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战“疫”凡人英雄亮相国新办记者会 |
|
|
( 2020-02-24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疫情防控阻击战 |
|
|
|
2月23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在湖北武汉举行记者见面会。这是武汉疫情防控一线的普通工作者与主持人(左一)在现场为武汉加油打气。
新华社记者肖艺九摄 |
|
新华社武汉2月23日电(记者谭元斌、喻珮)无畏逆行的白衣战士、佑护万家灯火的公安民警、主动留守的外卖小哥、挺身而出的青年志愿者……23日,国务院新闻办记者见面会首次聚焦抗疫一线的普通工作者。5位凡人英雄用真挚的讲述,分享了一段段质朴感人又饱含力量的抗疫故事。
隔离病区医生余亭:“穿上白大褂,就谨记职责”
武汉市金银潭医院南四病区主任余亭已经和团队在一线艰苦奋战了50多天。去年12月29日,武汉市金银潭医院转入首批7名新冠肺炎患者,一个全新的隔离病区火线成立。在这家“无陪护”医院,医护人员就是亲人。
“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一位82岁的老爷爷,病情很重,生活不能自理。出院时,老人家拉着我的手说‘你能跟我合张影吗?谢谢你救了我的命’。”余亭说。
看着一位位患者战胜病魔,面带微笑离开医院,就是对所有医护人员最大的鼓舞。
余亭坦言,前线医务人员已经达到了身体疲惫、精神疲劳的极限。有的医生感慨人生,希望今后可以带着家人出去旅游;有的小护士,只想快点回家,扑到父母的怀里大哭一场。
“我们都很疲惫,但大家还在咬牙坚持着。”余亭道出所有前线医务人员的信念——救死扶伤,大爱无疆。
护理组组长赵培玉:“把您的家人交给我们,请您放心”
23日,是中日友好医院医疗队护理组组长赵培玉支援武汉的第20天。出征前,930名护士踊跃报名。从事临床护理工作近18年的赵培玉被选中担任护理组组长。
在武汉抗疫一线的工作中,中日友好医院医疗队收治危重症患者60余人次,20名患者康复出院。
赵培玉清楚地记得,有一位危重症女患者,气管切开,不能说话。她巡视病房时,看到患者用手在被子上写了一个“水”字。
“阿姨,您是口渴吗?”赵培玉问。这名女患者眨了眨眼睛。“您现在不能喝水,您再坚持下,好吗?”女患者再次眨了眨眼睛,并对她竖起了大拇指。赵培玉瞬间湿了眼眶。
基层民警张晓红:“疫情当前,警察不退”
1月23日凌晨1点30分,武汉市公安局硚口区分局局长张晓红接到命令,两个小时以内组织300警力,赶到武汉天河机场执行交通管制任务。
过去一个月,张晓红带领1500名民警值守了47家医院、隔离点;硚口分局6名党员民警28个昼夜没有回家;警车送了1200多名病人去医院……
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警察出现;哪里有疫情,哪里就有警察战斗。他说:“疫情当前,警察不退。这是民警写在请战书上的语言,也是人民警察的职责使命。”
外卖小哥吴辉:“只要我们都在,武汉就不会孤独”
在武汉读书四年的吴辉,网名“老计”,是一名外卖骑手。听说春节的时候订单比较多,他计划继续工作,多赚点钱。除夕晚上,他一边吃火锅,一边刷微博,看到一线医护人员只能吃泡面,心里难过,觉得自己应该做点什么。
正月初一第一单,吴辉送到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呼吸内科,内心很忐忑。一单送完,网民的支持和鼓励,骑手兄弟的守望相助,让他感到了温暖。
一单一单的做,吴辉与顾客相互鼓励,他还意外成了兼职“心理咨询师”。
“老计”在微博上记录点滴瞬间,得到逾6万名网友关注。他说:“我相信,只要我们都在,武汉就不会孤独!我相信最先怂的一定是病毒。”
90后志愿者华雨辰:“不怕,武汉不会输”
她忘不了父母知道她当志愿者之后的反应:妈妈呆呆地坐在沙发上,睁大眼睛问她“你怎么这么大的事情都不跟我们商量”。
武汉市青山区钢花小学音乐教师华雨辰是一名土生土长的武汉90后。面对疫情,华雨辰选择成为一名志愿者,为抗疫贡献一份力量。她当过司机、测温员、搬运工,平均每天工作8小时,现在是一座方舱医院的播音员。
在武汉北湖收费站,华雨辰目睹了四面八方驰援武汉送来物资的大货车、大卡车进城,他们都拉着横幅“武汉不怕,我们来了!”一位从汶川来的村干部带着村民,开车20多个小时,给武汉送物资,横幅上写着:“汶川感恩,武汉雄起!”
华雨辰说:“真的只有亲身经历那一幕,你才能感受到那一种震撼……你就会觉得,不怕,武汉不会输。”
早点研制出疫苗,一起逛街吃火锅,摘下口罩互相拥抱……在见面会的最后,5名一线抗疫工作者表达了心中的期待。他们相信,冬天肯定会过去,春天一定会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