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版:要 闻

02版:要 闻

03版:要 闻

04版:评论·融媒

05版:脱贫攻坚

06版:新闻纵深

07版:综合新闻

08版:世界报道

09版:草地副刊

10版:草地副刊

11版:草地副刊

12版:草地副刊

13版:成风化人

14版:成风化人·风范

15版:成风化人·天下

16版:成风化人·影像

中共十九届四中全会在京举行 中央政治局主持会议 中央委员会总书记习近平作重要讲话
中共十九届四中全会在京举行
中央政治局主持会议
 
中央委员会总书记习近平作重要讲话

( 2019-11-0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1版 要 闻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于2019年10月28日至31日在北京举行。中央委员会总书记习近平作重要讲话。 新华社记者鞠鹏摄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于2019年10月28日至31日在北京举行。中央政治局主持会议。
新华社记者申宏摄
 
  新华社北京10月31日电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公报
 
  (2019年10月3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通过)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于2019年10月28日至31日在北京举行。
 
  出席这次全会的有,中央委员202人,候补中央委员169人。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委员和有关方面负责同志列席会议。党的十九大代表中的部分基层同志和专家学者也列席会议。
 
  全会由中央政治局主持。中央委员会总书记习近平作了重要讲话。
 
  全会听取和讨论了习近平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习近平就《决定(讨论稿)》向全会作了说明。
 
  全会充分肯定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央政治局的工作。一致认为,面对国内外风险挑战明显增多的复杂局面,中央政治局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准确把握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着力抓好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加强战略谋划,增强战略定力,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继续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攻坚克难、砥砺前行,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系列活动极大振奋和凝聚了党心军心民心,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系列活动增强了将改革进行到底的信心,“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效明显,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各项工作胜利完成,改革开放全面深化,经济社会保持健康稳定发展,坚决打好三大攻坚战和应对各种风险挑战工作有力有效,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深入推进,推动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取得新的重大进展。
 
  全会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在长期实践探索中形成的科学制度体系,我国国家治理一切工作和活动都依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展开,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及其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
 
  全会认为,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团结带领人民,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赢得了中国革命胜利,并深刻总结国内外正反两方面经验,不断探索实践,不断改革创新,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形成和发展党的领导和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军事、外事等各方面制度,加强和完善国家治理,取得历史性成就。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领导人民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完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为政治稳定、经济发展、文化繁荣、民族团结、人民幸福、社会安宁、国家统一提供了有力保障。实践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植根中国大地、具有深厚中华文化根基、深得人民拥护的制度和治理体系,是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的制度和治理体系,是能够持续推动拥有近十四亿人口大国进步和发展、确保拥有五千多年文明史的中华民族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进而实现伟大复兴的制度和治理体系。
 
  全会强调,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具有多方面的显著优势,主要是: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党的科学理论,保持政治稳定,确保国家始终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前进的显著优势;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发展人民民主,密切联系群众,紧紧依靠人民推动国家发展的显著优势;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切实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和人民权利的显著优势;坚持全国一盘棋,调动各方面积极性,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显著优势;坚持各民族一律平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现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显著优势;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把社会主义制度和市场经济有机结合起来,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显著优势;坚持共同的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促进全体人民在思想上精神上紧紧团结在一起的显著优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保障和改善民生、增进人民福祉,走共同富裕道路的显著优势;坚持改革创新、与时俱进,善于自我完善、自我发展,使社会充满生机活力的显著优势;坚持德才兼备、选贤任能,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培养造就更多更优秀人才的显著优势;坚持党指挥枪,确保人民军队绝对忠诚于党和人民,有力保障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显著优势;坚持“一国两制”,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促进祖国和平统一的显著优势;坚持独立自主和对外开放相统一,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断作出贡献的显著优势。这些显著优势,是我们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基本依据。
 
  全会强调,必须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坚持改革创新,突出坚持和完善支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着力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加强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保证。
 
  全会提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体目标是,到我们党成立一百年时,在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上取得明显成效;到二〇三五年,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巩固、优越性充分展现。
 
  全会提出,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必须坚持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健全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国家治理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要建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制度,完善坚定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的各项制度,健全党的全面领导制度,健全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各项制度,健全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制度,完善全面从严治党制度。
 
  全会提出,坚持和完善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确保人民依法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要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根本政治制度,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健全充满活力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全会提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提高党依法治国、依法执政能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必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要健全保证宪法全面实施的体制机制,完善立法体制机制,健全社会公平正义法治保障制度,加强对法律实施的监督。
 
  全会提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体制,构建职责明确、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体系。国家行政管理承担着按照党和国家决策部署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管理社会事务、服务人民群众的重大职责。必须坚持一切行政机关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创新行政方式,提高行政效能,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要完善国家行政体制,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优化政府组织结构,健全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体制机制。
 
  全会提出,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既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又同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是党和人民的伟大创造。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要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全会提出,坚持和完善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制度,巩固全体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广泛凝聚人民精神力量,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深厚支撑。必须坚定文化自信,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制度,健全人民文化权益保障制度,完善坚持正确导向的舆论引导工作机制,建立健全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文化创作生产体制机制。
  全会提出,坚持和完善统筹城乡的民生保障制度,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必须健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等方面国家基本公共服务制度体系,注重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保障群众基本生活。满足人民多层次多样化需求,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要健全有利于更充分更高质量就业的促进机制,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完善覆盖全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强化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制度保障。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建立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
 
  全会提出,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保持社会稳定、维护国家安全。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方面。必须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社会治理体系,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要完善正确处理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有效机制,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健全公共安全体制机制,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完善国家安全体系。
 
  全会提出,坚持和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必须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美丽中国。要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全面建立资源高效利用制度,健全生态保护和修复制度,严明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制度。
 
  全会提出,坚持和完善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制度,确保人民军队忠实履行新时代使命任务。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是人民军队的建军之本、强军之魂。必须牢固确立习近平强军思想在国防和军队建设中的指导地位,巩固和拓展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成果,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军事政策制度体系,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确保实现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把人民军队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永葆人民军队的性质、宗旨、本色。要坚持人民军队最高领导权和指挥权属于党中央,健全人民军队党的建设制度体系,把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贯彻到军队建设各领域全过程。
 
  全会提出,坚持和完善“一国两制”制度体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党领导人民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一项重要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伟大创举。必须严格依照宪法和基本法对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实行管治,维护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建立健全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执行机制。要坚定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完善促进两岸交流合作、深化两岸融合发展、保障台湾同胞福祉的制度安排和政策措施,团结广大台湾同胞共同反对“台独”、促进统一。
 
  全会提出,坚持和完善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必须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旗帜,坚定不移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坚定不移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要健全党对外事工作领导体制机制,完善全方位外交布局,推进合作共赢的开放体系建设,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
 
  全会提出,坚持和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强化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党和国家监督体系是党在长期执政条件下实现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重要制度保障。必须健全党统一领导、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监督体系,增强监督严肃性、协同性、有效性,形成决策科学、执行坚决、监督有力的权力运行机制,构建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体制机制,确保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用来为人民谋幸福。
 
  全会强调,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全党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各级党委和政府以及各级领导干部要切实强化制度意识,带头维护制度权威,做制度执行的表率,带动全党全社会自觉尊崇制度、严格执行制度、坚决维护制度。加强制度理论研究和宣传教育,引导全党全社会充分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特征和优越性,坚定制度自信。推动广大干部严格按照制度履行职责、行使权力、开展工作,提高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等各项工作能力和水平。
 
  全会按照党章规定,决定递补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马正武、马伟明同志为中央委员会委员。
 
  全会审议并通过了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关于刘士余同志严重违纪违法问题的审查报告,确认中央政治局之前作出的给予刘士余同志留党察看二年的处分。
 
  全会号召,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定信心,保持定力,锐意进取,开拓创新,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历史交汇点上的伟大宣示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侧记
历史交汇点上的伟大宣示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侧记

( 2019-11-0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2版 要 闻
 
新华社记者张晓松、朱基钗
 
人民日报记者杜尚泽、张铁
 

 
  10月31日下午,人民大会堂,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在完成各项议程后胜利闭幕。
 
  全会听取和讨论了习近平总书记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公报》等。
 
  全体与会同志起立,雄壮的国际歌在人民大会堂内奏响,厚重深长的旋律,连接历史、现实、未来。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史上,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浩荡征程中,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设上,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写下新的璀璨篇章。
 
  “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取得新的重大进展”


 
  十月底的北京,宽阔的长安街两侧,庆祝新中国70周年华诞的花篮和标语横幅,依然烘托着喜庆的气息。
 
  位于西长安街延长线的京西宾馆,庄严而静谧。这里,曾是一系列改变中国命运的重大决策部署的“诞生地”。今天,举世瞩目之中,又一场历史性盛会在此拉开帷幕——
 
  10月28日上午,京西宾馆会议楼一层大会议室内,气氛格外热烈。
 
  370多名十九届中央委员、候补中央委员出席会议,中央纪委常委和有关方面负责同志列席会议,党的十九大代表中部分基层同志和专家学者也列席了会议。
 
  9时整,习近平总书记和中央政治局领导同志步入会场,全场起立,响起热烈的掌声。全会由中央政治局主持。
 
  “同志们,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现在开幕!今天上午召开第一次全体会议。”习近平总书记主持第一次全体会议,在向与会同志介绍此次全会的任务和程序后,他代表中央政治局向全会作工作报告。
 
  “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以来,已经20个月了。中央政治局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把握国际国内形势变化,统筹党和国家工作全局,加强战略谋划,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敢于攻坚克难,沉着应对国内外风险挑战明显增多的复杂局面,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推动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取得新的重大进展。”
 
  20个月来,隆重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隆重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一项项重大活动,凝聚起礼赞新中国、奋进新时代的磅礴力量;
 
  20个月来,对党和国家机构改革进行系统性、整体性重构,举办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启动建设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一个个重大举措,让世界看到了改革开放的中国加速度;
 
  20个月来,经济发展在下行压力下保持稳健态势,新旧动能加快转换,三大攻坚战重点任务取得积极进展,脱贫攻坚捷报频传,各项民生事业加快发展,人民生活持续改善……一个个扎实成绩,见证着新时代中国奋勇前进的步伐。
 
  在长达1小时40分的工作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全面系统总结了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各方面成就,实事求是,振奋人心。
 
  “这些工作的推进和各项成绩的取得,是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结果。中央委员会的同志们在各自岗位上心系大局、开拓进取,对中央政治局的工作给予了大力支持。我代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向同志们表示衷心感谢!请同志们对中央政治局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
 
  总书记的工作报告,赢得全场热烈掌声。
 
  这掌声,代表着中央委员会同志对中央政治局工作的充分肯定,代表着全党同志对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衷心爱戴和坚定拥护。
 
  “这是摆在我们党面前的一项重大任务”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时期。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对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的议题,党内外、国内外高度关注。
 
  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思考了很久。
 
  在充分听取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和长远出发,中央政治局决定,以一次中央全会专题研究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重大议题。
 
  制度,定国安邦之根本。
 
  6年前,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绘就全面深化改革蓝图,首次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个重大命题,并把“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确定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向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迈进,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制度建设问题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28日上午举行的第一次全体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就《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讨论稿)》向全会作说明。
 
  这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大任务——
 
  “随着改革开放逐步深化,我们党对制度建设的认识越来越深入。”
 
  “1992年,邓小平同志在南方谈话中说:‘恐怕再有三十年的时间,我们才会在各方面形成一整套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
 
  “党的十九大作出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安排,其中制度建设和治理能力建设的目标是:到2035年,‘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到本世纪中叶,‘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指出:‘我们党要更好领导人民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必须加快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努力形成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这是摆在我们党面前的一项重大任务。’”
 
  这是把新时代改革开放推向前进的根本要求——
 
  “我们已经啃下了不少硬骨头但还有许多硬骨头要啃,我们攻克了不少难关但还有许多难关要攻克,我们决不能停下脚步,决不能有松口气、歇歇脚的想法。”
 
  “相比过去,新时代改革开放具有许多新的内涵和特点,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制度建设分量更重”。
 
  “新时代谋划全面深化改革,必须以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主轴,深刻把握我国发展要求和时代潮流,把制度建设和治理能力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这是应对风险挑战、赢得主动的有力保证——
 
  “古人讲,‘天下之势不盛则衰,天下之治不进则退’。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形势复杂多变,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方面任务之繁重前所未有,我们面临的风险挑战之严峻前所未有。”
 
  “我们要打赢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必须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运用制度威力应对风险挑战的冲击。”
 
  习近平总书记以深远的历史眼光和宏阔的战略视野,阐释了此次全会研究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一重要议题的深刻背景和重大意义。
 
  在作说明时,习近平总书记还就文件的起草过程和基本框架进行介绍。
 
  “这是一份纲领性文献。希望同志们深刻领会党中央精神,紧紧围绕‘坚持和巩固什么,完善和发展什么’进行讨论,提出建设性的修改意见和建议,共同把这次全会开好。”
 
  从28日下午开始,全体与会同志分成10个小组进行分组讨论。大家仔细研读文件,结合所在岗位、所在领域的工作,认真学习研究思考,准备发言材料。小组讨论会场上,大家围绕会议主题,谈认识、谈体会、谈观点、谈建议,气氛热烈。
 
  “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四梁八柱中,党居于顶梁柱的位置。”一位来自中央机关的中央委员说,这次全会把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摆在突出位置,抓住了国家治理的根本。
 
  来自军队系统的中央委员表示,回顾人民军队90多年的辉煌历程,一个非常重要的历史经验,就是始终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文件稿将之作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内容予以明确,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军事领导制度更加成熟定型。
 
  这是一次党内政治生活的生动实践,这也是一次全党智慧和意志的广泛凝聚。
 
  大家一致认为,决定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先进的执政理念、高度的制度自信和强大的改革勇气,必将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治国理政提供根本遵循、指引前进方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磅礴力量。
 
  几天的讨论中,与会同志提出了许多很好的意见建议。经过整理汇总和认真研究,其中不少意见建议被吸收采纳。
 
长治久安的制度保证


 
  31日下午,人民大会堂二层宴会厅,灯光璀璨,气氛庄重而热烈,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闭幕会在此举行。
 
  主席台上方,“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的会标十分醒目,10面红旗分列两侧。帷幕正中,金色的中国共产党党徽熠熠夺目,见证着这一重要的时刻。
 
  下午3时,闭幕会开始,习近平总书记等中央政治局领导同志步入会场,在主席台就座。
 
  历史性的盛会,对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长远未来作出系统谋划——
 
  几上几下、反复修改,散发着墨香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草案)》,摆在每一位中央委员、候补中央委员的座席上。
 
  这是一份极具历史意义的纲领性文献,这是一份极具现实指导意义的行动指南。
 
  文件既深刻指出了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意义和总体要求,首次系统阐述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又分别从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坚持和完善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等13个方面作出许多新的制度安排。
 
  本着对党和国家事业高度负责的态度,中央政治局同志和全体与会中央委员,郑重高举右手,一致表决通过这一重要决定。
 
  “通过!”随着习近平总书记的宣布,全场响起长时间热烈掌声。
 
  随后,工作人员全文宣读《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公报(草案)》。全会以举手表决的方式,予以一致通过。
 
  “决定充分体现人民的意愿,充分体现了科学规律,是国家长治久安,也是老百姓幸福生活的‘定海神针’。”一位列席全会的来自基层的党的十九大代表激动地说。
 
  一位来自国家机关的中央委员表示,新中国70年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创造的经济发展和社会长期保持稳定“两大奇迹”充分证明了我们的制度优势。面向未来,不断发挥和增强我们的制度优势,就能战胜一切前进路上的风险挑战,创造新的更大辉煌。
 
  在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的把握中,在时与势、破和立的思考中,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发出了开辟“中国之治”新境界的豪迈誓言。
 
  各项表决议程后,习近平总书记代表中央政治局就抓好全会精神贯彻落实作了重要讲话。
 
  他强调,全党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全会精神上来,把学习贯彻全会精神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抓好抓实。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既是一项长期战略任务,又是一个重大现实课题。要增强政治责任感、历史使命感,坚定信心、保持定力、锐意进取、开拓创新,完成这次全会确定的各项任务,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保证。”
 
  新华社北京10月31日电
 
筑牢实现伟大复兴的制度保障 一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
筑牢实现伟大复兴的制度保障
一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

( 2019-11-0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2版 要 闻
 
  
新华社评论员


 
  刚刚闭幕的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是在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重要节点,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关键之年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充分肯定我们党治理国家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全面总结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明确了加强和完善国家治理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以及总体目标、工作要求,为坚定制度自信、实现伟大梦想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正确方向。
 
  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及其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们党领导人民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发展奇迹和政治稳定奇迹,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领导人民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完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为政治稳定、经济发展、文化繁荣、民族团结、人民幸福、社会安宁、国家统一提供了有力保障。我国取得的辉煌成就充分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植根中国大地、具有深厚中华文化根基、深得人民拥护的制度和治理体系,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必将持续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步,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进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制度保障。
 
  成就彰显优势,更坚定自信。全会全面总结出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13个方面的显著优势。从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到坚持全国一盘棋、坚持各民族一律平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再到坚持改革创新、坚持“一国两制”、坚持独立自主和对外开放相统一……这些显著优势,全面反映了我们党在长期治理实践中取得的成功经验,深刻揭示了中国发展奇迹背后的制度原因和制度优势,系统回答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的重大问题,为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提供了基本依据。我们要牢牢把握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继续沿着党和人民开辟的正确道路前进,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时期。顺应时代潮流,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风险挑战,必须加强对重大问题的研究。只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突出坚持和完善支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着力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加强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才能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全会精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全会作出的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上来,履职尽责、扎实努力,为确保党和国家事业蓬勃发展、长治久安贡献力量。
 
  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全党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宏伟蓝图已经绘就,目标要求已经明确。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定制度自信,锐意开拓进取,向着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目标迈出更加坚实步伐!
 
 新华社北京10月31日电
 
释放“中国之治”最强信号 解析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公报关键词
释放“中国之治”最强信号
解析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公报关键词

( 2019-11-0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3版 要 闻
 
  中国共产党十九届四中全会31日闭幕。全会明确提出到我们党成立一百年时,在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上取得明显成效;到二〇三五年,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巩固、优越性充分展现。
 
  “新华视点”记者采访权威专家,解析全会公报透露的重要信息。
 
1 显著优势


 
  全会强调,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具有多方面的显著优势。包括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党的科学理论,保持政治稳定,确保国家始终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前进的显著优势等13个方面。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严书翰表示,这13个方面的显著优势,是对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一次科学、系统、客观的全面总结,全面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制度体系的优越性,也标志着我们党对于国家制度结构和体系功能的认识不断深化。这些显著优势,就是我们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基本依据。
 
2 党的领导制度体系


 
  全会提出,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
 
  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许耀桐表示,全会明确提出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具有标志性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强大生命力、巨大优越性最集中的体现,就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必须健全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国家治理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
 
3 人民当家作主


 
  全会提出,坚持和完善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研究员房宁说,社会主义社会是人民的社会,社会主义国家是人民的国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中国历史激越变革、激荡发展的必然选择。实现人民当家作主,关键是要坚持党的领导,集中人民的智慧,凝聚人民的力量,确保人民依法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
 
4 依法治国


 
  全会提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提高党依法治国、依法执政能力。
 
  中国政法大学校长马怀德说,全会提出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同时强调要健全保证宪法全面实施的体制机制、完善立法体制机制。这标志着全面依法治国的制度体系,将从宪法制度、立法制度、社会公平正义的保障制度和监督制度等方面不断完善。
 
5 政府治理体系


 
  全会提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体制,构建职责明确、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体系。
 
  马怀德说,行政体制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全会强调要坚持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体制,通过完善国家行政体制,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优化政府组织结构,最终形成科学完善的政府治理体系,让政府更好承担起按照党和国家决策部署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管理社会事务、服务人民群众的重大职责。
 
6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全会提出,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同济大学财经研究所所长石建勋说,全会强调了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基础性地位,明确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包括“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同时强调要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保障。
 
7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全会提出,坚持和完善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制度,巩固全体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辛鸣表示,国家治理是建立在社会共识的基础上,团结统一的思想基础是国家治理的强大精神支撑,必须要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全会明确提出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这对于保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意义重大。
 
8 民生保障


 
  全会提出,坚持和完善统筹城乡的民生保障制度,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石建勋说,改善民生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阶段,各地区发展水平仍有差异,脱贫攻坚面临诸多挑战和困难。解决这些问题,不断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亟需完善制度来保障。全会强调,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并在教育、医疗、住房、养老等多个方面提出要求,必将推动民生保障制度进一步完善,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9 社会治理共同体


 
  全会提出,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保持社会稳定、维护国家安全。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
 
  马怀德表示,健全社会治理制度,才能使社会稳定、国家安全更有保障。全会明确提出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社会治理体系,在党委领导的基础上强调民主协商,在法治保障的基础上强调科技支撑,同时明确提出建立社会治理共同体的最终目标,进一步丰富完善了社会治理体系建设的内涵。
 
10 生态文明


 
  全会提出,坚持和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北京理工大学能源与环境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魏一鸣说,全会体现了党中央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坚定决心,必须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统筹目标、责任和利益,建立高度协同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创造一条经济与环境协同发展的新型道路,这是建设美丽中国的必由之路。
 
11 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


 
  全会提出,坚持和完善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制度,确保人民军队忠实履行新时代使命任务。
 
  专家认为,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我军的军魂和命根子,永远不能变,永远不能丢。无论军队建设内外环境如何变化、军队组织形态怎么调整,我们都要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不动摇,确保人民军队始终沿着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奋勇前行。
 
12 “一国两制”


 
  全会提出,坚持和完善“一国两制”制度体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
 
  专家表示,“一国两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伟大创举。公报展现了我们党坚决维护“一国两制”行稳致远的坚定决心,必将为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提供有力保障,为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完善促进两岸交流合作、深化两岸融合发展、保障台湾同胞福祉提供制度安排和政策措施。
 
13 人类命运共同体


 
  全会提出,坚持和完善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院长袁鹏表示,和平外交政策日益成熟和定型,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体现。我们将更好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旗帜,坚定不移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坚定不移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14 党和国家监督体系


 
  全会提出,坚持和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强化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
 
  辛鸣表示,现代化的国家治理体系,需要高效有力的领导制度和行政体制,也离不开对权力运行的有效制约监督体系。党和国家监督体系是党在长期执政条件下实现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重要制度保障,也是党确保权力始终用来为人民谋幸福的关键之举。(记者杨维汉、罗沙、白阳、王琦)新华社北京10月31日电
 
李克强签署国务院令 公布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
李克强签署国务院令
公布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

( 2019-11-0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3版 要 闻
 
  新华社北京10月31日电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日前签署国务院令,公布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自2019年12月1日起施行。《条例》共10章86条。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食品安全。2015年新修订的食品安全法的实施,有力推动了我国食品安全整体水平提升。同时,食品安全工作仍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监管实践中一些有效做法也需要总结、上升为法律规范。为进一步细化和落实新修订的食品安全法,解决实践中仍存在的问题,有必要对《条例》进行修订。
 
  《条例》强化了食品安全监管,要求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建立统一权威的监管体制,加强监管能力建设,补充规定了随机监督检查、异地监督检查等监管手段,完善举报奖励制度,并建立严重违法生产经营者黑名单制度和失信联合惩戒机制。
 
  《条例》完善了食品安全风险监测、食品安全标准等基础性制度,强化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结果的运用,规范食品安全地方标准的制定,明确企业标准的备案范围,切实提高食品安全工作的科学性。
 
  《条例》进一步落实了生产经营者的食品安全主体责任,细化企业主要负责人的责任,规范食品的贮存、运输,禁止对食品进行虚假宣传,并完善了特殊食品的管理制度。
 
  《条例》完善了食品安全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规定对存在故意实施违法行为等情形单位的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以罚款,并对新增的义务性规定相应设定严格的法律责任。
 
王岐山与南非副总统举行会谈 并共同主持召开中南国家双边委员会第七次全体会议
王岐山与南非副总统举行会谈
并共同主持召开中南国家双边委员会第七次全体会议

( 2019-11-0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3版 要 闻
 
  新华社北京10月31日电(记者杨依军)国家副主席王岐山31日在人民大会堂与南非副总统马布扎举行会谈,并共同主持召开中南国家双边委员会第七次全体会议。
 
  王岐山表示,中国和南非同为重要发展中大国和新兴市场国家,互为重要的战略伙伴。两国关系意义已超越双边范畴,战略和全球影响不断上升。去年以来,习近平主席同拉马福萨总统实现历史性互访,达成重要共识,为两国关系发展提供了引领。双方政治互信不断增强,在经贸投资、人文交流等领域合作成果丰硕,走在中非合作前列。
 
  王岐山说,中南国家双边委员会对深化两国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下一阶段,我们要加强顶层设计,巩固政治互信,坚定支持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提升战略协作水平。要共享发展机遇,持续提升务实合作水平,打造一批新的合作亮点。要夯实人文交流,继续推进两国在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医疗卫生、文化旅游等领域合作。要加强在联合国、二十国集团、金砖国家等多边机制内沟通协作,携手维护多边主义,维护好发展中国家共同利益,树立发展中大国团结协作典范。
 
  王岐山表示,中方愿同南非和非洲国家一道,加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八大行动”同非盟《2063年议程》以及非洲各国发展战略深入对接,推动中非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不断迈上新台阶,构建更加紧密的中非命运共同体。中南要密切沟通协作,推动金砖国家一道坚定维护多边主义,深化务实合作,筹办好两国间高层会晤,引领金砖合作沿着第二个“金色十年”轨道不断前进。
 
  马布扎祝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祝愿中国经济社会建设取得更大成就。南非视中国为可信赖的伙伴和朋友。南非愿同中方共同努力,继续发挥好双边委机制对两国各领域合作的引领作用,不断提升两国全方位合作水平,推动中南关系迈上新台阶。南非重视在国际地区问题上同中国的协调合作,将以最符合两国关系发展的方式看待和处理中方关切。
 
  王岐山和马布扎听取了中南国家双边委员会外交、经贸、科技、能源、教育、矿产等6个分委会的汇报。双方梳理了自上次会议以来取得的进展,就全面落实两国元首会晤和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成果、深入推进务实合作充分交换了意见,达成了广泛共识。双方原则同意尽快正式成立海洋经济分委会并推进相关合作。
 
  会谈前,王岐山为马布扎举行欢迎仪式,全国政协副主席何维等出席。
 
黄坤明在学习宣传贯彻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电视电话会议上强调 以高度政治自觉和思想自觉推动兴起学习宣传贯彻全会精神热潮
黄坤明在学习宣传贯彻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电视电话会议上强调
以高度政治自觉和思想自觉
推动兴起学习宣传贯彻全会精神热潮

( 2019-11-0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3版 要 闻
 
  新华社北京10月31日电10月31日晚,中宣部在京召开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电视电话会议。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宣部部长黄坤明出席会议并讲话,强调要切实增强政治自觉和思想自觉,迅速兴起学习宣传热潮,为贯彻落实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提供有力思想保证和舆论支持。
 
  黄坤明指出,这次全会是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点上,召开的一次具有开创性、里程碑意义的重要会议。全会围绕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出的《决定》,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和强烈的历史担当,充分反映了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新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新期待,对于坚定“四个自信”,战胜各种风险挑战,确保党和国家兴旺发达、长治久安,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黄坤明强调,宣传思想战线要按照党中央部署要求,高质量高水平开展工作,把握好导向、把握好基调,统筹组织做好媒体宣传,广泛开展集中宣讲活动,深化全会精神阐释解读,推动全党全社会形成学习贯彻的浓厚氛围。要加强制度理论研究和宣传教育,切实融入宣传思想工作各方面、贯穿国民教育全过程,不断增强广大干部群众的制度自信。
 
国防部新闻发言人答记者问 新式迷彩服将陆续配发全军部队坚决反对美在亚太部署陆基中导
国防部新闻发言人答记者问
新式迷彩服将陆续配发全军部队
坚决反对美在亚太部署陆基中导

( 2019-11-0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3版 要 闻
 
  新华社北京10月31日电(记者杨雅雯)在国防部31日举行的例行记者会上,国防部新闻发言人吴谦就新式迷彩服配发全军部队、美在亚太部署陆基中导等回答中外记者提问。
 
  吴谦说,为适应国防和军队改革要求,更好满足部队战备训练需要,中国军队以07式迷彩服为基础,对服装颜色、样式、面料和标志服饰等进行了优化完善,研制设计了新式迷彩服,并在这次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阅兵中亮相。下一步,新式迷彩服将按计划陆续配发全军部队。
 
  在回答有关美国正筹划在亚太地区部署陆基中程导弹问题时,吴谦对此表示坚决反对。他说,如美一意孤行,将严重损害地区国家安全利益,危害地区和平稳定,中方绝不会听之任之。希望有关国家本着负责任的态度,慎重行事,避免采取错误举动。
 
  针对美国副总统彭斯继续指称中国为美首要战略竞争对手,并在南海、“一带一路”建设等问题上批评中方一事,吴谦称,这是对中方的无端指责与污蔑。
 
  他说,当前的南海局势总体趋稳向好,中方为此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反观美方,频繁在南海挑事儿,频繁炫耀武力,推动南海“军事化”。可以说,美方不愿看到南海风平浪静,这已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关于“一带一路”倡议,吴谦表示已经“多次讲过,这是一个经济合作倡议,并没有地缘战略和军事意图”。他奉劝美方摘下有色眼镜,停止编造谎言。
 
  对于当前中印军事关系,吴谦说,前不久,习主席赴印度出席中印领导人第二次非正式会晤,两国领导人一致同意加强两国更加紧密的发展伙伴关系。“龙象共舞”是中印双方的正确选择,中国军队愿与印方一道,以两国领导人共识为指引,妥善管控分歧,增进互信,保持和加强在高层交往、磋商对话、专业合作、联演联训等领域的交流合作,推动两军关系沿着增信释疑、友好合作的正确方向向前发展。
 
  吴谦说,本届军运会充分展现了“体育传友谊”的国际军体办赛宗旨,为各国军体健儿增进友谊、交流互鉴提供了很好的机遇与平台,谱写了“创军人荣耀 筑世界和平”的新篇章。他认为此次军运会赛会规模大、竞技水平高、服务保障好。
 
  在回答有关第九届北京香山论坛的问题时,吴谦说,本届论坛有几个突出特点:一是议题设置全、和平主题突出;二是论坛规格高、代表性广泛;三是凝聚共识多、各方获得感强。
 
  “北京香山论坛迄今已成功举办9届,成为具有重要国际影响力的高端安全对话平台。”吴谦认为,北京香山论坛会更加开放包容,海纳百川,广泛汇集世界各国、包括中小国家的智慧与方案;会更加务实深入,聚焦当前国际社会面临的安全挑战,拿出切实管用的解决办法;会更加香远益清,不断增强传播力影响力,为推动世界和平稳定作出更多积极贡献。
 
进博会“一展难求”,折射了什么
进博会“一展难求”,折射了什么

( 2019-11-0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4版 评论·融媒
 
  再过几天,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将拉开大幕,来自全球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00多家企业再赴“进博之约”。参展规模更大、质量更高、活动更丰富,参加的国别、地区、国际组织和参展商均超过首届,企业展两次扩容仍然报名火爆,甚至“一展难求”。这不仅折射了中国魅力,更凸显了与会者的赞许和渴望。
 
  首届进博会短短6天,累计意向成交578.3亿美元,5000余件展品首次进入中国,闭幕后的300多天里,订单一一落实,合作落地生根,从丰富百姓生活到拉动经济高质量增长,从拓宽企业市场到加速创新升级,从洽谈互利合作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进博会激发了世界经济活力、构建了中国市场开放新格局。
 
  作为国际贸易的一个创举,第二届进博会再次受到热烈的欢迎;今年,许多参加首届进博会的企业继续赴约,更多的企业慕名前来。与世界经济增长乏力的背景相比,此次进博会为国际间自由贸易打开了一扇窗口,为合作共赢打开了一扇大门。
 
  “一展难求”,折射了中国市场的潜力。中国西北的小县城里出现了新西兰牛奶的身影,网购意大利“网红小家电”能以海淘价格享受全国联保……一年来,“进博同款”正在伴随消费下沉的脚步进入广大的中国地区,不断满足人民美好生活的需要;通过扩大进口来助推消费升级,促使经济发展更具活力、更高质量,促进中国从世界工厂向世界市场转变。
 
  “一展难求”,折射了中国坚定扩大开放的决心,以及融入世界发展的热忱。7月,新版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正式实施,服务业、制造业、农业等领域进一步开放;8月,上海启动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建设,6个新设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式揭牌;外商投资法即将在明年正式“上线”……首届进博会以来,中国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
 
  “一展难求”,折射了中国胸怀天下的担当,与全世界共同发展的信念。此次进博会,有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的企业前来参展,也有最不发达国家企业前来参展,每个最不发达国家可申请使用两个免费标摊。在全球单边主义、贸易保护主义盛行的状况下,中国以实际行动为全球经济不确定性注入确定性,邀请更多伙伴一同搭乘“中国号”快车,分享中国发展的机遇和红利。  (记者王敏、周蕊)新华社北京10月31日电
 
减负下“猛药”须警惕“副作用”
减负下“猛药”须警惕“副作用”

( 2019-11-0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4版 评论·融媒
 
  本报评论员袁汝婷
 

 
  近日,浙江省公布了一份中小学生减负工作实施方案,向社会征求意见。其中“小学生晚9点、初中生晚10点后可拒绝完成作业”“严控校内考试次数”“严禁发布考试成绩和排名”等相关内容引发热议。无独有偶,一篇名为《南京家长已疯》的文章这两天也在朋友圈刷屏,文中对“不许补课,不许考试,不许公布分数,不许按成绩分班”等减负措施的强烈吐槽,引发大批家长共鸣。
 
  恐怕没有哪对父母,会希望孩子因学业而不堪重负。可是,原本旨在为孩子减轻负担的改革举措,却遭遇了一批家长的“不买账”,问题究竟出在哪里?
 
  应当看到,家长们的“不买账”背后,是并未被消除、甚至在发酵的竞争焦虑,也是“不患寡而患不均”的忧心忡忡。换句话说,人们担心,一些举措尽管本着减负的出发点,却未必有效,甚至可能见反效。
 
  任何一项庞大的改革,都需要勇敢的探索者和实践者。从这个角度而言,一些地方制定、细化举措来推进减负,决心和态度值得点赞。
 
  但改革的善意,需要通过科学的路径来实现——治沉疴用猛药,但也要警惕猛药产生的“副作用”。
 
  就目前一些地区拟推行的减负举措而言,家长深忧的“副作用”无外乎两者,一是“谁先减谁掉队”,二是“课上改课外累”。
 
  一方面,每个地区推行减负的力度不同,如果不能“一盘棋”执行,而是A地严格减负,B、C、D地却持续加码,那么,在“一张考卷包打天下”的学业选拔中,被减负的孩子就可能沦为被淘汰的孩子,成为网上广为流传的“快乐的学渣”。这正是家长们的担忧:“认真减负,你就输了”。
 
  另一方面,尽管一些举措推动了课堂教学的改革,但评价体系的改革却并未同步。教学不超纲,试卷却越出越难,学校不补课,升学却考了又考……在“一分甩千人”的压力下,学校越减压,家长们越焦虑,当课堂教学不足以应对学业竞争,孩子们只好用课外培训加码,陷入恶性循环。
 
  要避免“猛药”产生的“副作用”,首先须明白,减负是“一揽子”工程,而不是“一锤子”买卖。在这项庞大且复杂的工程中,教学与评价是一个连贯系统,不能教学这条腿向东走,评价这条腿却向西迈;同样的,课内与课外也是一个有机整体,不能头疼医头,脚疼医脚。
 
  一方面,在推进校内减负的同时,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监管课外培训这两项关键工作,都要常抓不懈,才不至于让孩子们因为“课上吃不饱”而疯狂涌向“课后加餐”。
 
  更为重要的是,要从源头上改革教育评价选拔体系,不能用素质教育的办法教学生,却用应试教育的模式考学生。否则,“减负就是制造学渣”的竞争焦虑,不仅得不到缓解,还会愈演愈烈。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首先就要充分倾听人民的声音。我们欣慰地看到,面对家长们的焦虑,南京市教育主管部门最新回应称,将防止和纠正执行简单化、形式化、机械化的现象。
 
  我们更盼望着,各地各级教育主管部门能看到,相关举措的推进只是一方面,减负要破除的根本障碍仍是“唯分数论”的评价理念体系。
 
  当务之急,就是要确保,减负的孩子不会成为学业竞争“牺牲品”。
 
止暴制乱是世界公理
止暴制乱是世界公理

( 2019-11-0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4版 评论·融媒
 
  近来,从英国到西班牙,从智利到伊拉克,多个国家发生违法暴力示威事件,扰乱社会秩序,妨害经济民生,甚至酿成流血悲剧。对街头暴力,各国政府均采取遏止措施,表明应依法和平理性表达诉求的底线。
 
  现实告诉人们,街头暴力是一剂毒药,它妨害民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显著增加社会治理成本,给发展和繁荣蒙上阴影,甚至危及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在每一个国家和社会的发展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总出现一些社会矛盾。在当代,解决社会矛盾的钥匙绝不是街头暴力,而是在法律框架内以和平理性的方式表达诉求。惟有如此,才能保持社会秩序的稳定,保证社会的正常运转,减少社会调整改革的成本,形成发展进步的合力。
 
  街头暴力可耻,自觉维护社会和平稳定、依法理性表达诉求是每一个公民的义务,这是国际共识。西班牙加泰罗尼亚自治区社会党组织处书记萨尔瓦多·伊利亚·罗卡说,法治和公共领域的秩序应得到无条件遵守,暴力行为不应在社会上有存在的空间。
 
  面对街头暴力,止暴制乱是世界各国政府的通行做法,合理性毋庸置疑。近期,西班牙、英国、智利当局对待暴力示威者一致依法拘捕、果断打击。西班牙看守政府首相佩德罗·桑切斯等政界人士对暴力行为公开表示决不姑息。
 
  针对暴力示威者的一些惯用伎俩,比如通过蒙面以隐藏身份,美国、俄罗斯、澳大利亚等国都出台法律法规严厉打击。法国国民议会出台法案,允许地方政府在“有充足理由认为某些人的行为对公共安全构成严重威胁”的前提下,禁止这些人参加游行示威。
 
  止暴制乱需要全社会支持,支持止暴制乱、谴责街头暴力更是舆论应尽之责。法国去年11月爆发“黄马甲”示威运动后,法国主流媒体强烈谴责运动中一些暴力示威者涂鸦凯旋门、殴打记者、大肆破坏公共设施的暴行,认为这是法兰西的悲哀。健康的舆论导向,对于平息暴力浪潮、恢复社会稳定,功莫大焉。
 
  街头暴力犹如病毒,它没有国界、毫无底线,而且极易与民粹主义、分裂主义、极端主义等其他“病毒”交叉感染,甚至可能变异为恐怖主义“毒瘤”。因此,各国当携手打击街头暴力,避免违法暴力之“毒”在世界蔓延,止暴制乱更应一把尺子量到底,一些西方政客操弄“双重标准”只会害人害己。
 
   (记者谢琳、韩冰)新华社北京10月31日电
 
对侮辱国旗者岂可姑息轻纵!
对侮辱国旗者岂可姑息轻纵!

( 2019-11-0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4版 评论·融媒
 
  新华社记者
 

 
  香港沙田裁判法院日前作出裁决,被告罗敏聪公开及故意以毁损、玷污、践踏的方式侮辱国旗罪名成立,判以200小时社会服务令。香港发生暴力示威乱象以来的首宗侮辱国旗案判决如此轻描淡写,随即引起香港社会各界的不满。人们发出愤慨之问:神圣庄严的法槌何以看似“高高举起”却“轻轻落下”?对损害国家民族尊严的违法行径,岂可如此姑息轻纵?如若丧失原则地赦过宥罪,国家尊严和法律尊严何以维护?
 
  国旗是国家的象征和标志,侮辱国旗就是侮辱国家和民族的尊严,是性质恶劣的违法犯罪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法》是列入香港基本法附件三在港实施的全国性法律。香港特别行政区《国旗及国徽条例》中规定:“任何人公开及故意以焚烧、损毁、涂划、玷污、践踏等方式侮辱国旗或国徽,即属犯罪,一经定罪,可处第5级罚款及监禁3年。”法理依据和量刑指引都充分明确,当事法官亦承认“本案性质严重,理应要反映其罪行严重性”,怎么又以所谓“无先例可据”引出“从轻发落”的判决,实在难圆其说,怎能不令社会舆论哗然。违法恶行不被严惩,正义法理就难得伸张。我们更忧心的是,本案的判决倒可能成为另一种“先例”,对今后此类案件的司法处理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近一段时间以来,香港的法治被少数暴徒肆意践踏。在止暴制乱、恢复秩序的重要时刻,维护司法的公正与权威意义重大。执掌法槌者都不能坚守法理的原则底线,法律的尊严岂不更加丧失。此案判决一出,人们不禁对比几个月来若干案例,生出更多“问号”:有人涂损美国驻港总领事馆外墙,不但即捕,且即判监禁4周,而当众侮辱国旗的案件却拖拖延延,污损国徽的行为至今无人被追究,而今侮辱国旗者不过被处200小时社会服务。何以有如此“厚此薄彼”的差别对待?这其中有着一种什么样的“双重标准”呢?这不是有违司法者当坚持的不偏不倚、公平公正的伦理价值吗?
 
  须知此案并非孤例。自修例风波发生以来,暴徒多次肆意污损国旗、国徽。这种严重违法行径公然挑战中央权威,亵渎国家和民族尊严,践踏“一国两制”原则底线,极大伤害了包括广大香港同胞在内的全中国人民的感情,必须依法予以严厉惩治。显而易见,侮辱国旗案的首例判决如此不痛不痒,会助长暴徒嚣张气焰,使其更加有恃无恐、肆无忌惮。此“例”若不能被矫正,香港何以重现法治公义,何以有效止暴制乱,何以尽早恢复安宁?在目前的特殊环境下,对违反基本法尤其是蔑视、挑战国家尊严的行径,特区政府须有所行动,由律政司就该判决提出上诉,明确量刑指引,让以身试法者付出沉重代价。侮辱国旗,罪不可赦!维护国家尊严,不容半点含糊!
 
      新华社北京10月31日电
 
脱贫后不松劲,目标不变频道不换 贫困县摘帽过半,各地采取有效措施稳脱贫防返贫
脱贫后不松劲,目标不变频道不换
贫困县摘帽过半,各地采取有效措施稳脱贫防返贫

( 2019-11-0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5版 脱贫攻坚
 
  新华社北京10月31日电(记者孙波、张斌、侯雪静)卖还是不卖?面对相比往年略低的收购价,延安市延川县脱贫户杨志平和帮扶干部蹲在果园里,激烈地讨论着。秋日暖阳下,又一笔生意有了眉目。
 
  今年5月,随着延川、宜川两县退出贫困县序列,革命圣地延安的贫困县全部“摘帽”。截至今年5月中旬,全国共有436个贫困县脱贫摘帽,占全部贫困县的52.4%。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贫困县摘帽后,要继续完成剩余贫困人口脱贫任务,实现已脱贫人口的稳定脱贫。
 
  贫困县摘帽进程已经过半,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步伐正在加快。记者走访多个脱贫县看到,当下各地正在采取有效措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确保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
 
从井冈山到宝塔山 脱贫后干劲儿更足


 
  “神山是个穷地方,有女莫嫁神山郎;神山现在变化大,家家户户新农庄!”见到神山村老支书彭水生时,他正向游客们讲述神山村的今昔变化。
 
  2016年2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西省井冈山市考察时,来到茅坪乡神山村,看望慰问贫困户、烈士后代。他指出,在扶贫的路上,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家庭,丢下一个贫困群众。
 
  腾出农房、置办餐具桌椅,当神山村村民彭夏英在村里办起第一家农家乐时,她没有想到,靠着农家乐,如今她家的年收入超过10万元。
 
  如今,走进神山村,青石路绵亘蜿蜒,白墙黛瓦的客家民居错落有致,村里贫困户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9200元,昔日的穷山村已经变成了“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就像我们村民说的,是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关怀,让我们神山村神气起来了!”彭夏英高兴地说。
 
  2017年2月26日,革命摇篮井冈山在全国率先宣布脱贫,成为我国贫困退出机制建立后首个脱贫“摘帽”的贫困县。
 
  1500余公里外,革命圣地延安,告别绝对贫困后,226万老区人民开启了奔向全面小康的新生活。
 
  从井冈山到宝塔山,两片红色土地的脱贫之路,见证着中国共产党人不变的初心。
 
  眼下,位于黄土高原上的宜川县云岩镇辛户村异常热闹,每天,前来村里收苹果的货车络绎不绝。用筐子装,用小车拉,村里人忙得停不下脚。
 
  告别“家家户户点着煤油灯,世世代代住在土窑洞”的日子后,如今的辛户村修通了路,种上了苹果,人均年收入已经突破3万元,近一半群众住进了“小别墅”,不少村民还在县城购买了商品房,几乎家家都有小轿车,村里还办起了敬老院。
 
  辛户村村支书张延刚说:“卖完苹果还歇不了,我们延安建立了院士专家工作站,专家来村给我们讲讲课,我们的苹果产业还能再上一个台阶。”
 
目标不变靶心不散 稳脱贫防返贫


 
  “闺女,怎么又到村里来了?最近都挺好,没事不用天天跑哟。”朱集村村头,贫困户周学正看到刘双燕从三轮车上跳下来,迎到她跟前说,今年真是发了“羊财”。
 
  “3年前,村里发了种羊,刘书记说不要卖了,也不要吃掉,要羊生羊、发‘羊财’,没想到靠这个还真脱了贫。”周学正脸上乐滋滋。
 
  刘双燕是安徽省亳州市利辛县汝集镇朱集村的驻村第一书记,今年是她驻村的第九个年头。尽管朱集村2016年就已顺利脱贫出列,但刘双燕依旧坚守在脱贫攻坚一线,不愿离开。
 
  “出列不是终点站,村里一日还有贫困户,我一日不离岗。”瘦弱的她,话语间迸发出无尽力量。
 
  如今的朱集村已经建成200多亩特色种植养殖基地,全村种植经济林木379亩,惠及贫困户190户378人,村民们的生产生活条件越来越好。
 
  像刘双燕这样的干部还有很多,他们舍弃小家,一心扎根基层,誓要带领老乡们战胜贫困、迎来幸福。
 
  摆脱贫困如逆水行舟,一篙不可放缓。记者在多地采访看到,脱贫摘帽不摘责任、不摘政策、不摘帮扶、不摘监管,这些政策正在很多脱贫县得到落实。
 
  走进河南滑县枣村乡,金泰制衣西徐营村分厂的扶贫车间正在加紧生产。“今年9月接到了1万件羽绒服的订单,这个订单还没做完,下一个数量更大的订单已经等着了。”车间负责人袁艳姣说。
 
  驻村干部介绍,西徐营村建了6个加工厂,吸收就业300多人,人均月工资达到2500元以上,这些扶贫产业成为滑县脱贫摘帽后,巩固提升脱贫成果的重要支撑。
 
  今年4月,湖北丹江口市退出贫困县序列,为了防止扶贫干部“走读”“挂名”式驻村,摘帽之后,当地仍然严格督促落实驻村干部每周“5天4夜”的驻村要求。
 
  湖北省扶贫办副主任蔡党明说:“面对全省剩余的98.3万贫困人口脱贫、17个贫困县摘帽的任务,我们近补短板,远防返贫,将做到目标不变、靶心不散、频道不换,坚决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
 
期待收入再翻番 日子更红火


 
  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康定市呷巴乡俄达门巴村,眼下,村里在建的奶站和奶吧让牧民们充满期待。
 
  平均海拔超过3500米的俄达门巴村,位于被称为“中国最美景观大道”的国道318沿线。近年来,这个藏语意为“迁徙过来的部落”的村子通过“企业+牧场+合作社+牧民”的经营模式,帮助牧民把牦牛奶卖出了好价钱。
 
  2018年,全村增收46万元,户均增收5200元。但因为奶站很远,这些钱挣得并不容易。24岁的村民根翁说,他和家人凌晨4点就要开始挤牦牛奶,然后翻过海拔4300米的折多山,送到收购点。
 
  “现在就等奶站和奶吧建好,我们再也不需要跑远路了,在家门口就能挣到钱。”根翁满怀期待地说。
 
  对村民增收,俄达门巴村第一书记井钟也底气十足:“我们村上已为贫困户购买和饲养了370头牦牛,按照每头牦牛一天产3斤奶,每户牧民每年可实际增收11340元,巩固脱贫成果不成问题,收入还能再翻一番!”
 
  经济摆脱贫困,路越走越宽。
 
  秋高气爽的日子里,乌苏里江边的田野一片金黄,48岁的郭守振站在猪圈里,一边干活一边念叨着:“今年‘送礼’送点啥好呢?”
 
  郭守振是黑龙江省饶河县大通河乡青山村村民,年轻时,他一门心思想过上“手头松快”的日子,可折腾了这么多年,穷日子就像乌苏里江长长的流水,一眼望不到尽头。
 
  随着国家精准扶贫力度不断加大,位于祖国边陲的饶河县也感受到浓浓春意。2017年,扶贫干部带来了100多只鸡雏和鹅雏,郭守振夫妻俩起早贪黑伺候这些“宝贝”,一年下来收入4000多元,加上其他补贴,全年进账八九千元。
 
  “手头彻底松快了”之后的郭守振想做点事感谢一下大家,于是把杀好的鸡给帮扶过他的人送去,可又被人退了回来,“送礼”不成的他把鸡转手送到敬老院。
 
  “自己脱贫不算啥,我要带领老乡们一起脱贫奔小康。”这是脱贫后郭守振对自己提出的新要求。
 
  养殖利润加上在村里担任保洁员的收入及各种补助,保守估计,今年郭守振夫妻俩收入将在2万元以上。
 
  郭守振笑着,抬手向窗外猪圈一指:“今年‘送礼’就送它了!”
 
  不断夯实产业基础,因地制宜,因户施策,越来越多脱贫地区迎来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群众彻底告别贫困,奋力奔向小康。
 
  (参与记者:邬慧颖、吴慧珺、李伟、孙清清、张超群、黄腾)
 
“两条路”助推“阡货出山” 贵州石阡奋力突破致富瓶颈
“两条路”助推“阡货出山”
贵州石阡奋力突破致富瓶颈

( 2019-11-0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5版 脱贫攻坚
 
  新华社贵阳10月31日电(记者汪军、欧甸丘)眼下,贵州省石阡县大沙坝仡佬族侗族乡付家坪村,村民正忙着管护果园里的黄桃、蜜柚、青脆李。傍晚时分,贫困户余启翠从果园忙完后回到家里。
 
  “丈夫外出务工,我在家里照管孩子读书,附近果园能上班,这是最好的事。”站在自家院坝里,余启翠告诉记者。锄草、施肥、摘果,这些活她都能做,计件或者按天算,一天至少收入70元。
 
  武陵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深处的付家坪村,目前发展了300亩黄桃和150亩蜜柚,带动了部分留守群众就近务工。能有这样的条件,还得靠“两条路”:公路和“网路”。
 
  近几年,村里修通了18.6公里通村路通组路,极大方便了运输。随着4G网络覆盖,付家坪村“水果网上卖”变得越来越流行。村党支部书记邓真霞介绍,今年村里的20万斤黄桃,至少80%是通过电商销售出去的。
 
  要想脱贫快,全靠产业带。大沙坝乡乡长安冰介绍,随着通讯、交通越发便捷,当地的生态优势逐步转化为产业优势,大沙坝因地制宜发展了1.5万亩精品水果,一到水果成熟时节,几乎是一扫而光。
 
  石阡县电商办副主任唐树龙介绍,自2015年石阡县被列入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以来,目前已建成电商产业园2000平方米,已入驻电商经营主体13家。通过在贫困村、产业基地建设电商服务站,已设计出本地网销产品包装32款。
 
  海拔700多米的中坝街道长坡村,全村大约五分之三的耕地目前已经发展了黄桃产业,面积有1100亩,400多亩已进入盛产期。村支书冯再刚告诉记者,通过合作社的专业化运作,随着公路的通畅和电商的进入,今年村里的黄桃卖出了好价钱。
 
  “去年黄桃烂了一半,只收入11万元,今年通过电商全部卖出去,得了21万元。”冯再刚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之所以去年烂掉一半,是因为过去没做好产销对接,黄桃成熟后,没办法在短期内推向市场。今年,通过扶贫干部的积极对接,把电商引进来,市场销路一下就打开了。
 
  在已有13公里通村路通组路的基础上,长坡村目前正在规划6公里产业路,到时候果园里的运输会更方便。驻村第一书记张弦说,如果1100亩全部挂果,到时候产量就会翻倍,订单也会越来越多,对运输能力的考验也会加大。因此,现在就要下好产业路“先手棋”。
 
  2018年,石阡县获得全国“四好农村路”示范县称号。根据石阡县交通局统计的数据,目前全县“组组通”已建成大约1415公里,通村公路大约1500公里,全县28个产业园区均已覆盖水泥路。
 
  随着“网路”和公路越发便捷,农产品销售已经不再局限于石阡县本地,石阡苔茶、黄桃等特色“阡货”,逐步“走出”深山,去到千里之外的繁华都市。
 
  为了让“两条路”更加有效助推“阡货出山”,石阡在物流园、冷库等方面还在加强建设。唐树龙介绍,下一步还将加大电商人才培训力度,壮大电商队伍,推动更多特色产品在网上流通。
 
  此外,道路交通的着力点主要在提档升级,必要的地方加装安全设施,有的地方适当加宽,在通达基础上进一步实现通畅。
 
“薪金租金股金”创收,认准产业扶贫“固本策” 河南嵩县脱贫攻坚观察
“薪金租金股金”创收,认准产业扶贫“固本策”
河南嵩县脱贫攻坚观察

( 2019-11-0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5版 脱贫攻坚
 
 
▲洛阳市嵩县黄庄乡香菇种植示范基地工作人员在采摘香菇(10月29日摄)。  新华社发(郝源摄)
 
  新华社郑州10月31日电(记者王丁、韩朝阳)位于豫西伏牛山深处的嵩县是国家级贫困县,全县310个行政村中超过1/3是贫困村,63万余人中超过1/8是贫困人口,是脱贫攻坚过程中的“贫中之贫,困中之困”。
 
  近年来,为啃下脱贫攻坚的“硬骨头”,嵩县认准产业扶贫是固本之策,依托本地资源和生态优势,按照“县有龙头企业,乡有主导产业,村有集体经济,户有增收项目”布局,做大做强扶贫产业,为全县稳定脱贫打下坚实基础。
 
因地制宜谋发展 培育扶贫特色产业


 
  嵩县县域面积中95%为山区,素有“九山半岭半分川”之称,加上县域面积中60%是饮用水源地保护区,50%是天然林保护区,产业发展多受限制,资源优势长期难以转化为发展优势。
 
  扶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嵩县通过基础设施建设、异地扶贫搬迁、强化公共服务等措施先补短板,再谋发展,特色农业是其因地制宜看准的产业发展方向。
 
  2016年,经过数次动员后,洛阳企业家郭建桥来到嵩县种植中药材。素有“天然药库”之称的嵩县将中药材产业作为贫困群众增收致富的重要产业,郭建桥这样懂经营、会管理、有资金的投资者是嵩县急缺的产业带头人。
 
  传统中药材种植基地没把中药材产业做大做强,郭建桥分析原因,关键是市场信息不对称。“市场信息告诉我种什么,我就种什么。”郭建桥在库区乡先后流转3000余亩土地种药材,种的多是白术、板蓝根等“大路货”,但仅600亩白术,他去年就收入400余万元。
 
  随着中药材种植基地发展壮大,其带贫效果日益显现,120户贫困户通过流转土地增收租金,44户贫困户从中分红,并累计吸纳300余人就业增收,仅今年前10个月,就发放工资310万元。
 
  近年来,嵩县先后引入9家中药材企业,利用“企业+基地+农户”模式,发展中药材30万亩,通过“薪金、租金、股金”等形式带贫13000余户,户均年增收4000元以上。此外,嵩县挖掘资源优势,培育林、烟、牧、菌等十大特色产业,确保每户贫困户有两个以上稳定增收门路,逐渐实现稳定脱贫。
 
绿水青山绽希望 全域旅游富民强县


 
  嵩县虽是贫困县,但多山峰、多森林、有河流的嵩县又是生态资源富裕县,旅游产业成为嵩县摆脱贫困的重要产业。
 
  山大沟深,土地贫瘠,地下没矿,山上无林,位于嵩县东南部的黄庄乡三合村曾是这里最穷的山村。“地在山上挂,旱涝都害怕,一场大雨来,要啥都没啥。”三合村村支书武松生用一段顺口溜描述靠天吃饭时村庄的贫穷,“全村415户,133户都是贫困户。”贫困曾乌云般遮蔽三合村人脱贫致富的希望。
 
  转折发生在2016年,村中外出求学归来的年轻人冯亚珂是村里第一个通过发展旅游致富的。美术专业毕业又在郑州办过4年美术培训班的冯亚珂,深知原生态村落的开发价值。“我一直想回村里建个写生基地,肯定能赚钱。”他用筹集到的150万元资金在三合村建了首个农家宾馆,主要接待写生学生,不出所料,开张半年宾馆就营收20多万元。
 
  冯亚珂的成功让村里百姓看到了发展旅游的前景,在当地政府支持下,三合村改善基础设施,打造村容村貌,与70余家画室签约,成了写生专业村。如今,25家农家宾馆年接待游客3万余人次,年收入约400万元。近年来,更多像冯亚珂一样的年轻人回乡创业,三合村已逐渐发展为集写生、摄影、研学、培训于一体的旅游综合体。2018年,三合村脱贫摘帽。
 
  贫困村蝶变景区只是旅游发展的模式之一,近年来,嵩县通过龙头景区带动、多方合作分红、社会爱心帮扶等模式打造全域旅游,带动全域脱贫,共打造景区22家,发展23处乡村旅游点,1500余家农家宾馆,提供约5万个就业岗位,10万山区群众通过旅游增收。
 
利益联结求双赢 企民互促共建共享


 
  因母亲和妻子有病在身,无法外出打工的闫庄镇裴岭村贫困户姬留柱只能在土里刨食,一年万把块钱的收入仅勉强生活。今年4月份,59岁的姬留柱却在家门口找到一份好工作,在奶山羊养殖基地打工增收。“我们夫妻俩管理200多只羊,喂养、扫圈、打针,活不累,一个月能挣6000多块钱。”姬留柱说。
 
  姬留柱的就业机会源于当地引入洛阳妙妙牧场有限公司发展羊乳产业,企业借助周边40个村的集体经济700余万元建设羊舍,再通过分红、就业、代养等形式反馈当地村民,共同把羊乳产业做大做强。
 
  “短期来讲,借助集体资金能快速起步,长期来看,仅凭一个公司想养10万只奶山羊难度很大,通过农户代养,可以有效解决奶源问题。”公司总经理刘汇峰说,前端养殖让农户挣钱,我们靠销售产品盈利,带贫的公益性和企业盈利并不冲突,而是双赢,企业发展得越好,带贫效果越显著。
 
  产业能做大,农民能增收,集体有收益,企业有效益,产业扶贫才能见实效、保长久。嵩县县委书记徐新说,发展产业是稳定脱贫的关键,企业带动是贫困地区发展产业的前提,利益联结是产业扶贫良性循环的要害。促进企业和农户多种形式合作,互利共赢,共享发展成果,才能为脱贫攻坚打下坚实基础。
 
  
贫困户老朱的“生态财”
贫困户老朱的“生态财”

( 2019-11-0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5版 脱贫攻坚
 
  新华社长春10月31日电(记者褚晓亮、张博宇)黑山村的人都没想到,靠着小小的蒲黄,贫困户朱庆忠老两口半个月不到就挣了一万多元。人们都说老朱发了“生态财”。
 
  黑山村位于国家级贫困县吉林省大安市的海坨乡西部,地处霍林河流入查干湖的河口附近。这是一个以种植业为主的贫困村,蒲黄并不是村里的主业。
 
  蒲黄是蒲草的花粉,六七月份的时候在蒲草的顶端长出,有很高的药用价值。黑山村驻村第一书记杨九龙说:“我们村后有个霍林河冲出来的‘黑山泡’,原本都是芦苇,这两年蒲草才开始多起来。”
 
  蒲草为什么在这两年多起来了?谈起这一话题,干部和村民们都来了兴致,向记者道出其中的原委。
 
  历史上,大安所在的白城地区是水草丰美之地,河湖纵横。后来,由于大开荒导致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白城地区荒漠化和盐碱化严重。
 
  近年来,吉林省和白城地区将生态环境整治列入重点任务,实施了河湖连通工程,把嫩江等自然水系引入大安灌区、向海湿地等区域,形成了纵横交错、星罗棋布的水系网络。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水多了,蒲草就多了,农民们也跟着发了“生态财”。
 
  别看蒲黄来钱快,却是个辛苦活,只能手工采摘,要穿着水衩、推着小船在水里走,而且采摘期也只有十几天,必须披星戴月,早起晚归。
 
  “黑山泡”成了黑山村的村民们“挖宝”的地方,特别能吃苦的朱庆忠自然成了“挖宝”的领头人。
 
  老朱虽然是贫困户,却是大家眼里公认的勤快人。他之所以贫困是因为头几年被诊断出胃癌,胃被切除了三分之二,欠了很多债。老朱身体刚好一些就和老伴开始劳动。用他的话说,“我不能躺着等政府救济,要靠勤劳脱贫致富。”
 
  在脱贫攻坚中,通过地方政府扶持,朱庆忠养了3头母猪,同时,借助危房改造项目,朱庆忠和老伴搬进了新房子,家里的庭院也利用了起来,种上了大葱和谷子,每年能多收入上千元。摘蒲黄更是让老朱找到了一个脱贫和致富的新门道。老两口也真是能吃苦,蒲黄采摘期里每天都是凌晨三点忙到晚上八点。
 
  在朱庆忠老两口的带动下,今年村里有70多户人家采起了蒲黄,十几天下来,全村增加了40余万元的收入。
 
  “这是我们村的好机会,将来我们还打算组织村里妇女参加草编培训班,把蒲草也利用起来,做成编织工艺品卖出去。”杨九龙说。
 
  这几天,朱庆忠庭院里种的谷子也卖得差不多了,因为完全施用农家肥,每斤小米至少能卖7元钱。再加上卖猪崽、种玉米、摘蒲黄的收入和村里光伏项目给的补助,老两口一年下来有四五万元的收入。
 
  “我家现在可不是脱贫呢,是致富咧!”朱庆忠憨厚地笑着说。
 
5G来了!套餐、信号、应用场景都啥情况
5G来了!套餐、信号、应用场景都啥情况

( 2019-11-0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6版 新闻纵深
 
  新华社北京10月31日电(记者高亢、李放、邵鲁文)10月31日,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正式发布5G套餐。据最新数据,三大运营商在全国的5G预约用户合计已超1000万户。5G时代到来,对用户的直接影响将有哪些?
 
  费用:套餐最便宜128元起,5G手机价格将逐步下降


 
  记者注意到,与4G套餐相比,三大运营商正式发布的5G套餐门槛有所提升。
 
  以中国移动为例,之前4G普通套餐每月最低消费为58元,包含语音时长30分钟和6GB移动流量;5G个人套餐最低为128元,包含语音时长500分钟和30GB移动流量。
 
  “我的中国联通4G套餐每月花费近100元,可使用20GB流量,联通5G套餐129元包含30GB流量,流量单价明显下降了。”北京市民小李说,他平时喜欢用手机看视频,从目前应用的流量消耗来看,5G套餐里包含的流量还是比较充裕的。
 
  记者从中国电信获悉,电信推出的5G套餐可与原有套餐平滑衔接,同时也将优化套外流量价格至3元/GB,以防止高额套外流量费的产生。
 
  “5G时代,流量单价降低,套餐的设计也有了质的变化,套餐资费选择将更加多样化,满足消费者多种需求。”中国移动北京公司市场部副总经理王赫英介绍说,如在赛事或音乐会现场的网速保障、打游戏或抢票时优先加速等需求,都是设计套餐时将要考虑在内的。
 
  对于消费者关心的5G手机,目前国内外不少手机品牌都已推出5G产品,价格从每台3000多元到上万元不等。
 
  “现在最便宜的4G手机只要千元左右,而5G手机价格依然偏高。”通信行业专家赵宇认为,由于5G刚刚起步,市面上的5G手机选择并不多,再加上研发等方面成本,所以价格较高。随着5G的发展和大规模应用,5G手机价格也将逐步下降。
 
  “当产业更加成熟后,按照高中低端的节奏,5G手机的价格将逐步降低。”王赫英说。
 
  信号:一线城市覆盖面积较大,偏远地区信号覆盖较少


 
  5G网速是否比4G明显加快备受关注。记者用5G手机在北京热闹的三里屯街头测试,发现在商业街区大部分区域信号不错,网络下载均速高于300Gbps,远高于4G网速。
 
  山东济南朱女士已经使用了一段时间5G网络,她告诉记者,作为一名旅游工作者,她制作、发布视频的效率大大提高。
 
  在基站建设方面,截至9月底,中国联通已在40多个大中城市部署建设5G基站2.5万个,预计今年全年将建设4万个;中国电信5G基站建设数量与联通基本相当。截至目前,中国移动在全国300多个城市开展5G网络建设,并已在超过50个重点城市建成5G基站4万多个。
 
  值得注意的是,不仅以往的传统基站将搭载5G设备,路灯、楼宇侧面等也将成为5G智能基站的新场景。“在杭州西湖景区、机场高速、奥体中心等区域,短短100天,我们已完成3200个5G基站的建设。”中国铁塔通信技术研究院院长窦笠介绍说。
 
  据悉,此次三大运营商首批开通5G商用服务的城市分别有50个。5G信号覆盖度如何?目前一线城市覆盖面积较大,偏远地区信号覆盖较少。业内专家表示,基于独立组网技术、建设成本、运营商战略布局等因素,5G网络会优先在国内一线城市以及部分重点地区铺开,距国内全覆盖尚需时日。
 
  应用:手机网速越来越快,行业应用越来越多


 
  随着多地逐步推进布局,5G技术已逐渐在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物联网、智慧城市等行业和领域崭露头角。
 
  近期,由中国电信负责的电力物联网建设工程在安徽古泉换流站通过验收,标志着5G通信技术正式运用到特高压电力领域;广州市建设的5G智慧公交车载大数据实时监控平台,实现了公交车的高效调度……
 
  “5G将助推经济社会发展,给群众生活带来便利。”北京邮电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曾剑秋说。
 
  部分数字生活达人对5G的需求正在释放。“5G网络和新款手机用起来很‘痛快’。”中国移动用户于晓红在体验了一段5G业务后说,网速明显快了,刷微信朋友圈和看视频流畅多了。
 
  网络博主杰鑫告诉记者,走在济南的百年老街芙蓉街,5G网速比4G快很多,拍Vlog、做直播网速特别有保障。
 
  不过,记者了解到,目前普通人能感知的5G典型应用还没有出现。“在很多App上5G和4G体验差异还不大。”杰鑫说。
 
  “5G未来的发展应用创新将是重点。”华为副董事长胡厚崑表示,对于运营商和产业上下游的相关企业来说,只有发展出更丰富的应用场景,才能更好提升网络性能体验,推动5G商业进入良性循环。
 
  “未来几年,5G有望在养老、教育、医疗、智慧生活等民生领域有更多应用,满足百姓数字生活需求。”曾剑秋说。
 
从濒临倒闭到出口飘红 重庆一家制造企业的改革创新之路
从濒临倒闭到出口飘红
重庆一家制造企业的改革创新之路

( 2019-11-0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6版 新闻纵深
 
 
上图:工人在位于重庆万州的金龙铜管集团生产车间工作(9月5日摄)。
    新华社记者王全超摄
 
  新华社重庆10月31日电(记者赵宇飞)走进金龙铜管集团的生产车间,机器轰鸣声中,一块块铜板仿佛被施了魔法,经过熔铸、轧制、联拉、退火等复杂工序,变成一根根不同规格的精密铜管。
 
  在纷繁复杂的形势下,这家总部位于重庆万州区的传统制造企业,却实现国际市场份额的逆势飘红——国际市场占有率从2016年的16.19%上升至2018年的18.39%,继续保持工信部认证的全球铜管市场占有率第一。
 
  精密铜管被称为空调等制冷设备的“血管”。1990年,仅成立三年的金龙集团濒临倒闭,于是从芬兰引进精密铜管生产技术,将科技含量更高的精密铜管当作“救命稻草”。
 
  但事与愿违。此项技术引进时仅停留在实验室阶段,实际操作中成材率仅40%左右,远远落后于日本企业的70%,在市场竞争中处于明显劣势。
 
  “濒临倒闭的困境,倒逼企业必须走自主创新之路,否则就只有死路一条。”金龙集团董事长黄明说。
 
  金龙集团设立科研创新基金、与科研机构联合攻关,经过两年多的艰难探索,金龙集团率先研发出“二联拉”技术,一举摆脱困境。
 
  在生产车间内,一个“大块头”正在不断“吐出”铜管。副总经理张建军指着它说:“我们在芬兰技术的基础上,增加了这项‘二联拉’技术,成材率从40%提升至80%。”
 
  此后,金龙集团自主研发出节能增效的内螺纹铜管,并通过加工模具的创新设计,将每吨内螺纹铜管生产成本从3万元降至6000元。
 
  如今,金龙集团已拥有有效专利205项,其中“金龙工艺”(铜管高效短流程技术装备研发及产业化)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依托自主创新优势,金龙集团市场份额持续攀升。2005年1月,金龙集团跃升为全球铜管市场占有率第一的企业。
 
  2014年,金龙集团又完成一项惊人之举:投资1亿美元的金龙铜管美国工厂正式投产。金龙集团成为第一家赴美设厂的中国精密铜管生产企业。
 
  “这个决定源自10年前的一场‘洋官司’。”黄明说,2009年10月,部分美国企业联合上诉美国国家贸易委员会,对包括金龙集团在内的外国铜管生产商提起反倾销诉讼。
 
  北美是精密铜管最大的市场之一。当时,美国商务部初步裁定,对从中国大陆企业进口的铜管产品征收高达60.50%的反倾销税,这意味着金龙集团等中国企业将因税率过高而退出北美市场。
 
  在部分企业犹豫不决时,金龙集团已在当地聘请拥有丰富经验的律师积极应诉。经过四年的反复拉锯,2013年6月,美国商务部宣布终裁结果:金龙集团输美产品反倾销税率为0.00%。金龙集团也是为数不多赢得“零税率”的企业之一。
 
  “‘洋官司’最终胜诉却费时费力,从长远考虑,要确保在北美和国际市场的优势,赴美设厂是未雨绸缪的最佳选择。”黄明说,目前金龙集团已拥有海内外14个生产基地,年收入超过300亿元。
 
  如今,金龙集团又将目光向空调保有量远低于城市的农村市场转移;对外沿着“一带一路”走出去,计划到东南亚国家设厂,在气候炎热但空调保有量较低的东南亚、南亚国家拓展市场新空间。
 
  另外,金龙集团也正努力摆脱对空调铜管的依赖。黄明指着一根手指长的小铜棍说:“这是集团自主研发的‘固液复合联铸贯通地线’,实现了铁路信号接地电缆的创新,它采用铜质外层,比此前广泛应用的塑料外层更环保,性能也将得到大幅提升。”
 
  目前,“固液复合联铸贯通地线”已通过相关部门的性能认证,未来将成为金龙集团的业务新领域之一。
 
  “只有坚定走自主创新之路,在技术上拥有‘绝活儿’,面对复杂形势,冷静分析,未雨绸缪,才能实现逆势飘红。”黄明说。
 
  
 
一边号称孩子培训5天一分钟阅读破万字,一边拉拢家长交加盟费达千万元 “神童”来了?“能调整脑电波”的培训班敢上么
一边号称孩子培训5天一分钟阅读破万字,一边拉拢家长交加盟费达千万元
“神童”来了?“能调整脑电波”的培训班敢上么

( 2019-11-0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6版 新闻纵深
 
  新华社深圳10月31日电(记者白瑜)近期全国各地出现名目繁多的“神童”培训班,宣称“量子波动速读”“蒙眼翻书穿针”“一分钟阅读上万字”,打着高科技旗号贩卖伪科学。
 
  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本月中旬对培训机构“沐忆学堂”进行立案调查。这家自称能快速“调整脑电波”的机构,号称已为“全国上万名学生和种子学员”进行“全脑潜能开发”,培养出的“速读达人”每分钟可阅读上万字,以所谓“分销”模式拉家长做投资“合伙人”,种种手段令人惊愕。
 
  号称给脑电波调频道,被立案调查后仍在营业


 
  “四种基本的脑电波包括德尔塔脑波(DELTA)、塞塔脑波(THETA)、阿尔法脑波(ALPHA)、贝塔脑波(BETA)……”面对这样的培训班宣传资料,当家长感到“眩晕”的时候,就已经快要入瓮了。
 
  记者日前来到位于深圳福田区卓越时代广场3801的“沐忆学堂”,发现尽管本月中旬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已依法对该机构发出询问通知书并立案调查,但其仍在营业。“招财金蟾”摆放在显眼位置,墙上的营业执照显示,公司主体名称为深圳沐忆教育网络科技公司,成立于2019年1月25日。然而该企业并不具有培训资质。在工商信息登记的企业经营范围中,与教育相关的只有“教育咨询”“教育软件开发与销售”“网络技术开发”。
 
  “沐忆学堂”宣称可以帮人给脑电波调频道,调对了频道就能大幅提高阅读速度。据“沐忆学堂”分公司员工薛老师介绍,他们给孩子听一种类似轻音乐加上嗡嗡的声音,可通过“音频潜能开启”,“与右脑负责阅读板块的脑频形成共鸣,快速调整脑电波。”“沐忆学堂”公众号宣称,“9至15岁的孩子通过5天培训至少达到每分钟阅读字量一万字以上。”如果按照这个速度,每秒至少可读167个汉字,《老人与海》两分钟就可以读完。
 
  在该机构发布的招聘启事中记者发现,该机构对教师要求不高,对资质和教育经验没有任何要求。同楼层其他公司员工向记者透露:“感觉他们人员变动很频繁,最近见的都是新面孔,以前说过话的现在都没看到了。”
 
  醉翁之意不在酒,资本假借教育推波助澜


 
  这种富含“黑科技”的速读培训尽管漏洞百出,却在全国遍地开花,一方面利用了家长望子成龙的教育焦虑,另一方面则由于资本假借教育题材在背后推波助澜。
 
  公开信息显示,“沐忆学堂”有多家关联企业为基金公司。根据工商信息,“深圳沐忆文化传播合作企业(有限合伙)”注册资本为3亿元,法定代表人为深圳互动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唯一的自然人高管为历昱良,历昱良同时也是深圳互动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沐忆学堂”联合互动投资公司、约克资本等于8月1日举办“上市首届汇报会”,介绍沐忆速读营地课产品取得“令人瞩目的利润”,宣布企业“正式进入上市辅导期”。
 
  “沐忆学堂”上市看似天方夜谭,上市故事却带来真金白银。该机构不光赚家长的学费,还要拉家长入股,赚取数额不菲的投资款。据由学生家长变为“股东”的黄先生介绍,“沐忆学堂”通过加盟方式发展下线,各地“城市合伙人”根据地域范围需要缴纳100万元至1000万元人民币不等的加盟费,加盟商每台电脑可以获得总部发放的提取码,接受“潜能开启音频”,并获得一定数量的教师培训名额,其余每位教师学费按照每人1.2万元收取。黄先生自己就花费100万元拿到了宣城一市六县的代理权。
 
  “沐忆学堂”宣称“全国有三个运营分公司,已发展了23个‘城市合伙人’及区域独家”。该公司微信线上平台“沐忆学堂学员公益发展学院”,以所谓“分销”形式进行资本运营,在各个城市招募“城市合伙人”,“分销总收益”时时更新。
 
  骗钱又害人,培训机构也需扫“黑”除“恶”


 
  记者联系深圳市场监管部门获悉,“沐忆学堂”涉嫌违反广告法多处规定,如第二十四条第三项,即“教育、培训广告不得含有下列内容:利用科研单位、学术机构、教育机构、行业协会、专业人士、受益者的名义或者形象作推荐、证明。”以及第二十八条第二款第四项,即“广告以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内容欺骗、误导消费者的,构成虚假广告。虚构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的效果的”。目前案件正在调查处理中,如经查实,将按照广告法有关规定进行处罚。具体处罚金额正在核实中。
 
  记者调查发现,除了在深圳,北京、广州、杭州、济南、驻马店等地都有类似机构,有的称“量子波动速读”,有的称“全脑开发”,违反基本常识和教育规律,不光骗钱而且害人,堪称又“黑”又“恶”。
 
  专家分析,家长被“神童情结”和焦虑情绪支配,希望能找到一条捷径,快速提高孩子的学习能力。在这种情况下,某一培训机构宣称可以创造奇迹,让孩子拥有超能力,家长很容易本着宁可错、不可错过的心态而入局。
 
  心理学科普作家唐映红认为,应该抛弃任何可以快速提高孩子智力或认知能力的不切实际的期望,世界上没有任何提高认知能力的“捷径”。
 
  教育学者熊丙奇呼吁,有必要加强对培训机构尤其是对中小学学科类培训以外培训内容的监管,包括资质审批和过程监管,不能让违反科学常识和教育常识的培训大行其道。“目前对培训机构的培训业务尚缺乏过程监管。所谓过程监管,就是监管部门应要求培训机构备案教育培训项目、内容、对象,由此掌握培训机构的培训情况。如果有了过程监管,‘量子波动速读’这类培训就很难再招摇过市了。”熊丙奇说。
 
橙子“出埃及”记
橙子“出埃及”记

( 2019-11-0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6版 新闻纵深
 
  风吹叶卷、树枝摇曳。一颗埃及橙子吸饱了非洲大陆的炽烈阳光,长大、成熟、落筐,前往遥远中国的旅程就此开始。
 
  提到埃及,人们常联想到沙漠、骆驼、金字塔……却容易忽略这里丰富的物产。全长6670公里的尼罗河,在地中海入口处冲积出一片肥沃土地——尼罗河三角洲。这里不仅孕育了古老的埃及文明,也出产皮薄肉厚、甜美多汁的水果。
 
  不过,受制于遥远的运输距离和市场开拓力度不足,埃及橙出口商、阿达维国际贸易公司负责人阿什拉夫·阿达维此前从未想过出口中国。直到2015年,埃及橙子获得中国市场准入,他才抱着“试水”心态踏上旅程。
 
  “办理手续很顺利,能够感受到中国向世界敞开大门的诚意,销量增长也很快。”阿什拉夫表示,公司向中国出口橙子的总量从2017-2018销售年度的7000吨,增长到2018-2019销售年度的1.4万吨,预计下一个销售年度还会翻一番。
 
  “出口中国的业务已走上正轨,销路越来越好。”阿什拉夫说,2018年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为他的产品拓宽了大门,“中国市场太大了”。
 
  不过,橙子“出埃及”、进中国的旅程并非一帆风顺。起初最大的困难是产品达标问题。根据商务协议,埃及出口中国的橙子是特级和A类。但问题在于,尽管埃及橙口味酸甜、橙香浓郁,但由于地处沙漠,表皮不够光滑,个头大小各异、外观不尽如人意。
 
  为提高达标率,阿什拉夫为出口至中国的橙子开辟了专门果园,改进种植技术,提升产品质量。公司下设工厂已投入7000万埃镑(约合430万美元)用于购买机器和培训工人,力求品相、酸甜度、成色、农药残留度等各方面都符合中国标准。
 
  得益于“一带一路”倡议,橙子的运输瓶颈也得以打破。中远海运集团埃及分公司负责人谢满定介绍说,橙子进入恒温4-6摄氏度的冷藏集装箱后,从埃及亚历山大港、塞得港或苏赫奈泉港出发,途经红海、印度洋和马六甲海峡,20-30天后抵达中国上海港或广东佛山港,再转运至全国各地。
 
  在淘宝上,搜索“埃及橙”会跳出数千个店铺,买家往往5公斤或10公斤成箱购买。如今,中国街头巷尾的水果超市也常能见到摆在显眼位置的埃及橙子。特别是每年埃及橙集中上市的1月到3月,色泽鲜亮的埃及橙与“中国红”交相辉映,增添了春节喜庆气氛。
 
  近几年中国大型商场里颇为常见的自动橙汁贩卖机,也常常标注“采用进口埃及橙”。埃及橙因表皮嫩薄、出汁量高、口味甜中带酸,受到客户青睐。
 
  埃及驻华使馆公使曼姆杜赫·萨尔曼对新华社记者说,一颗橙子的旅程显示,中国市场已从遥不可及到日趋稳固。在即将举行的第二届进博会上,埃及企业将带来农产品、食品、草药和棉花等产品。
 
  据中国海关统计,2018年中国与埃及双边货物进出口额为138.68亿美元,较前一年增长27.63%。其中,中国自埃及进口18.34亿美元,增长37.84%。
 
  萨尔曼介绍说,不久前中国商务部还批准了埃及新鲜椰枣进入中国市场。他说:“只要开放与合作成为世界的主流,千山万水都不再是障碍。”   (记者蔺妍、吴丹妮)
 
        新华社北京10月31日
 
医院、火车站“一秒穿越” 北京老旧厂房变影视基地
医院、火车站“一秒穿越”
北京老旧厂房变影视基地

( 2019-11-0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6版 新闻纵深
 
  据新华社北京10月30日电(记者樊攀、田晨旭)上一秒还行走于繁忙的医院中目睹“医护人员救死扶伤”,走过一扇门便“穿越”到气氛严肃的“审讯室”;从一个高度还原的“审判庭”里推门而出,竟到了一个老火车站……这种“一秒切换”的神奇景象出现在北京市怀柔区庙城镇的铜牛影视小镇,老旧厂房改造成现实主义题材拍摄基地,让这个曾是人迹罕至的地方再次焕发新的活力。
 
  铜牛影视小镇所在地曾是储存民航器材和石油的仓库,随着时代发展,这片占地约500亩的土地逐渐被闲置。
 
  “这里非常适合作为影视基地!”令怀柔区庙城镇党委书记马国柱没想到的是,北京铜牛文化有限公司总经理郭栋看上了这里,“这片小小的厂区里囊括山地、水域、厂房、铁轨等多种资源,为影视拍摄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2018年开始启动建设,2019年6月完成一期工程,2020年将完成二期工程……随着铜牛文化的改造,面积大、楼层高的厂房仓库得到形式多样的改造,医院、公安局等影视作品拍摄中很难获得的场景在这里得到再现。
 
  铜牛影视小镇并非是老旧厂房换新颜的个例。北京市2018年发布《关于保护利用老旧厂房拓展文化空间的指导意见》,提出北京将挖掘老旧厂房空间资源,承载公共文化服务功能,创新发展文化创意产业。
 
  798艺术区、751D·PARK北京时尚设计广场、“天宁1号”文化科技创新园……随着北京城市定位的调整和疏整促工作的推进,一系列老旧厂房正转型为文化产业园区。位于怀柔区杨宋镇的翰高科技产业园也转型为多位岩彩艺术家入驻的翰高文创区,知名长城专家董耀会也在这里开设工作室,并且举办了长城图片展。
 
  数据显示,全市腾退老旧厂房达242个,已经转型利用的老旧厂房占地面积601万平方米,正在转型改造的占地138万平方米。
 
江西新干:箱包产业带动就业
江西新干:箱包产业带动就业

( 2019-11-0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闻纵深
 
 
 
  近日,江西省新干县一家箱包公司的设计师在绘制图纸。江西省新干县箱包产业是全县富民产业之一,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全县360多家箱包企业解决了20000余人就业。      新华社记者冯为民摄
 
杜绝“花架子”,把基层党建落细落实 上海基层党建“故事汇”
杜绝“花架子”,把基层党建落细落实
上海基层党建“故事汇”

( 2019-11-0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7版 综合新闻
 
  本报记者杨金志、郭敬丹
 

 
  2018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考察时强调,基层党建既要发扬优良传统,又要与时俱进,不断适应新形势,拓宽基层党建的领域,做到党员工作生活在哪里、党组织就覆盖到哪里,让党员无论在哪里都能找到组织找到家。希望上海在加强基层党建工作上继续探索、走在前头。
 
  “继续探索、走在前头”,这是对上海基层党建工作的谆谆嘱托。时隔近一年,从设立上海自贸区新片区到设立科创板,从长三角一体化到迎接第二届进博会,从推动高质量发展到创新社会治理,上海各项事业发展无不贯穿着党的领导这条红线,基层党建继续交出令人欣喜的新答卷。
 
楼宇党建:白领“抢座”思政课


 
  上海是全国商务楼宇最多、最密集的城市之一。从本世纪初的静安区中华企业大厦到新时代的浦东陆家嘴上海中心大厦,楼宇党建始终是上海基层党建的“金字招牌”,“支部建在楼上、党建落到实处”是上海楼宇党建的优良传统。
 
  静安区,是上海楼宇党建的发源地之一。在这里,许多个工作日的傍晚,下班后的白领们并未回家,而是带着便利店里买来的三明治,到公司所在或附近的楼宇中“抢座”上思政课。静安区今年推出的“‘面对面、新时空’We课”目前已开讲多场,场场人气爆棚。这一向“两新”组织延伸的党内教育工作子品牌,由静安区各街镇轮流承办,每期由上海广播电视台的知名主持人,围绕初心、家园、公益等楼宇白领关心的热点展开授课,与线上线下参与的白领互动探讨,推动楼宇党建工作从服务凝聚到思想引领的再创新和再升级。
 
  “这样上课形式特别吸引人,内容也很有营养。”博鸿大厦第一联合党支部书记梁小宁说。
 
  如今,支部不仅建在了楼上,还普遍建到了楼宇、园区的企业里,特别是新兴经济领域的企业里。上海拥有19家全国互联网“百强”企业,互联网党建始终同频共振。目前,哔哩哔哩、趣头条等行业龙头企业都已成立了党组织,充满活力的党建活动深受年轻人、白领们的喜爱。“党建+服务”模式的能量和活力,在新兴人群中不断提升着党组织的吸引力,增强着对年轻群体的政治引领、政治吸纳。
 
  据统计,目前上海全市的1410幢商务楼宇中,共有党组织2700个、党员6.5万人,90%的重点楼宇建立了楼宇联合党委(总支)、设置党群服务站(点)并配备专职党群工作者。站在改革开放最前沿,上海正瞄准各个新兴领域,推动党建工作超前探索。
 
城市治理:市民驿站为啥这么火


 
  基层党建,必须要跟经济发展、社会治理、民生改善紧密结合在一起,必须杜绝“花架子”“虚功夫”“两张皮”。如何把基层党建落细落小落实,上海一直在下硬功夫。
 
  在虹口区嘉兴路街道市民驿站第一分站,看病、取药、助幼、就餐、社区养老等服务齐备,驿站人气满满。一年来,虹口区坚持把党建服务站和群众活动紧密结合在一起,在全区推广设立35个标准化市民驿站,平均每个站点覆盖0.67平方公里、服务2.3万人,当场办结事项由38项增至50项,咨询受理项目由172项增至187项,服务更为便捷。
 
  党建,正深度嵌入上海城市基层治理的“毛细血管”。在上海,像嘉兴路街道市民驿站这样党建引领为民服务的平台载体星罗棋布,它们共同组成一个个“15分钟党建服务圈”,使基层党建更接地气、更有温度,推动精细化治理不断深入。
 
  老旧住房加装电梯是民生好事,也是民生难事,难就难在取得居民共识。为了让老龄居民告别“悬空老人”,在党组织引领下,上海各区纷纷引入第三方社会组织提供专业服务,基层党员干部学政策、钻技术、理流程、定协议、绘“可行性地图”,赢得居民的理解支持。“本以为这么麻烦的事要做不成,没想到真的装上电梯了,我和老伴出门轻松多了!”家住临汾路375弄临汾小区1号楼的陶廉洁阿姨十分喜悦。
 
  今年以来,上海全市通过居民意愿征询立项的有470栋楼,已竣工70栋,在建104栋,加装电梯进入了批量提速的新阶段。
 
  “武康大楼更美了!”——今年以来,到徐汇区这一“网红”历史建筑“打卡”的人更多了。以前来看武康大楼,不管从哪个角度拍照,楼身外的一道道架空线都“分割”着镜头里的画面。今年,随着武康大楼周边架空线入地和合杆整治工程的竣工、沿街外立面修缮的完成,视野中的大楼已是清清爽爽,焕然一新。
 
  武康大楼之变,是上海在党建联建中推动架空线入地的细功夫。在上海,架空线沿线各区与电力、电信等单位通力合作,去年完成了116公里路段的改造工程,今年也将完成100公里。
 
主题教育:“上海速度”凸显初心使命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主题教育中,上海党员干部主动担责、破解难题的故事俯仰皆是。
 
  “一流党建促一流开发”,这是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管委会党组的一贯坚持。特斯拉超级工厂项目花落临港后,新片区全体党员干部共同行动,市区联手,推动各项审批手续办理效率提升到最高,从签约到开工仅用5个月;克服复杂地貌,用两个月时间完成1300亩工厂一期的土地出让;第二届进博会前夕,在上海临港制造的特斯拉Model 3电动汽车已经正式开放预订……
 
  这就是“上海速度”“临港速度”!在主题教育深入调研中,新片区管委会推动“特斯拉项目审批模式”常态化、制度化,优化投资类工程建设审批流程,实现减“材料”50%、减“时间”33%,新片区首个出让的“新奥能源项目”产业地块仅用5天时间就实现“四证联发”(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用地批准书、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施工许可证),再次刷新审批时限。
 
  今年是基层减负年。在主题教育中,闵行区莘庄镇副镇长傅宇听到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的直言:需要填报的表格和材料还是太多!傅宇随即和同事们对居委会台账的工作量进行了仔细梳理:共有29个需维护的数据信息平台,20本来自12个条线的手工台账,超过370张的电子表单……
 
  经过各个层面的分析,莘庄镇党员干部以“居村减负、部门增能”为目标,启动了社区管理大数据平台的试点开发。管理人员库、自治人员库、服务对象库三个人员标签数据库陆续建立起来,通过人员身份的标签化管理,勾勒社区居民的全要素信息,打破数据壁垒;通过台账的电子化和结构化管理,减轻基层干部重复填写、统计、上报、保管等工作负担。
 
永嘉:“智慧”破解农村“三资”监管难
永嘉:“智慧”破解农村“三资”监管难

( 2019-11-0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7版 综合新闻
 
  本报记者李坤晟
 

 
  作为新中国民营经济的先行地,浙江温州一些先富起来的乡村,近年来因“三资”(资金、资产、资源)管理犯了难。
 
  随着村级收支日益庞大,监管难度逐渐增加,部分乡村频现村级资产流失、权钱交易等问题。村级“微腐败”,数目不大,却直接侵蚀基层群众的获得感,对乡村社会治理造成不良影响。
 
  以永嘉县为例,2018年,在永嘉县涉农涉纪信访中,涉及村级“三资”的占2/3以上;因涉及村级“三资”问题而受到党纪政务处分的村干部也占受处分村干部总人数的2/3以上。
 
  乡村治理,必须管好村集体的“钱袋子”。2018年12月,永嘉县以瓯北街道码道社区作为运行“三资智慧监管系统”首批试点村社,借助现代科技手段,对破解农村“三资”监管难题进行了探索,至今效果良好。
 
科技赋能让每笔开支可追溯


 
  在永嘉县委常委、纪委书记林兴欢看来,农村长期存在财务公开“失灵”、财务审批“失时”、程序把关“失守”、监督监管“失察”、体系职能“失位”的现象。
 
  “想把‘钱袋子’看紧,要靠严格的管理。以前管理靠人,人难免有弱点,现在用新的技术手段对监管赋能。”瓯北街道纪检委员、农业与生态环境服务中心主任金晓星说。
 
  在瓯北街道码道社区的财务室,报账员苏晓静打开“三资”智慧监管平台,扫描上传了一笔2000多元的卫生费领款凭证。10多分钟后,社区主要干部、驻村干部、街道“三资”管理中心代理会计等人先后完成审批和审核确认,一笔村集体的开支走完流程,信息留在平台上,可倒查、可追溯。
 
  记者在码道社区了解到,根据报销金额大小,“三资智慧监管系统”审批流程以金额大小分为三档。以流程最简单的“1万元(含)以下”为例,一笔开支要走完社区报账员、社区居务监督委员会主任、驻社区干部、代理中心会计、联审联签人、社区财务主管等6个审批环节才能报销。
 
  作为系统开发的主要参与者之一,金晓星对记者说:“上一个环节批准,才能进入下一个审批环节。因为所有环节公开透明,可追溯,类似‘先报账再补发票单据’的现象已经杜绝。”
 
  据他介绍,某一个环节的责任人不同意,必须注明理由。为避免合理的开支因人为因素无法及时报销,瓯北街道同时设计了配套的申诉救济渠道。
 
智慧系统让财务人员更轻松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用“智慧系统”规范村务开支,在全国其他地区亦有试点。“但我们的系统并不只具备财务报销功能,不仅管‘出’,还管‘入’。”林兴欢表示,以往由于农村大量集体资产未在乡镇备案,导致资产收入底数不清、情况不明、数字不准。现在凡涉及村级资金收入、资源性收入、资产性收入,全部纳入智慧监管系统。
 
  “过去一个村社有多少门面房、多少山林、多少闲置用地,在书记、主任和财务人员的脑子里,现在全在系统里。”金晓星说。
 
  “三资智慧监管系统”在永嘉瓯北街道已试点运行10个多月。据永嘉县瓯北街道纪(工)委书记全正超介绍,截至目前,瓯北街道涉农村“三资”问题初信初访件已同比下降84%,村社干部涉“三资”违纪违法案件零发生。
 
  利用新技术,管理更严格的同时,办公效率反而得到了提高。码道社区所在的瓯北街道与温州市主城区一江之隔,以“中国泵阀之乡”闻名,是永嘉县经济最为活跃的区域。作为一名有着十几年工作经验的社区报账员,过去,苏晓静忙起来的时候,一天要往街道跑两三趟,签字、盖章、交材料……近一年来,她“稳坐”办公室,动动鼠标,用用扫描仪,就能完成报账。
 
打通社会平台让集体资产效益最大化


 
  在采访中,让记者眼前一亮的是,作为一个以监管为目的打造的系统,永嘉方面不只限于如何将村集体资产管住,更力求将资源用好。“三资智慧监管系统”打通了当地农村产权服务中心数据关卡,使农村“三资”与产权交易信息共享、无缝对接。
 
  现在录入系统的资源和项目,数据直接对接农村产权服务中心,利用社会力量宣传推送,公开进行招投标,改变过去交易价格、交易对象、交易期限由部分村干部说了算的现象。
 
  记者了解到,今年10月,永嘉县瓯北街道堡一大厦、堡一广场一期和二期15年租赁权就是通过系统,第一次登陆产权服务中心交易,在阿里拍卖平台公开进行竞价。
 
  拍卖前,产权服务中心通过官网推送、微信公众号推送、村公开栏张贴公告等途径,为拍卖“造势”。经过激烈竞价,最终以首季度租金336.2万元成交,相比起始价231.2万元(首季度租金),溢价率达45.4%,15年租赁权为村集体增收约6000万元。
 
  截至目前,瓯北监管平台已录入村级资产交易类合同2000多笔,涉及金额1.1亿元;资产租赁类合同1580笔,涉及金额9800多万元;共否决未经法定程序、不符合招标文件的“争议合同”“人情合同”“阴阳合同”等198笔。
 
  永嘉县委书记王彩莲说:“借助科技手段,从根本上管住村集体的‘钱袋子’,用好农村‘小微权力’,培育农村基层‘清廉村居’是永嘉县探索农村治理现代化路径的试点。”据悉,今年11月“三资”管理平台将会在永嘉县全部铺开。
 
背着国徽去开庭
背着国徽去开庭

( 2019-11-0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7版 综合新闻
 
 
贡山县人民法院法官邓兴背着国徽与同事们跨过怒江(8月30日摄)。
  
 
 
邓兴与同事们在丙中洛镇进行现场调解(8月30日摄)。
 
 
调解成功后,当事人与邓兴拥抱(8月30日摄)。
 
  
 
  
 
  在云南怒江州的峡谷中长大的邓兴是位傈僳族法官,已在法院工作了20年。
 
  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国土面积的98%是高山峡谷,交通不便,为方便群众、也为更好地展开法律服务,背着国徽攀高山、过索桥、躲落石、钻老林……成为邓兴法官的工作常态。
 
  在这里,懂少数民族语言的法官很稀缺。每年,邓兴的足迹遍及50多个村镇,行程近万公里。“他们之间少一些仇恨,社会就会多一分安宁,多一分和谐。”他的愿望是,每一个老百姓之间的矛盾纠纷,都能够通过和平或者调解的方式来解决。
 
  每次巡回法庭结束后,邓兴背着国徽从村镇归来,顾不上休息,仔细擦拭国徽,等待着下一次的出发。
 
  邓兴常说:“老百姓的事,再小都是大事。”         新华社记者江文耀摄
 
既要长树长叶子,又要生钱生票子 山东五莲裸石坡“长出”生态“摇钱树”
既要长树长叶子,又要生钱生票子
山东五莲裸石坡“长出”生态“摇钱树”

( 2019-11-0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7版 综合新闻
 
  新华社济南电(记者王凯)对于活了大半辈子的汉合良来说,过去从来没有森林防火的概念。而如今,他却干起了森林防火瞭望员的活儿。
 
  “我们这儿森林密,防火任务重,每天都得转几遍。”在山东五莲县中至生态扶贫示范基地,汉合良双手发动摩托车油门,脚下用力一踩,不一会儿轰隆隆的马达声便随他一起消失在一片五彩山色中。在秋日的暖阳里,白蜡、黑松、柳树、冬青、扶芳藤等10多种树木为一望无际的山坡披上了彩色被子。
 
  就在4年前,这片位于五莲西部的林子还是光秃秃的裸石坡,坚硬的横板岩几乎覆盖了整个莲西地区,“降水水不存,种粮粮不丰”,区域内还分布着63个贫困村镇。多年来,“莲西”在五莲县一直是贫穷落后的代名词。
 
  2016年,五莲县启动“突破莲西”工程,着力解决西部生态和贫困问题。
 
  “针对横板岩地貌,我们采取‘破石碎岩、客土回填、植绿成连’的方法,裸岩石也能‘长树长叶子’。”负责实施绿化工程的弘丰集团园艺公司副经理刘兆彬说,他们用机械将岩石打碎半米深之后就地深翻,然后用城市建筑渣土回填60多厘米厚度,最后在上面植树造林。由于岩石破碎后有了足够的缝隙空间,因此水能存住,植物也能生根发芽。
 
  于是,一辈子没离开过这片山坡的汉合良主动报名植树造林。如今,当年他精心栽植的小苗已长成大树,他也干起了以前从没想过的工作——森林防火瞭望员,巡视、剪枝、割草、洒水,一天还能拿80元的报酬。
 
  最受益的是周边村庄,这些曾经集体零收入的“空壳村”得到每年数十万元的土地流转金。“有了资金,村路修好了,村貌翻新了,老百姓生活更幸福了。”五莲县中至镇峨庄村原村会计申加海说。
 
  4年来,五莲县在莲西地区共拨付林业投资5.2亿元,完成造林8万亩,莲西地区林木绿化率由18%提高到50%,生态环境大为好转。
 
  既要长树长叶子,又要生钱生票子。2017年,同样在莲西地区,于里镇李家窑村党支部书记李花珍在4500亩荒坡上栽下各类桃树。2年后,第一批收获的20多万斤黄桃和3万多斤油蟠桃为他带来近30万元收入。
 
  “横板岩石渣里富含磷和钙,特别适合桃树生长,真是变‘废’为‘宝’。”李花珍说。
 
  近年来,由于“突破莲西”工程大力推进,莲西区域共发展千亩以上林果片区20余个、合作社367家。截至2019年5月,莲西区域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实现稳定脱贫, 昔日的“穷山恶水”变成百姓致富的“金山银山”。
 
海安:医卫系统巡察“全覆盖”
海安:医卫系统巡察“全覆盖”

( 2019-11-0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7版 综合新闻
 
 
 
  ▲10月31日,在海安市人民医院,巡察组工作人员在药房进行巡察。日前,江苏省海安市启动第十轮巡察工作,把医疗卫生系统列为此轮巡察重点。巡察组工作人员广泛听取群众意见,紧抓关键环节,对医疗卫生行业开展全覆盖、拉网式监督检查。        新华社记者季春鹏摄
 
白宫仍期待11月与中方敲定第一阶段贸易协议 中国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声明:双方牵头人将于本周五再次通话
白宫仍期待11月与中方敲定第一阶段贸易协议
中国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声明:双方牵头人将于本周五再次通话

( 2019-11-0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8版 世界报道
 
  据新华社华盛顿10月30日电(记者高攀、熊茂伶)美国白宫发言人霍根·吉德利30日表示,美国政府仍期待11月与中方敲定第一阶段贸易协议。
 
  当天早些时候,智利政府宣布放弃主办原定于今年11月举行的亚太经合组织(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吉德利随后发表声明说,截至目前APEC会议尚无备选地点,但“我们期待在同一时间范围内与中国敲定历史性贸易协议的第一阶段(内容)”。
 
  此前美国政府官员曾多次表示,美方希望在原定于11月举行的APEC会议上与中方签署第一阶段贸易协议。
 
  新华社北京10月31日电商务部新闻发言人31日发表声明说,中美双方经贸团队一直保持密切沟通,目前磋商工作进展顺利。双方将按原计划继续推进磋商等各项工作。双方牵头人将于本周五再次通话。
 
外交部:敦促印方切实尊重中方领土主权,恪守双方有关协定
外交部:敦促印方切实尊重中方领土主权,恪守双方有关协定

( 2019-11-0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8版 世界报道
 
  新华社北京10月31日电(记者朱超)外交部发言人耿爽31日表示,印度政府正式宣布成立的所谓“查谟和克什米尔中央直辖区”和“拉达克中央直辖区”,将部分中国领土划入印行政管辖范围,中方对此表示强烈不满和坚决反对。
 
  耿爽是在当日的例行记者会上作出上述表示的。
 
  耿爽说,印方通过单方面修改国内法律和行政区划的方式,挑战中国主权权益。这一做法是非法、无效的,不会改变有关地区在中国实际控制下的事实,不会产生任何效力。
 
  “中方敦促印方切实尊重中方领土主权,恪守双方达成的有关协定,以实际行动维护中印边境地区的和平与安宁,为两国妥善解决边界问题创造有利条件。”耿爽说。
 
  他表示,中方在克什米尔问题上的立场是一贯和明确的。这一问题是历史遗留下来的争议,应当根据《联合国宪章》、相关安理会决议以及双边协定,以和平方式妥善解决。有关方面应通过对话协商解决有关争议,维护地区和平稳定。
 
金砖国家媒体举办第三届联合摄影展
金砖国家媒体举办第三届联合摄影展

( 2019-11-0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8版 世界报道
 
  新华社圣保罗10月30日电(记者高春雨)第三届金砖国家媒体联合摄影展30日上午在巴西圣保罗文化中心开幕,由金砖五国15家主流媒体提供的近百幅照片与公众见面,展现了金砖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人文交流、自然风光和合作成果等。
 
  本届摄影展以“荣耀金砖 共享未来”为主题,由新华通讯社和巴西金融资讯集团联合主办,来自金砖国家媒体的100多名代表出席开幕式。这是即将开幕的第四届金砖国家媒体高端论坛的一场重要活动。
 
  新华社总编辑何平在开幕式致辞中说,摄影展上展示的照片定格一张张生动鲜活的笑脸、一幕幕震撼人心的瞬间,辉映着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的“金砖精神”,折射出五国人民辛勤劳作、幸福生活的时代风貌,镌刻下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守望相助、团结振兴的坚实足迹。金砖国家必将续写第二个“金色十年”的发展传奇。金砖国家媒体将进一步加强沟通协调,共同讲述金砖合作的新故事、好故事,让全世界都听到金砖发展进步的响亮声音。
 
  巴西金融资讯集团总裁若泽·桑切斯在开幕式致辞中表示,相信金砖国家媒体工作者的努力将进一步推动金砖国家的合作发展。
 
  前两届金砖国家媒体联合摄影展分别于2017年6月和2018年7月在北京和开普敦举办。
 
波音CEO再受质询:你根本就没担责
波音CEO再受质询:你根本就没担责

( 2019-11-0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8版 世界报道
 
  据新华社华盛顿10月30日电(记者周舟)在美国国会众议院30日长达5个半小时的听证会上,波音公司首席执行官丹尼斯·米伦伯格受到了比前一天参议院听证会更加尖锐的质询,更多关于波音掩藏问题的新证据浮出水面。
 
  2018年10月29日和2019年3月10日,印度尼西亚狮子航空公司和埃塞俄比亚航空公司接连发生空难,总计346人丧生。失事飞机均为波音737MAX系列客机。美国众议院运输和基础设施委员会主席彼得·德法齐奥在30日的听证会上说,波音的行为“难以解释、不可原谅、据我所知在航空史上史无前例”。
 
新证据又接连曝出


 
  早在2016年,已有波音员工发现波音737MAX系列客机的飞行控制系统存在严重问题,但波音直到本月才向监管部门汇报。29日的首场听证会上,该问题成为议员们抨击米伦伯格的焦点。30日,有关波音掩藏问题的新证据又接连曝出。
 
  德法齐奥公开了2015年12月的一封波音内部邮件,一名波音工程师提出,只有一个飞机迎角传感器显示数值不正常就激活“机动特性增强系统(MCAS)”自动防失速软件可能存在风险。证据显示,这正是导致两起空难的主要原因。波音目前已宣布对此进行修正。
 
  “既然现在可以做,为什么不从第一天就做起?”德法齐奥问。“如果当时知道会这样,我们会做出不同的决定。”米伦伯格答。在29日被问及为何不在狮航空难后立即停飞737MAX客机、任由第二起空难发生时,他也给出了相同的说辞。
 
  听证会上还揭出波音员工曾考虑在机舱内增加一个警报器,以在MCAS系统出现故障时做出提醒,而类似设备最终并未安装。共同出席听证会的波音商用飞机副总裁约翰·汉密尔顿辩称,警报器只用于提示MCAS系统“该启动而没有启动”的情况而非相反。
 
  众议院调查小组获得的一份2018年6月的波音内部文件显示,波音员工担心如果飞行员在MCAS启动10秒后还未采取行动就会导致“灾难性”后果。当时狮航空难尚未发生。但波音却在训练手册中隐瞒MCAS系统信息,并缩短飞行员训练时间,在公司网页上宣称驾驶737MAX无须进行模拟器训练。
 
  波音2018年12月提交美国联邦航空局的一份文件显示,飞机迎角传感器错误会在机组人员意识到问题前导致“灾难性”后果。这意味着波音和联邦航空局当时已知导致空难的可能原因,但波音并未立即采取措施,导致2019年3月再次发生空难。
 
  在一名众议员“波音究竟犯了什么错”的追问下,米伦伯格回答说“飞机传感器有问题、MCAS架构有问题、公司沟通机制有问题”。波音承认的错误均为调查人员或媒体已经曝出的实锤,而对广受诟病的“波音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的监管机制问题,米伦伯格闭口不谈。
 
“你承担了什么责任”


 
  米伦伯格在听证会上说:“我要承担责任,两场事故都发生在我任上。”这一说法导致国会议员更加愤怒。众议员史蒂夫·科恩涨红了脸说:“遇难者再也回不来了,而你的年收入一分没少,你承担了什么责任,降薪了吗?”米伦伯格说:“这不是钱的事。”
 
  听证会上,多名议员要求米伦伯格引咎辞职,但米伦伯格表示拒绝。科恩说:“你根本就没有承担责任。”
 
美联储年内第三次降息暗示货币政策将转向观望
美联储年内第三次降息暗示货币政策将转向观望

( 2019-11-0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8版 世界报道
 
  据新华社华盛顿10月30日电(记者高攀、熊茂伶)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30日宣布今年以来第三次降息,同时暗示当前货币政策立场合适,足以支持美国经济继续扩张。分析人士认为,美联储7月份开启的预防性降息或已结束,未来美联储货币政策将进入观望阶段。
 
  美联储当天发表政策声明说,近来美国经济活动温和扩张,家庭支出增长强劲,但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和出口仍疲软,通胀率仍低于2%的目标。
 
  声明说,考虑到全球形势对美国经济前景的影响和温和的通胀压力,美联储决定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下调25个基点到1.5%至1.75%的水平。美联储在评估合适利率路径的同时,将继续观察未来形势对美国经济前景的影响。
 
  与前几份声明相比,美联储此次删除了“将采取适当行动以维持经济扩张”的表述。市场人士认为,删除该表述意味着美联储暂时不会再考虑降息。
 
  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当天在新闻发布会上解释说,当前的货币政策立场可能是合适的。他指出,美联储密切关注的全球经济增长放缓、贸易政策不确定性和低通胀三大风险已有改善迹象。他暗示,只有未来对美国经济前景的评估出现实质性变化,美联储才会采取相应行动。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金融学助理教授克丽丝塔·施瓦茨告诉新华社记者,鲍威尔的上述言论表明美联储的宽松货币政策进入了“暂停阶段”。
 
  为防范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和贸易政策不确定性带来的下行风险,美联储于今年7月宣布自2008年12月以来的首次降息,迄今已累计降息75个基点。
 
  俄勒冈大学经济学教授蒂姆·迪伊认为,只要美国经济增长维持在2%左右,美联储不会再降息;而只要美国通胀率在2%以下,美联储也不会再加息,至少到今年底美联储将进入政策观望阶段。
 
  美国商务部日前公布的初步数据显示,第三季度美国经济按年率计算增长1.9%,增速低于第一季度的3.1%和第二季度的2%。其中,反映企业投资状况的非住宅类固定资产投资当季大幅下滑3%,表明贸易摩擦已对美国企业投资和经济增长造成明显拖累。
 
  除美联储外,全球多家央行近几个月采取了降息行动,掀起一波宽松货币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亚太部副主任乔纳森·奥斯特里认为,主要发达经济体中央银行近期采取的降息等宽松货币政策将给中国在内的亚洲经济体带来积极溢出效应:一方面,可能驱动国际资本继续流向亚太地区;另一方面,为这些国家央行放松货币政策、支持本国经济增长提供了政策空间。
 
  但奥斯特里同时警告,主要发达经济体长期低利率也可能鼓励投资者过度冒险和追逐收益率,增加亚洲地区的金融脆弱性,因此亚洲政策制定者应加强宏观审慎监管以维护金融稳定。
 
不让甲骨成绝学 多少“刻骨铭心”人 甲骨文发现120周年之际,看看那些“以骨为伴”求索中华文明之源的人
不让甲骨成绝学 多少“刻骨铭心”人
甲骨文发现120周年之际,看看那些“以骨为伴”求索中华文明之源的人

( 2019-11-0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9版草地副刊
 
  本报记者桂娟
 

 
  沉睡地下3000多年的甲骨,120年前被清代学者王懿荣发现,人们常用“一片甲骨惊天下”形容它给世界带来的震惊。此后,代代中国学人焚膏继晷,隐藏在神秘甲骨中的中华智慧和文明密码被一一破译。3000年间,它突破造字、书写、拼音化和信息化等重重危机,顽强“活”到了今天并不断焕发青春,成为当今中华文化自信最坚实的基石。
 
  11月1日,社会各界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集会,纪念甲骨文发现120周年。此刻,作为一个与甲骨结缘20年的记者,不由得思绪万千。20年来,我写下了与甲骨和殷墟相关的文字近10万字,记录了殷墟申遗等高光时刻,然而此时沉淀在心底的,竟是若干忧心一刻。
 
  1999年,初当记者,我便接到报道“纪念甲骨文发现10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的任务。怀着能一窥神秘甲骨的兴奋,我兴冲冲赶赴甲骨文发现地河南安阳殷墟。没想这个地处城乡接合部的著名遗址,竟是看不到一片甲骨和青铜器的破落地方。包括甲骨文在内的众多殷墟出土文物,要么流落他乡,要么沉睡在文物库房。
 
  那次研讨会期间,王宇信、宋镇豪等一批著名甲骨学者发起殷墟申遗。不幸的是,这个行动没有引起足够重视,等2002年正式启动时,申遗赶上了“计划生育”,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改了规矩,一个国家一年只能申报一个文化遗产项目。时隔20年,学者们众志成城、有些悲壮的呼吁仍在耳畔,有的专家甚至说出气话,“不管申遗成不成功,甲骨文发现地殷墟都是当之无愧的世界文化遗产”。
 
  同样为中国文字殚精竭虑的还有我的硕士研究生导师王蕴智。2005年,我接到他的一通电话,“中国文字太需要安一个家了,能不能帮忙呼吁一下?”这才知道,从最初的倡议到四处奔走,老师正为筹建一座填补空白的中国文字博物馆而忧心。
 
  坐在老师的“闻粟雨斋”里,听他讲述文字的故事。在世界五大古文字体系中,古埃及圣书字、两河流域楔形文字、古印度河流域印章文字和中美洲玛雅文字,均湮灭在历史长河中,导致他们文明发展进程中断。唯有以殷墟甲骨文为代表的古汉字体系,像人类化石一样,从猿到人,从未中断,书写出了一部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史。比起其他类型的文字,汉字以它强大的超方言性、强烈的民族向心力和凝聚力、严密的构形体系和浓郁的民族文化内涵、无与伦比的书法审美特征而著称于世,越来越为世界各民族所瞩目。
 
  “汉字走向了世界,甲骨学已经成为世界性显学,海外汉学家们朝圣般来河南,我们应该更多地了解自己的母语和文字。”老师的教诲使我意识到了自己的责任。
 
  令人欣慰的是,殷墟申遗成功,甲骨文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中国文字博物馆在甲骨文故乡落成,中国文字“归巢”。
 
  甲骨文的发现是中国文化史上的里程碑,为寻找甲骨而在殷墟进行的科学发掘,肇始了中国考古学。新中国成立后不久,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便在殷墟设立考古队。然而,在火热的经济建设中,这座面积超过30多平方公里、20多个村庄的大遗址,经常面临被蚕食、破坏和盗掘的危险。
 
  因发现“洹北商城”而蜚声中外的殷墟考古队队长唐际根,常年驻扎殷墟,在繁重的考古发掘、研究之余,他视保护殷墟为己任。记者多年来也养成了一个习惯,只要看到唐队长来电,神经就会立马绷紧,不是有重大发现和新成果,就一定是殷墟遭受了某种破坏。
 
  2016年,安阳举办系列活动纪念殷墟申遗成功10周年,我再次见到中国社会科学院甲骨学殷商史研究中心主任宋镇豪,他师从胡厚宣先生,醉心甲骨研究40余年,已是当代甲骨学领军人。
 
  随着甲骨文申报世界记忆文化遗产启动,他着手开展海内外甲骨藏品家底清查,编印大型《甲骨文献集成》等工作。不同于过去粗放式、有选择地著录甲骨文,现在对甲骨文的整理研究是全盘的、精细的,把保护放在了第一位,每一个小片都不会漏掉,10多万片甲骨得到精细化整理。
 
  未及寒喧,他开口便说,“甲骨学真的快成绝学了,我原来有20多个学生,现在只剩下几个人,活都没人干”。急速的苏北口音,气愤和担忧溢于言表。
 
  细问才知道,原来,中国社会科学院甲骨学殷商史研究中心集刊《甲骨文与殷商史》没有被列入“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简称CSSCI)数据库,相当一批学者申请高级职称、申报科研项目因此受阻,导致甲骨研究人才队伍急剧收缩。
 
  “现有科研评价体系强调当年产出,这种功利性导致学术界很浮躁,没有了凝神静气做学问的氛围啊。”他说,甲骨学研究难度太大,过去学者穷其一生方才出成果,现在的年轻人坐不住冷板凳,甲骨学越发冷僻。
 
  宋先生的苦恼,再次给了我动力,情况反映后,甲骨文智能化研究获得6000万元专项资金支持。
 
  前不久,纪念甲骨文12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安阳召开,又见宋镇豪先生,他正为“殷契文渊”甲骨文大数据平台建设而忙碌着。他倾心关注的这一平台,对全世界免费开放,是一个集甲骨文字库、著录库、文献库为一体的甲骨文知识共享平台,标志着甲骨学研究进入智能化时代,这也将甲骨学者从繁琐的资料查阅工作中解放出来。
 
  有学者戏称,研究甲骨文是半体力劳动,因为甲骨文论著都是“大砖头”。20年前,金发碧眼的法国姑娘麦里筱曾对我说,虽然她因为翻阅《甲骨文合集》等巨著而累得胳膊发肿,但甲骨文的美丽看得懂,古人的智慧让她着迷。20年后再相见,她容颜已变得认不出,但对甲骨文的痴迷一点没变。“要想真正了解一个60岁的人,你必须知道他6岁时的样子。文化也一样,要了解几千年中国文明,必须从源头开始。”她说。
 
  为了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山东博物馆珍藏的10500片殷墟甲骨文的整理研究,今年70岁的宋镇豪先生给自己定的任务是,每天做甲骨文释文50片,如果哪天出差了,第二天必须补上。
 
  “我每天工作从早上7点开始,至晚上11点,中午没有睡觉的习惯,长期如此。但每天下午得外出散步一个半小时,回来接着做。”宋先生说。
 
  先生拉家常一样说着,敬意却从我心底涌出。正是像宋先生一样的代代学人上下求索,甲骨文才在我们的血液里,生成了最深沉、持久的那股力量。
 
三千多岁甲骨,我们这样走近你
三千多岁甲骨,我们这样走近你

( 2019-11-0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9版草地副刊
 
 
  ▲展览开幕当天,观众在拍摄展板。
    摄影:本报记者李牧鸣
 
 
 ▲国家博物馆“甲骨文文化展”展厅一角的多媒体互动项目。 摄影:余冠辰
 
 
  本报记者李牧鸣、刘小草
 

 
  两万年前,华北便有智人居住;
 
  一万年前,中原大地已有了文化发展;
 
  五千年前,黄河流域开始农业耕作;而文字,也在悄悄地酝酿……
 
  先秦传说造字者为仓颉,黄帝的史官。《荀子·解蔽》称:“好书者众矣,而仓颉独传者,一也。”之后记载从《韩非子》《吕氏春秋》再到《说文解字》《山海经》,凿凿史料与民间传说交织,但这个双瞳四目的文字史祖还是让人觉得有点玄幻。
 
  我们现在读的历史,从三皇五帝到夏商周,文献记载非常有限,多数都似仓颉般亦幻亦真。在晚清就有学者怀疑早期的历史不可靠。
 
  1899年,国子监祭酒王懿荣首次确认中药“龙骨”上的“划痕”是上古文字,一锤定音惊天下。从“甲骨四堂”到“甲骨五老”,一代代学者前仆后继,挖掘与研究已持续两甲子。历史迷雾中走来的甲骨文,犹如火把,逐渐照亮了有商一代的历史舞台,填上了中华文化的一块重要拼图。
 
  (记者注:“甲骨四堂”指中国近代研究甲骨文的四位著名学者——罗振玉(号雪堂)、王国维(号观堂)、郭沫若(字鼎堂)、董作宾(字彦堂);“甲骨五老”指1949年以后为甲骨学研究作出重要贡献的五位学者——陈梦家、唐兰、商承祚、于省吾、胡厚宣。)
 
昔日的传奇


 
  殷墟甲骨作为20世纪中国轰动世界的四大发现(其他三个分别是居延汉简、敦煌藏经和内阁大库)之首,从它的初涉尘世就带着传奇色彩——
 
  坊间故事云,王懿荣老先生身体不适,大夫开了一副含有“龙骨”的药方,在准备研碎之际,发现这些坚硬的东西上有许多划痕。好奇心驱使他拿起甲骨仔细观察,吃惊地发现这些划痕像是一种文字。于是将这家药店的全部“龙骨”买下,经过细致研究和考证,断定这种非篆非籀的字形是商代的一种占卜文字。
 
  这个故事最早出处是某书的引文,书中引用了1931年《华北日报·华北画刊》第89期题为《龟甲文》的文章,作者署名汐翁。但“甲骨五老”之一的胡厚宣曾说:“汐翁的这篇文章一直没有看见过原文。”所以推测,可能是这本书假语“汐翁言”了。实际上以王懿荣对金石文字的热爱及学术上的地位,从古董商处获得才是正常,只是不太符合人们的猎奇思路罢了。
 
  甲骨文被王懿荣发现之后,旋即成为热门古董,身价也水涨船高。而古董商们为了牟取暴利一度不愿意透露真正出土的地点,甚至还谎报出土于河南汤阴。后来经学者暗察明访,终于确定甲骨出土于河南安阳小屯村,也就是今天名扬天下的“殷墟”。
 
今日的收获


 
  2019年10月22日,中国国家博物馆,“证古泽今——甲骨文文化展”拉开大幕。馆长王春法破例,把正对紧邻特展的西大厅、平时走货用的北门改成3米高的参观入口。“观众一进西大厅,就能看到那个展厅,可以直接过去。基本上往那边走的观众都会进去看一下。”策展团队负责人赵永介绍,“这是国博今年三大重点文化展之一。”
 
  开幕是在工作日的下午,记者竟在展厅里看到人流如织——从牵着幼儿的母亲到耄耋老者,无一不满眼欣喜,或驻足研究或浏览拍照,其中不乏着古装与民国造型者,在幽静的展厅中与展品融为有机的一体。中国文字协会会长、清华大学教授黄德宽现场接受采访时,观众也围了一圈又一圈,在记者们提问之间不时抛出自己的问题,让黄教授啧啧称叹。
 
  黄德宽介绍,甲骨文的发现可以把中国文字记载的历史真正提到商代,即公元前12-14世纪。一个国家、一个文化,要知道自己的源头。只有了解过去和历史,才能更好地认识自己、发展自己。
 
文字折射文化


 
  今天从甲骨文看商代文化,足以证明我国文字起源之早。国家博物馆藏品征集与鉴定部副研究馆员田率在随后接受本报专访时,详细讲解了甲骨文的发展脉络。
 
  甲骨文字属于商代文字的重要组成部分,所记的多为问卜事宜,目前已知甲骨文单字量约有4400个,已经“破译”的近半。《尚书·多士》有谓“惟殷先人,有典有册”,说的就是当时主要记录载体——竹简。还有金文等记录方式,所以当时实际所使用的文字应该更多。
 
  文字起源于图画,逐渐简化为符号,用线条来表示,就成了象形文字。中国文字的排列,初始就是自上向下直写的,这大概是因为所用竹木简册都是狭窄的长条,一条条串起来,就非下行不可。为了下行,凡是横宽的字,不能不侧着写,所以虎、马、豕、象、犬、龟、鱼等字,都作向上爬行之势,这正是文字和图画的不同之处。比较古埃及文字和东巴文的动物字,就可知它们还是图画,而甲骨文已变为符号了。
 
  商代文字应用已经相当普遍,从殷墟发掘以来,发现许多器物上都有或刻或写的文字,像石器上朱书的字,白陶器残片上墨书的字,灰陶、石器、玉器等上的刻文……这些东西,因为不易腐朽而保存至今。甲骨文中已有“册”字,参照传世文献的相关记载,可以证明商代应有竹木简册,不过目前还没挖掘出来而已。而由已发现甲骨、陶器上书写的文字,能推断商代就有毛笔了。
 
  田率认为,甲骨文最重要的应该是它的史料价值。它不仅仅是一个文明的符号、文化的标志,还印证了包括《史记》在内的一系列文献的真实性,把有文字记载的中华文明史向前推进了近5个世纪。
 
让公众走近“大雅之堂”


 
  如何让甲骨文通俗化,让更多人了解?从“甲骨四堂”之一的董作宾到今天的国家博物馆都在用大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努力吸引更多的人。
 
  董作宾在抗战时期就试着用故事演义式的文章来介绍古文字,比如“不戴帽子的‘王’”。甲骨文的“王”字基本上可以分为两种形式,一种上面不加一横,见于武丁卜辞和武乙、文丁卜辞;另一种上面有一横,为“戴帽子的‘王’”,用于其他各时期。给青年学子讲这个字的演化时,董作宾就是从雍正年间科考“维民所止”一题引出的血案讲开来的。
 
  (记者注:“维民所止”题目出自《大学》里面引《诗经·玄鸟》的句子,本意是一派祥和。传闻出题考官有个仇人借题发挥,以“维”“止”两字暗含“雍”“正”无头,参了他一本,主考官因此丢了脑袋。)
 
  国博的甲骨文文化展虽没有这么跌宕起伏的故事做注解,但融入信息时代特色的展示手段同样为“科普”增色。赵永说:“观众有兴趣来看很重要,但一般的甲骨都很小、很脆,观赏性并不强。再就是看不懂文字,这个不是看看展板就能理解透的。所以做了一些多媒体的东西,包括甲骨文表情包、手绘甲骨文吉利话、全息甲骨文宇宙等。”
 
  赵永也坦言,让大众更深入了解甲骨文以及殷商历史文化,不是一个展览能做到的,或一个博物馆能够解决的。即使今年纪念甲骨文发现120周年举办了系列活动,但是仍然不够,这是一个任重道远的工作。“我们会尽力通过这次展览,让观众能够更贴近一些。这是作为策展人和博物馆的责任与担当。”
 
  为鼓励青年学者研究甲骨文,中国文字博物馆2016年也发出“辨识一字10万元”的“悬赏令”,迄今已有一人获奖。
 
  平日从不用表情包的记者,在展览开幕当日扫描二维码下载后,有意无意间已经把动态的甲骨文转给了众多亲朋,不知链式反应的哪个环节又能燃起火花,引爆某个蓄势待发的小宇宙。无论未来为中华文明史的研究助力,还是在文化自信滋养下另有绽放,甲骨文研究都将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美丽浪花。
 
  参考书籍:《甲骨学通论》(王宇信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甲骨文的故事》(董作宾/董敏著,海南出版社)
 
刘亮程:用文字构建“故乡”,用心灵相互“认领”
刘亮程:用文字构建“故乡”,用心灵相互“认领”

( 2019-11-0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10版 草地副刊
 
 
  ▲作家刘亮程在菜籽沟村书院旁边的旱田。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本报记者李晓玲
 
  
 
  在离开自己的村庄多年以后,作家刘亮程得以回望生长过的村庄,由此获得灵感,以散文集《一个人的村庄》、鲁迅文学奖获奖作品《在新疆》、小说《虚土》《凿空》重又回到村庄。或可说,他其实并未离开过,而是在从前的乡土之中之上构建了一个完全属于自己的诗意村庄:这里草木葱茏或者荒芜,风一场一场地刮过,鸡鸣狗吠,戴着草帽的刘亮程每天在村子里“不问劳作”地闲转,吃着村子里种的麦子磨的面,就着自己种的菜,喝着清粥与小酒,又接连完成了第十届茅盾文学奖提名小说《捎话》和谈话录《把地上的事往天上聊》。另有一本小说《本巴》,计划年内完成,明年出版。
 
  如今,刘亮程与家人生活在天山深处远离都市的乡野村庄菜籽沟,此村庄虽非“一个人的村庄”,但旱田如浪,风土朴茂,作家在此安之若素,泰然自若中透着气淡神闲。
 
在文字中找到了“故乡”


 
  草地副刊:村庄是许多文学作品喜欢构建的意象,就像《百年孤独》里的马孔多,《尘埃落定》中麦其土司家的寨子。你的多部作品,包括诗歌、散文和小说,写的都是一个村庄,它既特别具象,又普遍存在。这个村庄似曾相识,就好像是我们每个人的村庄。您始终生活在这个村庄中,须臾没有离开。这个村庄是您的精神家园吗?
 
  刘亮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个人的村庄”。我们用一生在心中构筑自己的村庄,用我们一生中最早看见的天空、星辰,最先领受的阳光、雨露和风,最初认识的那些人、花朵和事物。当这个村庄完成时,一个人的内心世界便形成了。这个村庄不存在偏僻与远近。对我而言,它是精神与心灵的。我相信在一个村庄一件事物上我能够感知生命和世界的全部意义。
 
  我更多地呈现了一个在草木和生灵中的乡村家园,也就是一个万物同在的乡村家园。我说的万物包括众生、草木和尘土,它们皆有精神,不管是5G还是7G都不能把它们连到一块,通达万物的是人的一颗古老心灵。
 
  从古至今,回乡一直是中国人心灵史上的一大风景。如今,我在文字中找到了“故乡”。当然,我的黄沙梁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故乡,它既是生存之地,又是精神居所。我所有的文学可能都在构建这个村庄世界。这个村庄世界早年我用诗歌构建过,后来用散文呈现了它的轮廓和内核。小说,也是对村庄世界的另外一种文本构筑。  
 
  我的写作从一开始到现在,方向非常明确,就是构筑完成我的语言体系、意象体系,通过这些完成我的那个文学世界。除此之外,我不愿在别的地方多费笔墨浪费时光。写作本身是一个不断寻找的过程,有的作家一生盯住一个地方寻找,有的作家不停地换着地方满世界寻找,但最终要找的是一个东西。可惜许多作家不知道这一点,他们总认为自己有无数的东西要寻找。我盯住一个村庄寻找了许多年,我还会一遍遍地在这个村子里找下去。
 
  草地副刊:您的村庄就是一个中心,您所有关注的话题,也都围绕这个村庄。这个村庄中有一个人需要的所有东西。你的乡村文学所承载的命题,都来自于这个村庄?
 
  刘亮程:我在城市找不到存在感,每天不知道太阳从何方升起,又落向哪里,四季跟我的生活没有关系。我只看到树叶黄了又青了,春天来了又去了。我在一岁岁地长年纪,一条条地长皱纹,我感受不到大的时间。但是,在我书写的那个小村庄里,人是有存在于天地间的尊严和自豪感的。太阳每天从你家的柴垛后面升起,然后落在你家的西墙后面。日月星辰,斗转星移,都发生在你家的房顶上面,这才是一个人的生活。
 
  我们都是有一个内心故乡的人。我们在生活中流浪,在内心中寻找,向着一个叫故乡的地方,一点点地回归。20多年前,我从《一个人的村庄》开始,到今天,写作一系列的乡村文学,我都是把家乡,当一场梦去写。我希望我的文字,是一场一场的梦,一阵一阵的风,一片一片的月光。那些,生活于尘土中的人们;那些,在四季轮回中,迷失了方向的人们;那些,在大地的收获与亏欠中,欣喜和痛苦的人们,他们会有一个朝上仰望的心灵。如果文学还能做什么,那么,文学需要承载大地上所有的苦难和沉重,让人们抬起头来,朝着云端去望,朝着尘土和树叶之上去仰望,这是文学唯一能给我们的。 
 
  当我以文学的方式回去时,这个村庄的一切都由我安排了,连太阳什么时候出来,什么时候落山,都是我说了算。这就是文学创作,一个人在回忆中,获得了重塑时光的机会。
 
  草地副刊:您理想中的村庄是什么样的?是现在居住耕读的菜籽沟这样的吗?
 
  刘亮程:理想的村庄就像《一个人的村庄》所写的,有很少的人,有很多的动物,有繁茂的草木,有一年四季的风,有不一样的白天黑夜,可以供人去生活去做梦。归根结底还是人在万物间怡然自得地去生活的这样一个村庄。这是我梦想的村庄,而不是现在这样已经改造成仅仅是人的村庄。
 
  在我这个年龄,回到村里才知道,我们把那么多的好东西,把那么多属于我们传统文化的东西,扔在了乡村。我们在外读了多年的书,学了那么多西方的文学、哲学、经济学,接受了那么多外来的理念,回过头去,真正踏踏实实去看一看自己家乡的生活,看一看我们父辈曾经的生活和积累在乡村的那些文化,才觉得,我们需要回头认领的,是那个老家,被我们遗弃在背后的那个乡土老家。那是让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传承五千年不曾中断的根基。我到村里去,是我需要认领这样一个可以安顿身体和灵魂的地方。
 
  我现在住在菜籽沟,菜籽沟吸引我的正是她的传统和古老。我第一眼就喜欢上了,她像一个被我们的祖先过旧的村子,我希望自己接着那些延绵至今的旧日子往下过。我们不是来旅游,是来养老过日子。也不是来做什么旅游开发,只是我和一群艺术家在这个村庄安家。
 
  所有的声音都是让这个世界安静的


 
  草地副刊:读您的书,无论散文小说,您对声音好像特别有感觉,不仅是村庄里的声音,各种动物和自然原声,还有聊天的声音。但您对声音所传递的内容仿佛并不很在意。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您想通过这些声音传递怎样的情绪?
 
  刘亮程:我对声音很敏感,是因为我生活的那个时代,周边的声音并不是很多,就是那些很少的声音:风声、鸟叫、草木的喧嚣还有人的喊声哭声脚步声等等这些声音,每个声音都单独地刻骨铭心地被人记住了。不像你居住在城市里面,耳边全是这个世界的嘈杂之声,这些声音难以分辨,众生喧嚣,但是你又不能从中辨识出个别的一种声音把它记住。而在那个时代,你的耳朵对任何一个声音,都是单独对待的。任何一种声音都被单独对待,任何一种声音都被你的耳朵记忆。
 
  多少年以后,当我书写这个世界的时候,我的耳朵响起的是那个远去的遥远大地上的声音,那样清晰,那样悠远,又那样从远处回来,把我自己感动。尽管我写了那么多声音,其实还是很少的,而且是本质单纯的声音,被这个时代的另外一种声音所覆盖,已经走远丢失的声音,它又回来了,在一个作家的心中回来了,被他用那些文字呈现出来。
 
  草地副刊:大音希声,越好的音乐越寂静无声。您作品中的声音特别丰富,人的动物的植物的自然的,好像有很多声音,但读来却让人感觉很宁静,不仅是环境的宁静,更是心灵的宁静。
 
  刘亮程:你读得很仔细。《一个人的村庄》里,整个世界都围绕着那声狗吠,那声狗吠把世界从远处喊了回来,又把那个村庄世界叫向远方。其实所有的声音都是让这个世界安静的,而不是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加嘈杂。比如我们在村庄里听到狗吠的时候,你觉得狗吠报的是安宁,是家园安宁的声音。我从小就在那鸡鸣狗吠中长大,我听着狗吠就能睡着。狗吠不吵人,反倒让人很安心很安静。那狗的叫声,突然从黑暗中传出来的时候,你觉得它把你一下拉远了,拉向另一个空间,另一个世界,仿佛进入回忆,你很快就觉得安静下来。
 
  年轻的时候,视觉好像更发达,到处去看去观察,老了以后,听觉更灵敏了,细微的声响都能听到,尤其是过往的村庄中的声音,全都回来了。《捎话》就是这样一个人与万物共存的声音世界:小毛驴谢不仅通灵,还能看见声音之形,风声、驴叫、人语、炊烟、鸡鸣狗吠都在向远方传递着话语。《捎话》里我直接把声音的形状写出来,它并不是一个创造,是我们天生具备的这种感觉功能,听风辨形。就像我们听到脚步声会知道是一个人,我们直接听到的就是一个走路的人。   
 
  草地副刊:《捎话》中有一个万物的世界,很多人以为您在说动物的话,觉得是用了拟人的修辞,总觉得有许多象征意义暗含在里面,或者说可以挖掘更深刻的意义。是这样吗?
 
  刘亮程:我觉得这个万物通联的体系恰好是我作品的价值所在。我能感觉到那些植物动物能感觉到万物,而且我的文字可以很准确很通神地把它们呈现出来。我的文字可以安安静静地进入那些事物,把它们呈现出来。而有些人只是认为,这是文字修辞上的优秀。
 
  其实万物通联这个传统是中国最古老的,从庄子时代开始,与天地精神独往来,是中国文人追求的一种传统。这种独往来,可不是什么文学修辞,是自己的一颗心和另外一个物的心达到了神通,消除了这个人和物之间的那种隔障,直接通达了。
 
  在小说《凿空》中,我写了一个声音的世界,在一个被石油井架和现代工业包围的小村庄里,人的声音、毛驴的声音、铁匠铺叮叮当当的敲打声和大型工业机械的轰鸣声,交织在一起,每一种声音都在争相寻求表达,人们在动用各种各样的方式寻求沟通,古老的坎土曼在寻求和浩大的工业工程沟通,连即将被三轮摩托车取代的毛驴,也鸣叫着寻求跟人沟通。当然,这样的沟通是困难的,现代化的推进是谁都无法阻挡的。在这种情景下,属于古老和传统的诸多声音表达,就显得微弱珍贵,更需要我们用心聆听。
 
  草地副刊:更多来源或者关注听觉的文学创作,现在好像比较少见,这是您的独创吗?
 
  刘亮程:古代的乡村是一个大的自然人文怀抱。在这个怀抱中,诞生了《诗经》,那是人类幼年时代对天地自然毕恭毕敬的小心聆听。诞生了《老子》,他听到这个世界的“大音”,这个声音因为太大我们都听不见。庄子作为老子的继承者,让自己的身心放逐于山水,写出许多跟声音相关的文字。庄子是有名的倾听者,能听到自然中大至风声、小至蝼蚁的声音。
 
  在孔子、老子、庄子之后,中国的城市和自然有了分别。在我们的文学书写中,其实已经失去了对自然表达的耐心和语言。现代作家不屑于去搞懂一只鸟的名字和叫声。我们的耳朵聋了,听不到自然的声音,心灵麻木了,感受不到自然的存在,我们对自然之物熟视无睹,视而不见。
 
  人类自进入工业化后,听觉开始衰退,我们进入视觉时代,这从文学作品中便可以看到,当代小说和散文多是眼睛看到什么写什么,少有作家用听觉来观察世界。古人面对世界时,听觉、视觉和触觉是全部开放的。至少在《诗经》时代,我们的祖先便创造出了一整套与天地万物交流的完整语言体系,《诗经》中有数百种动植物,个个有名字,有形态,有声音颜色。“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关关是叫声,雎鸠是名字。一只叫雎鸠的鸟,关关地鸣叫着出现在《诗经》的首篇。这样一个通过《诗经》《易经》《山海经》等上古文学创造的与万物交流的语言体系,后来逐渐失传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套科学语言。  
 
  没有偏远落后的地方,只有偏远落后的思想


 
  草地副刊:新疆总给人一种特别的感觉,地域辽阔,您的作品都是立足新疆,在您的作品中,没有感觉到新疆是偏远的?
 
  刘亮程:作家需要建构以自己为中心的这样一个文学世界。他所有的文字,他所感受到所有的事物都是以他为中心,次第排开,他有自己的远方,有自己的近处。他脚踩到哪,哪块土地上的生活或者事物感动了他,让他留心于此处,此处便是他的中心,世界的中心。任何一个作家都是这样的。
 
  在大地理上,只有一群人的文化中心,北京、上海是一群人的文化中心。但对单独的一个作家来说,此时此刻,他的重心可能就是听到鸟叫的那个地方,听到一只虫子在鸣叫的那个地方,那个世界上最小的地方变成他个人的中心,那一个微弱得根本都传不出去的声音变成了他个人的心灵大世界,变成了一个内心大声音,被他呈现出来,抒写出来。那么此时在他的文字中,这声最低昂的鸟叫就变成了世界的中心,当所有人听到这声鸟叫时,这个中心开始偏移,从那闹市偏移到最偏僻的一个草丛中的一只虫子的鸣叫。这是一个作家的中心,他的苦难和快乐都是围绕着这样一个中心去建构。这就是文学。
 
  对一个作家来说,没有偏远落后的地方,只有偏远落后的思想。生活在什么地方都是中心。你能说出大城市街旁一棵被烟尘污染得发黑的松树离都市生活到底有多远吗?而长在深远山沟里一棵活生生的不为人知的青草不是生活在一个生命世界的中心吗?当人们在谈论《一个人的村庄》时,这个村庄便已经成了中心。
 
  草地副刊:新疆之于您,有什么特别的意义吗?
 
  刘亮程:我是新疆人,在新疆出生、长大,这么多年未曾离开。新疆是我的家乡,家乡无传奇。对你们来说遥远新疆的传奇事物,对我来说都是平常,我没有在家乡看到你们想象的那个新疆,那个被边远化,被魔幻化的新疆。至少我个人的生活是平常的,我从来没有书写过新疆的传奇。我从来没有猎奇过新疆,因为新疆的一切事物都是我熟悉的,我看着它们半个世纪,在我眼中它就是一个我生活的新疆。
 
  大家都说,不到新疆不知道中国之大,一般人可能会理解为新疆在地理上占中国的六分之一,这么大一个版图,你到新疆后才会看到中国之大。我的理解是,到了新疆,你其实是站在了国家的西北角上,朝东再看你的祖国,看你的山河,看你的民族和历史,这样看的时候,你的眼睛中加上了新疆这六分之一的版图,加上了新疆这几千年的历史文化,加上了这些文化所赋予我们的所有内涵。
 
  当你站在新疆看中国的时候,眼睛中不仅仅只有黄河、长江,还会有塔里木河,有额尔齐斯河,有伊犁河;你的眼中不仅仅有泰山、黄山、庐山,还会有天山、昆仑山、阿尔泰山;你的眼中不仅仅有唐宋诗词,还会知道唐宋诗词之外我们国家的两大史诗《江格尔》和《玛纳斯》,还有维吾尔族悠久的木卡姆诗歌,哈萨克族、蒙古族等各个民族的文学和文化。
 
  草地副刊:在您看来,文学和现实的关系是怎样的?
 
  刘亮程:可能所有的现实故事,都会成为文学的题材。但所有的题材都不见得会成为文学。文学必定是我们在现实生活中的朝上仰望,是我们清醒生活中的梦幻表达。文学不是现实,是我们想象中应该有的生活,是梦见的生活,是沉淀或遗忘于心,被我们想出来,捡拾回来,重新塑造的生活。文学是我们做给这个真实世界的梦。
 
  写作本身是一种秘密。我们需要知道别人的心灵秘密,需要知道同样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过着同一种生活的作家们在想什么。我们需要相互倾听,相互看见。我在新疆写作,写的也是新疆题材。我的所有文字,都在努力理解和呈现这块土地上的生活和梦想。作家必须面对这样一个复杂时代、复杂社会、复杂人性,言不可言之言,呈现不可呈现的事物。
 
  文学,也许就是这样一种隐秘的心灵传承,把一颗心灵的温度,传递给更多的心灵。优秀的文学超越民族,你能感知它的存在,能读懂它,欣赏它,受它滋养和熏陶,它便是你的。反之,它便跟你没有关系。在现实生活中,隔绝人们之间相互交流的东西很多,但文学在创造交流的通道,它唯一的媒介是心灵,从一颗心到另一颗心。
 
  我有时感觉自己被一种情绪所控制。是什么情绪?就是你在那片土地上生活,看它的历史也看它的今天,看它的撕裂也看它的弥合,看久了你自然而然就有那样一种情绪:相信历史带来的撕裂,一定会在和平时代弥合,一部人类历史就是周而复始的战争与和平的历史。我写了那么多战争,塑造了那么多撕裂的人物,但是最终想表达的,其实是弥合:灵与肉的弥合,不同语言、不同信仰、不同文化族群之间的沟通与弥合。
 
麦家蜇伏八年再出新作:秋水长天东入海
麦家蜇伏八年再出新作:秋水长天东入海

( 2019-11-0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10版 草地副刊
 
 
  ▲麦家近照。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本报记者冯源
 

 
  蒋正南,男,生于1918年,卒于2014年。在村里,大家当面称他“上校”,背后叫他“太监”。他参加过国民党军队和解放军,是医术高超的军医,也是手段了得的特工,在抗日战争中出过力,在朝鲜战场上也立过功。后来,他又被遣送原籍,受尽羞辱,精神失常,最终在旧时情人暨当年告发者的照顾下,在失忆中去世。
 
  ——时隔八年,著名作家麦家推出了自己的新一部长篇小说《人生海海》。蒋正南便是小说着墨较多的主人公。
 
  今年,作家55岁,正是中年。在《人生海海》中,主人公“我”的祖父是这样评价秋天的:“秋天像精壮汉子,人到中年,成熟了,沉淀了,五谷丰登,六畜兴旺,天高云淡,不冷不热,爽死人。”
 
理科生的勇气


 
  “这本书,麦家写得很用心,花力气,十八般武艺都施展出来。看得我兴奋,既热闹好看,眼花缭乱的,也暗藏机关门道。”莫言这样评价《人生海海》。
 
  “这本书保留着他小说一贯奇崛冷峻的风格。阅读过程如登险峰,看似无路处,总会有曲径通幽,萦绕盘旋至最高处,然后放眼回看,所有奇境,尽收眼底。”
 
  中国作协副主席李敬泽则如此评价《人生海海》:“顺便说一句,麦家与中国其他小说家的区别在于,他一直写的是理科生的小说,这不是指小说中人物的职业或志业,而是说他对人和人类生活的视阈是理科式的、理性的,理性本身自带意志,自带意志的理性发起疯来令人目眩。”
 
  无论是从中学的成绩看,还是从大学的专业看,麦家完全是一名“理科生”。高考时,语文刚刚及格,但是数学满分、物理和化学几乎满分的成绩还是得到了一所军事院校的青睐。而翻开他的成名作《解密》《风声》,一些专业知识也会让读者生发出“自己理科不好”的自嘲。
 
  《人生海海》的题材并非“谍战”,但通篇结构仍然有一种“理科生”的味道,情节演进如同神奇的斐波那契数列,及其在自然界造就的无数“黄金螺旋曲线”。小说的真相加速出水,又像是数学题的求证过程,由繁至简,最终得出答案。
 
  而在几年前,当《解密》成功进入英美主流出版社时,面对记者“是否会尝试其他题材”的提问时,麦家也曾坦言:“每个作家都有自己的局限,我想挑战自己,只能说我有勇气。”
 
  《人生海海》,无疑是勇气的产物。
 
  “小说一开篇,不厌其烦地对村子的地形地貌进行描写,仿佛拉开了一部长篇戏剧的序幕:这是古典主义作家们的看家本领,麦家也会。或许正因此,麦家想挑战一下自己,走出所谓的舒适处,尝试一种新题材、新写法。”莫言说,“这是一个作家的美德,不要老待在安乐窝里,吃老本,要敢跟自己较劲,去闯闯新天地,争取多扎几个码头。”
 
回故乡·回童年


 
  “这是一个老式的江南山村,靠山贴水,屋密人稠。屋多是两层楼房,土木结构,粉墙黛瓦;山是青山,长满毛竹和灌木杂树;水是清水,一条阔溪,清流见底,潭深流急,盛着山的力气。”
 
  《人生海海》发生在“双家村”,其风貌的原型就来自麦家的蒋家村。弄堂、祠堂、银杏树、牛栏、猪圈、鸡窠、鸭棚、兔窝……都是他从小见惯的场景。
 
  从上世纪90年代,工厂污染了溪水,到如今,溪水又能入浴。这样的变迁是曾经发生过的,也被他写入了小说。而“上校”的原型,也是他少年时见过的一个挑粪老人。当时,同学悄悄告诉他,别看他现在这么落魄,其实他上过战场是个英雄,只是“男人最重要的地方受了伤”。
 
  “我想写的是在绝望中诞生的幸运,在艰苦中卓绝的道德,我要另立山头,回到童年,去故乡,去破译人心和人性的密码。”麦家是这样向媒体解释创作初衷的。他有他的“故乡三部曲”,第一部是《人生海海》,第二部正在修改,第三部还需要时间。
 
  由于“家庭出身”不好,麦家在村庄里、学校里备受歧视,当时日记本是他仅有的朋友。“写了十几年日记后,看到有些小说很像我的日记,我就开始写小说了。海明威说过,心酸的童年是作家最好的训练,这话我觉得一点不假。我不幸、也有幸受过‘这样的训练’,这对我走上写作这条路应该是功不可没,贡献最大。”
 
  麦家坦言,自己多年来的写作一直在逃离故乡,因为童年辛酸的经历使自己对故乡有一种警惕、怀疑,甚至有那么一点敌意,一直在逃避。但是,他之所以要写作“故乡三部曲”,是因为伤疤总有一天要扒掉,这是自己无法逃离的宿命。
 
人生需要和解


 
  当结的痂能够扒掉时,伤口处通常已经覆盖上了新生的皮肤,与周边的皮肤融为一体,不再有区别。
 
  人生的伤疤能够扒掉时,也意味着冲突的和解。和解是一种宿命。
 
  《人生海海》是和解的结果。“连养在玻璃缸里的金鱼都会撞上玻璃,何况是活生生的人,我们有七情六欲,有各种各样的人际关系和需求,还有事业和家庭,有冲突是非常正常的,但是需要和解。”
 
  麦家表示,和解之道是让自己变得柔软一点,让自己的内心多一点对方,让自己的内心变得更加开阔一点,不但要装进荣耀,装进幸福,还要装进苦难和忍受。“冲突是我们生命里必然要面临的一种现象,然后我们要去与它和解,这也是生命中必然的课题。”
 
  由于自己当时的遭遇,麦家多年以来一直痛恨父亲连累了自己,甚至于多年来都不和父亲说话。父与子,这是在文学中反复出现,更是在无数人的人生中无数次出现的纠葛冲突。
 
  让作家感到庆幸的是,父亲生病后,他一直在床前尽孝侍疾,给老人洗脚按摩。但是让作家感到遗憾的是,父亲基本已经认不出他了。“我这么多年来一直在外面,终于回到他身边的时候,却失去了走进他记忆的权利。”
 
  “现在回想起来,当时和父亲的冲突简直是罪孽。”麦家说,这段人生经历对自己也有启迪,他更能体会和理解儿子的青春期叛逆。
 
  受塞林格启迪走上文学道路,又曾被博尔赫斯的“阳光”照耀,麦家认为,阅读可以教人学会和解。“它让我看到许多别样人生,在别人的人生中体味自己,最终体会到世界是那么大,人是那么渺小与复杂,成长又是那么困难,这样心胸就会慢慢亮堂起来。”
 
  麦家的蒋家村位于杭州市富阳区大源镇。大源溪“盛着山的力气”汇入富春江,再向东就是钱塘江、大海。
 
  “人生海海”是一句闽南方言,形容人生像大海一样复杂多变,起落浮沉。麦家说:“如果一个人不能与人生中的冲突和解,生命就会越活越小、越活越难。”
 
好的教育,就是神奇的照亮
好的教育,就是神奇的照亮

( 2019-11-0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11版 草地副刊
 
  张丰
 

 
  有位在北京工作的朋友,小时候在山西农村生活。她读的小学,有一年从县城来了一位漂亮的女老师。朋友是课代表,要把同学们的作业收完,送到老师办公室。她进去的时候傻眼了:美丽的老师,正在和一个小伙子手拉手,转圈,跳舞。
 
  “老师是在恋爱”,很多年后朋友回忆起来那一幕,仍然有点兴奋。一个小女孩,被眼前的一幕照亮了。在她看来,这个外来的老师,拥有和其他老师不同的气质——谈吐,走路,哪怕是“爱情”,都代表着一个更广阔的世界。后来,这位朋友从山西考到了北京大学。
 
  我也有相似的经历。读初中的时候,学校来了两个年轻的男教师,他们是从一个师专过来实习的,老家在焦作。虽然都是河南,但还是相隔了两三百公里。他们的豫西方言,和我们豫东平原不同,听起来仿佛要洋气一些。很多时候,他们会直接讲普通话,在我们学校,根本没有讲普通话的老师,不管是课上还是课下。
 
  现在想来,他们不过是中师毕业的小伙子,十七八岁而已,来到我们这个镇上,也很忐忑吧。他们穿着运动服,很有可能是没有别的衣服可穿,但是在我们看来却是时尚的象征。我们从没穿过校服,更谈不上运动服,脚上都穿着母亲做的布鞋。
 
  作为教师子弟,我对老师早就没什么神秘感了。从小就认识很多老师,在他们的爱、调侃和哄笑中慢慢长大。我知道教师很伟大,拥有自己的“节日”,但是也知道他们都是普通人,我父亲做的饭菜,就常常难以下咽。他也会找个借口,把洗碗这样的家务分配给我们。同学们看到老师都是仰望,而我却从来没有这样的尊崇和神秘感,那就是我每天都能看到的生活啊。
 
  但是这两个穿运动服的、讲普通话的小伙子却重新让我对“教师”这个职业产生了陌生的感觉。教师应该是有追求的(穿运动服而不是我们的居家服装),应该是讲普通话的,那意味着和一个更高级的标准、一个更大的世界联系起来。那时还没法看电视,但是已经通过收音机知道普通话是怎么一回事,有了“国家”和“乡土”的模糊区分。
 
  这样的老师,未必真的传授过你知识,但却为你召唤出一个新世界。那两个实习教师,就没有给我上过课。但是,他们的存在本身,就足以召唤出一个广阔的世界,就像拽着你的头发,把你拔离了地球,脱离引力的掌控,找寻到飞翔的感觉。你的内心会有一种真正的觉醒,开始重新打量现实生活,你和现实产生一种疏离感,开始想要离开,去看那个更大的世界。
 
  大概就从那时开始,我就知道自己一定会到远方去求学。经常和两位实习老师一起打篮球的弟弟应该有相同的想法。那年寒假,有邻居开玩笑说要给弟弟介绍一个对象,才14岁的弟弟恼怒起来。他说:“我才不会在老家找对象。”父亲的眼睛亮了起来,他一定发现自己的两个儿子变了。
 
  这可能是关乎到教育的一个本质问题:什么才是真正好的教育?一个孩子,每天随波逐流背着书包上学,做各种作业,应付考试,他一定需要一个特别的日子,需要一个决定性时刻来照亮自我。有时候人们会说,真正好的教育,是让人能够“发现自己,完善自己”,但是却并不是每个人都能获得这样的契机。
 
  父亲可能不是特别好的老师,他教过的学生,也有考上北大清华的,他只会说“学习都要靠自己”。但是,我隐约感知到,父亲懂得教育的根本。我读初二的时候,父亲正好教这一年级的数学。我的数学很差,他有足够的理由把我调到他所教的班级。但是,父亲没这么做,他甚至都没有给我讲过一道数学题。
 
  他一定知道,自己亲自教儿子,是错误的选择,教育需要的是不断的“陌生化”,需要展示新的场景和可能性。回想起来,自己经历了那么多老师,对自己影响最大的,其实都和“教学”无关,而是一些神奇的暗示或者力量。
 
  读高三的时候遇到一个很厉害的语文老师。他总是懒懒的,对讲解语文题很是不屑,有时候会说“这个没什么意思”之类的泄气话。但是,他的傲气和身上干净的白衬衫,却很神奇地鼓舞了我。在我看来,那就是才华的象征,也是一个读书人该有的样子。于是,我就发奋学习语文,差点把《古文观止》全部背诵下来。那位老师可能永远都不会知道,他通过这种方式“照亮”了我。
 
一路走好!“硬汉”从维熙
一路走好!“硬汉”从维熙

( 2019-11-0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11版 草地副刊
 
  韩浩月
 

 
  “老从今天早上走了”,当从维熙先生的好友、传记作家李辉10月29日晨在微信群里通报这一消息时,大家都觉得震惊与伤感。2018年《从维熙文集》出版的时候,在新闻发布会上他还朗诵诗歌、用美声高歌一曲,2019年也曾出席过公开活动,身体状况看上去不错,不像是86岁的老人,也许这是因为大家愿意记得的,永远是那位爱喝酒、爱唱歌的“强壮”的从维熙。
 
  从维熙的名字,长久地停留在中学时代的记忆里。这个名字像块石碑,遥远而又坚固——产生这样的印象,是他的作品与文字的缘故。前些年忽然觉得自己离这位文学前辈很近,是因为聚会的酒桌上,时常出现从维熙赠送的来自他家乡河北玉田的酒。酒都是李辉带来,每次都会说“这是老从送的酒”,酒是坛装的,每坛两公斤,每次都会被喝光。喝多了“老从的酒”,便惦念着什么时候能敬他一杯,感谢这几年的赠酒之情。
 
  2018年6月6日晚,是我们几个好友运营的“六根”公号开通四周年聚会,从维熙来了。网上他的生辰,只有年份显示是1933年,没有具体到几月几日,但那天有人给他准备了蛋糕,所以极有可能从维熙的生日是6月6日或者前后某天。现在回看那晚聚会的照片,发现他虽然满头白头,但精神良好,还握刀为众人进行了切蛋糕“剪彩”。那晚的从维熙有没有喝酒不记得了,但清楚地记得他高歌了一曲,用美声,这已经是他在聚会中的保留节目。
 
  2019年2月,春节过后的一次聚会,从维熙再次出席,欢声笑语中他的兴致也颇不错。从当晚的合影看,拍照时他还与我们一起端起了酒杯,可能是端起又放下了没有喝,但曾经好酒之人的洒脱之气还是在的。有关从维熙喝酒,流传着这样一件轶事:1985年的时候,从维熙随一个作家代表团前往日本访问,遭遇到了有“酒鬼”之称的日本著名作家水上勉,两人从小杯喝到大杯,之后水上勉喝一杯从维熙喝三杯,直到把水上勉喝得甘拜下风、心服口服。第二天当地媒体报道称,“中国作家从维熙是征服东瀛的酒魔”,从维熙看到之后比发表了一部小说还高兴。
 
  2019年5月,第三次见到从维熙,是在画家罗雪村的画展上,从维熙在家人的陪同下前来参观。在画展上,他遇到许多老朋友与新朋友,虽然话说得不多,但大家对他的尊重与关心,都是显而易见的。也就是在这次画展上,从维熙透露给李辉一个信息,他想把《大墙下的红玉兰》手稿捐赠给巴金故居,“我一听,心里非常感动。这部手稿珍藏至今的老从,将之赠送巴金故居,是多么了不起的情怀!”——李辉在文章里这样写道。李辉把手稿转交给巴金故居负责人,并请对方做一个精装本,当这本书的封面已经面世,新书将要印制出来的时候,从维熙离开了人世,没能看到新书,这是个遗憾。
 
  《大墙下的红玉兰》是从维熙的代表作,这部小说的写作与发表,开创了新时期文学一个新的题材区域,也为从维熙带来了“大墙文学之父”的称谓。这部小说最早发表于《收获》杂志1979年第2期,按照从维熙的描述,《大墙下的红玉兰》是在《收获》杂志创始人之一巴金的坚持之下,编辑部才把它以最快的速度和头题位置发表出来的。《收获》杂志还发表过从维熙屡遭退稿的《远去的白帆》,后来这部小说以接近全票,获得了1984年全国第二届优秀中篇小说文学奖。巴金对从维熙的赏识,源自两位都是爱讲真话的人,从维熙的创作,从来都是属于“硬骨头”式的,晚年也是如此。
 
  从维熙去世后,有许多的报道与纪念文章,也有他此前的一些文章被传播,其中有一篇是从维熙回忆1963年在北京南郊团河农场参加劳改时与潘汉年的交集:在河沟对岸,从维熙时常见到一位垂钓老者,凭借模糊的面相以及身影,从维熙觉得老者是潘汉年,他向农场办公室的人询问,得到的答案虽然似是而非,但更加确定了潘汉年的身份,从此他时常与垂钓老者隔河招手或者偶尔相视一笑。文章当中,有一段十分令人动心的描写——出于对潘汉年的敬仰,从维熙做了一个被他认为“十分出格”的行动:
 
  “那是夏日采摘蜜桃的日子,组里成员都装运桃去了,只有我一个人在值班房,负责过秤等待汽车来拉走桃筐。就在这一瞬间,我看见那位钓鱼老者正在树下发呆。这时我突发奇想,让那位比我心灵还要苦涩的前辈,也尝尝生活的甘甜。我从桃筐里遴选了两个熟透了的桃,先是想给他扔过去,但怕损伤了蜜桃的形状。想来想去,忽然计上心头,我从值班室找来一个塑料盒子,再把两个桃放进盒子——我想如同放河灯那般,让两个寿桃漂浮到小河对岸。”
 
  然而对岸老者的反应却是,“似乎看穿了我的用心,先是对我连连晃动他头上的草帽,然后便夹起钓鱼竿匆匆离开了河沟对岸。”这样一个简单的情节描写,充满了书生意气与文人式的表达,有着孩子气的天真,但读了之后却心受震动,让人有想流泪的冲动。一河之隔,让两位大文人失去了面对面交流的机会,那条河之大、之冰冷,真是让现在的人难以想象。
 
  从24岁到44岁,人生最美好的年龄段中,从维熙所经历的坎坷与磨难,都被他写进了小说与纪实文学当中。这些文字灵感来源于真实的生活,通过一双勤奋的手,从维熙为读者留下了一个了解过去的窗口。同时,也反过来塑造了现实生活中的从维熙,他的不畏苦难,他的豪爽性情,以及晚年时还经常的歌之咏之,何尝不是在表达一种生命态度,如果中国也有“硬汉派”作家的说法,从维熙当算一位。
 
 
摆脱孤独是寻找自我认同的动力
摆脱孤独是寻找自我认同的动力

( 2019-11-0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11版  草地副刊
 
  储双月
 

 
  “认识你自己”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人生最大的难题。当人进入知命之年,尤其是经历了无数次生死考验之后,会不知不觉陷入认知困惑和自我分裂。这时自我意识的认知变成了一种找寻,试图找到那个一直迷失和分离的自我。通过自我的觉醒,把自发的生存状态变成自觉的体验和认识,形成自我调节控制的心理基础,从而具备认识自己的能力。这样就能证明自己的真实存在,最终达到认识自我的目的。李安的电影《双子杀手》讲述了51岁、曾经杀过72个人的前国安局特工亨利,如何在跨入知命之年遭遇克隆人追杀,又如何陷入认知迷茫、平衡本我与超我的冲突,最终回归内心安宁的故事。
 
  关于《双子杀手》的创作意图,李安在采访中这样说:“如果说《卧虎藏龙》的李慕白,是我步入中年的一个检讨,那这次就是我步入老年,对人生的新检讨……有的时候我们都越来越像克隆人。人到中年,甚至有时候比克隆人更像克隆人,日子过惯了,已经找不到真实的日子是什么样子的。就像亨利要面对的那种年龄困境——中年人不能退休,退休就要被杀……我想看一看时间究竟在人身上做了什么手脚。”克隆人小克如实反映亨利青年时的形象和心态,还原出一个真实的轮廓,最后使得亨利的一体两面领悟到人生的真谛、生存的意义和生命的本质。
 
  从《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到《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再到《双子杀手》,都被李安以寻找身份认同的主题贯穿。《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展示了在这场认识自我的旅途中,少年派的内心由此分裂成少年派和孟加拉虎的过程。孟加拉虎代表心中兽性的本能,这让派警觉并获取在大海上存活下来的力量。少年派同时信奉三种互排性宗教,在危难中超越了多神信仰,他的精神分裂最终在孤独的旅途中得到治愈。《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中的比利·林恩所在的B班因安葬班长获得短暂的回国机会,他们作为英雄受邀参加一场橄榄球比赛的中场表演。比利·林恩面临“去”和“留”的抉择,最终认识到自己的归宿在战场,因为只有在伊拉克战场才让他感受到自己真实的存在。
 
  《双子杀手》中亨利和克隆人小克均由一人扮演,72个鬼魂似是化成魔鬼附在克隆人小克身上来追杀亨利,成熟的“我”与青春的“我”在灵魂层面得到深层次沟通,该片依然延续了寻找自我、发现自我存在的精神脉络。至于为什么始终纠结于自我身份认同,李安曾这样说过自己的经历:“在现实的世界里,我一辈子都是外人。何处是我家也难以归属,不像有些人那么的清楚。在台湾我是外省人,在美国是外国人,回大陆做台胞,其中有身不由己,也有自我的选择,命中注定,我这辈子就是做外人。”李安身在异国他乡,始终像一个局外人,对自己所在群体及其文化找不到认同感和归属感。自我未来归属感认同不是别人给予的,是自己对社会的适应和积极调适。少年派在三种宗教信仰的挣扎中寻找存在于内心中的神性,比利·林恩在世俗社会的裹挟中失去自我的感知故而回到战场,亨利退休后在与自我镜像追杀过程中认识自己。
 
  寻找自我认同的心理是人的本性需要所致,也是因为人会感到孤独,与外在世界分离。摆脱孤独是寻找自我认同的动力。亨利在庭院、巷子、地下古墓三次正面认识克隆人小克,使亨利意识到自己并不孤单,有责任像父亲一样去启蒙自己的儿子,让冷酷残暴的他改邪归正。亨利正是通过纠正杀手小克人生观价值观的过程中摆脱了孤独,并不断自我反思,最后用父爱来完成自我救赎之旅。从技术层面上讲,李安凭借每秒120格、4K解析度、3D立体效果的拍摄,达到了现今世界上最先进的电影投影机的能力极限。他破除隔离“真我”的技术障碍,增强自我的真实感,提供逼真如人眼实际感受的视觉体验,带给观众身临其境的感受。这种制作和观赏电影的全新方式,让李安始终立于电影数字技术的最前沿,做未来技术的引领者而不是被迫淘汰者。但李安的技术控使《双子杀手》因剧力不足而遭受票房与口碑的双沦陷,技术上超前的优越感与无有后来者的孤独感并存。从内容方面可以说,亨利和小克新旧两代人由仇恨追杀、躲避转变为相互凝视、唤醒,可视为是对李安的“父亲三部曲”的致敬。
 
寻“夏”二里头
寻“夏”二里头

( 2019-11-0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11版 草地副刊
 
  汪永基
 

 
  云高气爽,秋风得意。洛水之阳的这片黄土地上群贤毕至,高朋满座。学界期待已久的“纪念二里头遗址科学发掘6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河南洛阳二里头遗址如期举行。近年来,文明探源、夏商之辩、信史疑古与“最早中国”等学术前沿之争已蔓延学界之外,数据频出,成果硕硕。二里头文化高度传播,知名度爆棚的主要原因是在中国古史中是否存在夏朝。这种疑古现象或许超出了人们的常识。
 
  对浩瀚的华夏文明史最常用的赞美之词莫过于博大精深与源远流长。1959年之夏,考古学家徐旭生依据《史记》在河南洛阳寻找“夏墟”时,在豫西地区偃师二里头村发现类似古代大型都邑遗址。依照“最具典型性”的夏文化特征,二里头遗址的发掘逐步显露出区别于之前史前龙山文化和之后信史中的商代文化,从而学界也开始了对二里头遗址是“姓夏”还是“姓商”的争论。
 
  “信史”还是“疑古”的纷争在学界长期存在,喋喋不休,各领风骚。由于夏王朝的“信史”存在对于中华五千年文明史具有承前启后的特殊地位,北京大学教授邹衡发声:“夏文化不是没有发现,而是用什么方法去辨认它”。我国“夏商周断代工程”首席科学家李伯谦教授表示:“二里头遗址为夏代存在提供了可靠物证。没有二里头遗址,我国夏商周的年代框架就拿不出来。”一语千金,以《史记·夏本纪》为历史蓝本的记述成为学界认同的主流,遗址新的发掘材料也不断得到充实和证实,二里头遗址是夏王朝部分时期的都邑。
 
  据古文献《竹书纪年》载:“太康居斟鄩,羿又居之,桀亦居之”。太康为大禹之孙,夏启之子,是夏朝第三代君王,因贪欲田猎,漠视民生等曾失国于东夷族领后羿八年。“少康中兴”之后,其后帝予完成了迁都计划,回到斟鄩直至夏末帝夏桀丧国于商止。史书对夏都地望斟鄩有描述记载,指明在洛阳偃师洛河岸边。史料多有记载,斟鄩以国为氏,出自姒姓,为上古八大姓之一,由舜帝赐之禹为颂治水之功德。姒姓的后代也包括费、邹、谭等姓氏,传流甚广。
 
  关于夏王朝的争议在学界堪有“和而不同”之风。夏王朝由夏族所创立,或由分布甚广的夏民族聚落、城邦、联盟和都邑共称而来。其向东与东夷族明争暗斗,扩张土地人口,实施教化;向西与戎狄绥靖和亲,逐步形成夏文化,在古国与方国之间突显夏文明。夏王朝据载历经14代17帝,其先后在中原嵩山、阳翟、商丘等数个地区建都立业,广域王权。在夏王朝第十代帝泄期间,正式赐封九夷各个部落诸侯爵位,或开启完成统一中原及其周边地区的王朝天下。有史载,自大禹立夏,太康帝完成“家天下”格局,止于夏帝桀,夏族为华夏文明贡献了471年。
 
  在著名考古学家许宏与袁靖合作编著的《二里头考古六十年》一书中,强调了对遗址出土人骨的整理、分类与研究有极大的遗憾,没有进行系统和科学的鉴定,导致相关人骨材料保存较差,人骨的形态学研究进展缓慢,对二里头遗址古代人群的体质特征和种族类型缺乏明晰的认知。在对遗址中人骨初步的体质人类学检验中,与中原地区新石器时期古代居民的体质特征较为一致,从大人种上属于亚洲蒙古人种,与现代华南地区的居民颇为近似。著名人类学家朱泓教授将这种类型命名为“古中原类型”。值得注意的现象是这种类型的居民曾经广泛分布在新石器时代的黄河中下游地区,包括考古学文化中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庙底沟二期文化、龙山文化和陶寺文化等地区的居民中。这种现象从侧面是否反映了夏王朝与夏文化一统华夏建立广域王权的同时,不同族属的人群开始了华夏文化的认同,
 
  时至殷商时期,根据安阳殷墟祭祀坑和中小墓两类墓葬出土人骨形态特征分析,殷商时期中原地区人群的体质特征大致可分为四种类型:古中原类型、古华北类型、古东北类型和古华南类型。其中以接近现代东亚蒙古人种的古中原类型居民占绝对优势,这反映自夏代至殷商时期这一地区作为政治中心吸引了四面八方的人群来到这里构成了民族共同体与文化共同体。据有学者研究认为,二里头遗址所呈现的文化主体是从中原地区龙山文化基础上吸收融合周边地区文化发展而来,在考古学文化上保持了连续性。有学者认为,二里头文化是单一民族创造的文化共同体,同时呈现了多元和多层次的文化繁荣。
 
  著名的古史学者顾颉刚曾感慨:“河、洛之间为夏代政治中心自无疑义。所恨者,夏代史迹无文字可证明耳。”到目前为止,几代历史学家和考古学家都曾不得所以,抱憾终生。夏代有无文字的疑惑与争论已成为学界急切期待考古学新材料出现或新研究成果的出笼。曾经在全世界学术圈公认的常规中,文字的出现是文明的标志之一。为此,我国史学界及考古学界围绕文明进入的门槛争论不休,自圆其说,各有千秋。考古学家夏鼐曾有著名论述,明确指出夏文化应该是夏王朝时期夏民族的文化。由此而论,龙山文化、二里头文化、二里岗文化的遗存属于不同性质的文化,而集中代表夏文化模式的二里头文化是否会有文字形态材料出土已成为学界期待的焦点。
 
  有学者针对性指出,文字是记录和传达语言的文化工具,具有表形、表意、表音的功能。由于文字的起源、发生、成长与成熟经历一个很长的历史过程,因此也是学界长期关注探讨和思考的重要学术问题。二里头文化的陶文或被认为是文字,或被认为是符号,在其文化区域内多有发现,字符表达不少于64种。国家博物馆研究馆员李维明认为,这些发现的字符多见象形,也见会意,存有文辞,同时具有属地、数量、日期、祭祀等寓意,符合文字超越时间空间的记录功用特征,当属于文字,其结论是:二里头文化骨刻辞性质属甲骨文字。据知,二里头文化碳14测年经多地测试公布,其文化年代上限逐次下调近200年,大幅度压缩,使之前的新砦文化扩充其中,出现夏代纪年新的格局。
 
  华灯初上,秋夜已凉。刚刚开馆的二里头夏都博物馆仍然人声鼎沸,灯火通明,络绎不绝,赞声贯耳。人们流连忘返于二里头文化的氛围之中,仿佛徜徉于夏都的陶、玉、骨、铜完美组合的框架里,尽情地吸吮华夏文明的精髓,感受着夏代的一体多元之光。
 
爬高石梯,仰望李庄先贤
爬高石梯,仰望李庄先贤

( 2019-11-0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12版 草地副刊
 
 
 ▲高石梯上那棵拦路的树。李传玺摄
 
 
 
  李传玺
 

 
  高石梯在哪?在李庄。准确地说,假如是在上世纪40年代,你从长江李庄码头上岸,前往板栗坳,出镇右拐,经过上坝月亮田,那里住着梁思成、林徽因以及营造学社同仁,再往上走,江边崖壁一段路是也。
 
  自从中央研究院史语所搬到板栗坳之后,这段路不仅傅斯年、李济、董作宾、梁思永等史语所的人走过,后来来此考察的李约瑟、费正清以及来此答辩研究生的西南联大领导梅贻琦、郑天挺等人也走过;不仅董作宾、李方桂等人研究的甲骨和头骨从这儿抬过(董作宾在此编就了小屯殷墟文字甲乙两编);中央研究院1132箱图书、仪器、档案和标本也从这儿抬过,其中图书就有10万册,还有大量明清内库甚至御批档案。
 
  只要走到这儿,不管他们已经走过多少遍,都会感到艰难,感到痛苦,以致于不得不用数台阶的方式来分散自己的注意力,计算自己已经走了多少,来缓解疲累。他们终于数清楚了——这里一共503级台阶。如果比较一下,是泰山中天门到南天门的三分之一,但这里的台阶比泰山的更窄、更陡、更急促。我想,这个数字不可能是一下数出来的,也不可能是一个人数出来的。这个数字是抗战时到此处的中国文化人艰难攀爬的“象征”。
 
  自从知道李庄,我就想到李庄去,去看看他们曾经的艰难与执著。用现在的话说,他们心中都有一份文化自信的初心。如果没有这份心,一次次面对高石梯以及高石梯般的艰难,也许他们早就掉头而去,鼓棹东下了。
 
  除了现在的老住户,以及牌坊头修复的纪念馆里,那位忠于职守的值班人员外,春节期间来到这的,只有我和我爱人。我像小时在老家过年,给长辈挨家拜年一样,拿着李庄的“索引”,先是看过了纪念馆,然后是戏楼院、田边上、桂花坳。在心里喊着这些大师的名字,我一次次泪流满面。自从去李庄看了他们,再读关于李庄的文字(2019年8月2日《新华每日电讯》草地副刊刊发的《李庄启示录》),我仍然会泪流满面。每当我写到这些地方,仍然抑制不住自己的泪水。他们对民族文化的坚守和爱国情怀下的坚韧,伴随着他们的影像,以及曾经充溢着他们气息的空间,在我心底,窖成了一汪深邃的泉,时时洗濯着我的灵魂。
 
  戏楼院是梁思永养病的地方(他和山下的嫂子林徽因一样都是肺病,在此处都躺倒了,而且曾经极其危急),更是董作宾利用甲骨等写出《殷历谱》的地方,如今空空如也,连戏台也坍了。当年码放甲骨、头骨的地方现在是羊圈,整个院子到处是羊粪球和羊尿的臊味。田边上是图书馆,住着史语所年轻的研究人员以及王献唐先生,如今也被分割成了许多家,到处堆着农具。院子中,四个回来过年的年轻人在打麻将,阳光很暖,饭桌也摆了出来,几个年纪稍微大的还在品着酒。
 
  桂花坳是傅斯年旧居。在这个山冲的尽头,如果从李庄顺高石梯上来,此屋恰好背靠一上来的那个小山头。与作为图书馆和史语所办公地的张家大屋相比,此屋就是一排低矮的普通农舍,悬山式。好在木格窗户很大,透光透气都很好,前面是一大片水田。站在屋前,放眼望去,一派辽阔,倒也符合傅斯年的“气派”。如今的房子一派破败,门关着,上半部门板空着,两个大窗户没了窗棂,一个用篾笆糊着,一个散靠着几根竹木。门口堆着柴草,晃晃地站上去,透过窗户上的蛛网看进去,黑咕隆咚,似乎到处是锅碗瓢盆。披屋是新搭的,门好像没锁,正想着能不能通过此处进屋看一看,没想到养了一栏猪,为了看猪,栏上拴了一条大狗,门一推,狗一下冲了上来,我差点被它咬了一口。
 
  我想绕着傅斯年的房子走一圈。哎,旁边一个院子里坐着一位老太太,看样子快九十了,忙过去,问候老人家。她抬眼看看我这个陌生人,友好地笑了笑。老人家叫涂仁珍。
 
  我问:“老人家您一直住在这儿么?”她耳朵似乎不太好。旁边陪她的年轻人连忙用当地话大声再说一遍:“是的,一直住。”
 
  “那您见到过家旁边这屋抗战时来住的人么?”
 
  “你是不是指那个傅所长啊!”她称他为傅所长。
 
  “是的,见过,那时我有十岁了,有记性了,我家那时在弄船,我帮我父亲推船,他有时不到李庄码头,就在木鱼石那儿下,往往要坐小船到岸边,就是在码头那下,水少,也要坐小船到岸边(本文作者注:‘船到李庄并不靠码头,仍然‘开慢车’走着,只有一个小摆渡用竹篙钩住船帮,旅客先匆匆忙忙的下到小船上,然后才拢岸。这种下船法,船上人叫做‘递漂儿’;乍一听来颇有点儿耽心,及至身临其境,也就平平稳稳的登岸了。’《郑天挺西南联大日记》上册第430页)。他常常坐我家的船,人很和善,就是胖,一站到船上来,小船都要晃好几晃,站到一边,船就会很斜到一边(老人家还比划着),马上要站到中间来,有时戴像许文强(竟然记住了《上海滩》里的许文强)那样的帽子,上衣因为胖而显得短,常常鼓出来,走一步飘一下,我太小,没有同他说过话。但我记得他同我父亲说过话,给钱时好像不计较多给了好像也不让找。可能是离岸比较近,他没问过我什么。”
 
  “他们上来的老路在哪?”
 
  “就我家门口这条路,你沿着下去就到街上了。”
 
  “我现在能走么?”
 
  “没有人走了,你不怕累么。傅所长那么胖都能走,你没他那么胖,能走。”
 
  看过许多资料,似乎这里已没有人见过傅斯年了,没想到我竟然还能偶遇一位老人家,这是不是冥冥中傅斯年先生因我不能进到他的房间,而对我的补偿呢。
 
  路旁是片竹林,穿过去,平圆的小山头上麦苗青青。这个小山头可是记载着史语所人最后的兴奋。庆祝胜利的鞭炮声从山下街上传来时,板栗坳的人以为是土匪又来抢劫了,抓起猪八戒的钉耙就跑到这个山头准备拦截,但当看到是庆祝胜利时,他们干脆就席地而坐,将各家所剩的此地李庄三白之一的白酒(另两个是白肉和白糕)拿来,一醉方休。
 
  山头下是一水塘,塘埂过去,连接着隘口茅草掩覆的一条小路。路头一棵大树,正疑惑这是不是条路,旁边人家走出一个年轻人。询问下,他说,这棵树就是非常有名的黄葛树,当年山下人走上来都会坐在树下石阶上休息。这几块石阶就曾坐过梅贻琦、傅斯年、李济、梁思永、郑天挺、罗常培、董作宾、陈梦家、李光涛等人,这棵树就曾在夏天大太阳下给他们遮阴,让他们坐在那儿体味艰难攀爬后的放松轻快。我好像看到这群大师们正愉快地说笑着,我也想坐下去加入他们的交谈,问问他们现在在干什么,想不想教导我这个后来者一点什么。年轻人说,现在这条路几乎没人走,比当年更难通行,要走就趁早,要是下雨或天晚了,可能有危险。现在走,还可以赶时间走到长江边,把这条路完整地走上一趟。
 
  此处的路还比较平缓,麦田夹杂着油菜田,虽然是春节期间,宜宾一带的田里常常看到片片零散开起的油菜花。我想那时的李庄,也应该如此。但那个时期在李庄的大师们的回忆里,几乎读不到春天的气息,尤其是这灿烂让人兴奋的油菜花。即使是春节,在他们的眼中似乎也是灰的,心中似乎也是被团聚的期待所充填。
 
  那时小小梁再冰写下日记:腊月二十九, “下午,大家一起上河滩上去接爹爹。我兴奋极了,我觉得爹爹似乎不会来,但又似乎会来。要是来了,那岂不是妙极了吗?总而言之,我兴奋极了。走着走着,到了河滩,我看见一只大船,有许多许多人划,一面划一面唱,唱的很好听,我听的很高兴。听了一会,就和小弟小石崩玩沙。玩了一会儿,妈妈就带我上囤船上去打听船的消息。囤船很有趣,好像一个水房子,囤船上的人说:‘今天恐怕没有大船来了。’我们就上街子里去买罐子……”
 
  腊月三十,“早上把前些日子的日记都补完了,心里有说不出的轻松和快活。明天是除夕了,后天是元旦了,我靠在桌边,心里很想念爹爹,我真希望他明天忽然来到这里……”“爹,你为什么还不来。莫老讲故事。”
 
  梁再冰是这种心情,那么病中的林徽因呢?仍滞留在昆明的梁思成呢?走到李庄来的成千学人,还有来到大后方那千家万户呢?他们眼中心中还有春节么?还有这些一感知到春,便灿然怒放的花么?
 
  路只有两尺来宽,一边是山坡,一边是田地,依山势用条石砌成台阶状。没有多少人走,茅草将路覆盖了大半,腿在草中迈动着,只听得唰拉唰拉响。在黄葛树那儿已能望见长江,此时越往下走,越觉得前面的那排山像一堵大墙,不仅挡住了视线,还让人觉得路到那儿就会消失。可峰回路转,先是两座崖壁间闪出一道缝,小溪上架着一座小石拱桥。李约瑟来后曾在回忆登山的文章中记载过这座小桥。小桥精致又沧桑,不过也覆满了茅草,不认真看,肯定会忽略。看资料说,这里石壁上好像还有座小佛龛,是保佑虔诚的上山人好运的,但不知是不是茅草盖了,我没看到。
 
  郑天挺上山时,曾说到有一座半山亭,我想应该也在此处,因为小桥两端也还有平地,要是在此处建座小亭应该不错。两山渗出来的小溪水挺急,崖壁间从长江挤进来的风挺大,可以坐在小亭中听泉乘风观长江看山势。再往前,小路开始贴着崖壁走。崖壁突然伸出一个尖角,小路顿时形成一个折。而就在这,从崖下突兀地长出一棵大树来,树上伸出一个大枝,横担在路的上方,也就一人高。走到下面,视野顿时开阔,浩浩的江面突然横亘在你眼前。
 
  现在江水不丰,两岸显出开阔的石滩来,离岸几十米处蹲伏着一尊弓腰驼背的巨石,这是不是人们常说的木鱼石呢?江水大时,它露一个头,下行船望而生畏,生怕一个不慎撞上船毁人亡。而在那时,从下面上来或从宜宾来的人看到它,亦喜亦忧。喜的是知道李庄到了,忧的是就要开始登岸去爬那人见人愁的高石梯。如今都是机械船,无须忧虑它的凶险。此处也不再停靠船舶,它蹲在那儿,一副落寞的样子。
 
  收回目光,沿崖壁上的路直陡陡地往下走,现在也没有护栏,当年我想肯定没有。抬着当年那么多贵重古物图书仪器资料该怎么走,抬着那么胖的傅斯年李济等人该怎么走。无怪乎抬的人稍一打顿,傅即要下来自己走。由此想来,这棵树真是长对了地方。对上行人,是个安慰,过了此处,就不凶险了,好好歇歇;对下行人,是个告诫,慢点,下边就是真正的险路了,同时恐怕还得看一看等一等,如果下边有挑着担着抬着的,最好让他们先上来。由于现在沿江修了公路且填了护坡,崖壁上的路被拦腰斩断。过了此处,很快就下到了公路上。
 
  当我看到下面不远就是公路时,我向这棵树道了谢。我不知现在每天还会有多少人从它下面过,给上行的以安慰,给下行的以提醒。但我还是感谢它,对它曾经的付出。在所有人的回忆里,这里只有艰难,却没有坠落。如果说高石梯是抗战时期,中国文化人文化抗战精神的象征,这棵树也算是茁壮的见证。
 
  如今它仍然立在这儿,仍是一个提醒。虽然没有多少人走过,但我走过了。宜宾正规划将板栗坳、门官田一带整体整修,我想会有越来越多的人,从这里走过。
 
“激动喊话”贫困户的女干部,是这样想的……
“激动喊话”贫困户的女干部,是这样想的……

( 2019-11-0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13版 成风化人
 
  本报记者杨静
 
  
 
  近日,一段名为“云南一扶贫工作者‘骂’贫困户”的视频在网络平台上刷屏,视频内容为一位戴着眼镜、身着黑色衣服的女干部激动喊话“教育”群众,让大家不能“等靠要”,脱贫要靠自己勤劳的双手。
 
  这是一名怎样的干部?当时的真实情景是什么样的?请跟新华每日电讯记者走近当事人李波。
 
“希望大家不要关注我个人”


 
  要带动群众脱贫,不仅要讲政策,也要找问题,更要做示范


 

 
  视频中的扶贫干部是云南省普洱市镇沅县级融媒体中心副主任李波,今年8月27日,她被组织派到今年计划脱贫摘帽的墨江县新安镇担任脱贫攻坚督导员,督导当地对标“两不愁三保障”脱贫标准,找问题、补短板,努力如期实现脱贫任务。
 
  10月17日,李波来到新安镇南汉村入户了解群众对扶贫政策的知晓度、需求以及脱贫的短板。在入户过程中,她发现群众的住房保障基本实现,部分贫困户也住进了新建的房屋,但家里有些脏乱,个人卫生和人居环境存在一些问题。
 
  “住进了新房,但还没养成新习惯。”李波说,中午自己来到村委会给村干部反馈看到的情况,村干部还想邀请她去入户检查其他几户的卫生,被她婉言拒绝。“刚才已看过几户,有的贫困户家里卫生有些脏乱,还是要想办法让老百姓看到自身存在的问题,让老百姓愿意打扫、主动去做。”
 
  “干脆带村民来次大扫除吧。”李波提议。午饭过后,村民们被召集到篮球场开群众会,然后大扫除。当天有几十名村民陆续来到篮球场,李波在说完入户看到的情况后,就开始了宣传教育工作,这才有了视频中的一幕。
 
  这段“扶贫女干部激动喊话贫困户”的视频成了微博上阅读量较高的热门话题,李波的“激动喊话”意外收获了点赞无数。很多网友留言说,这位女干部不是在骂,只是摆事实讲道理,是在教育、帮助、引导贫困户,虽然她的情绪有些激动,却说出了一些实实在在的道理,值得点赞。
 
  李波说,她主要是来帮助当地查找并解决脱贫的短板和问题的。此前,通过参与镇沅县的脱贫攻坚工作,她总结了一些经验:要带动群众脱贫,不仅要讲政策,也要找问题,更要做示范。
 
  对于是谁拍摄的视频、又是谁上传到网络上的,李波自己也不知道——当时在场人多、她又投入,根本顾不上这些。但她希望大家不要关注她个人,而是去关注、关心参与脱贫攻坚的群体,大家竭尽全力让贫困群众脱贫,同步奔小康。
 
自己过了苦日子,知幸福来之不易


 
  所有的幸福生活都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是靠奋斗来的


 

 
  出生在镇沅农村的李波,很早就与扶贫工作打交道,而她也是通过努力实现脱贫的典型。
 
  “我也过了一些苦日子。”1975年出生的她,有5个兄弟姐妹。小时候,她住过茅草房。后来,为住上土基房,她和兄弟姐妹一起和过泥、打过土基。再后来,才慢慢住上了土木房、砖瓦房。
 
  李波的父母靠种植水稻和玉米为生,两口子都很勤劳,但很长一段时间里,家里还是经常得到别人的接济。“过去我也有些自卑。”李波说,成长过程中,她逐渐感受到父母不容易。
 
  在李波印象里,即便家里贫困,奶奶和母亲还是特别讲卫生,锅碗刷得很干净。由此她从内心觉得,即便再穷再苦,也要把自己、把家里收拾干净。
 
  “生活就像照镜子,你对它笑,它就对你笑。”李波的第一份工作是教师,从家里要走20多公里山路才能到学校,哪怕这样,她也没有觉得辛苦,反倒觉得要感恩。
 
  因此,在群众会当天,李波才会说“大家都是经过苦日子的人,以前吃不饱、穿不暖,现在吃穿不愁,还有什么理由不把生活过好?”
 
  李波觉得,所有的幸福生活都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是靠奋斗来的。正因为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大家更要奋进、要感恩。
 
文绉绉地宣讲,有时效果不理想


 
  如果是“老油条”,就说得重一点,点出具体的人和事,让大家“红红脸”


 

 
  “我想让大家有些改变。”对于视频中的激动喊话,李波说,自己当天的嗓门的确有些大。因为当时在篮球场上,来的群众多,她主要是为了让后面的群众听清楚——如果开个群众会,下面的群众都听不清,那效果肯定受影响。所以,她站到了一堆石子上面,这样可以看清群众,以便调整宣讲的内容和节奏。
 
  在这次宣讲前,李波也到过南汉村,虽然这里已基本脱贫,但少部分群众还存在“等靠要”思想,人居环境也亟待提升。
 
  “喊话”后没多久,就要下雨了,卫生眼看要打扫不成了。李波问大伙儿,“你们是要回家,还是继续开会?”让她没想到的是,大部分群众都说要继续开会;李波就把会场转移到了村委会。随后,她看见外面天气变好,又组织大家从村里的卫生死角开始扫除。劳动中,她还没忘了继续宣讲:“打扫干净了,环境好了,你们生活也更舒服。”
 
  “打扫这么干净,心里亮堂了。”大扫除结束后,一位老人悄悄说,有个多年的垃圾堆都被清除了。
 
  李波认为,做群众工作既要春风化雨讲政策,也要实事求是讲问题,照着稿子用文绉绉的话去宣讲,有时效果不是很理想。
 
  “还得针对具体情况,要说到老百姓的内心和痛点。”李波说,自己在宣讲过程中不是每次都这样“喊话”。如果村民积极上进的,那就响鼓不用重锤,如果是“老油条”,就说得重一点,点出具体的人和事,让大家“红红脸”。“之前有个懒汉,我上门说了几次大道理都没用,老是要这要那,没办法,我‘骂’了他几顿,现在,他自己出门打工去了。”
 
“我们贫困户不能掉队”


 
  首先要增强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心,激发群众内生动力


 

 
  虽然是督导员,但她一直没把自己当干部。她说用自己的经历讲述,更容易和群众有共同话题,更能起到说服作用。
 
  镇上的食宿条件比村里好,但有时去的村太远,或工作内容较多,回不到镇上,李波就在老百姓家借宿,这样更方便了解群众的诉求、打算。“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在贫困地区,首先要增强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心,激发群众内生动力。”
 
  李波说,长时间处于贫困边缘的少部分贫困群众,会有种“有饭吃、有酒喝”就满足的心态。如果不及时扭转他们的心态,就可能让其他人产生不满,觉得他们好吃懒做还有政策保障,自己没日没夜地干,生活也就这样。“这就需要我们做好思想工作。”李波经常以身边人身边事为实例,给群众立“标杆”、树“榜样”。她说,“国家富裕了,对我们帮扶也就多了,我们贫困户不能掉队。”
 
  李波来自镇沅县,精准扶贫以来,该县率先创办深度贫困人口培训中心,破解素质贫困难题;通过创新基层民主治理,唤醒群众内生动力。她想把镇沅的经验进一步推广,“人的精气神和内生动力息息相关。”
 
一个双目失明贫困户的脱贫退保申请书
一个双目失明贫困户的脱贫退保申请书

( 2019-11-0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13版 成风化人
 
  本报记者杨欣、郑明鸿
 

 
  在洞铁村驻村第一书记李树稳办公桌上的文件夹里,存放着两份“特殊”的申请书。其中一份是村民刘修平2018年7月30日提交的脱贫申请书,另一份是刘修平2019年3月28日提交的退出低保申请书。
 
  洞铁村位于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福泉市陆坪镇。1987年寒冬,一次雷管爆炸事故,20岁的刘修平被炸断了双手,右眼失明,左眼经手术后也仅剩0.2的视力。
 
  青春年华之际,双目失明、双手残疾,这样的人生,会走向哪里?
 
  对于这个问题,刘修平给出的答案是:没有双眼,依然能够“看见”,自学法律,以法助人,成为基层调解员;没有双手,同样也能“摸索”,自力更生,创业致富,主动脱贫摘帽,为全村扶贫扶志树立了榜样。
 
  “旁人发烟都绕着我,这使我决定重新活过,好好活”


 
  回忆起32年前的那场事故,刘修平显得很平静。“当时所有人都说我救不活了,只有母亲坚持要救,就这样捡回了半条命。”他回忆说。
 
  那几年,是刘修平人生中的至暗时刻。虽然死里逃生,但丧失了劳动能力,失去了光明,生活不能自理,刘修平的人生没了方向。情绪最低落时,他甚至想过自杀。
 
  突逢变故之后,常伴在刘修平身边的,除了家人的关爱,还有异样的眼光。村民杨再付坦言:“他刚刚出事那段时间,远远看到他的样子,心里还是有点怕的。”
 
  刘修平内心敏感,尽管看不见,依然能感受到别人对自己态度的转变。“一次和大家聚在一起闲聊时,身边人递烟都绕着我,听到打火机的声音才知道他们在抽烟。”
 
  这样的刺激让要强的刘修平燃起了与命运抗争的斗志,也开始体恤家人的付出。他在心里暗暗发誓:“不能一直靠家人挣钱养着我,我要重新活过,好好活。”
 
  1991年,刘修平在亲友的帮助下,在村里开了一家小卖部,开始了新的人生。创业不易,尽管只是经营一家小卖部,但对他来说,依然充满了艰辛。
 
  小店出售一些日常用品和粮油副食,进货摆货只能靠侄子帮忙。刘修平每日守在店里,用没有手掌的双手,摸索着为前来光顾的村民递上一件件小商品,而村民们也自觉付钱。
 
  乐观和坚强为刘修平赢来了更多的善意。杨再付说:“他很信任别人,村民来买东西,他不看钱,也不点钱,别人也从没占过他的便宜。”
 
  从1991年经营小卖部开始,刘修平就没有停止过“折腾”,但命运也没有停止“折腾”他。1991年后,刘修平办过林场,开过公话超市,但都不怎么成功。
 
  2000年,一次意外引发的火灾烧毁了刘修平的小卖部,给他造成2万元的经济损失。但刘修平没有认输,第二天一早,他又张罗着进货了。
 
  “大火烧了我的财产,但没烧了我的心。”刘修平说。
 
  “上用法为民排忧,下用理为民解难”


 
  初中毕业的刘修平是村里为数不多的读书人,加之他能说会道,村民间有了什么纠纷,都喜欢请他出面评理,急公好义、古道热肠的刘修平乐在其中。
 
  一次处理纠纷时,一位法官告诉他:“你的意见虽然合情合理,但并不合法。”这样的评价,让刘修平无法接受。和“发烟事件”一样,外界的刺激让他萌生了自学法律的想法。
 
  想法有了,但如何学却成了刘修平面临的最大的难题。一次收听广播时,他知道了四川一位双手残疾的人自学法律的事迹,这给了他信心和方向。
 
  1993年,刘修平买来3本法律方面的书籍,凭借左眼仅剩0.2的视力,在微弱的光明里,用放大镜艰难地学起了法律。
 
  在村里,各类纠纷闹上法庭,都面临聘请律师,但高昂的律师费往往令村民望而却步。面对乡亲们的困难,刘修平毅然做起了公民代理,走上法庭,为村民排忧解难。
 
  1995年,刘修平第一次作为代理人出庭。虽然提前做了准备,但在法庭上,他却碰壁了,“想好的话说不出来”。刘修平很快找到了原因所在:“不是因为胆子小,而是法律基础不好。”
 
  有了第一次的不顺,刘修平决定汲取教训,把法律知识基础打牢。但不幸的是,1996年,刘修平伤情恶化。这一次,他左眼仅剩0.2的视力也消失了,他的世界完全陷入了黑暗。
 
  刘修平不想放弃,他转而向亲友求助,请他们将书上的内容一条一条念出来,录进录音机,然后再反复听,反复记。
 
  凭借过人的意志练就的记忆力,刘修平逐渐掌握了法律常识。再为他人调解纠纷时,其他人也不再说他“合情合理不合法”了。
 
  1996年,刘修平代理的一桩离婚案胜诉,这让他记忆犹新。“当时我戴个墨镜站在法庭上,别人都不相信我一个残疾人能给人打官司,但最后我赢了。”回忆起当时的情景,刘修平仍然激动如初。
 
  如今,距刘修平第一次走上法庭已经24年了。在过去的20多年间,他为当地乡邻化解了不少纠纷,和睦了邻里关系。但他从不主动索要代理费用,每次官司结束后,当地村民都会给他一笔辛苦费,多少不一。“给多给少无所谓,能发挥专长帮到人就可以。”刘修平说。
 
  2019年4月,获悉刘修平的事迹后,福泉市政协协调市司法局将刘修平聘为了洞铁村的基层调解员,福泉市残联还为他配置了一台语音电脑,方便开展工作。
 
  如今,刘修平在自己小卖部的旁边修起了一座排忧亭。排忧亭的外墙上挂着一副对联,上面写着:“上用法为民排忧,下用理为民解难”。
 
“跟党走,感党恩,树榜样,助乡邻”


 
  感念于自己困难时亲友的帮助,刘修平多年来也一直尽己所能,回馈身边的人。
 
  杨再付评价说:“他这人很仗义疏财,你有需要时,他自己有一千也会给你八百。” 
 
  在农村,红白喜事宴请乡邻,往往没有专门的团队操持。双目失明的刘修平却能从中看到商机。
 
  2009年,刘修平带头成立三组“万帮”服务队,专门帮助村民操持各类红白喜事。“一组能带动5人就业,三组最少能带动15人就业。”刘修平说,带领更多的乡亲创业致富是他的目标。
 
  随着脱贫攻坚工作的深入开展,刘修平接触到了更多的扶贫干部,也得到了更多的帮助,他的思想也渐渐发生了变化。
 
  2018年7月,刘修平主动向村委会提交了退出精准扶贫户的申请。“他们的脱贫任务很艰巨,我想帮帮他们,给全村作一个榜样,我都能脱贫,其他人也应该努力脱贫。”
 
  2019年3月,刘修平又主动申请退出了低保。
 
  “他身患残疾,家里也没有儿女,按理说是可以享受政策的。”李树稳说,“但他主动申请退出贫困户和低保户,让我们很感动,对我们开展村民的思想教育工作也有很大帮助。”
 
  “跟党走,感党恩,我虽然残疾了,但能够为人民服务,为百姓化解民事纠纷,是我最大的愿望。”刘修平的语速不快,却流露出一种坚定。
 
计算机“接纳”汉字,永远要感谢一个光辉的名字 追忆“最美奋斗者”、汉字激光照排创始人王选
计算机“接纳”汉字,永远要感谢一个光辉的名字
追忆“最美奋斗者”、汉字激光照排创始人王选

( 2019-11-0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14版 成风化人·风范
 
 
▲北京大学王选计算机研究所命名仪式现场。  图片均由受访者提供
 
 
▲王选正在查看用激光照排系统输出的报纸胶片(1991年摄)。
 
 
▲王选与妻子陈堃銶一起查看汉字激光照排系统输出的排版胶片。(1994年摄,资料照片)
 
  
 
  本报记者魏梦佳
 

 
  11世纪,北宋的毕昇发明活字印刷,为推动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重大贡献;
 
  900多年后,一位病弱的科学家,带领团队创造并应用世界上首个“汉字信息处理与激光照排系统”,再次掀起一场印刷业的“光电革命”,让古老汉字在信息时代焕发出年轻光彩。
 
  今年国庆节前,他被授予“最美奋斗者”称号。在他去世的13年后,人们依然深深怀念这位可敬的科学家和师者——王选。
 
“一步40年”
 
敢为人先的科研历程


 
  10月22日,为纪念王选院士、传承王选精神,北京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研究所(简称北大计算机研究所)正式更名为“北京大学王选计算机研究所”。
 
  在热烈的掌声中,年过八旬的计算机研究所教授陈堃銶缓步走上讲台,以她一贯的低调和谦逊,为人们讲述那段她与丈夫王选并肩奋战的岁月。
 
  20世纪70年代的中国,采用的仍是“以火熔铅、以铅铸字”的铅字排版印刷。在排版车间,捡字工人需在铅字架间来回走动,把文稿所需要的铅字一个个从架子上找出来。一个熟练工人每天要托着铅盘来来回回走上十几里路,双手总会因捡字而变得漆黑。
 
  这种方式能耗大、劳动强度高、环境污染严重,且出版印刷能力极低,出书一般要在出版社压上一年左右。
 
  据不完全统计,当时我国铸字耗用的铅合金达20万吨,铜模200多万副,价值人民币60亿元。而彼时,西方已率先采用“电子照排技术”,即利用计算机控制实现照相排版。
 
  要跟上世界信息化发展步伐,汉字必须与计算机相结合,否则中国将难以进入信息化时代。
 
  为改变这种落后状况,1974年,我国设立“汉字信息处理系统工程”,即“748工程”。这让当时在北大无线电系任助教、已病休10多年的王选,找到了奋斗方向。
 
  当时,国外流行的是第二代、第三代照排机,但王选通过反复分析比较,认为它们都不具前途,且在当时中国存在巨大技术困难。他决定直接研制世界尚无成品的第四代激光照排系统,即在电脑控制下将数字化存储的字模用激光束在底片上感光成字、制版印刷。
 
  这个重要决定,使日后的中国印刷业从铅板印刷直接步入激光照排阶段,跨越了国外照排机40年的发展历史。
 
  研究汉字激光照排系统的首要难题,就是要将庞大的汉字字形信息存储进计算机中。然而,要让计算机接纳汉字,谈何容易。
 
  英文仅26个字母,但汉字的常用字就好几千个,印刷中还有多种字体和大小不同的字号变化,要想在计算机中建立汉字字库,储存量巨大,与当时计算机水平完全不符。
 
  如何用最少的信息描述汉字笔画?1975年,基于计算数学的研究背景,王选绞尽脑汁,最终想到用“轮廓加参数”的数学方法来描述字形。这一方法可使字形信息压缩500倍至1000倍,并实现变倍复原时的高速和高保真。汉字字形信息的计算机存储和复原的世界性难题被攻克。
 
  1976年,王选的技术方案得到国家支持,“汉字精密照排系统”研制任务下达北大,王选成为技术总负责人。
 
  如今,在北大西门附近的勺园,过去的佟府乙8号,仿佛还能看到38岁的王选正坐在柿子树下,拿着一柄放大镜,一遍遍地研究字模笔画,找寻让“汉字进入计算机”的秘密。过往的年轻学子们,很少人知道,一项震惊世界、刷新中国出版业历史的发明就诞生于此。
 
  “当时人们很难想象,日本第三代还没有过关,忽然有个北大的小助教要搞第四代,还要用数学的办法来描述字形,压缩字形信息,都讽刺我是在玩弄骗人的数学游戏。”
 
  多年后,回想当初,王选仍很感慨。但他始终坚信,“搞应用研究,必须着眼于未来科技发展方向,否则成果出来就已落后于时代,只能跟在外国先进技术后面亦步亦趋。”
 
  “那会儿印刷界几乎没人相信他能做出来,各种冷嘲热讽,一个小助教,还患着病,这不是天方夜谭吗?有人说,你想搞第四代,我还搞第八代呢!”陈堃銶笑说。
 
  现在,在车水马龙的中关村大街,方正大厦内的王选纪念陈列室内,人们还能看到王选当年查改字模信息的笔迹,A4纸上的符号密密麻麻。而这样的手稿,在他家中还有2200多页。
 
顶天立地
 
“告别铅与火、迎来光与电”


 
  从北大西门进来,绕过华表,一座恢宏古建掩映在林木中。这里是北大档案馆,曾经的“748工程”会战组所在地。
 
  1979年7月,王选带领团队在这里日夜奋战,经过几十次试验,终于用国产汉字激光照排系统输出了第一张报版样张。
 
  在庞大的原理性样机旁,他拿起放大镜,仔细查看报样上的每一个字,随即笑着大声宣布:“成功了,非常完美!马上制版印刷!”
 
  原理性样机做完后,别人劝王选:“你已经成功了,不需要再做下去了。”但王选认为,应用型科技成果一定要经得起市场考验,才能对社会有实际作用,“不能拿了国家的钱,只是做了一个实验”。他果断决定:要从实验室走出来,与国际厂商一争高低。
 
  然而,他面对的却是内忧外患。
 
  20世纪80年代初,引进高潮来袭,美、英、日等国的激光照排厂商纷纷来华,抢夺市场蛋糕。而国内几乎一边倒地主张引进,主要的报社、出版社和印刷厂都在使用国外的照排系统。
 
  王选团队的研制条件也异常枯燥艰苦,团队只有一台国产计算机供全体轮流使用,因机器稳定性差,每次开关机都会损坏元器件,只能采取不关机办法,昼夜工作。
 
  “那时,国产主机上没显示器、没软盘,程序和数据的输入都是手工把指令打在穿孔纸带上,一个字一个字地抠,再输入到计算机里,打错了还得在纸带上补窟窿,做得很慢,非常非常困难。”陈堃銶回忆。
 
  是临阵退缩,还是决战市场?
 
  “高科技产业要做到顶天立地。”王选对团队研究人员说,“如果将来市场都被外国产品占领,我们的成绩只等于零。”
 
  抱着背水一战的决心,自称“在骂声中成长”的王选,带领100多名从全国调集来的业务骨干,与多个协作单位联合攻关,攻坚克难,持续创新。
 
  起初,用户、协作单位在试用国产系统过程中,各种问题层出不穷,令人心惊。陈堃銶记得,在某个单位试用时甚至有一台照排机一天就出现了8次故障。在巨大压力下,王选每天拼命工作,没有任何假期周末。
 
  最终,在国家和北大支持下,在科研团队、协作单位、用户等多年的艰苦努力下,一代代国产激光照排系统破土而出,不断优化,推广应用,最终享誉海内外。
 
  骂声终于被赞扬声替代。20多年间,王选带领团队先后研制出了八代激光照排系统产品。一场“告别铅与火、迎来光与电”的印刷革命席卷而来。至20世纪90年代初,国内99%的报社和90%以上的书刊出版社和印刷厂都甩掉铅作业,全部用上了激光照排系统。此前来华销售照排系统的外国公司纷纷退出中国市场,国产系统大获全胜。而我国书刊的平均出版周期从300多天缩短到100天左右,整个报业的排版能力增加了几百倍。
 
  2001年,中国工程院颁发“二十世纪我国重大工程技术成就”评选结果,“汉字信息处理与印刷革命”仅以一票之差位居“两弹一星”之后。2002年,65岁的王选荣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1975年到1993年这18年中,我一直有种‘逆潮流而上’的感觉,这个过程是九死一生的,哪怕松一口气都不会有今天的成功。”在一篇文章中,王选曾这样写道,“我们坚信告别铅与火是一场革命,是社会需要的,于是不满足已有结果,追求精益求精、锲而不舍的精神,再艰苦再吃力也要干下去。”
 
甘为人梯
 
爱才如命的“暖心”师者


 
  “看到年轻人出彩”,是王选最高兴的事。他曾得意地说:“我的学生会在很多方面超过我,但是唯有‘爱才如命’方面,恐怕难以超过我。”
 
  56岁,时任北大计算机研究所所长的王选宣布自己创造高峰已过,退出科研一线,开始全力支持和培养年轻一代。
 
  王选认为,要培养和吸引人才,就要把年轻人推到“最前沿的需求刺激的风口浪尖上”,让其充分发挥才干。他鼓励年轻人“异想天开”,不迷信权威,放手让他们在一个个重大项目上担当重任,并告诫他们:“不能把获奖、发文章作为目标,而应有持续奋斗、不断创新,最终使高技术产品在市场上雄踞榜首的决心”。为支持年轻人研究,他还专门设立“王选科技创新基金”。
 
  王选的学生、后来继任北大计算机研究所所长的肖建国,在王选鼓励下,开始研究我国第一个大屏幕报纸组版系统和彩色出版系统。他说:“王老师让我敢于想前人所不敢想、做前人所不敢做的事。他的鼓励伴随我走过道道难关,将研究成果转化为生产力,让社会承认自己的价值。”
 
  对年轻人,王选“如慈父般温暖”,不仅为他们创造有利的研究环境,在生活中的关心也润泽无声。一有时间,他就到各机房串门,和大家聊天,了解每个人的爱好特长、家庭情况等;经常自己出钱给他们买食品和营养品;悄悄地为他们解决配偶调动、职称晋升等问题,还集资购房为大家改善住宿条件。
 
  不遗余力的提携、支持和鼓励,极大激发了年轻人的创造才能,一系列新成果纷纷涌现,一批技术骨干也迅速成长起来。
 
  在人们眼中,王选性格温和,谦逊简朴。他不喜欢别人称他“汉字激光照排之父”“当代毕昇”,反复声明“这是集体荣誉,不是一人之功”;即便后来担任多项职务,他最常用名片上的头衔也只有“教授王选”。有人称他“首长”,他开玩笑地伸出手:“我是这手掌!”
 
  陈堃銶说,过去,王选穿着简单随意,激光照排系统出名后,由于各种接待任务,才给他添置了西服。
 
  20世纪90年代,身为我国为数不多的“三院院士”、方正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王选和陈堃銶仍住在一套74平方米的单元房里,一住就是10多年。
 
  王选的司机马光亚记得,王选的一块旧手表经他手换过三次表带,后来表盘上的两个刻度都掉了下来,王选还坚持要修,最后一直戴到他去世。“他常戴的一副眼镜,磨损得也非常厉害,别人劝他换一副,他也不舍得。”
 
  多年来,王选获得的所有奖项的奖金几乎都投入到科研或各种募捐中。外出开会主办方赠送的各种纪念品,他回来也都全部捐给单位,嘱咐到年底开联欢会时给员工抽奖用。
 
  王选生前的秘书丛中笑认为,德行高尚是王选成功的关键,“他幽默可爱、真诚坦率,总能把周围人逗笑,很睿智,也很有人情味,处处为别人考虑”,“王老师是一个‘大写’的好人,我跟他走了一路,觉得自己也仿佛重新活了一遍”。
 
  然而,多年的拼命工作最终还是拖垮了王选的身体。2006年2月13日,在与病魔顽强斗争5年后,69岁的王选溘然长逝,永远离开了难舍的事业和亲人。
 
  确诊癌症后的近2000天,豁达顽强的他像科学攻关一样对待疾病,强忍着剧痛参加了340多次会议活动,撰写了11万字的文章,约谈了500多人次。
 
  “王选老师是一名伟大的科学家。”在北大,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名誉主席韩启德院士感慨说,如果没有汉字信息处理与激光照排系统,汉字就无法如此便捷地走入数字化时代,这项发明对中国乃至人类的文明发展都产生了重要影响,“我们的时代是一个需要王选精神的时代。”
 
  “半生苦累,一生心安。”现在,在书籍中、报纸上、键盘的敲击中,我们似乎还能感受到一个至真至诚的科学家临别之际的殷切希望——
 
  “我对国家的前途充满信心,21世纪中叶中国必将成为世界强国,我能够在有生之年为此做出一点贡献,已死而无憾……年轻一代务必‘超越王选,走向世界’。” (部分历史资料参考《王选传》)
 
今天,为什么重提王选
今天,为什么重提王选

( 2019-11-0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14版 成风化人·风范
 
  本报记者魏梦佳
 

 
  要在有限的篇幅内,最大限度地还原王选,是一件不易的事。
 
  实干、坚韧、奉献、质朴、强烈的民族责任感……他的身上几乎集合了那个年代中国知识分子的所有特质。
 
  今天,在我们回顾新中国成立70年的伟大历程时,王选院士当年凭借羸弱身躯、耗尽半生心血催生我国印刷业革新的实践,他对科技创新的思考,仍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值得重温和借鉴。
 
  “独创,绝不模仿他人。”这是索尼公司创始人井深大的一句名言,也是王选生前赞赏的一句话。在他看来,“科学研究必须要创新,要敢于走自己的路,敢于走别人没有走过的路。”
 
  这样的独创思维,使王选在别人纷纷研究国外流行的二代、三代照排机时,毅然选择“攻坚”当时国外还无成品的第四代激光照排机。然而,这样的“与众不同”刚开始并不被人所接受。一个北大助教,还是个“病号”,要把字模用计算机算出来,岂不是“天方夜谭”“数字游戏”?
 
  在10多年的技术研发中,对王选这份选择的质疑、嘲讽从未间断。但他以一种科学家几近“狂热”的执着,超乎常人的坚定和魄力,瞄准目标,带领团队不懈努力,克服了重重困难,最终取得了汉字激光照排系统的成功。甚至是在最亲密的工作伙伴、爱人陈堃銶罹患癌症,后来自己也患上肺癌之后,仍强忍身体和心理上的痛苦,持续工作,没有丝毫放弃。
 
  原理性样机成功后,王选的工作已然得到肯定,本不用耗费那么多精力心血去做应用推广,但他坚持产学研相结合,坚信“应用性科技成果要经得起市场的考验,才能对社会有实际贡献”,于是引导了一次又一次的技术革新,使我国传统出版印刷业得到彻底改造。
 
  无限荣耀背后,是王选决心改造发展国家印刷业、力阻国外制造厂商占领中国市场的责任感和担当,也是中华民族流传至今“士”的精魂。
 
  直至今天,他的话依然振聋发聩:“振兴中华首先就得振兴科技,振兴科技关键还得靠自己,发达国家不可能把核心技术转让给你,只能自己解放自己。”“只有与世界一流的技术竞争才能真正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进军国际市场要有不畏强敌的勇气,要有超过外国人的决心和信心。”
 
  近些年来,科研领域的浮躁之风屡被诟病。赶紧弄个项目,马上出成果,再拿个奖、出个国、评个“帽子”,名利双收,是一些人选择的“成功路径”。甚至有人成果还未经考证,就着急放话声称产生了“诺奖级”的成果。
 
  “一心想得诺贝尔奖的,得不到诺贝尔奖。”对这句话,王选很认同。早在2001年,他就对这股浮躁风气表达深切担忧:“近年来,浮夸、急功近利,希望通过各种渠道例如媒体快速成名,或千方百计走门路争取获奖等风气有所蔓延。”
 
  “把获奖作为目标,为考核而写SCI论文等,都是缺乏科研真正动力的表现。”王选认为,人如果一味追求虚名成不了大事业,“因为追求名利要拉各种关系,很花时间和精力,而有急功近利的思想就不可能专心致志、如痴如醉、锲而不舍地攻克科学技术上的难关。”
 
  在《谈科研成功的因素》一文中,他这样写道:“好奇心、研究难题和挑战带来的吸引力、取得突破后对科学或工业可能产生的深远影响,是科学研究的真正动力。只有这种动力才能使人痴迷、执着、甘愿放弃常人能享受的乐趣,充满激情地持续奋斗十几年。”
 
  甘坐冷板凳、十年磨一剑的专注和勤奋,造就了汉字激光照排系统的成功。王选曾坦言:“10多年我只要有3天的休息就已经十分满足了,但从未得到这种机会,特别是前10年,根本看不见名和利,是项目的难度和价值强烈吸引了我。”
 
  如今,回望和丈夫相伴奋斗的岁月,已满头华发的陈堃銶教授这样总结:“王选带领团队之所以能成功,就是靠四句话:选准方向、狂热探索、依靠团队、锲而不舍。”
 
  这位对汉字激光照排系统同样贡献卓著的女科学家,以缓慢而沉稳的口吻说:“我希望新一代的知识分子不随波逐流,静下心来,从国家需要和社会利益出发,踏实做学问,不断创新、引领未来。”
 
  时代需要王选精神,王选的故事永不过时。愿更多的“王选”,铭记荣光,牢记使命,承志前行。
 
音乐是远方,打工不彷徨
音乐是远方,打工不彷徨

( 2019-11-0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15版 成风化人·天下
 
 
▲城市务工者许小猛在舞台上歌唱。(受访者供图)
 
  
 
  本报记者何磊静
 

 
  “钢筋水泥脚手架,车水马龙黄马甲;快递包裹风雨下,街头巷尾千万家……”
 
  初见许小猛的时候,他正站在舞台潇洒地唱着歌,一身亮闪闪西装,边上乐队簇拥,底下数百名工厂操作工、建筑工人拍手鼓掌。在那个场景中,他俨然是一个明星歌手。
 
  不过那场公益演出一结束,许小猛和乐队成员们就开始拆舞台、搬东西,灯光、服装和道具及时清点完毕,他们回归了自己的“真实身份”——城市里普通的打工者。
 
  虽然第二天还要回到车间、工地、超市或酒店上班,但他们脸上都难掩欣喜之情,每个人心中还翻滚着一股热浪。
 
  “那首叫做《城市是我家》,是我们原创的几十首歌中的一首,不算我最喜欢的。”许小猛羞涩地告诉记者,他是“长三角打工者艺术团”的负责人,他们的成员来自五湖四海,但都在苏州、上海等城市里打工,“因为爱音乐,大家就走到了一起。”
 
为打工者而歌


 
  35岁的许小猛,不爱烫头也不留长胡子,穿着简单的T恤,说话温和内敛,一点没有很多人想象的“艺术家”气质。
 
  15年前,许小猛孤身一人从河南老家辗转到了苏州。作为一名“音乐发烧友”,他并不是背着一把吉他闯天下,仅仅是因为听人说苏州发展好,工作机会多,想找份能过日子的稳定工作。
 
  他选择的第一个落脚地,是当地一家电子厂。
 
  “那会儿天天裹着厚厚的工作服,从早干到晚。”许小猛说,繁重的工作让他无暇顾及别的,城市新生活的重担更是让他倍感压力。谈起最开始的那段日子,许小猛眉头紧锁,他的记忆中似乎只有宿舍、工厂两点一线的空白。
 
  本想过安稳日子,可在城市中混迹的孤独感却总涌上心头。许小猛开始默默写歌唱歌,找寻心灵的慰藉。灵感如一条奔流的小溪,一首首原创歌曲的出炉让他记忆中那片空白终于有了色彩。
 
  “一开始真的只想着自娱自乐,但我发现身边有很多背井离乡的工友们,他们生活压力都很大。为什么不去快乐他们呢?”许小猛似乎找到了方向,他觉得那些漂泊在城市的打工者应该互相取暖,而音乐就是可以传递温暖的“火把”。
 
  2007年,许小猛决定从工厂离职,为了生计也为了结识更多打工者,他在咖啡厅打零工,做过酒吧歌手,后来应聘了一家旅游公司,种种经历让他走遍了苏州这座城市,也结识了一群志同道合爱音乐的打工者朋友。
 
  共同的爱好和诉求让许小猛和伙伴们一拍即合。2010年12月,他们决定在苏州木渎镇成立长三角打工者艺术团,以团之名,为打工者而歌。
 
  他们制定了个“规矩”,团队成员必须保留一份工作。因为他们早就意识到,如果想做成一支公益艺术团,要想温暖别人,必须要保证自己能吃饱穿暖。
 
  一支业余艺术团,要写歌、出专辑,还要筹备公益演出,注定走上了一条艰难的路。
 
  “坚持快9年时间了,太不容易了。”许小猛说,搭舞台唱歌、出专辑等都需要很多经费,而他们这些外来务工者都只够养活自己,因此经常要集体出动到处拉赞助,“我们的坚持,离不开社会上好心人的帮助。”
 
  在许小猛心里,打工者艺术团首先是为打工者提供一个舞台,让他们能够排解在城市的寂寞。同时,艺术团要用歌声去传达打工者的心声,传递这群人对美好生活的憧憬,让更多人去了解他们的不同面。
 
  “我们一定是要为打工者这个群体发声。”谈到初心和使命,许小猛异常坚定。
 
小梦想,大能量


 
  如今长三角打工者艺术团经过多年发展,已经有30多名成员,他们中有一线操作工、售货员、电焊工等。白天穿梭于车间工地,晚上下班弹吉他唱歌,这一群人为同在城市打拼的打工者们,带去源源不断的欢乐与感动。
 
  来自盐城的“90后”女孩胡秋香在苏州一家相机配件厂打工,也是艺术团的一员。她从小酷爱唱歌,一直渴望能够登上舞台表演。去年春节前夕,胡秋香有了第一次在近千名观众面前演出的机会,她觉得自己“梦想终于实现了”。
 
  2017年,艺术团发起了首届“新市民春晚”的演出活动,节目自己编排、舞台自己搭、场地政府给……成员们齐刷刷上阵,成功为在苏州打工的外来人员带去了一档高质量的公益演出。
 
  胡秋香错过了那次演出,懊悔万分。去年她决定做足准备,为了能让自己达到舞台演出标准,她在许小猛等人的指导下疯狂开始练习唱歌。路上骑着电动车她能唱一路,轰鸣声此起彼伏的车间流水线上她都能哼唱个不停……她对音乐的痴迷感动了艺术团的每个人。
 
  “秋香爱唱歌,最初我们觉得她仍需努力提高,但是她的执着把我们都感动了。”许小猛说,大家一致同意秋香登台唱歌,不仅因为她越唱越好了,更因为艺术团要帮助大家圆梦,鼓励更多像秋香一样的人去追寻自己心中的那份热爱与美好。
 
  一说到“新市民春晚”,许小猛眼神就自然流露出了自豪感。“我们都深有体会,每到过年,农民工们很多都返乡和亲人团聚了,可是还有太多人因为种种原因无法与亲人相聚,寒冷的时候,总得想办法让他们温暖点。”许小猛说,他们希望每年都能做这个公益演出,给春节回不了家的人一些心灵安慰。
 
  面对记者,许小猛不太愿意说办艺术团的“艰难”,反而谈了很多“诗和远方”。他说作为艺术团的成员,心里或多或少是有“满足感”的,“既然我们做了公益的事,就不在乎付出多少了。”
 
  2013年,长三角打工者艺术团开了首张专辑的发布会。那时正巧他们得知苏州当地一名身患白血病的儿童急需救治,决定在发布会现场举行一次慈善义演,现场募集到的1万元如数捐出。
 
  “虽然只是微薄之力,但是我们作为一群城市务工人员,还能尽我所能帮助到当地人,那种融入感和幸福感,是我们一直坚持下去的动力。”许小猛说。
 
  如今,在社会人士和政府单位的支持下,艺术团已经在工厂、农民工子弟学校等地举行了60多场公益演出,吸引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喜欢音乐的打工者远远不止我们这些人,希望能有更多志同道合的人愿意加入我们。”许小猛说,打工者不是只会埋头苦干的机器人,他们也有自己的梦想,也可以为和谐和城市贡献自己小小的“正能量”。
 
唱出“春天”


 
  许小猛仍然记得自己首次登台的情景,“第一次上舞台,是在一个工厂里的歌唱大赛。我上台时出了一身汗,特别紧张,差点就吐了。我坚持着把那首歌唱完了,现在好了,再也不会那样了。”
 
  许小猛说,与其说进步的是舞台经验,不如说是个人的成长。他喜欢把自己对这个社会的认知写成一首首歌,而这些歌的主题,似乎诉说的又不仅仅是他一个人的故事。
 
  从早期创作歌曲《丑小鸭》《闯一闯》反映打工者的艰辛与梦想,到《365天》关注返乡路上的喜忧,再到《城市是我家》唱出他们对城市的认同与归属。从这些歌里,不难感受到外来务工者从“农民工”变成“新市民”的蜕变。
 
  “这些歌确实能反映我们的变化,确实来源于生活。”
 
  许小猛说,他从千里之外来到苏州,从一个人变成一家人,从月收入仅千元出头到现在安家落户、娶妻生子,艺术团很多成员都已在苏州成家立业,“我们在这里感受到了生活的进步,也想把社会带给我们的福利回馈出来,表达心声报答社会。”
 
  艺术团最开始的一首歌《丑小鸭》略带悲情色彩,里面唱着“没有人知道我是谁,也没有人为我擦去孤独的泪……我什么时候能够腾飞。”
 
  许小猛表示,现在他们越来越感受到城市给予的包容和可能性,艺术团成员们已经不太愿意再去唱这种类型的歌了。
 
  “犹如一夜春风十里,春来冬去,古城小镇描绘着新的气息……”去年12月,艺术团发布了三首从打工者视角致敬改革开放的原创歌曲。在写这首《春风一夜十里》时,许小猛采访许多苏州本地人,请他们谈发展变化。
 
  “听说过去人们谈恋爱约会,从城东到城西,要划一个晚上小船才能赶到,现在坐地铁只要几十分钟。”许小猛不禁感慨,他们的创作题材正从聚焦独立个体扩展到关注城市和国家发展,这也是打工者群体梦想的升华。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我们希望以此题材创作三首新歌,目前已经推出了第一首《奔跑吧梦想》,之后我们还计划办相关主题的音乐快闪、公益演唱会等活动,未来可期!”许小猛兴奋地说。
 
  “奔跑吧梦想,让小小的力量散发光亮。奔跑吧梦想,让平凡的生命绽放辉煌……”
 
  许小猛给记者发来的新歌,让人仿佛看到了一群群城市务工者,不仅身怀小梦想,更追求着家国大情怀。
 
帮盲人“看”电影的人
帮盲人“看”电影的人

( 2019-11-0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15版 成风化人·天下
 
 
  ▲大图:视障观众在听讲电影时露出笑容。
 
 
▲周权在给视障观众讲电影。图片均由本报记者周磊摄

 
  
 
              
 
  本报记者王研
 

 
  10月1日,云南昆明一家电影院里,放映厅前方“大阅兵看大银幕”几个字异常醒目。前排坐着几十名观众,脸贴国旗贴纸,表情兴奋。
 
  他们有些戴着墨镜,有些眼睛半睁。他们都是视障人士。每周六,他们在昆明都有一场聚会,大家从四面八方赶来,看一场用“心”讲述的电影。
 
  阅兵开始,他们身边的志愿者开始轻声讲解银幕上的场景。为了给这些特殊观众讲好电影,志愿者们要准备好几天,有的人要花4个小时转三趟车赶到这里。
 
等待“家人”


 
  几个年轻的志愿者,正在公交站等待一群特殊观众的到来。
 
  与此同时,42岁的颜建昆整理好头发和衣服,牵上父母亲的手,在盲杖的导引下,沿着昆明市莲花小区的楼道走出。
 
  过去一年多,每周六成了这个盲人家庭很重视的日子,因为可以到盲人影院“看”电影,和视障朋友们聚会。
 
  这是一个不幸的家庭。母亲自幼失明;父亲十多岁时因高度近视导致视网膜脱落后失明;原本健康的颜建昆,5年前也因中风失去一只眼的全部视力,另一只仅能看到模糊光影。
 
  志愿者接上他们,一起走进了两百米外的院子。院子里,人们正三三两两地聚在一起聊天。刚进院子,颜建昆的声音就被辨认出来,很多人热情地与他打招呼。视障人士听觉敏锐,能从脚步快慢、轻重和呼吸频率、说话的声音分辨熟悉的人。
 
  据志愿者介绍,以前颜建昆从事营销工作,收入不低,喜欢泡吧、出去玩,但中风后除了失明,行动也受到影响,记忆力严重衰退,女朋友也离开了。突然成了行动困难、近乎全盲的人,他心理上产生了很大落差,脾气变得很冲,在公交车上、公园里,动不动就能跟人吵起来。
 
  如今,颜建昆很爱笑,已经走出低谷。他认为,自己能有良好的心态,盲人影院给予的正能量是一个重要原因。“影院是我另一个家。我的盲人朋友们和志愿者,都是我的家人!”
 
  在颜建昆和大家聊得热火朝天时,志愿者已经给他父母的保温杯倒好了水,带他们走进影院,等待电影开场。
 
  这天放的是打拐题材电影《亲爱的》。伴随着镜头变换和故事情节推进,志愿者在人物对白间不时插话描述着电影场景:“一辆车过去,孩子站在那里,又一辆车过去,孩子被人抱起,不见了……”
 
  明暗交替的光影里,40多位视障人士听得都很认真。在志愿者身边,他们身体向前倾,努力朝向屏幕方向,尽管只能看到一团模糊甚至一片黑暗。
 
“做点与吃饭无关的事”


 
  纯公益性质的心目影院,是在昆明经商多年的北京人周权创办的。
 
  2017年9月,周权无意中接触到北京心目影院的负责人,被“给盲人讲电影”这种形式深深打动,认为它能丰富视障人群的精神文化生活。
 
  一直热心公益的周权是个性格豪爽的人。回到昆明,他就开始找场地,装修改造,购买设备。
 
  2017年10月底,周权又专程去了一趟北京心目影院。那半个月,他每天都到影院学习如何与视障人士沟通、如何与爱心企业对接、如何讲好电影……
 
  对干销售出身的周权来说,讲电影并不算难,难的是怎样让讲述的内容符合视障人士的需求。
 
  2018年1月,昆明心目影院正式成立,很多细节都是为视障群体专门设计的。影院门口放着两台饮水机,这里一直有志愿者等候,随时准备为视障人士提供服务。大厅里,桌子一列一列地摆放,每张桌子两侧各放一把椅子,旁边是过道。这样的设置,能让视障人士方便地进出。
 
  大厅外是一个小天台,有两架秋千,几套桌椅。来这里“看”电影的人最喜欢散场后在这里聊天。因为影院带来的归属感,他们习惯于互称“家人”。
 
  “活着就得做点与吃饭无关的事。”这句标语在影院门口十分醒目。这正是周权开办影院的初衷——尽自己的力量,用正能量影响当今社会上的一批年轻人。
 
  每次讲电影前,周权都要准备很久。但他越来越熟练,讲得也越来越好。“我们大多会选择能反映奋斗精神、奉献精神、社会现实的影片。”周权希望把社会温暖、阳光的一面呈现给大家。有时,影院也会根据大家的要求来讲电影。
 
  选好影片后,他通常会先看三四遍,最大程度地熟悉电影情节,以便确定在哪些地方插入什么样的讲解、哪些地方需要调节气氛、哪些地方需要适当留白。
 
  他还会查阅大量的背景资料和影评,因为每场电影开始时,他都会对影片、制片人和演员等进行介绍。在结束时,他还会结合视障人士的实际提炼“结束语”。
 
“他懂我们”


 
  “很多人觉得艺术欣赏、电影电视跟盲人无关,这是极其错误的。”周权告诉新华每日电讯记者,通过适当地讲解,他们同样能“看”到很多东西。
 
  组织“家人”们去北京旅游时,有一幕深深地打动了周权:天安门广场上国歌奏响的那一刻,很多人热泪盈眶。
 
  “不少人一辈子没离开过昆明。”周权说,他们也想“看看”外面的世界。“虽然眼睛看不见,但他们对国家发自内心的热爱,不比任何人少。”
 
  像这样的活动,周权没少组织。“这两年,我确确实实感受到,社会的爱心和温暖越来越饱满。”周权说,其实“家人”们只要能走出去就很开心,所以自己总是尽量多地组织活动。
 
  “我们很喜欢走出家门,和朋友们相聚,多接触外面的世界。”对53岁的王国庆来说,“看”电影是一项最重要的娱乐活动。他还记得,自己五六岁时曾搬着小凳子去听露天电影,但没人讲解,动作、场景看不见,对电影内容只能靠猜。
 
  在心目影院,因为有人讲解,他对电影的内容更清楚,理解也更透彻。
 
  “讲电影也是有学问的。”王国庆说,一些年轻人对视障人士特殊的需求不太了解,对生活的感悟也不够,讲起电影来大家不爱听,他们还需要锻炼和成长。相比起来,周权讲得可谓淋漓尽致,“我想是因为他总跟我们在一起。他懂我们。”
 
  如今,影院对王国庆的意义已不仅是一场电影,它还提供了与大家相聚的机会和活动的场所。每次电影结束,“家人”们都盼着下个周六快点到来。
 
  “不管去哪儿,心里有目标,脚下就有路”


 
  在影院,除了看电影的“家人”们和讲电影的周权,还有一群忙碌的年轻志愿者。他们是昆明各高校的大学生,不仅为视障人士提供服务,也参与讲电影。
 
  “每次大约需要30名志愿者。”周权说,但云南警官学院、西南林业大学等高校报名的人数远超这个数字。
 
  为了让更多大学生参与、体验、成长,周权希望学校每周都能派“新人”来。下午2点开始讲电影,志愿者通常中午12点就到了,为的是提前接受基础的助盲培训。讲电影的志愿者则需要提前很多天进行准备,反复演练。
 
  “虽然眼睛看不到,但他们‘看’世界的愿望,比我们更强烈。”来自云南民族大学的志愿者侬会芳这天早上9点半从学校出发,坐地铁,转公交,坐了约20站才能到影院。
 
  接受基础培训后,她就到附近的公交车站去接视障人士,把他们带到影院,引导他们入座。电影播放期间,她一直在旁观察,以便及时为需要倒水或上厕所的观众提供帮助。电影结束后,她再把他们送回公交车站,目送他们坐上公交车……
 
  短暂的助盲经历,让19岁的侬会芳感触良多。在她看来,视障人士大多自尊心很强,只要自己能做的事,不太愿意接受别人帮助。他们缺乏安全感,比如她当天接到的一位大妈,不放心地反复叮嘱她电影结束后一定要把自己送回车站。
 
  但是,侬会芳更多是被他们的乐观精神所触动。她说,自己在学校也会遇到一些烦心事,但看到他们面带微笑,在一起交谈都乐呵呵的,就感觉自己太不积极了。“他们都可以如此认真、努力地生活,我们又有什么理由消极和悲观呢?”
 
  “不管去哪儿,心里有目标,脚下就有路。”这是王国庆的人生感悟。他3岁时因病失去全部视力,但从未放弃对未来的追求——从盲哑学校毕业时,针灸推拿专业的中专文凭并不能让他满足,后来,他继续通过在线学习考取成人大专、本科,最终拿到了针灸推拿专业的本科文凭。
 
  在这里,还有许多像王国庆一样热爱生活的人。虽然他们自己也需要帮助,但仍热情地希望能帮助别人。
 
  讲电影《亲爱的》那天,有新的“家人”加入他们。在这个不幸的小家庭里,爸爸是盲人,6岁的女儿患了脑瘫。
 
  当周权告诉大家“孩子需要长期按摩治疗”时,马上有人举手接了这个任务。“我开了一个按摩店,孩子可以定期到我店里,免费按摩!”话音刚落,一阵热烈的掌声响起。
 
  “我们渴望被理解,也渴望能更多地享受生活。”盲人郎惠波说。
 
滇池重生
滇池重生

( 2019-11-0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16版 成风化人·影像
 
 
  10月22日,渔民张开弟(右)与李培光(左)驾船在滇池捕虾。
 
 
  10月22日,渔民李培光在船尾掌舵,身后的太阳刚刚升起。
 
 
  10月23日,风力不足时,渔民张开弟(左)与李培光划船助力。
 
 
  10月22日,渔民张开弟(右)撒下当天的第一网。
 
 
  10月23日,渔民张开弟将刚刚捕获的小虾倒入船舱。
 
图/本报记者胡超、江文耀
 
文/本报记者庞明广、杨牧源
 

 
  凌晨5点,滇池南岸,天空还是一片漆黑,只能零星望到湖对岸昆明城区的点点灯光。
 
  渔民张开弟在厨房里扒了两口饭,便与妻弟李培光急匆匆地赶往码头,开始一天的捕鱼劳作。
 
  62岁的张开弟家住滇池南岸的昆明市晋宁区晋城镇余家沟下村,从他家门口走到滇池边只有100多米,这条通往码头的路他已经走了几十年。
 
  从10月16日起,滇池进入持续30天的开湖季。为了保护滇池、减少排放,当地渔民早已不再使用燃油机动船出湖捕鱼,取而代之的是一种传统的三桅帆船。眼下正是滇池一年中最适合捕鱼的季节,赶上风力适合的天气,划出港湾的渔船扬起风帆就能乘风入湖,撒开网就能顺风捕鱼。
 
  和前两年不同,今年滇池的开湖季只允许捕捞个头很小的银鱼和小虾。虽然影响收成,但张开弟一点儿都不懊恼。
 
  “前两年开湖连续捕大鱼,今年湖里的鱼儿还都没长大呢。”张开弟说,滇池好不容易逐渐恢复了,一定要保护好,不能一味地索取。“等鱼儿慢慢长大吧,不急。”
 
  张开弟至今还清晰记得,上世纪80年代末滇池被严重污染时的那段苦涩日子。“大片大片死掉的鱼被冲到岸上,真是痛心!”他说,那时候自己也没有什么环保理念,总想着滇池会一直清澈,甚至连家里的垃圾也经常倒进滇池上游的小河沟里。
 
  小时候,滇池是张开弟和伙伴们的“游乐园”,他们经常去湖里游泳摸鱼。
 
  年过六旬的张开弟每天都在盼望着,能再次看到清可见底的“母亲湖”。经过30多年持续治理,滇池水质终于实现好转。2018年全湖水质上升至IV类,创下30余年来最好水质纪录。
 
  “以前蓝藻爆发时,打鱼回来全身上下都是脏的,现在回到家里衣服还是干干净净的。”张开弟说。
 
  夜幕降临,渔民们结束了一天的劳作。在风力助推下,一条条渔船缓缓靠岸、满载而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