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版:要 闻

02版:要 闻

03版:要 闻

04版:综合新闻

05版:调查观察

06版:调查观察

07版:调查观察

08版:特别报道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营造更好发展环境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发展的意见 (二〇一九年十二月四日)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营造更好发展环境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发展的意见
(二〇一九年十二月四日)

( 2019-12-2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改革开放40多年来,民营企业在推动发展、促进创新、增加就业、改善民生和扩大开放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民营经济已经成为我国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进一步激发民营企业活力和创造力,充分发挥民营经济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中的重要作用,现就营造更好发展环境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发展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保障民营企业依法平等使用资源要素、公开公平公正参与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推动民营企业改革创新、转型升级、健康发展,让民营经济创新源泉充分涌流,让民营企业创造活力充分迸发,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更大贡献。

  (二)基本原则。坚持公平竞争,对各类市场主体一视同仁,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政策环境、法治环境,确保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遵循市场规律,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强化竞争政策的基础性地位,注重采用市场化手段,通过市场竞争实现企业优胜劣汰和资源优化配置,促进市场秩序规范;支持改革创新,鼓励和引导民营企业加快转型升级,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加强法治保障,依法保护民营企业和企业家的合法权益,推动民营企业筑牢守法合规经营底线。

  二、优化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三)进一步放开民营企业市场准入。深化“放管服”改革,进一步精简市场准入行政审批事项,不得额外对民营企业设置准入条件。全面落实放宽民营企业市场准入的政策措施,持续跟踪、定期评估市场准入有关政策落实情况,全面排查、系统清理各类显性和隐性壁垒。在电力、电信、铁路、石油、天然气等重点行业和领域,放开竞争性业务,进一步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支持民营企业以参股形式开展基础电信运营业务,以控股或参股形式开展发电配电售电业务。支持民营企业进入油气勘探开发、炼化和销售领域,建设原油、天然气、成品油储运和管道输送等基础设施。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参与原油进口、成品油出口。在基础设施、社会事业、金融服务业等领域大幅放宽市场准入。上述行业、领域相关职能部门要研究制定民营企业分行业、分领域、分业务市场准入具体路径和办法,明确路线图和时间表。

  (四)实施公平统一的市场监管制度。进一步规范失信联合惩戒对象纳入标准和程序,建立完善信用修复机制和异议制度,规范信用核查和联合惩戒。加强优化营商环境涉及的法规规章备案审查。深入推进部门联合“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推行信用监管和“互联网+监管”改革。细化明确行政执法程序,规范执法自由裁量权,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完善垄断性中介管理制度,清理强制性重复鉴定评估。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改革,健全市场化要素价格形成和传导机制,保障民营企业平等获得资源要素。

  (五)强化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刚性约束。坚持存量清理和增量审查并重,持续清理和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加快清理与企业性质挂钩的行业准入、资质标准、产业补贴等规定和做法。推进产业政策由差异化、选择性向普惠化、功能性转变。严格审查新出台的政策措施,建立规范流程,引入第三方开展评估审查。建立面向各类市场主体的有违公平竞争问题的投诉举报和处理回应机制并及时向社会公布处理情况。

  (六)破除招投标隐性壁垒。对具备相应资质条件的企业,不得设置与业务能力无关的企业规模门槛和明显超过招标项目要求的业绩门槛等。完善招投标程序监督与信息公示制度,对依法依规完成的招标,不得以中标企业性质为由对招标责任人进行追责。

三、完善精准有效的政策环境


  (七)进一步减轻企业税费负担。切实落实更大规模减税降费,实施好降低增值税税率、扩大享受税收优惠小微企业范围、加大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力度、降低社保费率等政策,实质性降低企业负担。建立完善监督检查清单制度,落实涉企收费清单制度,清理违规涉企收费、摊派事项和各类评比达标活动,加大力度清理整治第三方截留减税降费红利等行为,进一步畅通减税降费政策传导机制,切实降低民营企业成本费用。既要以最严格的标准防范逃避税,又要避免因为不当征税影响企业正常运行。

  (八)健全银行业金融机构服务民营企业体系。进一步提高金融结构与经济结构匹配度,支持发展以中小微民营企业为主要服务对象的中小金融机构。深化联合授信试点,鼓励银行与民营企业构建中长期银企关系。健全授信尽职免责机制,在内部绩效考核制度中落实对小微企业贷款不良容忍的监管政策。强化考核激励,合理增加信用贷款,鼓励银行提前主动对接企业续贷需求,进一步降低民营和小微企业综合融资成本。

  (九)完善民营企业直接融资支持制度。完善股票发行和再融资制度,提高民营企业首发上市和再融资审核效率。积极鼓励符合条件的民营企业在科创板上市。深化创业板、新三板改革,服务民营企业持续发展。支持服务民营企业的区域性股权市场建设。支持民营企业发行债券,降低可转债发行门槛。在依法合规的前提下,支持资管产品和保险资金通过投资私募股权基金等方式积极参与民营企业纾困。鼓励通过债务重组等方式合力化解股票质押风险。积极吸引社会力量参与民营企业债转股。

  (十)健全民营企业融资增信支持体系。推进依托供应链的票据、订单等动产质押融资,鼓励第三方建立供应链综合服务平台。民营企业、中小企业以应收账款申请担保融资的,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大型企业等应付款方应当及时确认债权债务关系。推动抵质押登记流程简便化、标准化、规范化,建立统一的动产和权利担保登记公示系统。积极探索建立为优质民营企业增信的新机制,鼓励有条件的地方设立中小民营企业风险补偿基金,研究推出民营企业增信示范项目。发展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工具,以市场化方式增信支持民营企业融资。

  (十一)建立清理和防止拖欠账款长效机制。各级政府、大型国有企业要依法履行与民营企业、中小企业签订的协议和合同,不得违背民营企业、中小企业真实意愿或在约定的付款方式之外以承兑汇票等形式延长付款期限。加快及时支付款项有关立法,建立拖欠账款问题约束惩戒机制,通过审计监察和信用体系建设,提高政府部门和国有企业的拖欠失信成本,对拖欠民营企业、中小企业款项的责任人严肃问责。

四、健全平等保护的法治环境


  (十二)健全执法司法对民营企业的平等保护机制。加大对民营企业的刑事保护力度,依法惩治侵犯民营企业投资者、管理者和从业人员合法权益的违法犯罪行为。提高司法审判和执行效率,防止因诉讼拖延影响企业生产经营。保障民营企业家在协助纪检监察机关审查调查时的人身和财产合法权益。健全知识产权侵权惩罚性赔偿制度,完善诉讼证据规则、证据披露以及证据妨碍排除规则。

  (十三)保护民营企业和企业家合法财产。严格按照法定程序采取查封、扣押、冻结等措施,依法严格区分违法所得、其他涉案财产与合法财产,严格区分企业法人财产与股东个人财产,严格区分涉案人员个人财产与家庭成员财产。持续甄别纠正侵犯民营企业和企业家人身财产权的冤错案件。建立涉政府产权纠纷治理长效机制。

五、鼓励引导民营企业改革创新


  (十四)引导民营企业深化改革。鼓励有条件的民营企业加快建立治理结构合理、股东行为规范、内部约束有效、运行高效灵活的现代企业制度,重视发挥公司律师和法律顾问作用。鼓励民营企业制定规范的公司章程,完善公司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等制度,明确各自职权及议事规则。鼓励民营企业完善内部激励约束机制,规范优化业务流程和组织结构,建立科学规范的劳动用工、收入分配制度,推动质量、品牌、财务、营销等精细化管理。

  (十五)支持民营企业加强创新。鼓励民营企业独立或与有关方面联合承担国家各类科研项目,参与国家重大科学技术项目攻关,通过实施技术改造转化创新成果。各级政府组织实施科技创新、技术转化等项目时,要平等对待不同所有制企业。加快向民营企业开放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在标准制定、复审过程中保障民营企业平等参与。系统清理与企业性质挂钩的职称评定、奖项申报、福利保障等规定,畅通科技创新人才向民营企业流动渠道。在人才引进支持政策方面对民营企业一视同仁,支持民营企业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

  (十六)鼓励民营企业转型升级优化重组。鼓励民营企业因地制宜聚焦主业加快转型升级。优化企业兼并重组市场环境,支持民营企业做优做强,培育更多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支持民营企业参与国有企业改革。引导中小民营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之路。畅通市场化退出渠道,完善企业破产清算和重整等法律制度,提高注销登记便利度,进一步做好“僵尸企业”处置工作。

  (十七)完善民营企业参与国家重大战略实施机制。鼓励民营企业积极参与共建“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推进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等重大国家战略,积极参与乡村振兴战略。在重大规划、重大项目、重大工程、重大活动中积极吸引民营企业参与。

六、促进民营企业规范健康发展


  (十八)引导民营企业聚精会神办实业。营造实干兴邦、实业报国的良好社会氛围,鼓励支持民营企业心无旁骛做实业。引导民营企业提高战略规划和执行能力,弘扬工匠精神,通过聚焦实业、做精主业不断提升企业发展质量。大力弘扬爱国敬业、遵纪守法、艰苦奋斗、创新发展、专注品质、追求卓越、诚信守约、履行责任、勇于担当、服务社会的优秀企业家精神,认真总结梳理宣传一批典型案例,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十九)推动民营企业守法合规经营。民营企业要筑牢守法合规经营底线,依法经营、依法治企、依法维权,认真履行环境保护、安全生产、职工权益保障等责任。民营企业走出去要遵法守法、合规经营,塑造良好形象。

  (二十)推动民营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引导民营企业重信誉、守信用、讲信义,自觉强化信用管理,及时进行信息披露。支持民营企业赴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和中西部、东北地区投资兴业,引导民营企业参与对口支援和帮扶工作。鼓励民营企业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慈善事业。

  (二十一)引导民营企业家健康成长。民营企业家要加强自我学习、自我教育、自我提升,珍视自身社会形象,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国共产党,把守法诚信作为安身立命之本,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加强对民营企业家特别是年轻一代民营企业家的理想信念教育,实施年轻一代民营企业家健康成长促进计划,支持帮助民营企业家实现事业新老交接和有序传承。

七、构建亲清政商关系


  (二十二)建立规范化机制化政企沟通渠道。地方各级党政主要负责同志要采取多种方式经常听取民营企业意见和诉求,畅通企业家提出意见诉求通道。鼓励行业协会商会、人民团体在畅通民营企业与政府沟通等方面发挥建设性作用,支持优秀民营企业家在群团组织中兼职。

  (二十三)完善涉企政策制定和执行机制。制定实施涉企政策时,要充分听取相关企业意见建议。保持政策连续性稳定性,健全涉企政策全流程评估制度,完善涉企政策调整程序,根据实际设置合理过渡期,给企业留出必要的适应调整时间。政策执行要坚持实事求是,不搞“一刀切”。

  (二十四)创新民营企业服务模式。进一步提升政府服务意识和能力,鼓励各级政府编制政务服务事项清单并向社会公布。维护市场公平竞争秩序,完善陷入困境优质企业的救助机制。建立政务服务“好差评”制度。完善对民营企业全生命周期的服务模式和服务链条。

  (二十五)建立政府诚信履约机制。各级政府要认真履行在招商引资、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等活动中与民营企业依法签订的各类合同。建立政府失信责任追溯和承担机制,对民营企业因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或其他法定事由需要改变政府承诺和合同约定而受到的损失,要依法予以补偿。

八、组织保障


  (二十六)建立健全民营企业党建工作机制。坚持党对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发展工作的领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教育引导民营企业和企业家拥护党的领导,支持企业党建工作。指导民营企业设立党组织,积极探索创新党建工作方式,围绕宣传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团结凝聚职工群众、维护各方合法权益、建设先进企业文化、促进企业健康发展等开展工作,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努力提升民营企业党的组织和工作覆盖质量。

  (二十七)完善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发展工作机制。建立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发展的领导协调机制。将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相关指标纳入高质量发展绩效评价体系。加强民营经济统计监测和分析工作。开展面向民营企业家的政策培训。

  (二十八)健全舆论引导和示范引领工作机制。加强舆论引导,主动讲好民营企业和企业家故事,坚决抵制、及时批驳澄清质疑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否定民营经济的错误言论。在各类评选表彰活动中,平等对待优秀民营企业和企业家。研究支持改革发展标杆民营企业和民营经济示范城市,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各地区各部门要充分认识营造更好发展环境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发展的重要性,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上来,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工作机制,制定具体措施,认真抓好本意见的贯彻落实。国家发展改革委要会同有关部门适时对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发展的政策落实情况进行评估,重大情况及时向党中央、国务院报告。

  新华社北京12月22日电

 
2019,“中国之治”感奋世界
2019,“中国之治”感奋世界

( 2019-12-2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新华社记者于荣


  2019年,世界大调整大变革加速展开。

  2019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中国创造的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赢得广泛赞誉,刷新世界对中国的感知和了解。“中国之治”的成功密码和世界意义,引发国际社会更多关注和思考。

  中国对世界的影响,从未像今天这样全面、深刻、长远。2019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在世界经济持续低迷背景下,中国开拓进取,奋发有为,在乱局中引领方向,在挑战中克难前行。“中国之治”优势凸显,为世界和平、稳定和繁荣增添更多正能量,令世界振奋。

中国之“志”引领时代潮流


  单边主义与多边主义的交锋,是贯穿2019年国际格局演变的一大脉络。应该看到,和平、发展、合作、共赢仍是时代潮流,多边主义是人类必然选择。捍卫多边主义,促进共同发展,符合各国人民的根本利益。

  12月16日,“新时代的中国与世界”国际研讨会在北京举行。与会的波兰前副总理格热戈日·科沃德科表示,面对此起彼伏的全球性挑战,中国正通过倡导开放包容、互利共赢的理念,坚定支持多边主义,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为各国提供解决问题的新思路。

  2019年,在上合组织、金砖机制、博鳌论坛、亚投行等国际合作平台中,中方始终秉承以合作共赢为目标,以规则秩序为基础,以公平正义为要旨,以有效行动为导向的多边主义理念,提出一系列维护多边主义的主张,发出支持多边主义的明确信号。

  “久旱后的及时雨”,第73届联大主席埃斯皮诺萨这样评价中国领导人对多边主义的坚定支持。她表示,中国“维护了多边主义体系的健康与活力”,联合国对此高度赞赏。

  美国库恩基金会主席罗伯特·库恩认为,中国坚定支持多边主义,对整个世界的稳定、安全与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中国之“质”提振全球经济


  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经济连续多年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0%。2019年,中国持续扩大开放力度、力促高质量发展,中国经济的优异“成绩单”再次给世界经济注入强大信心。

  2019年,在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等场合,中国领导人宣布了下阶段中国更大力度的对外开放举措,宣示中国持续推进更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坚定决心。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成功举办,被外界视作中国进一步扩大开放的重要标志。

  在经济全球化遭遇逆风的当下,中国用行动表明,中国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这是中国基于发展需要做出的战略抉择,也是以顺应经济全球化大势的务实行动向世人宣示,中国不仅发展自己,也造福世界。

  俄罗斯联邦财政金融大学教授尼古拉·科特利亚罗夫表示,各国正从中国持续扩大开放的进程中不断获益,(中国坚持)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经济全球化,将获得国际社会越来越广泛的支持。

  “中国依然是世界最大的增长机遇所在。”麦肯锡全球管理合伙人凯文·斯奈德说,市场体量大,供应链效率高,资本充足,这些都是世界投资者看好中国经济的重要因素。

中国之“智”贡献和谐世界


  “应对共同挑战、迈向美好未来,既需要经济科技力量,也需要文化文明力量。”5月,在北京举行的亚洲文明对话大会上,习近平主席深刻阐明文明对世界的推动作用。

  回望2019年中国与世界的互动,文明交流互鉴是浓墨重彩的一笔。无论是开创性地举办亚洲文明对话大会,还是长城脚下各国人民共赏绿色生活之美的世园会;无论是中印领导人共同欣赏马哈巴利普拉姆古寺庙,还是中希领导人共同参观雅典卫城博物馆,都充分体现了中国对文明多样性的尊重,对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观的践行。

  在乱象丛生、逆流涌动的当今世界,“和而不同”“和合共生”“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等饱含东方智慧的中国理念和文明观如同一股清流,赢得国际社会高度赞赏。

  希腊总统帕夫洛普洛斯表示,在当今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中国主张和平、和谐和平衡,“为解决各种全球性问题提供了十分有益的借鉴和方案”。

  新加坡学者马凯硕感言,中国倡议的“一带一路”正在重塑国家之间特别是亚洲国家间的文化和历史纽带。若干年后回望,会发现这是一个亚洲经济蓬勃发展与“文化复兴”并进的进程。

中国之“制”丰富全球治理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全球治理体系面临重重考验。在英国学者马丁·雅克看来,中国正在用一种全新方式去思考自己和世界的关系,中国能够在全球治理方面给世界带来新的经验和启示。

  “中国之制”如何成就“中国之治”?面对新中国70年发展成就,越来越多国际人士在思考背后的深层原因。

  10月底召开的中国共产党十九届四中全会,第一次系统描绘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图谱”。

  英国社会学家马丁·阿尔布劳认为,中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最新部署和举措中,包含着中国日益强大起来的“密码”,值得其他国家和地区密切关注。

  小智治事,大智治制。海外智库和专家学者认为,经受了实践检验的中国发展道路不仅在占世界人口五分之一的东方古国开辟出国家治理的新境界,更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着中国智慧。

  “中国提供了一种新的可能,”马丁·雅克说,“这就是摒弃丛林法则、不搞强权独霸、超越零和博弈,开辟一条合作共赢的文明发展新道路。”新华社北京12月22日电

 
兰州西固韭黄开镰
兰州西固韭黄开镰

( 2019-12-2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近日,兰州西固区张家大坪村村民在田间收获韭黄。甘肃省兰州市西固区西柳沟街道张家大坪村种植的500多亩韭黄日前陆续开镰收割。作为当地的韭黄主产区,张家大坪村成立了专业种植合作社并注册了自有品牌。种植韭黄每亩纯收入在20000元以上,已成为全村主要的经济收入来源。   新华社记者马宁摄
 
补上“三农”短板,决胜全面小康 学习贯彻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
补上“三农”短板,决胜全面小康
学习贯彻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

( 2019-12-2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新华社评论员


  日前闭幕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分析当前“三农”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打赢脱贫攻坚战,研究部署2020年“三农”工作,为如期完成脱贫攻坚任务、补上全面小康“三农”领域短板提供了重要遵循。

  今年以来,农业农村继续保持平稳发展的良好态势,精准脱贫成效显著,粮食总产量创历史新高,农村民生进一步改善,农村改革持续深化,农村社会保持和谐稳定。明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收官之年。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脱贫质量怎么样、小康成色如何,很大程度上要看明年“三农”工作成效。要紧紧围绕会议提出的具体任务,对标对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聚焦打赢脱贫攻坚战的硬任务,既抓住重点、补齐短板,又着眼长远、打牢基础,切实发挥好“三农”压舱石作用,为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注入强大动力。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和重中之重。目前,“三区三州”还有贫困人口172万人,必须一鼓作气、乘势而上,集中力量全面完成剩余脱贫任务。要巩固脱贫攻坚成果防止返贫,坚持现行脱贫标准,确保稳定实现“两不愁三保障”,保持脱贫攻坚政策总体稳定,坚决杜绝数字脱贫、虚假脱贫,确保脱贫成果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突出的短板在“三农”,最突出的弱项是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一方面,要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提高农村供水保障水平,扎实搞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高农村教育质量,加强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加强农村社会保障,改善乡村公共文化服务,治理农村生态环境突出问题;另一方面,应大力发展富民乡村产业,积极鼓励各类人才返乡下乡创业创新,稳定农民工就业,加大对拖欠农民工工资的整治力度,多渠道促进农民持续增收,让农村成为亿万农民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保障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始终是“三农”工作的头等大事。“手里有粮,心中不慌”。要下大力气抓好粮食生产,强化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考核,加大对产粮大县的奖励和支持力度,进一步完善农业补贴政策,保障农民种粮基本收益,稳住粮食播种面积,稳定粮食产量。同时,加快恢复生猪生产,全面落实省负总责和“菜篮子”市长负责制,落实扶持生猪生产的各项政策措施。“三农”稳,稳底盘。只要做好“三农”各项工作,就能为做好全局工作夯实基础、赢得主动。

  做好“三农”工作,关键在党。要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强化五级书记的责任,发挥好农村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要加大“三农”投入力度,抓好农村重点改革任务,加强农村基层治理,推动社会治理和服务重心向基层下移,维护农村社会和谐稳定。重农固本,贵在求实。要坚持从农村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尊重农民意愿,强化举措、狠抓落实,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

   新华社北京12月22日电

 
筑梦新征程,江苏书写“强富美高”新答卷
筑梦新征程,江苏书写“强富美高”新答卷

( 2019-12-2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本报记者刘亢、凌军辉、蒋芳、陈刚


  时间是蓝图的见证者。以江河为卷,这是一幅已绘就的“大写意”。

  2014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苏,提出了“努力建设经济强、百姓富、环境美、社会文明程度高的新江苏”的殷切期望,中国梦江苏篇章从此有了圆梦的方向。

  光阴是奋斗者的里程碑。以岁月为笔,这是一幅正细琢的“工笔画”。

  五年来,江苏以答卷者的使命、奋斗者的自觉、赶考者的初心和先行者的担当,砥砺前行孜孜不怠,扛起走在前列的时代责任,筑梦“强富美高”新征程。

  以答卷者的使命,将总书记描绘的“大写意”,精雕成细腻生动的“工笔画”


  冬日江风凛冽,从润扬大桥盘桓而下驶入镇江世业洲,走进先锋村农业园,却是一派暖意盎然。2014年底,习近平总书记在这里调研时强调,现代高效农业是农民致富的好路子。要沿着这个路子走下去,让农业经营有效益,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

  检验一张答卷好不好,不妨回到出题处。

  五年后,长江畔,这个44平方公里、不足1.5万人的江心小岛已实现全岛去工业化,成为远近闻名的音乐岛。每到10月,美食、啤酒、音乐和滨江美景吸引上百万中外游客。先锋村农业园的草莓、葡萄、枇杷、梨子四季不断,采摘、烧烤、垂钓、电商业态多元。

  从世业洲出发,沿长江溯流而上,昔日全国钢铁“十八罗汉”之一的南钢集团开始迁离长江沿岸,长江绿色廊道江苏段建设快速推进,烟囱林立、机器轰鸣的画面正在走入历史。

  始知丹青笔,能夺造化功。五年来,以“强富美高”为坐标,一幅用心描摹的江苏画卷,画质日渐精美,气韵更加动人。

  经济高位何以更强?培育新优势,台阶步步上,内涵日日新,创新潜能加速释放。

  10月1日,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群众游行活动现场,江苏彩车上的蛟龙号深潜器、神威太湖之光超级计算机、全地形智能工程机械等标识性元素十分吸睛,“苏大强”登上微博热搜榜,让更多人了解了江苏的硬实力。

  五年连跨四个万亿元台阶,江苏省地区生产总值2018年首次突破9万亿元,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3%,高新技术产业占工业比重达43.8%。全国“县域经济100强榜单”中江苏占26席,前10名中占了6席。

  这是高原之上再攀高峰的五年。如果说过去江苏强在实体经济、强在区域发展相对均衡、强在国内市场,那么,现在则更多追求进一步释放创新潜能、加快补齐区域短板、在全球产业链上占据优势。

  富庶之地怎样富民?高线不断刷新,底线一再提高,差距逐步缩小,幸福感持续攀升。

  一眼望去,清一色的两层小楼;走进田间,现代化设施蔬菜大棚看不到头;琅溪河边,村舍墙上绘着国画……徐州市铜山区棠张镇追求美丽环境、美丽产业、美丽生态“三美”融合,当地农民人均纯收入已达到每年3万多元,位列徐州市第一。“城里人有的,我们有,城里人没有的,我们也有。”棠张镇村民崔丙达说。

  “要像抓经济建设一样抓民生保障,像落实发展指标一样落实民生任务。”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江苏交上了一份令人瞩目的“成绩单”: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8年达到38096元,是2014年的1.4倍;扶贫标准提高到人均年收入6000元,不断筑高底线;全省公共财政支出75%以上用于民生和社会事业建设……

  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调查显示,江苏百姓认为个人生活非常满意和比较满意的比例逐年上升,从2016年的63.8%上升到2018年的75.8%,提高了12个百分点。

  “人间天堂”如何更美?最严标准问责,最优制度护航,践行“两山理论”,铺陈更绿底色。

  11月底,飞到盐城黄海湿地越冬的丹顶鹤陆续抵达。几个月前,这里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填补了我国滨海湿地类世界自然遗产的空白。

  空气质量显著提升,PM2.5浓度下降34.2%,优良天数提高到68%;水环境明显改善,104个国考断面水质优Ⅲ比例由61.5%上升到69.2%,劣Ⅴ类断面比例由3.8%下降到1%……一系列数据见证江苏生态环境好转。

  “作为东部发达地区,我们不仅自觉补齐生态短板,更为发达地区经济与环境协同发展探路。” 江苏省生态环境厅厅长王天琦介绍,江苏率先划定省级生态保护红线、开展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启动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等改革,以制度护航天更蓝、水更碧。

  以文化人怎样发力?传承中现坚守,活化中见底气,开放中显自信,“三个高地”逐步构建。

  白天,古运河畔的“二十四桥”美景吸引南北往来的游人;入夜,江南园林实景演出《春江花月夜·唯美扬州》演绎运河风情,引人入胜;夜深了,遍布全市的24小时城市书房灯火长明……

  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五年来,江苏将丰厚的文化底蕴、开放的文化胸襟,作为实现“社会文明程度高”的重要支撑,努力构筑思想文化引领高地、道德风尚建设高地、文艺精品创作高地。社会文明程度测评指数从2015年的86.25, 增长到2018年的89.23。创建全国文明城市17个,总数全国第一。新中国成立70周年“最美奋斗者”中,有18位江苏籍个人和载人深潜英雄集体。

  日前,全国首部促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地方性法规全票通过。江苏在寻根守成中,不断触摸时代脉搏,着力以文化自觉重塑文化自信。

  山水城林人,处处是答卷,处处见嬗变。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视察江苏并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为江苏推进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提供了思想罗盘和行动路标。全省上下提高政治站位,深刻领会、系统谋划、一体贯彻,围绕推动“强富美高”构建完善一系列制度机制。

  “靠着强烈的答卷意识,江苏不断深入思考‘强’的内涵、‘富’的本质、‘美’的标准、‘高’的指向,补短板、强弱项、打基础、谋长远,扎扎实实推动愿景变为现实。”江苏省委书记娄勤俭说。

  以奋斗者的自觉,不断破除思维惯性、路径依赖,决胜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作为“苏南模式”发源地,“苏锡常”经常被视作一个整体提及。随着苏州、无锡先后跨入“GDP万亿俱乐部”,常州落单了。2018年2月,刚到任的常州市委书记汪泉调研后提出“勇争一流,耻为第二”的新时代常州精神,力争五年内实现地区生产总值超万亿元。

  要找借口,常州并非没有,面积、人口全省倒数第二,劣势明显。“遑论第二,经济总量挤进前五都不容易。”汪泉说,但越是这样,越要激发干部群众干事创业热情,精神的力量是巨大的。

  作为全国人均资源、环境承载容量都排倒数的省份,江苏一直奋勇争先。从“江苏应该比全国平均速度快”到“两个率先”,再到“为全国发展探路”,江苏始终不负期待。

  “时代变迁,江苏还是那个江苏,奋斗始终是最鲜明的气质。”江苏省城市发展研究院荣誉院长张锋说。分析江苏每一次“异军突起”“率先突围”背后,会发现一条相似的轨迹:直面困难——打破惯性——凝聚共识——勇抓机遇——真抓实干。

  时光永不停歇,激情点燃岁月。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前,决胜时刻,惟有奋进!

  2018年以来,新一轮解放思想大讨论在全省推开。各地对标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围绕破除长期发展中形成的与新思想不符合的思维惯性和路径依赖,着力解决“身子进入新时代、思想停在过去时”问题。

  有没有盲目乐观?有没有认识盲区?有没有行为短视?有没有依赖心理?有没有形式主义?……今年6月,江苏省委书记娄勤俭一连抛出 “九个有没有”,要求近百名地方“一把手”自我检视。

  辛辣质询令人坐立难安。

  “不是有没有,而是肯定有。”昆山市委书记杜小刚说,虽然一直是全国县域经济发展标杆,但用群众眼光、历史视角检视昆山发展,短板和问题就看得更清楚了。

  破除思维惯性方能摆脱路径依赖,找准奋斗方向。

  连续10个季度GDP增速超8%、2016年就进入“万亿城市俱乐部”的南京,依然清醒看到不足:钢铁化工占比仍大,科教优势有待激发。江苏省委常委、南京市委书记张敬华直言:“不创新,南京将沦为平庸的城市!”

  用新思想定航向、找答案。对照“强富美高”总要求,南京重新确立“创新名城、美丽古都”的城市愿景,深入全球最活跃的创新地,引入全球最顶尖创业团队,打造一流的创新生态。在《自然》杂志评选全球科研城市50强中,南京居第12位,“石墨烯之父”安德烈·海姆、图灵奖得主姚期智院士等4名诺贝尔奖获得者、86名中外院士在南京创办了企业。

  大舸中流下,青山两岸移。“决胜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力推动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关键之年,要打好关键之仗!”江苏省省长吴政隆说。

  奋斗者,除旧方能布新,敢破更须善为。

  ——须在难中进,向最短板“叫板”,向最弱项攻坚。围绕“两不愁三保障”,抓住苏北农村住房条件改善这个“牛鼻子”,江苏下大力气增强农村医疗、教育等薄弱环节,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连云港的农村学校,有了塑胶运动场、电子白板、营养餐;镇江的孤寡老人,开始习惯“家庭医生”上门服务;宿迁农房改善集中区,同步打造1至2个附加值高、市场前景好的特色产业,帮助农民持续就业增收……

  “以‘强富美高’为指引,改造苏北农房不仅是改造居住条件的民生工程,更是推动苏北地区高质量发展的引擎工程。”宿迁市委书记张爱军说,距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收官只剩一年时间,决不能让群众住着危房“被小康”。

  向最痛处“亮剑”,向最难处发力。教训惨痛的响水“3·21”特大爆炸事故发生后,全省上下吸取教训,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强力治污减排,系统化推进化工产业整体提升。记者在距离响水爆炸事故现场仅20多公里的灌云县临港产业开发区看到,这个曾化工厂林立、污染严重的地方,正持续推进综合整治,打造蓝色海洋经济、绿色生态经济和开山岛红色文化新名片。

  “关键时期更要正确处理‘舍’与‘得’的关系,要经得起实践、历史和人民检验。”灌云县县长朱兴波说。

  ——须向高处行,既要总量达标,也要个体认同。今年9月,江苏出台《关于决胜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补短板强弱项的若干措施》,部分目标任务精确到了个位数。例如,到2020年底,全省农村低收入人口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全部达到6000元,全面完成10284户低收入农户危房改造,50%的城市创成全国文明城市……

  铺就生态绿色的“富民之路”,提供创业就业的“启航码头”,筑起便民利民的“智慧平台”,江苏不断筑高民生保障底线,让“平均数”“大多数”“极少数”都有获得感。

  转型升级突破瓶颈,全球竞合抢占高地。“今天再晚也是早,明天再早也是晚。我们要提振精气神、锤炼硬作风,努力再创一个激情燃烧、干事创业的火红年代。”9月11日,江苏省委常委、苏州市委书记蓝绍敏的就职讲话,让全市干部激情澎湃。

  5天后,苏州通报表彰“见证·苏州 卓越外企人士”,百名外企高管获奖。苏州庄重承诺:进一步接轨国际一流营商环境,为全球企业家提供创新发展沃土。背后深意,是对标国际最高水平,持续优化开放布局、拓展开放空间、丰富开放内涵、提升开放能级,以更高水平开放促进转型升级。

  “苏州正在打开一扇风景更好的开放之窗。”获奖的法国企业、阿科玛常熟基地副总经理陈玉叶说,创新是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在苏州,拥有持久斗志的人们,已经迈出了持续创新的坚定步伐。

  以“赶考者”的初心,不断增进民生福祉、完善治理体系,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


  无锡市区往东北,驱车一小时,可见一座草木葱茏的“生态园”,与人们印象中的垃圾焚烧发电厂形成强烈反差。8年前,锡东电厂未提前公告就点火调试,引发群体性事件,项目一停就是五年。

  一边“邻避效应”,一边“垃圾围城”。面对涉及63个自然村、近千家企业的“活火山”,无锡新一届领导班子带领全市党员干部不回避、不退让,精心协调、为民惠民,赢得99.7%的群众支持,项目原址复工,投产两年多来运行稳定,无一起环保投诉。

  “我来当这个工作组长,出了问题,由我负责!”在决定复工的市委常委会上,无锡市委书记李小敏掷地有声,“不能错过处置难题的窗口期,更不能击鼓传花把问题留给下一任。”

  从“民怨”到“民愿”的转变,源自把维护人民利益作为基层治理逻辑起点的初心,体现了敢担当善作为、不断提升治理能力的追求。

  今年7月,江苏省委书记娄勤俭在年中政治能力建设专题培训班开班仪式上提出,落实新发展理念要认真回答好三个问题:“发展的初心是什么”“为什么要发展”“要什么样的发展”。

  初心如磐,使命如山。在迈向“强富美高”的新征程上,为人民谋幸福,成为经久不息的动力之源。

  不忘初心使命,必须直面矛盾、破解难题,不断回应群众期盼,赢得百姓满意。

  徐州云龙区彭城街道党工委书记马延留得了个新外号“自行车书记”。因地处老城区,背街小巷多、路况复杂,2008年从部队转业到地方的老马,总是骑车转来转去。

  “阵地变了,初心没变。”当年带兵在抗洪抢险一线迎难而上、冲锋在前的老马,对待群众诉求不推诿扯皮,这几年组织和平路拓宽等7个项目,没有发生遗留问题。

  民有所呼,我必有应。江苏以切实解决好群众最急最忧最盼的紧迫问题为抓手,推动主题教育走深走实,让群众更多更公平地享受改革发展成果。在近年全国幸福城市评比中,南京、苏州、徐州等多个城市数次进入榜单前十。

  不忘初心使命,必须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探索完善治理体系,使社会充满生机活力。

  夜晚有点冷,村前广场却气氛热烈。“大病医保报销,啥时能办好?”“给大家讲讲新规划,干不好会怎样?”沭阳县桑墟镇新顺河村,“辣味”十足的“广场夜谈”,老百姓畅所欲言,镇村干部现场回答、承诺解决期限。

  谈得好,更要做得好。“广场夜谈”推行一年多,桑墟镇村两级已整治黑臭水体38条,修建道路27条、公厕20座、农桥100余座……群众刮目相看,干群关系日益融洽。

  事情有人办,更要办得快。“早上递交材料,下午就拿到证了。”在江阴徐霞客镇政务服务中心,超高的办事效率让来办理营业执照变更的梅哲奎吃惊。“完善治理体系,提升治理能力,就要从老百姓关心的事改起。”无锡市委常委、江阴市委书记陈金虎说。

  郡县治,天下安。寻求自我突破的江阴,正以集成改革探路县域治理现代化,全面构建便捷高效的政务服务、沉底到边的基层治理等五大体系,已吸引全国各地超500批次、6000余人前来考察学习。

  不忘初心使命,必须不断推进制度化建设,确保“赶考者”始终忠诚干净、担当作为。

  10月,一场国际半程马拉松赛,见证泰州沿江生态巨变。赛道所在的泰兴江堤生态廊道,一改原来企业、码头密布的景象,成为附近居民“渔舟唱晚看落日”的好去处。就在去年,这里曾因偷埋危废的历史遗留问题引发群众举报,被中央环保督察组点名。

  在全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中,江苏党员领导干部全面检视过去的发展思路、发展方式。泰州市委书记史立军说,为弥补欠账,全市各地各部门主要负责人肩负起“第一责任”,冲在“治污一线”,工作推进、督查督办、考核考评、奖惩激励等机制多管齐下。

  坚持和完善党员干部自学、党委(党组)理论中心组学习等制度,夯实思想基础;坚持和完善“三会一课”、民主生活会、组织生活会等制度,锤炼忠诚干净担当的政治品格;聚焦重大现实问题,在与时俱进的创新创造中践行初心使命,最大限度释放人民创造活力……一系列推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长效机制正在江苏落地,确保全部工作顺应时代潮流、体现人民愿望。

  近期,为深刻汲取“3·21”响水特别重大爆炸等事故教训,江苏以国务院督导为动力和契机,加强源头治理体系、风险防控体系、监管能力体系、责任落实体系等制度建设,真正把“痛点”变成“新起点”和“转折点”,推进全省安全生产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我们将痛定思痛、亡羊补牢,更加自觉践行新发展理念,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更好地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推动‘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取得新的更大成绩。”江苏省省长吴政隆说。

  以先行者的担当,筑梦“富起来”到“强起来”,奋力开启现代化新征程


  前一步车水马龙,后一步亭台楼榭。全国百强县之首昆山,如今又有了新使命。参照世界银行评价等国际通行标准,研究建立现代化建设指标体系;围绕社会治理、教育医疗、土地资源等领域发展瓶颈,争取高含金量的制度供给……探路现代化,昆山再出发。

  不忘本来,开创未来。“强富美高”不仅是江苏决胜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行动指南,更是探索现代化的方向指引。

  今年五月,江苏省委省政府决定在南京江宁区、江北新区,苏州昆山市、工业园区,无锡江阴市,常州溧阳市开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试点,以现代化标准谋划未来,探索具有中国特色、时代特征、江苏特点、以“强富美高”为鲜明标识的现代化路径。

  闯前人未经之路,辟前人未历之境。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期,江苏牢记“为全国发展探路”使命,主动融入长江经济带、长三角一体化、“一带一路”等多重机遇,进一步夯实经济强的内涵基础,锁定百姓富的价值取向,筑牢环境美的内外条件,追求社会文明程度高的精神境界。

  强,就是要在新坐标中持续增强创新驱动力,加快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实现更高质量的经济增长。

  “原始创新、顶天立地、世界第一、不可替代”——南京紫金山实验室展厅内的16字愿景,令人瞩目。今年5月,中国工程院院士、紫金山实验室主任刘韵洁宣布,5G移动通信核心的毫米波芯片研制成功,技术指标不输国际水平。

  传承科学精神,创新开拓未来。在“圆周率之父”祖冲之曾任县令的昆山,今年3月启动“祖冲之自主可控产业技术攻关计划”,已实施技术攻关项目257项,新增投入3.4亿元。

  放眼全球前沿,升级传统产业。江苏瞄准“卡脖子”技术,全力推进工程机械、物联网、集成电路等13个先进制造业集群建设,支持企业技术攻关、鼓励建设新型研发载体、加快自主新技术新产品推广,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产业创新中心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

  富,就是要在新台阶上全方位提升百姓生活品质,重构城乡关系、区域格局,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溧阳新“网红”——全长365公里的“溧阳1号公路”,将全域景点、乡村旅游点串珠成线,在城乡间架起人流、物流、商流的便捷通道。“以前很多乡亲出门打工,房子空成了‘麻雀窝’。现在不少人回来创业,一年收入就有十几万元。”在溧阳市富民资产合作社社长潘建华看来,沿线312个自然村村民的人生,由此峰回路转。

  7月揭牌的“宁淮特别合作区”,摒弃传统的产业梯度转移,计划以产城融合为方向,共建一个共享共赢的高质量发展平台。近期,江苏启动南北共建园区高质量发展创新试点,苏南苏北城市结对,倾斜产业、用地等政策,探索区域、产业协作新模式。

  城乡统筹、南北挂钩、城际协作……江苏正在打造国际化程度高、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的城市群和遍布全域、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着力构建新型区域合作关系,在缩小城乡、区域差距上实现质的飞跃,不断提高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美,就是要在新理念下持续推进绿色发展变革,激发全局全域全民主动性,促进人、自然、社会和谐共生。

  “水清岸绿景美,这只是开始。”河海大学长江保护与绿色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张兵对长江新变化欣喜之余,也有隐忧,“长江的问题,表面看是生态、技术问题,根子在发展方式和立法滞后,要不断提升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的系统性、科学化水平。”

  同饮一江水,共筑“绿篱笆”。在江苏,环境美的追求,从被动化为主动,正日益成为社会共识,引发全民参与。10月底,江苏首批“长江大保护绿篱笆先锋队”正式启动,积极参与环境调研、治理监督,传播绿色理念,促进社会共治。

  美丽与发展同行。在稳步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的历程中,江苏大力倡导尊重自然、爱护自然的绿色价值理念,坚持培育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构建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环境治理体系,使江苏真正成为让人向往的美丽家园。

  高,就是要在新时代开辟社会文明全面升华的新局面,担当先进文化领航者,提升人的现代化水平。

  1500年前,中国最早的诗文总集《昭明文选》诞生于南京。如今,一项传承江苏人文化根脉的工程正在进行。江苏文脉整理与研究工程计划用10年推出3000册规模的《江苏文库》,对丰富的江南文化资源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推动优秀传统文化现代化、时代化。

  大型史诗话剧《雨花台》巡演、“马克思主义·青年说”产生现象级传播效应……江苏深化对“雨花英烈精神”“淮海战役精神”“王继才精神”等的研究阐释和教育实践,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力促社会关系和谐发展、人的素质全面提高。

  活跃于大街小巷的志愿者、致力于扶贫帮困的特色公益项目、线上线下深度融合的“微话文明”活动……苏州金鸡湖畔,“社会文明程度高”的风景触手可及。

  “我们要努力实现的是,看中国的现代化水平,要看江苏;看中国人民的美好生活,要看江苏。”江苏省委书记娄勤俭说,我们应当有更大的胸怀和格局,推进江苏的现代化探索,努力建好“长三角的江苏”“中国的江苏”“世界的江苏”。

  历史是奋斗者的足迹,未来是先行者的使命。

  锚定新时代历史方位,江苏上下正以强烈“答卷意识”驰而不息,以钉钉子精神担当作为,以经得起实践、人民和历史检验的实绩,把“强富美高”新答卷书写得更加厚实、更有分量。

 
平潭海峡公铁大桥铺轨
平潭海峡公铁大桥铺轨

( 2019-12-2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12月22日,中铁二十四局工作人员在平潭海峡公铁大桥进行铺轨作业。该桥总长16.34公里,计划2020年通车。 新华社记者林善传摄
 
湖北枣潜高速即将通车
湖北枣潜高速即将通车

( 2019-12-2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这是枣潜高速汉江特大桥(12月20日拍摄)。由中国能建葛洲坝集团参与投资建设的湖北枣阳至潜江高速公路即将通车。 新华社记者金良快摄
 
香港舆论:习主席在澳门系列重要讲话为香港走出当前困境增添力量与信心
香港舆论:习主席在澳门系列重要讲话
 
为香港走出当前困境增添力量与信心

( 2019-12-2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新华社香港12月22日电(记者刘明洋)21日出版的香港主流报章高度关注庆祝澳门回归祖国20周年大会暨澳门特别行政区第五届政府就职典礼,以及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和在澳门的相关视察活动,纷纷在头版头条和多个重要版面给予大篇幅报道。香港主流报章认为,习主席在澳门的一系列活动和重要讲话,极大鼓舞了澳门同胞再创辉煌的信心,也为香港指明方向,增添力量与信心。
 
  《大公报》发表了题为《“一国两制”的道路必将越走越宽广》的社评。社评认为,庆祝澳门回归二十周年活动为濠江添上欢乐气氛,澳门特区新一届政府走马上任,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澳门的3日行程圆满结束。习主席在澳门的一系列讲话,对澳门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成功经验及特色的总结概括,极大鼓舞了澳门同胞再创辉煌的信心,也为香港迎难而上、走出当前困境增添了勇气与力量。
 
  社评指出,澳门回归前饱经沧桑,回归祖国怀抱后,开创了澳门有史以来最好的局面,谱写“一国两制”的华丽篇章,靠的是中央坚定支持,靠的是澳门特区政府及社会各界齐心协力,靠的是爱国爱澳精神。
 
  社评表示,习主席对澳门提出的希望,也是对香港的希望。香港从习主席的讲话中,感受到中央对香港的支持与关爱,感受到国家的强大,对走出眼下困境增添了信心。
 
  香港《文汇报》发表了《习主席总结经验提出希望 指引“一国两制”实践谱新篇》的社评。社评认为,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庆祝澳门回归祖国20周年大会暨澳门特区第五届政府就职典礼上发表重要讲话,总结了澳门“一国两制”成功实践的重要经验,并就推动澳门发展迈上新台阶提出希望。港澳各界应该认真领会习主席讲话内涵,意志坚定,齐心协力,致力创造政通人和、繁荣稳定的局面。
 
  社评指出,澳门成功实践“一国两制”积累的雄厚基础和丰富经验显示,香港只要对“一国两制”坚信笃行,“一国两制”的优越性就会充分显现,在应对和处理“一国两制”实践过程中碰到的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将更加自信,将“国家所需,香港所长”和“香港所需,国家所长”结合起来,更好地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促进香港与内地互利共赢发展。
 
  社评表示,特区政府和社会各界应该积极探索适合香港的发展路径,不折腾、不内耗,集中精力发展经济,切实有效改善民生,坚定不移守护法治,共担民族复兴的历史责任、共享祖国繁荣富强的伟大荣光。
 
  《香港商报》发表时评《“一国两制”硕果累累未来更好》认为,习主席澳门之行,亲民形象深入民心,亲切祝愿温暖民心,深刻讲话深得民心。回望回归20载,“一国两制”在澳门结下累累硕果,以宪法和基本法为基础的宪制秩序牢固确立,经济实现跨越发展,社会保持稳定和谐,充分说明“一国两制”是成功制度,行得通、办得到、得人心。
 
  《东方日报》发表“正论”认为,澳门回归祖国二十周年之际,国家主席习近平3天的访澳行程圆满结束,既带来了祝福,亦提出了希望,在其见证之下,特区政府完成换届,蓄势待发,振翅高飞。
 
  “正论”指出,习近平连日来马不停蹄会见澳门各界人士,主持官员宣誓,发表重要讲话,体现了中央对澳门的重视。尤其是他提出的“4个始终”和“4点希望”,无疑是对澳门问题的精准掌握,对症下药。
 
  《星岛日报》发表社论认为,国家主席习近平20日在庆祝澳门回归祖国2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表明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绝不允许任何外部势力干预港澳事务。
 
澳门舆论:习主席重要讲话为澳门可持续发展和特区政府施政指明方向
澳门舆论:习主席重要讲话为澳门
 
可持续发展和特区政府施政指明方向

( 2019-12-2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新华社澳门12月22日电(记者王晨曦)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庆祝澳门回归祖国20周年大会暨澳门特别行政区第五届政府就职典礼上发表重要讲话,连日来澳门舆论高度关注,主流报章纷纷开辟多个重要版面进行大篇幅报道,并配发社论、评论。澳门舆论认为,习主席针对澳门提出“4点希望”,为特区可持续发展和特区政府施政、社会治理等指明了方向,同时澳门也要积极努力,发挥自身所长和竞争优势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澳门主流报纸《澳门日报》《大众报》《新华澳报》《市民日报》等21日均详细报道习主席重要讲话内容。《澳门日报》还随报发行特刊,详尽分析梳理讲话中“4点希望”等内容,并广泛采访社会各界人士分析解读讲话重要意义。
 
  该报当天还发表题为《合力保家国 同心齐建澳》的社论说,澳门经济增长,民生持续改善,社会安定祥和,生机勃勃,全赖中央支持、澳人努力,前提是安定的环境,有安定才有繁荣。社团建设也须与时俱进,保持澳门社会讲团结、重协商的传统,有事多商量,做事多协调,妥善处理社会矛盾,共同维护社会祥和。
 
  《新华澳报》21日发表评论指出,习主席讲话以“四个始终”来进一步总结澳门成功实践“一国两制”的四点重要经验,肯定澳门回归以后开创了历史上最好的发展局面,谱写了具有澳门特色的“一国两制”成功实践的华彩篇章,以铁一般的事实,证明“一国两制”是完全行得通、办得到、得人心的。
 
  《澳门日报》22日继续聚焦习主席有关重要讲话中有关区域合作的议题,关注习主席提出的“要做好珠澳合作开发横琴这篇文章”等内容,以一个专版刊发《珠海服务澳门产业适度多元发展》《九大“横琴样本”彰显珠澳规则衔接步伐加快》等稿件。
 
  该报当天还配发题为《琴澳取长补短共荣发展》的评论说,习主席对澳门提出的“4点希望”包含深刻启示,特别是区域合作,点明横琴与澳门的发展关系将是互相依托。国家对横琴的重视度越趋明显,可见其地位举足轻重,也令横琴成为目前内地政策最好、受重视程度最高的自贸区。横琴作为粤澳合作的重要区域,备受关注。澳门与横琴的双向发展也日趋立体,各项优惠政策加速两地相互融合。
 
  《华侨报》22日刊登全国政协委员、澳门妇女联合总会会长贺定一专访,她表示习主席在对澳门提出的“4点希望”中包含了加强社团建设,反映了习主席对爱国爱澳社团发挥作用的肯定及提出的进一步要求。她表示,未来妇联将继续支持特区政府依法施政,当好妇女权益的维护者、和谐家庭的建设者、特区居民的服务者,为澳门妇幼事业及社会发展作出新贡献。
 
推动澳门各项建设事业跃上新台阶 论习近平主席在庆祝澳门回归祖国二十周年大会重要讲话
推动澳门各项建设事业跃上新台阶
论习近平主席在庆祝澳门回归祖国二十周年大会重要讲话

( 2019-12-2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新华社评论员


 
  濠江奔流大潮涌,奋楫扬帆谱新篇。在庆祝澳门回归祖国20周年大会暨澳门特别行政区第五届政府就职典礼上,习近平主席审时度势、着眼长远,对澳门未来发展提出4点希望,为推动澳门特别行政区各项建设事业跃上新台阶指明努力方向、注入强劲动力。
 
  灼灼莲花瑞,熠熠生光辉。位于祖国南海之滨的澳门,始终是习近平主席的情之所系、心之所牵。近年来,在习主席的亲切关怀和悉心指引下,澳门不断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各项事业蓬勃兴旺,发展天地愈加广阔,生动诠释了“只要路子对、政策好、身段灵、人心齐,桌子上也可以唱大戏”。当前,澳门发展正处于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关键时期。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对澳门内外环境新变化,做到守正创新、务实有为,澳门就能把握机遇、开拓进取,让各项事业发展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坚持与时俱进,进一步提升特别行政区治理水平,是广大澳门市民的期盼,也是适应现代社会治理发展变化及其新要求的必然选择。“善为政者,弊则补之,决则塞之。”促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既要依靠制度,推进公共行政等制度改革,健全完善依法治澳的制度体系,提高政府管治效能;也需善用科技,以大数据等信息化技术推进政府管理和社会治理模式创新,不断促进政府决策科学化、社会治理精准化、公共服务高效化。
 
  坚持开拓创新,进一步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是确保澳门繁荣稳定的关键所在。围绕“一中心、一平台、一基地”的目标定位,选准经济适度多元发展的主攻方向和相关重大项目聚力攻坚,积极对接国家战略,把握共建“一带一路”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机遇,更好发挥自身所长,增强竞争优势,澳门的发展舞台无比广阔,未来大有可为。
 
  坚持以人为本,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澳门发展的目的,也是社会和谐的保障。要结合发展需要和市民需求,采取更加公正、合理、普惠的制度安排,加强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着力解决住房、医疗、养老等方面的突出问题,更加关注对弱势群体的帮助和扶持,为青少年成长成才创造更好条件,提升市民生活质量,让广大市民更多更公平分享发展成果。
 
  坚持包容共济,进一步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是实现澳门政通人和的重要基础。“家和万事兴”,维护澳门安定团结的良好局面,首要的就是坚持和弘扬爱国爱澳核心价值,广泛凝聚共建澳门的社会共识。在这个大前提下,充分发挥众多爱国爱澳社团作用,充分发挥澳门中西文化荟萃的优势,保持澳门社会讲团结、重协商的传统,有事多商量,做事多协调,妥善处理社会矛盾,共同维护社会祥和。
 
  蓝图已经绘就,圆梦还需奋斗。在中央政府和祖国内地大力支持下,广大澳门同胞同心协力、真抓实干,特别行政区经济社会发展必将取得新的更大成就,“一国两制”实践的“澳门故事”必将书写更加精彩的新篇章。新华社北京12月22日电
 
安倍晋三:希望中国行进一步巩固日中纽带
安倍晋三:希望中国行进一步巩固日中纽带

( 2019-12-2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新华社东京12月22日电(记者姜俏梅)第八次中日韩领导人会议即将在中国成都召开。在出席会议前夕,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在接受中国媒体书面采访时表示,日中双方高层互访和交流具有重要意义,希望此行能够成为进一步巩固日中纽带的契机。他表示期待明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访日。

  安倍说,日中互为邻邦,有着悠久的交往历史,两国共同对本地区及世界和平与繁荣负有重大责任。

  安倍表示,希望日中韩领导人会议能够总结迄今在广泛领域取得进展的日中韩合作,同时探讨如何进一步深化在环保、老龄社会、人员交流等共同课题上的三方合作。他说,三国之间存在着邻国间才有的各种课题,正因为如此,更应该利用这种机会进行坦率的讨论,从而逐步推动进程,奠定发展基础。

  安倍表示,日中两国自邦交正常化以来,政府层面以及民间、地方、企业等各个层面都在不断深化友好合作。当前国际社会正面临巨大变化和不稳定因素凸显的局面,相信作为世界第二、第三经济大国的中国和日本之间开展合作,能够形成一股巨大力量。日方愿同中方一道,推动世贸组织框架下数字经济新规则的制定进程。

  安倍还介绍了中日两国近期在第三方市场合作方面取得的进展。他说,去年双方就共同设立跨部门、官民联合的“关于推动在第三方开展日中民间商务活动委员会”以及举行“日中第三方市场合作论坛”达成一致,目前该项合作的落实工作正在取得进展,两国民企等之间签署了52项合作备忘录。

  就日趋活跃的中日人文交流现状,安倍说,民间交流是支撑两国关系的基础,他去年访华时与李克强总理将今年定为“日中青少年交流促进年”,并一致同意在今后5年内实现3万人规模的青少年交流。迄今为止,230多项活动被纳入“日中青少年交流促进年”项目之中,日中共27万多人已经参与其中。明年夏天,东京将举办奥运会及残奥会;2022年,北京将举办冬季奥运会及冬残奥会。明年也是“日中文化体育交流促进年”,期待两国民间交流借此机会取得更大发展。

 
胡春华强调 扎实有力抓好猪肉保供稳价工作
胡春华强调
扎实有力抓好猪肉保供稳价工作

( 2019-12-2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新华社北京12月22日电恢复生猪生产保障市场供应工作会议近日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胡春华出席会议并讲话。他强调,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落实李克强总理批示要求,扎实做好元旦、春节“两节”和全国“两会”期间猪肉供应保障工作,确保肉食品市场供应和价格基本稳定。

  胡春华指出,第一季度是猪肉消费较为集中的时期,必须多措并举保障肉食品市场供应,防止脱销断档。要引导养殖企业及时出栏,鼓励社会储备投向市场,扩大牛羊肉、禽肉等替代品供给,做好冻猪肉储备投放。要切实加强猪肉市场监管,强化监督抽查和检验检疫,确保肉食品质量安全。要维护正常市场秩序,严厉打击囤积居奇、哄抬物价、串通涨价、操控市场等违法违规行为,严禁区域封锁、市场分割等做法。要完善极端天气应急预案,做好猪肉等“菜篮子”产品应急保供。要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及时启动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送温暖活动。

  胡春华强调,做好猪肉保供稳价工作,最根本的还是要靠加快恢复生猪生产。要全面落实省负总责和“菜篮子”市长负责制,扎实推动各项政策和工作措施有效落地,确保尽早见效,坚决完成既定目标任务。

 
确保农业丰收农村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中央农办主任、农业农村部部长韩长赋谈学习贯彻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
确保农业丰收农村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中央农办主任、农业农村部部长韩长赋谈学习贯彻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

( 2019-12-2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新华社北京12月22日电(记者于文静)12月21日闭幕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打赢脱贫攻坚战,对2020年“三农”工作做出系统部署。22日,中央农办主任、农业农村部部长韩长赋就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确保农业丰收农村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主题接受了记者采访。

  对标对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抓落实


  会议指出,明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收官之年,必须深刻认识做好明年“三农”工作的特殊重要性,对标对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强化举措、狠抓落实,坚决如期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坚决补上全面小康“三农”领域短板,切实发挥好“三农”压舱石作用。

  韩长赋表示,当前,国内外风险挑战明显增多,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农业农村发展形势复杂严峻。补上农业农村发展短板、促进农民就业增收难度大。要强化大局意识、底线思维,攻坚克难,不断开创农业农村工作新局面。

  做好2020年农业农村工作的关键何在?韩长赋概括为重点围绕保供给、保增收、保小康展开。保供给,务必保障粮食、生猪等重要农产品生产稳定、有效供给,打牢稳物价稳经济稳全局的基础支撑;保增收,保障明年农民增收势头不减弱、趋势不逆转,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增速继续保持“两个高于”;保小康,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加快补上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使广大农民同步迈入小康社会。

确保小康之年农业丰收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保障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始终是“三农”工作的头等大事,要下大力气抓好粮食生产,强化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考核,加大对产粮大县的奖励和支持力度,进一步完善农业补贴政策,保障农民种粮基本收益,稳住粮食播种面积,稳定粮食产量。要加快恢复生猪生产。

  韩长赋表示,这些年粮食连年丰收,但粮食生产能力还不稳固。部分地方放松粮食生产的倾向有所抬头。2020年要着力稳政策稳面积,确保谷物面积稳定在14.2亿亩以上,粮食总产量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要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做好防灾减灾,继续调整优化结构。

  生猪生产恢复是社会关注的问题。韩长赋表示,农业农村部已经印发加快生猪生产恢复发展三年行动方案,各地务必像抓粮食一样抓生猪生产,严格落实省负总责,压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强化县级抓落实责任。切实保障元旦春节猪肉供应,推动扶持政策落实落地,毫不松懈抓好非洲猪瘟防控。坚持“抓大不放小”,引导大型养猪企业采取“公司+农户”、入股加盟、托管租赁等方式,带动中小养殖场户发展。

  同时,要推动生猪扶持政策拓展覆盖到畜牧业,大力发展家禽业和草食畜牧业,加快推进奶业振兴,积极发展水产绿色健康养殖,实施好“菜篮子”工程。

补上全面小康“三农”短板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突出的短板在“三农”。要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提高农村供水保障水平,扎实搞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高农村教育质量,加强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加强农村社会保障,改善乡村公共文化服务,治理农村生态环境突出问题。

  韩长赋认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是全面小康最直观的“落差”和农民群众的民生痛点,2020年要加大补短板力度。启动实施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建设工程,以农村饮水安全、村内通组道路、动力电等为重点,加强村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推动补强农村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薄弱环节。

  农村生态环境直接关系老乡的幸福感。2019年我国加快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据初步统计,90%的村庄开展了清洁行动,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60%,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覆盖了84%的行政村。

  韩长赋表示,2020年要分类推进农村厕所革命,积极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和污水治理,深入开展村庄清洁行动,推进村庄规划编制。

扎实推进农村重点改革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对抓好农村重点改革任务做出部署。

  韩长赋介绍说,2019年我国研究开展二轮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试点。开展了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回头看”,引导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定深化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方案。扎实推进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基本完成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

  韩长赋表示,2020年将扎实推进以下重点任务:

  ——选择部分县市开展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先行试点,在试点基础上研究制定延包的具体办法。

  ——全面推开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健全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台账和管理制度。

  ——推动完善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配套制度,探索建立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规则、监管制度和增值收益分配机制。

  ——稳慎推进宅基地改革,扩大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范围,推进宅基地使用权确权登记颁证,鼓励农民盘活农村闲置宅基地和农房资源。

  同时,持续推进农垦垦区集团化农场企业化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综合执法改革。

 
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制度化长期稳定发展环境 聚焦中央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发展意见的出台
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制度化长期稳定发展环境
聚焦中央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发展意见的出台

( 2019-12-2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在浙江乌镇举行的互联网之光博览会上,观众在腾讯的人工智能展台前排队体验眼底检查(10月21日摄)。  新华社记者尹栋逊摄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营造更好发展环境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发展的意见》22日公布。意见围绕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制度化的长期稳定发展环境,推动民营企业改革创新、转型升级、健康发展,提出一系列有分量的政策措施。
 
  意见的出台有何重大意义?有哪些看点?记者采访了相关部门、专家及企业家。
 
为民营经济发展提供长期性、稳定性、系统性制度框架


 
  改革开放40多年来,民营经济已成为我国经济制度的内在要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成果,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说,意见兼顾管用、有效和长期制度建设,提出一系列有分量的政策措施,力求为民营企业营造更好发展环境。
 
  2018年11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民营企业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充分肯定我国民营经济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表明我们党坚持基本经济制度、坚持“两个毫不动摇”的坚定立场,提出有力举措,为民营企业未来发展指明方向。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提出健全支持民营经济、外商投资企业发展的法治环境,完善构建亲清政商关系的政策体系,健全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制度,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
 
  “在国内外环境发生深刻变化的背景下,民营经济发展面临一定困难和问题。”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说,进一步稳定各方预期、激发民营企业活力和创造力,破解民营经济规模小、发展粗放、国际竞争力不强等突出矛盾,成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高质量发展、应对外部变局的重大课题。
 
  党的十八大以来,围绕民营企业关切的产权保护、企业家精神等重大课题,中央接连出台重要文件。2016年,《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完善产权保护制度依法保护产权的意见》出台。2017年,《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营造企业家健康成长环境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更好发挥企业家作用的意见》出台。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王曙光说,这体现出中央致力于为民营经济发展提供长期制度保障、增强民营企业改革发展信心的深刻用意。“加上此次意见,‘三连炮’释放强烈信号,要为民营经济发展提供长期性、稳定性、系统性制度框架。”王曙光说。
 
  “民营企业最大的心愿,就是公平的竞争环境和包容的政策环境。”腾讯公司董事会主席、首席执行官马化腾说,意见从优化环境、健全法治、转型升级等多方面建立起完整、科学的政策框架,为民企健康发展提供宽松安定的环境。
 
打破“三重门”
 
优化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打破各种各样的“卷帘门”“玻璃门”“旋转门”,打造公平竞争环境,是民营企业最强烈的呼声之一。
 
  支持民营企业以参股形式开展基础电信运营业务,以控股或参股形式开展发电配电售电业务;支持民营企业进入油气勘探开发、炼化和销售领域,建设原油、天然气、成品油储运和管道输送等基础设施;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参与原油进口、成品油出口;在基础设施、社会事业、金融服务业等领域大幅放宽市场准入……
 
  意见在放开市场准入方面作出一系列具体安排,提出研究制定民营企业分行业、分领域、分业务市场准入具体路径和办法,明确路线图和时间表。
 
  “具有极强操作性和针对性,对于在相关行业领域建立竞争性市场机制、开展公平的市场竞争,意义重大。”王曙光说。
 
  意见明确,实施公平统一的市场监管制度,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改革;强化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刚性约束,坚持存量清理和增量审查并重,推进产业政策由差异化、选择性向普惠化、功能性转变;破除招投标隐性壁垒。
 
  联想集团创始人柳传志说,意见从始至终强调保障民营企业公开公平公正参与市场竞争,抓住了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关键核心。
 
破除痛点难点
 
完善精准有效的政策环境


 
  税费负担重,融资难、融资贵,拖欠账款……针对长期困扰民营企业发展的痛点难点,意见提出精准有效的政策措施。
 
  切实落实更大规模减税降费;健全银行业金融机构服务民营企业体系,健全授信尽职免责机制;完善民营企业直接融资支持制度,提高民营企业首发上市和再融资审核效率;健全民营企业融资增信支持体系;建立清理和防止拖欠账款长效机制……
 
  特变电工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新说,近年来,放管服改革、减税降费、优化营商环境等政策红利不断释放,民营企业成为最直接的受益者。意见明确了进一步减轻企业税费负担的具体政策,直击民企经营难点。
 
  出台实施约2万亿元规模减税降费举措,打出债券、信贷、股权“三支箭”缓解融资难融资贵……随着各领域举措渐次落地,越来越多民营企业家感受到“是自己人”的安全感和获得感。
 
  全国工商联副主席、叶氏企业集团董事长叶青用“精准”形容意见中的举措。他列举说,意见提出切实落实更大规模减税降费,扩大享受税收优惠小微企业范围,加大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力度;支持发展以中小微民营企业为主要服务对象的中小金融机构。“通过精准有效的政策措施,让宏观政策落实到微观层面,切实减轻民营企业税费负担,解决融资难问题。”
 
保护企业家人身和财产安全
 
健全平等保护的法治环境


 
  “意见重申保护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合法财产,释放出的平等保护民营经济产权的信号极为强烈。”王曙光说。
 
  意见提出,健全执法司法对民营企业的平等保护机制,加大对民营企业的刑事保护力度,保障民营企业家在协助纪检监察机关审查调查时的人身和财产合法权益;保护民营企业和企业家合法财产,持续甄别纠正侵犯民营企业和企业家人身财产权的冤错案件等。
 
  2016年,《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完善产权保护制度依法保护产权的意见》出台,首次从中央层面对产权保护制度进行顶层设计,明确提出健全以公平为核心原则的产权保护制度。
 
  有恒产者有恒心。国家发改委经济体制与管理研究所所长银温泉说,建立有效的产权制度和产权保护制度,是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基础。这要求各级政府稳步推行权力清单制度和负面清单制度,认真践行“法无授权不可为”;进一步强化政府产权保护和契约执行保护意识,建设诚信政府,坚决消除“新官不理旧账”等失信现象,在全社会形成保护民营企业财产权的良好氛围。
 
不搞“一刀切”
 
构建亲清政商关系


 
  简政不是减责,而是更有效的监管、更优质的服务。
 
  意见强调,建立规范化机制化政企沟通渠道;制定实施涉企政策时,要充分听取相关企业意见建议;保持政策连续性稳定性,根据实际设置合理过渡期;创新民营企业服务模式;建立政府诚信履约机制。
 
  张新认为,当前强调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创新服务模式非常必要。只有科学有效地开展监管,才符合“放管结合”的本意。
 
  2019年,国家发改委印发《关于建立健全企业家参与涉企政策制定机制的实施意见》,明确建立政府重大经济决策主动向企业家问计求策的程序性规范。
 
  企业家们认为,政策执行不搞“一刀切”,经常倾听企业意见、诉求,创造性实施“一企一策”“精准滴灌”式服务,指导企业用好惠企政策,努力打造对民营企业全生命周期的服务模式和服务链条,有利于营造良好政策环境,让民营企业心无旁骛做实业。
 
谋改革谋创新
 
让创新源泉充分涌流


 
  我国民营企业具有“五六七八九”的特征: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国内生产总值,70%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90%以上的企业数量。民营企业早已成为我国改革创新的重要力量。
 
  意见提出,鼓励民营企业独立或与有关方面联合承担国家各类科研项目;加快向民营企业开放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系统清理与企业性质挂钩的职称评定、奖项申报、福利保障等规定;支持民营企业参与国有企业改革;完善民营企业参与国家重大战略实施机制等。
 
  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说,当前不少传统企业面临市场增速放缓、成本上升、经济下行等困难,面对困难和压力,必须通过变革创新、转型升级来应对。
 
  张新说,意见及时为民营企业深化改革、优化创新提供了具体指导。“一系列举措实实在在,为民营企业增强发展信心、永葆创业激情、坚持创新引领、加快高质量发展、努力把企业做强做优提供了动力。”  (记者安蓓、陈炜伟、王雨萧)
 
     新华社北京12月22日电
 
 
该放的抓紧放
该放的抓紧放

( 2019-12-2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营造更好发展环境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发展的意见》22日对外发布。意见提出优化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进一步放开民营企业市场准入,并提出一系列有针对性的举措,为民营企业参与市场竞争松绑开路,为企业改革发展壮大拓展空间。
 
  民营经济是推动我国发展不可或缺的力量,是创业就业的主要领域、技术创新的重要主体、国家税收的重要来源。当前,各种有形无形的准入障碍,依然是民营企业发展的重要掣肘因素。进一步放开民营企业市场准入,既能更好稳预期、强信心、增活力,也能让优质企业、优质产品、优质服务脱颖而出,提升全社会供给质量,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放开准入,要在“减”字上下功夫。要进一步精简市场准入行政审批事项,制定清晰透明、公平公正、操作性强的市场准入规则,多设“路标”、少设“路障”。今年,全国统一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进一步修订,事项比去年缩减13%。下一步要深入实施负面清单制度,真正做到清单面前“人人平等”、清单之外领域“英雄不问出处”,全面排查、系统清理各类显性和隐性壁垒,坚决打破民营企业发展遭遇的“卷帘门”“玻璃门”“旋转门”。
 
  放开准入,要在“进”字上寻突破。针对部分垄断行业改革不到位,意见提出支持民营企业以参股形式开展基础电信运营业务,支持民营企业进入油气勘探开发、炼化和销售领域等,凸显问题导向、目标导向。方向既已明确,该放的要抓紧放。要在电力、电信、铁路、石油、天然气等重点行业和领域放开竞争性业务,在基础设施、社会事业、金融服务业等领域大幅放宽市场准入,研究制定这些行业和领域市场准入具体路径和办法,明确路线图和时间表。
 
  放开准入,要在“实”字上多着墨。各地区、各部门要全面落实放宽市场准入的政策措施,明确任务分工,将改革要求和任务量化为可实施的具体举措。同时要持续跟踪、定期评估政策落实情况,确保纸面上的文件转化为高含金量的措施,确保政策红利转化为民企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实践证明,民营企业并不惧怕市场竞争,需要的是公平竞争的机会和舞台。人们期待,在意见指导下,相关政策和细则及时出台、加快落地,让民企改革发展机遇更广、后劲更足。
 
(记者陈炜伟、安蓓) 新华社北京12月22日电
 
抢抓各种机遇“窗口期”,瞄准“一流治理”迈大步 上海:冲刺“收官季”,跑出加速度
抢抓各种机遇“窗口期”,瞄准“一流治理”迈大步
上海:冲刺“收官季”,跑出加速度
 

( 2019-12-2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综合新闻
 
  本报记者姜微、何欣荣、杨有宗
 

 
  一个个重大项目接连落地,一件件民生实事温暖人心,一项项国家战略加速施工……岁末年终,上海以冲刺的姿态,抢抓各种机遇“窗口期”,为明年开好局、起好步奠定基础。
 
  机遇催人、形势逼人,要闻鸡起舞、闻鼓而进——最新召开的上海市委全会上,上海市委书记李强表示。围绕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重要精神,上海谋划走出一条符合超大城市特点和规律的治理新路。艰巨而繁重的任务,等不起也慢不得。申城上下,处处可见奋楫争先的景象,人人争当善作善成的实干家。
 
落实大战略,做强大产业


 
  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的特斯拉试生产了,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挂牌了,第二届进博会实现了“越办越好”的总要求,科创板对“硬科技”企业的支持作用日益明显……四季度的上海,各项工作快马加鞭、争分夺秒,不像收官,却似开局。
 
  “一年来,上海以稳增长的硬任务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硬道理,以自身发展的确定性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全市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符合预期,保持了稳中有进、进中固稳的良好态势。”上海市市长应勇说。
 
  宏观稳微观活,总量增结构优。从GDP等主要指标看,今年上海经济呈现逐季回升的走势。坚持“四个放在”,落实中央交给上海的“三大任务、一大平台”,是上海经济“逆势而上”的根本动力。
 
  “临港新片区挂牌刚好满4个月。这100多天时间里,我们签了101个项目,总投资达到500多亿元。新片区的企业注册,从以前一天20多家,增加到现在一天60多家。”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朱芝松说,围绕中央对临港新片区“五个重要”的指示,临港管委会正在委托智库开展全面研究,争取明年上半年拿出具体的方案。
 
  以国家战略为依托,上海不断强化全球资源配置、科技创新策源、高端产业引领、开放枢纽门户等四大功能。夯实这些功能,需要战略性载体、关键性举措,将功夫落到重点区域、重大平台、重大项目、重要政策上。
 
  就眼下情况看,招商引资、扩大有效投资是经济发展的“牛鼻子”。如何保持汽车、钢铁等传统产业不失速,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加快成长,上海各区积极发力。今年前10个月,上海的互联网业务累计收入同比增长37.1%,位列东部地区榜首,这样的表现点燃了很多人的信心。
 
  上海市医保局局长夏科家谈到了一组数据:前不久国家医保谈判成功的97个药品中,15个与上海有关,占比全国第一,显示了上海生物医药产业的良好势头。“当今很多医药创新来自于中小企业。我们在关注大企业的同时,还要通过专业园区和孵化平台建设,服务好中小医药企业,上海这方面还有提升空间。”
 
  不少上海市委委员表示,通过制定专门的推进方案,上海正在形成一批百亿级、千亿级的新动能产业。今后要推动这些产业加快迈向万亿级,为上海的高质量发展打下坚实根基。
 
用好“两张网”,画好“工笔画”


 
  一流城市,要有一流治理。实现一流治理,必须立足于发展实际。
 
  统计显示,上海的地铁运营里程超过700公里,电梯突破24万台,8层以上建筑达4.6万栋——超大城市、超级复杂,在国际上也很难找到先例,这是上海实现一流治理的挑战。
 
  浦东新区,是上海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区域。在浦东城市运行综合管理中心的大屏上,实时跳动着接警数、实有人口、地铁故障等各种城市“体征”数据。依托这个“城市大脑”,浦东开发了渣土车治理、河长制、黑车治理、群租整治、工地监管、防汛防台等一系列应用场景。今年上半年,仅“群租治理”这一项,“城市大脑”智能识别超过5000起,是人工投诉等方式发现问题的近两倍。
 
  不搞人海战术,上海积极推动科技为城市服务管理赋能。李强说,要以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城市运行“一网统管”两张网纵深推进智能化运用,全力打造好政务服务的“直通车”、城市运行的“总管家”,让每个人都能感受到城市的温度、生活的美好。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上海的特点就是“大城市、大基层”,只有精心画好“工笔画”,让各个基层细胞充满活力,整个城市肌体才能生机勃勃。
 
  “今年年初,静安区还有2029户家庭拎马桶,现在仅剩下最后8户。我们已经下了‘军令状’,将在年底前全部完成。”有着“高大上”形象的静安,区委书记陆晓栋没有放过旮旯角落里的一只只小马桶。在陆晓栋看来,城市“以人为本”,就要体现在一个个具体项目中。民有所呼、我有所应,老百姓最需要的,就是政府部门最应该做的事情。
 
  人民是城市的主人,更是治理主体,城市治理必须更好实现人人有责、人人尽责。八百年历史的古城嘉定,一草一木都有着深厚的积淀。嘉定区委书记章曦说,嘉定在环城河步道建设中,不论是拆违还是建设方案,都要征求老百姓的意见和建议,贴近老百姓实际需求。群众的参与感越强,其认同感、获得感也会越强。
 
干部“急”起来,市场“活”起来


 
  干事创业,关键在人。
 
  今年年中的上海市委全会,将讨论主题定为干部建设。“以实绩论英雄,谁有本事谁来,谁有潜力谁干,谁先成才谁先上”——会议传递的这个信号,激励了一批担当有为的干部。
 
  “3个小面包和7箱方便面”,是浦东新区两个广为人知的梗。前者说的是浦东谋划改革开放再出发,开专题会错过了饭点,给每个人发了3个小面包;后者说的是临港新片区管委会办公室里,摆放了7箱方便面,加班加点吃泡面成为“家常便饭”。
 
  这一切,正如上海市委所强调的:“今天的上海依然要保持热火朝天、只争朝夕的创业氛围,点燃灯火通明、挑灯夜战的创业之光。”
 
  “在崇明,发改委条线的干部说,下班之后找他们不用打手机,打座机就行。因为很多人六点之后还在办公室。”崇明区委书记唐海龙说。不少上海市委委员提到,今年以来两个感受比较突出:干部“急”起来了,抓产业、抓项目的积极性大大提升;市场“活”起来了,今年1到11月,上海全市日均新设企业1451家,同比增长10%以上。
 
  书写新时代上海发展新奇迹,除了干部队伍,还要依靠人才队伍。如何吸引全球英才齐聚上海,也是上海市委全会讨论的热点。
 
  上海市经信工作党委书记陆晓春表示,如果说以前发展依靠人口红利,现在要释放人才红利。人才政策非常重要,尤其是在落户政策上要不断突破、不断提升人才服务水平。“只要持之以恒地做,对上海未来的发展必然带来深远的影响。”
 
  上海市委也明确,要深化居住证制度改革,探索形成更符合上海需要和产业导向的人才政策。尤其是充分尊重用人单位的市场主体地位,真正把权和利放到市场主体手中。
 
  “道理千万条,成事第一条”——面向关键的2020年,上海将以“善于成事”的劲头、“决战决胜”的姿态,向党中央和全市2400万人民交出满意的答卷。
 
让民营经济活力充分迸发 专访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
让民营经济活力充分迸发
专访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

( 2019-12-2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综合新闻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营造更好发展环境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发展的意见》22日公布。意见出台的背景和意义是什么?有哪些重要改革突破?如何落实?记者专访了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

  力求为民营企业营造更好发展环境


  问:全社会对民营企业改革发展高度关注。中央专门出台文件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发展,有何深意?

  答:改革开放40余年,民营经济已成为我国经济制度的内在要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成果,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营造更好发展环境,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发展,对于进一步激发民营企业活力和创造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有重要意义。

  意见围绕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推动民营企业改革创新、转型升级、健康发展,提出一系列改革措施。主要有三方面考虑:

  第一,民营企业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民营经济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国内生产总值,70%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90%以上的企业数量,已成为创业就业的主要领域、技术创新的重要主体、国家税收的重要来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政府职能转变、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国际市场开拓等发挥了重要作用。

  民营企业对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发挥了重大作用。在所有制方面,民营企业通过参与混合所有制改革,对建立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发挥了重要作用。分配制度方面,民营企业打破“大锅饭”,率先实现了生产要素由市场评价贡献参与分配的机制,对建立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基本经济制度发挥了重要作用。在资源配置方式方面,民营企业与获得经营自主权的国有企业一起,构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微观基础,通过市场竞争高效公平配置资源要素,对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经济制度发挥了重要作用。

  第二,民营企业还面临一些困难与制约。

  一段时间以来,一些民营企业在经营发展中遇到不少困难和问题。这些困难和问题是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客观原因和主观原因等多重矛盾问题叠加的结果。

  准入难、融资难、回款难、中标难、维权难、转型难等一些发展中的困难、前进中的问题、成长中的烦恼仍然困扰着民营企业,影响民营企业的高质量发展,迫切需要完善有关制度,出台切实管用的政策举措加以破解。

  第三,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发展工作。

  意见兼顾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在做好与现有政策体系衔接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经济面临的新形势、高质量发展对民营企业的新要求,兼顾管用、有效和长期制度建设,提出一系列有分量的政策措施,力求为民营企业营造更好发展环境,规范民营企业生产经营,激励企业家改革创新,回应社会关切,引导社会预期。

深化改革为民营企业提供更宽广舞台


  问:意见在改革方面有哪些突破?

  答:民营企业是在改革开放中成长壮大的,只有坚持深化改革才能为民营企业提供更宽广的舞台。意见从制度层面着眼,更多用改革的方法,破除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性障碍,完善推动民营企业改革发展的制度框架。重点突出“七个着力”。

  一是着力优化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坚决破除制约民营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各类障碍和隐性壁垒,切实消除在准入许可、经营运行、招投标等方面的不平等待遇。

  二是着力完善精准有效的政策环境。聚焦民营企业发展中的痛点难点堵点,健全政策体系,完善政策执行方式,破解融资难融资贵等突出问题。

  三是着力健全平等保护的法治环境。坚持执法、司法等各环节依法平等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民营企业家的人身、财产合法权益,为民营企业家创造更多安全感。

  四是着力推动民营企业改革创新。支持引导民营企业不断加强制度建设,主动进行结构性改革,提高管理水平和核心竞争力,激发改革创新动力。

  五是着力促进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健康成长。引导民营企业筑牢守法经营底线,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引导民营企业家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

  六是着力构建亲清政商关系。转变政府职能,提升政府服务意识和能力,畅通民营企业与政府的沟通渠道,理直气壮支持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

  七是着力推动支持民营企业各项政策落地见效。

  实现民营经济长期高质量发展,除了要为民营经济营造更好发展环境,民营企业自身也要不断改革、积极创新、规范经营、练好内功。前者是外部制度保障,后者才是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动因和动力源泉。

  意见在提出为民营企业营造良好的市场、政策和法治环境的同时,突出“双向发力”,强调鼓励、引导民营企业健康发展,通过加强自身改革,完善法人治理,实现高质量发展。

让有含金量的措施实实在在见效


  问:如何确保意见落实,让民营企业真正有获得感?

  答:意见提出一系列具体举措,能否转化为民营企业真正的获得感,关键在于落实。国家发展改革委将会同有关方面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健全机制。建立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发展工作协同推进机制,推动各部门支持民营企业改革政策举措的系统集成,进一步放大改革总体效应。

  二是完善细则。抓紧会同相关部门提出落实分工方案,将改革要求和任务量化为可实施的具体举措。地方政府也要根据中央文件精神和要求,充分结合地方实际进行细化,推动各项措施落地。

  三是做好解读。讲好民营企业和企业家故事,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发展的氛围,提升民营企业谋发展、谋改革、谋创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是跟踪问效。加强对文件落实情况的跟踪问效,对政策落实效果实时评估,让有含金量的措施实实在在地见到效果、发挥作用,增强民营企业真实获得感。

    (记者安蓓)新华社北京12月22日电

 
井冈小山村,围炉夜话“脱贫增收”
井冈小山村,围炉夜话“脱贫增收”

( 2019-12-2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综合新闻
 
 
 
  暮色渐浓,江西省井冈山市茅坪乡神山村一片宁静,空气中透着寒意。晚饭后,65岁的村民李宗吾在家中大厅生起炭火盆,吆喝着邻居过来烤火。
 
  李宗吾家位于神山村的中心位置,因此成了小山村的“议事厅”,村民们喜欢聚在这里,聊聊家长里短。可如今,闲适的日子远不如过去那般频繁了。“前不久我刚把几间屋子改造成民宿,现在是幸福地忙碌嘞。”李宗吾边说边拾掇着厅里货架上的农产品。
 
  入冬后,井冈山进入旅游淡季,神山村的“议事厅”又热闹起来。晚上七点半,村民们在火盆前围了一大圈,你一言我一语。聊得尽兴时,村支书彭展阳灵机一动,引出话头:“新年马上就到了,大伙都来说说,2019年生活有哪些新变化?”
 
  “也没啥大变化,就是一些人家的存款本上多了两个零。”村民彭小华的回答,惹来一阵哄堂大笑,盆炉里的火开始旺起来。
 
  神山村坐落在井冈山深处、黄洋界脚下,这里平均海拔800多米,土地贫瘠、交通不便,曾是井冈山一带典型的贫困村。
 
  “神山是个穷地方,有女莫嫁神山郎,住的是土坯房,红薯山芋当主粮。”78岁的老支书彭水生又说出了这句顺口溜,“村里变化大,咱们时刻得记住贫穷造成的窘迫和无奈。”
 
  屋里一阵沉寂。彭展阳朝盆里加了几块木炭,冒出的火星不时发出“噼啪”声。
 
  2016年2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井冈山市考察时,来到茅坪乡神山村,看望慰问贫困户、烈士后代。他指出,在扶贫的路上,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家庭,丢下一个贫困群众。
 
  随着一系列精准脱贫举措落地见效,神山村甩掉了贫穷的帽子,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好。羊肠小道变成宽广平坦的柏油路,透风漏雨的土坯房变成了白墙黛瓦的客家民居,游客纷至沓来让这个一度要整体搬迁的山村重现生机。今年,神山村的游客数量突破32万人次,同比增长14%。目前神山村已有21户发展农家乐,80%的村民参与到乡村旅游服务中。
 
  “忆苦思甜,美好生活不容易,关键要珍惜。”年近半百的罗林根打破了沉默,“就比如农家乐,宁可少赚一点,也要注重品质和口碑。”
 
  “说得好!全村脱贫两年多了,但村委会一直想着怎么巩固提升、不返贫,大家的觉悟都很高。”彭展阳有些激动。
 
  “我有个问题,怎样让游客停留时间更长?”坐在角落里的彭青良顿了顿,把凳子朝大伙靠了靠。今年47岁的彭青良过去在外打工,回乡创业后重拾酿酒的老本行。在他家柜台上,各种果酒琳琅满目。
 
  “要丰富旅游业态,拓展增收渠道。”驻村帮扶干部李燕平说,目前村干部正在对接红色培训机构来村里发展研学旅游。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建立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
 
  “神山振兴学院马上建好,红色培训有了场所,精品民宿也将正式开张,村里的旅游协会还要加强对大家的培训,游客留在神山村的时间肯定会更长。”李燕平接着说。
 
  “嗯,明年会更好。我给老的顺口溜添个新结尾:如今神山大变样,家家户户新农庄,党和国家政策好,年年都有新气象!”彭水生提高了嗓门说。
 
  盆里的炭火越烧越旺,暖意融融的氛围中,大伙对未来有了新打算。
 
  “开春后我要把农家乐的规模再扩大。”“我要把菜炒得更有味,争取更多回头客。”“明年希望我儿子娶个媳妇回来!”……
 
  夜深了,屋外月光皎洁,不时传来几声狗吠,屋内炭火盆的红光映照在村民们的脸上,一张张笑意盈盈。  
                                                                
                                                                             (记者胡振华、范帆)
                                                                             新华社南昌12月22日电
 
 
猖獗!家族控制“洗金船队”,长江非法采砂炼金
猖獗!家族控制“洗金船队”,长江非法采砂炼金

( 2019-12-2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综合新闻
 
  新华社武汉12月22日电(记者侯文坤、李劲峰)非法挖采长江江砂后,在船上分离卵石、“洗”出金砂,含有大量水银的有毒炼金废料直排长江。犯罪团伙通过家族经营、暴力垄断,组织“联营船队”疯狂敛财,污染长江,4年多非法盗采涉案金额达1.2亿余元。
 
  长江流域首例非法采砂盗取金砂案近日在湖北省松滋市一审宣判,揭开了不法分子非法采砂、炼金敛财的黑幕。
 
  “洗金船”江中采砂炼金,大量水银废料直排长江


 
  万里长江,险在荆江。位于湖北荆州的江陵县南兴洲从江畔延伸,与长江大堤夹成一个宽约300米的港汊。港汊内,停泊着一批被扣押的非法采砂船。其中一艘改装船十分特殊,能够边采砂边“炼金”。
 
  “大多数采砂船都是从江底采挖砂,作为建筑材料销售牟利。”松滋市公安局刑侦大队中队长蹇永亚介绍,这艘改装船作业目的并非获得江砂,而是瞄准这个区域特殊的矿产——金砂。
 
  长江松滋段河道内砂石品相优良,以盛产金砂闻名,自古就是盛产水中“软黄金”之地。经湖北冶金地质研究所采样鉴定,长江松滋涴市江段河床所采得的河砂矿物组成中,金含量达平均每吨0.16克。
 
  以往在长江采砂的船主们对长江松滋段的金砂价值并不了解。犯罪嫌疑人郑某曾从事过黄金生意,为实现利益最大化,郑某等人打造了一条“洗金船”,将随泥沙采集上来的金砂制作成“水银金”出售。
 
  “新华视点”记者采访了解到,在这艘“洗金船”上,砂被分离出来后,所剩卵石被运走销售。为得到含金量50%左右的“水银金”,在“洗金”过程中,会用到水银。“洗金”剩下的泥沙、水银等废料未经任何处理,就直接倒入长江。
 
  业内专家介绍,非法采砂可能改变长江河床,破坏航道,而直接倒入含有大量水银的废料,严重污染江水,直接威胁河段生态系统安全。据测算,到案发时郑某等人共盗采卵石640万吨,价值8800余万元;用“洗金船”盗采金砂2.27万吨,价值4000余万元。
 
  家族经营暴力垄断,收“管理费”打造“联营船队”


 
  办案人员介绍,自2014年以来,郑某等人打造了非法采砂船“华龙号”,并非法控制9条采砂船组成“联营船队”,分时段、分班次盗采金砂、卵石,平均日采挖量上万吨。
 
  据郑某供述,他们和另一个团伙联手,利用刑满释放人员,采用打砸等暴力手段强制组成船队,垄断当地砂石资源。只有缴纳管理费加入“联营船队”的船只,才能在松滋市涴市江段采砂。
 
  按照大船每天4000元、小船每天2000元,或以每采1吨砂石收取1元的标准,郑某等强行向联营采砂船收取管理费。据统计,这个团伙先后收取管理费82万余元,当地卵石供货价比市场价高出两至三倍。卵石销售范围包括四川、重庆、湖北、安徽、福建等9个省份,几乎遍及整个长江流域。
 
  对于核心的“洗金”业务,郑某只安排信得过的家人参与。他从福建老家找来弟弟、妹妹、儿子、女婿等5人加盟,通过家族控制,实现金砂采挖、提炼、运销一条龙运营。盗采的金砂提纯加工后,全部销往福建福州以及湖南益阳等地。
 
  对不服从管理的船主和举报群众,他们就恐吓威胁甚至殴打。曾有外地船主计划在涴市江段采砂,因不听从“管理”,遭到多名打手殴打,最终被迫离开。一位村民因举报这个团伙非法盗采,遭到数十次恐吓和殴打,房屋玻璃全被砸碎,家里大门也被车撞。
 
  为牟取暴利,这个团伙连执勤民警都敢袭击。2016年,一艘采砂船拒绝缴纳所谓“管理费”,郑某组织20余名闲散人员手持管制刀具、渔叉准备斗殴。正在巡逻的涴市镇派出所民警表明身份后朝天鸣枪示警,抓捕过程中头部遭渔叉袭击受伤。
 
  有执法人员成“保护伞”,团伙主犯获刑20年


 
  在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中,荆州警方抓获包括郑某在内的犯罪嫌疑人47人,扣押采砂船、“洗金船”等共15艘,冻结房产5套,合计资产8577万元。
 
  郑某团伙为何能如此猖獗地大肆非法采砂?随着案件深入侦查,郑某团伙背后的“保护伞”浮出水面。办案人员介绍,荆州市港航局船舶检验科原科长陈某收受贿赂,借用一艘准备报废的“龙华号”资质,为郑某所有的“华龙号”办理船舶登记手续,帮助船舶入籍,使其在未取得“采矿许可证”“河道采砂许可证”的情况下采砂。
 
  在涉黑团伙的“糖衣炮弹”下,有的执法人员甚至与团伙沆瀣一气。松滋市水政监察大队驻守涴市码头相关执法人员,不仅纵容郑某团伙非法采砂,还驱赶查处外来采砂船,并向“联营船队”提供举报群众的电话,导致群众被打击报复。
 
  近日,松滋市人民法院审理宣判了此案。法院审理认为,被告人郑某等十人犯组织、领导、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罪,非法采矿罪,寻衅滋事罪,行贿罪,主犯郑某数罪并罚被判处有期徒刑二十年,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
 
  为该黑社会组织提供保护和方便的姚某、陈某,包庇、纵容黑社会性质组织罪,滥用职权罪,受贿罪罪名成立,分别被判处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发红头文件,搞数量排名,与考核挂钩…… 推广ETC,“运动式”摊派遭诟病
发红头文件,搞数量排名,与考核挂钩……
推广ETC,“运动式”摊派遭诟病

( 2019-12-2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调查观察
 
 
 
  12月14日,华北某县级市的收费站未设ETC通道,却大力推广ETC。图为车辆正在通过人工收费口。 贝赫摄
 
  本报记者张丽娜、王靖、徐壮
 

 
  最近,华北某县级市出现怪事:当地连高速公路都没有,一级路收费站也未设ETC(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通道,各个机关却都被摊派了安装指标,完不成任务就会被通报和问责,大家不得不找来七大姑八大姨帮忙。
 
  免费安装ETC,明明是个好政策,个别地方和单位为何在执行中出现了偏差?记者对此展开调查。
 
安装数量搞排名,家人朋友全出动


 
  12月14日,本是银行休息的时间。该市一家储蓄所内,却挤满了前来办理ETC的人。
 
  “你们单位摊派了多少个指标?”“你还有几个指标没凑齐?”“你顶谁的指标?”……楼道里嘈杂的交流声中,“指标”成了大家念叨最多的词。
 
  有的人为终于完成指标数窃喜,还有的人忧心忡忡,靠着墙根,试图从人群里再拉上一个凑数。
 
  储蓄所二楼,某单位干部愁眉苦脸地说,原本单位只分到了100多个安装指标,由于市里没有如期完成上级分摊的指标,最近又给他们新增了60个指标,限期12月20日前完成,否则就会被问责,“我的家人和朋友全出动了”。
 
  今年5月,交通运输部出台《关于大力推动高速公路ETC发展应用工作的通知》,要求从7月1日起,严格落实对ETC用户不少于5%的车辆通行费基本优惠政策。
 
  近年来,在政策激励下,全国各地一边开设高速公路ETC专用通道,一边全力推进ETC推广发行,积极鼓励和引导车辆安装使用ETC,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然而,有的地方没能及时充分利用优惠政策、价格机制等宣传和引导群众办理ETC,直到完不成任务才着急起来,采取下红头文件、摊指标、强制安装等简单粗暴方式推进工作。
 
  记者了解到,12月12日,该市召开了“ETC发行工作攻坚调度会议”。
 
  会上强调,“全市ETC推广工作形势严峻”“各地各单位要坚决克服责任分解不彻底”“在规定时间内认真完成工作任务”,很多单位表示紧张得“要命”,结果疯狂摊指标猛追“任务量”。
 
ETC通道都没有,却着急下指标


 
  记者在该市采访了解到,因安装ETC数量要排名,地方情急之下,只好下红头文件来强推,宣传、解释工作却没有跟上。
 
  在当地的加油站、交通局等安装现场,不少人都不明白安装ETC要做什么,也没有人出面做宣讲。在交通局,偶有人询问市里是否要设ETC通道,工作人员回应“不知道”“不清楚”,并表示“上边给布置的工作,都是为了完成任务”。
 
  政府部门如此“着急”,在事业单位供职的常星觉得莫名其妙。他吐苦水说,推广ETC能够提高公路通行效率,是利国利民的好事。在有的发达地区,ETC的设施、服务都上去了,老百姓都在自愿办理。可他的家乡连高速路还没有建设,仅有的一级路ETC通道都没有,却着急下指标,显得有些滑稽。
 
  摊派安装ETC指标,完成不了还要问责,基层的做法于情于法都说不通。北京商安律师事务所律师王甫表示,强制安装ETC、高速公路取消人工收费窗口等行为,意味着不尊重消费者意愿、强制消费者选择非现金支付工具。
 
  事实上,自ETC推广发行以来,为避免地方执行过程中出现偏差,主管部门已经表态。在12月交通运输部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发言人孙文剑强调,非ETC车辆通行效率会偏低,在车流量大的出入口收费站可能发生排队现象,同时无法享受通行费打折优惠,建议广大车主尽早安装使用ETC。
 
  这位发言人明确表示,省界收费站取消后,在收费站仍将保留少量人工收费车道。没有安装ETC的车辆,可以继续采用在入口领卡、出口交费的方式正常通行。
 
脱离实际,好心也会办坏事


 
  ETC是目前世界上比较先进且安全的路桥收费方式,可大大提高通行效率,有利于促进物流业降本增效、有利于节能减排和绿色发展。
 
  记者采访了装完ETC的车主,很多人认为,出入高速路特别方便省事。不过,也有车主反映了自己被“卡壳”的遭遇。
 
  常跑长途的专职司机李志国说,有的高速公路收费站尽管设有ETC专用通道,可自己的ETC卡却“没反应”,只好重新退回人工窗口。
 
  更糟糕的是,有的收费站只设一个ETC专用车道,前面的车卡住了,排在ETC通道后面的车都要倒退。本想体验“抬杆就走”,却被堵在ETC通道上。
 
  这位长途车司机认为,提升配套服务比急于增加ETC安装数量更重要。
 
  “ETC考核指标主要是安装率,但是ETC识别、门架设备的安装率等指标,也应当齐头并进,甚至先行。就像POS机都没有,怎么能办信用卡呢?”一个受访专家认为,目前“一刀切”的推广模式,仍然延续过去自上而下的目标责任制考核,并没有充分尊重和利用市场运行规律进行制度创新,“如果ETC技术成熟且用途广泛,那么车主自愿安装的积极性就很大,甚至不需要政府苦口婆心和大力促销”。
 
  强制办理ETC的怪象,也反映出了基层治理的困境。律师樊至强认为,法治本是法在前,治在后,地方行政部门要真正做到依法行政,开展工作要多做研判,并要讲求方式方法,否则,好心也会办坏事。
 
  “基层推动改革和工作不该‘运动式’,应多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上述专家认为,安装ETC过程中出现的怪事,也暴露有的基层行政部门,存在形式主义、懒政怠政问题。干工作看上去对上负责、对下认真,但实际上在两头应付,受着“夹板气”,最终导致好事办砸、贻误事业。
 
别把ETC的“好经”念歪了
别把ETC的“好经”念歪了

( 2019-12-2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调查观察
 
  无独有偶,近期全国陆续爆出强制安装ETC的案例。湖南省株洲市近日被爆出,车主不安装ETC就不让年检,引发舆论关注;在天津,出现了6座高速公路收费站入口,实行客车全ETC车道设置,没有人工收费车道,还有多家银行现场免费办公。事件经媒体报道后,有关部门被要求整改。

  针对这些现象,媒体纷纷亮出观点。

把好事做好需要多一些耐心


  推广ETC提高通行效率很有意义,要把这事做好并不容易,尤需各地相关部门多一些耐心,多一些技巧,多一些诚意。尤其是多一些良性互动,而不是动用粗暴手段,“逼迫”车主就范。

  年关将近,不少人选择驾车回家乡,若因未安装ETC被拦,不仅堵路、更是堵心。为此,各地执行部门应照一照镜子,既查缺补漏,也防止乱作为。同时,监管部门也有责任加强督查,防范好经被念歪,叫停侵犯车主合法权益的现象,让老百姓回家的路更顺畅。   (人民日报客户端)

不能歧视未安装ETC车主


  ETC不是车辆上高速的行政许可,并没有任何一部法律法规规定车主有安装ETC的义务。对于交通、公安等部门而言,法无授权不可为。也就是说,车主有自主选择权,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安装或不安装,甚至可以选择在安装之后再注销,也可以自由选择办理ETC的银行。任何部门或单位都没有强制、变相强制车主安装的权力,也不能歧视未安装ETC的车主。    (经济日报)

争议背后存在“一刀切”思维


  争议背后,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某些地方仍存在治理“一刀切”的思维。说到底,每位车主的情况不尽相同,有人上高速的机会比较少,一时半会没想起来;也有人临时租车使用,自己无法办理……再好的政策要完全落地都需要时间来过渡,更需要到位的人文关怀,充分考虑现实因素。一味强求“步伐统一”、业绩好看,却不顾市场规律和服务意识,最终只会拉低公众对好政策的认同感和支持度。  (北京日报)

转变职能不能仅口头表达


  政策好还要落实好。ETC的顺利推广,宣传、沟通工作需要事先做到位,并充分尊重车主的个人意愿。如有的车主担心ETC被盗刷,而类似事件并不是没有先例;有的车主平时基本不走高速,觉得ETC的使用场景与自己无关;有的车主觉得流程繁琐,想等ETC运作成熟了再安装……

  政府职能从强制式、命令式的管理型向以人为本的服务型转变,不是口号上的转变,而是要落实到每一件或大或小的具体工作中。       (新京报)

 
这些ETC怪象乱象需警惕
这些ETC怪象乱象需警惕

( 2019-12-2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调查观察
 
  今年5月,交通运输部下发通知,明确要求“到2019年底,各省(区、市)汽车ETC安装率达到80%以上,通行高速公路的车辆ETC使用率达到90%以上”。

  前有量化指标,后有排名考核。部分银行落实这项工作的力度非常之大。据媒体报道,有的银行职员每周要花两三天时间,到社区、派出所、加油站、停车场等“蹲点”地推;有的银行职员,在车主办理ETC时,悄悄“植入”消费贷款业务;有的银行职员,甚至假扮道路稽查人员要求车主安装ETC。

  除了银行,各地在推广ETC过程中,也出现了“用力过猛”“剑走偏锋”的现象,值得警惕。

  

“让你出不了桂林”


  “这条路是我们公司修的,我们公司不差你这个客户!”“让你出不了桂林!”

  日前,男子因未办ETC被收费员不让上高速的新闻,引起舆论关注。

  据媒体报道,12月19日,广东的罗先生夫妇驾车到桂林一高速收费站,因车未办ETC上不了高速。当他们跟收费员沟通时,该收费员态度恶劣,并称让罗先生出不了桂林。

  目前该收费员因工作态度差,文明服务意识淡薄,已被开除。该收费站站长廖某管理不严,免去其收费站站长职务,降级为副站长。

“人工通道一条不留”


  天津市自12月15日零时起,津滨高速公路天津站、滨海站,津蓟高速公路天津站、蓟州站,津港高速公路天津站、大港站6座收费站入口,将实行客车全ETC车道设置,不再保留客车人工收费车道。

  交通运输部相关负责人回应媒体时表示,经核,查天津的情况属实。这样的做法是错误的,交通运输部正在要求整改。

  在12月12日的交通运输部新闻发布会上,发言人孙文剑回应某地收费站挂出横幅,写着“不装ETC不欢迎使用高速公路”等报道时明确表示,不安装ETC,仍然可以上高速公路。

教师也摊上指标


  河南某县有网友投诉:最近这段时间,各行政单位都分配了一定数额ETC安装的名额,如果完不成,单位还要被县政府约谈批评。各单位也只好给乡镇下属单位分配任务。各乡镇也没办法,最后给各个行政村都分配了安装ETC的任务。

  有人打电话给亲朋好友安装ETC,有些工作人员迫不得已走上街头,干起了推销的行当。见到司机就厚着脸皮问,“师傅安装ETC不”?更有甚者,在县城区域内,给每位在编教师分配一个安装ETC的指标。

不安装不能年检


  12月15日,一张落款为广西鹿寨县鹿兴机动车检测有限责任公司发布的通知在网上热传,上面写着:“接交通运输主管部门通知,即日起,所有未办理ETC的车辆将不能进行车辆年检。”

  随后,该公司对通知内容进行了修改,将“不能年检”改为“办理ETC可以优先年检”。

  稍早前,湖南省株洲市也下发通知,“从即日起全市各机动车检测机构,要将待检车辆安装ETC工作,列入机动车检测机构的重要工作之一,协助配合各发行机构设置ETC‘一站式’办理点,要求未安装ETC设备的年检车辆必须进行安装,待安装完ETC设备后再进行年检……”

  12月14日,株洲市相关部门发布公告称,株洲市交通运输局、株洲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株洲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队发布的《关于株洲市车辆检测机构配合ETC推广安装的通知》,存在把关不严的问题,已要求发文机关立即改正错误,将该文件予以撤销,并引以为鉴,在今后的工作中特别注意依法行政,切实推进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

竟挂钩主题教育


  记者梳理发现,河南中西部某县,将ETC发行推广,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挂钩起来,多次召开ETC安装工作推进会,切实增强机关干部与各村组干部推广应用的紧迫感、责任感与使命感。把ETC进村入户宣传,与主题教育“大走访”活动统筹推进。

  无独有偶,云南某县也将推广ETC列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活教材、实教材。该县交通运输局党委将ETC发行工作搬上主题教育实践课堂,边学边干,以干促学,为ETC全面发行寻良方、找对策。


        (本报记者黄海波)

 
“意念”打字成现实,“脑语者”芯片获突破 脑-机接口技术已广泛应用,但仍存在技术瓶颈和隐忧
“意念”打字成现实,“脑语者”芯片获突破
脑-机接口技术已广泛应用,但仍存在技术瓶颈和隐忧

( 2019-12-2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调查观察
 
 
 
  在天津大学的实验室里,实验员用“意念”进行“隔空打字”。 本报记者宋瑞摄
 
  本报记者翟永冠、宋瑞
 

 
  在天津大学某实验室内,一块布满字符和符号的屏幕上,黑色方块频繁闪烁。一名男生佩戴着布满灵敏电极的黑色脑电极帽,紧盯屏幕,在无需双手操作的情况下,通过“意念”“隔空打字”,将字符输入指定区域。
 
  实验室外,“隔空打字”的速度角逐,已在赛场上演。2019年8月,天津大学精密仪器与光电子工程学院神经工程与康复实验室研究生魏斯文,在2019世界机器人大会的“BCI脑控机器人大赛暨第三届中国脑机接口比赛”中,以最高每分钟691比特的脑控打字解码速度,夺得桂冠。
 
  普通人用手在触屏手机上打字的速度,约为每分钟600比特。魏斯文在不用手、不用键盘的情况下,用“意念”每分钟解码输出69个汉字,已超过普通人用触屏手机打字的速度。
 
  “意念”打字,利用的正是脑-机接口技术(brain-computer interface,BCI)。
 
  脑-机接口技术被誉为人脑与外界沟通交流的“信息高速公路”,是在人脑和计算机或其他电子设备之间,建立不依赖于常规大脑信息输出通路的全新技术。
 
  “我们大脑的想法,通常是通过神经外周组织或者肌肉组织表达出来”,天津大学医学工程与转化医学研究院副教授许敏鹏说,“脑-机接口技术则是绕过这样的正常通路,在大脑和计算机之间直接建立联系”。
 
  目前,脑-机接口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医疗康复、军事、航天等领域。随着技术发展,脑-机交互将是未来人机通信交互的最高形态。
 
让康复医疗“插上翅膀”


 
  在天津医院康复科的治疗室里,47岁的患者王杨佩戴好脑-机接口设备后,根据电脑提示,进行手腕功能康复训练。
 
  经历3个多月的治疗,他已经能自行进行腕关节旋转、踝关节背曲等运动。
 
  “2年前,我在手术过程中心脏主动脉血管夹层破裂,导致脑梗,手腕、脚踝关节都无法正常活动。”王杨回忆。
 
  “后来,了解到天津医院运用脑-机接口技术帮助患者康复,我就报名来参加。每周来医院3次,每次进行1小时的康复训练”,王杨很庆幸,“现在我上下肢都有改善,对身体恢复很有信心”。
 
  “自今年7月起,我们正式将脑-机接口技术应用于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治疗临床实验中”,天津医院康复科主治医师李奇说,医院接收了21例患者,治疗效果都有明显提升。
 
  “这种治疗方式不仅能提高患者的主动性,还可在患者受损的中枢神经中形成反馈,刺激脑的重塑或代偿,从而提高康复疗效。”李奇补充。
 
  利用脑-机接口技术实现医疗康复,正在改变人们的生活。
 
  时光倒回至1924年,德国精神科医生汉斯·贝格尔发现了脑电波——人的意识可以转化成电子信号被读取。此后,脑-机接口技术研究开始出现,但直到20世纪70年代,这项技术才真正开始成形。
 
  1969年,研究员埃伯哈德·费兹将猴子大脑中的一个神经元,连接到仪表盘。当神经元被触发时,仪表盘的指针会转动。
 
  实验中,如果猴子通过某种思考方式触发该神经元,并让仪表盘指针转动,它就能得到一颗香蕉味的丸子作为奖励。
 
  渐渐地,猴子为了吃到丸子,越来越擅长这个游戏,它学会了控制神经元的触发。偶然中,猴子成为首个真正的脑-机接口被试对象。
 
  1978年,视觉脑-机接口方面的先驱William Dobelle,在一位男性盲人的视觉皮层植入了68个电极的阵列,成功制造了光幻视。
 
  该脑-机接口系统包括一个采集视频的摄像机,信号处理装置和受驱动的皮层刺激电极。植入后,病人可以在有限的视野内,看到灰度调制的低分辨率、低刷新率点阵图像。
 
  20世纪90年代末,脑-机接口技术迎来了发展高潮,应用成果快速拓展,在众多领域显示出广阔前景。
 
  其中,在神经康复或辅助医学领域,脑-机接口技术在脑部外伤、肢体残疾、神经系统疾病等患者的康复和功能重建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奥地利格拉茨科技大学应用脑-机接口控制电刺激,帮助手部瘫痪病人完成了抓杯、举杯、倒水入口这一系列动作,被认为是脑-机接口应用于助残事业的里程碑事件。
 
  2014年巴西世界杯足球赛开幕式上,一名腰部以下完全瘫痪的少年,通过脑-机接口技术控制下肢外骨骼,完成了开球表演,一时轰动全世界,这得益于长期的虚拟训练与外骨骼技术的发展。
 
  在国内,天津大学神经工程团队,2014年研制成功首台适用于全肢体中风康复的人工神经机器人系统——“神工一号”。
 
  融合了运动想象脑-机接口技术和物理训练康复疗法,该系统在中风患者体外,仿生构筑了一条人工神经通路,经过模拟解码患者的运动康复意念信息,进而驱动多级神经肌肉电刺激技术,产生对应动作。
 
  “在运动康复训练的同时,这一系统能促进患者受损脑区功能恢复、修复和重建体内神经通路的可塑性。”团队科研人员介绍。
 
  “神工一号”在2014年问世后,连续迭代发展,如今研发出“神工三号”,技术逐步成熟,工艺日臻完善。
 
  目前,这项技术已经在天津、山东多地三甲医院进行临床试验,为上千名患者带来新的治疗手段。
 
  展望“神工”系列的未来,“我们目标是将‘神工’设计成体积更小的可穿戴便携设备”,研究人员介绍,“这样,不仅能辅助病人完成更多复杂而精细的肢体动作,还可以实时监测他们的大脑激活状态,及时调整康复训练模式。”
 
多领域广泛应用


 
  除医疗康复领域外,大到军事、航天领域,小到生活娱乐版块,脑-机接口技术已在多领域广泛应用。
 
  在军事领域,多国已经开始涉足研制脑控武器原型装备,即让武器装备按照人的大脑意念思维执行操作。
 
  脑控战斗机、脑控装甲车……未来武器装备也许将实现“随心所动”的智能化操作,做到感知即决策、决策即打击,极大提升装备的打击效能。这或许将引发武器装备操控模式革命。
 
  不仅如此,脑-机接口技术还有潜力应用在教育、游戏、智能通讯等领域。BrainCo公司针对教育产业开发了“Focus”系列头环,可以实现对人的注意力监测。
 
  “脑-机接口技术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提升注意力。”来自美国硅谷的教育机器人公司萝卜太辣创始人兼CEO张尧说。
 
  该技术还实现了用“思想”控制电子游戏,增加了电子游戏新的娱乐功能。相比传统鼠标、键盘控制的电子游戏,显著增加了游戏的娱乐效应。
 
  此外,佛罗里达大学开展的脑控无人机相关技术,也逐渐应用于电子竞技行业等。
 
  在科学研究领域,世界各国都加大了对脑-机接口技术的研究。
 
  近十年里,美国在脑-机接口领域发表的论文总数排名第一,我国位于第二位。
 
“脑语者”芯片取得突破


 
  2019年,天津大学和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合作研发了一款高集成脑-机交互芯片“脑语者”——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芯片。
 
  “‘脑语者’可应用于特种医学、康复医学、脑认知、神经反馈、信号处理等领域。”研究人员介绍。
 
  “这款芯片能识别出头皮脑电中极微弱的神经信息,高效计算解码用户操作指令”,天津大学医学工程与转化医学研究院相关负责人介绍,“这将极大提升大脑与机器之间的通讯效率,满足日常交流需求,让脑-机交互设备真正成为使用者的‘第三只手’”。
 
  “‘脑语者’有望为脑-机交互技术走向民用化、便携化、可穿戴化及简单易用化开辟道路。”这位负责人说。
 
  据了解,“脑语者”芯片采用了一套高度集成的脑-机交互芯片架构,支持多通道神经信息采集、处理和交互。
 
  “这款芯片实现了快通讯、精识别、高指令等目标。”研究人员对记者说。
 
  针对脑-机交互的特殊需求,“这款芯片也提供脑电编码接口、采集传输接口、解码专速器等订制化模块”,研究人员介绍,“这就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嵌入式脑-机接口开发平台。”
 
目前还存技术瓶颈


 
  专家表示,脑-机接口技术将经历脑-机接口、脑-机交互和脑-机融合这三个发展阶段。“当前,脑-机接口技术正由第一阶段向第二阶段发展过渡”,这位专家介绍,目前还存在四点技术瓶颈:传感精度低、集成计算效率差、编解码能力弱、互适应手段缺。
 
  面对这些问题,天津大学的专家介绍,要在基础原理与关键技术、系统集成与重大应用等方面实现突破。
 
  具体而言,要促进脑-机传感、脑-机编解码、脑-机互适应等关键技术环节的理论创新与技术突破。
 
  “要发展更稳定更便携的检测电极,更高精度的传感方式,还需要发展更深层次、更全方位、更高精度的读脑技术。”天津大学的专家介绍。
 
  他补充说,需要加强对脑-机接口专用计算芯片的研发投入,实现高集成度、便携化、简易化的脑-机接口系统。
 
穿上安全“防护服”


 
  未来脑-机接口技术,将从目前脑-机单向接口,进化为脑-机双向“交互”,最终实现脑-机完全智能“融合”。
 
  在此基础上,将发展出更先进的人-机混合智能技术,并组建由人脑与人脑及与智能机器之间,交互连接构成的新型人机智能网络。
 
  “这将彻底改变现有人类与智能机器之间的关系,为人类创造出前所未有的智能时代新生活。”天津大学的专家说。
 
  然而在脑-机深度交互下,一些对于技术发展的担忧也在慢慢出现。
 
  “侵入式”脑-机接口技术,是否会由于植入电极造成脑部伤害?
 
  “脑控”期间,是否会因为信息导入或者输出错误,给脑部带来伤害?
 
  对于“非侵入式”脑-机接口技术,脑电波收集信息的无序管理和泛滥使用,是否涉及对个人隐私的侵犯?
 
  “使用脑-机接口技术应首先遵循知情同意原则”,专家建议,“这项技术的使用必须是对人是有利的,不允许对他人、社会造成伤害”。
 
  另外,在使用过程中还要遵循自主性原则。
 
  以脑-机技术应用于治疗为例,在任何治疗过程中均应尊重患者的自主性,由患者决定是否治疗、采取何种治疗措施以及何时终止治疗。
 
  “应明确限定’读脑‘的内容、时间,且’读脑‘必须是以治疗为目的。”天津大学的专家告诉记者。
 
  “控脑”是为恢复大脑的功能、刺激大脑的发育而采取的治疗措施,“只允许‘控脑’用于明确的临床用途,且治疗时间、内容、方法需有严格限制。”专家补充。
 
“智慧公园”浓缩重庆“智造”,智能产业3年奔万亿
“智慧公园”浓缩重庆“智造”,智能产业3年奔万亿

( 2019-12-2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调查观察
 
  本报记者栗建昌、何宗渝


  十多年前,重庆抓住全球电子产业向中国内陆转移的机遇,凭借人力、土地等要素资源优势,一举成为全球最大的笔电生产基地,手机产量也快速跻身全国“前三强”。

  这种以代工生产为主、关键技术和部件缺失的短板,使重庆分得的“一杯羹”,难免显得酸涩。

  为给传统产业植入“智能因子”、壮大智能产业,2017年底,重庆提出实施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行动计划,吸引了一大批投资额度大、技术水平高、上下游带动力强的智能化项目落户重庆。

  据统计,2018年重庆智能产业规模达到4640亿元,今年有望突破6000亿元。根据规划,到2022年重庆智能产业规模将突破1万亿元规模。

  详实的数据证明,重庆从“制造重镇”到“智造重镇”,一步一个脚印走得扎扎实实。

  作为一座老工业基地,重庆打造万亿级智能产业的基础何来、底气何在,新华每日电讯记者深入探寻其发展背后的逻辑。

打通上下游产业链

跻身智能产业“第一方阵”



  十多年前,在全球产业转移浪潮中,重庆陆续引入惠普、宏碁等笔记本电脑品牌企业,富士康、英业达等代工企业及800多家零部件企业,成为全球最大的笔电生产基地,实现“三分天下有其一”。

  随后,重庆又迎来智能手机快速普及的浪潮,手机产量快速跻身全国“前三强”。

  在笔电和手机的带动下,2017年重庆电子产业规模突破6000亿元,成为拉动全市工业增长的“主引擎”。但在快速壮大电子产业过程中,重庆也发现以代工生产为主、关键技术和部件缺失带来的产业组织结构,难以维系长远发展。

  重庆一家手机生产企业的负责人告诉记者,2013年这家企业从沿海来到重庆,当时芯片、电路板、显示屏等超过80%的部件,都需从外地甚至海外采购。

  “很多人都认为电子制造是高科技产业,由于大量核心部件需要外购,我们只能赚取微薄的加工费。同时,长距离运输带来的物流成本、资金成本,又一定程度上抵消了要素资源优势。”这位企业负责人举例说,以手机芯片为例,从海外采购不仅价格不菲,还需大约两个月的运输时间,一颗芯片的物流成本就要两三元,而一部手机的利润往往只有一二十元。

  必须打通上下游产业链,以核心部件的本地配套提升附加值——

  瞄准液晶显示屏、芯片等高附加值部件,重庆快速引进京东方8.5代线、金渝惠科8.5代线、SK海力士、万国半导体、奥特斯等项目,着力破解核心部件的就近配套难题。

  重庆万国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公关总监戚远林告诉记者,该公司投建的我国首个12英寸功率半导体芯片制造及封装测试项目,去年投产以来,相关产品已被广泛应用于笔电、手机、汽车电子、液晶电视等领域,其中绝大多数产品都在重庆就地“消化”。

  智能化浪潮席卷而至,推动电子产业向智能产业迈升。2017年底重庆提出在大数据、人工智能、集成电路、汽车电子、智能制造装备等12个产业重点领域,打造具有“重庆基因”的高端产业集群,一场深刻的产业变革在巴渝大地展开——

  引入京东方柔性显示生产线,着力破解柔性显示产品供给问题;推动集成电路企业继续扩大产能,投资分别超过100亿元的华润微电子、联合微电子中心项目也顺利落户;腾讯、阿里等“头部企业”纷纷在渝布局,中科云从、猪八戒网等本土大数据智能化企业快速成长……

  产业的壮大,离不开展示交流平台的助力。2018年8月,首届中国国际智能产业博览会在重庆举行。据统计,首届智博会以来,重庆签约的智能产业项目超800个,占全市工业签约项目的一半以上;2018年重庆智能产业规模达到4640亿元、同比增长19.2%,今年上半年又达到3230亿元、同比增长16.9%。

  今年智博会期间,不少业内专家表示,重庆已经跻身全国智能产业“第一方阵”,具备了在2022年实现万亿级智能产业的底气。

研发创新、补链成群

发展智能产业“关键点”



  高清摄像头辅以人脸识别技术,可自动跟踪游客运动轨迹,终端设备还能显示游客的行进步数和热量消耗情况;无人驾驶巴士、无人售货车往复穿梭,为游客提供接驳和售货服务;机器人不仅能为游客端茶倒水,还能弹奏钢琴曲……

  嘉陵江畔的两江新区礼嘉智慧公园,集纳了近两年来重庆智能化发展的一系列创新成果,今年8月底建成开放以来,已吸引超过20万游客前来领略智能产业的风采、体验未来生活的玄妙。

  记者采访了解到,重庆能够快速崛起为全球重要的电子制造业基地,靠的是全球电子产业向中国内陆地区转移的机遇;在智能浪潮风起云涌、各地竞相布局的背景下,重庆为何风景独好?

  “关键是我们一手抓研发创新,一手抓补链成群,瞄准关键技术、核心部件持续发力,不断拓展芯、屏、器、核、网全产业体系。”重庆市经信委主任陈金山说。

  在智能终端的核心零部件中,集成电路不仅是“基石”,更是“价值高地”。

  据统计,目前重庆集成电路企业已超过40家,初步形成了集成电路全链条生态体系,预计到2022年将实现1000亿元以上的产业规模。

  “重庆着力壮大智能产业的经济发展主攻方向,与康佳集团的发展思路高度契合。”康佳集团总裁周彬介绍说,重庆康佳半导体光电产业园二期将投资200多亿元建设光电产业基地,满产后将成为技术水平全球领先的光电技术中心。

  此外,重庆市政府还联合紫光集团、华芯投资发起设立注册资本1000亿元的国芯集成电路股份有限公司,总投资600亿元的紫光“芯云城”也落户重庆。

  “以我们计划投资35亿元的智能安防设备数字工厂为例,该工厂即将在两江新区开工建设,投产后年产值将达100亿元,并带动上下游形成千亿元级智能安防产业生态圈。”紫光华智总裁汪昊表示,“随着产业集群效应的显现,重庆有望成为全国智能安防产业‘重镇’。”汪昊说。

  千亿级的液晶显示产业集群,同样在重庆初见规模。

  京东方重庆区域总经理孙耒来说,重庆智能产业快速崛起带来的液晶显示市场需求,是京东方不断在此扩大投资的关键原因。

  得益于重庆浓厚的智能化发展氛围,目前阿里巴巴所有业务板块在重庆悉数落地;腾讯已在重庆实际投资超过60亿元,涉及数据中心、工业互联网、智慧城市、智慧政务、智慧交通、旅游文创等诸多领域;华为不仅与重庆签约共建鲲鹏计算产业生态重庆中心,华为的电子产品还成为中欧班列(重庆)的主货源……

  科研院所稀缺、高端人才短缺导致的创新能力不足,一直是制约重庆创新发展的“痼疾”。

  记者采访了解到,2017年以来,重庆陆续引进20多家国内外知名高校、院所在重庆布局科研机构和产业孵化平台。

全自动、无人化

老工业基地正在“蝶变”



  汽车产业是重庆的支柱产业,随着行业“寒意”渐浓,近两年来重庆的部分车企出现了“感冒症状”,全市汽车产量持续下滑。

  但得益于近期多款智能化车型上市并成为“爆款”产品,带动长安自主品牌销量逆势增长,其中9月刚上市的明星车型CS75 PLUS,在10月就销售了17428辆。

  上汽红岩作为我国重卡行业的“元老级”厂商,曾多年连年亏损;近两年来,上汽红岩接连推出多款智能化车型,今年上半年已经占据了全国工程自卸车行业20%左右的份额。

  “我们计划5年投资20亿元以上,对生产线进行全面的智能化改造,三期改造完成后将实现‘无人车间’。”上汽红岩总经理楼建平介绍说。

  记者在重庆飞象工业互联网有限公司展示平台看到,一座模拟“智能工厂”正有条不紊地进行生产——一辆模拟采集和分发数据的导引车穿梭在各个生产环节中,将仓储、生产、检测、物流等环节和设备通过工业级互联网相联接,从而实现了全流程自动化、无人化。

  作为重庆“摩帮”的代表性企业,宗申集团也瞄准工业互联网这一广阔市场,在去年6月推出了忽米网工业服务平台,并率先将其布局在宗申摩托车总装1011生产线上。

  在这条生产线上,机器手臂来回穿梭,传感器实时对产品进行检测,无需人工操作;从上线到包装所有环节均实现数据自动采集,后台据此可自主编排生产计划……基于此次智能化改造,该生产线用工数量减少了一半,人均产出却提升了2.2倍,自动纠错防错能力还大幅提升了10.6倍,实现了平均10秒就下线一台发动机。

  根据《重庆市发展智能制造实施方案(2019—2022年)》,到2022年重庆将累计推动5000家企业实施智能化改造,建设10个具备国内较强竞争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50个智能工厂、500个数字化车间。“重庆一直是‘制造重镇’,未来将是‘智造重镇’!”陈金山说。

 
用制度为教师减负
用制度为教师减负

( 2019-12-2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调查观察
 
 
 
 
  2019年,基层减负年。岁末年底,我们也迎来了教育减负的“重磅”新闻。日前,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减轻中小学教师负担进一步营造教育教学良好环境的若干意见》(下称《意见》),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不仅学生要“减负”,广大中小学教师,同样背负众多不合理的工作负担。教育部调研小组发现,中小学教师周平均工作时间约为60小时,是法定工作时间的1.5倍。
 
  只有让教师从各种“表哥”“表叔”中解脱出来,从繁杂的事务性工作中解脱出来,才能“轻装上阵”。
 
  中小学教师之负,为何减?减什么?怎么减?本期议事厅邀请教育领域权威人士,以及新华社记者采访一线教师,同时征集了热心网友的留言,为减负措施真正落实提供参考。
 
策划主持:黄海波


访谈嘉宾

教育部教师司一级巡视员  刘建同
教育部教师司副司长    宋磊
 
贵州省教育厅二级巡视员  龚宁
 
重庆市九龙坡区谢家湾小学校长 刘希娅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  李新翠
 
 
落实好才是真的好


 
  受访者:王晓、李佳、海鑫 (宁夏 小学教师)

 
 
  岁末将至,不少教师在总结本学期工作之余,也对新的一年、新的学期充满期待。
 
  《意见》的出台,不少中小学教师表示,很多措施都说到了心坎里。有了减负文件做“靠山”的新学期,三位年轻老师表达了他们的新期待。
 
  将好文件落实好。
 
  2020年,将是27岁的王晓从教的第五个年头。“《意见》说得很好,但落实好才是真的好。”王晓说,读大学时他觉得教师的工作就是把课教好,但工作后发现,要用不少精力来对接上级检查,因为厅、市、区三级部门,每年来检查一次就至少是三次,何况很多时候都不止一次,不少检查都要准备材料,此外还有文明城市创建等工作需要参与。
 
  王晓说,《意见》提出要减少督查检查评比考核事项,他期待能看到地方出台更加细化的减负清单,同时希望在落实《意见》时,避免开中小学教师减负大会、要求写会议学习笔记、填负担调查问卷、准备减负督查材料等形式主义举措出现。
 
  让各类“进校园”频而不烦。
 
  32岁的李佳在进入教师队伍之前,在一家省级体育协会工作。“现在动辄就提从娃娃抓起,往往是娃娃没抓起,先把老师精力‘抓’住了。”当体育教师的李佳说,现在法律进校园、环保进校园、廉洁文化进校园、非遗进校园、垃圾分类进校园等各种“进校园”占用教师不少精力,这些“进校园”本身无可厚非,关键是其背后往往会有督查检查,甚至要求留痕,有些还影响原有课程安排。
 
  “既然各类‘进校园’都那么重要,为何不能通过课程设置来确保‘进校园’的内容成为学生课堂学习的内容呢?”她说,希望能对各种“进校园”活动在课堂中进行统筹,同时,最好能对其予以区分并区别对待,让“进校园”频而不烦。
 
  减负之后更应注重提质。
 
  一些教师表示,减负政策落实后,教师能腾出更多时间和精力,希望能有更多学习、培训机会。“之前是给学生减负,现在教师负担也日益受到重视,我认为,减负其实对教学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在一所乡村小学担任校长的海鑫说,希望给予青年教师更多更有针对性的培训,让大家开拓眼界、提升能力。
 
     本报记者何晨阳
 
    (本组受访教师为化名)
 
  作为教师,觉得太好了,给教师留更多时间用于教育教学本职工作。愿落地!   ——网友“潇潇”
 
  任何制度的初衷和结果都在于不折不扣地落实到位,要给予学校老师更多自主权,有健康的制度才有积极向上的干劲,才能切实做好教育。
 
     ——网友“若夫翛然”

 
 
希望能有说“不”的权利


 
  受访者:魏涛 (河南新乡 中学语文教师)
 

 
  教龄26年的魏涛,是河南一所农村中学的语文教师。说起工作负担,他苦笑:“人家城里老师是教研压力大,我们天天折腾得晕头转向,都不知道在忙啥。”
 
  不像一些城市学校有教导处、政教处、保卫处,人员各司其职,农村学校什么活儿都靠教师,用魏涛的原话讲,“没有闲人专门做这些事”。校园安全、环境卫生、宿舍和食堂管理……很多工作看着不是多大的活儿,干起来却很占精力。
 
  魏涛所在的学校,位于两个县城的接壤地带,学生流动性大,日常教学管理就很困难,更不用说政教卫生等问题了。
 
  魏涛除了当班主任、教一个年级的语文课,还负责学校后勤工作,他最怕的是上面来检查。“检查本来是好事,督促我们更规范,就是手续太多,要求的书面材料多。像安全检查,要查监控,查白班记录、夜巡记录,有照片没文字也不过关。很多工作,不留痕相当于没做,老师有点空就赶紧补材料,忙着到处印‘脚印’。”
 
  繁琐的各种检查,导致学校的经济压力和人情负担也重。“人家早上8点来、11点走还好点,要是后半晌来了,12点还没结束,那就麻烦了!”
 
  魏涛“吐槽”后勤工作,“标语必须得上档次,普通一点的材质,花15块钱,不也是个标语吗?非得用几十块上百块的,追求全新面貌。比如有机玻璃牌,像信封一样,一张A4纸插进去。要求说必须得用PVC的,咱也不懂是啥材料。”
 
  非教育部门占用师资力量,更加剧了教师负担。魏涛任教这二十多年,对身边这类事情已司空见惯。“编制都是有数的,但实际在岗的人数达不到。一般是比教育部门支配能力更强的部门来抽调,缺写作人才、缺有文艺特长的,五花八门都来借人,学校无限度配合,剩下的老师只能干更多活儿。”
 
  《意见》出台,让魏涛有一种久旱逢甘霖的感觉。文件中指出的督导检查评比考核等事项名目多、摊派无关事务等问题,不少他都有过切身之痛。深受鼓舞之余,他心里也没底儿,政策到底能落实几分?
 
  “希望学校尤其是基层农村学校,能有说‘不’的权利。一些出发点好的措施,也请多考虑不同学校的实际情况,不要太过机械和形式化,真正把宁静还给学校,把时间还给教师。”   (本报记者双瑞)
 
  一位朋友是村小学教师,他说除了日常教学工作外,村委会和乡镇教育主管部门经常找他写材料或填写表格。
 
  作为农村文化人的教师,少部分文字功力确实很强,于是便成了领导的“猎物”!而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于是负担就加重了,难以更好地投入教学工作。
 
    ——网友“雄关漫道”

 
 
没时间把椅子“坐热”


 
  受访者:郭雯 (山东济南 中学班主任)
 

 
  北方冬季的天空,总在淡灰与浅蓝间切换。郭雯对此却常常后知后觉,因为她经常是天光初晓时出门上班,在新闻联播结束时下班到家。
 
  30多岁的她,在山东济南一所公办初级中学任教,是两个教学班90名学生的语文老师,更是其中一个班的班主任。
 
  “早晨大概6点多就要起床,上班路要半个小时。班主任必须在7点20分晨读开始前进班,然后7点40分准备上第一堂课。”郭雯掰着指头,讲着班主任一天的工作节奏:在日常上课外,每天半小时大课间,班主任要监督孩子们跑操锻炼;下午最后一节课,如果是自习,班主任要到班维持纪律;5点30分放学,班主任还要为孩子答疑、谈心,等班级值日做完,也就到晚间六七点的样子。
 
  郭雯说,班主任的“十二时辰”看似有整有零,但真体验一次就知道,“根本没时间把椅子坐热”。学生感冒了,要班主任批假条;学校业务会要参加;班级文化养成、班干部培养,要班主任手把手教……在琐琐碎碎中,一天就这样开始和结束。
 
  在郭雯的办公桌上,记者看到几个码放整齐的大笔记本。
 
  “家访记录本、学生谈心本、主题班会本、教师备课本、听课交流本,是常用到的‘五大本’。”说起这“五大本”,郭雯颇有些无奈。学校要求教书育人日常留痕,老师既要动脑想、动嘴说,还要动笔写。
 
  “这些笔记本属于班主任履职考核的范畴,要被定期抽查,内容只允许手写。”郭雯说。
 
  采访中,郭雯手机屏幕不时亮起,弹出的消息框越攒越长。
 
  “现在一线老师的工作群很多,时不时得拿起手机看看,怕漏过消息通知。微信和QQ加起来,大概28个吧。比如班级群、年级班主任群、年级学科教师群、年级教师群、全校班主任群、全校学科教师群、全校教职工群、教师志愿者群、党员教师群,还有参加校外培训的通知群等。”郭雯说。
 
  对中小学教师减负,郭雯希望能有“两个少一点”:一是书面材料少一点,二是各类会议少一点。
 
  郭雯说,教龄稍长、经验较多的教师,已将教案熟稔于心,与学生谈话谈心更是每天都在做的工作,不必手写留痕。大大小小的例会、业务会,则让老师分身乏术,挤占的都是教师进行教学备课与了解学生动态的时间。
 
  “选择当班主任,并不是为了每月有额外津补贴,而是班主任的确是全面育人的重要一环。”郭雯说,当学生把自己写进作文里,当学生行为习惯、学习成绩有明显改善与提高,当看到学生在老师影响下逐渐成长,这就是对班主任的最好回馈。
 
  “你还有时间陪自己的孩子吗?”在采访最后,记者问。
 
  “早晨上班,孩子经常还睡着。傍晚下班,孩子9点就上床睡觉。其实我连‘两小时妈妈’都做不到。”郭雯说。 (本报记者萧海川)
 
  全国县城中学都是住校,老师白加黑、5加2几乎无休息,早出晚归,城市学校下午4点半基本可以放学,但城市学生周六周日几乎都在校外教育机构上各种课外班,改来改去,也该摸索出一条适合中国教育的路子了。
 
     ——网友“四水归堂”
 

 
课程表时常被“打乱”


 
  受访者:宋欢 (贵州毕节 乡镇中学校长)
 

 
  作为西部贫困山区一所乡镇中学的校长,宋欢既要管理学校行政事务,还要承担日常教学工作。尽管每天都比较忙,但比起这些正常的教学管理工作,牵扯他大量精力的还是各种会议和检查。
 
  “自己过去是一名语文老师,但现在每天行政事务多,尤其是要应付各种检查、会议。只能选择教‘道德与法治’‘美术’等非重点考核科目。”宋欢说,但还是无法完全保障教学时间,课程表时常被“打乱”。
 
  记者见到宋欢时,一大早去镇政府开会的他才到办公室。但会议内容并不是关乎学校教育教学,而是一家消防器材销售公司举办的消防培训活动。由于是来自上级的临时通知,他不得不调整上午的课程时间。像这样临时调整课程的情况,他和学校大多数老师都习惯了。
 
  “严格来说,是不允许随意调整课程的。但没办法,这些都是上级下派的任务,基层学校只能无条件抓落实。”宋欢说。
 
  宋欢所在的中学,在校学生有624人,在职教师只有42名。“按规定,学校师生比本就不达标。而且像语文等‘主科’又缺老师,但自己也不敢接。因为三天两头迎检、开会而调课,甚至停课,太耽误学生了。”宋欢说。
 
  尽管教师有限,但很多部门还时常向宋欢“要人”,抽调教师做别的工作。今年6月份,县里要做脱贫攻坚画册,便抽调3名教师去参与写画册文案。迫于各种压力,宋欢只能无奈地应允,而抽调期间这3名教师的课程也随之调整。
 
  宋欢说,这种情况并非特例,一学期有好多次。
 
  在宋欢看来,受制于各种因素,自己所在的学校每学期那张课程表,很难完全原封不动地被执行下去,而在“打乱”课程表的诸多因素中,很多与学校教育教学无关。
 
  除了“抽调的烦恼”,还有“什么都进校园”的影响。“现在很多部门工作都‘拉着’学校一起做,什么都要进校园。学校除了要准备资料、填写报告,有时学生还要被迫停课搞活动,很耽误学生时间。”宋欢说,以诚信进校园为例,有的银行有宣讲任务,便找学校配合,要求组织学生听讲座,然后拍照,做资料。其实,诚信知识在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都有,应有所侧重,别为了宣讲而宣讲,沦为形式。
 
  宋欢负责的中学,还是一所农村寄宿制学校,有456名学生住校。由于只有1名临聘宿管员,老师们不得不轮流管理学生饮食起居。
 
  “老师们白天要搞教学,晚上还要义务管理学生上自习、就寝等,经常待到晚上9点多才能回去。”宋欢说,教育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多方联动,但现在感觉更多责任和压力主要集中在学校。
 
  不少基层教育工作者希望,这次中央出台的“减负”政策能有效落实,切实为基层学校和教师减轻负担。(本报记者骆飞)
 
用制度为教师减负
用制度为教师减负

( 2019-12-2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调查观察
 
 
 
漫画:曹一


 
  2019年,基层减负年。岁末年底,我们也迎来了教育减负的“重磅”新闻。日前,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减轻中小学教师负担进一步营造教育教学良好环境的若干意见》(下称《意见》),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不仅学生要“减负”,广大中小学教师,同样背负众多不合理的工作负担。教育部调研小组发现,中小学教师周平均工作时间约为60小时,是法定工作时间的1.5倍。
 
  只有让教师从各种“表哥”“表叔”中解脱出来,从繁杂的事务性工作中解脱出来,才能“轻装上阵”。
 
  中小学教师之负,为何减?减什么?怎么减?本期议事厅邀请教育领域权威人士,以及新华社记者采访一线教师,同时征集了热心网友的留言,为减负措施真正落实提供参考。
 
策划主持:黄海波

 
访谈嘉宾


教育部教师司一级巡视员  刘建同
 
教育部教师司副司长    宋磊
 
贵州省教育厅二级巡视员  龚宁
 
重庆市九龙坡区谢家湾小学校长 刘希娅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  李新翠
 
 
落实好才是真的好


 
  受访者:王晓、李佳、海鑫 (宁夏 小学教师)
 

 
  岁末将至,不少教师在总结本学期工作之余,也对新的一年、新的学期充满期待。
 
  《意见》的出台,不少中小学教师表示,很多措施都说到了心坎里。有了减负文件做“靠山”的新学期,三位年轻老师表达了他们的新期待。
 
  将好文件落实好。
 
  2020年,将是27岁的王晓从教的第五个年头。“《意见》说得很好,但落实好才是真的好。”王晓说,读大学时他觉得教师的工作就是把课教好,但工作后发现,要用不少精力来对接上级检查,因为厅、市、区三级部门,每年来检查一次就至少是三次,何况很多时候都不止一次,不少检查都要准备材料,此外还有文明城市创建等工作需要参与。
 
  王晓说,《意见》提出要减少督查检查评比考核事项,他期待能看到地方出台更加细化的减负清单,同时希望在落实《意见》时,避免开中小学教师减负大会、要求写会议学习笔记、填负担调查问卷、准备减负督查材料等形式主义举措出现。
 
  让各类“进校园”频而不烦。
 
  32岁的李佳在进入教师队伍之前,在一家省级体育协会工作。“现在动辄就提从娃娃抓起,往往是娃娃没抓起,先把老师精力‘抓’住了。”当体育教师的李佳说,现在法律进校园、环保进校园、廉洁文化进校园、非遗进校园、垃圾分类进校园等各种“进校园”占用教师不少精力,这些“进校园”本身无可厚非,关键是其背后往往会有督查检查,甚至要求留痕,有些还影响原有课程安排。
 
  “既然各类‘进校园’都那么重要,为何不能通过课程设置来确保‘进校园’的内容成为学生课堂学习的内容呢?”她说,希望能对各种“进校园”活动在课堂中进行统筹,同时,最好能对其予以区分并区别对待,让“进校园”频而不烦。
 
  减负之后更应注重提质。
 
  一些教师表示,减负政策落实后,教师能腾出更多时间和精力,希望能有更多学习、培训机会。“之前是给学生减负,现在教师负担也日益受到重视,我认为,减负其实对教学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在一所乡村小学担任校长的海鑫说,希望给予青年教师更多更有针对性的培训,让大家开拓眼界、提升能力。
 
     本报记者何晨阳
 
    (本组受访教师为化名)
 
  作为教师,觉得太好了,给教师留更多时间用于教育教学本职工作。愿落地!   ——网友“潇潇”
 
  任何制度的初衷和结果都在于不折不扣地落实到位,要给予学校老师更多自主权,有健康的制度才有积极向上的干劲,才能切实做好教育。
 
     ——网友“若夫翛然”
 
希望能有说“不”的权利


 
  受访者:魏涛 (河南新乡 中学语文教师)
 

 
  教龄26年的魏涛,是河南一所农村中学的语文教师。说起工作负担,他苦笑:“人家城里老师是教研压力大,我们天天折腾得晕头转向,都不知道在忙啥。”
 
  不像一些城市学校有教导处、政教处、保卫处,人员各司其职,农村学校什么活儿都靠教师,用魏涛的原话讲,“没有闲人专门做这些事”。校园安全、环境卫生、宿舍和食堂管理……很多工作看着不是多大的活儿,干起来却很占精力。
 
  魏涛所在的学校,位于两个县城的接壤地带,学生流动性大,日常教学管理就很困难,更不用说政教卫生等问题了。
 
  魏涛除了当班主任、教一个年级的语文课,还负责学校后勤工作,他最怕的是上面来检查。“检查本来是好事,督促我们更规范,就是手续太多,要求的书面材料多。像安全检查,要查监控,查白班记录、夜巡记录,有照片没文字也不过关。很多工作,不留痕相当于没做,老师有点空就赶紧补材料,忙着到处印‘脚印’。”
 
  繁琐的各种检查,导致学校的经济压力和人情负担也重。“人家早上8点来、11点走还好点,要是后半晌来了,12点还没结束,那就麻烦了!”
 
  魏涛“吐槽”后勤工作,“标语必须得上档次,普通一点的材质,花15块钱,不也是个标语吗?非得用几十块上百块的,追求全新面貌。比如有机玻璃牌,像信封一样,一张A4纸插进去。要求说必须得用PVC的,咱也不懂是啥材料。”
 
  非教育部门占用师资力量,更加剧了教师负担。魏涛任教这二十多年,对身边这类事情已司空见惯。“编制都是有数的,但实际在岗的人数达不到。一般是比教育部门支配能力更强的部门来抽调,缺写作人才、缺有文艺特长的,五花八门都来借人,学校无限度配合,剩下的老师只能干更多活儿。”
 
  《意见》出台,让魏涛有一种久旱逢甘霖的感觉。文件中指出的督导检查评比考核等事项名目多、摊派无关事务等问题,不少他都有过切身之痛。深受鼓舞之余,他心里也没底儿,政策到底能落实几分?
 
  “希望学校尤其是基层农村学校,能有说‘不’的权利。一些出发点好的措施,也请多考虑不同学校的实际情况,不要太过机械和形式化,真正把宁静还给学校,把时间还给教师。”   (本报记者双瑞)

 
 
  一位朋友是村小学教师,他说除了日常教学工作外,村委会和乡镇教育主管部门经常找他写材料或填写表格。
 
  作为农村文化人的教师,少部分文字功力确实很强,于是便成了领导的“猎物”!而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于是负担就加重了,难以更好地投入教学工作。
 
    ——网友“雄关漫道”
 
 
没时间把椅子“坐热”


 
  受访者:郭雯 (山东济南 中学班主任)
 

 
  北方冬季的天空,总在淡灰与浅蓝间切换。郭雯对此却常常后知后觉,因为她经常是天光初晓时出门上班,在新闻联播结束时下班到家。
 
  30多岁的她,在山东济南一所公办初级中学任教,是两个教学班90名学生的语文老师,更是其中一个班的班主任。
 
  “早晨大概6点多就要起床,上班路要半个小时。班主任必须在7点20分晨读开始前进班,然后7点40分准备上第一堂课。”郭雯掰着指头,讲着班主任一天的工作节奏:在日常上课外,每天半小时大课间,班主任要监督孩子们跑操锻炼;下午最后一节课,如果是自习,班主任要到班维持纪律;5点30分放学,班主任还要为孩子答疑、谈心,等班级值日做完,也就到晚间六七点的样子。
 
  郭雯说,班主任的“十二时辰”看似有整有零,但真体验一次就知道,“根本没时间把椅子坐热”。学生感冒了,要班主任批假条;学校业务会要参加;班级文化养成、班干部培养,要班主任手把手教……在琐琐碎碎中,一天就这样开始和结束。
 
  在郭雯的办公桌上,记者看到几个码放整齐的大笔记本。
 
  “家访记录本、学生谈心本、主题班会本、教师备课本、听课交流本,是常用到的‘五大本’。”说起这“五大本”,郭雯颇有些无奈。学校要求教书育人日常留痕,老师既要动脑想、动嘴说,还要动笔写。
 
  “这些笔记本属于班主任履职考核的范畴,要被定期抽查,内容只允许手写。”郭雯说。
 
  采访中,郭雯手机屏幕不时亮起,弹出的消息框越攒越长。
 
  “现在一线老师的工作群很多,时不时得拿起手机看看,怕漏过消息通知。微信和QQ加起来,大概28个吧。比如班级群、年级班主任群、年级学科教师群、年级教师群、全校班主任群、全校学科教师群、全校教职工群、教师志愿者群、党员教师群,还有参加校外培训的通知群等。”郭雯说。
 
  对中小学教师减负,郭雯希望能有“两个少一点”:一是书面材料少一点,二是各类会议少一点。
 
  郭雯说,教龄稍长、经验较多的教师,已将教案熟稔于心,与学生谈话谈心更是每天都在做的工作,不必手写留痕。大大小小的例会、业务会,则让老师分身乏术,挤占的都是教师进行教学备课与了解学生动态的时间。
 
  “选择当班主任,并不是为了每月有额外津补贴,而是班主任的确是全面育人的重要一环。”郭雯说,当学生把自己写进作文里,当学生行为习惯、学习成绩有明显改善与提高,当看到学生在老师影响下逐渐成长,这就是对班主任的最好回馈。
 
  “你还有时间陪自己的孩子吗?”在采访最后,记者问。
 
  “早晨上班,孩子经常还睡着。傍晚下班,孩子9点就上床睡觉。其实我连‘两小时妈妈’都做不到。”郭雯说。 (本报记者萧海川)

 
 
  全国县城中学都是住校,老师白加黑、5加2几乎无休息,早出晚归,城市学校下午4点半基本可以放学,但城市学生周六周日几乎都在校外教育机构上各种课外班,改来改去,也该摸索出一条适合中国教育的路子了。
 
     ——网友“四水归堂”
 

 
课程表时常被“打乱”


 
  受访者:宋欢 (贵州毕节 乡镇中学校长)
 

 
  作为西部贫困山区一所乡镇中学的校长,宋欢既要管理学校行政事务,还要承担日常教学工作。尽管每天都比较忙,但比起这些正常的教学管理工作,牵扯他大量精力的还是各种会议和检查。
 
  “自己过去是一名语文老师,但现在每天行政事务多,尤其是要应付各种检查、会议。只能选择教‘道德与法治’‘美术’等非重点考核科目。”宋欢说,但还是无法完全保障教学时间,课程表时常被“打乱”。
 
  记者见到宋欢时,一大早去镇政府开会的他才到办公室。但会议内容并不是关乎学校教育教学,而是一家消防器材销售公司举办的消防培训活动。由于是来自上级的临时通知,他不得不调整上午的课程时间。像这样临时调整课程的情况,他和学校大多数老师都习惯了。
 
  “严格来说,是不允许随意调整课程的。但没办法,这些都是上级下派的任务,基层学校只能无条件抓落实。”宋欢说。
 
  宋欢所在的中学,在校学生有624人,在职教师只有42名。“按规定,学校师生比本就不达标。而且像语文等‘主科’又缺老师,但自己也不敢接。因为三天两头迎检、开会而调课,甚至停课,太耽误学生了。”宋欢说。
 
  尽管教师有限,但很多部门还时常向宋欢“要人”,抽调教师做别的工作。今年6月份,县里要做脱贫攻坚画册,便抽调3名教师去参与写画册文案。迫于各种压力,宋欢只能无奈地应允,而抽调期间这3名教师的课程也随之调整。
 
  宋欢说,这种情况并非特例,一学期有好多次。
 
  在宋欢看来,受制于各种因素,自己所在的学校每学期那张课程表,很难完全原封不动地被执行下去,而在“打乱”课程表的诸多因素中,很多与学校教育教学无关。
 
  除了“抽调的烦恼”,还有“什么都进校园”的影响。“现在很多部门工作都‘拉着’学校一起做,什么都要进校园。学校除了要准备资料、填写报告,有时学生还要被迫停课搞活动,很耽误学生时间。”宋欢说,以诚信进校园为例,有的银行有宣讲任务,便找学校配合,要求组织学生听讲座,然后拍照,做资料。其实,诚信知识在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都有,应有所侧重,别为了宣讲而宣讲,沦为形式。
 
  宋欢负责的中学,还是一所农村寄宿制学校,有456名学生住校。由于只有1名临聘宿管员,老师们不得不轮流管理学生饮食起居。
 
  “老师们白天要搞教学,晚上还要义务管理学生上自习、就寝等,经常待到晚上9点多才能回去。”宋欢说,教育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多方联动,但现在感觉更多责任和压力主要集中在学校。
 
  不少基层教育工作者希望,这次中央出台的“减负”政策能有效落实,切实为基层学校和教师减轻负担。(本报记者骆飞)

 
 
  ETC装到校园里、学生险卖到校园里、以研学之名的旅游走进校园……还特意出通知统计,让家长填写签名。 ——网友“素平”
 
  举手赞成,目前在小学代课老师一枚,深深地感受到,每天大量时间用在各种应付检查的材料上。——网友“大圭先生”
 
 
用制度为教师减负
用制度为教师减负

( 2019-12-2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调查观察
 
 
 
  2019年,基层减负年。岁末年底,我们也迎来了教育减负的“重磅”新闻。日前,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减轻中小学教师负担进一步营造教育教学良好环境的若干意见》(下称《意见》),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不仅学生要“减负”,广大中小学教师,同样背负众多不合理的工作负担。教育部调研小组发现,中小学教师周平均工作时间约为60小时,是法定工作时间的1.5倍。
 
  只有让教师从各种“表哥”“表叔”中解脱出来,从繁杂的事务性工作中解脱出来,才能“轻装上阵”。
 
  中小学教师之负,为何减?减什么?怎么减?本期议事厅邀请教育领域权威人士,以及新华社记者采访一线教师,同时征集了热心网友的留言,为减负措施真正落实提供参考。
 
策划主持


 
黄海波


 
访谈嘉宾


 
教育部教师司一级巡视员  刘建同
教育部教师司副司长    宋磊
 
贵州省教育厅二级巡视员  龚宁
 
重庆市九龙坡区谢家湾小学校长 刘希娅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  李新翠
 
落实好才是真的好
落实好才是真的好

( 2019-12-2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调查观察
 
  受访者:王晓、李佳、海鑫 (宁夏 小学教师)
 

 
  岁末将至,不少教师在总结本学期工作之余,也对新的一年、新的学期充满期待。
 
  《意见》的出台,不少中小学教师表示,很多措施都说到了心坎里。有了减负文件做“靠山”的新学期,三位年轻老师表达了他们的新期待。
 
  将好文件落实好。
 
  2020年,将是27岁的王晓从教的第五个年头。“《意见》说得很好,但落实好才是真的好。”王晓说,读大学时他觉得教师的工作就是把课教好,但工作后发现,要用不少精力来对接上级检查,因为厅、市、区三级部门,每年来检查一次就至少是三次,何况很多时候都不止一次,不少检查都要准备材料,此外还有文明城市创建等工作需要参与。
 
  王晓说,《意见》提出要减少督查检查评比考核事项,他期待能看到地方出台更加细化的减负清单,同时希望在落实《意见》时,避免开中小学教师减负大会、要求写会议学习笔记、填负担调查问卷、准备减负督查材料等形式主义举措出现。
 
  让各类“进校园”频而不烦。
 
  32岁的李佳在进入教师队伍之前,在一家省级体育协会工作。“现在动辄就提从娃娃抓起,往往是娃娃没抓起,先把老师精力‘抓’住了。”当体育教师的李佳说,现在法律进校园、环保进校园、廉洁文化进校园、非遗进校园、垃圾分类进校园等各种“进校园”占用教师不少精力,这些“进校园”本身无可厚非,关键是其背后往往会有督查检查,甚至要求留痕,有些还影响原有课程安排。
 
  “既然各类‘进校园’都那么重要,为何不能通过课程设置来确保‘进校园’的内容成为学生课堂学习的内容呢?”她说,希望能对各种“进校园”活动在课堂中进行统筹,同时,最好能对其予以区分并区别对待,让“进校园”频而不烦。
 
  减负之后更应注重提质。
 
  一些教师表示,减负政策落实后,教师能腾出更多时间和精力,希望能有更多学习、培训机会。“之前是给学生减负,现在教师负担也日益受到重视,我认为,减负其实对教学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在一所乡村小学担任校长的海鑫说,希望给予青年教师更多更有针对性的培训,让大家开拓眼界、提升能力。
 
     本报记者何晨阳
 
    (本组受访教师为化名)
 
  作为教师,觉得太好了,给教师留更多时间用于教育教学本职工作。愿落地!   ——网友“潇潇”
 
  任何制度的初衷和结果都在于不折不扣地落实到位,要给予学校老师更多自主权,有健康的制度才有积极向上的干劲,才能切实做好教育。
 
     ——网友“若夫翛然”
 
希望能有说“不”的权利
希望能有说“不”的权利

( 2019-12-2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调查观察
 
  受访者:魏涛 (河南新乡 中学语文教师)


  教龄26年的魏涛,是河南一所农村中学的语文教师。说起工作负担,他苦笑:“人家城里老师是教研压力大,我们天天折腾得晕头转向,都不知道在忙啥。”

  不像一些城市学校有教导处、政教处、保卫处,人员各司其职,农村学校什么活儿都靠教师,用魏涛的原话讲,“没有闲人专门做这些事”。校园安全、环境卫生、宿舍和食堂管理……很多工作看着不是多大的活儿,干起来却很占精力。

  魏涛所在的学校,位于两个县城的接壤地带,学生流动性大,日常教学管理就很困难,更不用说政教卫生等问题了。

  魏涛除了当班主任、教一个年级的语文课,还负责学校后勤工作,他最怕的是上面来检查。“检查本来是好事,督促我们更规范,就是手续太多,要求的书面材料多。像安全检查,要查监控,查白班记录、夜巡记录,有照片没文字也不过关。很多工作,不留痕相当于没做,老师有点空就赶紧补材料,忙着到处印‘脚印’。”

  繁琐的各种检查,导致学校的经济压力和人情负担也重。“人家早上8点来、11点走还好点,要是后半晌来了,12点还没结束,那就麻烦了!”

  魏涛“吐槽”后勤工作,“标语必须得上档次,普通一点的材质,花15块钱,不也是个标语吗?非得用几十块上百块的,追求全新面貌。比如有机玻璃牌,像信封一样,一张A4纸插进去。要求说必须得用PVC的,咱也不懂是啥材料。”

  非教育部门占用师资力量,更加剧了教师负担。魏涛任教这二十多年,对身边这类事情已司空见惯。“编制都是有数的,但实际在岗的人数达不到。一般是比教育部门支配能力更强的部门来抽调,缺写作人才、缺有文艺特长的,五花八门都来借人,学校无限度配合,剩下的老师只能干更多活儿。”

  《意见》出台,让魏涛有一种久旱逢甘霖的感觉。文件中指出的督导检查评比考核等事项名目多、摊派无关事务等问题,不少他都有过切身之痛。深受鼓舞之余,他心里也没底儿,政策到底能落实几分?

  “希望学校尤其是基层农村学校,能有说‘不’的权利。一些出发点好的措施,也请多考虑不同学校的实际情况,不要太过机械和形式化,真正把宁静还给学校,把时间还给教师。”   (本报记者双瑞)

  一位朋友是村小学教师,他说除了日常教学工作外,村委会和乡镇教育主管部门经常找他写材料或填写表格。

  作为农村文化人的教师,少部分文字功力确实很强,于是便成了领导的“猎物”!而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于是负担就加重了,难以更好地投入教学工作。

    ——网友“雄关漫道”

 
没时间把椅子“坐热”
没时间把椅子“坐热”

( 2019-12-2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调查观察
 
  受访者:郭雯 (山东济南 中学班主任)
 

 
  北方冬季的天空,总在淡灰与浅蓝间切换。郭雯对此却常常后知后觉,因为她经常是天光初晓时出门上班,在新闻联播结束时下班到家。
 
  30多岁的她,在山东济南一所公办初级中学任教,是两个教学班90名学生的语文老师,更是其中一个班的班主任。
 
  “早晨大概6点多就要起床,上班路要半个小时。班主任必须在7点20分晨读开始前进班,然后7点40分准备上第一堂课。”郭雯掰着指头,讲着班主任一天的工作节奏:在日常上课外,每天半小时大课间,班主任要监督孩子们跑操锻炼;下午最后一节课,如果是自习,班主任要到班维持纪律;5点30分放学,班主任还要为孩子答疑、谈心,等班级值日做完,也就到晚间六七点的样子。
 
  郭雯说,班主任的“十二时辰”看似有整有零,但真体验一次就知道,“根本没时间把椅子坐热”。学生感冒了,要班主任批假条;学校业务会要参加;班级文化养成、班干部培养,要班主任手把手教……在琐琐碎碎中,一天就这样开始和结束。
 
  在郭雯的办公桌上,记者看到几个码放整齐的大笔记本。
 
  “家访记录本、学生谈心本、主题班会本、教师备课本、听课交流本,是常用到的‘五大本’。”说起这“五大本”,郭雯颇有些无奈。学校要求教书育人日常留痕,老师既要动脑想、动嘴说,还要动笔写。
 
  “这些笔记本属于班主任履职考核的范畴,要被定期抽查,内容只允许手写。”郭雯说。
 
  采访中,郭雯手机屏幕不时亮起,弹出的消息框越攒越长。
 
  “现在一线老师的工作群很多,时不时得拿起手机看看,怕漏过消息通知。微信和QQ加起来,大概28个吧。比如班级群、年级班主任群、年级学科教师群、年级教师群、全校班主任群、全校学科教师群、全校教职工群、教师志愿者群、党员教师群,还有参加校外培训的通知群等。”郭雯说。
 
  对中小学教师减负,郭雯希望能有“两个少一点”:一是书面材料少一点,二是各类会议少一点。
 
  郭雯说,教龄稍长、经验较多的教师,已将教案熟稔于心,与学生谈话谈心更是每天都在做的工作,不必手写留痕。大大小小的例会、业务会,则让老师分身乏术,挤占的都是教师进行教学备课与了解学生动态的时间。
 
  “选择当班主任,并不是为了每月有额外津补贴,而是班主任的确是全面育人的重要一环。”郭雯说,当学生把自己写进作文里,当学生行为习惯、学习成绩有明显改善与提高,当看到学生在老师影响下逐渐成长,这就是对班主任的最好回馈。
 
  “你还有时间陪自己的孩子吗?”在采访最后,记者问。
 
  “早晨上班,孩子经常还睡着。傍晚下班,孩子9点就上床睡觉。其实我连‘两小时妈妈’都做不到。”郭雯说。 (本报记者萧海川)
 
  全国县城中学都是住校,老师白加黑、5加2几乎无休息,早出晚归,城市学校下午4点半基本可以放学,但城市学生周六周日几乎都在校外教育机构上各种课外班,改来改去,也该摸索出一条适合中国教育的路子了。
 
     ——网友“四水归堂”
 
 
课程表时常被“打乱”
课程表时常被“打乱”

( 2019-12-2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调查观察
 
  受访者:宋欢 (贵州毕节 乡镇中学校长)


  作为西部贫困山区一所乡镇中学的校长,宋欢既要管理学校行政事务,还要承担日常教学工作。尽管每天都比较忙,但比起这些正常的教学管理工作,牵扯他大量精力的还是各种会议和检查。

  “自己过去是一名语文老师,但现在每天行政事务多,尤其是要应付各种检查、会议。只能选择教‘道德与法治’‘美术’等非重点考核科目。”宋欢说,但还是无法完全保障教学时间,课程表时常被“打乱”。

  记者见到宋欢时,一大早去镇政府开会的他才到办公室。但会议内容并不是关乎学校教育教学,而是一家消防器材销售公司举办的消防培训活动。由于是来自上级的临时通知,他不得不调整上午的课程时间。像这样临时调整课程的情况,他和学校大多数老师都习惯了。

  “严格来说,是不允许随意调整课程的。但没办法,这些都是上级下派的任务,基层学校只能无条件抓落实。”宋欢说。

  宋欢所在的中学,在校学生有624人,在职教师只有42名。“按规定,学校师生比本就不达标。而且像语文等‘主科’又缺老师,但自己也不敢接。因为三天两头迎检、开会而调课,甚至停课,太耽误学生了。”宋欢说。

  尽管教师有限,但很多部门还时常向宋欢“要人”,抽调教师做别的工作。今年6月份,县里要做脱贫攻坚画册,便抽调3名教师去参与写画册文案。迫于各种压力,宋欢只能无奈地应允,而抽调期间这3名教师的课程也随之调整。

  宋欢说,这种情况并非特例,一学期有好多次。

  在宋欢看来,受制于各种因素,自己所在的学校每学期那张课程表,很难完全原封不动地被执行下去,而在“打乱”课程表的诸多因素中,很多与学校教育教学无关。

  除了“抽调的烦恼”,还有“什么都进校园”的影响。“现在很多部门工作都‘拉着’学校一起做,什么都要进校园。学校除了要准备资料、填写报告,有时学生还要被迫停课搞活动,很耽误学生时间。”宋欢说,以诚信进校园为例,有的银行有宣讲任务,便找学校配合,要求组织学生听讲座,然后拍照,做资料。其实,诚信知识在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都有,应有所侧重,别为了宣讲而宣讲,沦为形式。

  宋欢负责的中学,还是一所农村寄宿制学校,有456名学生住校。由于只有1名临聘宿管员,老师们不得不轮流管理学生饮食起居。

  “老师们白天要搞教学,晚上还要义务管理学生上自习、就寝等,经常待到晚上9点多才能回去。”宋欢说,教育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多方联动,但现在感觉更多责任和压力主要集中在学校。

  不少基层教育工作者希望,这次中央出台的“减负”政策能有效落实,切实为基层学校和教师减轻负担。(本报记者骆飞)

  ETC装到校园里、学生险卖到校园里、以研学之名的旅游走进校园……还特意出通知统计,让家长填写签名。

     ——网友“素平”

  举手赞成,目前在小学代课老师一枚,深深地感受到,每天大量时间用在各种应付检查的材料上。——网友“大圭先生”

 
权威观点
权威观点

( 2019-12-2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调查观察
 
  
要把时间还给老师
 
教育部教师司一级巡视员刘建同
 
  去年9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强调办学有规律,学校有主业,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减少不必要的检查评比,不能动辄让学校停课出人出场地办活动,更不能把招商、拆迁等“摊派”给学校。
 
  在2018年全国“两会”上,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呼吁,要把时间还给老师,学校要拒绝各种“表叔”“表哥”,要让老师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研究教学、备课充电、提高素质、提高质量。
 
  在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示为中小学教师减负的精神指引下,教育系统加紧贯彻落实。教育部成立调研工作小组,先后分赴东中西部9省18市实地调研,召开教育部门管理人员、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校长座谈会18场次,访谈教师约400名。同时,对28个省份的250个县市、1430所学校的中小学教师进行了问卷调研,广泛收集和征求相关部门意见和建议。
 
  调研发现,中小学教师周平均工作时间约为60小时,是法定工作时间的1.5倍。近1/3的教师每天在校工作10小时以上,寄宿制学校部分教师在校工作时间达到15个小时以上。五成多教师每天下班后在家工作2小时以上,近六成教师周末用于工作的时间超过3小时。
 
  有学校反映在两个月内,学校迎接了标准化学校复评语、言文字工作、扫黄打非、宪法学习(网上学习)、禁毒办网上学习、学校体质健康工作等多个专项检查、督导,学校应接不暇,这真实反应出学校当前的办学生态。
 
 
执行不力将被问责
 
教育部教师司副司长宋磊
 
    为中小学教师减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热切关注,我们要把好事办好。
 
  一是强化学习宣传,营造浓厚氛围。中办国办印发文件单行本,已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在全国新华书店发行。教育部将会同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等中央媒体,同时利用“两微一端”新媒体进行集中宣传,组织有关专家到各地进行宣讲,通过宏观传递、中观阐释、微观解读,凝聚教育战线共识,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推动中央决策快速驶入社会视野。
 
  二是建立工作机制,做好制度保障。教师减负工作涉及多部门多领域,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是责任主体,把减轻中小学教师负担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严把审批和报备关口。各级党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要加强统筹协调、宣传引导、督促落实。各级教育部门,要在党委和政府的领导下,认真落实好组织实施工作。请各地结合实际,列出具体减负清单,明确工作路线图和时间表,层层压实责任,步步狠抓落实,切实减轻中小学教师负担。
 
  三是全力指导督促,把握落实难点。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要把给教师“减负”工作,纳入对省级人民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的督导之中。省级教育督导部门,要把教师“减负”工作,作为教育督导和开学检查的重要内容,对于执行不力、落实不到位的要严肃问责。要注意运用信息技术等方式,高效开展督导,以督促减,避免为了督导而督导,因督导而产生更多负担。各级党委和政府及其教育部门,要努力引导有关部门和全社会,进一步理解教育工作、关心中小学教师发展,共同营造良好的教育生态环境。
 
  
厘清教师职责边界
 
贵州省教育厅二级巡视员龚宁
 
  给中小学教师减负,关键是要厘清中小学教师的职责边界,哪些是中小学教师的职责,哪些是行业部门的职责,列出清单,依法依规,逐项清理。
 
  对属于行业部门职责范畴的,如防灾减灾、消防安全、防艾等专项工作,绿色、宜居、旅游等城市创优评先活动,各种社会事务进校园,确需中小学教师参与的,应由各级党委政府统一部署,统筹规范,归口管理。对与教育教学无关的,如庆典、招商、拆迁等,教育部门和学校应坚决杜绝。
 
  对教育系统组织的督查考核、报表填写、统计调研、数据采集等,要统筹精简,同类合并。坚持分类治理、标本兼治,清理存量,杜绝增量,确保中小学教师减负的各项举措落地见效。
 
  还要落实好教师的职责归位。比如备课、教研、在职培训等教育教学活动,要按照《教育法》《教师法》等法律法规要求,立足教师教书育人职责,依法依规、明晰规范教师岗位职责的具体内容和制度规约,履职尽责,立德树人。
 
 
避免简单“一刀切”
 
重庆市九龙坡区谢家湾小学校长刘希娅
 
  《意见》提到为教师减负要从四个方面下功夫,由于不同区域存在的问题突出程度不同,不能简单地一刀切。
 
  总体而言,在经济发达教育先进的地区,各类社会事务进校园活动相对较少。在中西部、农村地区,各类社会事务进校园活动种类更多、频率更高、负担更重。因此,建议这些地区,要充分发挥自身积极性和主动性,深入调研,加快推进,在各级党委、政府统筹下,相关部门通力合作,建立健全社会事务进校园的规范审批机制。
 
  对于报表填写和数据重复填报等负担,应该在前期探索和实践基础上,充分发挥先行先试地区的先进经验和做法,集中攻关,形成改革合力。同时,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教育管理服务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多元化和信息化,促各级各类教育都回归教育主业、遵循发展规律的本质轨道上来。
 
 
重视教辅人员作用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李新翠
 
  教师负担重是世界性难题,英国、日本等国家多年前已经开始关注教师工作负担并采取多种措施予以缓解。
 
  英国自2003年开始关注教师工作负担,定期每三年开展一次监测,并向社会公布结果及相应的对策。英国政府根据监测结果,不断调整和完善相应的减负举措,通过雇佣雇员、加强信息技术应用等方式,减轻教师额外负担。
 
  日本也于今年出台《转变教师工作方式,减轻中小学教师工作负担意见》。通过规定教师加班上限、改变评价方式、加强教辅人员配置等措施,来减轻教师额外负担。如教辅人员主要替教师分担上课以及学生辅导以外的事务性工作,包括分发教科书、办理学生转学手续、与未缴费的家庭进行联络、学校日常事务流程的检查、活动企划等,从而让教师们有更多时间研究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