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巴拉并不遥远 |
写在洁白的现代藏乡 |
|
( 2019-10-30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5版 脱贫攻坚 |
|
清晨7点,第一缕阳光跨过了措岗崩雄雪山。
这是在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乡城县的定曲河峡谷。炊烟、霞光与白色藏房交相辉映,缓坡上,一群群牦牛低首吃草,白塔矗立。在这世外桃源般画境里,藏民们又开始了宁静安详的一天。
记者走进峡谷中的青德乡仲德村,63岁的多吉大爷正坐在门口大树下剥核桃。见记者路过,他热情地打招呼,抓一把剥好的核桃递过来,邀请记者进家。
走进大门是一个小院子,鲜红的小苹果挂满枝头,散养的鸡、鸭在林下觅食。整个建筑有三层,每层挑高三四米。“一楼过去喂牲口,现在人畜分开了,放农具、杂货。”多吉大爷介绍。
二楼楼梯正对面,洗手台白色瓷砖擦得透亮,背后是卫生间;左手边是厨房和餐厅,木制桌椅充满藏式风情,餐厅一侧还有一台彩色电视机,上初中的孙女正趴在桌上写作业;右手边是客厅,再往里是经堂。
山坡上,阿布洛绒丹巴正在门口停车。他家院墙上贴着牌子,上写传统村落保护户,建筑有35根柱头。这是典型的乡城白藏房:整体状如梯形,外墙涂白,门窗精雕细刻,彩绘明朗鲜丽。“对传统我们保护得很好。”阿布说。他是个壮实的藏族汉子,曾因缺技术缺资金被评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当地党委政府为他进行养殖技术培训,并帮他进行了庭院建设、改厨改厕。几年下来,阿布成功脱贫,买了车,正计划开民宿。
沿着村后新建的“一环路”,20岁的洛绒扎姆从民宿“皈院”深处迎了出来。她参加四川“9+3”教育计划,在“甜城”内江学成回家,借助移动互联网,找到称心职业——定制管家。
“游客通过移动互联网提出需求,我们落实车辆接机,安排旅游线路等。”美丽的扎姆笑语盈盈,村里4G信号满格。
旁边木郎宫村,只见50岁的洛绒阿麦和村里老人们绕着白塔转经。阳光打在他们的脸上,透出与世无争的静谧。
洛绒阿麦年轻时走南闯北,到成都学过开大车,对交通变化感触很深:“原来从乡城到成都,要走一个星期,现在路修好了,雪山上打通了隧道,不怕大雪封山。附近还修了稻城机场,45分钟就能飞到成都!”
远远地,一首歌传来:“香巴拉并不遥远,它就是我们的家乡……”藏族传说,香巴拉是神仙居住的地方,那里生活好,花常开,人善良。
阿麦特别喜欢这首歌,他说交通好了,游客来了,自家收入翻了几番。“挖虫草、捡菌子,土地流转出去种葡萄,我家一年收入30多万呢。小车都换了三四辆。共产党好!把家乡建成了香巴拉。”如今阿麦是村干部,帮助村里14户贫困户成功脱贫。
漫步洁白的藏乡,感受那美好的现代藏家模样——方便的交通与网络、文明开放的思想、继承传统的村庄……党领导下的藏区人家,正用奋斗建设着家乡。(记者谢佼、胡旭)新华社成都10月29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