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版:要 闻

02版:要 闻

03版:要 闻

04版:要 闻

出席中印领导人第二次非正式会晤并对尼泊尔进行国事访问 习近平抵达金奈 与印度总理莫迪举行会见
出席中印领导人第二次非正式会晤
并对尼泊尔进行国事访问
习近平抵达金奈
与印度总理莫迪举行会见

( 2019-10-12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10月11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金奈会见印度总理莫迪。新华社记者鞠鹏摄
 
 
  10月11日,国家主席习近平乘专机抵达金奈,应印度共和国总理莫迪邀请,出席中印领导人第二次非正式会晤。印度泰米尔纳德邦邦长普罗希特、首席部长帕拉尼斯瓦米等在舷梯旁迎接,向习近平敬献鲜花。 新华社记者鞠鹏摄
 
  新华社印度金奈10月11日电(记者孙勇、霍小光、骆珺)国家主席习近平11日在金奈会见印度总理莫迪。
 
  习近平从下榻饭店驱车前往马哈巴利普拉姆古寺庙群。沿途随处可见习近平主席大幅照片,成千上万各界群众和青年学生挥舞中印两国国旗夹道欢迎,身着民族盛装的青年男女欢快击鼓,载歌载舞。
 
  莫迪在入口处迎接,对习近平来到金奈表示热烈欢迎。习近平表示,去年我同总理先生在武汉成功举行会晤,引领中印关系进入新阶段。我很高兴应你邀请来到印度南端的泰米尔纳德邦,对印度的了解可以更进一步。
 
  马哈巴利普拉姆古寺庙建于公元7至8世纪,由阿周那石雕、五战车神庙、海岸神庙等古迹组成。莫迪陪同习近平一一参观并亲自做讲解。两国领导人边走边谈,深入交流,共话文明对话互鉴。
 
  习近平指出,泰米尔纳德邦同中国的交往历史悠久,自古同中国海上贸易联系密切,是古丝绸之路的海上货物中转站。中印都是拥有几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交流互鉴绵延至今。两国先辈们克服重重障碍,开展广泛交流,推动文学、艺术、哲学、宗教发展和传播,双方均受益良多。中印人文交流大有潜力可挖。双方要以明年中印建交70周年为契机,开展更广领域、更深层次的人文交流,共同倡导和促进不同文明对话交流,为双边关系发展注入更加持久的推动力,续写亚洲文明新辉煌。
 
  莫迪表示,我们所在的这个古寺庙群是印度文化遗产和建筑的杰出代表,见证了印中两国跨越十几个世纪的文明交流和悠久的历史联系。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印中两国现在都已经成为重要新兴经济体,加强交流合作,对于两国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也将促进全球进步繁荣。印中文明古老深刻,其蕴含的智慧可以为解决当今世界面临的各种挑战提供启示。
 
  习近平在莫迪陪同下观看了代表印度古老文明的婆罗多舞等印度古典舞蹈。
 
  在深邃星空下的海岸神庙,面对着浩瀚无际的印度洋,习近平和莫迪畅谈中印各自国内发展,交流治国理政经验,一致认为,中印要相互尊重、相互学习、相互借鉴,携手实现共同发展繁荣,实现中印两大文明伟大复兴。
 
  丁薛祥、杨洁篪、王毅、何立峰等参加上述活动。
 
  新华社印度金奈10月11日电(记者胡晓明、史霄萌)国家主席习近平11日乘专机抵达金奈,应印度共和国总理莫迪邀请,出席中印领导人第二次非正式会晤。
 
  当地时间下午2时10分许,习近平乘坐的专机抵达金奈国际机场。习近平步出舱门,印度泰米尔纳德邦邦长普罗希特、首席部长帕拉尼斯瓦米等在舷梯旁迎接,向习近平敬献鲜花。身着民族服装的当地民众载歌载舞,有的表演富有浓郁民族特色的婆罗多舞,有的踩高跷、划旱船,盛情欢迎中国贵宾到来。
 
  习近平车队驶离机场前往市区沿途,众多当地学生和群众簇拥在街道两旁,挥舞中印两国国旗,手举习近平主席和莫迪总理照片,欢呼“中印友好”,表达对习近平主席的热烈欢迎。
 
  丁薛祥、杨洁篪、王毅、何立峰等陪同人员同机抵达。
 
  中国驻印度大使孙卫东也到机场迎接。
 
  结束在印度行程后,习近平还将对尼泊尔进行国事访问。
 
  新华社北京10月11日电国家主席习近平11日乘专机离开北京,应印度共和国总理莫迪和尼泊尔总统班达里邀请,分别赴印度出席中印领导人第二次非正式会晤、对尼泊尔进行国事访问。
 
  陪同习近平出访的有: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办公厅主任丁薛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杨洁篪,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全国政协副主席、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何立峰等。
 
习近平信贺中国国际数字经济博览会   新华社北京10月11日电10月11日,2019中国国际数字经济博览会在河北省石家庄市开幕,国家主席习近平致贺信。
  习近平指出,当今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日新月异,数字经济蓬勃发展,深刻改变着人类生产生活方式,对各国经济社会发展、全球治理体系、人类文明进程影响深远。
  习近平强调,中国高度重视发展数字经济,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指引下,中国正积极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引导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希望与会代表深化交流合作,探讨共享数字经济发展之道,更好造福世界各国人民。
  中国国际数字经济博览会由工业和信息化部、河北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本届数博会以“数字经济引领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将举行综合展览、智能雄安高峰论坛、企业项目对接等活动。
70年力治“五沙” 内蒙古迭传佳话   新华社呼和浩特10月11日电(记者于长洪、任会斌、王靖)五大沙漠边缘建成总长2200多公里的锁边林带,“十一五”以来年均完成沙漠化治理面积1200多万亩,荒漠化、沙化土地持续“双减少”……记者从内蒙古自治区林业和草原局了解到,新中国成立70年来,内蒙古力治库布其、乌兰布和、巴音温都尔、腾格里和巴丹吉林沙漠,创造了一个个“绿肥黄瘦”的奇迹,而群众对力治五沙的形象说法,更是不断传下人沙和谐、绿富同兴的佳话。
  绿边锁“黄龙”。我国第七大沙漠——库布其沙漠东西长近400公里、南北最宽65公里,像条“黄龙”卧在黄河“几”字弯南岸。制止沙漠蔓延先得锁上两边,北缘种植锁边林,南缘营造灌木林,中间再依托穿沙路和河道分片治理……如今,片片不毛之地变为葱茏的绿海,治理面积达6000多平方公里,药材芬芳、庄稼成行、牛羊点点、游人如织,生态经济正成为当地的经济增长点。
  绿岛掩荒沙。乌兰布和沙漠是我国第八大沙漠,经过多年治理,目前在东缘建成长近190公里、宽0.5-1公里的防风固沙林带,在西南缘筑起长约110公里、宽3-10公里的固沙带,腹地则分块治理,现已治沙300多万亩,一个个绿岛正让沙海变成“希望之海”。
  绿带阻“握手”。在甘肃、宁夏和内蒙古交界处,盘踞着我国第四大沙漠腾格里沙漠,它西北与巴丹吉林沙漠隔山相望,东北与乌兰布和沙漠毗邻。多年来,阿拉善盟等地依托“三北”防护林、天然林保护等生态工程,通过封育、飞播造林等方式,已在沙漠东南缘建成长约350公里、宽3-20公里的防沙林带,成功阻挡三大沙漠“握手”。
  绿屏固流沙。巴丹吉林是我国第二大流动沙漠,过去,流沙以每年15-20米的速度向腾格里沙漠靠拢。2010年起,阿拉善盟以种植梭梭、沙拐枣等沙生灌木为主的方式,实施巴丹吉林沙漠东南缘生态综合治理项目,初步形成绿色“屏风”,流动沙丘趋于稳定。
  绿降造绿洲。巴音温都尔沙漠是内蒙古第五大沙漠,多年来,阿拉善盟、巴彦淖尔市以飞播造林等方式,恰似空中降绿,在沙海中营造起300多平方公里的集中连片绿洲,有效阻止了流沙扩展。
  内蒙古林草局局长牧远说,虽然全区生态呈现“整体遏制、局部好转”的好势头,但要让祖国北疆万里绿色长城越发稳固,还需全力以赴、持之以恒,做足做好“绿文章”。
习近平在尼泊尔媒体发表署名文章
习近平在尼泊尔媒体发表署名文章

( 2019-10-12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新华社北京10月11日电10月11日,在对尼泊尔进行国事访问前夕,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尼泊尔《廓尔喀日报》、《新兴尼泊尔报》和《坎蒂普尔日报》发表题为《将跨越喜马拉雅的友谊推向新高度》的署名文章。文章如下:
 
将跨越喜马拉雅的友谊推向新高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习近平


 
  应班达里总统邀请,我即将对友好邻邦尼泊尔进行国事访问。这是我第一次访问尼泊尔,但尼泊尔对我来说并不陌生。这里壮美秀丽的山川、独具特色的文化,令我心向往之。我多次会见访华的尼泊尔领导人,同他们结下了深厚友谊。我期待着踏上这片神奇的土地,同尼泊尔朋友畅叙友情,共话合作,规划两国关系发展新蓝图。
 
  中尼山水相连,世代友好。1600多年前,中国高僧法显、尼泊尔高僧佛驮跋陀罗互访对方国家,合作翻译了流传至今的佛教经典。中国唐代时,尼泊尔尺尊公主同吐蕃赞普松赞干布联姻,高僧玄奘到访释迦牟尼诞生地兰毗尼并留下珍贵文字记录。元代时,尼泊尔著名工艺家阿尼哥率工匠来华,主持修建了北京妙应寺白塔等宏伟建筑。这些友好佳话,激励着两国人民世世代代相知相亲、携手前行。
 
  1955年中尼建立外交关系以来,两国始终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支持,成为邻国间平等相待、友好合作、互利共赢的典范。
 
  ——中尼是互尊互信的好朋友。双方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顺利划定了两国边界,使巍峨的喜马拉雅山成为连结两国的牢固纽带。双方在涉及彼此核心利益问题上相互坚定支持。尼方坚定奉行一个中国政策,不允许任何势力利用尼泊尔领土从事反华活动。中方坚定支持尼泊尔维护国家主权、独立、领土完整,支持尼方探索符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
 
  ——中尼是互惠互利的好伙伴。尼泊尔是中国在南亚地区的重要贸易伙伴和发展合作伙伴,去年双边贸易额达到11亿美元,中国对尼泊尔投资超过3亿美元。尼方积极参加共建“一带一路”,双方正在建设和升级包括公路、口岸、机场、电站等在内的基础设施,一个跨越喜马拉雅的联通网络初现雏形,这不仅便利两国,也将造福地区。
 
  ——中尼是互学互鉴的好邻居。中国在兰毗尼建设的中华寺,成为中尼宗教文化交流的标志。尼泊尔是南亚首个中国公民出境旅游目的地国,目前每周有约60个航班往来两国之间,每年人员互访达30多万人次。两国已缔结11对友好城市。日益频繁的交往促进了两国人民相互了解,为两国各自发展进步提供了助力。
 
  ——中尼是互帮互助的好兄弟。2008年中国汶川遭受特大地震灾害,尼泊尔政府和人民踊跃捐款捐物,支持中国抗震救灾。2015年尼泊尔大地震发生后,中国政府和人民迅速伸出援手,实施大规模救援行动,并支持尼泊尔灾后重建。这生动展现了中尼守望相助的兄弟之情。
 
  当前,尼泊尔政府和人民正向着“繁荣尼泊尔、幸福尼泊尔人”的美好愿景砥砺前行,中国政府和人民也在朝着“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阔步前进。中尼两国人民梦想相通,命运相连。时代要求两国加强合作,共创美好未来。
 
  ——我们要深化战略沟通。双方要从战略高度和长远角度擘画新时期中尼关系蓝图,推动两国关系再攀新高。要保持高层交往,增进政治互信,在涉及彼此核心利益问题上继续坚定相互支持。要加强治国理政和发展经验交流分享,更好造福两国人民。
 
  ——我们要拓展务实合作。双方要积极推进跨喜马拉雅立体互联互通网络建设。中方支持中资企业赴尼泊尔投资兴业,重点加强贸易投资、灾后重建、能源、旅游四大领域合作。欢迎尼方出席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促进尼泊尔特色优势产品对华出口。中方将继续大力支持尼泊尔灾后重建,为尼泊尔民生改善提供力所能及的支持和帮助。
 
  ——我们要扩大人文交流。双方要促进教育、青年、旅游等领域交流合作,支持两国航空企业开通更多直航,增加人员往来规模。中方支持尼方主办“2020尼泊尔旅游年”活动,鼓励更多中国公民赴尼泊尔旅游观光。中方将为尼泊尔优秀青年提供更多政府奖学金,培养更多尼方建设需要的人才。欢迎更多尼泊尔青年学生来华留学深造。
 
  ——我们要加强安全合作。中方支持尼方加强执法能力建设,将同尼方开展执法培训合作。双方要加强边防联系,更有效打击跨境犯罪,确保两国人员安全和经贸往来顺利开展。还要继续加强两军互访、人员培训、装备技术等领域务实合作。
 
  尼泊尔人民常说,“滴水也能装满缸”,中国人也讲“众人拾柴火焰高”。我相信,只要两国继承和发扬友好传统,持之以恒扩大交流合作,就一定能把中尼跨越喜马拉雅的友谊推向新高度。
 
龙脊秋色   这是10月10日在广西龙胜各族自治县拍摄的龙脊梯田。眼下,广西龙胜县正值收获季节,龙脊梯田在阳光映照下,风景如画。 新华社记者陆波岸摄
习主席访问将把尼中关系提升到新高度 访尼泊尔总理奥利
习主席访问将把尼中关系提升到新高度
访尼泊尔总理奥利

( 2019-10-12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新华社加德满都10月11日电(记者毛鹏飞、周盛平、白旭)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对尼泊尔进行国事访问前夕,尼泊尔总理奥利11日在位于首都加德满都的总理官邸接受新华社等中国媒体联合采访时表示,习近平主席的历史性访问将把尼中两国关系提升到新的高度。

  尼泊尔是中国山水相连的友好邻邦。谈到两国友谊,奥利表示,尼中两国传统友谊源远流长、两国人民世代友好。自1955年两国建交以来,尼中友好关系不断得到强化和深入发展。“尼中两国不仅是好邻居,还是好朋友、好兄弟。”

  “友谊是最重要、最珍贵的。”奥利说:“毫无疑问,尼中两国关系非常友好、互相信任。”

  奥利说:“习近平主席此次访问尼泊尔是历史性的,非常非常重要。”他表示,中国国家主席时隔23年再次访尼,将把两国友好关系提升到新的高度,为两国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多方面合作带来新的机遇。

  奥利还强调说,习近平主席此访不仅有利于南亚区域和平稳定,还将促进整个亚洲的睦邻友好、相互理解和经济发展。

  奥利对中国国家建设、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就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说,中国经济发展非常迅速,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特别是中国在消除贫困、推动繁荣发展方面取得的伟大成就,对世界而言都是值得学习的榜样。奥利表示,中国的地位不断提升,中国实现各领域发展,也是维护世界和平、公平和正义的重要力量。

  谈到尼中“一带一路”合作和跨喜马拉雅立体互联互通网络建设,奥利说,尼泊尔从“一带一路”合作和其他双边合作项目中受益良多。尼中双方正致力于提升公路、铁路、航空等多方面的互联互通水平,希望未来能够开拓互联互通建设合作的新领域。

  奥利对中国为尼泊尔各领域发展提供的帮助表示感谢。“2015年尼泊尔大地震那样的艰难时刻,中国为我们提供了帮助,震后也在多方面给予我们帮助。为此,我代表尼泊尔政府和人民向中国表示感谢。”

  奥利还对中国人民发出了邀请。他说,中国是尼泊尔重要的国际游客来源国,希望“2020尼泊尔旅游年”能够吸引更多中国游客。

 
彭丽媛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四届女童和妇女教育奖颁奖仪式致贺词
彭丽媛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四届女童和妇女教育奖颁奖仪式致贺词

( 2019-10-12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新华社巴黎10月11日电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四届女童和妇女教育奖颁奖仪式10月11日在法国巴黎举行。国家主席习近平夫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促进女童和妇女教育特使彭丽媛向颁奖仪式致贺词。

  彭丽媛向获奖的哥斯达黎加民间教育机构苏拉巴苏和西班牙纳瓦拉自治区政府教育局表示热烈祝贺。

  彭丽媛表示,让每个女童和女性享有公平、优质的教育是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重要内容,也是中国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共同目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来,女童和妇女教育取得巨大发展成就,有力推动了中国社会发展进步。中国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合作设立的女童和妇女教育奖在宣传分享世界各国推进女童和妇女教育优秀经验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女童和妇女教育倡导者和实践者的感人故事与成功经验将激励更多人为推进女童和妇女教育、改变女童和妇女命运而奋斗。

  彭丽媛表示,作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促进女童和妇女教育特使,我愿同各位携手努力,共同支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性别平等全球优先事项,帮助更多女童和女性实现人生梦想,创造美好未来。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女童和妇女教育奖由中国政府提议并资助设立,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这一领域设立的唯一奖项。哥斯达黎加教育机构苏拉巴苏长期致力于推广女童和妇女数字和信息化教育,西班牙纳瓦拉自治区政府教育局多年来大力倡导男女教育平等项目。

 
为中尼友好播下种子
为中尼友好播下种子

( 2019-10-12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新华社加德满都10月11日电(记者耿学鹏、周盛平)“这是1957年访问我们学校的中国总理周恩来,他旁边是当时任学校管委会成员的我父亲,我作为学生站在最后面。”尼泊尔阿南达-库迪学校管委会主席巴德拉·曼·图拉达尔教授翻开“50周年校庆纪念册”,指着一张黑白照片告诉新华社记者。

  创建于1952年的阿南达-库迪学校坐落在尼泊尔首都加德满都世界文化遗产斯瓦扬布纳特寺的西侧,是尼泊尔最早的高级中学之一。

  1957年,时任中国总理周恩来访尼时到访阿南达-库迪学校。

  在周恩来总理的支持下,中国佛教协会为这所学校捐建了教学楼“悲悯楼”。图拉达尔回忆道,这座2层带阁楼的建筑建成后,成为当时学生们学习和生活的重要场所。

  “阿南达-库迪学校是尼中友好的象征,也让我们永远铭记着这份悠久的友谊。”尼泊尔前总理贾拉·纳特·卡纳尔不久前曾这样说。

  2015年,尼泊尔遭遇“4·25”大地震,阿南达-库迪学校受到重创,包括“悲悯楼”在内的许多建筑受损严重。震后,图拉达尔作为学校管委会主席,向中方提出了帮助请求。2019年1月4日,“悲悯楼”重建奠基仪式举行。

  记者近日在探访阿南达-库迪学校时看到,“悲悯楼”重建工程已完成地基部分,有工人在工地上忙碌。

  图拉达尔介绍,重建后的“悲悯楼”有3层,预计6个月后完工,将成为阿南达-库迪学校主要教学建筑之一。他说,学校近两年已经与中方合作,教授孩子们中文。他希望在“悲悯楼”重建后邀请更多中文教师,同时开设一个中文教学和中国文化中心,“这将成为重塑这所学校辉煌的第一步”。

  数十年来,学校与中国的情缘让这里的学生更加了解两国间的友好情谊,许多人毕业后也成了中尼合作的参与者。

  曾就读于该校的阿努伯·巴塔来依如今从事尼中旅游方面工作,并担任尼中经贸协会主席。他计划不久后举办一次有关中国在南亚投资的论坛,希望吸引更多中国企业到尼泊尔投资。

  “尼泊尔人一直把中国视为始终如一、值得信赖、患难与共的朋友。”巴塔来依告诉记者,“我相信,两国关系未来将更加牢固。”

  在图拉达尔看来,阿南达-库迪学校“悲悯楼”是尼中友好的结晶,同时也在尼泊尔播种和培育着两国世代传承的友谊。“我坚信,这份友谊永不会变。”

 
中尼携手共促跨喜马拉雅互联互通 访中国驻尼泊尔大使侯艳琪
中尼携手共促跨喜马拉雅互联互通
访中国驻尼泊尔大使侯艳琪

( 2019-10-12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2014年5月28日,游客在尼泊尔珠峰大本营附近的登山线路上行进。
  尼泊尔位于喜马拉雅山南麓,与中国和印度相邻,是一个内陆山国。
 新华社发(苏尼尔·夏尔马摄)
 
 
  新华社加德满都10月11日电(记者周盛平、张宁)习近平主席对尼泊尔进行国事访问前夕,中国驻尼泊尔大使侯艳琪接受新华社记者书面采访时表示,中尼双方将以习近平主席到访为契机,加快构建跨喜马拉雅立体互联互通网络,推进“一带一路”合作迈向新高度。
 
  侯艳琪说,中尼建交64年来,双方高层交往频繁,各层级交流合作密切,政治互信不断深化,中尼世代友好的全面合作伙伴关系不断提升。2017年5月,中尼签署政府间“一带一路”合作谅解备忘录,为两国关系发展开辟更加广阔的前景。两国积极探索加强战略深化对接,在政治安全、经贸投资、互联互通、灾后重建、人文交流等各领域都找到契合点,实现了两国关系的全方位发展。
 
  侯艳琪表示,当前中尼加强战略对接的核心是互联互通,双方在铁路、公路、口岸、航空、通信、过境运输等方面不断加强合作,成果喜人。
 
  侯艳琪说,中国国家主席时隔23年再次访尼,两国元首年内实现互访,必将对双边关系产生长远而深刻的影响。
 
  “中国始终是尼泊尔的坚定朋友,为尼社会发展提供力所能及的援助和支持,不附带任何政治条件。”侯艳琪说。
 
  侯艳琪介绍说,目前,中国是尼泊尔第一大投资国和第二大贸易伙伴。2018年,中尼双边贸易额11亿美元,同比增长11.7%。中国对尼援助项目为尼经济社会发展,尤其是基础设施建设作出重要贡献。
 
  侯艳琪说,2015年尼泊尔大地震后,中方向尼方提供现汇和物资援助,先后派出多批救援队、医疗队、防疫队,还推出一揽子援助计划。目前,灾后重建项目进展顺利,对尼灾后恢复与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侯艳琪介绍说,近年来,中尼人文交流蓬勃发展,交流形式丰富多彩,“汉语热”“中国热”不断升温,2018年,赴华尼泊尔公民近16万人次,超过15万中国游客来尼泊尔旅游,中国已成为尼第二大游客来源地。
 
  此外,中国政府每年向尼方提供100余个奖学金名额,目前共有6400余名尼泊尔学生在华学习。中国电影周、“欢乐春节”、“汉语桥”比赛等一系列文化活动在尼成功举办,反响热烈。“这些文化活动和人文交流机制构建了两国人文合作多层次平台,促进两国人民的相互了解和互学互鉴,为两国友好关系发展夯实了强大的民意基础。”侯艳琪说。
 
  侯艳琪表示,尼泊尔政府和民众热切期盼习主席访尼,认为此访意义非凡,将极大促进两国关系发展和各领域合作交流,为尼泊尔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并对整个南亚地区的和平稳定、繁荣发展起到积极促进作用。
 
高站位·广视角·融媒态:数说央媒新中国成立70周年报道亮点
高站位·广视角·融媒态:数说央媒新中国成立70周年报道亮点

( 2019-10-12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国庆长假刚过,祖国大地依然处处洋溢着喜庆的节日氛围。

  聚焦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中央各主要媒体发挥自身优势,精心策划、守正创新,推出了一大批高站位、广视角、融媒态的新闻报道,充分展示了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中华儿女凝心聚力,共同书写新时代中国发展的壮丽诗篇。

  高站位:1.5万条报道、91个机位、70小时不间断直播真实、全面、立体传递时代强音


  10月1日,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盛典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以盛大的阅兵仪式、群众游行和联欢活动欢庆新中国70华诞。4700余名中外记者和直播技术人员参与采访报道。

  中央各主要媒体精心策划、精准发力、精细布控,全方位、全媒体、全天候、全球化做好庆祝活动报道——

  人民日报社从25个部门和社属媒体抽调84名骨干编辑记者,组成包括报、刊、网、端、微、屏等10多种载体在内的报道团队;

  新华社派出近500名文字、摄影、摄像和新媒体记者组成前方报道团队,在天安门城楼核心区和周边各制高点及活动现场设置了百余个报道点位,向海内外播发各种形式报道1.5万条;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搭建了由1个总系统、6个分系统共91个机位,以及34个微型摄像机所组成的直播系统,由综合频道、新闻频道等共15个电视频道,央广中国之声、国广环球资讯广播等15个广播频率,以宏大的视听盛宴向全世界展示新时代中国盛世盛景。

  数字显示,10月1日两场重大活动直播在电视端的总收视规模达到7.99亿人;广播直播节目中,中国之声累计触达2100万城市核心人群。

  为做好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报道,中央各主要媒体聚焦庆祝活动主题,努力提高报道站位,推出了一批浓墨重彩的报道,有力发挥舆论引导主力军主渠道主阵地作用,留下了精彩篇章、永恒画面、鲜明印记。

  10月2日,人民日报共推出8个版的“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特别报道,展现庆祝大会、阅兵仪式、群众游行和联欢活动盛况。2日起刊发《为祖国自豪 为祖国祝福》《实现伟大复兴的壮阔道路》《不可阻挡的前进步伐》《不断创造新的历史伟业》《中国的明天必将更加美好》等“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上重要讲话”系列评论,深入阐释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

  “十一”当天,新华社播发800多条中英文快讯和消息、6300多张中英文图片图表、中英文视频直播总时长1100分钟、全网总点击量超过2亿次,新华网和新华社客户端页面总浏览量超过3亿,成为海内外了解庆祝活动最快捷、最充分、最权威的信息源。其中,《领航,号角催征新时代——习近平主席检阅共和国武装力量侧记》《祖国的庆典,人民的节日——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全景纪实》等采用量近500家,以及《8分钟800字8次掌声彰显了什么》《自豪·致敬·奋斗——3个关键词读懂习近平总书记国庆三篇重要讲话》等全网浏览量过亿的报道,产生广泛社会影响。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创新推出《日出东方》70小时不间断大直播,利用总台丰富的信号资源,多视角呈现庆祝大会、阅兵式、群众游行盛况。截至10月2日12时,央视新闻客户端各路直播总观看量超过10亿次,包括各合作平台账号总观看量超过17亿次。同时,还首次将4K超高清信号直通院线,推出首部进入电影院线的“直播大片”《此时此刻——共庆新中国70华诞》,全国70家影院同步播出,全部爆满。观众表示:“自己仿佛身临其境在现场,大银幕前大家聚在一起观看阅兵式的氛围更令人动容。”

  10月2日出版的解放军报用40个版的篇幅报道了阅兵盛况,包括4个整版的阅兵专刊和一期36个整版的阅兵专号。通过为读者提供五镜——“望远镜”“广角镜”“放大镜”“多棱镜”和“滤镜”,进行一场“纸上阅兵”。

  广视角:以44种语言向海内外呈现新中国成立70年伟大成就


  围绕新中国成立70周年报道,中央各主要媒体精心组织、全面发力,以宏阔的视野,鲜活的笔触、镜头、声音为读者铺展开新时代民族复兴的壮丽长卷。

  上百家次采用量的重磅通讯大气磅礴,数十个设计精良的版面、特刊耳目一新——

  新华社播发《社评:铸就新时代中国的更大辉煌——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人间正道是沧桑——献给中华人民共和国70周年华诞》《钟华论:让爱国主义旗帜永远高扬——礼赞70年新中国》等一批有思想有分量有力度的重点报道,平均采用量超过300家,以高昂的爱国主旋律唱出盛世华诞新气象。

  截至10月3日,光明日报共推出32个“共和国发展成就巡礼”通版特刊和13个图文专版,分三阶段推出40个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特刊。以思想文化特色为底蕴,以小切口反映大时代,将百姓生活的点滴变化纳入国家发展宏图;聚焦“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型成就展”推出“大国气象”“伟大历程”“时代画卷”“点滴变化”特刊,带领读者一同走进各行各业的奋斗史诗、千家万户的幸福故事。

  从全景到特写,用温情百姓故事讲述社会变迁,映照新时代之下百姓生活新貌。

  推出“共和国的故事·六记”系列报道,以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重大工程为主线,勾勒出新中国在“一穷二白”基础上创造伟大奇迹的奋斗历程;选派56名记者深入田间地头、社区厂矿、革命老区、改革前沿,感受新时代的社会跃迁……截至10月2日,经济日报共刊发185个全彩专版、40个公益广告。共和国发展成就巡礼、再走长征路、蹲点调研、共和国故事、90后对话90岁、数说70年、中国系列编辑部文章等报道,全面反映70年间各地在经济发展、脱贫攻坚、科技进步、社会民生等方面取得的辉煌成就,深入剖析历史性成就背后的“中国优势”。

  外宣媒体也纷纷发挥各自优势,以不同视角、不同形式的报道展现新时代中国的良好国际形象——

  新华社在海外社交媒体平台和CNC英语台、新华社英文客户端同时进行4K+VR直播国庆盛典,总浏览量超900万,超4万人同时在线观看,创历史新高,吸引大量海外网友点赞中国发展;《习近平与新时代的中国》《天安门广场的盛况与新中国七十年奇迹》《走过一万里“洋记者”在天安门广场见证梦想再次起航》等英文重点报道引发外媒热烈讨论。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国广“与中国同行”海外受众互动活动,邀请对象国网友参与到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热烈氛围中,以此为契机更加全面客观地认识、了解中国。以44种语言,通过境外社交媒体、客户端、网站等融媒体平台,共发布宣介新中国成立70年各领域发展成就的多媒体主题帖近千条,阅览量上亿次。

  CGTN新媒体在全平台发布国庆70周年庆祝活动相关报道。截至10月7日24时,共发布1994条,获得全球阅读量3.56亿次,视频观看量达2288万次。

  中国日报报网端微全平台通过直播、长图、短视频、海报、九宫格、图组和长文等多种形式,在网站、客户端、微博、微信、脸书、推特等平台发稿超过1050篇,总传播量突破6.2亿。其中国庆庆祝大会相关系列报道在170余家海外主流媒体落地。9月30日,刊发全彩24版《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专刊,推出“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中国日报特别节目:70 years on”特色英文直播,受到海内外网友的欢迎。

  融媒态:上亿次阅读量的现象级产品激发受众爱国豪情


  为做好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融媒体报道,多家媒体探索创新,根据不同受众群体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议题设置,策划推出了一系列融媒体产品,吸引广大网民的关注和参与,让人们在互动中增强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

  各网站、新闻客户端等纷纷在首页首屏开设国庆70周年专区。“十一”当天,新浪微博相关话题阅读量超过90亿次,抖音平台关于国庆70周年的报道点击量超过70亿次。

  国庆节前夕,一张张“爱国民族照”在朋友圈刷屏。通过人民日报推出的互动H5《56个民族服装任你选!快秀出你的爱国Style》,网友在线“换装”并生成脸上贴有国旗的个性化“民族照”,既体验了各民族的服饰文化,也表达出共同的爱国情感。互动H5《我刚在复兴大道70号遇见了你》以漫画的形式记载新中国成立70年来的一件件大事,凭借精心设计的细节内容展示出70年峥嵘岁月的点点滴滴。

  新华社推出微电影《新生1949-2019》,以《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段耳熟能详的旋律和四个故事,巧妙串起新中国波澜壮阔的新生之旅,海内外总播放量15.7亿次,产生“现象级”刷屏之效。新媒体产品《60万米高空“瞰”阅兵》向受众全景再现了阅兵现场的宏大场景,总浏览量超5亿、总互动量220万。融合创新重点栏目“声在中国”,通过挖掘音乐作品及多种声音背后的故事,生动形象地展现国情民生的巨大变迁,令人印象深刻。

  同时,新华社还使用全球首台“5G+8K”转播车进行24小时超高清“慢直播”,充分展现前沿技术应用能力。主持微博话题#共贺新中国成立70周年#、#国庆大阅兵2019#,总阅读量达4.5亿次,抖音平台“记录美好70年”话题总浏览量达27.5亿。

  此外,还有光明网《70年记忆手绘长卷》、中国军网《集合!15个徒步方队打包送你》等一批有新意、有创意的融媒体产品,引发网友的强烈共鸣,点燃了大家的爱国激情——

  网友们纷纷留言点赞:“视频中的每个故事都感人至深、直抵人心!”“太燃了!爱祖国一生一世!”“祝愿伟大祖国繁荣昌盛!加油中国!”

 (记者王思北、孙少龙、周玮)

 新华社北京10月11日电

 
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家能源委会议 强调推动能源生产消费转型升级,保障能源安全更好服务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 韩正出席
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家能源委会议
强调推动能源生产消费转型升级,保障能源安全
更好服务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 韩正出席

( 2019-10-12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新华社北京10月11日电10月1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国家能源委员会主任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家能源委员会会议,研究进一步落实能源安全新战略,审议通过推动能源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部署今冬明春保暖保供工作。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国家能源委员会副主任韩正出席。
 
  会上,发展改革委、能源局作了汇报,能源委成员单位发了言。李克强说,近年来,我国能源发展取得新成就,为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基础支撑作用。我国仍是发展中国家,推动现代化建设,保障能源供给是长期战略任务。面对国际能源供需格局深度调整、能源领域新形势新挑战,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党中央、国务院部署,推动能源消费、供给、技术、体制革命和国际合作,以能源高质量发展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李克强指出,要立足我国基本国情和发展阶段,多元发展能源供给,提高能源安全保障水平。根据我国以煤为主的能源资源禀赋,科学规划煤炭开发布局,加快输煤输电大通道建设,推动煤炭安全绿色开采和煤电清洁高效发展,有效开发利用煤层气。加大国内油气勘探开发力度,促进增储上产,提高油气自给能力。深化开放共赢、多元化国际油气合作。增强油气安全储备和应急保障能力。发展水电、风电、光电等可再生能源,提高清洁能源消纳水平。聚焦短板,推进能源重大工程建设。
 
  李克强说,我国是能源消费大国,节能潜力巨大。要大力推动重化工业、交通、建筑等重点领域节能改造,促进通用设备能效提升。提高终端用能电力比重,促进铁路“以电代油”,实施港口岸电、空港陆电改造。倡导绿色生活方式和消费文化,推广应用节能产品。
 
  李克强指出,技术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是能源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推动力。要加快能源开发利用关键技术和重大装备攻关,探索先进储能、氢能等商业化路径,依托互联网发展能源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深入推进能源领域市场化改革,放宽油气勘探开发和油气管网、液化天然气(LNG)接收站、储气调峰设施投资建设以及配售电业务市场准入,鼓励各类社会资本积极参与。对标国际先进水平进一步缩短企业获得电力的时间。推动建立主要由市场决定能源价格的机制。优化能源市场监管,落实安全生产责任。
 
  李克强说,能源关系民生冷暖。北方取暖季节即将到来,要切实抓好保暖保供工作,从实际出发,宜电则电、宜气则气、宜煤则煤。做实做细天然气产储运销统筹协调,多渠道保障气源供应。对今年北方重点地区新增的“煤改气”用户,要落实好气源安排,坚持以气定改。突出做好东北三省供暖用煤保障。多措并举,确保人民群众温暖过冬。
 
  王勇、肖捷和国家能源委员会成员单位以及部分能源企业负责人等参加会议。
 
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召开 黄坤明:聚焦群众需求,大胆创新实践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取得更大成效
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召开
黄坤明:聚焦群众需求,大胆创新实践
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取得更大成效

( 2019-10-12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新华社北京10月11日电10月11日,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在京召开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宣部部长黄坤明出席会议并讲话,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真总结推广试点工作经验,巩固扩大中心建设成果,走好新时代群众路线,大胆探索、大胆实践,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取得更大成效。
 
  黄坤明指出,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是时代之需、使命所系、群众所盼,是守正创新做好基层宣传思想工作的战略举措。试点工作一年来,各地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饱满的精神状态,广泛组织力量,有效调配资源,完善工作网络,推动中心建设取得新进展、实现新突破。
 
  黄坤明强调,试点单位从50家扩大到500家,标志着中心建设进入大范围推开、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要把学习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任务,聚焦群众需求、突出效果导向,把中心建设成为学习传播科学理论的大众平台,成为加强基层思想政治工作的坚强阵地,成为培养时代新人、弘扬时代新风的精神家园,成为开展中国特色志愿服务的广阔舞台。要加强组织领导和工作指导,积极探索各具特色、富有成效的路径模式,以基层的创造力激发文明实践的生命力。
 
国办印发《意见》 进一步做好短缺药品保供稳价工作
国办印发《意见》
进一步做好短缺药品保供稳价工作

( 2019-10-12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新华社北京10月11日电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短缺药品保供稳价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意见》指出,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短缺药品供应保障工作。近年来,我国短缺药品供应保障不断加强,取得积极成效,但仍面临药品供应和价格监测不够及时灵敏,药品采购、使用、储备以及价格监管等政策有待完善等问题。

  为进一步做好短缺药品保供稳价工作,更好保障群众基本用药需求,《意见》提出以下相应政策举措。

  在保供方面,一是加强协同监测。搭建国家短缺药品多源信息采集平台,建立协同监测机制,实现原料药和制剂在注册、生产、采购、价格等方面的信息联通共享,提高监测应对的灵敏度和及时性。二是做好短缺药品清单管理。实行短缺药品清单管理制度,制定国家和省级临床必需易短缺药品重点监测清单和短缺药品清单,并动态调整。三是实施短缺药品停产报告。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停止生产短缺药品的,应按照规定向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报告。医疗保障部门及时向同级联动机制牵头单位报告停产对市场供给形势的影响,卫生健康部门及时研判停产药品短缺风险。四是落实直接挂网和自主备案采购政策。对于短缺药品清单中的品种,允许企业在省级药品集中采购平台上自主报价、直接挂网,医疗机构自主采购;对于短缺药品清单和重点监测清单中的药品,医疗机构可线下搜寻药品生产企业,在省级药品集中采购平台自主备案。五是建立健全短缺药品常态储备机制。优化中央和地方医药储备结构,充分发挥省级医药储备功能,筛选一批临床必需、用量不确定且容易发生短缺的药品纳入储备,明确储备短缺药品调用程序。

  在稳价方面,一是加强药品价格异常情况监测预警。定期监测采购价格变化情况,对价格出现异常波动的,及时了解情况并提示预警。二是强化药品价格常态化监管。完善药品价格成本调查工作机制,建立价格和招标采购信用评价制度。对于存在价格上涨幅度或频次异常、区域间价格差异较大等情况的药品,综合运用成本调查、暂停挂网等措施,予以约束。三是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执法力度。建立部门协同联动工作机制,开展多部门联合整治,整治结果及时向社会公布。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坚决处置相关责任人,形成有效震慑。

  《意见》强调,要做好定期报告,强化监督问责,对工作开展不力的地方,及时约谈并督促整改,确保相关措施取得实效。加强宣传引导,定期通报短缺药品保供稳价工作情况,主动回应社会关切。

 
汪洋主持召开政协双周协商座谈会 围绕“促进就业的政策措施”协商议政
汪洋主持召开政协双周协商座谈会
围绕“促进就业的政策措施”协商议政

( 2019-10-12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新华社北京10月11日电十三届全国政协第28次双周协商座谈会11日在京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汪洋主持会议并讲话。他强调,就业是民生之本、财富之源、社会稳定之基,要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就业工作的重要论述,从全局和战略高度认识做好就业工作的重大意义,坚持总量结构并重和供需两端发力,统筹发挥市场和政府作用,提高就业政策的精准性、稳定性和协同性,努力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强大支撑。

  12位政协委员和企业代表围绕促进就业的产业基础、政策支持、重点群体、教育培训、公共服务等建言咨政。80多位委员在全国政协委员移动履职平台上踊跃发表意见。大家认为,党中央高度重视就业问题,坚持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有关方面在稳就业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我国城镇新增就业连续6年保持1300万人以上,失业率保持低位运行,成为经济发展的一大亮点。我国经济韧性强、活力足、潜力大,特别是有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动员能力强,政策手段多,完全有条件应对国内外环境变化的影响,保持就业形势总体稳定。

  一些委员建议,要推动财政、货币等政策与就业政策联动发力,落实好支持就业创业的减税降费措施,提高财政资金支持效益,拓宽劳动密集型企业的融资渠道。要切实兜住重点群体就业底线,统筹推进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贫困人口、妇女、农民工等就业,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要支持灵活就业、新就业形态发展,创新相应劳动用工、社会保障等制度体系,释放扩大就业的巨大潜力。要优化高等院校学科设置,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培育技术技能人才大军,破解劳动力市场供求结构失衡难题。要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搭建统一的就业信息化平台,探索建立急需紧缺人才目录编制发布制度,增强劳动力市场匹配能力。要引导社会转变择业观念,促进高素质劳动力到农村和基层就业创业。要健全就业统计监测、风险预警预判机制,研究储备针对性政策预案,及时化解各类潜在就业风险点。

  全国政协副主席张庆黎、夏宝龙出席会议。全国政协副主席高云龙作主题发言。全国政协委员尚福林、罗卫东、刘永好、王一鸣、孙思敬、贾玉英、白重恩、白岩松、南存辉、杨正国、景柱和企业代表王兴在会上发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负责人介绍了有关情况,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财政部负责人现场作了交流互动。

 
外交部: 欢迎外国机构和人士来华开展交流与合作
外交部:
欢迎外国机构和人士来华开展交流与合作

( 2019-10-12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新华社北京10月11日电(记者朱超)外交部发言人耿爽11日表示,中方会一如既往秉持开放包容的心态,在相互尊重、平等相待、互利共赢的基础上,同国际社会积极互动,继续欢迎外国机构和人士来华开展交流与合作。

  在当日例行记者会上,有记者问:当前形势下,NBA事件已经政治化,中方在这一事件中持何立场?中国将在2022年举办冬奥会,中方是否将要求来华参赛的外国运动员、教练、球队等遵守中方提出的某些政治要求?

  耿爽就NBA一事重申,无论在中国,在美国,还是在世界其他国家,开展交流合作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要相互尊重。

  谈及冬奥会,他表示,中方正在积极筹备2022年北京冬奥会,有关筹备工作进展顺利。“我们欢迎各国运动员、教练等届时到中国参赛。”

 
国务院扶贫办: 预计今年底约95%贫困人口将脱贫
国务院扶贫办:
预计今年底约95%贫困人口将脱贫

( 2019-10-12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新华社北京10月11日电(记者侯雪静)国务院扶贫办主任刘永富11日表示,预计到今年底,全国95%左右现行标准的贫困人口将实现脱贫,90%以上的贫困县将实现摘帽。

  刘永富是在11日举行的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理论研讨会上作出上述表述的。

  刘永富说,再经过2020年一年的努力,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将得到历史性解决,彰显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优势。

  刘永富还介绍了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取得的积极成果。他说,中央宣传部和国务院扶贫办自2016年以来,连续四次召开研讨会,交流学习研究习近平扶贫重要论述的成果。同时,国务院扶贫办还组织开展了领导干部征文活动和社会征文活动,开展系列理论研究,形成了一批研究成果。

  刘永富表示,习近平扶贫重要论述明确了脱贫攻坚的目标任务,阐述了脱贫攻坚的基本方略,保证了脱贫攻坚的正确方向,指引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进展,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为全球贫困治理贡献了中国智慧。我们要深刻领会精神实质,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推动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

 
杜绝“过山车”,让高速限速不再“任性”
杜绝“过山车”,让高速限速不再“任性”

( 2019-10-12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近日,交通运输部在答复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有关规范高速公路限速的提案时表示,公路管理部门将会同公安交通管理部门,重点解决限速值过低、限速值变化过于频繁等问题,为广大驾驶员提供一个安全、高效的高速公路行车环境。被诟病已久的高速公路限速“忽高忽低”问题,将有望在全国范围内得到系统整治和解决。

  高速公路限速的初衷是保障车辆行驶安全,但不合理的限速反而可能诱发新的道路风险。频繁变更限速值,可能干扰驾驶员正常行驶。而限速值过低,不仅降低了高速公路通行效率,还容易导致普遍性违规超速。

  高速公路限速不应“任性”。设置不合理的限速值,反映出地方交通公共服务意识有待提高。一些路段出现“断崖式限速”“过山车式限速”,还会引得一些网友不由地“猜想”:这是不是个别地方管理部门为罚款、创收而故意设置的?

  我国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快递大国、物流大国,但相关报告显示,作为世界第一大公路运输市场,中国的物流效率与发达国家有较大差距。其中不可忽视的原因是,我国路网现代化科学化程度仍有提升空间。让高速公路限速变得更科学合理,提升我国路网现代化科学化程度,也是物流基础设施完善的题中应有之义。

  改变不合理的限速,不应止于在限速值上做加减法,相关的道路设计优化也应该跟进。2017年发生的陕西秦岭隧道大巴车撞壁事故中,涉事隧道被指存在设计问题。在道路设计环节尽可能地避免缺陷,注重标准化,才能有效提升道路的安全通行指数。

  此外,测速方式和测速手段也可进一步优化。有关部门不妨以更多的区间测速和移动测速代替定点测速,如此既能确保必要的速度限制,又能保障道路交通安全,也有助于优化高速公路行驶环境。

        (朱昌俊)

 
新闻采编人员岗位培训考试工作即将开展
新闻采编人员岗位培训考试工作即将开展

( 2019-10-12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新华社北京10月11日电(记者史竞男)国家新闻出版署日前下发《关于开展2019年新闻采编人员岗位培训考试的通知》。全国新闻单位采编人员岗位培训考试内容包括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新闻伦理与政策法规、新闻采编业务等。

  通知要求,报纸出版单位、期刊出版单位、通讯社、广播电台、电视台、新闻电影制片厂、纳入新闻记者证核发范围的14家中央主要新闻网站等新闻单位持新闻记者证记者和2020年1月1日前获得国务院有关部门认定的新闻采编从业资格的人员均应参加岗位培训考试。

  通知明确岗位培训考试采取线上和线下两种方式。培训由各新闻单位自行组织完成,主要采取集中学习和个人自学自测相结合、理论学习和交流研讨相结合的形式。集中学习时间不少于24个学时。10月27日前,各新闻单位应按要求自行组织完成培训。

  考试为闭卷考试。线上考试时间为2019年10月28日至11月10日,如考试不合格或未能按时参加考试,可参加线上统一补考,补考时间为11月20日至30日。已在“学习强国”学习平台完成认证,需参加线上考试的新闻单位,要在规定考试时间段内自行组织所属新闻采编人员通过“学习强国”手机客户端“新闻采编学习”栏目考试系统进行考试和补考。无法在“学习强国”学习平台进行认证且确实不具备线上考试条件的新闻单位,须于10月28日前向所在地省级新闻出版管理部门提出线下考试申请,线下考试时间、考务要求等事项另行通知。

  通知要求,各新闻单位应成立专项工作小组,保证考试公平公正进行。为保证培训考试效果,“学习强国”手机客户端“我的”板块“新闻采编学习”栏目提供了题库练习。考试合格且持有新闻记者证的人员可按程序申领新版新闻记者证。

 
蒙古包里的主题教育
蒙古包里的主题教育

( 2019-10-12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10月11日,在正蓝旗恩克宝力格嘎查党员中心户的蒙古包中,党员们在轮流发言交流学习经验。
 
  当日,内蒙古自治区正蓝旗恩克宝力格嘎查党支部组织党员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员们在党员中心户的蒙古包中学习“人民楷模”都贵玛的先进事迹,进行党员知识竞赛,并发言分享学习经验。
 

 
 新华社记者刘磊摄
 
综合得分稳中有升,国际机构评价凸显中国经济韧性
综合得分稳中有升,国际机构评价凸显中国经济韧性

( 2019-10-12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新华社北京10月11日电(记者陈炜伟、申铖)世界经济论坛近日发布的2019年度《全球竞争力报告》显示,中国综合排名与上年持平,综合得分稳中有升,特别是在市场规模、宏观经济稳定性、创新能力等指标上得分靠前。

  全球经济增长乏力,中国经济力量进一步凸显。

  今年以来,面对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中国经济上半年增长6.3%,最新调查失业率维持在5%左右,前8个月CPI同比上涨2.4%,国际收支好于预期,居民收入增长与GDP增长基本同步。压力下,中国经济展现强大韧性。

  在国家统计局副局长盛来运看来,中国经济虽然存在下行压力,但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的态势没有变,仍然具有保持中高速增长的条件和潜力。

  观察中国经济,既要借助国际视野向“外”看,也要透过数据指标向“内”看。

  国庆7天全国共接待国内游客7.82亿人次;全国零售餐饮企业销售额1.52万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8.5%;国庆档电影票房50.5亿元,创同档期历史新高……刚刚过去的国庆黄金周,中国大市场的活力让世界惊叹。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许光建认为,假日经济的火热折射出消费升级的趋势,彰显了中国经济稳健地推进高质量转型的步伐。

  既能稳得住,也能进得了,中国经济的韧性和活力不容小觑。而这,正源自持续深化改革、不断扩大开放带来的不竭动力。

  面对经济下行压力,我国不用“强刺激”,而是力推“强改革”。今年我国实施更大规模减税降费,前7个月,全国累计新增减税降费13492亿元,制造业、民营经济成为受益最大的行业和经济类型。

  近日,国务院印发《实施更大规模减税降费后调整中央与地方收入划分改革推进方案》,建立更加均衡合理的分担机制,为减税降费政策落实创造条件,确保让企业和人民群众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专题调研显示,减税红利中,七成以上用于企业研发、技改和扩大再生产再投资。”财政部部长刘昆说,减税降费激发了市场主体活力,有力增强了市场信心和经济增长后劲。

  实践证明,面对复杂局面,关键是要保持战略定力,坚定不移办好自己的事。

  国庆假期刚过,8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再次聚焦改革。会议审议通过了《优化营商环境条例(草案)》,以政府立法为各类市场主体投资兴业提供制度保障。这也是通过改革增强市场活力和经济内生动力的又一有力举措。

  改革的效应已经显现。1至8月份,我国日均新登记企业达1.96万户。世界银行的报告也显示,中国营商环境在全球排名一次性提高32位。

  从减税降费政策集中发力,到不断推进“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再到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等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改革持续深入,强大改革合力正激发经济社会发展活力。

  还有20多天,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将在上海拉开帷幕,将有来自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00多家企业参加企业商业展,参展国家和地区以及企业数量均已超过首届。

  海纳百川,气象日新。从出台新版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不断做“减法”,到出台2019年版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不断做“加法”,再到自贸区再度扩围……更高水平的开放,汇聚起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

  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兼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表示,中国将进一步推进高水平开放,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中国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也不会改变,我们有信心、有能力、有条件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

 
中国经济:竞争力中见后劲
中国经济:竞争力中见后劲

( 2019-10-12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世界经济论坛日前发布的2019年度《全球竞争力报告》显示,中国在全球竞争力综合排名中位列第28位,名次与去年持平,但综合得分稳中有升,创新能力、信息技术应用等指标得分靠前。这一评价彰显中国经济发展的韧性与后劲。

  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工业国、第一大货物贸易国、第一大外汇储备国、世界经济增长第一大引擎……这是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稳固基础。《全球竞争力报告》显示,中国在市场规模、宏观经济稳定性、创新能力、信息技术应用等指标上得分靠前,在基础设施等指标上也表现突出。从中显见中国经济的底盘日趋扎实,动力日趋强劲。

  我们看到,近年来,中国创新能力日新月异,在一些领域逐渐实现从跟跑、并跑,到赶超、领跑。“神威·太湖之光”浮点运算速度达到每秒9.3亿亿次,使用的正是拥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芯片;伶仃洋上起“巨龙”,港珠澳大桥让外国人口中的“不可能”变成了“中国能”;第五代移动通信网络(5G)技术,中国已经走在世界领先行列……

  中国靠什么?靠的是坚定不移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办好自己的事。当前,以“巩固、增强、提升、畅通”为着力点,中国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正持续推进,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水平稳步提高。几天前,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优化营商环境条例(草案)》,以政府立法为各类市场主体投资兴业提供制度保障。一系列符合中国经济发展实际的政策措施接续落地,激发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创业创新伟力,也让中国持续成为外商投资热土,不断夯实中国经济勇攀“高峰”的底气。

  也要看到,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依然复杂严峻,外部不稳定不确定性因素增多。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新任总裁克里斯塔利娜·格奥尔基耶娃说,由于贸易争端等原因,全球经济陷入“同步放缓”境地。世界银行10日发布名为《应对日益增大的风险》报告也指出,贸易争端带来的不确定性增多。

  越是形势复杂,越要站稳脚跟。从夯实基础中要韧性、从锐意创新中找后劲、从扩大开放中拓空间,中国经济不仅有基础、有条件,更有信心、有能力。

   (记者刘红霞)新华社北京10月11日电

 
香港的教育病了
香港的教育病了

( 2019-10-12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新华社记者


  近日,香港荃湾保良局姚连生中学因为不满校方对有关不同政见学生打斗事件的处理,黑衣人和学生聚集一齐围攻校园,在校内大肆涂鸦,校内玻璃门也遭攻击碎裂。

  10日晚,香港中文大学校长段崇智被大批学生粗暴包围,“对话”期间不断遭学生打断和辱骂,还有人用镭射笔照射他。“对话”4小时后学生仍不放他走,最后段校长被迫与个别学生“深入”倾谈至深夜,直到答应下周会发表正式声明才得以脱身。

  此前,香港理工大学专上学院讲师陈伟强也因接受媒体采访时发表过应严惩暴徒的言论,在课堂内被学生非法禁锢5小时,指骂围堵,并一度将其推倒在地。

  学校本是传道授业之所,尊师重道、和谐友爱本该是最基本的校园伦理。

  如今,发生在香港校园的这一切令人错愕,更令人心惊。我们忧心地看到,修例风波引发的暴力文化正在进入校园,恶意破坏校园设施、围攻师长等恶性事件亦非偶然,已开始严重威胁校园安宁。无论姚连生中学发生打砸、围殴的热暴力,还是禁锢、逼迫段崇智和陈伟强的冷暴力,不但破坏了原本宁静、和谐的校园氛围,也公然践踏了校园伦理底线。

  尤其可怕的是,这些学生高喊言论自由,一遇意见相左,便不由分说要行使暴力压制,说明暴力文化已被他们从内心接受和认同,并进而影响到他们的行为方式。若任其发展,必将摧毁一代学子的未来,甚或危及文明社会根基,后果不堪设想。

  在这场愈演愈烈的政治风波中,参与所谓“示威”甚至暴力行为的人群越来越低龄化正说明了这一点。

  持续四个月的暴力冲击,来自警方的数据表明,2379名拘捕者中,约三成是学生,年纪最小的只有12岁。从9月1日开学到9月27日,拘捕的550人中,有207人是学生,比例高达38%。

  脱下面罩,是一个个年轻稚气的脸庞。稚子何辜?究其原因,与社会上别有用心的煽动暴力者有关,更与教育界某些从业者在大是大非问题上其身不正有关。在校园里,一些无良教师利用话语权在课堂夹带“私货”,将个人政治立场灌输给下一代,危言蛊惑心智尚未成熟的年轻人,让其中不少人成为不辨是非、蔑视法纪的“黑衣人”。

  而作为学校,一些学校管理层对暴力行为表态含混,立场不明。陈伟强在教室内几度报警,但校方竟以“免破坏校园安宁”为由拒绝警察进入,事后还表态“不会追究”涉事学生。一个大学老师在自己的校园,面对自己的学生,竟陷入“叫天不应,叫地不灵”的险境,而校方如此“包容”放任不规行为,一旦暴力在校园蔓延失控,最后学校将自食其果,校方必将难辞其咎。

  香港的教育病了,那些碎了一地的玻璃、污言秽语的涂鸦、噤若寒蝉的师长、无法无天的学生让人痛心,病态的教育让校园充满了戾气、邪气,不再风清气正。

  修例风波发展至今,校园政治化的危害已然有目共睹,所有真心爱护香港、爱惜孩子的人都有责任行动起来,尽快拨乱反正,正本清源。

  教育从业者应切实担负起应有的职责,校方和教师作为第一责任人,应设立约束机制,筑起防火墙,坚决杜绝政治入侵校园。同时立场鲜明,以身作则,坚决阻止这股歪风蔓延,对参与乱港的违法教师必须依法严惩,将失德失范的教师清理出局。只有这样,才能还校园一方宁静,还香港下一代一个健康成长的环境,一个可堪大任的未来。

     新华社香港10月11日电

 
暴力活动正将香港经济推向谷底
暴力活动正将香港经济推向谷底

( 2019-10-12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这是10月2日拍摄的香港西九龙高铁站。新华社记者卢烨摄


  新华社香港10月11日电(记者张欢)“在10月第一个星期,来港旅客同比减少50%,旅游行业就业情况令人担心。”香港特区政府商务及经济发展局局长邱腾华10日说。

  今年上半年,访港旅客人次还处于高水平的正增长状态。伴随6月以来违法暴力活动不断升级,旅客人次增幅由正转负且跌幅不断扩大。时至今日,暴力压力已从首当其冲的旅游业传导至更多领域,正将香港经济不断推向谷底。

  “今年第三季度的经济数字肯定很差,各行各业将进入一个严冬。”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表示,未来特区政府会尽其所能支援企业和保护就业,但是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努力止暴制乱。

  自去年下半年开始,世界经济增长势头放缓和外围经贸摩擦已使香港外部需求日渐疲软。根据香港贸易发展局的统计数据,截至8月,香港出口连续下跌10个月至-6.3%,2019年出口额同比增幅预计降至-4%。

  在外部动能式微之际,香港经济还在遭遇更大挑战。持续4个月的违法暴力活动不仅沉重地打击经济和民生,而且日益折损香港的形象。

  特区政府的数据显示,香港零售额连跌6个月,8月同比急挫23%,创最大单月跌幅纪录。访港旅客人次同比跌幅从7月开始不断放大,对香港发出旅游提示的国家和地区增至40个。

  特区政府经济顾问欧锡熊表示,消费数据负增长,除反映自身问题,也会导致投资在上半年显著下跌的基础上进一步下滑,由此,香港经济的内部增长动力将再度弱化。

  8月,估算企业投资意向的“香港中小企业业务收益现时动向指数”已经急跌至32.1,创2011年6月有调查以来纪录新低。同时,囿于经济衰退和购买力降低,香港私人住宅楼价在8月连跌3个月;传统商圈写字楼空置率也在8月创下5年新高,原因是企业暂缓投资扩张计划。

  “当出口、零售以至投资都疲弱时,整体经济数字将难以被寄予厚望。如果第三季度经济环比增幅再次出现负数,香港经济将陷入技术性衰退。”特区政府财政司司长陈茂波表示,虽然数据还未发布,但是大致情况市场已经“心中有数”。

  事实上,不仅三季度经济被蒙上阴影,历经几个月的破坏之后,香港经济前景也甚为黯淡。香港大学日前发布的研究报告认为,香港下半年经济无可避免负增长,全年至多零增长。星展银行(香港)也预计香港经济全年为零增长状态。这些预测均位于0%-1%的下限,此区间是特区政府在8月下调之后的全年经济增长预测范围。

  毋庸置疑,一场直吹香港的“经济台风”已然袭来,不断升级的风力不仅将各个行业卷入严冬,而且开始扰动稳定多年的香港就业市场。

  目前香港整体失业率已上升0.1个百分点至2.9%,其中受创严重的零售、住宿、餐饮行业合计失业率则显著升至4.6%。香港城市大学的研究结果进一步显示,市民对于第四季度的就业信心大幅下降,认为就业状况可能继续恶化。

  “香港经济的严峻程度已经超过此前的非典等危机时期。”林郑月娥强调,此次经济不但受影响时间长,复原也会经历漫长过程。面对这种局面,特区政府有责任保就业、撑企业。

  8月中旬至今,特区政府正在陆续落实提振经济的系列措施,规模为191亿港元,包括豁免政府收费、减免租金、减轻企业经营开支、帮助企业解决资金周转困难和寻找商机、利民纾困、宽免税务等。

  陈茂波表示,尽管经济下行影响政府税收,但是政府不会削减支出,会利用多年累积的财政储备,适时考虑推出逆周期措施,刺激经济和纾解民困。

  与此同时,即将在10月发布的特区政府施政报告也会采取更大胆的措施强化经济增长动力,关注深层次的民生议题,增强香港的国际竞争力。例如,增加土地供应,推动产业向多元化和高增值方向发展,向国际社会推广香港传统优势、法治精神和潜力领域。

  林郑月娥指出,特区政府会不断努力,不过香港经济要走出低谷,社会要在撕裂中复原,基础都是同一个:必须停止广泛性的暴力行为,让香港不再受到伤害。