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治理情系民生冷暖,百姓自然受用

新华每日电讯     2019年11月15日
城市治理情系民生冷暖,百姓自然受用

( 2019-11-15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评论·融媒
 
  本报评论员刘怀丕

  

  14日,北京正式供暖,将2019年至2020年采暖季提前一天。自当天开始,北京市12345市民服务热线和市区供热服务管理平台对供热温度不达标的投诉逐一派单,督促整改,并计入考核。天气虽冷,但城市治理者关心百姓冷暖的贴心举动,让市民心暖。

  关切居民冷暖,适时调整供暖时间,体现了城市治理要让群众感到受用的导向。随着城镇化不断推进,“乡土中国”逐步向“城乡中国”转型,城市治理涉及越来越多百姓的生活。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内,完善城市治理体系,提高城市治理能力,创造宜业、宜居、宜乐、宜游的城市环境,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是回应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应有之义。城市是人民的,城市治理应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要下足“绣花”功夫,让群众感到受用、过得幸福。

  人民城市为人民,城市治理归根到底是要为居住其中的市民服务。城市治理得好不好,要问百姓满意不满意,要看群众生活方便不方便。衣食住行、教育就业、医疗养老、文化体育、生活环境、社会秩序等民生事办得怎么样,体现着一座城市的服务水平和治理能力。城市治理需聚焦群众需求,找准切入点和着力点,统筹好规划、建设、管理和生产、生活、生态等各方面。

  截至2018年,我国城市数量已达672个,城镇化率提高到59.6%。回望过去,我国城镇化进程波澜壮阔,创造了世界城市发展史上的奇迹,城市治理也取得重大进展。房子变大了、看病更方便了、绿地增多了、办事便捷了、文化味浓重了、安全感更高了……城市综合面貌大为改善。群众的生活质量和精神状态不断提升,城市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值得注意的是,在快速城镇化进程中,一些地方的城市治理急功近利,忽视群众呼声,出现了不少乱象。有的地方规划贪大求洋,搞大拆大建,切断城市文化传承,导致千城一面毫无特色,土洋混杂不伦不类;有的地方建设毫无章法,挖了填、填了挖,严重影响百姓正常生活;有的地方管理混乱无序,公交站牌同名异地把乘客搞迷糊了。凡此种种,都是走偏的政绩观占了上风,忘了城市为民服务的初衷。

  城市的核心是人,城市治理坚持民有所呼、政有所应,要以百姓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把解决房价高涨、交通拥堵、大气污染等“城市病”作为突破口,对接群众需求实施服务供给侧改革。要突出地方自然人文特色,处理好城市改造开发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关系,注重文化传承,让城市留下更多记忆。推动城市治理的重心下移、力量下沉,以钉钉子精神抓落实,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让治理的针脚更细密,把群众大大小小的事情办好。

  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直接决定城市品质。以“绣花功”不断提升公共服务水平,让群众接受更好的服务,城市生活才能更加美好。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