主持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听取并原则同意全国人大常委会党组就民法典编纂工作所作的请示汇报,对民法典编纂工作作出重要指示,为民法典编纂工作提供了重要指导和基本遵循。

  “自始至终,民法典编纂工作都是在党中央的领导下进行。”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民法室负责人说,根据编纂民法典的指导思想,立法机关确立了“编纂式立法”这一重要理念。

  ——不是制定全新的民事法律,而是对现行的民事法律规范进行编订纂修。

  ——不是简单的“麻袋装土豆”,而要对已经不适应现实情况的规定进行修改完善,针对经济社会生活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作出有针对性的新规定。

  为做好民法典编纂工作,全国人大常委会党组先后多次向党中央请示和报告,就民法典编纂工作的总体考虑、工作步骤、体例结构等重大问题进行汇报。

  “党中央的坚强领导,是我们圆满完成民法典编纂的决定性因素。”全程参与本次民法典编纂的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孙宪忠透露,不少立法中的关键问题和重大争议,都是党中央在科学研判的基础上拍板解决。

  源于风车水磨时代的《法国民法典》,因其对现代民法制度的“启蒙”而著称。来自工业化社会初期的《德国民法典》,以其逻辑严谨、体系周密而传承。

  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中国民法典如何呼应时代,为人类法治文明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欲茂其枝,必深其根。这是一部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民法典——

  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化对人格权的全面保护,维护家庭成员合法权益……民族精神融入民法典,引领传统美德和社会公德深入人心。

  事异时移,法随时变。这是一部充分体现时代特点的民法典——

  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破解人工智能发展带来的矛盾冲突,强化互联网时代个人信息保护……民法典与时俱进,为解决21世纪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贡献中国智慧。

  民为邦本,法系根基。这是一部有效反映人民意愿的民法典——

  破解高空抛物坠物难题,维护小区业主合法权益,明确禁止高利放贷……民法典聚焦百姓关切,强化保护人民权利,为百姓安居乐业提供法治保障。

  “在法律体系中,如果说宪法是天空中高扬的旗帜,那么民法就是大地上坚实的脚步。”孙宪忠说,“每一步也许平淡无奇,但正是这些扎实的脚步,让整个国家的治理水平不断提升。”

  一场新时代科学立法、民主立法的生动实践


  2020年2月,疫情防控阻击战正处于关键阶段。

  全国人大代表、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少年家事审判庭庭长陈海仪,焦急地与全国人大常委会相关部门取得联系,反映有儿童因为家长被隔离而无人照顾的问题,并建议对相关制度作出完善。

  今年两会上,陈海仪惊喜地发现,她的建议已经在立法中得到回应。民法典结合疫情防控,进一步完善监护制度,把对被监护人的保护网织得更密。

  一部民法典,映射一个国家的立法水平。

  时间回溯到2015年3月,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启动民法典编纂工作。结合我国民事法律体系现状,一开始就明确了“两步走”的规划。

  “‘两步走’是民法典成功编纂的重要保障。”孙宪忠说,首先制定民法总则,调整民事活动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和一般性规则等重要内容,属于大的创新。然后对其他现行民事法律进行整合修订,编纂民法典各分编。

  “创新”与“整合”协调搭配,让民法典在最大程度保持民事法律制度连续、稳定的前提下,体现立法的前瞻性和开放性,有效回应时代要求。

  2017年3月,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表决通过民法总则,民法典编纂顺利迈出第一步。

  2018年8月,民法典各分编草案亮相。此后的一年多时间里,全国人大常委会对民法典各分编草案多次进行拆分审议。

  广袤的神州大地,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编纂民法典,寻求经济发展和群众生活基本规范的广泛共识,必须扑下身子,倾听民声。

  ——开门立法,求得社会共识“最大公约数”。

  2020年1月,一场关于民法典草案的意见征询会在上海市长宁区虹桥街道召开,来自各行各业的居民各抒己见,与立法机关面对面交流。

  “大家针对涉及老百姓切身利益的问题提出了许多意见建议,也切实感受到国家法治的不断进步。”基层立法联系点信息员卞小林说。

  全国人大常委会10次审议,10次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3次组织全国人大代表研读讨论,针对意见反映集中、争议较大的问题专门召开座谈会……一场广泛而热烈的“民法典大讨论”,成为法治中国的靓丽风景。

  ——深入实际,让人民的法典更接地气、更具实效。

  通过代表工作广纳民意,2019年办理全国人大代表提出涉及民法典编纂的议案32件;

  选取生态环境、公益诉讼、夫妻共同债务等重点问题,专程奔赴有代表性的地方调研;

  针对物业纠纷等老百姓反映强烈的问题,走访小区、居委会……

  立法工作者深入基层,广泛吸纳各方意见,让立法理念与社会发展同步,法律条文与百姓期盼同频。

  2019年12月,由民法总则与民法典各分编草案“合体”而来的完整版民法典草案首次展现在世人眼前。

  今年两会期间,代表委员们对民法典草案进行了认真审议和热烈讨论。大家认为,草案符合我国国情和实际,反映了人民意愿,体现了民法基本原理、基本精神和民事活动的内在规律。

  根据各方面意见,草案又作了100余处修改,其中实质性修改40余处——

  禁止物业公司用断水、断电等方式催交物业费;

  针对地面塌陷伤人问题作出规定;

  明确公安等机关对高空抛物坠物的调查责任;

  ……

  民法典的画卷上,立法者们秉持“人民至上”理念,确保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意志。

  保障人民权利,在“民”与“法”之间彰显为民情怀


  大数据和信息技术的发展,让个人隐私边界日益模糊。

  试衣间可能暗藏“第三只眼”,手机被骚扰电话轰炸,照片被人肆意丑化……互联网时代,法律能否更好保护你我权利?

  翻开民法典,“人格权”一编格外引人注目。

  明确“隐私”的定义,完善对肖像权的保护,确立器官捐献基本规则,加强个人信息保护……人格权独立成编被认为是民法典的突出亮点和重大创新,将我国法律对人身自由、人格尊严的保护提升到了新高度。

  人们也许不知道,在民法典编纂之初,对于“人格权是否独立成编”曾有过一番激烈的讨论——

  有人提出,要最大限度体现对“人”的尊重和关怀,必须通过单独的分编对人格权的类型和保护措施作出全面规定。

  也有人认为,民法典对人格尊严的保护,通过总则编以及侵权责任编的有关规定即可实现。

  “无论是哪一种意见,大家有着共同的目标,就是要加强对人格权的保护,只是立法形式有分歧。”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民法室副主任石宏说,“立足于破解人格权保护领域新情况新问题,强调全面保护,我们经过反复研究,决定将人格权独立为一编。”

  ——这是关乎14亿人民生老病死、衣食住行的“权利宣言”。

  从呱呱坠地享受百般关爱,到两鬓如霜儿孙绕膝;从清晨迎接第一缕阳光,到下班回家休息打开电视,我们时时刻刻都在与民法打交道,受法律规制,受法律保护。

  享受天伦之乐,却不知孩子几岁能打酱油?民法典总则编告诉你,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年龄标准已经从10岁调整为8岁。

  迎来“乔迁之喜”,却遭遇蛮横物业?民法典合同编增加规定了物业服务合同,更好保障业主权利。

  暮年想修改遗嘱,却已无力前往公证处?民法典继承编增加了录像等新的遗嘱形式,公证遗嘱也不再效力优先。

  ……

  “民法典的编纂以‘保护民事主体权利’作为主线,对人民权利的保障可谓事无巨细。”石宏介绍,编纂民法典,把现行民法中已经滞后的规定找出来加以完善,形成更加完备的民事权利体系,更好维护人民权益。

  ——这是镌刻在字里行间的“人民情怀”。

  去世亲人的照片被人恶意损毁,珍藏多年的书籍被借走后“一去不返”……遭遇物质与心灵的双重创伤时,法律能否给出解决办法?

  民法典作出回应:扩大精神损害赔偿范围。

  “这代表着法律从注重物质保护,向精神权益、人格权益的保护拓展。”北京理工大学法学院民法典研究中心主任孟强如此评价。

  从总则编明确规定胎儿利益保护,到婚姻家庭编加大对婚姻无过错方的保护,再到继承编强调尊重立遗嘱人的真实意愿……对个人权利实现“从出生到坟墓”的全面保护,是民事法律的价值归属,更是民法典的鲜明态度。

  ——这是贯穿始终的精神脉络。

  立足社会发展热点难点,聚焦百姓身边“堵点”“痛点”,民法典以立法回应人民群众所急所需所盼。

  回应公众对性骚扰行为的深恶痛绝,明确有关认定标准和单位制止性骚扰的义务。

  聚焦各界反映强烈的“霸座”“抢方向盘”现象,细化客运合同双方的权利义务。

  ……

  有法律界人士感慨,民法典把对人身权、人格权的保护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有利于满足新时代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提高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推动“中国之治”进入更高境界


  5月的深圳,观澜河畔绿荫葱葱。

  我国首个民法主题公园建设如火如荼。规划图上,悬浮的“民法环”舒展于树影之间,巍然矗立的民法纪年轴标记出民法发展史……

  法者,治之端也。伴随着民法典表决通过,这部“社会生活百科全书”即将走进你我生活,在经济社会方方面面发挥基础性和全局性作用。

  从民法到民法典,一个“典”字折射出整个国家治理水平的提升——

  近年来,不少进城务工农民遇到新问题:“家中承包地闲置,能否‘出租’出去进行农业生产?”

  民有所呼,法有所应。民法典吸收承包地“三权分置”改革成果,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相关规定,删除耕地使用权不得抵押的规定,为“三权分置”后承包地经营权流转打牢法律基础。

  “这是一个巨大进步,有助于用活土地承包经营权,更好激发农村社会活力。”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外国语大学法学院副教授黄绮说。

  民法典是权利的宣言,更是国家治理的基本遵循和依靠。

  从体现交易自由,到强调契约精神;从设立“特别法人”,到健全现代产权制度,民法典体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要求,明确民商事活动的行为规则和基本遵循,营造良好的法治化营商环境,保障经济高质量发展。

  规定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惩罚性赔偿,为基因胚胎科研活动划定规范,确定网络虚拟财产受法律保护……民法典紧扣时代脉搏,有效增强民事法律规范的时代性、系统性和协调性,进一步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也为世界法治文明贡献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

  ——一部民法典,熔铸中华民族的“精气神”。

  今年两会期间,一段“修空调小哥徒手爬上6楼救女童”视频广泛流传,令许多人赞叹;“撞伤儿童离开遇阻猝死案”写入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法院公正判决得到网友点赞……

  风清气正的社会风尚,不会让仗义出手者陷入法律与道德困境。民法典鼓励见义勇为,明确减免救助人责任,不让“英雄流血又流泪”。

  编纂民法典,诠释民族精神的立法表达。

  厚重的民法典,1200多个条文之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庄重醒目。

  区别于西方民法典的价值理念,我国民法典清晰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注入到我国民事法律制度的价值内核之中。

  对禁止结婚的情形作出完善,明确夫妻共同债务范围,设立离婚冷静期……以民法典为纲,将相敬如宾、相濡以沫的优良传统继续发扬传承。

  “树立优良家风”写进法律,弘扬家庭美德;完善代位继承制度,减少遗产纠纷……民法典托举“家”的温暖,用千万个家庭“小幸福”融汇成国家民族“大和谐”。

  为解决小区纠纷提供法律依据,维护和谐邻里关系;规定“自助行为”制度,引导社会成员合理维权;完善离婚损害赔偿制度,保护无过错方权益……民法典树立鲜明导向,引领公序良俗,彰显法安天下、德润人心。

  ——全面修典,不止于立法,更在于法之必行。

  法律的生命在于实施。实施民法典,是一项系统工程、长期工程,需要各方面共同努力,常抓不懈。

  司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也是法律得到有效实施的关键。人们注意到,今年的两高报告均提出,要认真贯彻实施民法典,依法保护民事主体合法权益。

  “对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形成阶段的青年学生来说,学习民法典不仅是一次普法的过程,更有利于树立契约精神、规则意识和诚信意识。”全国人大代表、湖南师范大学教授谢资清说,建议各行各业尽快开展学习民法典的活动,为法律的顺利实施打好基础。

  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各环节各司其职,广大人民群众共同参与,让民法典的精神和内容内化于心、外践于行,融入日常生活,成为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规范。

  缘法求道,道立国坚。以民为本,循法而治。

  这部具有中国特色、体现时代特点、反映人民意愿的民法典,必将助推“中国之治”跃上更高境界,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征程上树起又一座法治丰碑。(参与采写记者:陈国洲、黄安琪、郭敬丹、兰天鸣、周颖、吴燕婷、谢昊、熊琳、张紫赟)

 
这本“百科全书”,你能用上!
这本“百科全书”,你能用上!

( 2020-05-29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两会特刊
 
  新华社北京5月27日电(记者吴雨、罗沙)这几天,民法典草案成为全国两会代表委员讨论的热点。被誉为“社会生活百科全书”的民法典,与每个人息息相关。前男友电话骚扰是否侵犯隐私,泄露网购信息算不算侵权,高空抛物谁来负责,这些均能从中找到答案。

  民有所呼,法有所应。快打开这本“百科全书”,一起学习如何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热点问题一:前男友频繁电话骚扰是否侵犯了我的隐私?

  答:很可能是。

  草案规定,隐私是自然人的私人生活安宁和不愿为他人知晓的私密空间、私密活动、私密信息。草案还对侵害隐私权的行为作出了进一步规定,其中明确提到不得以电话、短信、即时通讯工具、电子邮件、传单等方式侵扰他人的私人生活安宁。

  全国人大代表、陕西省律师协会副会长方燕认为,隐私权是一项重要的人格权。进入信息时代以来,出现了很多侵犯人格权的新形式,民法典草案回应了互联网、大数据时代对人格权保护的需要。

  热点问题二:电商平台未经同意、未经加工便把我的信息提供给其他机构是侵权吗?

  答:很可能是。

  草案规定,未经自然人同意,不得向他人非法提供其个人信息,但是经过加工无法识别特定个人且不能复原的除外。

  全国人大代表、云南省律师协会副会长张慧认为,在大数据产业快速发展的今天,数据采集和共享的方式日新月异,既要鼓励数据的开放共享,也要加强对个人信息的保护力度。

  热点问题三:老公背着我借了巨额债务并赌博输光了,我要还钱吗?

  答:应该不用。

  草案规定,夫妻一方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以个人名义超出家庭日常生活需要所负的债务,不属于夫妻共同债务;但是,债权人能够证明该债务用于夫妻共同生活、共同生产经营或者基于夫妻双方共同意思表示的除外。

  方燕代表认为,夫妻共同债务一直是婚姻法中的争议点,2018年出台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夫妻债务纠纷案件适用法律有关问题的解释》明确了夫妻共同债务“共债共签”的原则。民法典草案进一步明确夫妻“共债共签”原则,防止婚姻关系中一方以个人名义举债,导致另一方负债这种“坑配偶”的现象发生。

  热点问题四:路人从我家楼下路过时被抛下的花盆砸中,无辜的我要负责吗?

  答:如果查清责任人或有证据证明与此事无关,可不用。

  草案明确了物业服务企业等建筑物管理人应当采取必要的安全保障措施,还规定有关机关应当依法及时调查,查清责任人。

  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省青岛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宋远方认为,近年来,高空抛物、坠物致人损害的事件屡屡发生,对人民群众人身财产安全,甚至公共安全都有很大的危害。民法典草案明确了各方责任,既可以保护受害人的合法权益,也有利于督促相关方自觉履行职责义务,预防和减少此类行为的发生。

  热点问题五:我已经有了一个孩子,还可以再收养孩子吗?

  答:同时满足其他收养条件时可以。

  草案明确了收养人应当同时具备的条件,其中一条是“无子女或者只有一名子女”。

  方燕代表认为,这是基于全面放开二孩政策而做出的调整。

  热点问题六:我在单位遭遇领导性骚扰,单位有责任制止吗?

  答:有。

  草案规定,机关、企业、学校等单位应当采取合理的预防、受理投诉、调查处置等措施, 防止和制止利用职权、从属关系等实施性骚扰。

  张慧代表表示,明确了用人单位防范性骚扰的义务,很大程度上有利于预防和减少性骚扰行为的发生。

  针对下一步民法典落地实施,多位代表提出建议:

  方燕代表建议,做好民法典生效与其他部门法废止过程中的衔接工作,保证法治的统一性、连续性、稳定性。她将和广大律师一起学好民法典、用好民法典,并积极向全社会进行普法宣传,尽早使民法典“落地生根”,在全社会营造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浓厚氛围。

  宋远方代表建议,加大对法律的宣传和普及,在立法后尽快全面展开民法典释义和相关解读。同时,尽快部署推进相关法律、法规和司法解释的全面清理工作。

  张慧代表建议,民法典在普及过程中,应关注到我国有56个民族,建议结合民族特有的语言、风俗、生活习惯等,尽量用老百姓听得懂的语言、看得懂的鲜活案例进行宣传。

 
困难再大,也压不垮英雄的湖北人民! ——专访湖北省委书记应勇
困难再大,也压不垮英雄的湖北人民!
——专访湖北省委书记应勇

( 2020-05-29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两会特刊
 
 
 
  ▲4月8日,在武汉站,G431次列车乘务员在发车前挥手。G431次列车是武汉市正式解除离汉离鄂通道管控措施后开往湖北省外的首趟始发列车。     新华社记者沈伯韩摄

  本报记者唐卫彬、李鹏翔、梁建强


  千湖之省,战“疫”未休。湖北和武汉是疫情防控的重中之重,是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决胜之地。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湖北代表团审议时强调,防范化解重大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风险,事关国家安全和发展,事关社会政治大局稳定。

  强化防控,湖北何为?化危为机,关键何在?统筹发展,重心何定?近日,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湖北省委书记应勇表示,我们将进一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努力在常态化防控、疫后重振、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改革和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上打造“湖北样板”,为全国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作出应有贡献。

  风雨无阻向前进。困难再大,也压不垮英雄的湖北人民!

  慎终如始,彻底打赢武汉保卫战、湖北保卫战


  记者:武汉保卫战、湖北保卫战取得决定性成果,但是,散发零星确诊病例还有出现,湖北将如何避免来之不易的疫情防控成果前功尽弃?

  应勇: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武汉保卫战、湖北保卫战取得决定性成果。成果来之不易,未来不容松懈。

  在参加湖北代表团审议时,习近平总书记告诫我们,“针尖大的窟窿能漏过斗大的风”。的确,武汉保卫战、湖北保卫战取得决定性成果,不等于取得全面彻底胜利。疫情一日没有解除,防控一刻不能放松。我们将增强必胜之心、责任之心、仁爱之心、谨慎之心,慎终如始、再接再厉,坚持“内防反弹、严防输入”防控策略,坚持常态化精准防控和局部应急处置有机结合,不断巩固疫情防控成果,彻底打赢武汉保卫战、湖北保卫战。

  ——持续加强社区防控。压实“四方”责任,做好患者救治、发热门诊管理、院感防控、校园防控等各项工作,完善防输入、防反弹工作闭环和责任链条。持续开展无疫情小区创建,广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加强养老院、福利院、监狱、看守所等重点单位风险评估和防控。

  ——加强对无症状感染者的筛查和管控。武汉市开展全面核酸筛查,其他市州重点做好教职工、医务人员等重点人群检测和筛查。截至5月23日24时,全省累计开展核酸检测1185万人次,武汉市累计869万人次。5月3日至5月23日,无症状感染者检出率为0.49/万,其中5月23日为0.27/万。做到应检尽检、愿检尽检、能检尽检,继续做好无症状感染者及其密接者管理,对人民负责、让人民放心。

  ——牢牢守住医院第一道关口。发挥发热门诊监测预警“哨点”作用,全省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有条件的乡镇卫生院,严格规范设置预检分诊点和相对独立的发热门诊。实施严格的闭环管理,强化大数据管控,加强院内感染风险排查。

  ——加强对治愈者的关心和帮助。优化治愈患者康复门诊就医流程,定期进行跟踪随访和健康监测。将康复患者的后遗症治疗纳入慢性病医保报销范畴,切实帮助治愈患者解决具体困难。

  ——继续做好外防输入工作。防输入专班不撤、工作力度不减,完善境外来鄂人员数据信息闭环和全流程管理工作闭环,把好入境关、来鄂关、社区关。

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


  记者:今年一季度,湖北省地区生产总值比上年同期下降39.2%。作为全国疫情最重、管控时间最长的省份,湖北如何在抓好疫情防控的同时,加快湖北疫后重振?

  应勇:湖北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多年积累的综合优势没有改变,在国家和区域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没有改变。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湖北经济“三个没有改变”的重大判断,更加坚定了我们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信心和决心,激励我们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我们要主动作为,奋发有为,坚决打好疫后重振的民生保卫战、经济发展战。

  一是加快生产生活秩序全面恢复。着力做好稳链、强链、补链工作,出台“促进经济社会发展30条”“稳就业25条”“财税支持17条”“支持中小微企业18条”等政策措施,引导社会各界帮助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活下去、留下来、发展好。截至5月21日,全省“四上”企业复工率达到98.6%、复岗率达到98.1%,复工复产赶上全国进度。大型门店、重点商超、重点农贸批发市场基本恢复营业,商贸交运等城市功能基本恢复正常。大中学校正在分年级、分阶段进行有序复学复课。

  二是落实好党中央一揽子支持政策。党中央从财政税收、金融信贷、投资外贸等方面,专门对湖北确定了一揽子“真金白银”支持政策。当前,我们正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联络组的指导支持下,全面对接6个方面、31条政策,推动各项政策早落地、早见效、早受益,把政策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三是加快谋划启动一批重大项目。加快谋划实施一批打基础、强功能、利长远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重大产业项目、重大改革事项。积极谋划5G、数字经济、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智慧城市、冷链物流等新基建项目和交通、水利传统基建项目。全省5874个亿元以上续建项目已全部复工;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1266个,接近去年同期水平。

  四是全力优化营商环境。坚持市场评价作为第一评价,以企业感受作为第一感受,各级党委政府当好“有呼必应、无事不扰”的“店小二”,努力把湖北打造成为审批事项最少、办事效率最高、投资环境最优、综合成本最低、企业获得感最强的省份之一,成为要素集聚的“磁场”、企业发展的“沃土”、投资兴业的“宝地”、现代治理的“样板”,使营商环境成为湖北疫后重振、浴火重生的“金字招牌”。

  五是毫不放松抓好“三农”工作。认真落实“米袋子”“菜篮子”工作责任制,持续抓好粮食生产、生猪稳产保供等工作,坚决保住500亿斤粮食产量。更大力度推动“线上消费”“直播带货”等新业态新模式,做大做强“荆楚名优品”,促进农民稳定增收。

  “六保”“六稳”,兜住“民生底线”稳中求进


  记者:民生重千钧。应对疫情冲击,湖北在民生保障方面,还将推进哪些重点工作,还有哪些新招、实招?

  应勇:“六保”是今年“六稳”工作的着力点。守住“六保”底线,就能稳住经济基本盘,兜住民生底线;以保促稳、稳中求进,才能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夯实基础。

  ——千方百计稳就业。就业是最大的民生。湖北全面强化就业优先政策,认真落实“稳就业25条”,支持企业减负稳岗扩就业。截至5月上旬,农民工外出返岗就业705.19万人,帮助2667家有用工需求的重点企业解决用工46.29万人。引导更多高校毕业生到基层教育、公共卫生等人才缺口大的领域就业。落实好特殊困难群体兜底保障政策,及时足额发放各类救助金和社会福利补贴。

  ——“真金白银”惠企业。积极争取中央和国家有关部委支持,出台8个方面30条政策措施,免征2月至6月全省各类参保企业养老、失业、工伤保险单位缴费,减半征收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单位缴费。免征3月至5月全省小规模纳税人适用3%征收率征收的增值税。鼓励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投放、降低利率等,有针对性地稳企业、稳产业、稳就业,增强市场信心、社会信心、企业信心。目前,全省已发放稳岗返还补贴金额5.58亿元,涉及企业10万多家、职工230多万人。

  ——全力维护社会大局稳定。社会不稳,民生难保。我们始终把维护政治安全放在第一位,坚持底线思维,压实政治责任。全力抓好涉疫稳定工作,加强安全生产监管,加强社会面排查整治,确保社会大局稳定。

  “1+1+N”,打造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和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湖北样板”


  记者:大疫也是一场“大考”。湖北将如何着力推进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改革和公共卫生体系建设?

  应勇: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正视存在的问题,加大改革力度,抓紧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做好加强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提高应对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水平这道“必答题”,我们正在抓紧筹备将于6月份召开的省委全会,以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和公共卫生体系、应急管理体系、基层社会治理体系为突破口,研究制定“1+1+N”一揽子治理举措,提升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打造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改革和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湖北样板”。

  第一个“1”就是《关于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推进省域治理现代化的决定》。结合湖北实际,特别是疫情防控实践,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从党的领导、民主政治、法治湖北、经济高质量发展、文化强省、疾病预防控制和公共卫生、民生保障、基层社会治理、生态文明、权力监督等10个方面,明确了制度建设任务。

  第二个“1”就是《关于推进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改革和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意见》。湖北省委、省政府将全面总结疫情防控的经验教训,整体推进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优化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强化基础设施、人才、科技、产业等支撑保障,切实解决好公共卫生领域“不适应、不充分、不平衡”的问题,全面增强公共卫生服务和应急管理能力水平。

  “N”就是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的制度体系。逐步形成推进省域治理现代化的制度矩阵,主要结合城市社区治理,特别是疫情防控的做法经验等,深化街道管理体制改革,提高基层治理水平、提升大城市治理水平、探索武汉市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新路径。

  大考还在继续。我们要进一步强化作风建设,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继续保持和发扬在疫情防控斗争中展现的精神风貌,努力在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中交出“合格答卷”。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生动“证词” 罗杰代表讲述的抗疫故事和他在战“疫”一线的守望与感悟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生动“证词”
罗杰代表讲述的抗疫故事和他在战“疫”一线的守望与感悟

( 2020-05-29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两会特刊
 
 
 
  ▲全国人大代表罗杰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湖北代表团驻地的视频采访室接受采访。          新华社记者熊争艳摄

  本报记者梁建强、王斯班


  忙碌,是今年以来全国人大代表罗杰的常态。

  这名来自湖北省十堰市的代表,是当地一家大型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十堰市太和医院的院长。疫情中,他始终奋战一线,带领团队救治了大量新冠肺炎患者;两会中,他走上了“代表通道”发言,并着力围绕基层医院“补短板”、打造疾控“精锐部队”等问题建言献策。

  “今年注定是我从医30多年来最特殊、最难忘的一年。”这位曾参加过抗击非典、汶川地震等突发公共事件救治工作的代表对新华每日电讯记者说。

临危受命


  “今天上午,代表通道上一位来自湖北的全国人大代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的话,让我印象深刻。”

  22日下午,人民大会堂东大厅,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他所在的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同大家提到这样一个细节。

  总书记提到的代表就是罗杰。

  新冠肺炎疫情袭来,罗杰临危受命,担任了十堰市救治专家组组长。太和医院是疫情中十堰地区收治重症新冠肺炎患者最多的医院。罗杰带领团队及时改建、扩建隔离病房,组织专家制定了新冠肺炎预检分诊、诊断、治疗、转诊的规范流程,较早启用重症医学科负压病房,这些举措,都有力地帮助医院应对疫情带来的冲击。

  不忘医者初心,他始终坚守一线、靠前指挥,夜以继日地投入抗击疫情工作,为救治工作抢得了先机。

  防疫的关键时期,罗杰又担任十堰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性肺炎第二救治医院院长职务,他又在第一时间组织两批45名医疗骨干出征,只用6个小时就完成了发热门诊、隔离病房的改造。

  新冠肺炎患者的救治中,重症和危重症的治疗难度极大。

  “重症新冠肺炎不仅仅是肺部病变,还可能牵连着心脏、肝、肾等多脏器病变,甚至还有中枢神经的问题。”作为专家组负责人,罗杰根据十堰市疫情防控指挥部的部署,对全市新冠肺炎防控和医疗救治工作提供政策建议和技术支持。

  为了降低病死率、有效控制重症患者病情,在抗击疫情的关键阶段,罗杰提出救治实行“一人一方案”,即为每个病人安排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案。“我们把全院专家集中起来,针对每一个重症病人,固定在每天上午和下午开两次病例讨论会。在其他时间病人有任何‘风吹草动’,随时开会紧急讨论。”罗杰说,“我们全心全意守护每一个生命。”

  救治过程中,罗杰意识到了多学科协作的重要性。为此,他组织成立了呼吸支持组、循环功能管理组、中医治疗组、免疫评价和治疗组、营养和肠道微生物组等八个危重症患者诊疗支援组,同时安排中医专家为危重症患者辨证施治。

  3月中旬,太和医院重症患者清零。同时,医务人员实现“零感染”。

走上“代表通道”


  疫情防控中,罗杰和同事们,还有湖北50多万医务工作者,以及40000多名驰援湖北的医疗队员一起,日夜奋战在抗击疫情的最前线。

  今年两会,罗杰走上“代表通道”,讲述了救治中的故事。

  罗杰印象尤为深刻的,是一名87岁高龄的老人救治往事。老人除了新冠肺炎,还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病、肺源性心脏病、高血压等11种基础性疾病,入院时喘息严重、呼吸困难。医院为这名老人配备了一个治疗专班,包括1名主治医生、1名管床医生、1名中医医师、4名护士、1名营养师和1名心理疏导员等,大家竭尽所能,精准救治。

  在长达47天的住院治疗期间,老人的病情多次反复,但医护人员一次又一次把他从鬼门关拉了回来。3月22日,这名高龄患者康复出院时,拉着医生的手:“谢谢你们救了我的命!”

  罗杰介绍,相关统计数据显示,湖北已有3000多名80岁以上的新冠肺炎患者被治愈,其中包括7名百岁以上老人。“这鲜明体现了生命至上的理念。在中国,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始终被放在第一位,每一名医务工作者都在全心全意、竭尽所能,守护每一个生命。”

  疫情防控中,他的另一个深刻感受,是对“90后”刮目相看。

  “让我产生这种改变的是我们医院呼吸内科的7个‘葫芦娃’,他们就是7个‘90后’男护士,他们聪明伶俐,护理技术也十分娴熟。”罗杰介绍,“在这次抗疫中,他们一起请缨出战,一起奔赴前线,在隔离病房里,他们除了配药打针以外,还为重症患者翻身、过床、俯卧位通气等。此外,他们还承担了清运搬运垃圾等额外工作。”

  这7个“葫芦娃”时常主动连续工作7个小时以上。“每次出来以后,防护服下面的衣服全部都湿透了。”罗杰说。

  “以前我总认为,‘90后’都是小孩子没有长大,这次在关键时刻,他们用行动证明他们是有担当的一代,他们是奔涌的‘后浪’,他们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罗杰说。

  他说,战“疫”中,还有另一个强烈感受:人心齐,泰山移。

  “在全国人民的支持下,经过数月的艰苦努力,湖北保卫战取得了决定性成果。湖北人民不会忘记,在那些日子里,从祖国各地运来的一车车蔬菜和瓜果;6100万荆楚人民也不会忘记,在我们最困难的时候,从世界各地寄来的每一个口罩、每一件防护服。我们更不会忘记,那40000多名驰援湖北的医疗队员,你们为我们拼过命……”罗杰感慨。

呼吁“补短板”


  “我在电视上看到你了。”

  24日下午,人民大会堂东大厅,湖北代表团审议现场,十堰市太和医院党委书记、院长罗杰代表刚一开口,习近平总书记就认出了他。

  作为一名全国人大代表,两会中,罗杰也在积极建言献策。

  结合这次抗疫战斗,他就医疗卫生体系建设暴露出来的问题,提出了3点建议,分别为:加大对公立医院的投入,着力建设区域国家重大疫情救治基地;加强疾控体系建设,强化专职专责;深化医学教育改革,打造复合型医学人才队伍。

  “目前公立医院特别是基层医院,在重大传染疾病防治这一块,存在着明显的‘短板’。”他说,“比如,我们太和医院,疫情刚开始时,病人床位、专业医护人员、防护物资,都非常紧缺,经过紧急调配、临时扩建,后来才逐步得以缓解。还有不少基层医院条件更差,要抓紧补齐短板。”

  他建议,将一些基础好、辐射广的地方公立医院建设成为区域性的重大疫情救治基地,做到“平战结合”,确保关键时刻发挥关键作用。

  罗杰在调研中还留意到,从基层来看,目前疾控部门功能有些分散,疾控基础设备和队伍建设还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他建议,把疾控体系的核心职责定位为公共卫生事件的风险管理和生物安全管理,直接为各级政府提供服务,剥离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健康教育等职能,打造疾控精锐部队,更好应对公共卫生应急挑战。

  针对“医不懂公卫、公卫不懂医”的问题,罗杰还呼吁,需要解决临床医学与公共卫生之间脱节、两张皮的问题。他建议,改革医学教育体制,在国家规划层面进行高效协调,如“试行‘5+2’(临床医学本科5年+公卫专业2年)公卫硕士培养模式,使其适应公卫应急要求”。

  展望战“疫”,他充满信心。

  “补短板、夯基础、强防控,多措并举之下,我们一定能够赢得疫情防控阻击战的最后胜利。”罗杰说。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联络组调研督导湖北常态化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工作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联络组调研督导
湖北常态化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工作

( 2020-05-29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两会特刊
 
  新华社武汉5月28日电(记者喻珮)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和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精神,加强对湖北省、武汉市常态化疫情防控督促指导,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联络组近日多次召开会议研究相关工作,并于5月23日至27日赴武汉、荆门、襄阳等地调研督导。
 
  在武汉楚河汉街,联络组同志以普通顾客身份,深入超市、商场、酒店等场所,亲身体验扫码出入、体温检测,了解戴口罩、社交距离、环境消杀、通风等防控措施落实情况;在荆门、襄阳,联络组深入基层社区、乡镇卫生院、市县医院、疾控中心、福利院、学校、企业等,实地察看社区防控措施落实、医院发热门诊设置及诊疗秩序恢复、核酸检测能力及疾控队伍建设和复工复产复学等情况。
 
  联络组指出,湖北省认真落实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紧紧围绕关键环节实施精准防控,有效降低了疫情传播风险。
 
  联络组强调,当前境外疫情防控形势严峻复杂,湖北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任务仍然艰巨繁重。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湖北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刻领会总书记“针尖大的窟窿能漏过斗大的风”重要指示的精神实质,时刻绷紧疫情防控这根弦。要全力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坚持常态化精准防控和局部应急处置有机结合,加强社区精准防控,扩大检测范围,不断巩固疫情防控成果;要继续做好治愈患者康复和心理疏导工作,切实保障人民健康;要抓紧对接中央支持湖北一揽子政策措施,围绕就业、市场、产业链精准施策,帮助解决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面临的实际困难,加快推进复工复产、复商复市,千方百计把疫情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要切实做好“六保”工作,帮助群众解决社保、医保、就学等方面的实际困难,落实好特殊困难群众兜底保障工作;要创新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坚持预防为主,推进城乡环境整治,完善公共卫生设施,大力开展健康知识普及,倡导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要把出门佩戴口罩、垃圾分类投放、保持社交距离、推广分餐公筷、看病网上预约等疫时好习惯推广开来、坚持下去。
 
政府工作报告中的“任务单”有了怎样的“施工图”
政府工作报告中的“任务单”有了怎样的“施工图”

( 2020-05-29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两会特刊
 
 
  5月28日拍摄的上海洋山港四期自动化码头(全景照片)。近日,位于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的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正式揭牌。新华社记者张玉薇摄
 

 
  针对政府工作报告提到的常态化疫情防控、刺激消费、保障粮食安全等多项任务、目标,在全国两会的部长通道、国新办新闻发布会等多个场合,相关部委负责人作出进一步回应,释放出一系列政策具体“施工”落地的信息。
 
  防疫:尽快实现每个省份有一个P3实验室,每个地级市有一个P2实验室
 
  国家发展改革委副秘书长赵辰昕5月24日在国新办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要争取尽快实现每个省(区、市)都有一个生物安全三级即P3水平的实验室,每个地级市争取实现有一个生物安全二级即P2水平的实验室,大大提高重大疫情快速检验检测、快速响应的能力。
 
  全国政协委员、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副院长鲁友明说,拓宽P3、P2实验室的覆盖范围,能够有效实现早发现、早报告;各省份改造升级重大传染病隔离场所和救治基地,有助于实现早隔离、早治疗。这些措施都是尽可能将疫情遏制在“苗头期”,减少对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冲击。他还建议,相关实验室、救治基地建设起来后,需要配套完善制度建设,加强安全管理,严格操作流程,引进专业人才,确保安全运行。
 
  扶贫:带动农业全产业链发展,让贫困地区农产品卖出好价钱
 
  农业农村部部长韩长赋在部长通道说,今年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产业扶贫要继续做贡献,而且脱贫之后,贫困地区产业发展也不能中断。他表示,首先要提质量。带动农业全产业链发展,形成“一村一品”“一县一业”;第二要抓产销。要让贫困地区的农产品真正出村进城,不仅卖得出去,还要卖个好价钱;第三要促衔接。把扶贫产业发展同乡村产业振兴衔接起来;第四要带农户。发挥龙头企业、合作社的作用,使农户能够进入产业链。
 
  全国人大代表、青海省循化县查汗都斯乡红光上村党支部书记马乙四夫说,产业扶贫一定要克服同质化、质量不精、销售渠道单一等问题。他建议,扶贫产业要在做大、做精、做特、做强方面下功夫,充分用好财政支持、龙头引领、基金撬动、精准放贷、电商直销、保险覆盖等政策措施,打通上下游产业链通道,提高对各类市场风险的抵御能力,实现“卖得出好价,扛得住风险”。
 
  环保:努力完成碳排放和城市空气质量指标任务,将启动第二轮第二批中央生态环保督察
 
  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在部长通道说,今年要努力完成单位GDP碳排放强度、地级及以上城市的优良天数比例两项指标的任务。此外,今年将启动第二轮第二批中央生态环保督察。
 
  全国人大代表、福建师范大学经济学院院长黄茂兴表示,单位GDP碳排放强度和空气质量不达标,与一些地方产业结构不合理、能源利用效率不高等密切相关。坚持环保治理不松劲,就是要倒逼各地落实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优化产业结构、提高能效。同时,加大环保投入力度,创新科技,推动环保产业发展。
 
  城镇化:1亿非户籍人口在城市落户,新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3.9万个
 
  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宁吉喆在国新办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今年要推动完成1亿非户籍人口在城市落户的目标,新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3.9万个,支持100个左右的县和县级市开展县城新型城镇化建设示范。
 
  上海交通大学住房与城乡建设研究中心主任陈杰教授认为,当前地方政府债务收紧、财力普遍不足,建议成立专业平台进行市场化操作,用好用足社会资金,破解老旧小区改造资金难题。
 
  全国政协委员、中建集团副总经理周勇认为,城市更新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在城镇老旧小区改造过程中,既要满足群众对居住环境的升级需求,又要保护好历史风貌,建设有文化特色的美丽城镇。
 
  粮食安全:完成8000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确保全年粮食产量稳定在1.3万亿斤
 
  韩长赋在部长通道说,要加强防灾减灾,防止草地贪夜蛾等重大病虫害和气象灾害;提高稻谷最低收购价,及时收购,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今年完成8000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全力确保全年粮食产量稳定在1.3万亿斤,实现小康之年粮食丰收。
 
  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济源市市长石迎军建议,落实优粮优价政策,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
 
  同时,引导农民扩大优质小麦种植面积,加快农业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实施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战略,提高产品附加值。
 
  生猪供应:生猪生产恢复工作不放松,抓非洲猪瘟防控
 
  韩长赋在部长通道提出,已经下达各地生猪生产恢复的目标任务,将会同有关部门督查,压实地方责任;落实好中央出台的19条扶持生猪生产的政策,包括养猪用地政策、金融信贷政策、纠正不合理禁限养政策等;我国规模场饲养的生猪占52.3%,中小户饲养的占47.7%,要抓大带小,发展龙头企业,带动中小农户,共同补栏增养;抓非洲猪瘟防控。
 
  建立常态化防控机制,在生猪饲养、调运、屠宰等环节进行全链条防控监督,同时加快疫苗的攻关和研制。
 
  全国人大代表、牧原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秦英林表示,非洲猪瘟暴发,暴露了生猪产业安全水平不高的短板。下一步的任务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建立联防联控机制,提升行业安全生产和疫情防控能力。引导中小养殖户提高生产经营管理和技术水平,升级养殖场装备和生物安全体系。
 
  汽车消费:鼓励地方政府出台优惠政策
 
  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在部长通道表示,将有序放开新能源汽车代工生产,鼓励换电模式发展,鼓励各类充换电设施互联互通,鼓励地方政府出台新能源汽车在停车、通行等方面的优惠政策。
 
  全国人大代表、民建上海市委副主委、上海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张兆安说,针对新能源汽车,要推动相关安全方面的法律法规出台,明确责任界定,厘清车企、电池生产商、换电站、消费者的维护保养责任。对新能源汽车充换电设备,应按照“谁拥有谁投保”的原则,强制购买安全责任保险。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汽车产业与市场研究领域学科带头人任焕说,要加强对新能源车补贴的监督,坚决惩治企业骗补行为,优化补贴资金流程管理,强化信息透明。
 
  通信:每周增加1万多个5G基站,应用会越来越多
 
  苗圩在部长通道说,5G建设受疫情一定影响,但各个企业努力争取把时间赶回来。现在每周大概要增加1万多个5G基站。4月份,5G用户增加了700多万,累计已经超过3600万。随着5G网络设施的建设,基站不断增多,5G使用场景将越来越多。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联通研究院院长张云勇说,5G是重大历史机遇,必须牢牢抓住。5G建设还面临诸多挑战。比如,5G基站投资压力大,能耗是4G设备的3倍,一些行业的融合产品准入还存在不少政策与标准问题等。他建议,进一步加强金融支持,推动PPP模式在5G新基建领域运用;降低5G电费,纳入直购电等电力改革试点行业;推动5G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加快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繁荣发展新兴产业。
 
  就业:不将占道经营、马路市场、流动商贩列为文明城市测评考核内容
 
  中央文明办主动适应常态化疫情防控形势,在今年全国文明城市测评指标中,已明确要求不将占道经营、马路市场、流动商贩列为文明城市测评考核内容,推动文明城市创建在恢复经济社会秩序、满足群众生活需要的过程中发挥更加积极作用。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刘俊海说,地方政府应加快“放管服”改革,落实中央政策。一是规划、城管、交通、市场监管等部门要创新治理方式,综合考虑人口密度、交通情况等因素,科学规划好依法占道经营的区域和时段,避免“一放了之、一放就乱”;二是加强事中、事后的监管和服务,通过现场巡查等方式,寓管理于服务,引导个体商贩依法经营、诚信经营;三是进一步加大对执法人员的法治教育,提供有温度的行政服务。(记者梁晓飞、宋佳、郑钧天、翟永冠、李劲峰、央秀达珍、杰文津)新华社北京5月28日电
 
这些两会“热词”,“拼”出一幅怎样的蓝图
这些两会“热词”,“拼”出一幅怎样的蓝图

( 2020-05-29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两会特刊
 
  2020年全国两会落下了帷幕。

  特殊时期召开的大会,举世瞩目。近5000名代表委员议国是、献良策,面对挑战寻新机,察变局开新局,“人民至上”“六稳”“六保”“留得青山,赢得未来”“民法典”“两个1万亿”等一系列“热词”激荡在两会、熔铸进历史。

  透过这些两会“热词”,我们能“拼”出一幅怎样的蓝图?

(一)


  习近平总书记22日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必须坚持人民至上、紧紧依靠人民、不断造福人民、牢牢植根人民”。

  不惜一切代价拯救新冠肺炎患者,战“疫”故事,都是时代注脚。

  “新建高标准农田8000万亩”

  “城镇新增就业900万人以上”

  “新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3.9万个”

  “扩大高校面向农村和贫困地区招生规模”

  “全国近3亿人领取养老金,必须确保按时足额发放”

  ……

  政府工作报告中的民生承诺的背后,是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关心的实际问题,“人民至上”里有满满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与天下同利者,天下持之。未来于变局之中,要拼疫情防控、要拼破局发展、要拼保障民生……我们的底气在哪里?是人民,人民是最大的底气。

  人民至上,聚万众一心;依靠人民,成磅礴伟力。面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重挑战,以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紧紧依靠人民,牢牢植根人民,我们定能危中寻机,在变局中开启新局。

(二)


  1万余字的政府工作报告里,仅“就业”被提及39次之多。

  这是为什么?

  缓解疫情冲击,发展经济、保障民生,落实“六稳”“六保”,就业是重中之重。

  从数字化就业到情感劳动,从远程就业到共享员工,越来越多的新就业机会从方兴未艾的“数字经济”与新消费需求中被发掘出来。政府工作报告中还提到,我国包括零工在内的灵活就业人员数以亿计。

  财政赤字规模增加1万亿元、抗疫特别国债发行1万亿元,直达市县基层,直接惠企利民,其实就是根本六个字——保就业保民生。

  两会上,代表委员谈论“新就业形态”脱颖而出,如何让这些新模式快速成长,活力蓬勃,发挥其对“稳”和“保”的积极作用?

  答案是,顺势而为,补齐短板势在必行——

  数字化时代造就了丰富的就业潜力,但劳动力市场尚未培育出足够适应新业态的数字化人才,相关规范也仍待填补。

  注意完善相关就业配套法律政策,运用市场化和公共服务相结合的方式,做好劳动者技能提升、人力资源配置和社会保障政策,让拼就业、拼事业者奔跑无忧。

  特殊形势下,守住了“六保”底线,就能稳住经济基本盘。

(三)


  “必须稳住上亿市场主体,尽力帮助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渡过难关”

  “要坚决把减税降费政策落到企业,留得青山,赢得未来”

  这话切中根本。

  黑龙江润特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鲍文波代表告诉记者,面临国内外经济因疫情下行“双重暴击”,他的企业差点儿“背过气去”。

  好在,一系列优惠贷款、税费减免政策让企业缓过来了,产业链上不少相关的中小微企业也保住了。

  稳住上亿市场主体,政府工作报告列出纾困发展的政策清单:

  下调增值税税率和企业养老保险费率。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所得税缴纳一律延缓到明年;一批优惠政策执行期限全部延长到今年年底;各类租金优惠政策;还有坐着政策“直通车”直达市县基层、直接惠企利民的“两个1万亿”……

  非常之时,非常之策,收非常之效。我们欣喜地看到,截至5月18日,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平均开工率和职工复岗率分别为99.1%和95.4%,基本达到正常水平。广大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也都在逐渐恢复当中。

  想拼赢稳住上亿市场主体这场硬仗,“留得青山,赢得未来”正是我们选择的不二良策。

(四)


  “这个‘金扁担’,我就理解为农业现代化”可谓一语中的。

  湖南益阳安化县青峰村的肖又香代表,靠红皮小籽花生产业带着村民走上脱贫致富之路。

  黑龙江省佳木斯市桦南县梨树乡的种粮大户孙斌代表,靠互联网、轨道车等现代化手段消解疫情影响,顺利完成春耕。

  毫不夸张地说,农业现代化,不仅是农民们的“金扁担”,更是打开乡村振兴大门的金钥匙。

  当前,在脱贫攻坚中的贫中之贫、困中之困里,不少问题与当地农业现代化程度低有关。农业现代化程度高了,农民致富就稳了,乡村振兴就快了。

  今年还有200多天,贫困人口还有551万。脱贫攻坚进入倒计时节奏、大决战状态,立足已取得决定性成就,今年两会已释放出坚决夺取全面胜利的鲜明信号:

  落实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举措,保障重要农产品供给,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扶持适度规模经营主体,加强农户社会化服务;

  支持现代农业设施、饮水安全工程和人居环境整治,持续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

  农业兴、农民富、农村好,才能真正做到“手中有粮,心中不慌”。无论啥时候,吃饱肚子拼发展,多大风浪也不怕。

(五)


  这是召唤一本“社会生活百科全书”的密码——

  民法典编纂过程中,先后10次通过中国人大网公开征求意见,累计收到42.5万人提出的102万条意见和建议。还有人为了这部有1200多条条文的百科全书奋斗66年,成了百岁“磨法师”。

  民法典,民法多一“典”,意义可不止大一点。

  民法问题本质上就是民生问题。遇上高空抛物、霸王合同咋办?疫情期间,家长隔离在外,孩子在家该谁管?民法典对此前长期存在的社会“痼疾”加以治理,更对未来生活中的问题作出回应。

  全国政协委员袁爱平律师告诉记者,民法典中增设“居住权”,能以法律赋予选择“以房养老”方式老人安全感,有可能催生新型养老模式。

  另外,像惩治网络侵权、防范性骚扰、保护个人信息……民法典聆听时代的声音、聚焦百姓生活之需,既展现了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新高度,也将推动提升我国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水平。

  一言以蔽之,民法典将为所有在新时代中怀揣梦想、矢志拼搏的人们提供最坚强的法治保障。

(六)


  今年两会期间,还有两件事令记者印象深刻。

  一件在会内,72岁老院士张伯礼代表说起战“疫”泪洒会场;一件在会外,中国登山队成功冲顶珠峰,60年后再次征服世界新高度。

  两件事,讲出同一个道理:“难”在前进道路上是永恒的问题,说出一个办法:踏破艰险、砥砺前行。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面临风险挑战前所未有。必须在一个更加不稳定不确定的世界中谋求我国发展。

  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

  代表委员认为,要坚持用全面、辩证、长远的眼光来看,发挥我国作为世界最大市场的潜力和作用,明确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战略方向。

  面向未来,我们要把满足国内需求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加快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更多新的增长点、增长极,培育新形势下我国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我国经济新的发展动能加速转换——

  线上零售、线上教育、视频会议、远程办公等,不仅保障了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而且还提供了大量灵活就业岗位。“互联网+”,正打造出“数字经济”新优势。

  5G、人工智能、物联网、工业互联网、数据中心等“新基建”赋能生产、消费和社会治理;提升县城公共设施和服务能力、改造城镇老旧小区等新型城镇化建设和重大工程建设,补齐发展短板……提振消费与扩大投资有效结合。

  初夏时节,生机涌动。两会胜利闭幕,希望的未来已铺展开来。(记者杰文津、屈婷、袁汝婷;参与采写:梁建强、张辛欣、杨思琪、白田田)新华社北京5月28日电

 
一诺千金!脱贫“硬任务”如何交卷?
一诺千金!脱贫“硬任务”如何交卷?

( 2020-05-29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两会特刊
 
  全国人大代表李君是四川省苍溪县白驿镇岫云村党支部书记,他在“代表通道”上谈得最多的,是他们村的抖音直播间。位于秦巴山区的岫云村,近几年搭乘互联网快车,解决了农产品卖难的问题,一度穷得“全是茅草屋”的村子在2014年成功脱贫。到2019年,村里264户人家有153户买了小汽车。在村里建农产品加工流通中心、到成都繁华商圈开店、实现连锁化经营……李君对未来信心满满:“我希望让世界看到岫云村的幸福。
   新华社发
   (徐骏 作)
 
  新华社北京5月28日电(记者王立彬)现行标准下,2020年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这是党中央向全国人民的郑重承诺,必须如期实现。
 
  “脱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完成的硬任务”,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毫不含糊。
 
  200多天,还剩下551万人。具体该怎么办?
 
  任务明确,时间有限——全部脱贫冲刺之路上,是克难上之难、攻坚中之坚,必须攻城拔寨,势在必得。
 
  在今年特殊的形势下,首先要保证贫困地区农民工“走出去”。
 
  务工是贫困人口脱贫的重要渠道,贫困家庭收入40%以上来自外出务工。
 
  “往年过了正月十五,贫困人口外出打工的就出去了。但今年到2月底,贫困人口外出务工的只有往年的40%。”此前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会上介绍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情况时,国务院扶贫办主任刘永富说。
 
  “用两手硬保障两手赢!”云南省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人大常委会主任马正山代表说,疫情发生后,各地帮扶干部创新工作方式,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脱贫攻坚,开启双线作战。“点对点、一站式”直达服务,解决务工人员出行难、就业难的问题。
 
  目前“点对点”劳务输出,贫困劳动力已经占到总量的三分之一,效果立竿见影:经过两个月努力,5月初,农民工出门打工超过95%,基本达到去年水平。
 
  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下,外出务工稳住,贫困家庭收入一大来源就稳住了。
 
  记者有一个明显的感觉,就是今年代表委员们在两会上形成一个强烈共识:保就业就是保民生、助脱贫。
 
  对于脱贫来说,保就业除了一方面要努力稳住外出务工外,还要帮那些无法离乡的人,就地就业、稳住收入。
 
  扁担必须两头挑。会内会外传递来的信息都显示:有关部门已经开始行动。
 
  根据农业农村部会同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印发的《扩大返乡留乡农民工就地就近就业规模实施方案》,正在采取“五个一批”办法解决农民工就业难题:回归农业稳定一批、工程项目吸纳一批、创新业态培育一批、扶持创业带动一批、公益岗位安置一批。
 
  因地制宜,创设公益岗位,容量是惊人的。国务院扶贫办和财政部要求各地调整光伏扶贫收益分配方式:80%的收益要用于吸纳贫困劳动力就地就业。据记者了解,各地通过调整光伏扶贫收益分配方式,上半年将为贫困劳动力就地创造岗位100万个。
 
  “我们村剩余的未就业贫困劳动力,多数是因为有老弱病残的家人或自身就业能力弱,不愿或不能离村。”全国人大代表、河北献县淮镇中街村党支部书记哈明江说,促进就地就近就业,是一剂良方。
 
  据介绍,河北献县淮镇中街村,目前现有贫困户14户,共19人。该村建立了“三无人员(无法离乡、无业可扶、无力脱贫)+公益性岗位”安置就业模式,每月提供600元至700元不等的扶助,兜底保障一批人。
 
  就地就近就业,建设家乡、美化家乡;决胜之年,各地扶贫政策、方法将更多样、更精准。
 
  完成脱贫“硬任务”、打赢攻坚战,不仅要解决“人出不去”的问题,更要解决“货出不去”的问题。眼下瓜果蔬菜土特产等扶贫项目陆续成熟,亟待“走出去”变成农民兜里的收入。
 
  农村生产种植与销售脱节的老问题,因为疫情而进一步凸显。国务院扶贫办与国家发改委、供销总社、农业农村部、商务部、中央网信办等电商扶贫、消费扶贫有关单位推出一系列行动。
 
  近日国务院扶贫办和新电商平台拼多多通过北京和上海两个会场连线的方式,启动“消费扶贫百县直播行动”,选取贫困县开展消费扶贫活动。
 
  在5G时代,城乡之间的距离比大多数人想得要近。两会上,代表委员充分肯定对电商网购等新业态的作用,认为要继续出台支持政策,全面推进“互联网+农业”发展模式。
 
  全国人大代表、国网通化供电公司客户服务中心抄表员初建美说,“互联网+云服务”需要加快速度、加快步伐,要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销售农产品,通过“互联网+云服务”,把产品推广出去。
 
  2020年中央一号文件就明确提出,扩大电子商务进农村覆盖面,加强村级电商服务站点建设,推动农产品进城、工业品下乡双向流通。
 
  全国人大代表、苏宁控股集团董事长张近东提出,要进一步统筹资源,建立以C2M(顾客直连制造)模式为特色、线上线下融合的乡村生产基地。“电商直播是今年最火热的带货方式,对于推动农村地区农产品上行,帮助贫困地区实现脱贫攻坚有重要意义。”
 
  说一千,道一万,脱贫攻坚战,作战更要督战。对52个未摘帽贫困县和1113个贫困村实施挂牌督战,是脱贫攻坚战的关键举措。
 
  据记者了解,目前7个省已制定挂牌督战实施方案,所有县和村也都制定作战方案。对这些挂牌的县,中央财政和省级财政加大了投入,仅中央和省级财政对52个贫困县就投入308亿元资金,各省也在扶贫资金上给予倾斜。
 
  挂牌督战效果初现,如外出务工的贫困劳动力,挂牌督战县已经达到去年总数的102%,高于全国7个百分点。
 
  挂牌督战是为了“战”,如果层层“督”而不是层层“战”,就会成为新的形式主义。目前各地正逐步将工作重心由“督战”变“参战”,全力以赴打好脱贫攻坚收官战。
 
  要沉下去,不能当“井底葫芦”。中央明确要求,各级督战领导、督战部门和帮扶组长单位既要当好督战队,更要当好一线战斗队,以督战帮助基层解决实际问题。
 
  日前江西省宣布于都县、兴国县、宁都县、赣县区、鄱阳县、修水县、都昌县符合贫困县退出条件,标志着江西革命老区的贫困县“清零”。
 
  于都县,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出发的地方。兴国县,因著名的《兴国调查》而闻名中外。这是江西省扶贫开发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事件。
 
  井冈山摘帽、瑞金摘帽……延安各县整体摘帽、平山县摘帽: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根本目的就是为了让人民过上好日子。
 
  困扰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绝对贫困问题,终将历史性地画上句号,奋斗的脚步不会停下。攻坚战正酣,战斗未有穷期。受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三区三州”等仍是脱贫攻坚“坚中之坚、硬中之硬”。巩固脱贫、防止返贫,确保乡亲们持续增收致富仍面临压力。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接续推进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全力让脱贫群众迈向富裕。
 
  “我们村正在挖掘民族特色发展乡村旅游,开发畲果、畲酒、畲茶,实现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全国人大代表、江西省抚州市资溪县乌石镇新月畲族村党支部第一书记兰念瑛说。
 
  脱贫攻坚战,打造了一支强大的扶贫干部队伍。我们党的这支宝贵队伍,要向乡村振兴先锋转变,成为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主力军。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
 
 
 
 
她被最高法报告“点名表扬”
她被最高法报告“点名表扬”

( 2020-05-29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两会特刊
 
2018年5月30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在北京举行中外记者见面会,陈海仪等5位基层法官,围绕司法为民与中外记者见面交流。        新华社资料片
 
  “广州中院陈海仪法官用母亲般的关怀帮助失足少年走向新生。”被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点名表扬”的女法官——陈海仪,以全国人大代表的身份坐在台下,现场聆听了这份报告。
 
  “我激动得一晚上都没有睡着。最高法把我的名字写进报告,不仅是对我个人的肯定,也是对更多从事少年审判的法官的认可和鼓励。”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少年家事审判庭庭长陈海仪说。
 
  在广州中院,陈海仪被称作“法官妈妈”。
 
  “任何人犯了罪都必须接受惩罚。作为法官,我会严格依照法律来裁判。但依法判决后,我愿意像孩子们的妈妈一样,听他们袒露心声,帮他们重新回归社会,做一个有用的人。”陈海仪说。
 
  在陈海仪看来,少年审判是刑事审判工作的一个特殊领域,是情、理、法碰撞最为直接和激烈的地方,往往牵动着一个家庭,甚至几代人的幸福和未来。
 
  陈海仪经办的案件中,有一件令她十分痛心。因为缺少关爱,一名年仅14岁的女孩冲动杀害了不满6岁的堂弟,被判处十年有期徒刑。陈海仪没有放弃她,多年来持续对她进行帮教,与她通信、谈心。在陈海仪的帮教下,这名女孩在未成年犯管教所里表现良好,争取到了减刑。
 
  “少年审判和一般审判不同,需要格外关注他们为什么会走上犯罪之路,如何让他们真心改过,避免重蹈覆辙。”陈海仪说,通过庭前社会调查、羁押评定和心理疏导干预等措施,能够为法院的裁判和判后帮教提供科学参考。
 
  23年来,陈海仪办案不下4000件。她与同事们一起确定了以教育、感化、挽救为方针,强化对未成年被告人的司法保护;以依法从重惩处为原则,严惩侵害未成年人犯罪。
 
  今年是陈海仪第三次参加全国两会,她仍然关注未成年人保护和预防犯罪问题。她建议,设立少年司法矫教制度,让各类青少年社会服务机构在政府有效指引下分级分类发展,助力青少年保护及预防犯罪,发挥有利于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的社会综治作用。
 
  “我会继续帮教这些正在服刑和已经回归社会的孩子。我的手机号这么多年来从没换过,如果他们需要我,我一定在。”陈海仪说。(记者张千千)
 
     新华社北京5月27日电
 

 
  
职业教育如何驶入快车道?如何提高教育公平与质量? 代表委员这样说
职业教育如何驶入快车道?如何提高教育公平与质量?
代表委员这样说

( 2020-05-29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两会特刊
 
重庆市教委5月14日公布2020年义务教育招生入学政策,明确义务教育学校不得以笔试、面试、面谈等名义选拔学生,全面取消招收推优生、保送生、特长生等,保障义务教育招生入学机会公平。
   新华社发
   (刘道伟 作)
 
  新华社北京电(记者陈聪)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更加凸显对民生的关注。其中对发展职业教育作出的部署,引起代表委员热议。
 
  全国政协委员、山东省东营市副市长冯艺东建议,加快发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他说,我国高等教育面临“高不成低不就”的问题,培养理论型研究人才的“专精特”教育深度不够,同时面向培养技能型应用人才的职业教育缺乏理论功底。
 
  冯艺东注意到,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资助以训稳岗,今明两年职业技能培训3500万人次以上,高职院校扩招200万人。“这不仅可以有效解决大学教育和用人单位需求不适应、不匹配的问题,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当前面临的就业压力。”冯艺东说。
 
  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执行院长张志勇关注到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办好特殊教育、继续教育”“资助以训稳岗”等内容。他认为,这既是国家在保就业、提高就业人员技能方面的重大举措,也是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调整完善教育结构的难得机遇。
 
  张志勇说,职业技能提升和高职扩招提质是推动职业教育改革的战略机遇。而实施“国家产教融合建设试点”,是深化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举措。
 
  冯艺东认为,对于目前的教育结构调整问题,不宜“一窝蜂”新设立大量高职院校,这样做一是成本高、见效慢,二是由于学生和家长受传统思想影响,短期内招生可能会存在一定困难,三是新建高职院校的专业课程设置对社会需求的契合度较难把握。
 
  他说,可以探索通过调整部分高校的大学课程设置来解决学生所学和所用部分脱节的问题。比如,可以试点把部分高校一、二年级的课程设置为以基础理论、通识教育为主,三、四年级的课程中增设与专业相关的职业教育内容。这样,大学毕业生既能掌握较为全面的理论功底,又能够具备将来用人单位需要的职业技能。
 
  时至今日,百姓对教育的需求,已经从“广覆盖”转变为更加追求公平与质量。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动教育公平发展和质量提升。扩大高校面向农村和贫困地区招生规模。
 
  提升教育质量的关键在教师。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四中校长马景林说,农村中小学的师资问题是限制这些地区教育发展的关键。切实了解农村教师的发展需求,为农村教师职业注入活力,才能提高农村教师整体素质,保障农村教育长期可持续发展。
 
  马景林说,北京四中从2016年起着手实施“教育改变家乡”教师成长计划,组织面向农村学校特别是贫困地区中小学的校长、教师培训学习活动。通过探索构建适合农村中小学校长、教师职业发展的学习模式,这一计划现已形成乡村校长领导力课程、班主任课程、创新实践课程等多维度的培训课程体系。
 
  
以担当与坚守战“疫” 来自上海代表的抗疫故事
以担当与坚守战“疫”
来自上海代表的抗疫故事

( 2020-05-29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两会特刊
 
  新华社北京5月28日电(记者郭敬丹)全国人大代表、上海市长宁区虹桥社区党委副书记朱国萍开在居民区门口的萍聚工作室,一直在为更好服务社区百姓而努力。

  疫情期间,有居民来这里,讲他们对疫情的担忧、疑惑,询问口罩怎么科学使用,小区的外卖怎么管……朱国萍总是及时一一回复。“我帮他们解答疑问、动员大家做志愿者,亲身参与社区防控。”朱国萍说,社区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团结带领群众,筑牢社区防控的铜墙铁壁,社会治理交出了难能可贵的答卷。

  两会上,朱国萍还呼吁,疫情过后,对健康文明的生活习惯还要继续加强宣传教育。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市邮区中心局邮件接发员柴闪闪的老家在湖北省襄阳市。因为疫情,这个春节留在了上海。“哪里有需要,我就上前,只要能帮上忙。”柴闪闪说。上海邮政开通了对湖北捐赠物资的免费寄送通道,春节期间人手紧缺,柴闪闪立刻报名上岗。

  “连续十多天,我和同事们在上海王港邮件处理中心协助捐赠物资的转运。”柴闪闪说,转运的工作量很大,装卸货、搬运货,一个人差不多要完成3个人的任务。

  但柴闪闪说他心里“充满力量”。

  “我在物资包装上能看到目的地,有武汉、黄冈、潜江等等,这都是我最熟悉的地名,有这么多人在帮助那里,我作为全国人大代表,更要竭尽全力提供帮助。”柴闪闪说。

 
“我们理应冲锋在前” 来自浙江代表委员的抗疫故事
“我们理应冲锋在前”
来自浙江代表委员的抗疫故事

( 2020-05-29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两会特刊
 
  新华社北京5月28日电(记者魏一骏、吴帅帅)全国人大代表、浙江省人民医院院长葛明华是浙江省第五批援鄂医疗队队长,率队抵达武汉后,马上进驻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接管了一个重症病区,集中收治44名新冠肺炎病人。

  作为医疗队的领队,葛明华在统筹安排各项工作外,还担任气管切开组组长。在完成中南医院患者救治、移交工作后,葛明华和医疗队又主动请缨,进驻金银潭医院直至4月初返回杭州。

  社区村庄是疫情联防联控的第一道防线,全国人大代表、浙江省桐庐县江南镇环溪村村委会主任周忠莲深感自己责任的重大。

  “疫情期间,我们村一度采取封闭管理措施,我们成立志愿者队伍,分为9个片区,上门做防疫宣传和情绪疏导,帮助他们解决生活困难。”周忠莲说,“在困难面前,我们理应冲锋在前。”

  随着疫情防控态势逐渐向好,尽快复工达产成为当务之急。“伴随中央及地方一系列纾困惠企政策的实施,企业有序推进复工复产,呈现出稳步恢复的态势。”全国政协常委、正泰集团董事长南存辉说。

  “可以说,这次疫情的严峻考验,让我们更加认识到,智能化、数字化是化危为机、稳定增长的力量,同时为工业互联网生态的成长普及,以及推动转型升级打开了更多窗口。”南存辉说。

 
战“疫”后他们再出发 来自安徽代表委员的抗疫故事
战“疫”后他们再出发
来自安徽代表委员的抗疫故事

( 2020-05-29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两会特刊
 
  新华社北京5月28日电(记者陈诺)4月下旬,安徽省目前唯一一例境外输入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在淮北市康复出院,全国人大代表、淮北市人民医院副院长任千里这才长舒一口气,此时他和团队已在抗疫一线坚守超过两个月。

  从年三十晚上的第一场调度会开始,任千里便进入了“战时”状态。他是医院医疗专家组组长,亦是医学影像方面的专家,每一位患者病情的确定、疑难问题的会诊都离不开他的“火眼金睛”。

  全国人大代表、“85后”大学生村官王萌萌所在的安徽省定远县西孔村有16户村民从湖北返乡,年三十当天,她从老家赶回村里,立即投入到紧张的疫情防控工作中。

  量体温、送物资、做宣传,每天王萌萌要和村干部两次往返村民家中,“一天光是走访超过5个小时。”王萌萌告诉记者,其余的时间她守在防控卡点上。第一次遇到这样的疫情,王萌萌难免有些担心,然而她一边坚守岗位,一边利用业余时间学习防控知识,整个疫情防控期间,西孔村无一人感染。

  许启金是全国政协委员、安徽省宿州市供电公司输电运检室带电作业班副班长,确保百姓用电安全是他的主要任务。疫情期间,他和同事要在杂草丛生的荒野里步行超过10公里,沿着高压线巡查30多个铁塔,一一排查线路隐患。

  回望抗疫岁月,他们再出发。

 
蒙西工业园区:惜时如金赶进度
蒙西工业园区:惜时如金赶进度

( 2020-05-29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经济·民生
 
  新华社呼和浩特5月28日电(记者于长洪、任会斌、朱文哲)车间里马达轰鸣,满载柴油、石脑油、石蜡等产品的车辆不时驶出厂区。“今年以来,制油装置一直在满产。”伊泰煤制油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张志功拿起一只只装着样品的玻璃瓶,为记者一一介绍相关产品的用途和市场行情。

  这家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大路工业园区的现代煤化工企业,成功建设了煤炭间接液化生产线,近期产品在向精细化学品和新材料升级,年产200万吨的扩建工程也在建设之中。

  张志功说,今年以来,企业通过完善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科学安排生产和检修,有效降低了各类不利影响,现在公司员工热情高涨,全力确保完成年度生产目标。

  园区是观察工业发展形势的重要窗口。连日来,记者在内蒙古西部部分工业园区走访时看到,企业纷纷克服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全力推动生产、建设秩序恢复常态,车间里生产线马力全开,工地上一片繁忙施工的景象。

  大路工业园区是我国现代煤化工产业创新发展的一块高地。“56个建成项目生产基本恢复正常,15个在建项目也在加紧施工,现在大伙都想千方百计把疫情耽误的进度补回来。”园区党工委书记韩涛说。

  大路工业园区内的久泰能源内蒙古有限公司一期甲醇生产装置,设计年产能100万吨。记者在中控大厅看到,上百个工位上的控制人员聚精会神地盯着电脑上的各类技术参数,墙上的大屏幕实时显示着生产线的运行状态。

  久泰能源内蒙古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永成说,去年3月,该公司年产60万吨烯烃项目投产,产业链进一步延伸。“受疫情影响,2月中上旬生产负荷一度下调。目前,甲醇和烯烃生产装置的生产负荷分别达到110%和105%,预计今年可实现销售收入60亿元,与去年相比将有明显增长。”

  抓生产,提负荷,赶工期……在一处处工业园区里,企业正以不同的方式,为“六稳”“六保”贡献着力量。

  走进鄂托克经济开发区内的建元煤焦化有限责任公司,记者看到厂内已经立起一座座银色的反应塔,耳畔不时传来叮叮当当的施工声。“目前,500万吨焦化项目正在提产,焦炉尾气制乙二醇、焦油制针状焦等一批下游配套工程正加紧施工,全面建成后将实现焦煤资源的绿色梯级利用。”建元煤焦化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高恒说。

  高恒告诉记者,疫情响应级别下调后,园区管委会、建设单位和企业协同努力,加快复工复产。目前,相关项目用工5000多人,预计今年完成投资约50亿元,实现收入120亿元,全面建成后,用工和产值还将大幅增长。

  在鄂托克前旗上海庙经济开发区,山东能源内蒙古盛鲁电力有限公司的两台超超临界发电机组已经安装到位,进入调试阶段。原计划1号、2号机组分别在今年7月和8月投运,从目前的进度看,预计要延期1个月。

  上海庙能源基地是上海庙(内蒙古)至山东±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的起点。目前,多座大型发电厂和储煤等配套设施正在加紧施工,一座座冷却塔拔地而起,今年部分配套能源项目将建成投产。

  一台锅炉设备的焊点就有8万多个,作业既要提高效率,又要细致准确。“早一天投运,就能早见一天效益,让输电工程更好地发挥作用。”盛鲁电力有限公司总经理王亚仑正在厂区指挥施工,言语间充满了紧迫感。

 
山东省组织编制“不罚”“轻罚”清单267项行为可不行政处罚
山东省组织编制“不罚”“轻罚”清单
267项行为可不行政处罚

( 2020-05-29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经济·民生
 
  新华社济南5月28日电(记者杨文)记者从山东省司法厅获悉,为打造良好营商环境,建立包容审慎的监管氛围,近日,山东省组织编制“不罚清单”“轻罚清单”,自6月1日起,对符合法定条件的轻微违法行为不予行政处罚或者减轻处罚。
 
  山东省司法厅近日印发《山东省轻微违法行为不予行政处罚和一般违法行为减轻行政处罚事项清单》。“不罚清单”涉及市场监管、公安、自然资源等25个行政执法领域,共计267项违法行为事项。山东省对包括“个体工商户未将营业执照置于经营场所醒目位置”在内的116项轻微违法行为,在企业等当事人在限期内改正后不予行政处罚;对151项当事人及时纠正、没有造成危害后果的轻微违法行为不予行政处罚。
 
  “轻罚清单”涉及交通运输、文化旅游、黄河河务管理3个行政执法领域,山东省对“未取得经营许可,擅自从事或者变相从事网约车经营活动”在内的19项违法行为,符合法定适用条件的依法减轻行政处罚。
 
  山东省司法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山东制定“不罚清单”“轻罚清单”,符合法律规定和执法实际需要,便于全省行政执法机关操作实施,便于企业等当事人对自身行为进行自我约束,也便于社会对行政执法工作进行全面监督,对进一步改善营商环境、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有促进作用。
 
18万台!全国小麦跨区机收全面展开 截至5月28日16时,全国已收获小麦6500万亩,收获进度约两成
18万台!全国小麦跨区机收全面展开
截至5月28日16时,全国已收获小麦6500万亩,收获进度约两成

( 2020-05-29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经济·民生
 
  新华社北京5月28日电(记者于文静)据农业农村部消息,截至28日16时,全国已收获小麦6500万亩,收获进度约两成。当日投入联合收割机18万台,单日机收面积超过900万亩,全国“三夏”大规模小麦跨区机收全面展开。

  “五月人倍忙,轻风麦叶黄”。农业农村部有关负责人表示,5月下旬以来天气晴好,夏粮主要作物小麦由南向北进入集中收获期,各主产省相继开镰收割。截至28日16时,四川麦收进入尾声,湖北收获进度过九成、河南过三成、安徽过两成。

  农业农村部要求,各地精心组织“三夏”机械化生产,打好疫情常态化防控条件下农机跨区作业这场硬仗,努力实现夏粮由“丰收在望”转化为“丰收到手”、将秋粮播在丰产期,为稳定全年粮食生产、保障粮食安全提供支撑。

  据了解,全国将有1640万台各类农业机械和320万农机手投入今年“三夏”生产服务,“一条龙”开展小麦、油菜等作物抢收、秸秆处理、产地烘干作业及玉米、水稻、花生等作物抢种和植保作业,助推主产区夏收、夏种、夏管全程机械化。各地共组织调度65万台联合收割机参与夏收,同比增加1万台;其中跨区作业联合收割机达到27.6万台,8公斤以上大喂入量机型占比达到70%,同比提高10个百分点。预计黄淮海主产区小麦机收率、玉米机播率将分别达到96%、90%以上。

  据悉,农业农村部和各小麦主产省制定了“三夏”农机跨区作业应急处置工作方案,开通全国“三夏”农机跨区作业信息服务平台,公布24小时应急值守电话,在主干线设立2137个接待服务站,应对可能出现的区域性农机跨区转运不畅、下田作业受阻等情况。针对湖北夏收初期联合收割机出现较大缺口,农业农村部5月中旬协调七个省份,紧急调度1.9万台联合收割机赴鄂支援,目前湖北夏收进展顺利,3000多万亩粮油作物已实现颗粒归仓。

 
“夏收麦田不见人,机轮滚滚农事新” 河南麦收新观察:效率提高,模式变革
“夏收麦田不见人,机轮滚滚农事新”
河南麦收新观察:效率提高,模式变革

( 2020-05-29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经济·民生
 
  新华社郑州5月28日电(记者韩朝阳、冯碧箫)20多年前,种了10多亩地的河南省邓州市刘集镇石营村农民石占科麦收一个月瘦了18斤。如今,58岁的石占科站在地头,望着麦田里“铁牛”滚滚,他托管的500余亩麦田数天内就收割、播种完毕。

  “犁地、播种、施肥、收割等农活都要人干。”时至今日,谈起年轻时干农活的辛苦,石占科仍有倒不尽的苦水。1982年,石占科咬咬牙,借钱买了全村第一台手扶拖拉机,迈出了农业机械化的一小步。从此,拖拉机、脱粒机、收割机、播种机、无人机……农业机械不断更新换代,“夏收麦田不见人,机轮滚滚农事新”成为石营村的麦收新图景。

  “人力收割小麦,一个壮劳力一天顶多收1亩小麦,现在普通收割机一天能收百亩小麦。”从业34年的邓州市农技推广中心高级农艺师李符说,“农业机械化水平提高,劳动强度大大降低,生产效率、产量、效益却大大提升。”

  如今,石占科已是村里农机服务合作社的理事长,凭借200余位农事经验丰富的合作社成员和100多台(套)农机,他正为十里八乡的农户提供农田托管服务,还从事跨省区收割、播种作业。

  石占科的农机合作社还只是松散型的农业服务组织,更多为散户服务。随着高标准农田建设等“硬件”加强,加上农民承包地“三权”分置等制度变革,农村土地集中流转速度加快,为农业龙头企业服务的专业化农业服务公司开始涌现。

  炎炎烈日下,邓州市小杨营镇安众村正上演一场农机“会战”。金灿灿的麦田里,大型收割机“一马当先”收割小麦,打捆机紧随其后回收麦秸,撒肥、旋耕机械交替作业,最后,播种机适时“登台亮相”,撒下秋季丰收的希望。

  数百亩麦田里,除了驾驶农机的农机手,几乎望不见人影。麦收现场提供农机服务的河南首邑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沈兴新介绍,多台机械配套作业,8小时可完成约400亩麦地的收割、播种作业。该公司160余台(套)农机每年能为20万亩耕地提供整地、播种、施肥、打药、收割、运输等一体化、精细化全程服务。

  安众村麦收现场是邓州220万亩小麦基本实现机收全覆盖的缩影。今年,河南累计组织投入农机410万台(套)以上、联合收割机18万台以上,为保障小麦高机收率打下坚实基础。中原大地上,“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的农忙景象渐渐淡出视野。田间地头的农事正发生巨变,其中,效率提升只是农业生产的变化之一,更大的变化是农业生产模式的变革。

  近年来,农民承包地“三权”分置盘活了土地经营模式,农业种植合作社、农业服务组织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断涌现。目前,仅邓州已有超过4000个农业合作社、家庭农场,200余个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土地集中流转面积达110万亩。

  对于活跃在田间地头的“新农人”而言,“精耕细作”不再是掌握基本农事规律后苦卖力气,而是将土地、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合理配置赚取收益,农业生产经营模式正发生历史变革。

 
麦田来了新“麦客”
麦田来了新“麦客”

( 2020-05-29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经济·民生
 
 
王连杰在操作收割机收获小麦(5月27日摄,无人机照片)。
 
 
 
王连杰在观察麦粒(5月27日摄)。
 
 
 
王连杰(右)在调试对讲机(5月27日摄)。
 
 
  
 
  时下,河南省郸城县东风乡前于洼村麦浪滚滚,一片金黄。村民们对于顺利收获胸有成竹,因为村里来了位年轻的“麦客”——王连杰。
 
  今年31岁的王连杰已经从事农机行业5年,他的父亲是改革开放后第一批农机手,从小王连杰就跟着父亲走南闯北跨区作业。2015年,在父亲的影响下,他决定回到家乡建立自己的农机合作社。
 
  “初入农机行业时,同行都是我父辈年纪的人,我去谈生意拉订单的时候,人家都不信任我,觉得我还是个娃娃。”王连杰说。
 
  凭借着年轻人的一股子闯劲,王连杰的合作社现已初具规模,在省内省外也打开了市场。他组建起的“麦客”团队平均年龄只有20多岁,拥有二三十台农机。“我现在就想吸引有知识懂机械而且愿意回乡扎根的年轻人加入,只要肯干,不比打工赚得少。”王连杰说。
 
  “以前的农机比较落后,一天最多收割三五十亩地,而且作业条件非常艰苦。”王连杰回忆到。今年,王连杰的农机合作社引进了两台先进的智能化收割机。“视频监控、GPS、自动空调什么都有,而且是集成化操作,就和咱们开自动挡汽车一样方便。”
 
  下一步,随着麦收结束,王连杰会带领团队开始玉米播种作业,合作社新引进的无人驾驶拖拉机也会投入使用。
 
  机器轰鸣声中,新一代农机人正在见证中原农田的悄然变化。
 
  新华社记者李嘉南摄影报道
 
吉林秸秆综合利用:“懒汉”种地,“肥”土“富”农
吉林秸秆综合利用:“懒汉”种地,“肥”土“富”农

( 2020-05-29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经济·民生
 
  新华社长春5月27日电(记者褚晓亮、段续、徐子恒)5月下旬,东北春耕春种接近尾声,松嫩大地上一片新绿。近年来,吉林省在全省范围内推广保护性耕作模式,一边推进秸秆还田,增加土壤有机质,一边发展燃料化、饲料化等秸秆利用新业态,肥了黑土地,富了农户家。

“懒汉种地”,不收秸秆


  种地不用收秸秆——放在几年前,在吉林省许多农户的眼里,这简直是“天方夜谭”。但随着保护性耕作模式的推广,这一“天方夜谭”渐渐变成了现实。

  松原市宁江区伯都乡农民孙凯说:“按以前的评价标准,春耕时候,看谁家能干又勤快,就看看他家地里干不干净。但这几年,‘懒汉种地’越来越流行。”

  农民们所说的“懒汉种地”,指的就是保护性耕作。秋天不收秸秆,春天不烧秸秆,种玉米时不灭茬、不打垄,直接在铺满秸秆的地里播种。

  切断秸秆、挖开土壤、放进种子、压实土层……免耕播种机以10公里的时速驶过,复杂的播种动作一气呵成。“黑土地上干‘绣花活’,耕种效率大大提高。”吉林省双辽市宏野农机种植合作联社理事长金铁英说。

  通过财政补贴、试点推行等方式,吉林在全省推广保护性耕作。从“推着走”到“自己走”,从免费作业“没人理”到有偿服务“排长队”,越来越多的农民开始青睐“懒汉种地”。2019年,全省保护性耕作面积突破1000万亩,今年预计达到1800万亩。

黑土变厚,产量增长


  保护性耕作能让秸秆腐烂在地里,增加土壤有机质,既保护了黑土地,又能提高产量,增加农民收入。“前几年土质发干,经过几年秸秆还田,土壤湿润度增加了,肥力也变大了。”松原市金秋园合作社社长李国臣说,“铁锹铲下去,能看到的蚯蚓越来越多。”

  李国臣和社员们从2015年开始实施保护性耕作,他掐着指头算了一笔账:几年下来,耕作层增厚了5厘米,每公顷化肥用量减少了200公斤、增产玉米2000公斤。

  位于吉林西部的双辽市气候干旱,沙性土壤约占耕地面积80%。“春耕见苗三分喜”——当地农民祖辈流传着这句话,意思是只要种子能出苗,就已经开心得不得了。

  “春雨贵如油,秸秆还田后提高了土壤保墒能力,相当于一场30毫米的降雨,提高了出苗率。”双辽市秀水村农民刘国全说。经过几年推广,当地90%以上的玉米地实施了保护性耕作,亩均增产粮食近50公斤、增收70元左右。

废物利用,秸秆卖钱


  在吉林,有的秸秆还了田,有的秸秆卖了钱。在秸秆能源化、肥料化利用方面,许多新业态正在蓬勃发展。

  在梨树县,种粮大户张帅依托500公顷玉米田,办起燃料颗粒厂,一吨秸秆颗粒能卖500元;在松原市宁江区,禾众科技公司用秸秆生产发酵肥,远销山东等地;在扶余市,村民们把水稻秸秆做成草帘、草绳卖给大棚种植户,从事编织作业的农民每天能赚100多元;在双辽市,水稻秸秆做成的稻草砖远销日本,成了和牛爱吃的饲料,1公顷秸秆能卖1000多元……

  随着秸秆综合利用水平的提升,许多农民还转行做起“秸秆经纪人”。“团队一年能经手4万多吨秸秆,收入30多万元。”扶余市秸秆经纪人王国良说。他们一边沟通乡镇村屯,组织专业人员收割收购秸秆,一边将其送往生物质电厂和下游加工企业,畅通了秸秆利用的各个环节。

  吉林省发改部门和农业部门测算,全省全年秸秆可收集利用量约4000万吨。随着保护性耕作技术和综合利用方式的推广,2019年秸秆综合利用量超过2800万吨。吉林省发改委副主任田富英表示,预计2020年秸秆综合利用量将超过3300万吨。

 
一“梅”引来满城香 西宁林业科学研究所所长张锦梅三十年引种育种让丁香开满西宁
一“梅”引来满城香
西宁林业科学研究所所长张锦梅三十年引种育种让丁香开满西宁

( 2020-05-29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成风化人
 
 
这是5月8日拍摄的西宁城丁香花开景象(5月8日摄)。新华社发(张海东摄)
 
 
 
  本报记者周喆、白玛央措、李劲峰
 

 
  眼下,各色丁香花开满西宁古城,花朵虽纤小,但簇团绽放,亦成繁茂花序,汇成阵阵花海。
 
  酷爱丁香的她,身材柔弱,数十年间,日复一日的坚持与探索,最终活出高原“丁香花”的风采。
 
  从桃李年华时偶遇丁香花的“震撼不已”,到选育和保护丁香品种的历经坎坷,再到大力推广丁香种植的不畏纷争……
 
  过去30多年来的激情与付出,让青海省西宁市林业科学研究所所长张锦梅与这座城市、这片土地,结下浓浓的高原“丁香情”。
 
“丁香耐寒耐旱,有着高原独特气质”


 
  如同生活在青藏高原的万千居民,张锦梅对树木和花卉的热爱与执着,与生俱来。
 
  “小时候刮风下雨,我都要跑到果园,捡地上掉落的树枝。”张锦梅回忆,不管多细、多短的枝条,她都会一根根收集,揣进怀里当宝贝,“外地人可能很难理解,可当时我的想法很简单:这棵树长这么大,太不容易了”。
 
  张锦梅1965年出生在青海省循化撒拉族自治县。在她的童年记忆中,目之所及都是一片土黄色。
 
  高原气候高寒,干旱少雨,紫外线强,蒸腾量大,加上贫瘠的土壤、光秃秃的山丘、狂风卷起沙尘,满目都是黄土、黄沙。
 
  秋天看到一棵树凋零、一朵花凋谢,第二年开春,张锦梅都要回到原地,看看树和花是否依旧还在。
 
  “冬天时间长,气温低,大部分植物都很难熬过。”张锦梅说,那时候她就觉得,能在高原上生存下来的一花一草、一木一树都特别不易。
 
  “在这片土地上种出‘颜色’,就这么难吗?”带着不甘,1985年张锦梅进入青海省农林学校学农学。毕业后不久,她被分配到青海湟中县农技推广中心,出于对植物的热爱与熟悉,4年后她被调到西宁市西山林场,负责杨树优良品种的选育和造林。
 
  生性好强的张锦梅,和工人们一起在山坡爬上爬下,掘土、插眼、撒种。她说:“当时条件特别艰苦,膝盖磨破了,手指裂开了,脚掌起泡了,自己穿破的鞋都能堆成小山。”
 
  除了上山栽树,她还得在实验室做杂交实验,选育杨树优种。最忙时,每天只能睡四五个小时。
 
  接触的植物种类越来越多,但张锦梅对丁香始终情有独钟。
 
  “她是有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诗人戴望舒一首《雨巷》,带着愁绪描绘丁香,传遍大江南北。
 
  中学时代,张锦梅想象中的丁香,就如同诗中的江南场景,美丽又婉约。
 
  第一次见到丁香花,还是1985年在西宁读书时张锦梅在人民公园游玩时的一场偶遇。“当时突遇变天,乌云密布的天空就像要崩塌下来。我跑到屋檐下躲雨时,突然闻到一股清香。”
 
  张锦梅转头一看,正是一棵丁香树。“大雨从天而降,夹杂着黄沙。风雨中,丁香依旧静静地盛开,洁白的花瓣,犹如高原天空的云朵。”
 
  多年过去,回想起当时情景,张锦梅感受“除了震撼,还是震撼”。
 
  “在环境优越的地方,她生机勃勃地成长,绽放生命的绚烂。在条件艰苦的环境,她也能顽强地生存,展示生命的坚韧。”张锦梅说,丁香耐寒、耐旱、耐瘠薄,象征着高原居民独特的精神气质,也鼓舞着自己一直坚持与丁香“为伴”。
 
“丁香引种选育,是‘天大的事儿’”


 
  由于高原本土植物品种、数量有限,青海省内各地开展绿化需要从外地引进大量树木、花卉品种,经过引种、栽培、驯化,验证适应高原特殊气候后,才能推广种植。
 
  自1998年进入西宁市小桥苗圃负责480亩基地、培育造林优质苗,张锦梅开始成批栽培各类丁香树苗。
 
  “青海寒冷干旱,而很多丁香品种却能在高原生长、繁育。因此,选育和保护丁香品种,对于增加适宜青海气候的林业物种,显得尤为重要。”熟悉青藏高原的水土光热等自然条件,张锦梅将选育、栽植丁香当作“天大的事儿”。
 
  如果说从外地引进丁香品种,是为丰富高原植物种类;繁育和保护更多丁香品种,则有更深远的考虑。
 
  不同的丁香品种,拥有不同的基因。通过组培、嫁接方式繁育野生丁香,再提取野生品种的优质基因,张锦梅团队就能通过杂交培育出抗寒、抗旱、抗病虫害、花期延长的丁香品种。
 
  很多野生丁香品种也面临着濒危甚至灭绝的风险。“受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稀有的丁香品种往往生长在立地条件差的野外。结种后如没有生存的土壤,便无法生根发芽,甚至面临消失的危险。”一想到这些,张锦梅就急得整夜睡不着。
 
  2013年,拥有20多年林业工作经验的张锦梅,被选派到西宁市林业科学研究所,负责西宁市乃至青海省林业新技术的开发和研究。
 
  每到丁香开花季,张锦梅便和同事前往青海循化撒拉族自治县孟达天池林区、甘肃连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地,寻找天然野生分布的贺兰山丁香、花叶丁香和国家三级保护植物羽叶丁香。
 
  受地貌影响,甘肃连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山体陡峭,怪石嶙峋。刚开始时,望着眼前的石头山,张锦梅心里发怵:“这怎么上得去啊?”
 
  花色淡粉红的羽叶丁香,是我国特有的丁香品种,由于繁殖力弱、生长缓慢,成为濒危物种。为了能采集到羽叶丁香标本,张锦梅和同事在当地老乡的指引下,一次次手脚并用爬上山。
 
  似乎撞上了所有不利的因素,头两年即使被划伤、摔倒,累得跪下,他们来来回回数天,也很难在偌大的山上找到一株丁香。
 
  “当时非常沮丧,时间拖得越久,寻找野生丁香的难度越大,感觉前面工作都是白做了。”眼看着黑夜逼近山林,花期结束,毫无所获的张锦梅特别沮丧,只能来年重新返回山区,再次采集。
 
  2015年,张锦梅和同事们在一个石缝中终于发现了两株野生羽叶丁香。
 
  用手扒开一块块厚重的岩石,感受不到手指被磨破的疼痛,她从一棵被石头压弯的丁香植株上,截取了一段树枝,连同收集到的种子一起,小心翼翼地回到西宁,“那一晚,我终于睡得踏实了”。
 
  当时,全国可供借鉴的丁香的系统组培案例很少。张锦梅团队经过两年攻关,将收集回的羽叶丁香,采取嫁接、组织培养、扦插等方式,破解组培树苗栽植难题,成功培育出第一批羽叶丁香组培苗。
 
  眼下,西宁林科所的丁香培育基地内,一排排移栽的羽叶丁香已经长至一人高。这项工作不仅为这一濒危物种大规模推广种植成功“破冰”,还为后续培育出更多色彩、花期、抗逆性俱佳的优良丁香品种,进一步丰富青藏高原的植物种类奠定了基础。
 
“把丁香种满古城西宁大街小巷”


 
  高原入春后,驾车经过西宁市大街小巷,摇下车窗,便能闻见空气中浓郁的花香。在西宁市区,凡是有绿化的地方,几乎都能看到丁香树。
 
  然而,30多年前,西宁市引进花卉树木开展城市绿化时,缺乏有效规划,引进树种越来越多,“多、乱、杂”问题逐渐暴露:大量外来树种连适应性都没有通过验证,就被盲目引进种植,不仅景观效果不好,成活率低,还导致了资源浪费。
 
  “有的街上出现好几种不同的树,有的高大茂盛、有的形如枯槁,看上去乱七八糟。”不少市民将这种色彩混乱、高矮错落、品种不一、营养不良的种植景象,笑称为“四世同堂”。
 
  更令张锦梅忧心的是,一些树种如高山黄杨,无法适应高海拔的气候条件,也被移栽过来,“迈不过越冬这道坎,成片地枯死”。
 
  西宁市的城市园林绿化,究竟应该以乡土树种为主,还是外来树种为主?最初,大家的想法并不一致。
 
  从西山林场到西宁林科所,张锦梅四处奔走,传授栽培技术,开了无数场讲座,只为推广丁香,“就算自己出钱,我也要把丁香种到西宁的大街小巷”。
 
  一次,张锦梅作为林业专家受邀给园林部门做报告,主题是《高原园林绿化植物的运用和选择》。其间,张锦梅将一朵红玉兰和一株丁香放在一起,前者含苞不放,颜色暗黄,后者花满枝头,绚丽多姿,“我就想表明,高原绿化必须考虑到植物习性。”
 
  “不同的人可以从不同角度考虑问题,但我们做研究的人,面对争论,必须站出来,大胆地讲真话。”张锦梅说,丁香是西宁的市花,适应高原气候,怎么大面积推广种植都不为过。
 
  在张锦梅等一批林业专家的努力下,西宁建成全国唯一的丁香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库。通过多年收集保存,西宁市丁香品种从2013年的18种增加到103种,实现可繁育的有69种。
 
  仅2019年,西宁在大街小巷种植丁香148万株,丁香苗木存量超过750万株。全市累计栽种紫丁香、白丁香、小叶丁香等品种上千万墩,占全市花灌木栽植总量的七成,西宁成为国内丁香繁育品种较多、种植面积较大的城市之一。
 
  如今,高原古城西宁,处处绿树成荫,花团锦簇。其中簇簇盛开、满城遍布的丁香花,在这片高原花海中格外引人注目。
 
  因为对丁香的挚爱、对林业的贡献,张锦梅先后获得“全国三八红旗手”“青海省优秀专家”等荣誉称号。
 
  回顾30年的科研生涯,张锦梅说,她这辈子主要就干了一件事——“为了各种丁香,同大自然拼命‘死磕’”。
 
  平日里,张锦梅喜爱登高远眺。西宁南北两山青翠挺拔,绵延一片,城市内外满目丁香,繁花满树,抹去了当年的荒寂与苍凉,“看到这般景象,内心是丁香带来的幸福满满。”
 
“高原花城”丁香开
“高原花城”丁香开

( 2020-05-29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成风化人
 
  五月的高原古城西宁,处处绿树成荫,花团锦簇。街头巷尾,各类各色鲜花争相绽放,其中,满城的丁香花格外引人注目。

  在北山美丽园、南山公园、火烧沟等地,成片的丁香依山傍水,景致宜人;绿意盎然的小区院落里,几株丁香微风中摇曳;在机场公路、凤凰山快速路等道路边,洁白的丁香默默绽放。花色纷呈的丁香铺满古城,花香四溢。

  “五月丁香开满城,芬芳流荡紫云藤”。城市与花香,繁忙的街道与清香的绿地碰撞出独有的气质,让西宁这座边陲之城化身“高原花城”。

  “过去每到丁香花盛开的季节,人们都会在家中的花瓶里插一束丁香花,好看又好闻。”50岁的西宁市民马艳菊说,丁香花不争奇斗艳,却处处散发着质朴芬芳,这种特质深受西宁人喜爱。

  丁香喜爱阳光,其耐寒、耐旱、耐瘠薄的特性特别适宜青海的土壤和温凉气候。随处可植,容易成活,还能盆栽和甁插,丁香在西宁的栽植历史已有数百年。

  对一度“缺林少绿”的西宁而言,枝叶繁茂、花期较长的丁香,无疑是大自然对这座古城“增绿添彩”的馈赠。随着品种增多、种植面积扩大,1985年西宁市将丁香确定为市花。

  “以前西宁环境条件恶劣,一年四季看不到几棵树,见不到几种花。现在人们可以买到的花卉品种越来越多,但丁香在西宁人的记忆里仍是无可替代的。”西宁市花卉展销中心花店老板贾红娟入行20多年,见过很多花卉品种,却对丁香情有独钟。

  贾红娟说,以前大家常常在路上掐一串丁香花回家,然后在水里培植,感受养花的乐趣,“丁香就像高原上生活的西宁各族群众,自然环境再恶劣也抵挡不住他们追求多彩生活的质朴热情。”

  满足城市园林“彩化”需求和群众对多彩生活的追求,需要不断引进、丰富丁香品种。西宁市林业科学研究所研究员李艳萍介绍,部分丁香品种在自然条件下很难自然生根,需要通过无菌培育等方式进行栽培。由政府投资500多万元、在西宁建成的全国唯一的丁香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库,就承担起丁香种质的保护、研究、繁育任务。

  西宁人爱丁香,西宁城种丁香。丁香也在遍布城区、花香四溢中,带给这座古城诸多“不一样”。近年来,西宁市大规模种植丁香等树木花卉,基本实现对城市生态框架、大小公园的美化、彩化。高原花城的独特魅力,也助力西宁从旅游“中转站”逐步变为国内外游客的“目的地”。  (记者白玛央措、周喆)新华社西宁电

 
这群“新生代”航天人,平均24岁 记哈工大紫丁香学生微纳卫星团队
这群“新生代”航天人,平均24岁
记哈工大紫丁香学生微纳卫星团队

( 2020-05-29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成风化人
 
 
哈尔滨工业大学紫丁香学生微纳卫星团队(资料照片)。  新华社发
 
 
 
  新华社哈尔滨电(记者杨思琪)五月的哈尔滨,丁香竞放。不久前,以紫丁香命名的哈尔滨工业大学学生微纳卫星团队,荣获第24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集体”。这支由“90后”“00后”学生组成的团队,平均年龄不到24岁,他们用青春探索浩瀚宇宙,被称为中国航天队伍里的“新生代”。
 
向梦而行,初心不改


 
  2009年,进入哈工大不久,韦明川加入了学校无线电俱乐部。那一年,中国首颗业余无线电通信卫星“希望一号”发射成功,令他萌生了动手研制小卫星的冲动。
 
  这个想法得到学校老师的一致支持。2012年,紫丁香学生微纳卫星团队正式成立。这支队伍以卫星技术研究所为依托,会集100余人。他们来自航空宇航与科学技术、力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控制工程、机械工程等不同学科,实现了本硕博协同创新、集智攻关。
 
  2015年9月20日,由团队研制的“紫丁香二号”卫星“绽放”星空,开创了我国高校学生自主设计、研制与管控微纳卫星的先河。
 
脚踏实地,创新不止


 
  如今,团队已自主研制了“紫丁香一号”“紫丁香二号”,参与研制了“龙江一号”“龙江二号”“珠海一号”和新技术试验卫星E星等多颗卫星。
 
  每一次创新和突破,都凝结着超出同龄人的付出和努力。为抓住机会学习,有人曾远赴新疆的射电天文台,一“猫”就是一个月;为了赶工期,有人假期没结束,就从家回到学校“泡”实验室;到了发射关键期,每天基本只睡两个小时……
 
  对“龙江二号”的发射过程,负责姿态与轨道控制的吴凡记忆犹新。吴凡说,与“龙江二号”一起发射的“龙江一号”因故突然失联。惊险之下,他们紧急连续发送400多条指令,保障“龙江二号”不出意外,顺利运行。“任何一条指令发生微小偏差,都可能功亏一篑。”吴凡说。
 
  当时,刚上大一的泰米尔主要负责“龙江二号”的微型相机设计工作。卫星上允许的空间只有拇指大小,经过反复调试,相机终于满足了卫星技术要求。2019年2月,这个小相机拍下了一张被外媒称为“最美地月合影”的照片。
 
跨越时空,步履不停


 
  很多人不知道,每张来自太空的照片背后都是一项“国际工程”。团队自主研发了网络共享平台,让世界各地无线电爱好者可以接收照片,满足他们对外太空的向往。
 
  “荷兰、日本,还有我国新疆、广东、北京……这些爱好者来自20多个地点,每张照片上都会标注出他们的贡献。”韦明川说。
 
  “我的孩子对无线电非常感兴趣,希望有一天他能加入你们的团队”“正是受你们的鼓舞,我终于考进了哈工大”……“紫丁香”的故事成为越来越多青年前行的向导。
 
  如今,从电路设计到相机升级,从软件优化到遥测接收,团队不断完善。他们正在承担中俄工科大学联盟“阿斯图”卫星的设计与研制任务。
 
  这个招生季,哈工大直接面向高中毕业生,以“大师+团队”的培养模式,启动“小卫星班”招生计划,将带领更多怀揣航天梦的孩子向着浩瀚星海进发。
 
浙江三门“七仙女”抗疫记
浙江三门“七仙女”抗疫记

( 2020-05-29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成风化人
 
  新华社杭州电(记者王俊禄)记者面前的7位“巾帼网格员”,人称“七仙女”,年龄性格各异,她们中有外来媳妇、邻家小妹、临退休的大妈、毕业不久的大学生,有的是共产党员……她们抗疫中的身影,刻印在浙江省三门县心湖社区居民心间。

  心湖社区有33个小区,逾万户居民,2.88万人口,其中有697名各类隔离服务对象。

  社区党委书记倪晓敏说,7位普通的“巾帼网格员”,穿上蓝色工作背心,就成了勇敢的战士。

  人称“万能姐”的叶娇青是位“60后”,经验最丰富。大年三十,叶娇青收到大数据指令,紧急排查一位有武汉旅行史的人士。当事人没有电话和住址,只有大致方位。查户籍线索无果后,叶娇青看了看眼前800多户、且没有电梯的小区楼群,咬了咬牙,拉着业委会和楼道长分头行动,采用最笨的“敲门法”,花了4个小时,终于找到了当事人,落实了相关措施。

  特殊时期,网格员要面对的并不都是笑脸。初期,少数居民对隔离举措不理解,封条贴了撕掉,网格员再贴回去……疫情期间,为了安全起见,不便面对面做工作,她们只有不断与相关居民打电话。

  千百次敲门、问询、调解、安抚……防疫工作量大且有风险,但她们一直坚守“第一道防线”,收获了满满的信任和成就感。

  慢慢地,她们积累起经验,网格工作越来越标准化,还建立了“一人一档”走访记录。

  “谢谢你们办事认真,但不知道要封门多久?时间久了,我的食品从哪里来,降压药谁供应?子女怕感染不敢与我接触怎么办?……”面对老人遇到的难题和困扰,她们一一给予回答和解决,从不厌烦。

  贴心的服务,让7位网格员成了老人最信赖的朋友。她们再次登门时,老人往往准备了水果,隔着窗户递过来,表达谢意。

  任海飞的网格内,有位菲律宾籍专家需要隔离。“我把要求告诉他,他找人翻译。”任海飞说,听到对方非常配合地回答“Yes”“OK”时,感到很开心。

  为居民买菜是网格员最常见的工作,但也有例外。一天,清晨6点钟,任海飞接到一个居民发来的信息,请求帮忙买两包烟。任海飞没买过烟,跑了三个地方才找到。送上门时,居民又感动又惭愧,解除隔离后主动要求做志愿者。

  记者采访了解到,平时,网格员们还经常做慈善,联合民政部门开展对困境学生的帮扶,并帮孩子们实现运动鞋、自行车等“微心愿”……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七仙女”也不例外。柯梦月老公在外打工,如何在忙碌的工作中管护好孩子,常常让她挠头。刘金红有两个孩子,跟公婆住在一起,加班顾不上吃饭时,是婆婆时常给她和同事们送来饭菜……

  “哪有什么‘仙女’,她们都是平凡女子,都有家人老小。但面对风险困难,她们有种朴素的使命感,那就是守好自己的地盘,护卫好一方群众。”倪晓敏说。

 
从“鸡肋”到焦点 时代变迁下,体育课改革蓄势待发
从“鸡肋”到焦点
时代变迁下,体育课改革蓄势待发

( 2020-05-29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体 育
 
  新华社太原5月28日电(记者刘扬涛、王菲菲)在全国两会上,“为学生松绑”“体育入高考”等话题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随着建设健康中国的步伐日益加快,作为其中一环的体育课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甚至成为一些地方教育改革的重点。通过透视体育课在当代的发展现状,我们既能感受到“健康第一”教育理念的渐入人心,也能发现在迈向体育强国的道路上仍需补齐的短板与差距。

  体育课之热:全民健康成为共同追求


  “儿童青少年的健康关系着家庭的幸福、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但目前我国儿童青少年健康形势不容乐观,大力提高全民特别是儿童青少年健康水平非常迫切和必要。”在5月25日进行的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视频会议上,程红委员建议,将学生体育教育纳入教育现代化评估指标,开足开齐体育课程,修订中小学体育教师、场地和器材配备的基本标准,并加大相关财政经费投入。

  今年两会上,体育教育的话题被多次提及,引发热议。随着全民健康日益成为政府和群众追求的共同目标,原本被视为“鸡肋”的体育课近些年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太原市实验中学体育老师闫永帅对此深有体会:“过去体育老师‘被生病’的现象比较常见,现在好了很多,基本能保证体育课开足了。”

  伴随体教融合的日益深入,人们对体育课的价值有了更多元的理解与应用。“2岁到16岁是人的运动敏感期,也是成长的关键期。”山西省政协常委、山西大学体育学院院长陈安平认为,体育是培养青少年综合素质的基础,上好中小学体育课不仅有利于学生的身体健康和运动能力养成,而且对提升社交能力、塑造拼搏精神、健全人格品质等方面都起着重要作用。

  今年4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审议通过了《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明确指出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推动青少年文化学习和体育锻炼协调发展,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等。这让不少业内人士看到了体育教育事业发展的新曙光。

  “随着我们不断深耕体育教育厚土,全民健康的目标也将越来越近。”全国人大代表、山西大学国际教育交流学院副院长双少敏说。

体育课之殇:培育高质量体育人口任重道远


  经过了漫长的假期,全国中小学校近期陆续迎来复课,“学生体能下降”的话题也随之而来。“原本800米测试一个班有十几人能得满分,现在一个都没有了。”一位中学体育老师向记者透露,“疫情期间学校每天都安排了在线体育课,但由于缺少老师的现场监督,孩子们锻炼积极性不高,到课率只有60%左右。”

  “只要离开学校,许多学生主动参与体育运动的积极性就会大打折扣,这从侧面反映出我们的体育课仍不够完善。”华舰体育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赵晓春说,“目前中国的体育人口大约只占总人口的三分之一,这意味着有一大批接受过学校体育教育的人在毕业后就再也不锻炼了。这种体育人口的流失一定程度上是因为学生没能在学校里培养一项运动技能和爱好,导致他们对体育的忠诚度不高。”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到2030年全国城乡居民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要达到40%及以上。不少人将实现这一目标的希望聚焦于体育课,然而随着大家对中小学体育课的要求越来越高,其缺少项目支撑、专业含金量较低等短板也日益暴露出来。

  “据我观察,目前大部分中小学校的体育课还停留在单纯追求体育行为的阶段,让学生跑跑跳跳、活动一下,就算达到目的了,并不会针对某项体育技能进行持续系统性地培训,这导致很多孩子最终一无所获。”山西大学体育学院教师孟林盛认为,“中小学体育课的症结或许就在于此。当然这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背后涉及对体育课的重视程度、教师的专业水平、配套场地设施等一系列难题。”

  “培育高质量大基数的体育人口是迈向体育强国的必要条件,而作为其中关键一环的体育课仍然有待提质升级,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赵晓春说。

体育课之问:我们需要什么样的体育课?


  走进太原市第十九中学,别具一格的“象棋走廊”和“棋文化墙”令人感受到浓浓的体育氛围。作为一所体育运动传统项目学校,十九中把棋类课纳入教学课程,每班每周有一节棋类选修课,学校每学期举行棋类比赛、体育节等活动,引导学生钻研棋艺、爱上下棋。

  近年来,全国各地涌现出一批像太原十九中一样积极探索体育课改革并取得不俗效果的中小学校,但“星星之火”尚未形成“燎原之势”。尽管深化体教融合已是大势所趋,但我们究竟需要什么样的体育课?这个问题仍然值得探究。

  “体育的本质是项目,体育课应该以培养运动技能为中心,建立分项目的课程体系。”赵晓春提出,各地政府应统筹教育资源,支持中小学校各自发展几个特色体育项目,同时大力开展各类运动的市级、区级、校级联赛,让学生在持续学习和深度参与中真正爱上某项运动,培养终身参与体育锻炼的习惯。

  “我们应该更多挖掘体育的教育功能,弘扬团结、拼搏、坚持等体育精神,促进学生形成健全人格,帮助他们实现全面发展。”陈安平建议,应在中小学体育课中加入“体育精神”的专门内容,通过讲故事、参与竞技等方式,让孩子真正感知和理解体育精神,将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未来的体育课应该是什么样的?只能说目前我们仍在不断地摸索,我们的体育课改革才刚刚起步,还有诸多现实困难尚待解决。但我们也看到,推进体教融合已是蓄势待发、刻不容缓。”双少敏说,“随着群众对优质教育、健康生活和精神文化等领域需求的不断提高,小小的体育课已经与大众的民生福祉紧密相连,展现出越来越大的意义与价值。”

 
朱婷代表:对“孩子学体育、家长看手机”说不
朱婷代表:对“孩子学体育、家长看手机”说不

( 2020-05-29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体 育
 
  新华社北京5月28日电(记者王镜宇、丁文娴)全国人大代表、女排奥运冠军朱婷28日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家庭体育活动氛围和运动理念对于“体育启蒙”至关重要,她希望将来“孩子学体育、家长看手机”的现象能有所改变。

  在里约奥运会上随中国女排夺得冠军之后,朱婷前往土耳其女排联赛效力了3个赛季,在那里见到的亲子体育氛围给她留下了深刻印象。

  “在国外运动员公寓附近的公园空地上,我常常看到家长带着孩子在进行体育活动,一个足球、一个排球就能玩上大半天,有时候路过,我会站定多看一会儿,因为和爸爸妈妈一起进行体育活动,是我很羡慕的场景,可是很少能在国内看到。在我们女排的训练馆和附近的场馆,经常能看到家长专程送孩子来练体育,孩子在里面练,家长要不就在外面坐着玩手机,要不就是望子成龙,坐在场边严格督训,甚至比教练还激动,直接去指导孩子,最后往往是大人急孩子哭,不欢而散。看着这样的场景,我会去想,这样练体育能有兴趣吗?归根到底,这是我们对待体育的理念和习惯问题。”

  在土耳其效力期间,朱婷的俱乐部队友中有不少是来自世界各地的顶尖球员。在交流中,朱婷发现队友们与排球“结缘”的方式跟自己很不一样。

  “我是因为初中阶段个子高才去打排球。而她们在年纪很小的时候就和家长、兄弟姐妹或者社区里的小伙伴一起玩耍,参与各种运动,可能擅长好几个运动项目,因为喜欢或特别擅长某个项目,才选择投入到更专业的训练中。所以相比之下,虽然她们的身高不一定比得上我们,专业训练的时间也许没有我们长,但是接触体育的机会更多、接触面也更广,球场上的移动能力、判断能力、灵敏度都显得比我们更好。”由此,朱婷联想到了国内青少年接触运动项目种类少、时间晚,基础素质相对较弱的问题。

  此外,朱婷还注意到国内儿童和青少年身体素质依然不容乐观,肥胖率逐年上升,近视率居高不下。

  因此,在今年的两会上,朱婷提交了《体育教育“关口”前移,启蒙从学龄前儿童抓起》的建议。朱婷建议,重视幼儿体育启蒙,出台相关政策扶持幼儿体育教育,构建“社会、幼儿园、家庭”三位一体推动幼儿体育实施和推广的新局面。

  朱婷分三个部分提出了自己的建议。一是在国家社会层面,她希望出台相关政策,扶持幼儿体育教育;建立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和保险政策;开展宣传活动,推动体育启蒙教育理念的提升;鼓励企业参与,加大对幼儿体育的资源投入。二是在幼儿园层面,朱婷建议规范完善幼儿体育内容标准和教学大纲,积极开发各类符合幼儿生长发育特点的运动项目,增强趣味性和娱乐性;定期对幼儿体育教师考核和培训;重视幼儿体育活动卫生保健及安全措施;积极营造幼儿体育教育环境氛围。三是在家庭层面,朱婷呼吁提高家长对于幼儿体育的认识,大力推广亲子体育游戏,让体育文化落地生根。

  朱婷说:“家长应该避免急功近利,过早地让孩子参与专项运动训练,而应注重体育对幼儿身体发育、体质健康、智力和社会适应性等方面的促进作用,保护孩子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体育游戏趣味性强,在幼儿和家长中接受度高,在游戏过程中既能锻炼身体,又能增进亲子感情。应该以体育游戏为契机,在家庭成员中养成运动习惯,树立终身体育观念,形成良好的体育文化。”

  “归根到底,想让孩子身体好,就要孩子动起来。想让孩子动起来,家长也要动起来。”朱婷总结说。

 
张常宁代表:希望更多青少年受益“体教融合”
张常宁代表:希望更多青少年受益“体教融合”

( 2020-05-29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体 育
 
  新华社北京5月28日电(记者王镜宇、丁文娴)全国人大代表、女排奥运冠军张常宁表示,自己是“体教融合”的受益者,她建议进一步加强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完善校园体育人才选拔、培养和竞赛体系。

  在今年两会期间,张常宁代表提交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的建议》。张常宁说,她对这个话题已经关注了一段时间,自己也是“体教融合”的受益者,所以萌生了提交这份建议的想法。

  “我从小到大在教育系统接受了完整的教育,这对我的成长很重要。在南京师范大学上学的时候,我学习了包括运动损伤和预防在内的课程,这些知识对我平常的训练、比赛很有帮助。我自己是一个‘体教融合’的受益者,我也希望更多的青少年能从中受益。”

  来自江苏的张常宁告诉记者,南京在体教结合方面有些不错的尝试。她小时候学排球是走训,平时在普通学校上课,业余时间到体校训练。初二进入专业队之后,当时队里跟南京栖霞中学有合作,学校会派老师来给队员们上课,后来她又在南京师范大学读了本科,现在是南京师范大学的硕士研究生。

  张常宁在自己提交的这份建议中写道:“高校办队为从事体育项目的青少年提供了上大学的升学渠道,为高校营造了校园体育文化氛围,同时也帮助专业队解决了运动员文化学习难题。但随着国家对青少年体育工作重视程度的日益加深,现有的高校办高水平运动队无论是形式还是内容已经无法满足学校体育高质量发展的需要。”她举例说,江苏具有高水平运动队招生资质的高校数量少,仅占全国的7%;规模小,高校运动队的招生规模不得超过本校上一年度本科招生计划总数的1%;项目少,仅在15个项目上建设了高水平运动队且主要集中在篮球、排球、足球、田径等项目上,对橄榄球、手球、曲棍球、棒球、垒球、攀岩等新兴体育项目关注度低。

  针对这些情况,张常宁提出了两点建议。一是加强政策引导,进一步提高体育在学生综合评定与升学指标中的权重,建议将体育纳入江苏高考必考科目,分值上调,把政策要求转变成为学校、学生重视和加强体育的自觉行动,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二是提高招生比例,建议高校运动队的招生规模由不超过本校上一年度本科招生计划总数的1%提高至3%,进一步激发青少年体育锻炼热情,带动更多青少年投身体育,推动高校体育更好更快发展。

  在2016年里约奥运会上,张常宁随中国女排勇夺冠军。在平常的生活中,她也很关注足球、篮球等项目的发展。

  张常宁说:“足球、篮球职业化程度比较高,篮球的CUBA大学联赛也办得不错,这几年排球的大学联赛也发展很快,像任凯懿这样的大学生球员还进入了国家集训队。希望过去由体校这个比较单一的渠道输送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的局面能有所改变,将来教育系统能建立起从幼儿园、小学、中学到大学完整的人才选拔、培养和竞赛体系,让更多的孩子有机会从校园走向竞技舞台。”

 
民族体育:一所中学的抗“疫”抓手
民族体育:一所中学的抗“疫”抓手

( 2020-05-29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体 育
 
  新华社贵阳电(记者罗羽)下午两点半,初三学生郭恒从教室拿起一根长木棍,径直向操场跑去。

  “马上上体育课,要表演我们布依族的抵杠运动。”他说,这是他们几乎每周都会练习的一项民族体育运动。

  郭恒是贵州省安顺市西秀区黄腊布依族苗族乡黄腊民族中学的学生。他所说的抵杠,指的是两名男性分别手握、腋夹同一根长约1.6米、直径约6厘米的杠子(木棍)两端,在两个直径大小分别为3.2米和6.4米的同心圆内角力,谁先把对方撂倒或推出大圈谁就赢。

  黄腊全乡近1.8万人,其中布依族占86%以上。这项起源于清朝末年的运动,最初是为了军队选拔,如今则变成黄腊许多村寨特有的群众性运动项目,并于2006年作为民族民间文化引入校园。

  在操场上,郭恒与同学们站好队后,老师班仕文走到大家面前,声音洪亮地说:“今年以来,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国内外很多人不幸失去了生命,其中不少是身有基础疾病或身体素质差的。这提醒我们,在做好日常防控的同时,还得加强锻炼,保持强健体魄。”

  老师讲完,全班同学进行了筋骨活动和跑步热身。之后,所有男同学站成一排,围着篮球场中圈开始抵杠训练。

  郭恒首先入场,与一名同学比拼。在围观同学的加油声中,经过抵、摆、挑、压等几分钟的角力,他最终把对手掀倒在地,赢得了胜利。

  “抵杠的输赢并不仅仅取决于力量的强弱,还取决于身体的协调和头脑的灵活。”作为任课老师,班仕文还主抓学校民族民间文化进校园工作,他说,从事这项运动,不仅可以锻炼人的手脚和腰腹力量,还能提升人的身体协调性和头脑灵活度。

  班仕文介绍,黄腊民族中学共有三个年级,200多名学生,其中男生100多名,绝大多数男生都学过抵杠。

  “这项运动有个好处,无论训练还是比赛都是两人一组,平时训练只需要找到一块空地,热身后即可投入战斗。”他说,这样既能减少同学们的聚集以防控疫情,又能通过锻炼增强学生体质,还能保证传统民族文化的有效传承。

  同是初三学生的柏俊也是一名抵杠运动的佼佼者,他在同学心目中是力量和技术完美融合的化身。他说学校每个班每周有3节体育课,几乎每节体育课他们都会练习抵杠。抵杠运动成了他们边防疫、边锻炼的好方式。

 
常州:慢病人群上起了“体育课”
常州:慢病人群上起了“体育课”

( 2020-05-29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体 育
 
 
▲5月25日,在常州市体育医疗科研所,市民们在工作人员带领下进行有氧操训练。        
新华社记者韩瑜庆摄
 
  
 
  71岁的常州市民楚钟(化名)最近觉得身体很舒坦,加入常州市慢病人群运动干预项目的他,现在每周都要到常州市体育医院上三次“体育课”。“以前也运动,但这里更科学更全面更有针对性。”25日,在跳了一节有氧操后,面色红润的他告诉记者。
 
  记者发现,操房里除了领操的教练,还有一位不时记录的科研人员、一位实时观察的护士,在操房前方的一块屏幕上,每位参与者的心率、血压等实时数据通过可穿戴装备一一显示出来。在某个阶段,楚钟的心率达到140,屏幕上的数字立刻变红了,护士马上示意他要放慢节奏,保持在有效心率区间继续运动。
 
  常州市体育医疗科研所运动与健康促进中心主任丁亚琴告诉记者:“运动要讲究科学,慢病患者因为身体原因更要讲究科学。比如,每个人心率区间都不一样,要通过科学测试来确定,多少心率以上运动有效,多少心率以下运动是安全的。”记者了解到,每位学员在开班前均测试了身体各项指标数据,楚钟的心率显示变红,表示他已经超出最大心率在运动,必须降低心率以减少风险。
 
  目前,慢性病已成为全球主要致死原因,我国的慢病现状也不容乐观,运动干预对慢病缓解和治疗效果如何,正是常州市目前探索的重要课题。这一课题是江苏省体育科学研究所某体医融合项目的子项目,2019年开始实施第一期。常州市体育医院副院长刘云清给出了一组数据:2019年,通过运动处方指导进行了为期三个月的运动干预,其中达到每周3次以上要求并进行跟踪复测的有212人,超重肥胖组107人中,有100人肥胖指标明显改善,占93%,其中39人肥胖指标恢复正常;高血脂组58人中,90%指标有改善,8人指标恢复正常,占13.8%;血脂异常组47人中,86%指标有明显改善,16人指标恢复正常,占34%。
 
  据介绍,2020年的第二期项目针对II型糖尿病、血脂异常(包括超重肥胖)、高血压三类慢病人群进行招募,经过前期报名、筛选、体检体测等一系列程序,5月正式开始现场教学。和第一期相比,本期项目课程设置更加丰富,涉及有氧单车、自由搏击、有氧操、有氧踏板操、全身力量训练五种课程,以小班课形式开展,同时还有专人追踪学员每天的饮食、运动和生活习惯。丁亚琴说:“我们会根据不同人群安排强度适合的不同课程,希望能通过三个月的时间,帮助学员建立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
 
  为了让学员珍惜参与机会,今年的项目不再全免费,而是采取先交费、完成运动干预课程后进行奖励的方式,每位完成项目的参与者最终只需700多元就能得到12周36节课程的科学指导以及一套运动监控设备。尽管从免费变成了低收费,老百姓参与的热情依然很高,300多个名额很快被一抢而空。
 
  值得一提的是,第二期项目的实施单位除了体育医院,还多了三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刘云清说:“现在很多老百姓逐渐开始接受运动干预对慢病的治疗效果,但如果只靠我们体育医院、科研所这几十号人,那是肯定远远不能满足需求的,所以我们通过和社区卫生中心合作,帮助他们建设队伍,培育老百姓的习惯和意识,希望以后能让更多老百姓在家门口的卫生中心就能进行科学的运动干预治疗。”
 
 (记者王恒志)新华社南京5月26日电
 
“10万”个为什么?美国疫情逝者背后的追问
“10万”个为什么?美国疫情逝者背后的追问

( 2020-05-29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世界报道
 
 
 
  这是5月27日在美国纽约一处墓园外拍摄的新冠逝者悼念墙。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27日发布的新冠疫情最新统计数据显示,美国累计死亡病例超过10万例。   新华社发(郭克摄)



  美国新冠死亡病例27日破10万例。这距离美国官方报告首例确诊病例仅有4个月。

  “头号悲剧是,这10万人本不必死去。”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在充满悲情的语调中呼吁反思和问责。

10万+


  27日,《今日美国报》头版一改彩色习惯,刊登黑白的“百人照片”,以纪念死于新冠病毒的美国人。照片下方,加粗的“100,000”数字十分醒目。

  此前,《纽约时报》24日用整个头版刊登了“千人讣告”。同日,该报在其网站上按疫情时间轴推出动态讣告数据图:灰白色调的茫茫背景上散布着一个个深灰色小人图形,没有照片,只有名字、年龄、居住地和从1000份讣告中截取的只言片语。

  众多生命的逝去令人痛心,美国主流媒体纷纷选择用强烈的视觉冲击直叩灵魂。

  “美国历史上最快的杀手。”《今日美国报》这样描述新冠病毒给美国人带来的灾难。

  根据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发布的实时数据,截至当地时间27日17时,美国累计新冠确诊病例超过169万例,累计死亡病例超过10万例。因新冠死亡的美国人已经远超越南战争、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中美国死亡人数的总和。

  美国哈佛大学全球健康学院院长阿希什·杰哈说,对各种模型的综合评估表明,从现在到夏末可能还会有7万至10万人死亡。

  “他们绝不仅是数字。”《纽约时报》说。

孰之过


  专家和媒体纷纷指出,美国联邦政府应对不力是造成美国新冠确诊和死亡病例迅速、持续攀升的主因。尤其是联邦政府在疫情暴发初期低估风险、行动迟缓,导致抗疫时机被严重贻误。

  《华盛顿邮报》日前刊文说,本来并不是所有新冠死亡者都一定会死去,责任在于,白宫“忽视了威胁,直到为时已晚”,并且“未能做出足够回应”。

  美国官方1月下旬报告首例确诊病例,但直到3月中旬,白宫才出台保持社交距离、加强个人清洁等防疫指导方针。在这中间的一个多月时间里,美国政府一再用“疫情得到控制”“会奇迹般消失”等说辞“忽悠”公众。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日前一项研究结果显示,若美国政府能提早一周采取社交疏离措施,新冠死亡人数或可减少约3.6万人;若全国封锁措施提前两周实施,则可避免约83%的死亡病例。

  《纽约时报》等媒体在复盘美国疫情的调查报道中指出,即便在察觉疫情威胁之后,白宫仍应对迟缓,一系列抗疫决定都姗姗来迟。

积弊


  肆虐的疫情暴露美国政治、社会的长期缺陷,也迫使越来越多的美国人重新审视他们的政府。

  疫情发生时,近3000万美国人没有任何医保,更多的人投保不足。随着失业率暴增,这一局面加速恶化,因为半数美国人的健康保险与就业岗位挂钩。在疫情高峰时期的纽约,最穷的两个区布朗克斯和昆斯的感染人数是人口密度最高的曼哈顿的两倍。在密歇根州,只占当地居民14%的非洲裔美国人患病人数占总数的40%。全美各地养老院超过2万人因新冠死亡且人数还在增加……

  而与此同时,美国政治上演的却是:两党政客围绕选战大打口水仗,国会仍就经济援助方案等扯皮不休,白宫与地方多州因防疫政策矛盾互不相让,政客无视并排斥医疗专家和科学人士……

  《华盛顿邮报》网站文章说,这是长期的结构性缺陷、多年的投入不足和破坏公众信任的政治言论带来的最终结果。

推责


  目前,因疫情造成生命损失而向美国政府问责的声音日渐高涨。

  美国耶鲁大学流行病学助理教授格雷格·贡萨尔维斯在社交媒体上这样质问:美国政客们在抗疫过程中的“玩忽职守、隐瞒和举措失败”都是“有意的”,“他们难道不应该被法律追责吗”?

  然而,美国一些政客却沉迷于“自吹”和“甩锅”的游戏。

  美国《政治报》网站报道,美国总统特朗普19日表示,他认为美国新冠病例数全世界最高是一枚“荣誉勋章”,因为仍在不断增加的病例数反映了美国的检测能力。

  《纽约时报》日前刊文说,新的敌人是一种病毒,但特朗普政府似乎把目标对准了外国。到国外寻找“恶魔”并不能让美国人免遭疫情侵袭,“我们正站在错误的边缘”。

  美国外交学会高级研究员马克斯·布特认为,美国最好不要玩疫情“甩锅”游戏,否则其他国家会开始为1918年大流感索赔。

  美国智库布鲁金斯学会约翰·桑顿中国中心主任李成对新华社记者说,大量死亡病例的背后是千千万万悲痛的家庭,现在这一数字仍在上升,带来巨大的人道主义挑战。在抗击疫情过程中,各国要以同情心和同理心彼此善待,以人道主义精神和视野推动更多国际合作,“美国作为全球疫情数字最高的国家,必须寻找新的出路”。

(记者邓仙来、徐剑梅、孙丁;参与记者柳丝) 新华社华盛顿5月27日电

 
十万生命陨落,政治霸凌科学的恶果
十万生命陨落,政治霸凌科学的恶果

( 2020-05-29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世界报道
 
  新华社记者


  美国新冠疫情死亡人数27日突破10万大关,同时感染确诊人数逼近170万,数字之高远超其他任何国家。

  作为世界上科学最发达、医疗技术最先进、医疗设施最完备的国家,美国却占据了全球七分之二的新冠死亡病例。这一令世界讶异的数字背后,是政治凌驾于科学之上的荒谬现实导致的恶果。

  荒谬之一,科学“靠边站”。如果说疫情发生之初,把新冠病毒看作流感病毒可能还只是美国决策者判断失误,那么后来一再错过纠错机会,却是政治因素作怪。美国不缺专业的医疗人员,疫情发生后也没少收到专家们的建议,但决策者们直接选择无视。

  尽管专家一再告诫,过早重启经济将导致疫情反弹并引发第二波疫情,白宫决策者却为了政治需要而强行推进重启计划,将疾控中心制定的“复工指引”束之高阁。其恶果就是已有17个州重启不久就遭遇疫情反弹。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员复工且防护措施不到位,疫情在美国第二次暴发的可能性大大增加。

  荒谬之二,打压“吹哨人”。看看美国疫情“吹哨者”们的命运:华盛顿大学传染病学专家朱海伦1月份就美国内疫情“吹哨”,随后被下封口令,2月她的实验室被下令停止检测;4月初,“西奥多·罗斯福”号航空母舰舰长布雷特·克罗泽因写求助信被免职;5月中旬,负责疫苗研发的高级卫生官员里克·布莱特因坚持己见而遭解雇。

  白宫应对新冠病毒特别小组重要成员、知名传染病学家安东尼·福奇坚持以专业诚实态度将科学真相告知公众,却多次受到高层冷遇,甚至遭到极右翼分子的人身威胁。当福奇说实际死亡人数“几乎肯定要高于”官方统计时,白宫决策者们却认为死亡数据被高估了,并向各州施压调整统计数据。

  荒谬之三,误导公众。在美国,就连是否戴口罩也成了政治选边站的标志。一些急于重启经济的官员为了淡化疫情严重程度,故意在公众场合不戴口罩,尽管戴口罩早已被证明是非常有效的防控措施。舆论广泛认为,疫情发展到如此严重地步,与一些官员对公众的误导有很大关系。

  荒谬之四,花式乱甩锅。疫情初期,白宫决策者对中国的抗疫努力赞赏有加。随着国内疫情失控,害怕反对党和公众追责的白宫就开始调转风向,栽赃中国。从污称“中国病毒”到“病毒来自中国实验室”,一系列栽赃行动被国际机构和专家以科学和事实为据驳斥后,为持续转移公众视线又试图以所谓“中国信息不透明”等追责中国,结果同样被证实为子虚乌有的谎言。

  自诩全球抗疫“领导者”的美国还将世界卫生组织当做替罪羊和攻击标靶,不顾国内外普遍反对强行中断对世卫组织的资金支持,原因同样是世卫组织的科学指引和合理建议不合他们的胃口。

  随着疫情发展,人们看到了越来越多不可理喻的事情:对内打压理性声音,依政治需要而不是科学研究制定疫情应对举措;对外推责“泼脏水”,竭尽所能转移国民视线。正是一些反智的美国政客,以政治霸凌科学,汲汲追逐个人政治前途和政党利益,无视民众生命和国家利益,才造成疫情失控,酿成今日恶果。

  如今,糟糕的应对让美国新冠死亡人数居高不下,任何粉饰企图都是枉然。美国执政者应及早回归理性,尊重科学,避免第二波疫情暴发夺走更多无辜者的生命。

新华社纽约5月27日电

 
马杜罗谴责美国对中国不断进行政治攻击
马杜罗谴责美国对中国不断进行政治攻击

( 2020-05-29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世界报道
 
  新华社加拉加斯5月27日电(记者徐烨 王瑛)委内瑞拉总统马杜罗27日严厉谴责美国近段时间以来对中国不断进行政治攻击,并称这是美国发动的一场“不公正和不道德的战争”。

  马杜罗在当天的全国电视讲话中作出上述表态。他说,美国企图发动“新冷战”来摧毁中国,在国际上建立“反中国联盟”。这是“不公正和不道德的战争”,委内瑞拉对此表示严厉谴责。在这场为了真理、和平与公正的世界秩序的斗争中,委方坚定和中方站在一起。

  马杜罗表示,中国完全依靠自身力量建立起高效的发展模式,在世界抗击新冠疫情的斗争中向包括美国在内的近150个国家提供了帮助。他说,委内瑞拉愿继续加强同中国合作,共同推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俄媒:美在乌克兰等地参建生物实验室引担忧
俄媒:美在乌克兰等地参建生物实验室引担忧

( 2020-05-29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世界报道
 
  新华社莫斯科5月28日电据俄新社报道,美国军方在乌克兰、格鲁吉亚参与建设了多个生物实验室。俄外交部表示,美国在世界各地开展“军事生物学活动”,俄方需从维护国家安全的角度对相关问题“予以思考”。

  俄新社26日转载乌克兰新闻通讯社报道的消息称,乌克兰卫生部日前表示,在2005至2014年间,美国基建施工公司博莱克·威奇经美国国防部下属部门同意后,先后在乌克兰利沃夫州、外喀尔巴阡地区和克里米亚地区等地建设并完善了8所实验室,这些实验室存有非常危险的微生物感染样本。美国国防部下属有关部门为部分实验室建设提供了技术支持,并参与了一些实验室的现代化改造。

  俄新社援引乌克兰卫生部消息说,相关合同显示,位于利沃夫州首府利沃夫市的乌克兰流行病与卫生科研所、位于南部敖德萨市的鼠疫科研所、乌卫生部下属某些机构和该国其他几个单位掌握的技术、病原体和科学知识可能被用于研制生物武器。

  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26日说,美国正阻止建立《禁止生物武器公约》框架下的核查机制,并在世界各地开展“军事生物学活动”。俄官方还对位于格鲁吉亚境内、靠近俄边境的“理查德·卢加尔”公共卫生中心感到担忧。

  俄外交部26日发表声明说,那里有一所美国防部建立的高级生物防护实验室,为美国防部研究非常危险的病原体。俄外交部说,情报显示美国军方及其关联单位为上述实验室的研究工作拨款,这些动态“不能不让俄方从维护国家安全的角度予以思考”。

  据俄新社报道,俄联邦安全会议秘书帕特鲁舍夫曾表示,目前在世界各地有200多所生物实验室由美国使用,其中一些实验室位于乌克兰、格鲁吉亚和其他一些与俄接壤的国家。

 
白宫为解职督察长辩解,共和党元老不买账
白宫为解职督察长辩解,共和党元老不买账

( 2020-05-29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世界报道
 
  新华社华盛顿5月27日电(记者孙丁、徐剑梅、邓仙来)美国白宫26日致信共和党元老、资深共和党联邦参议员、参议院临时议长查克·格拉斯利,解释总统特朗普近期解职两位督察长的决定,但格拉斯利对白宫的解释并不买账。

  信中,白宫律师帕特·西波隆详细解释了特朗普解职国务院督察长史蒂夫·利尼克和情报系统督察长迈克尔·阿特金森的法律依据,但没有给出解职的具体原因。

  格拉斯利当日发表声明回应说,没有充足解释,解职督察长背后的动机难免让人生疑。如果白宫理由充分,那么请直接告诉国会。否则,美国人民将怀疑是否出于政治动机或因个人利益驱使。

  本月15日,特朗普宣布解职利尼克,理由是对其信心不足。4月3日,特朗普以类似理由解职阿特金森。

  对此,格拉斯利本月16日曾致信白宫,要求提供解职利尼克和阿特金森的书面解释。“泛泛一句‘缺乏信心’不足以说服国会。”

  国会民主党人目前正对特朗普解职利尼克的决定展开调查。民主党籍众议院外交委员会主席埃利奥特·恩格尔此前透露,利尼克被解职前正在调查特朗普政府绕过国会进行军售是否不当。此外,美国媒体报道说,利尼克还在调查国务卿蓬佩奥是否曾让属下跑腿为他办私事。

  恩格尔同参议院外交关系委员会副主席罗伯特·梅嫩德斯近期还联名致信白宫说,坚决反对白宫出于政治目的解职督察长,并要求白宫配合调查。

  蓬佩奥承认是他建议特朗普解职利尼克,并指责后者正在妨碍国务院的工作,同时声称对利尼克的调查工作毫不知情,并否认对他进行报复。

  阿特金森担任情报系统督察长时曾向国会通报一项针对特朗普的匿名检举,该检举是特朗普弹劾案的导火索。

  除了利尼克和阿特金森,特朗普在过去一段时间还宣布解除国防部代理督察长格伦·法恩和卫生与公众服务部首席副督察长克丽丝蒂·格里姆的职务。

  法恩遭解职时,刚出任流行病应对问责委员会主席数日,该委员会负责监督特朗普政府实施约2万亿美元的新冠疫情财政救助计划。

  格里姆办公室4月初发布对全美各地数百名医院管理人员的调查报告,指出美国医院对新冠疫情准备不足,检测试剂盒和口罩等防护用品“严重短缺”。

  该报告被特朗普抨击为“虚假文件”和“错误”报告。

  美国政府道德准则办公室前主任沃尔特·肖布近期在社交媒体上说,特朗普早就开始向监管和问责开战,“清洗”督察长是一个危险的升级。

  美国联邦政府部门的督察长依据1978年《督察长法》设立,是美国旨在纠正政府失误问责制的重要一环。

  另据美国2008年通过的《督察长改革法》,总统解职督察长须至少提前30天向国会提供书面解释,以防止出现受政治驱使的决定。

 
美联储“褐皮书”显示美经济现“混乱局面”
美联储“褐皮书”显示美经济现“混乱局面”

( 2020-05-29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世界报道
 
  新华社华盛顿5月27日电(记者许缘、高攀)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27日发布的全国经济形势调查报告显示,新冠疫情导致美国经济出现“混乱局面”,大部分辖区经济活动急剧下降,整体经济活动也下降,就业继续减少。

  美联储这份报告根据下属12家地区储备银行的最新调查结果编制而成,也称“褐皮书”。报告显示,与4月份发布上一份“褐皮书”时相比,所有辖区经济活动都出现下降,大部分辖区经济活动急剧下降。由于商场等零售场所继续强制关闭,消费者支出进一步减少。由于经济前景存在高度不确定性,多数企业对经济复苏的潜在速度持悲观态度。

  行业方面,旅游和出行锐减导致休闲和酒店行业衰退尤其严重,汽车销售也低于一年前水平。大多数辖区制造业活动急剧下降,汽车、航空和能源相关企业生产明显疲软。部分由于新上市房屋数量减少和多数辖区限制房屋销售,住宅销售大幅下滑。

  就业方面,由于保持社交距离以及“居家令”等举措导致大量企业关停,所有辖区就业继续减少,大多数辖区就业严重受损。其中,零售、休闲和酒店行业就业进一步大幅下降。

  此外,物价整体趋于稳定但略有下降。由于需求疲软打压销售价格,服装、酒店客房和机票价格走低,部分辖区石油、钢铁和一些农产品价格下滑。同时,供应链中断和强劲需求导致肉类和新鲜水果等食品价格上涨。

  美联储每年发布8次“褐皮书”,通过地区储备银行对全美经济形势进行摸底。该报告是美联储货币政策例会的重要参考资料。下一次美联储货币政策例会将在6月9日至10日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