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仰望的和被检视的

新华每日电讯     2020年01月17日
被仰望的和被检视的

( 2020-01-17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成风化人
 
  头拱地、脚朝天,风华正茂入荒岛,白发老翁始归家。中国拥有核潜艇,离不开黄旭华深藏功名、一心铸艇的“深潜”。

  穿旧鞋、顶草帽,黄牛一般踏实干,赛马一样向前冲。天有“可测”之风云,离不开曾庆存世界首创、越来越准的算法。

  科技,让人们的生活更美好。而科技的每一点进步,都是无数科技工作者靠泡实验室、钻资料库换来的,用熬过的夜、演算过的草稿换来的。他们拓展着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边界,让前人的不可能变成可能,让古老的梦想逐步实现。

  1月10日,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隆重举行,原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黄旭华院士和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曾庆存院士获得2019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一个非常积极的变化是,正如“新华社”微信公号的一篇文章所说:屠呦呦、钱七虎、刘永坦……这些伴青灯黄卷、经冬复立春的科技工作者,被年轻人视为最该追的星。

  在未知的领域无畏地探索,无论成败,无问西东,都是值得被仰望的。

  78岁,“月光族”,创办农民工子女学校19年,为办学花费180多万。贵州退休教师李连考受到媒体关注。他创办的宏宇小学,教室虽简陋,但图书角不可少;操场由小院坝改建,但国旗杆、篮球架、黑板报俱全;还为学生提供免费午餐、浴室、音乐活动室……

  宏宇小学办了19年,亏了19年;亏了19年,还坚持在办。这一切,靠李连考撑着。学校有收益时,李连考会优先把收益用于还办学欠款和保障教师待遇。“假设我不行了,你们就按照这个模式办下去,该免给别人免,不要图办学校赚钱。”李连考交代给年轻老师。

  李连考明白,这所简陋的学校,托起的是一代代学生的明天,一个个家庭的希望。

  让自己变成一棵参天大树,为人遮荫,给人依靠,都是值得被仰望的。

  今年春运,首批高铁女副司机驰骋千里,接你回家。《新华每日电讯》报道的“95后”女孩金婉鑫,就是这样一位“豪车”司机。

  怕上厕所,带着大水壶也只敢润润嘴唇;东西不敢随便吃,闹肚子可要误大事;盒饭来了车子却该开动了,扒拉两口,坚持到下一站再吃……金婉鑫知道高铁司机的苦。

  但开火车是她的梦想。只有金婉鑫知道,为了坐进驾驶舱那一天,自己付出了多少努力。

  追梦路上,流的汗流的泪都是甜的。复兴号动车“夜里可以看到很亮的星星”,“感觉列车有时在‘贴地飞行’,有时在海上,有时在云雾中”。因为心中有热爱,金婉鑫说起自己的工作,出口成诗。

  为自己的梦想努力奋斗,只争朝夕,不负韶华,都是值得被仰望的。

  这一周,有人走完最后一段人生路。1月14日,我国第一位女拖拉机手梁军去世。梁军是第三套人民币一元钱上女拖拉机手的原型,是新中国妇女的代表。

  离世的还有家喻户晓的名嘴赵忠祥。赵忠祥是我国第一位男播音员,也是多届央视春晚及其他国内外大型活动的主持人,他的声音和面容留在了无数国人的脑海里。

  热爱过、奉献过,给人温暖,被人怀念,无论是知名人还是平凡人,都是值得被仰望的。

  1月12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宣传部联合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摄制的五集纪实专题片《国家监察》重磅推出。贵州省原省委常委、副省长王晓光家中堆了4000多瓶茅台酒,觉得“不安全”,把年份茅台酒往下水道里倒。

  另一厢,茅台集团原党委书记、董事长袁仁国靠茅台酒经营权谋利,大肆批“后门酒”,甚至收过经销商送来的5公斤金鼎,鼎刻“酒冠黔仁国”。

  还有河北省政协原副主席艾文礼,涉案款物多到清点登记需要花费一整天;“金融第一贪”、华融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原党委书记赖小民藏匿2个多亿现金……

  这些贪官,曾经也是好官,一样来自老百姓。他们的面孔,除了应该接受人民的审判,还需要我们认真检视。坚持和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强化不敢腐的震慑,扎牢不能腐的笼子,增强不想腐的自觉,需做实做细,久久为功。

  这几天,有两个“小众读物”变成了公众话题。一篇发表在核心期刊《冰川冻土》上的论文,论的是“导师的崇高感”和“师娘的优美感”。而被吹捧的对象,正是论文作者徐中民的导师、期刊的主编。

  另一例,是《新华每日电讯》独家报道的《银行家》杂志事件。该专业期刊长期刊发主编王松奇及儿子的文章。王松奇在按语中写道:“(儿子的作品)文笔清纯生动,风格华丽隽永……我们这些已略有文名的教授在当年写不出来,现在更写不出来。”他评价的,正是儿子的小学生作文。

  这样的桥段,引无数网友们竞相吐槽。

  吐槽之余,更应检视。核心期刊、行业杂志,应是学术交流的舞台、研究成果的殿堂,幕后的主编应是令读者信任的把关人,应有一套健全合理的稿件审核、评议机制,不应被权力、利益绑架,学术研究的纯粹也不该被私欲熏黑。

  被仰望的、被检视的,每一张面孔都引人深思。每个人,都要好好爱惜自己的面孔。(本报评论员王若辰)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